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感染现状及处理对策

合集下载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防治及护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防治及护理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防治及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疾病的抵抗力弱,感染后发病迅速,病死率高。

广东省某市级医院自2000年建立NICU以来,十分重视其监控工作,并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1 临床资料广东省某市级医院NICU 2000年总面积230 m2,床位35张,医疗设施一般,不是层流病房,采用排气扇换气,消毒隔离制度不够完善,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比较高。

院内感染疾病的构成见表1。

2004年经扩建后NICU总面积达360 m2,床位增加到50张。

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仪器设备更新,针对存在问题采取了相应措施,院内感染发病率明显降低,见表2。

2 NICU感染的高危因素[1~4]2.1 自身感染新生儿免疫系统不成熟是易于感染的原因。

早产儿免疫功能更差,其IgG水平较足月新生儿差得多,更易成为易感人群。

2004年收治的患儿中,早产儿占52%。

出生体重越低,院内感染的发病率越高。

见表3。

表1 2000年度院内感染疾病的构成表2 2000年与2004年度院内感染发病率比较表3 出生低体重与院内感染的关系2.2 长期广谱抗生素的应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易造成正常菌群的紊乱,NICU的新生儿均为高危重症儿,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已成常规。

广东某市级医院内感染患儿中,住院期间先后用过一种抗生素者占35%,两种抗生素者占45%,3种或3种以上者占20%,抗生素抗菌谱越广,细菌发生波动越大,易招致更具致病性或抗菌菌株的定植。

2.3 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医疗技术的进步为治疗增添了有效的手段,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

如气管插管、呼吸机的应用、反复吸痰、各种留置通路的建立都增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改变了呼吸道的环境,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感染的护理方式分析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感染的护理方式分析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感染的护理方式分析摘要: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其作为收治儿科严重疾病的特殊场所,极易发生院内感染,其发生率在近年来也呈现增长的不良态势,对患儿病情恢复造成不良影响,严重者会对患儿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患儿因为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且身体组织和器官也没有完全发育,如果发生感染,会使病情更加严重,使得治疗难度增加,也可能引发医患纠纷。

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促进感染率的降低。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患儿感染;护理方式;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属于医院中非常重要的治疗场所,由于儿科患者年纪较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因此给护理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相关资料显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中,如果护理不当,极易造成医院感染,加重患儿病情,延长住院时间,加重患儿的痛苦和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甚至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分析对象选择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在本院重症监护室住院的患儿98例,双色球抽签方式实施分组分析,49例开展传统护理方式的患儿纳入对照组,该组患儿的男女例数分别为29/20(例),平均年龄为(1.86±1.20)岁(5个月~3岁);49例开展综合化护理方式的患儿纳入实验组,该组患儿的男女例数分别为30/19(例),平均年龄为(1.98±1.35)岁(5个月~3岁),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基本临床信息,对比数据差异性并不明显(P>0.05),显著提升本次研究可比性。

两组患儿全部患有危重症,本次研究的开展患儿家长均知情,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将具有较差配合度、感染性休克、本身感染症状存在的患儿均排除本次研究外。

1.2方法对照组患儿开展重症监护室传统护理方式,对患儿病情进行有效评估,对护理方式和治疗方案进行制定,遵医嘱对患儿实施基础护理,保证及时上报异常情况等。

而实验组护理方式为综合化护理方式,具体护理方式为:①营养支持护理,将营养支持强化,从患儿入住重症监护室开始,评估患儿营养风险,以评估结果为依据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选择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尤其针对具有较高营养风险的患儿,营养师要对营养方案进行特别制定;②对护理人员的强化管理,对感染管理制度进行严格执行,并对护理流程进行不断改进,消毒隔离制度要严格落实;利用培训的方式,对合理应用抗生素、多重耐药菌、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分类、感染管理方法、手卫生管理规范等相关知识进行定期学习,使护理人员构建感染预防意识和无菌意识,以此在重症监护室护理中注重对感染的预防,将感染率降低;③针对气管插管、中心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等侵入性操作中,提升护理质量;在对以上护理操作实施前,要规范洗手,将急救药物和诊疗用具安置在床旁,准备手部消毒剂,对操作进行实施过程中,要将手消毒的频率增加;针对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儿,选择一次性的呼吸机管道和吸痰管,避免消毒不彻底导致交叉感染。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感染现状及处理对策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感染现状及处理对策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感染现状及处理对策
唐晶;周艳;张毓
【期刊名称】《护理研究》
【年(卷),期】2014(028)002
【摘要】阐述了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护士感染现状,从工作性质、防护意识淡薄、特定的环境、知识缺乏等方面综述了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感染原因,并提出加大对PICU监管力度、注意日常操作安全、加强重症专科防护培训、合理安排工作等对策.
【总页数】2页(P139-140)
【作者】唐晶;周艳;张毓
【作者单位】130021,吉林大学护理学院;130021,吉林大学护理学院;130021,吉林大学护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2
【相关文献】
1.ICU感染病原菌的现状及护士对院内感染防控的认知调查与分析 [J], 张丽;唐雯琦;章左艳
2.品管圈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新进护士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应用分析 [J], 杨雪梅;钏新;顾小丽
3.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的感染现状及处理对策 [J], 唐晶;周艳;张毓;
4.ICU感染病原菌的现状及护士对院内感染防控的认知调查与分析 [J], 张丽;唐雯
琦;章左艳;
5.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应对护理风险的方法及对策 [J], 陈立新;乔瑞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生儿重症监护院内感染的防治干预对策

