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合集下载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启示亚洲金融危机是指1997年开始在亚洲地区蔓延的一场经济危机,主要影响了东南亚的泰国、印尼、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

这场危机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启示,对我们今后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亚洲金融危机告诉我们,金融体系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前,这些国家的金融体系存在许多问题,例如银行业的低效率、监管不力等。

当金融风险暴露出来时,这些问题就变得尤为突出,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和改革,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以确保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让我们认识到,经济的脆弱性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相互关联性。

亚洲金融危机起源于泰国的金融危机,但很快蔓延到了整个东南亚地区,甚至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冲击。

这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很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经济的脆弱性使得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变得脆弱。

因此,我们要加强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建立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国际金融体系,以应对全球经济的风险。

第三,亚洲金融危机告诉我们,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透明度对于稳定金融市场至关重要。

在危机爆发初期,一些国家的央行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抑制金融风险。

这导致了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恶化,加剧了危机的程度。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并且要保持政策的透明度,增强市场的信心。

第四,亚洲金融危机提醒我们,经济改革的重要性。

在危机之前,一些亚洲国家存在着结构性的经济问题,例如过度依赖外资、过度膨胀的房地产市场等。

这些问题在危机时期被暴露出来,并导致了危机的爆发。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减少对外资的依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亚洲金融危机强调了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在危机爆发前,很少有人预料到这场危机的发生,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风险管理和预警机制。

因此,我们要加强对金融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及时发现和应对金融风险,避免危机的发生。

读《东南亚金融危机》有感

读《东南亚金融危机》有感

读《东南亚金融危机》有感文章名称:《东南亚金融危机》作者:李昱宏出版刊物:金融风暴周刊文章主要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以下几点:一,危机产生的背景:(1)世界经济发展的政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2)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3)世界金融体系和金融秩序走向多元化。

二,产生原因: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一)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

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

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二)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

后果(1)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外汇市场和股票市场剧烈动荡以1998年3月底与1997年7月初的汇率比较。

各国股市都缩水三分之一以上。

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跌幅在10%~70%以上,受打击最大的是泰铢,印尼盾和新元,分别贬值39%、36%、72%和61%。

(2)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大批企业、金融机构破产和倒闭(3)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资本大量外逃据估计,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泰国和菲律宾私人资本净流入由1996年的938亿美元转为1998年的净流出246亿美元,仅私人资本一项的资金逆转就超过1000亿美元。

我的收获及感想:通过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不少启示,如:如何防范金融风险今后也在我国金融业发展。

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几点思考

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几点思考

对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几点思考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于1997年,从泰国开始,逐渐席卷亚洲大部分地区,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韩国、中国等地。

此次金融危机影响巨大,冲击了亚洲各国经济,使各国股市持续动荡,使亚洲各国地区遭受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同时,经济的持续下滑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安与政局的动荡。

我认为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问题。

1997年,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七十年代,东南亚国家经济迅猛发展,导致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膨胀,东南亚各国经济泡沫严重,提供了金融风暴爆发的条件。

二、亚洲国家外汇政策缺陷,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

此次东南亚金融危机开始于泰国,当时的泰国为了吸引外资、保持固定汇率、扩大金融自由化,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外来资金流入较为容易,为外国资本在泰国流通提供了条件。

亚洲其他地区国家也存在同样情况,一方面政府过度干预资源配置,一方面金融监管体制不完善。

三、亚洲国家外债结构不合理。

在实行浮动汇率制前,亚洲大部分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为了维持经济的增速,这些国家采取动用外汇储备的方式来弥补逆差,但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外债结构不合理,就会导致本币贬值。

外部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美国等资本大国的影响。

二、国际金融市场游资的冲击。

金融危机发生时,国际上流动资本较多,国际炒家是造成经济动荡的主要原因。

三、资本主义集团投机炒作。

以乔治·索罗斯为代表的个人及其背后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也是造成此次金融危机的一大原因。

索罗斯及其团队做空泰国股市,其投机行为造成泰铢大幅度贬值,使泰国经济遭受巨大损失,后这些国际投机者也将同样的招数用到了亚洲其他国家,最终导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发生与加剧。

