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经济危机

合集下载

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及启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及美国次贷危机的比较及启示

引言1997年的那场发生在亚洲的金融危机大家还记忆犹新,11年后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又席卷全球,两次危机的发生,既有共同点,也有较大的差异。

而这两次金融危机又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一〕危机回忆东南亚金融危机起始于泰国危机。

1997年7月,在国际投机基金大举抛售泰铢的货币攻击下,泰国被迫宣布放弃泰铢与美元的盯住汇率制度,泰铢当日应声而贬20%,随后迅速扩散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国,新加坡、中国的和也未能幸免。

至1998年初日本金融市场动乱,危机向纵深开展,相继蔓延到俄罗斯、东欧及拉美国家,并使西方兴旺国家股市反复出现震荡。

统计资料显示:1997-1998年几乎所有亚洲国家经济增长都有所下降,一些国家经济出现严重萎缩;拉美国家经济增长率由4.9%下降到2.2%;非洲国家则由平均增长4.6%下降为3.7%。

由于危机发生后,东南亚遭受冲击的国家深化改革并采取一系列调整、改革和刺激经济的政策,再加上中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以及美国经济持续走强等外部因素,1999年,东南亚经济走出金融危机重围,踏上了复之路。

〔二〕危机爆发的原因1、地产泡沫破裂,银行呆账坏账严重。

2、出口大幅度下降,经常工程收支状况恶化。

3、外债负担沉重,构成不合理。

4、固定汇率制度下,金融调控机制失措,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国际金融市场。

5、国际游资兴风作浪是东南亚金融动乱的外部因素。

二、美国次贷危机〔一〕危机回忆美国次贷危机是指发生在美国,因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引起股市剧烈震荡,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缺乏的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的主要标志有两个:其一是标准普尔降低次级债的信用评级,信用评级降低意味着资产的投资价值下降,因此市值数万亿美元的次级债市值将大幅度下降;其二是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卷入次级债,这意味着美国金融危机已经开场向其他国家蔓延。

2008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升级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并对各国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

年泰国金融危机

年泰国金融危机

危机应对措施
b. 紧缩政策
为了控制通货膨胀和偿还外债,泰国实施了一系列的紧缩政策。这些政策包括提高利率、减少政府开支等。然而,这些政策也导致了经济的进一步衰退
危机应对措施
c. 国际援助
为了稳定国内金融市场,泰国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其他国家的援助。这些援助为泰国提供了急需的外部资金,帮助其稳定经济
危机爆发的原因
b. 房地产泡沫破裂
在泰国经济繁荣时期,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泡沫。随着经济的降温,房地产需求下降,房价大幅下跌,导致许多投资者破产
危机爆发的原因
c. 汇率波动
在危机爆发前,泰铢与美元的汇率被高估。当市场意识到泰国的经济状况开始恶化时,投资者开始抛售泰铢,导致其汇率大幅下跌
危机的影响
泰国危机的教训
5
泰国危机的教训
-
24
THE PROFESSIONAL TEMPLATE
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在短期内确实带来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为未来的危机埋下了隐患
2
3
危机爆发的原因
2
危机爆发的原因
泰国危机的爆发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危机爆发的原因
a. 过度借贷
在经济发展的高峰期,泰国的企业和个人大量借入外债,而这些债务主要被用于投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当经济环境发生变化时,这些高价值的资产迅速贬值,导致债务无法偿还
危机的影响
c. 国际影响
由于泰国是亚洲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其危机迅速波及到周围国家和地区。投资者开始对亚洲其他地区的经济产生疑虑,导致亚洲其他国家的货币和股票市场也出现了大幅波动
危机应对措施
4
危机应对措施
面对这场危机,泰国政府采取了以下措施
危机应对措施

亚洲经济危机的教训

亚洲经济危机的教训

亚洲经济危机的教训亚洲经济危机曾是上个世纪末的一场热门话题,影响深远,留下深刻的教训。

这场危机不仅对亚洲地区造成了严重冲击,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教训总结。

让我们一起回顾这段曲折的历史,探讨其中蕴含的深刻教训。

背景概述亚洲经济危机爆发于1997年,波及东南亚各国,包括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

