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经济危机

合集下载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经济的重大冲击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经济的重大冲击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经济的重大冲击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给整个东南亚地区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这场危机自始至终凸显出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脆弱性和财务体系的不稳定性。

本文将重点讨论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经济的重大冲击,并探讨其对该地区政治、社会和金融体系的深远影响。

1. 经济冲击亚洲金融危机使得东南亚的经济陷入困境,多个国家的货币贬值,股市下跌,基础设施投资减少,贸易额锐减。

危机导致了经济活动的瘫痪,许多公司和银行面临破产。

国内生产总值(GDP)大幅度下降,失业率剧增,通脹问题愈加严重。

2. 政治影响亚洲金融危机还对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危机引发了许多社会不满情绪和政治动荡,导致政府的连串倒台和政治体制的变革。

更重要的是,危机的爆发也揭示了东南亚国家在重大经济决策和金融监管方面的缺陷,使这些国家意识到需要改革和加强其政治体制。

3. 社会后果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社会福利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失业率上升,大规模裁员导致许多人丧失了经济来源,社会民生状况急剧恶化。

农村地区尤其受到冲击,农民失去了土地和生计,大量人口涌向城市,增加了城市社会问题的负担。

4. 金融体系的漏洞亚洲金融危机深刻揭示了东南亚国家金融体系的薄弱性和漏洞。

大量贷款不良和腐败行为,以及缺乏监管制度,导致金融结构瓦解。

银行系统陷入混乱,金融信心受损,投资者大规模撤资。

这次危机为东南亚国家敲响了警钟,迫使它们采取措施改革金融体系,增强监管能力,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5. 后续措施和复苏努力面对危机的重大冲击,东南亚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恢复经济。

政府实行紧缩财政政策,加强监管和风险管理,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吸引外国投资和国际援助。

新的金融架构诞生,如东盟1加3合作机制。

经过艰苦努力,东南亚国家逐步实现了经济的稳定和复苏。

总结亚洲金融危机给东南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也使得东南亚国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迫使它们加强改革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各种经济危机不断涌现。

其中,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香港金融保卫战堪称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对当时的全球金融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于1997年,其根源在于东南亚国家在过去十多年中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

1997年初,由于国际资本市场对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预期过高而导致资金大量流入东南亚国家,使得当地资产价格快速上升,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得到疯狂炒作,随后由于美国央行加息,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储备贬值,资本开始流出,导致东南亚国家经济环境迅速恶化,国际金融市场风暴开始爆发。

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首先是国际金融市场对东南亚国家投资的信心丧失,导致了大量投资的撤出,使得当地的股市、房地产市场、货币市场等全面崩溃,国际的信用危机随之形成。

另外,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的严重下滑,当地大量的企业破产,工作岗位流失,社会不稳定加剧,甚至出现了政治动荡,最终影响到了当地的生活水平和生产力的提高。

二、香港金融保卫战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爆发,其原因在于香港地区正陷入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漩涡当中。

香港被誉为国际金融中心,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香港的货币连续大跌,在海外市场上的评价不断下降,香港政府开始出手,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以维护香港地区的金融稳定。

香港政府推出了包括利率上调、股市再融资、国际出口贸易保险措施等多项针对金融、贸易、保险和证券等方面的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等多项措施。

这些措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成功地控制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维护了香港地区的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

三、对比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是当时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的两起事件。

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两个事件有着相似的性质,都是因为某些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过于复杂和相互依赖的金融体系,而突然遭遇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而引发经济危机。

东南亚经济危机

东南亚经济危机

本的提高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正在下降。 2、银行贷款过分宽松,房地产投资偏大,商品房空置率上升、 银行呆账、坏账等不良资产日益膨胀。 3、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外资,大量引进外资并导致外债加重。
索罗斯简介:1930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 1947年移居英国,并在伦敦经济学院毕业。 1956年去美国,在美国通过他建立和管理的 国际投资资金积累了大量财产。索罗斯是LCC 索罗斯基金董事会的主席,民间投资管理处确 认它作为量子基金集团的顾问。 履历 :1979年索罗斯在纽约建立了他的第一个基金会,开放社 会基金 1994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对墨西哥比索发起攻击 1998年8月 联手多家巨型国际金融机构冲击香港汇市、 股市和期市,以惨败告终。
第一波:1997年7月2日.泰铢开始贬值,泰国