根据以上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原因的分析,我从中获得了以下几点启示:一、要注意维持国内国际经济的稳定。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与启示1997年7月,泰国遭受外汇储备流失,引发了一场亚洲金融危机。

这场危机延伸到了整个东南亚地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亚洲金融危机成为了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印记,也给全球金融体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中提取出一些启示,为未来的维护金融稳定提供指导。

首先,亚洲金融危机告诉我们,金融泡沫的危害是难以避免的。

1990年代初,东亚国家放松了银行准入规定,促进了银行业迅速发展和扩大。

这种银行增长依靠着大量的外债和本土掏空,就是所谓的“泡沫经济”。

然而,外部市场波动的发生导致外债违约和资金外流,也就是泰国的储备金外流,其他国家也难以幸免。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资本外流对于利用大量的外部金融增长策略的国家而言是个巨大威胁,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注意。

其次,充分的市场信息和透明度是保护金融稳定的重要保证。

在危机中,大量外债的吸引和自由流动,往往是缺乏市场信息和透明度的结果。

如果市场参与者对政府政策、市场交易、企业财务等信息了解不足,就会失去判断和选择的能力。

这也可能会让投机行为更具有风险性和挑战性。

因此,应建立信息透明度,以便有效地改善市场秩序,有助于探索并改进法律、监管和规制。

另外,政府应该充分了解市场动态和市场预期,以及对其影响进行防范和打击,防止不良风险和危机爆发。

第三,适当的金融监管是维护金融稳定的关键。

虽然放松了银行准入规定可以促进银行发展,但这也导致了银行风险的失控。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许多银行因授信不当、自营账户等因素而破产。

这一点清楚地表明了不合理的银行监管政策。

适当的银行监管制度和机构建立可以建立合理的风险控制机制,保障银行长期发展和金融系统的稳健。

最后,政策协调和国际合作是防范全球金融稳定风险的关键要素。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由于亚洲各国货币形成了相互联系的关联结构,并每个国家之间的联动强度相当大。

在这种情况下,政策协调、合作和机制此刻变得尤其重要,可以缩小国别差异,减少全球金融不稳定性的影响。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及启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及启示

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及启示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波及了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韩国等国家。

这场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全球金融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本文将探讨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并提出相关的启示。

一、迅速蔓延的金融危机东南亚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中形成了巨大的经济泡沫,投资过度依赖短期外资。

然而,当泰国的泰铢贬值引发了信贷危机时,危机迅速蔓延到整个东南亚地区。

国际金融市场迅速响应,资本迅速撤离,导致东南亚货币贬值、企业倒闭和失业激增。

二、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1.股票市场崩溃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了东南亚地区股票市场的崩溃。

许多投资者蒙受巨大损失,投资信心受到极大打击。

这也让国际投资者对新兴市场的风险敏感度加大,纷纷撤离新兴市场,进而导致其他国家股票市场的不稳定。

2.汇率波动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迅速,这对其他国家的货币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尤其是与东南亚国家有贸易往来的国家,如日本和中国等,其出口受挫,对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了负面影响。

此外,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也受到了动摇。

3.全球金融体系受挫东南亚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投资者的恐慌情绪以及各国政府的无力救市,都加剧了金融危机的扩散。

这让全球金融体系遭受了重创,并引发了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呼声。

三、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启示1.国际金融市场需要更强的监管与合作东南亚金融危机揭示了金融市场监管不完善的问题。

国际金融市场需要更强的监管机构和规则,以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并减小其影响。

同时,国际金融市场的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2.新兴市场应实施更加稳健的经济政策东南亚国家的经济政策在经济快速发展期间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导致了经济脆弱性增加。

新兴市场应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实施更加稳健的经济政策,减少对短期外资的依赖,建立更为稳定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越南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越南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越南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摘要】越南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我们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监管力度,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金融危机也揭示了一些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在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政策来加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金融危机还提示我们要完善监管制度,增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督力度。

金融危机也提醒我们要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及时发现和化解可能的金融风险。

金融危机也让我们认识到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需要制定更加灵活的政策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越南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希望我们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做好未来的金融工作。