这场危机的爆发源于泰国的货币危机,随后迅速蔓延至整个东南亚地区,引发经济动荡和金融崩溃,对亚洲乃至全球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训一:过度依赖外资亚洲各国在危机前普遍存在过度依赖外资的情况,外资进入过多,主要用于短期投机,而非长期实体经济发展。

当外资外逃时,经济体系很容易陷入崩溃,这为亚洲国家敲响了警钟,促使它们开始谨慎对待外资,加强资本管制,注重引导外资用于生产性领域,避免再次经济危机的发生。

教训二:金融市场过度自由化另一个亚洲经济危机的教训是金融市场过度自由化。

在危机前,许多亚洲国家的金融市场过于放松管制,导致金融乱象丛生,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监管,风险管理不善。

这次危机让各国深刻认识到金融市场自由化的风险,开始审慎规范金融市场,建立健全监管机制,防范金融风险。

教训三:货币政策与外汇储备在亚洲经济危机中,许多国家因为缺乏足够的外汇储备,在货币贬值压力下难以维持本币汇率稳定,陷入恶性循环。

这一教训提醒亚洲各国加强外汇储备的储备管理,保持汇率的稳定,避免过度依赖外债和短期外资,从而增强国家抵御风险的能力。

亚洲经济危机为各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促使各国审慎应对全球化与自由化带来的挑战,重视经济结构调整和风险管理,加强国际合作,共同维护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在今天不断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中,亚洲经济危机的教训永远不会过时,我们要以史为鉴,保持谨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观点:亚洲经济危机的教训彰显出了重要的意义,各国应该认真总结教训,加强风险防范,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与东亚经济的动荡

亚洲金融危机与东亚经济的动荡

亚洲金融危机与东亚经济的动荡亚洲金融危机是指发生在1997年的一系列金融风波,严重冲击了许多东亚国家的经济。

在这个危机爆发之前,东亚地区一度被视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亮点,然而,这场危机却让东亚经济陷入了动荡之中。

本文将探讨亚洲金融危机对东亚经济的影响,并评估这一事件对东亚地区的长期影响。

一、危机爆发与传播1997年,泰国的货币遭遇重大压力,随后引爆了整个东亚地区的金融危机。

危机的爆发可以归因于泰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不当,导致了货币的大幅贬值。

这一事件迅速蔓延到其他东亚国家,包括韩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

在亚洲金融危机蔓延的过程中,投资者对东亚国家的信心急剧下降,外资流出加剧,股市崩盘,货币贬值,银行业面临破产风险。

整个地区的金融体系遭到严重冲击,东亚国家的经济陷入了动荡之中。

二、经济影响1. 经济衰退亚洲金融危机对东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许多国家的经济陷入衰退。

特别是韩国和印度尼西亚,它们的经济增速从正向转为负向,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降。

这些国家的企业纷纷倒闭,失业率急剧上升,民众生活水平下降,社会动荡不安。

2. 金融体系崩溃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东亚地区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银行业面临严重困境,不良贷款激增,一些银行甚至面临破产。

这进一步削弱了企业信心和投资者对东亚国家的投资意愿,导致了经济进一步下滑。

3. 对外贸易的冲击东亚国家高度依赖对外贸易,亚洲金融危机使得这一依赖程度更加明显。

危机期间,东亚国家的出口急剧下降,国际竞争力受损。

尤其是对原材料和制成品出口依赖较大的国家,受到的冲击更为严重。

三、长期影响与教训1. 改革与结构调整亚洲金融危机迫使东亚国家进行结构调整和经济改革。

许多国家加强了金融监管和监管体系的建设,提高了企业的透明度和财务管理能力。

此外,这场危机也加速了一些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2. 区域合作的推进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东亚国家在金融和货币领域的薄弱环节,促使他们加强区域合作。

