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第五版邱关源原著电路教案

合集下载

电路(第五版). 邱关源原著 电路教案,第1章

电路(第五版). 邱关源原著 电路教案,第1章

课程名称:电路理论使用教材:电路(第五版). 邱关源原著.罗先觉修订.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4专业班级:自动化08101-08103班授课时数:64课时授课教师:蔡明山授课时间: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主要参考文献:1、李瀚荪编.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江泽佳主编.电路原理(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3、沈元隆主编.电路分析.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4、张永瑞主编.电路分析基础.西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作用电路理论课程是高等学校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理论课,是所有强电专业和弱电专业的必修课。

电路理论是一门研究电路分析和网络综合与设计基本规律的基础工程学科。

电路分析是在电路给定、参数已知的条件下,通过求解电路中的电压、电流而了解电网络具有的特性;网络综合是在给定电路技术指标的情况下,设计出电路并确定元件参数。

主要内容: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和电路的分析方法,分析电路中的电磁现象,研究电路中的基本规律。

课程特点: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元件的特性、电路的基本定律和定理、一般电路的分析计算,掌握初步的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实际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观点;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计算能力、实验研究能力和科学归纳能力。

前期知识基础:一定的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和大学物理(尤其是电磁学)等方面的知识;基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课程的任务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给定电路的结构及元件的参数,在掌握电路基本概念、性质和规律的基础上,对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掌握电阻、电感、电容、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的伏安特性,掌握电路变量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2、掌握等效电路的概念与等效电阻计算,掌握实际电源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熟悉电阻的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PPT学习教案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PPT学习教案

第26页/共87页
返回 上页 下页
例1-5 图为RC选频网络,求u1和u2同相位的条件及
解 设:Z1=R+jXC, Z2=R//jXC
U 2
U1Z2 Z1 Z2

u1
R jXC
U1 U 2
?
U1 U 2
Z1 Z2 Z2
1
Z1 Z2
jXC


R
u2

Z1
R jX C
(R jX C )2
Z2 jRXC (R jX C )
Z
1 Y
1 G jB
G jB G2 B2
R
jX
R
G G2B2
,
X
B G2B2
| Y | 1 |Z|
,
φZ φ-2 RL串联电路如图,求在=106rad/s时的等效并
联电路。
50
解 RL串联电路的阻抗为
XL L 106 0.06 103Ω 60Ω
Z R jXL (50 j60)Ω 78.1 50.2 Ω
-
-
第6页/共87页
返回 上页 下页
(3)L<1/C, X<0, Z <0,电路为容性,
电压落后电流。 U
Z
U
U R U
I
U2 R
U
2 X
U2 R
(UC
U L )2
I + U R -
UX
UC
L
等效电 路
+
.
U
-
R 1
+U X
jCeq -
(UU4CL)电L压=U1与/R电C流,同XI=相0等路。,效电Z=0,电+-路U 为电IR阻性-U+, R

电路(第五版). 邱关源原著 电路教案 第15章

电路(第五版). 邱关源原著 电路教案  第15章

第15章 电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本章重点1、 了解图有关的概念;2、掌握与图的描述有关的三个矩阵;3、基本回路与基本割集的选择;4、状态方程的列写方法。

● 本章难点1、复杂电路建立状态方程。

● 教学方法本章主要讲述了图论中的基本概念、三个重要矩阵(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和割集矩阵)及由此导出的KCL 、KVL 矩阵方程,最后,讲述了列写电路的状态方程的两种方法,即直观法和系统法。

对重点内容,课堂上不仅要把概念讲解透彻,并通过讲例题加以分析,课下布置一定的作业,使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牢固掌握。

本章讲授共用4课时。

对回路电流方程、节点电压方程、割集电压方程和列表方程等内容以自学为主。

● 授课内容15.1割集 一、图的概念1,图(线图):线段(支路)与点(节点)的集合。

2,有向图: 标出支路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图。

3,连通图:任意两个节点间至少存在一条由支路构成的路径。

4,子图: 若图G1中所有支路和节点都属于图G ,就把G1称为G 的子图。

二、树、基本回路、割集65(a) (b)(c)565(d) (e) (f)1、树1)定义:在连通图G中,把所有的节点连通起来,但不包含任一闭合路径的部分线图称为一棵树。

①含所有节点,②不具有回路,③连通的,④为G的子图。

电路的图G如图(a)所示,图(b)为图G的一棵树,图(c)不是图G的树(未含所有节点);图(d)不是图G的树(出现了回路);图(e)不是图G的树(不是连通图);图(f)不是图G的树(不是图G的子图)。