危 机 过 程
第二波: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
的台市贬值,股市下跌,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股 市在内的大幅下挫。
第三波:11月下旬,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
与此同时,日本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加深,11月 日本先后有数家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或倒闭 。
东南亚金融危机
概况
• 时间:1997年7月起
• 爆发地:泰国 • 影响: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亚波及全世界 • 表现: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 •
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严重首创 后果: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内东 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
– 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 70%以上。 – 股市跌幅达30%~60%。 – 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第四波:从1998年1月开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
重心又转到印度尼西亚、印尼盾对美元的汇价暴 跌26%,在印度尼西亚从事巨额投资业务的香 港百富勤投资公司宣告清盘。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及启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及启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及启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波及了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韩国等国家。

这场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全球金融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本文将探讨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并提出相关的启示。

一、迅速蔓延的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中形成了巨大的经济泡沫,投资过度依赖短期外资。

然而,当泰国的泰铢贬值引发了信贷危机时,危机迅速蔓延到整个东南亚地区。

国际金融市场迅速响应,资本迅速撤离,导致东南亚货币贬值、企业倒闭和失业激增。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1.股票市场崩溃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了东南亚地区股票市场的崩溃。

许多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投资信心受到极大打击。

这也让国际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风险敏感度加大,纷纷撤离新兴市场,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股票市场的不稳定。

2.汇率波动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迅速,这对其他国家的货币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尤其是与东南亚国家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如日本和中国等,其出口受挫,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也受到了动摇。

3.全球金融体系受挫东南亚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以及各国政府的无力救市,都加剧了金融危机的扩散。

这让全球金融体系遭受了重创,并引发了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呼声。

三、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启示1.国际金融市场需要更强的监管与合作东南亚金融危机揭示了金融市场监管不完善的问题。

国际金融市场需要更强的监管机构和规则,以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小其影响。

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2.新兴市场应实施更加稳健的经济政策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政策在经济快速发展期间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导致了经济脆弱性增加。

新兴市场应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实施更加稳健的经济政策,减少对短期外资的依赖,建立更为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与经济后果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与经济后果

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与经济后果自从1997年开始,东南亚地区经历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动荡与崩溃。

这场危机的成因极为复杂,包括内外因素的交织与作用。

本文将探讨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以及对该地区经济的后果。

首先,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之一是外部因素的影响。

当时,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如墨西哥、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等。

这些事件导致了国际资本市场的不稳定,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挫伤,纷纷撤离风险较大的市场。

东南亚国家由于高度依赖外来资本,特别是短期外债的大量积累,使其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

因此,国际资本撤离以及国际市场的波动成为了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

其次,东南亚国家自身存在一些内部因素,促成了金融危机的发生。

首先,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存在着结构性问题。

他们的金融市场相对封闭,规范程度相对较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此外,许多国家在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存在过度放松的问题,过度放宽了银行对个人和企业的贷款标准,导致了金融体系内部的腐败和失控。

此外,这些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结构性问题,比如产业结构过于单一、过分依赖出口等。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该地区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首先,危机导致了东南亚地区国家的经济增长出现了急剧下滑。

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重创,出口大幅下降,失业问题愈发严重。

其次,国家货币贬值,导致通货膨胀率飙升,居民的购买力受到严重冲击。

同时,金融体系的崩溃造成了银行危机,大量的银行倒闭,导致了金融信贷的严重困境。

此外,金融危机还引发了社会不稳定,社会矛盾加剧,人民的安全感受到严重威胁。

然而,正是通过金融危机后的调整与改革,东南亚国家得以重新崛起。

在危机之后,这些国家开始深化改革,加强了金融监管与规范,提高了金融体系的韧性。

同时,他们还通过促进内需、扩大国内市场等方式,逐渐减少对出口的过度依赖,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东南亚地区逐渐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实现了较为稳定的经济增长。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的经济崩溃与复苏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的经济崩溃与复苏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的经济崩溃与复苏亚洲金融危机是自1997年开始在东南亚地区影响深远的一场经济危机。

这场危机不仅引发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崩溃,也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冲击。