新生儿重症监护院内感染的防治干预对策

新生儿重症监护院内感染的防治干预对策【摘要】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患儿多为病情重、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危重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免疫功能低下,侵入性操作多,易发生院内感染,重症患儿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NICU 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与新生儿自身因素、医源性因素、环境因素有关。

虽然引起NICU感染的危险因素很多,但可通过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新生儿的抵抗力,改善NICU的条件,加强环境消毒,提高各种护理质量等,可以减少或控制NICU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干预对策危重新生儿是一个极其脆弱的群体,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集中治疗护理危重新生儿的病室,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对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及日后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新生儿具有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较差,反复吸痰、使用呼吸机或侵入性操作,长期应用抗生素等极大地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所以,了解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1 新生儿院内感染原因分析1.1 自身感染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皮肤细嫩,角质层发育不全,局部防御机制差,易擦伤而致皮肤病原菌感染,且皮肤中水分含量多,pH值较高,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1]。

特别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体温低,一般需入暖箱保暖,箱内温度更有利于病原菌生长繁殖。

一些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气管插管等使呼吸道黏膜受损,防御机能下降,增加感染机会。

1.2 医源性感染主要是医务人员的手及器械引起的。

医务人员的手污染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洗手不严格,尤其是在患儿多,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时更为突出。

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探视制度不严格,不正确触摸增加了患儿院内感染的发生。

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有章不循,无菌观念淡薄,未能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进室不换拖鞋,不能按要求穿隔离衣,洗手,戴口罩及帽子。

1.3 环境因素 NICU密闭性强,室内空气流动性差,室内温度高,湿度大,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一、引言重症监护室是治疗危重病患者的重要场所,但是由于患者的病情严重,机体免疫功能弱,使得院内感染成为了重症监护室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展开分析。

二、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原因分析1、医护人员操作不当重症监护室内的设备多样,而医护人员常常需要进行插管、输液等操作,而操作不当将导致器械的污染,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条件。

2、患者天然免疫力低下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方式,患者天然免疫力与免疫功能低下,这为细菌繁殖和感染提供了便利条件。

3、患者病情复杂多变重症监护室内的病患既有急性感染病患,也有病情比较稳定的长期住院病患,存在病情复杂多变的情况,容易出现感染情况,也是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4、隔离措施不完善重症监护室中,隔离措施是防范交叉感染的关键,但是由于医护人员的疏忽、患者及家属的不理解等原因,隔离措施存在一定的漏洞,会促使疾病的传播。

三、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危害分析重症监护室内的院内感染不仅会增加患者治疗难度和医疗成本,还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死亡风险增加,即使在患者病情得到控制的情况下,院内感染也会导致较长的住院时间,这将给医院的资源和财务带来很大的压力。

四、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防控措施1、建立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重症监护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感染控制制度,包括隔离、消毒、排污等规范等方面,要求医护人员严格的遵循控制制度,同时对制度进行周期性的检查,确保其有效。

2、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人是重要环节,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控制意识以及手卫生等方面的技能,建议医院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系统培训,包括感染控制制度、消毒以及科学看护等方面。

3、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建议重症监护室加强贸量控制体系,对各项治疗流程、手卫生等环节进行规范和监督,确保治疗过程中病人随时都处一个清洁、无菌环境。

4、隔离措施加强重症监护室需要细致认真执行隔离措施,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更为安全的治疗环境。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精选5篇)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精选5篇)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精选5篇)第一篇: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室感染的影响因素与护理方法进行探讨,并总结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为建立预防和控制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对86 例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临床诊治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ICU医院感染以中老年患者居多,住院患者86 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26 例(30.2%),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胃肠道和泌尿道。