2)树支:属于一棵树的支路称为该树的数支。

树支数=n-1=独立节点数3)连支:不属于一棵树的支路称为该树的连支。

连支数=b-(n-1)=独立回路数。

连支的集合称为余树、补树2、基本回路:在图G中选取一棵树后,由一条连支及相应的树支所构成的回路称为该树的基本回路(单连支回路)。

1)基本回路数=连支数。

2)基本回路的KVL方程相互独立。

3)不同的树对应于不同的基本回路。

电路原理第五版邱关源教案3Word版

电路原理第五版邱关源教案3Word版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教案第 3 次课授课时间 2017.9.4(教案续页)Z — 复阻抗;|Z| —复阻抗的模;z —阻抗角; R —电阻(阻抗的实部);X —电抗(阻抗的虚部)。

转换关系:阻抗三角形 3.导纳对同一二端网络:当无源网络内为单个元件时有:4. RLC 并联电路由KCL :zZ X j R C 1j L j R I U Z ϕ∠=+=ω-ω+== R X arctanφ X R |Z | z 22⎪⎩⎪⎨⎧=+=S φ|Y |UIY y ∠==定义导纳Z 1Y , Y 1Z ==GR 1U I Y === LB j L j 1U I Y =ω== CB jC j U I Y =ω==Y —复导纳;|Y| —复导纳的模;y —导纳角;G —电导(导纳的实部);B —电纳(导纳的虚部)转换关系:导纳三角形例题: 对RL 串联电路作如下两次测量:(1)端口加90V 直流电压()时,输入电流为3A ;(2)端口加的正弦电压90V 时,输入电流为1.8A 。

求R和L 的值。

C L R I I I I ++= U C j UL 1j U G ω+ω-= U )C j L 1j G ( ω+ω-=U )B B j(G [C L ++= U )B j G ( +=yY B j G L1j C j G U I Y ϕ∠=+=ω-ω+== G B arctanφ B G |Y | y 22⎪⎩⎪⎨⎧=+=0=ωHz f 50=题解8-13图解:由题意画电路如题解8-13图所示。

(1)当为90V 直流电压时,电感L 看作短路,则电阻(2)当为90V 交流电压时,设电流,根据相量法,有故根据,解得 例题:已知图示电路。

求和。

解:设为参考相量。

与同相位,超前s uΩ===30390i u R s su A I I 08.10∠=∠=8.18.130⨯+⨯=+=L L S jX I jX I R U 22308.190LS XU +⨯==Ω=-=4030)8.190(22L X L X L ω=Hf X X L L L127.0100402====ππωA I I 1021==I S U SU 1I S U 2I,相量图如题解8-16图所示。

电路(第五版). 邱关源原著 电路教案,第4章.

电路(第五版). 邱关源原著 电路教案,第4章.

第4章 电路定理● 本章重点1、叠加定理的应用及注意事项;2、替代定理的含义;3、应用戴维南、诺顿定理分析电路;4、最大功率传输定理Maximum power transfer theorem 的内容。

● 本章难点1、含有受控源电路应用叠加定理;2、求解含有受控源电路的戴维南、诺顿等效电路。

● 教学方法本章讲述了电路理论的一些重要定理,共用6课时。

采用讲授为主,自学为辅的教学方法。

为使学生能理解定理内容,并应用定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讲述了大量例题,课下布置一定的作业,使学生能学会学懂,由于课时量偏紧,对于定理的证明要求自学。

● 授课内容4.1 叠加定理 线性函数)(x f :)()()(2121x f x f x x f +=+ —可加性Additivity)()(x af ax f = —齐次性Homogeneity )()()(2121x bf x af bx ax f +=+—叠加性Superposition(a 、b 为任意常数Arbitrary Constant )一、定理对于任一线性网络,若同时受到多个独立电源的作用,则这些共同作用的电源在某条支路上所产生的电压或电流等于每个独立电源各自单独作用时,在该支路上所产生的电压或电流分量的代数和。

例1:试用叠加定理计算图4-1(a )电路中3Ω电阻支路的电流I 。

图4-1(a )二、注意事项(1)只适用于线性电路中求电压、电流,不适用于求功率;也不适用非线性电路;(2)某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其余独立电源全为零值,电压源用“短路”替代,电流源用“断路”替代;(3)受控源不可以单独作用,当每个独立源作用时均予以保留; (4)“代数和”指分量参考方向与原方向一致取正,不一致取负。

例2:电路如图4-2(a ),试用叠加法求U 和x I 。

图4-2(a )解:第一步10V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如图4-2(b )。

_2Ω 6V2I x +_26Ω'A 3I =-6V+ "A 3I =-2ΩΩ _'x I+_'图4-2(b )''x x 3210I I += ⇒ 'x 2I A = (受控源须跟控制量作相应改变)'x '36V U I ==第二步3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如图4-2(c )。