本文将分析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地区经济的影响,并探讨该地区是如何实现经济复苏的。

一、经济崩溃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东南亚国家正处于高速经济增长的阶段。

然而,随着泰国银行体系的破产和泰铢贬值,危机迅速蔓延至邻国。

不断增长的外债和投资的过度杠杆化使得危机迅速升级,导致东南亚地区的金融系统几乎瘫痪。

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和股市崩盘加剧了危机的严重性。

人们纷纷抛售股票和货币,导致资本外流和恶性循环的形成。

经济活动的停滞使得实体经济陷入困境,许多企业面临破产,失业率暴增。

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完全停滞,亚洲“经济奇迹”一夜之间破碎。

二、复苏之路面对这一巨大的经济危机,东南亚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实现经济复苏。

首先,它们通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寻求援助,以缓解危机的严重性。

IMF提供了紧急贷款和技术支持,协助国家恢复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

其次,东南亚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性改革,以提高经济的韧性和抵御未来的风险。

它们着重加强金融监管和监控,以避免再次出现过度杠杆化的情况。

同时,它们也加大了对企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减税和优惠政策来促进企业的复苏和发展。

此外,东南亚国家加强了区域间的合作与协调。

他们共同努力推动区域自由贸易的进程,加强经济联系。

同时,他们积极参与地区性金融合作机制的建设,例如成立了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共同基金,并促进了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整合。

三、复苏成果与启示东南亚国家通过上述措施逐渐实现了经济复苏。

他们的经济逐渐恢复增长,失业率开始回落,企业逐渐恢复了盈利能力。

此外,东南亚国家还吸取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以防止类似的危机再次发生。

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具有重大影响,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一些启示。

首先,它提醒了国家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以防止金融体系的过度膨胀。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的经济崩溃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的经济崩溃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

亚洲金融危机东南亚的经济崩溃与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亚洲金融危机是指1997年起开始在东南亚地区爆发的一系列金融危机,主要影响国家包括泰国、韩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

这些国家的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并且导致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本文将探讨亚洲金融危机对东南亚经济的崩溃以及对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一、东南亚经济崩溃的原因1.1 亚洲经济体系的结构性问题: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依赖于出口导向型产业,特别是电子产品和汽车制造等。

然而,这种过度依赖出口的经济模式使得这些国家对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极为敏感,一旦国际市场发生波动,就容易导致经济的崩溃。

1.2 银行和金融体系的腐败和不健康发展: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东南亚国家的银行和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的腐败和不健康发展的问题。

银行贷款的政治化和利益输送成为重要原因,导致了不良贷款的增加和金融机构的资本不健康。

1.3 外资的短期投机、过度借贷和强势撤资:亚洲金融危机之前,许多东南亚国家吸引了大量的外国投资。

然而,大部分外资都是短期投机性的,没有为当地经济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当外国投资者开始撤资时,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就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2.1 亚洲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的冲击: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引发了全球金融市场的剧烈波动。

股票市场和货币市场都受到了重大冲击,许多国家的股市下跌,货币贬值,国际资本流动紧张。

2.2 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亚洲金融危机使得国际货币体系受到了严重冲击。

亚洲国家的货币贬值导致了全球货币市场的动荡,而国际货币体系对亚洲国家的固定汇率政策也遭到了质疑和批评。

2.3 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亚洲金融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重的不稳定因素。

亚洲地区的经济崩溃导致了全球需求的下降,特别是亚洲国家的进口需求锐减,全球商品价格下跌,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影响。

三、影响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恢复3.1 结构性改革:为了避免类似的金融危机再次发生,东南亚国家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性改革。

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和教训-课件 (一)

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和教训-课件 (一)

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和教训-课件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于1997年爆发,成为1997年至199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导致了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还引起了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波动和金融恐慌。

本文将从产生原因和教训两个方面对东南亚金融危机进行分析。

一、产生原因1. 货币超发引发通胀。

早在90年代初期,东南亚国家的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国内产业发展,同时给予银行大量的“系统性控制权”,使得银行可以任意发行贷款。

