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五大牧区

合集下载

西藏牧区主要家畜与其分布

西藏牧区主要家畜与其分布

西藏牧区主要家畜与其牧场分布(西藏牦牛黄牛、绵羊山羊、藏猪生猪等养殖基地分布基本情况)西藏牧场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最大的高寒草甸草原畜牧区,草场面积约8亿亩,在全国居第三位。

西藏牧场主要指藏北草原。

它包括西藏北部的那曲地区以及阿里地区的部分区域,名曰羌塘大草原。

羌塘自然保护区是目前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有“野生动物王国”之称。

是中国五大牧场之一。

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山脉之间。

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位于藏北草原中,总面积2980万公顷。

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驴、盘羊、藏原羚、高原兔、黑颈鹤、雪豹等众多野生动物等在这里栖息。

西藏草原藏北草原不仅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丰厚沉积层的文化沃土。

在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到处都是牧民赖以生存的牦牛和羊群,处处可见牧民栖息之所——帐篷。

牧民们在这儿创造了梦幻迷离,色彩斑斓的游牧文化。

不仅有远古岩画,也有许多古象雄国的遗址,英雄格萨尔王的足迹及故事遍布藏北,玛尼堆,经幡、古塔随处可见,为苍芒的大草原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著名的唐蕃古道贯穿南北。

那曲是最能代表羌塘的地区,那曲的意思是“黑河”。

黑河是怒江的上游,水色发黑,因而得名。

就是这黑色的河流滋润了羌塘。

尽管这里没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但那种短小似“寸头”的“那扎”是蛋白质含量最高的草类。

旧时,这里称“那曲卡”,意为“黑河边上的土地”。

这里有数不尽的神山圣湖和奔流四方的大江大河有浩瀚的草原和冰川、温泉、地热不胜枚举。

生活在这里的牛羊明显较其它地区的牛羊更肥、更壮。

帐篷是这里的一大景观。

除了古老的牦牛帐篷,还有红、蓝、黄、绿、白五色相间的尼龙帐篷,五彩缤纷,其形状各异,许多帐篷顶上又飘挂着五彩缤纷的风马旗。

最为引人注目的是牧民的节日盛装,特别是少女和中年妇女的穿着,她们大多着华丽昂贵的藏袍,头上、颈上、手上、腰上到处挂满了饰品,走起路来叮当作响。

藏北草原水草丰美,牛羊肥壮。

早在松赞干布时期,藏北那曲一带就有“军粮马匹、半出其中”的说法。

牦牛之都、藏羊之府

牦牛之都、藏羊之府

牦牛之都、藏羊之府青海是牦牛和藏羊的生态环境,位于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是世界第一大高原。

这片土地被地质学家称为“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也被人类学家认为是“生命禁区”。

青藏高原孕育了长江、黄河、澜沧江、黑河等众多河流,被誉为“中华水塔”和“亚洲江源”。

昆仑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阿尼玛卿大雪山横亘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漫天雪花凝聚成皑皑白练。

青藏高原以母亲般圣洁、无私的温暖情怀,孕育涓涓细流,汇集成举世闻名的黄河、长江和澜沧江。

青海是一片壮观而神奇的土地,剽悍的牦牛、精灵的藏羊就生活在这里。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核心区域,因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

全省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十三分之一,面积排在新疆、西藏、内蒙古之后。

全省草地面积.11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9.36%,可利用草地面积达到86.72%,是我国传统的五大牧区之一。

青海是牦牛和藏羊的家园,这里的生态环境适宜它们的生存。

青海属于寒带和亚寒带气候,温度低,日照强,昼夜温差大,这种气候特别有利于植物养分的积累。

青海天然草地上有饲用价值的家畜饲用植物达到97科,1600余种,其中牛羊经常采食的牧草品种达到641种之多。

这些植物分布于高寒干草原、高寒草甸、山地干草原为主体的9大类、7个草地亚类草原上。

青海的草地主要由湖环湖区、青南高原区和柴达木盆区等三大区构成,占全省可利用草地面积的96.48%。

其中,高寒草甸、高寒草原所占面积达到可利用草原的80.88%,特别适合藏羊生存。

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特殊的气候地形地貌,使得青海被称为“千湖之地、江河之源”、“中华水塔”、“全球气候形成启动器”、“高原生物自然物种资源库”、“世界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等一系列美誉。