泰国经济危机PPT课件

泰国经济危机PPT课件
到1997年10月中旬,泰铢,印尼盾对美元汇率下跌30%,马来西亚林 吉特、菲律宾比索贬值20%,新加坡元贬值10%。
背景
东南亚各国把这次爆发的金融危机归咎于外国投资商的操纵,甚至说 是西方国家针对东南亚的一次阴谋。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东南亚国家在经 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说来,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分析
以泰国为例,泰国经济的弱点早已被精明的索罗斯等国际大炒家所发现, 一旦时机成熟,便立刻猛攻,结果十分见效。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 的一体化程度较低,与发达国家的利率差较大,为赚取利差和汇差,国际短 期资本频繁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流出和流入。这就给利用利率差和汇率差赚 取收益的国际金融投机商以机会。1997年5月泰国汇率开始贬值后,美国金融 投机商索罗斯就在泰国外汇市场投放了60亿美元,进行外汇炒作,把泰铢逼 上绝路。接着开始转攻东南亚其他国家,也连连得手。
1997年10月1 1997年11月1 1997年12月1
1美元等于泰铢
汇率
1997年泰铢对美元汇率走势图
1997年2月,乔治·索罗斯等国际金融投机商掀起抛售泰铢风潮,引起泰 铢兑换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同时,泰国国内银行遭到了几对冲击,泰国金 融秩序陷入混乱中。同年5月,泰铢对美元的汇率一度降到十年来的最低点。 泰国中央银行不得不动用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干预市场,财政部长辞职, 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泰铢再度贬值的猜疑。从年初的1200点猛跌到 461.32点,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被迫宣布放弃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体 制,改用了市场浮动汇率制度。银行利率由10%提高到12.5%,当天,泰铢 对美元的汇率下跌17%。东南亚股市大幅下跌,导致当地股市狂泻不止,股 市的严重受挫反过来又引起汇市的遽跌。
以泰国为例,泰国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外贸逆差,与其自身投资过度,经 济过热,出现了泡沫经济有很大的关系。泰国本身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资

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济调整

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济调整

泰国金融危机爆发后的经济调整李毅自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实行浮动汇率之日起,已历经半年多金融风暴,期间引发了东盟其他国家及韩国、日本的金融危机形成大规模的亚洲金融风暴,由此泰国经济陷入了战后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近期泰国经济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导下表现如何世人关注,本文试从近8个月泰国经济困境的主要问题、政府应对措施及近期经济前景作一全面分析。

金融危机中泰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泰铢自7月2日贬值后汇率一直波动不止,以泰铢汇率为指标,其后的经济形势基本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2日到10 月中危机初始期,这一阶段泰铢汇率保持在29-35铢/美元,国内经济形势开始恶化;第二阶段,10月中到1月底的危机深化期,这一时期受韩国、印尼、日本地区性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泰铢急剧贬值,泰铢急剧贬值,泰铢狂跌到53—57泰铢/美元,国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利率高企,企业破产加剧,国内市场严重衰退。

第三阶段危机平复期,时间从2 月初到至今,这段时间随着亚洲国家金融动荡逐渐缓和以及泰国国内利好因素的刺激,汇率下调到42泰铢/美元左右,利率稍有松动,但经济衰退继续深化。

泰国政府于1997年8月2 日请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同时与IMF达成一揽子经济改革计划的协议。

然而随后的经济形势并没有象人们估计的那样,IMF的172亿美元的援助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

这是因为亚洲地区的金融风波远远超过泰国一国的范围,在大范围的贬值潮中假设泰铢贬值刺激出口的目的没有达到,其次假定国外机构对泰国公司和银行的短期贷款将获延期从而扭转短期支付危机的设想也没有发生。

1997年下半年由于泰铢汇率急剧动荡,为稳定汇率、整顿国内金融市场,泰国国行提高利率,加上外资的大量流出,国内资金头寸极度短缺,股市大面积亏损,严重影响了金融机构、企业的正常运行,国内经济极度衰退,即使1998年2月后股市、汇市双双上扬,经济衰退的迹象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

从半年多经济历程看,泰国经济恢复的障碍主要表现在:首先,外汇市场高度波动,受外界影响较大。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的经济崩溃与重建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的经济崩溃与重建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的经济崩溃与重建亚洲金融危机是1997年开始,由泰国泡沫经济引发的一系列金融风暴。

这场危机波及整个东南亚地区,导致经济崩溃和深刻的社会变革。

然而,危机也给东南亚国家带来了机会,促使它们进行经济重建,实现了新的发展。

一、金融危机的原因金融危机的起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1.外部因素:1990年代初,国际资本市场热潮涌动,大量国际资金流入发展中国家,使得东南亚国家获得大量外资。

然而,到了1997年,国际资本撤回,导致这些国家外汇储备骤减,货币贬值,引发金融风暴。

2.内部因素:东南亚国家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存在结构性问题,如银行系统的腐败与债务问题,政府财政赤字与失衡的外贸关系。