【关键词】越南金融危机, 我国启示, 金融体系, 经济发展, 监管制度, 金融风险管理, 外部环境1. 引言1.1 引言越南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 越南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越南金融危机对我国监管制度的启示, 越南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风险管理的启示, 越南金融危机对我国外部环境的启示越南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仅给越南本国带来了沉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也给周边国家以及全球金融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警示。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中,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其中的原因和教训,以及对我国金融体系及相关政策的启示。

本文将围绕越南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展开探讨,希望能够为我国金融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借鉴。

结束。

2. 正文2.1 越南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越南金融危机暴露了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在金融体系出现危机时,我们可以借鉴越南的经验教训,加强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监管和控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越南金融危机也提醒我们要警惕金融投机和过度杠杆的风险。

在金融市场波动较大时,需要保持谨慎和稳健的投资策略,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冒险,以免在金融危机中蒙受重大损失。

越南金融危机还表明了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相互关联性。

亚洲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教训与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教训与启示

亚洲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教训与启示亚洲金融危机是指1997年发生在东南亚地区的一场金融危机,其影响不仅冲击了亚洲国家,也波及了全球范围。

这场危机给亚洲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挫折,但也从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并为宏观经济提供了一系列启示。

本文将就亚洲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教训与启示展开论述。

一、加强金融监管亚洲金融危机暴露出金融监管的薄弱环节,许多亚洲国家的金融体系缺乏有效的监管和监测机制,导致了金融风险逐渐积累并最终爆发。

从而引发了金融体系的崩溃与危机。

因此,加强金融监管显得尤为迫切。

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亚洲各国纷纷加强了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设,并注重提高监管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例如,建立了更加完善的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亚洲金融危机给人们敲响了警钟,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是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亚洲各国在危机之后认识到,金融体系内部风险的控制远比外部因素更加重要。

为此,各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增强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包括加强资本充足性监管、推动商业银行整合、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减少金融体系内部风险,提高金融系统的稳定性,从而为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促进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亚洲金融危机揭示了亚洲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紧密性和相互依赖性。

此次危机在亚洲国家间迅速蔓延,造成了经济衰退和货币贬值,这也让亚洲各国认识到,促进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对于维护亚洲经济的稳定和繁荣至关重要。

因此,亚洲各国在危机之后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如成立了东盟金融监管机构、加强了货币政策的协调等。

此外,亚洲各国还加大了经济一体化的力度,推动了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和经济合作的加强。

这些努力为整个亚洲地区提供了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

四、注重管控金融市场波动亚洲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影响,尤其是短期投机行为对金融市场的冲击。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

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了东南亚,留下了一系列深刻的经验教训。

尤其,在当今世界日趋全球化的世界,这些教训对于全球金融体系的稳定至关重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及其对当下全球经济的影响。

亚洲金融危机的起因亚洲金融危机始于1997年,其爆发始于泰国。

由于泰国央行长期维持泰铢与美元的固定汇率,使得该国的货币发生了严重的过度升值。

此举加剧了贸易逆差和国内资本外流,最终导致泰国央行难以维持铢的汇率,并引发了危机的爆发。

接着,亚洲其他国家的货币也“受到感染”,危机迅速扩散到了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与此同时,外资也开始纷纷撤离这些国家,导致了当地的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崩溃。

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1.资本外流的风险亚洲金融危机最大的教训之一是资本外流的风险。

当当地资产价格下跌或货币贬值时,投资者和借款人会转移资金到平稳和高收益市场。

这种外流往往会导致当地国家的资产贬值和流动性危机。

此外,对于影响大宗商品价格和硬通货的地区,如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资本外流风险更加突出。

2.外汇储备的意义亚洲金融危机使很多国家认识到了外汇储备的重要性。

外汇储备是国家在支付国外债务时使用的一种资产。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家储备的外汇资产有助于国家对债务的需求得到满足。

此外,外汇储备还可用于应对国内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

3.免除货币固定汇率的风险亚洲金融危机再次证明了货币固定汇率的风险。

尽管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但在全球竞争激烈的经济中却可能导致货币的过度升值。

如果国家选择自由汇率体制,其货币的汇率将会浮动,这样就可以减少贸易性质的申请和投机行为。

影响全球经济正如我们上面所讲的,亚洲金融危机留下的深刻经验教训对全球经济稳定有着直接影响。

此外,新兴市场国家以及各自的银行和金融部门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经验。

全球金融机构和各国政府也加强了监管和协调,以更好地应对未来金融危机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郑惠茹谢颖茵
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正是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腾飞之时,先后出现了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后出现了印尼、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亚洲四小虎”。