原因分析:1、患者因其特殊的自身因素,如年龄、患有各种基础疾病,长期卧床。

2、侵入性诊疗护理操作、医疗仪器、物品的消毒等均成为ICU感染的原因。

我们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加强ICU管理2、各种侵入性操作已导致污染和感染环节3、加强对患者的观察与护理4、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5、提高手卫生依从性6、提高认识注重医务人员培训。

结论 ICU 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以G-菌与真菌为主,耐药程度一般较高。

应采取有效护理措施降低与控制ICU监护过程中的医院感染并积极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流行。

进行重点监测,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正确使用护理程序,加强基础护理和重症监护病房环境管理,重视医务人员的交叉感染等措施可减少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ICU;医院感染;院内感染率;影响因素;护理医院感染对于患者的健康与预后有着负面影响,一些细菌因此还会产生耐药性。

因此,医院感染已经得到了临床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

ICU 的创建对于提高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患者病情严重,抵抗力较差,一般患者具有潜在性疾病或长期抗菌药物使用史,使得其中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要比普通患者很多。

因此,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十分必要[1]。

我院对86例ICU 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共计 86例,均为2012 年11 月至2013年1 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的患者。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原因及对策分析【摘要】儿科病房院内感染是儿科医院管理中的重要问题,容易造成儿童患者的二次传染和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原因包括医护人员和家长的手部卫生不达标、患儿病情严重导致免疫力下降等。

院内感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和带来心理负担等方面。

预防机制包括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加强空气清洁和消毒工作等。

应急处理要及时隔离和治疗感染患儿,通报相关部门并开展排查。

加强院内感染管理需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制度和质控体系,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意识提升。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全面有效的措施,才能保障患儿的安全和健康。

【关键词】引言: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 重要性正文: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 原因, 危害, 预防措施, 应对紧急处理,管理结论: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 防控工作, 重要性1. 引言1.1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引言》儿科病房院内感染是指在儿科病房内发生的与治疗过程或环境有关的感染。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防控工作至关重要,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他们更容易受到感染的威胁。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可能会导致病情恶化,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成本,甚至危及患儿的生命。

对于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医护人员和家属必须充分了解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危害性,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患儿能在安全、清洁的环境中接受治疗。

只有通过加强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管理和防控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患儿的健康和安全,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风险,为儿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 正文2.1 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常见原因1. 医护人员不严格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医护人员在接触患儿时未正确佩戴口罩、手套或隔离衣等防护用具,导致病原体传播。

2. 医疗设备和器械不洁净:儿科病房使用的设备和器械未经过彻底清洁、消毒或灭菌,成为病原体传播的渠道。

3. 患儿家属不遵守感染控制规定:患儿家属在病房内未洗手、未正确佩戴口罩或在探视患儿时带入可能带菌的物品,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针对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常见原因、护理对策展开讨论,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与指导。

方法: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感染患者及感染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并总结护理对策。

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在100例重症监护室患者当中,感染患者为20例,感染率为20.0%。

在20例感染患者当中,呼吸系统感染患者10例,消化系统感染患者6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4例。

对于重症监护室感染常见感染原因,主要是集中在患者自身体质较弱、年龄较大、日常护理工作存在缺失等因素上。

对于感染病菌,主要是集中在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假丝酵母菌等。

结论:重症监护室患者,均为危急重症患者,必须得到全面的护理干预和高度关注。

患者出现感染并非是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深入的原因和影响因素,针对所有的感染现象,必须深度分析其原因,制定有效的护理对策来解决感染现象,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帮助,杜绝感染问题的反复出现。

建议在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加强重症监护室感染的护理。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感染;原因;护理;对策【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197-02在医院当中,重症监护室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空间,处于其中的患者需要得到彻底的护理,要在各个方面避免出现院内感染的现象。

从临床上分析,任何一位重症监护室患者出现院内感染的现象后,都将对临床护理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

对于院内感染而言,由于患者数量多、医护工作繁杂,未对院内感染良好控制时,将直接导致感染问题不断的恶化,甚至是造成疫病,对其他患者、医护工作者,造成了很严重的威胁。