这些问题最终造成了金融体系的崩溃。

二、经济崩溃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国家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冲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经济衰退:东南亚国家的GDP出现大幅度下滑,许多企业破产,失业率大幅攀升。

2.金融系统崩溃:危机引发了银行系统的崩溃,许多银行倒闭或陷入严重危机。

3.外债风险:东南亚国家的外债迅速增加,使得它们无法偿还外债,陷入了债务危机。

4.社会动荡:经济崩溃导致社会不稳定,引发了广泛的社会抗议和政治动荡。

三、经济重建的策略与效果面对经济崩溃,东南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重建策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1.货币政策调整:东南亚国家通过调整汇率政策,稳定本币,提高外汇储备,以抵御外部冲击。

2.金融体系改革:国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风控能力,建立更加稳健的金融体系。

3.经济多元化:东南亚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产业多元化,减少对特定产业的过度依赖。

4.区域合作:东南亚国家通过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建立了东盟自由贸易区,增强了整体经济实力。

这些策略的效果是显著的,东南亚国家逐渐从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实现了经济重建与发展。

四、对未来的启示亚洲金融危机为东南亚国家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1.加强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避免金融风险的积聚。

泰国金融危机

泰国金融危机

泰国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
①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 年 月 日 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 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 月 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 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 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 的冲击最为严重 10月下旬 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 月下旬, ③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 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 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 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 ,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 月中旬, ④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 月中旬 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 日 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 008∶1。 ∶ 。 ⑤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 737.60∶1。韩元 月 日 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 。 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 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 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 ⑥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 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 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具体做法:在将要“大起” 具体做法:在将要“大起”的市场中投入
巨额资本引诱投资者一并狂热买进, 巨额资本引诱投资者一并狂热买进,从而进 一步带动市场价格上扬,直至价格走向疯狂。 一步带动市场价格上扬,直至价格走向疯狂。 在市场行情将崩溃之时,率先带头抛售做空, 在市场行情将崩溃之时,率先带头抛售做空, 基于市场已在顶峰,脆弱而不堪一击, 基于市场已在顶峰,脆弱而不堪一击,故任 何风吹草动都可以引起恐慌性抛售从而又进 一步加剧下跌幅度,直至崩盘。 一步加剧下跌幅度,直至崩盘。在涨跌的转 折处进出赚取投机差价。 折处进出赚取投机差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对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项目对外开放要慎之又慎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快速发展,为了吸引外资流入,往往在条件不具备 或者准备不充分的条件下,贸然实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殊不知当允许国 外资金自由流入本国时,同样也必须允许自由流出。当国际游资流入时,如 果运用不当将使本国经济陷入困难,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大量资金外流时本 国将面临对外支付的困难。我国在1996年12月1日对经常项目已实行自由兑 换,今后资本项目实行自由兑换应放慢步伐,慎之又慎,待条件比较充分时 再实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


东南亚各国把这次爆发的金融危机归咎于外国投资商的操纵,甚至说 是西方国家针对东南亚的一次阴谋。但更深层的问题在于东南亚国家在经 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说来,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分析
导致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外汇支付手段匮乏 导致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外汇支付手段匮乏 ——
1996年部分国家主要经济指标 1996年部分国家主要经济指标
原因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当时东南亚各国(除新加坡以外)外汇储备普遍不多, 外债相对较高,在与投机商较量的过程中,东南亚各国政府拿不出足够的外 汇储备与之较量。货币汇率暴跌的主要原因是外汇支付手段严重不足,而外 汇储备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外贸逆差过大,二是外债过多,尤其 是到期的短期外债大大超过了外汇储备。泰国主要通过吸引外资流入来弥补 赤字,从而造成汇率的高估。而印尼和韩国主要是因为外债过多,到期的外 债大大超过了本国偿还的能力,其中主要的是大量的短期债务。
东南亚经济危机
以泰国为例进行分析
小组成员:潘微微 吴秋玲 李丹丹 王艳鑫 卫鑫 许贤 李娜 文蕾 王曼霖
背景
原因分析
影响
泰国经济 政策的调 整
对中国的 启示
目录
Contents