他们都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借助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外资和技术,大力推行出口导向型,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这种所谓的“东亚模式”帮助了大多数亚洲国家实现工业化起步,吸引了世界关注。

然而,这种模式虽然外表看起来激动人心,振兴了本国的民族工业,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东南亚奇迹”,然而却隐藏着非常大的弊端,比如过分依赖外资,汇率制缺乏弹性、严重结构性问题等,这些都为97年的经济危机埋下伏笔,以至于等到危机真正发生后,让这些亚洲国家一招打回原形,十年的经济增长成果化为泡沫。

下面我们将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背景、原因、过程以及对中国的影响等方面深入揭开这场危机背后的面纱,以及说明中国应该从此次危机中获得的启示。

关键词:东南亚金融危机、亚洲四小虎、固定汇率制、投机家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
东南亚经济危机的导火线是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金融投机家掀起的大量抛售泰铢风潮,导致泰铢贬值,引起周边国家连锁反应式的货币贬值狂潮。

实际上,早在那些国际投机家们选中泰国之前,泰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早已显露弊端。

首先,泰国不应该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尤其盯住美元,一边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制度汇率,另一边为了解决经常项目逆差,开放资本项目,利用高利率吸引外资流入,这样的做法无疑导致国家外债高筑,市场稳定岌岌可危。

1997年的泰国,经济疲软,出口下降,汇率偏高,维持与美元一样固定汇率的泰铢已经严重高估,这让那些聪明的国际投机家从中看到有机可乘。

他们采取的方法很简单,利用远期套汇交易借入大量泰铢,然后抛售泰铢换取美元,这样一来泰铢就会贬值,最后再购入打压完的泰铢来完成远期合同。

其次,虽然泰国政府不甘示弱,坚守阵地,耗资大量美元来吸纳泰铢,但最后还是无力回天。

《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在说到“亚洲货币绞杀战”的时候是这样形容泰国的:“泰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死拼阵地战,战略意图完全暴露,战术缺乏灵活性和突然性,最终的失败是必然的。

”泰国政府的不当干预手段反被那些国际投资家们利用,他们不断地散布谣言,说泰国政府束手无策,把泰国政府最后一丝力气都给消耗殆尽,最终泰国政府不得不于1997年7月2日当天宣布放弃盯住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

至此,泰国在这场货币绞杀战中成为第一个牺牲者,并且,泰国的经济危机就像瘟疫一样,迅速蔓延到亚洲各国:7月11日,菲律宾的比索开放与美元的比价,比索贬值;同一天,马来西亚也缴械投降,被迫放弃固定汇率改为浮动汇率;8月4日,印尼放弃抵抗,宣布汇率自由浮动;10月16日,中国台湾放弃与国际投机家的厮杀,台币实行自由浮动;11月,韩国经济危机爆发;98年初,国际投机家们卷土重来,再度重创印尼。

最后,香港特区与投机家们上演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以香港胜利告终,至此东南亚金融危机才算是告一段落。

这场“瘟疫”横扫了东南亚和日韩港台,所到之处,遍地哀鸿,经济危机引发政治危机、社会危机,事实上没有几个发展中国家能经受得住。

国际投机家们的疯狂攻击,掠夺东南亚各国十多年来积累的财富,更有很多人把矛头直指索罗斯,马来西亚总统马哈蒂尔指责索罗斯就是“魔鬼”,应该把这样的“魔鬼”绳之于法!
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
在阅读了大量书籍和资料以后,结合众多的学者的观点,一致认为导致这场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类,一是内部原因,主要指东南亚和日韩港台内部,二是外部原因,指来自于国际市场。

内部原因:
(1)汇率制度缺乏弹性,实行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制,另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这给国际投资家提供了可乘之机。

(2)外债结构不合理,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依靠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导致债台高筑。

(3)过分依赖国际资本,短期外债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且相当一部分流入房地产行业,导致资产价格虚涨。