现今的医疗工作有所改进,重症监护室的院内感染现象有所减少,但依然没有完全的杜绝。

文章针对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常见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展开讨论,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重症监护室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情况如下:男性患者共计41例,女性患者共计59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4岁~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3±1.7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s y c h i a t r i c a n d Me n t a l He a l t h Nu r s i n g, 2 0 0 5 ( 1 2 ): 2 9 0—2 9 6 .
[ 7 ] 康晓萍. 开办养老护理培养设 想 [ J ] . 临床合理 用药 , 2 0 1 0 , 3 ( 2 4 ) :
2 O 1 0, 3 4 ( 1 ): 1 1一l 7 .
[ 1 9 ] 陈 志英 , 张慧 清 . 老年公 寓养老 护理的服 务模式[ J ] . 中 国 老 年 病
杂 志, 2 O 1 O , 3 0 ( 7 ) : 9 6 8—9 6 9 .
作 者 简 介 崔 艳 , 副教授 , 博 士研究 生 , 单位: 7 1 0 0 3 2 , 中 国 人 民解 放 军
3 8 .
[ 1 5 ] R mn J C . A d v e r s e f a c t o r s a n d t h e me o p l e :
I mp l i c a t i o n s f o r s o c i a l a n d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p r a c t i c e[ J ] . J o u r n a l o f
9 .
[ 4 ] 梅红光. 德国养老护理制度的启示[ J ] . 人V 1 与计划生育 , 2 0 0 7 , 1 1 :
4 0 —41 .
[ 5 ] 张 凡 .日本 养 老 护 理 供 给 体 系 发 展 经 验 与 启 示 [ J ] . 社会福利,
2 0 1 0, 1 0: 4 6—4 7 .
第 四军医大学护理 学院 ; 张宏晨 、 高丽单位 : 7 1 0 0 3 2 , 中 国 人 民 解 放 军 第
四 军 医 大 学 护理 学 院 。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5—2 7 ; 修 回 日期 : 2 0 1 3—1 0—2 1 ) ( 本 文 编辑 范秋 霞)
[ 1 1 ] 刘笑梦. 由澳大利亚的养老护理及教育引发的思考[ J ] . 中华 护 理
教育 , 2 0 0 9 , 6( 7 ) : 3 3 3—3 3 4 .
[ 1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部. 养 老 护 理 员 国 家职 业 标
儿 科 重 症 监 护 病 房 护 士 的 感 染 现 状 及 处 理对 策
6 8 .
[ 1 6 ] 张 旭 升.日本 老 年护 理 发展 历 程 的启 示 [ J ] . 中国 社 会 导 刊 , 2 0 0 8 ,
3: 46— 4 7 .
[ 8 ] 佚名. 关于开展 长期护理 保险 的战略思考 [ E B / OL] . [ 2 o 1 2—0 4一 o 6 ] .h t t p : / / www .c i r c .g o v .c n / we b / s i t e 2 4 / t a b 4 2 8 1 / i l 9 8 0 8 6 .

晶, 周
护理研究 2 0 1 4年 1月 第 2 8卷 第 1期 中 旬 版 ( 总第 4 5 4 期)
启示[ J ] . 临床 决 策 与 管 理 , 2 0 1 1 , 3 2 ( 7 ) : 7 8—8 O .
・ 1 3 9 ・
准[ s 3 . 2 0 0 2 —0 4 o l J [ 1 3 ] 化前珍. 老 年 护 理学 [ M] . 第 3版 . 北京: 人 民卫 生 出版社 , 2 0 1 2 : 8—
St a t u s q u o o f i n f ec t i o n s o f n u r s e s i n
p e di a t r i c i n t en si v e c ar e u n i t a n d i t s c o u n t er me a s u r e s
h t m.
[ 1 7 ] 文远竹. 日本 养 老护 理 按 需 分 配 [ J ] . 家庭 保 健 , 2 0 1 2 , 1 1 : 5 8 . [ 1 8 ] 王静. 北 京 社会 化居 家 养老 问题 与对 策研 究 [ J ] . 人 口与经 济,
2 O 1 2, 1 9 2 ( 3): 65—6 9 .
[ 9 ] 李虹. 澳 大 利 亚 的 家 庭 老 年 护 理 服 务 与 我 国养 老 服 务 体 系 的 建 立
和完善[ J ] . 医 院管 理 论 坛 , 2 0 0 4 , 8 : 5 2~5 6 . [ 1 O ] C a r r y e r J , Ha n s e n CO, B l a k e y J A. E x p e r i e n c e s o f n u r s i n g i n o l d e r c a r e f a c i l i t i e s i n Ne w Z e a l a n d[ J ] .Au s t r a l i a n He a l t h Re v i e w,
[ 1 4 ] Na k a n e J , F a r e v a a g M. El d e r c a r e i n J a p a n[ J ]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
2 0 0 4, 2 8( 1 ): 1 7—2 4.
[ 6 ] 孙钰林. 养 老 护 理 队伍 建 设 路 径 探 析 [ J ] . 社会 福利 , 2 0 1 1 , 1 0 : 3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