汇率 50 40 30 20 10 0 1997年1月1日 日 1997年2月1日 日 1997年3月1日 日 1997年4月1日 日 1997年5月1日 日 1997年6月1日 日 1997年7月1日 日 1997年8月1日 日 1997年9月1日 日 1997年10月 月1 1997年11月 月1 1997年12月 月1 1997年泰铢对美元汇率走势图 日期
原因分析
过早的开发资本市场又缺乏有效的管理, 过早的开发资本市场又缺乏有效的管理,金融体制改革落后和不健全
金融体系不适应金融市场的发展,长期资本市场发展滞后。经济过热导 致“泡沫经济”,形成脱离实体经济的虚假繁荣,只是金融动荡的表层原因。 长期资本市场建设滞后造成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才是深层次原因。具体包括:
原因分析
源有限,需要不断引进外资或外债。但如果盲目的引进外资,不顾自身的能 力,必然会造成投资过度,偿还能力不足的结果。泰国制成品的出口结构多 半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由于其附加价值不高,随着泰国的工资、土地价格上 升,其出口产品的利率开始减少,这是泰国产生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其次, 泰国与美元的汇率一直挂钩,长期实行泰铢与美元联系汇率制,美元对日升 值,对泰铢也相应的升值,这使泰国的出口产品竞争能力下降,出口产品利 润减少,最后,泰铢长期被高估,削弱了泰国出口竞争能力。1996年以后, 美元对日元持续升值,泰铢对日元也不断升值,成为进口增长过快和出口增 长率降低,以及国际收支恶化的重要原因。
三分之一以上。泰铢 地区的外汇市 对美元的汇率跌幅在 10%~70%以上,贬值
对泰国国 内的影响
由1996年的938亿美元 转为1998年的净流出
资本大量外逃
场和股票市场
246亿美元,仅私人资 本一项的资金逆转就超 过1000亿美元。
剧烈动荡 39%。
泰国关闭了56家金融机构。在发生危机一年后,破产停业公司、 企业超过万家,失业人数达270万。
原因分析
以泰国为例,泰国经济的弱点早已被精明的索罗斯等国际大炒家所发现, 一旦时机成熟,便立刻猛攻,结果十分见效。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金融市场 的一体化程度较低,与发达国家的利率差较大,为赚取利差和汇差,国际短 期资本频繁地在一些发展中国家流出和流入。这就给利用利率差和汇率差赚 取收益的国际金融投机商以机会。1997年5月泰国汇率开始贬值后,美国金融 投机商索罗斯就在泰国外汇市场投放了60亿美元,进行外汇炒作,把泰铢逼 上绝路。接着开始转攻东南亚其他国家,也连连得手。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不能完全归结于国际投机活动,它仅仅是外部原 因。如果一个国家的利率和汇率比较稳定,他们就没有投机的机会。发生金 融危机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系统出了问题,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国际金融 投机商只起了一种外部推动作用。
原因分析
例如,泰国的银行 例如,泰国的银行贷款有1/4是消费性贷款,1/4是房地产贷款,这类贷 款难以产生收益,银行坏帐增加。据世界银行断定,1996年泰国放款机构的 不良贷款占其贷款规模的10%,达155亿美元,1997年银行的坏账相当于泰国 GDP的9%。1995年流入泰国的6466亿泰铢外资中,直接投资仅上中5.5%,商业 银行贷款占51.1%,且大部分是短期贷款,投机性和流动性最大的非居民泰铢 存款和证券投资占30.7%。由于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当宏观经济不稳定时, 外资抽逃,引发股价下跌,金融机构瘫痪,本币贬值。
一、资本结构不合理,投资者较少用中长期债券筹资,而主要依靠银行贷 资本结构不合理,投资者较少用中长期债券筹资, 款,而且往往是短期资金,不适应长期投资项目的需要。 而且往往是短期资金,不适应长期投资项目的需要。 二、信贷投向结构不合理。银行倾向于提供非生产性用途的贷款。 信贷投向结构不合理。银行倾向于提供非生产性用途的贷款。 三、外资结构不合理。由于中长期资本市场不发达,外资多以短期资本形 外资结构不合理。由于中长期资本市场不发达, 式流入。 式流入。
危机导致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和倒闭