(4)东南亚各国不具备货币完全可兑换的必要条件,因此意味着他们的市场体制不成熟,抵抗风险能力差
(5)监管体制不够完善,没有建立起相应的监控机制,亚洲各国政府对外资缺乏监督、调控和适当的引导。

(6)“东亚模式”本身的弊端,就是从长期来看,单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只能获取短期效益,仅凭借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是发展不长远的,必须考虑产业升级,这就导致了结构性问题,比如国际竞争力下降、技术产业发展滞后等。

(7)政府对企业过多保护,银行“越位”承担企业风险,容易形成不良资产的积压,日韩的不良信贷多源于此。

外部原因:
(1)国际投机家们的疯狂攻击,他们只要发现哪里有利可图,马上就会攻击该国家或地区的货币,期望在短期获取暴利。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这对发展中国家非常不利,因为发达国家拥有技术和科技,而发展中国家只能从事生产技术含量低的加工业
(3)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全球化有利有弊,但相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容易成为发达国家的掠夺对象;此外,此次危机主要就是通过全球化传播的,起源泰国,远至影响日韩和俄罗斯,在全球化的今天,经济危机不可能仅仅是一个国家的问题。

三、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亚洲各国造成的危害
1991-1998年,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的实际GDP、经常账户和外债
这是一张非常能说明问题的表格,那么,该怎样看呢?首先我们看实际GDP增长,在此我要截取一部分数据,国家名称后面接的是98年的GDP,括号内分别是96和97年的GDP,其次可以参考一下对应的外债比例,通过对比发现:
中国香港 -0.1(4.9/5.3),之所以跌幅不大,是因为香港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港府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积极干预市场,抵制国际投机家,死死咬住港币汇率,投入大量外汇与国际投资家们决一死战,坚守住阵地,写就香港金融保卫战光辉一页,虽然取得胜利但是也元气大伤。

韩国 -5.8(6.8/5.0),韩国是一个对外资依赖程度有点高的国家,从表格中的外债比例也可以看出,政府对企业的过分保护造成韩企业的风险意识不高。

金融危机爆发后,韩元兑美元跌至创新纪录1737:1,贬值厉害,外国投机家纷纷想借此机会吞并韩国企业,因此韩国不得不求助国际基金组织。

在得到附带苛刻条件的贷款后,韩国凭借其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众的慷慨精神终于度过难关。

在《货币战争》中的作者宋鸿兵如此说道:“国际银行家小看了韩国人强烈的民族意识,有这种意志支撑的国家很难被外来势力所统治。

陷于孤立无援地的韩国人纷纷向自己国家捐献自己的黄金和白银……”
新加坡0.3(7.5/9.0),新加坡是唯一一个经济只是下降而没有出现负增长的亚洲国家,虽然在地理位置上与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相近,但是新加坡却是跟他们截然不同的国家,首先新加坡没有背负庞大的外债,其次新加坡本来实行的就是浮动汇率制,而最最重要的原因是新加坡的货币实现完全可兑换具备的良好的宏观经济条件,市场体制发展成熟,拥有良好的银行系统和监管体系,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泰国-9.4(5.5/-1.3)、印度尼西亚-13.7(8.0/4.7)、马来西亚-6.7(8.6/7.7)、菲律宾-0.5(5.8/5.2)。

这场危机始于泰国,具体原因前面已经叙述,在此不再赘叙。

在这所谓的“亚洲四小虎”里面,受创最严重的是印尼,货币币值最大跌幅高达59%。

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社会危机,在这四个国家内发生的情况无一例外。

印尼经济全面崩溃,全国一半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雅加达街头打砸抢事件层出不穷;泰国政府被推翻了、印度尼西亚的苏哈托政府被推翻了,亚洲各国社会动荡、人心涣散。

四、东南亚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五、从东南亚经济危机中我们得到的启示
参考文献:
宋鸿兵著. 《货币战争》.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
李铁峰著. 《金融危机的前世今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戴维.德罗萨著. 朱剑锋、谢士强译. 《20世纪90年代金融危机真相》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石自强著. 《历次金融危机解密》北京:龙门书局出版社,2011
况杰主编. 《决胜金融危机》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9
旁征博引著. 《中国怎么办——当金融危机改变世界》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