这导致了货币的超量供应,并引发了物价飞涨。

2. 外债过快增长。

随着生产活动的不断扩大和外资的大量涌入,东南亚各国对外债务的依赖性越来越高。

这一时期,东南亚国家的外债增长速度远高于出口商品的增长速度,使得它们的结构性外债越来越严重。

3. 针对汇率过度夸大的干预。

东南亚各国政府常常将货币升值作为稳定经济的手段,但是,升值却减少了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而汇率绑定则让国际投资者失去了信心,从而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压力。

二、教训1. 依靠外资不是明智的选择。

东南亚国家在90年代初期大力吸纳外资,然而,这些外资却往往借此把利益带回自己所在的国家。

这表明东南亚国家需要更加注重内部力量的培养,尤其需要关注技术创新和股票会计体系的建设。

2. 财政政策应平衡。

东南亚国家为了促进内部经济,将政府支出上升至不可持续的水平,导致过度借贷和通货膨胀。

故国家应当制定良好的财政政策,以确保合理的预算和有效的资金,使得财政政策与宏观经济的变化相匹配。

3. 加强金融市场监管。

东南亚在放松银行监管方面过于慷慨,导致银行行业充斥着不良贷款和其他问题。

因此,金融监管机构需要在风险评估方面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以确保金融体系稳健运行。

总之,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予我们许多宝贵的教训,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经济发展。

政府需要平衡财政政策,强化货币政策下监管机构的作用,同时要保持开放,同时提升内部经济实力,使得自己的退路更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南亚金融危机
表现:
自1997年7月起,爆发了一场始于泰国、后迅速扩散到整个东南业井波及世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许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汇市、股市轮番暴跌,金融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创伤,1997年7月至1998年1月仅半年时间,东南亚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贬值幅度高达30%~50%,最高的印尼盾贬值达70%以上。

同期。

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跌幅达30%~60%。

据估算、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仅汇市、股市下跌给东南亚同家和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1000亿美元以上。

受汇市、股市暴跌影响。

这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

这场危机首先是从泰铢贬值开始的,1997年7月2日.泰国被迫宣布泰铢与美元脱钩。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当日泰铢汇率狂跌20%。

和泰国具有相同经济问题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国迅速受到泰铢贬值的巨大冲击。

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允许比索在更大范围内与美元兑换,当日比索贬值11.5%。

同一天,马来西亚则通过提高银行利率阻止林吉特进一步贬值。

印度尼西亚被迫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印尼盾7月2日至14日贬值了14%。

继泰国等东盟国家金融风波之后,台湾的台市贬值,股市下跌,掀起金融危机第二波,10月17日,台市贬值0.98元,达到1美元兑换29.5元台币,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相应地当天台湾股市下跌165.55点,10月20日。

台币贬至30.45元兑1美元。

台湾股市再跌301.67点。

台湾货币贬值和股市大跌,不仅使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而且引发了包括美国股市在内的大幅下挫。

10月27日,美国道·琼斯指数暴趴554.26点,迫使纽约交易所9年来首次使用暂停交易制度,10月28日,日本、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和泰国股市分别跌4.4%、7.6%、6.6%、6.7%和6.3%。

特别是香港股市受外部冲击,香港恒生指数10月21 H和27日分别跌765.33点和1200点,10月28日再跌1400点,这三大香港股市累计跌幅超过了25%。

11月下旬,韩国汇市、股市轮番下跌,形成金融危机第三波。

11月,韩元汇价持续下挫,其中11月20日开市半小时就狂跌10%,创下了1139韩元兑1美元的新低;至11月底,韩元兑美元的汇价下跌了30%,韩国股市跌幅也超过20%。

与此同时,日本金融危机也进一步加深,11月日本先后有数家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或倒闭,日元兑美元也跌破1美元兑换130日元大关,较年初贬值17.03%。

从1998年1月开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重心又转到印度尼西亚、形成金融危机第四波。

l月8日,印尼盾对美元的汇价暴跌26%。

l月12日,在印度尼西亚从事巨额投资业务的香港百富勤投资公司宣告清盘。

同日,香港恒生指数暴跌773.58点,新加坡、台湾、日本股中分别跌102.88点、362点和330.66点。

直到2月初,东南业金融危机恶化的势头才初步被遏制。

原因:
关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成因,已有很多分析家和学者作出了很多的探讨和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这么几点:房地产业的长期过度发展、外汇储备不足、筹措使用外债外资不当、产业结构调整不及时、对外开放金融市场但监管不力、汇率制度僵化等内因,外因则是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投机性游资的兴风作浪。