对国际的影响
从泰国开始的东南亚金融危机演变成经济衰退并向世界各地区蔓延。在 金融危机冲击下,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四国经济增长速度从危机 前几年的8%左右下降到1997年的3.9%,1998年上述四国和香港、韩国甚至日 本经济都呈负增长。东亚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引发了俄罗斯的金融危机并波 及其他国家。巴西资金大量外逃,哥伦比亚货币大幅贬值,进而导致全球金 融市场剧烈震荡,西欧美国股市大幅波动,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原因分析
自 由化政策的同时,又同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金融抑制,使得经济运行出现了如 下轨迹:
货币 危机
原因分析
据估计,印尼、马 以1998年3月底与 1997年7月初的汇率比 来西亚、韩国、泰国和 菲律宾私人资本净流入
东南亚国家和 较,国内股市都缩水
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利率基本 上被确定在有助于稳定汇率和恢 复对国内金融资产信心的范围之 内,并控制储备货币增长的扩张。
之筹措的巨额贷款。 之筹措的巨额贷款。
泰国经济政策的调整
通过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示, 防范金融风险也是今后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主题。
一、防范金融风险的最佳途径是优化本国的经济 结 构,强化本国经济的基本要素

1美元等于泰铢
1997年2月,乔治·索罗斯等国际金融投机商掀起抛售泰铢风潮,引起泰 铢兑换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同时,泰国国内银行遭到了几对冲击,泰国金 融秩序陷入混乱中。同年5月,泰铢对美元的汇率一度降到十年来的最低点。 泰国中央银行不得不动用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干预市场,财政部长辞职, 引发了社会各界人士对泰铢再度贬值的猜疑。从年初的1200点猛跌到 461.32点,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被迫宣布放弃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体 制,改用了市场浮动汇率制度。银行利率由10%提高到12.5%,当天,泰铢 对美元的汇率下跌17%。东南亚股市大幅下跌,导致当地股市狂泻不止,股 市的严重受挫反过来又引起汇市的遽跌。 到1997年10月中旬,泰铢,印尼盾对美元汇率下跌30%,马来西亚林 吉特、菲律宾比索贬值20%,新加坡元贬值10%。
项目 国家 美国 日本 德国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印尼 马来西亚 菲律宾 75760 45983.46 23593.33 940.43 1835.83 4805.47 2182.32 990.48 838.63 2.4% 3.6% 1.4% 7.0% 6.7% 7.1% 7.8% 8.2% 5.5% 2.9% 0.1% 1.5% 1.4% 5.8% 5.0% 6.7% 3.5% 8.4% 6128 4000.3 5212 1250 545 1283 515 767.33 205.4 7992 3167 4437 1313 668 1435 469 733.06 205.4 640 2166 832 757 377.31 340 182.5 270.09 100.3 ---0 890 1100 1180 452 394 国内生产总值 (亿美元) 国内生 产总 值 增长率 消费物价涨幅 出口额(亿美 元) 进口额(亿美 元) 外汇储备(亿 美元) 外债(亿美元)
原因分析
贻误时机, 贻误时机,调整不及时
当出现金融动荡之后,政府出于种种原因,对经济政策,经济体制和结构 不及时调整,以致贻误时机,激化矛盾。 1997年2月,泰国金融 泰国金融形势开始恶化,政府未采取拯救措施。5月,泰铢贬 泰国金融 值到14年的最低点,政府仍坚持对汇率的控制。对应该倒闭的金融机构,政府 仍实行注资的做法,白白花费了大量资金。7月,被迫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之后,泰铢继续贬值,外汇储备持续下降,但政府仍背着多年经济高速度增长 和“虎”国的美誉包袱,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计划犹豫不决,以致矛盾 越积越多,一发难以收拾。政局不稳,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矛盾加深,也是金 融危机爆发的一个促成因素。
原因分析
投资的过度与泡沫经济
产业结构调整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一是东南亚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 片面迎合外资投向,不但彼此之间及其与后起的工业化国家的产业结构趋同, 而且过分集中技术含量不高的一般加工工业。二是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基 础工业能力较低,国内科技水平不高,对进口技术和设备的依赖过大。三是 劳动成本上升过快,不利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国际竞争能力被削弱,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造成国际收支巨额逆差,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 以泰国为例,泰国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外贸逆差,与其自身投资过度,经 济过热,出现了泡沫经济有很大的关系。泰国本身是以出口导向型为主,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