邱关源-电路5版电子教案(高清珍藏版)-部分1

邱关源-电路5版电子教案(高清珍藏版)-部分1

注意 如果表征元件端子特性的数学关系式
是线性关系,该元件称为线性元件,否则称 为非线性元件。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集总参数电路 2. 2.集总参数电路
由集总元件构成的电路 集总元件 集总条件 假定发生的电磁过程都集中在元 件内部进行。
d << λ
注意 集总参数电路中u、i 可以是时间的函
数,但与空间坐标无关。因此,任何时刻,流 入两端元件一个端子的电流等于从另一端子流 出的电流;端子间的电压为单值量。
结论
U bc = ϕb − ϕc = 3 − 0 = 3 V
电路中电位参考点可任意选择;参考点 一经选定,电路中各点的电位值就唯一确定;当 选择不同的电位参考点时,电路中各点电位值将 改变,但任意两点间电压保持不变。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问题 复杂电路或交变电路中,两点间电压的实
际方向往往不易判别,给实际电路问题的 分析计算带来困难。 (降)的参考方向 电压( � 电压 参考方向 U 实际方向 假设高电位指向低电 位的方向。 参考方向 U – +
任何时刻端电压与电流成正比的电阻元件。 R � 电路符号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 u~i 关系
满足欧姆定律
u = Ri R=u i i = u R = Gu
u、i 取关联 参考方向
u
0
伏安特 性为一 i 条过原 点的直 线
i
R
+
� 单位
u

R 称为电阻,单位:Ω (Ohm) G 称为电导,单位:S (Siemens)
电阻元件 电压源和电流源 受控电源 基尔霍夫定律
首页
: � 重点 重点 重点: : � 重点: 1. 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 2. 电阻元件和电源元件的特性 3. 基尔霍夫定律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原著-电路教案--第8章相量法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原著-电路教案--第8章相量法

电路(第五版).-邱关源原著-电路教案--第8章相量法第8章 相量法● 本章重点1、正弦量的两种表示形式;2、相量的概念;3、KVL 、KCL 及元件VCR 的相量形式。

● 本章难点1、 正确理解正弦量的两种表示形式的对应关系;2、 三种元件伏安关系的相量形式的正确理解。

● 教学方法本章是相量法的基础,对复数和正弦量两部分内容主要以自学为主,本章主要讲授相量法的概念、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以及元件V AR 的相量形式。

讲述中对重点内容不仅要讲把基本概念讲解透彻,而且要讲明正弦量的相量与正弦时间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元件V AR 的相量形式与时域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使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牢固掌握。

本章对元件的功率和能量这部分内容作了简单讲解,以便为下一章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共用4课时。

● 授课内容8.1复数1. 复数的三种表示bj a A += 直角坐标=θ∠r 极坐标 =θj re 指数形式θθθsin cos 22r b r a ab arctgb a r ==⇒=+=⇒直极极直θθsin cos jr r A += 三角表示形式欧拉公式:θθθsin cos j e j +=2. 复数的运算已知:11111θ∠=+=r jb a A ,22222θ∠=+=r jb a A求:212121,,A AA A A A ⋅±i()()212121b b j a a A A ±+±=±212121212121θθθθ+∠=+∠=⋅r r A A r r A A 8.2正弦量一、正弦量:随时间t 按照正弦规律变化的物理量,都称为正弦量,它们在某时刻的值称为该时刻的瞬时值,则正弦电压和电流分别用小写字母i 、u 表示。

周期量:时变电压和电流的波形周期性的重复出现。

周期T :每一个瞬时值重复出现的最小时间间隔,单位:秒(S ); 频率f : 是每秒中周期量变化的周期数,单位:赫兹(Hz )。

电路 邱关源第5版教案第2章

电路  邱关源第5版教案第2章

Rab R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2.4 电阻的Y形连接和形连 接的等效变换
1. 电阻的 、Y形连接
包含
1 R1 R2 R b R3 R4
三端 网络
a
1 R1
R12 2 R23
形网络
R31
3 R2
R3 3 Y形网络
返 回
2
上 页
下 页
,Y 网络的变形:
型电路 ( 型)
T 型电路 (Y、星型)
②等效电阻消耗的功率等于各并联电阻消 耗功率的总和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3.电阻的串并联
电路中有电阻的串联,又有电阻的并联,这种 连接方式称电阻的串并联。
例1 计算图示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和电流
i1 5 i1 5 + i2 i3 165V 18
6
i2 i3 6 165V 18 i5 4 i4 12 +
10
-
10 90 Req 1 10Ω 10 90 3
-
1 + 20V
4 90
3
3 9
i 20 / 10 2A
1
10 2 i1 0.2A 10 90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P 90i12 90 (0.2)2 3.6W
例3 求负载电阻RL消耗的功率
②用分压方法做
U2 1 U4 U1 3V 2 4
I4 3 2R
返 回 上 页 下 页
从以上例题可得求解串、并联电路的一般步骤: ①求出等效电阻或等效电导; ②应用欧姆定律求出总电压或总电流; ③应用欧姆定律或分压、分流公式求各电阻上的电 流和电压 以上的关键在于识别各电阻的串联、并联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