深层次的原因有这么五点:
一、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国家资本主义”式的体制必将导致经济过热等重重隐患,由此埋下危机的种子。

二、推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时出现急功近利思想,此外还导致国内经济过分依赖出口。

三、亚洲国家和地区竞相放宽争夺外资的政策,在这一竞争中盲目地取消吸引外资的限制。

四、亚洲地区产业结构趋同化严重,造成出口形势恶化,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不断出现,同时造成该地区汇率波动的联动效应的出现。

五、僵硬的汇率制度所导致的双重效应,也是造成东南亚国家货币大幅贬值的主要原因。

PS:外因---国际投机者金融大鳄索罗斯的投机行为分析
1997年3月3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国内9家财务公司和1家住房贷款公司存在资产质量不高以及流动资金不足问题。

索罗斯及其手下认为,这是对泰国金融体系可能出现的更深层次问题的暗示,便先发制人,下令抛售泰国银行和财务公司的股票,储户在泰国所有财务及证券公司大量提款。

此时,以索罗斯为首的手待大量东南亚货币的西方冲击基金联合一致大举抛售泰铢,在众多西方“好汉”的围攻之下,泰铢一时难以抵挡,不断下滑,5月份最低跃至1 美元兑26.70铢。

泰国中央银行倾全国之力,于5月中下旬开始了针对索罗斯的一场反围剿行动,意在打跨索罗斯的意志,使其知难而退,不再率众对泰铢群起发难。

泰国中央银行第一步便与新加坡组成联军,动用约120亿美元的巨资吸纳泰铢;第二步效法马哈蒂尔在1994年的战略战术,用行政命令严禁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索罗斯大军;第三步则大幅调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来的10厘左右,升至1O00至1500厘。

三管齐下,新锐武器,反击有力,致使泰抹在5月20日升至2520的新高位。

由于银根骤然抽紧,利息成本大增,致使索罗斯大军措手不及,损失了3亿美元,挨了当头一棒。

然而,索罗斯毕竟还是索罗斯。

凭其直觉,索罗斯认为泰国中央银行所能使出的全盘招术也就莫过于此了,泰国人在使出浑身解数之后,并没有使自己陷入绝境,所遭受的损失相对而言也只是比较轻微的。

从某种角度上看,索罗斯自认为,他已经赢定了。

对于东南亚诸国而言,最初的胜利只不过是大难临头前的回光返照而已,根本伤不了他的元气,也挽救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命运。

索罗斯为了这次机会,已经卧薪尝胆达数年之久,此次他是有备而来,志在必得。

先头部队的一次挫折并不会令其善罢甘休,索罗斯还要三战东南亚。

1997年6月,索罗斯再度出兵,他号令三军,重振旗鼓,下令套头基金组织开始出售美国国债以筹集资金,扩大索罗斯大军的规模,并于下旬再度向泰铢发起了猛烈进攻。

刹那间,东南亚全融市场上狼烟再起,硝烟弥漫,对抗双方展开了短兵相接的白刃战,泰国上下一片混乱,战局错踪复杂,各大交易所简直就像开了锅似的热汤,人们发疯似地奔跑着,呼嚎着。

只有区区30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泰国中央银行历经短暂的战斗,便宣告“弹尽粮绝”,面对铺天盖地面来的索罗斯大军,他们要想泰铢保持固定汇率已经力不从心。

泰国人只得拿出最后一招,来个挖肉补疮,实行浮动汇率。

不料,这早在索罗斯的预料当中,他为此还专
门进行了各种准备。

各种反措施纷纷得以执行,泰铢的命运便被索罗斯定在了耻辱的十字架上了。

泰铢继续下滑,7月24日,泰铢兑美元降至32.5:1,再创历史最低点,其被索罗斯所宰杀之状,实在令世人惨不忍睹,泰国人更是心惊肉跳,捶胸顿足,责问苍天。

索罗斯采用的是立体投机的策略,并不是单一的只是外汇的操作。

所谓立体投机,就是利用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金融工具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的金融投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