青藏高原被生物学家称为“野生动植物的王国”,虽然这里寒冷严酷,空气稀薄,但野生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

XXX将青藏高原列为全球25个生物多样性重点保护地区。

青藏高原是中国西部乃至世界上海拔最高,江河湿地面积最大,生物多样性及遗传基因物种最丰富和集中的地区之一,是“珍稀野生动植物天然园和高原物种基因库”。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温馨提示: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考点1:开国大典1、(2010·乐山中考)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国60周年庆典上,天安门广场以复兴之路为主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下面是一组庆典上的游行方阵,其中喻指新中国诞生的是()A.开天辟地方阵 B.艰苦创业方阵 C.春天的故事方阵 D.走进新时代方阵【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2、(2010·南京中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D.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答案】选D。

3、(2010·福州中考)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庆60周年庆典上的镜头,与它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三大战役 B.新中国成立C.西藏和平解放 D.土地改革【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由图片中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即可推断出这就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4、(2010·苏州中考)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

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

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答案】选B。

5、(2010·青岛学业考试)“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这是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两会上对尊严内容的阐述(如右图)。

追溯历史,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A.中华民国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一五计划完成【答案】选B。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说课稿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说课稿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是初中历史(川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它不仅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为本单元后一课《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民族分布的特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2、少数民族地区发生历史性变化的原因。

处理方法:通过设疑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补充大量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情况。

难点:怎样理解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

处理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小字、讨论,材料分析,理解国家统一领导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

最后通过教师讲解达成共识。

二、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来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了初步了解,但尚未深刻认识到我们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从认知基础来看,初二学生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已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转载中国草原分布情况

转载中国草原分布情况

转载中国草原分布情况转载中国草原分布情况2011年06月24日网易博客安全提醒系统检测到您当前密码的安全性较低为了您的账号安全建议您适时修改密码立即修改关闭中国草原广泛分布于东北的西部、内蒙古、西北荒漠地区的山地和青躲高原一带横亘于北纬3050°之间蜿蜒万里十分广阔。

从行政区来看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陕西、河北、山西和四川等12个省区总面积为35.7亿亩其中可利用面积为30亿亩。

此外南方各省有草山草坡10亿亩目前尚未得到充分利用沿海滩涂有草地2亿亩其它农区亦有一些面积不大且分散的草地也可进一步利用。

假如从中国的东北到西南划一条斜线即从完达山开始越过长城沿吕梁山经延安一直向西南到青躲高原的东麓为止可把中国分为两大地理区东南部分是丘陵平原区濒临海洋天气温湿大部为农业区西北部分深居内陆高山峻岭阔别海洋天气干旱且多风沙是主要的草原区。

根据自然地理及行政区划中国草原一般可划分为5个大区35.7亿亩即东北草原区2、蒙宁甘草原区30、新疆草原区22、青躲草原区33和南方草山草坡区13。

一东北草原区东北草原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的东北部面积约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左釉冬覆盖在东北平原的中、北部及其四周的丘陵以及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的山前台地上三面环山南面临海呈“马蹄形”海拔为1301000米。

本区地处大陆性天气与海洋季风的交错地带受东亚季风影响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冬长而干冷夏短而湿润。

雨量充沛且多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东部为750毫米中部为600毫米西部大兴安岭东麓为400毫米。

热量与降水平行增长与植物生长季节相同。

土壤为黑土、栗钙土等。

这里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景观开阔植物种类多野生牧草达400余种优良牧草近百种主要有羊草、无芒雀麦、披碱草、鹅观草、冰草、草木栖、花苜蓿、山野豌豆、五脉山黧豆、胡枝子等亩产鲜草300400公斤是中国最好的草原之一。

所产东北马、三河牛驰名全国绵羊多分布在平原地区草原。

5个自治区的地理知识概要

5个自治区的地理知识概要

5个自治区的地理知识概要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西起97°12′E,东至126°04′E;南起37°24′N,北至53°23′N。

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为内蒙古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在山地向高平原、平原的交接地带,水土流失较严重。

内蒙古自治区由于地域辽阔,所处纬度较高,东西跨经度广,高原面积大,距离海洋较远,边沿有山脉阻隔,气候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

从东北向西南全年太阳辐射量逐渐递增,降水量逐渐递减。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边缘的大兴安岭山地,降水较多,森林茂盛,但因多年采育失调,森林覆盖率日益下降。

中部的多数地方水草丰茂,是广阔的草原牧场,畜种齐全,古老品种(如蒙古马等)和地方优良家畜品种兼备(如三河牛、三河马等)。

阴山山脉是我国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阴山以南的河套平原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沟渠纵横。

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

甜菜是内蒙古的优势作物。

自阴山向西,气候干旱,沙漠面积较大。

内蒙古自治区有蒙古、汉、满、回、鄂伦春等lO多个民族。

“东林西铁遍地煤”是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与工业布局概貌,主要矿区有白云鄂博稀土矿和霍林河、伊敏河、元宝山、准格尔、东胜等煤矿。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为呼和浩特,边境口岸城市有满洲里、二连浩特,钢铁工业城市有包头。

铁路干线有京包、包兰、集二和京通等。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东经104°17′~东经107°39′,北纬35°14′~北纬39°23′之间。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贺兰山纵贯西北,六盘山绵延南部,黄河流经中部,沿岸形成银川平原。

宁夏平原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

平原上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于自流灌溉,发展成了灌溉农业区,是宁夏的商品农业基地,被誉为“塞上江南”。

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胡麻等。

滩羊和枸杞远近闻名。

内蒙畜牧业基本情况

内蒙畜牧业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

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

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自然条件[地质]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

以北纬42°为界,可分为两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

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

中、新生代时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地区形成北北东向的构造火山岩带,即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

内蒙古存在着两个全国著名的Ⅱ级成矿带,就在这两大工级构造单元接触部轴和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上。

前者为华北地台北缘金、铜多金属Ⅱ级成矿带,后者为大兴安岭Ⅱ级铜多金属成矿带。

[地貌]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

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

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气候]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

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

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

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水文]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千余条,祖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

其中流域面积在1 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07条;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公里的有258条。

有近千个大小湖泊。

全区地表水资源为406.60亿立方米,除黄河过境水外,境内自产水源为371亿立方米,占全国总水量的1.67%。

2021年人教版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真题回顾 32 农业

2021年人教版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考点梳理+真题回顾  32 农业

第32节农业考点梳理1.农业及其重要性: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物质保障,为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原材料和消费市场,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从总体上看,我国农业还比较薄弱,国家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推动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2.地区分布我国西部的畜牧业和种植业1.四大牧区的优良品种:内蒙古牧区一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一新疆细毛羊;青海牧区一牦牛;西藏牧区一牦牛、藏山羊、藏绵羊。

2.新疆境内在河流沿岸和有地下水灌溉的地方发展作物灌溉农业,在沙漠中的绿洲地区发展绿洲农业;青藏高原在河谷地区发展河谷农业(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3.南方与北方农业生产差异的具体表现4.我国农作物的分布(1)粮食作物:主要包括水稻、小麦和玉米。

水稻一般生长在南方的水田,小麦生长在北方的旱地,玉米则主要生长在东北平原5.发展农业的原则(2)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运输技术水平、国家政策等。

6.建立商品农业基地7.走科技强农之路(1)农业发展成果:①农业增长方式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质高产,优良品种不断涌现;②机械化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③温室大棚等新型农业的发展、农田水利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2)农业发展方向: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

真题回顾(2020南充)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是茶叶的故乡,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茶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图3为我国茶叶四大产区的分布及采摘时间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地茶叶始采日期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因素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水源因素2.受疫情影响,为帮助茶企茶农纾解销售难题,中国农业国际合作促进会茶产业委员会已加强对接电商平台,助力广大茶企入驻电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