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家汪机

合集下载

十大新安医家

十大新安医家

十大新安医家
王键;黄辉;郑日新
【期刊名称】《中医药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3(0)12
【摘要】“十大新安医家”汪机、徐春甫、孙一奎、吴岜、汪昂、叶桂、程钟龄、吴谦、郑宏纲、程文囿,均经历不凡、著述丰盛、理论与实践成就突出、学术创新活跃,文章从成长历程、生平事迹、学术思想和著作等方面,对他们的医学成就和贡献作一简要介绍。

【总页数】1页(P1055-1055)
【关键词】新安医家;学术思想;成长历程;生平事迹;医学成就;徐春甫;孙一奎;程钟龄【作者】王键;黄辉;郑日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092
【相关文献】
1.新安步入尖岗山时代——宝安区新安街道推出“十大建设项目”,加快推动尖岗
山“十大产业项目”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J],
2.论新安医家家族链是新安医学发展的重要形式 [J], 童光东
3.医理学理交融:明代新安医家讲学初探
——以《论医汇粹》为中心的考察 [J], 汪翔;郭静
4.明代新安医家吴崐《针方六集》从气血角度运针用药的特色 [J], 邢赛伟;黄辉;王茎
5.新安医家程杏轩治疗小儿惊风经验探析 [J], 孙冬阳;徐宇杰;代鲁慧;王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明代名医医案选评(31页)

明代名医医案选评(31页)

张张景景岳岳、、赵赵献献可可创创立立“命命门门相相火火”说说及及李李中中梓梓创创“先先天天本本后后天天”论论提提供供了了丰丰富富的的临临床床资资料料及及可可靠靠的的理理论论依依据据。。
薛己医案
薛己医案
· 薛己(公元1488-1558年),字立斋,明代吴县人。己幼承家学,初为
疡医,后以内科驰名。
· 学术思想
案二 水肿
汪机医案
· 深塘黄崇贵,年三十余,病水肿,面光如胞,腹大如箕,脚肿
如槌,饮食减少。就居士诊之,脉浮缓而濡,两尺尤弱,曰:
“此得之酒色,宜补肾水。”家人骇曰:“水势如此,视者不
曰通利则曰渗泄,先生乃欲补之,水不益甚耶?”曰:“经云
水极似土,正此病也。水极者本病也,似土看虚象也。今用通
利渗泄而治其虚象,则下多亡阴,渗泄耗肾,是愈伤其本病而
脾肾并重
· 临床治疗
擅长温补
重视脾胃与东垣相同 重视肾命,源自钱乙、王冰
· 留下大量的医案,为明代一大临床学家。
· 对后世的影响: 张景岳、赵献可创立“命门相火”

李中梓创“先天本后天” 论
提供了丰富的临床资 料可靠的理论依据
案一 咳嗽
薛己医案
· 儒者张克明咳嗽,用二陈、苓、连、枳壳,胸满气喘, 清晨吐痰,加苏子、杏仁,口出痰涎,口干作渴。余曰: “清晨吐痰,脾虚不能消化饮食也。胸满气喘,脾虚不能 生肺金也。涎沫自出,脾虚不能收摄也。口干作渴,脾虚 不能生津也。”遂用六君、炮姜、肉果补脾,更用八味丸 以补土母而愈。
(《古今医案按·卷九·女科》)
按:
薛己医案
· 气滞血瘀,内生癥瘕,大至于四寸有余而闭阻经脉,致月经 衍期,有实邪在内,宜攻去之。但久病正气不支,先需调补 气血,午前以补中益气汤以补气,再用六味地黄补肝肾之阴 三月余,正气稍复,再施攻击,朝用芦荟丸以攻癥瘕,夕用 归脾汤补养血气,用逍遥散送服芦荟丸者,欲其行散速耳。

新安医家汪机、孙一奎“固本培元”学术流派研究

新安医家汪机、孙一奎“固本培元”学术流派研究

新安医家汪机、孙一奎“固本培元”学术流派研究
张倩;牛淑平
【期刊名称】《中医学报》
【年(卷),期】2012(27)6
【摘要】目的:探讨新安医家汪机、孙一奎"固本培元"学术流派学术思想。

方法:以新安医家汪机、孙一奎的"固本培元"学术思想的学术渊源、主要模式、学术价值为研究内容,以求今后能对新安"固本培元"派学术思想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结果:新安"固本培元"派就是主张通过强固人体根基,培养、呵护体内元气,从而抵御外邪,治愈疾病。

结论:新安医家汪机、孙一奎为此学派的核心,以顾护脾肾元气为学术主张,在新安医学乃至整个中医学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总页数】3页(P697-699)
【关键词】新安医学;汪机;孙一奎;固本培元;学术流派;学术思想
【作者】张倩;牛淑平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09
【相关文献】
1.明代新安医家汪机、罗周彦“固本培元”学术思想比较分析 [J], 赵令富; 宋金香; 黄辉
2.新安医家汪机、孙一奎治痹学术思想探析 [J], 何松;李甜甜;黄靖;王素洁
3.新安固本培元派医家治疗疫病用药规律研究 [J], 卜菲菲;黄辉;王鹏
4.新安固本培元派医家治疗疫病用药规律研究 [J], 卜菲菲;黄辉;王鹏
5.新安医家固本培元治未病学术特色初探 [J], 赵令富;宋金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安医学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安徽中医药大学

新安医学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章节课后题库2024年安徽中医药大学

新安医学概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题库2024年安徽中医药大学1.清代新安医家汪宏所著《望诊遵经》。

()答案:错2.《论医汇粹》被誉为中国医学第一部讲学实录。

()答案:对3.明代新安御医徐春甫编撰了《医宗金鉴》。

()答案:错4.汪机固本培元治法忌用养阴药。

()答案:错5.动气命门说在中医脾胃学说形成发展中做出重要贡献()答案:错6.明嘉靖十五年贾咏称程国彭为“新安儒医也”。

()答案:错7.力倡灸法、灸法之要,明证审穴是王国瑞的针灸学术贡献()答案:错8.《名医类案》是我国第一部总结和研究历代医案的专著。

()答案:对9.汪机在温病治疗中提出了“新感温病”说。

()答案:对10.歙县南园郑于丰开创了喉科学上的“养阴清润派”。

()答案:错11.贡菊是新安地区道地药材()答案:对12.用药下手狠猛的程杏轩()答案:错13.汪昂是新安医学中著名的医药学家。

()答案:对14.徽商经济的繁荣是新安医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答案:对15.赞成“杂病准伤寒治法”观点的新安医家有()答案:明代方有执###明末清初程应旄###明代程玠###清代吴人驹16.明末清初新安医家程知提出包络命门说,其心包络肯定不是指()答案:心包###胞门17.新安医学形成于宋元,宋元时期代表性新安医家有()答案:张扩###张杲18.以下属于新安医学儿科专著的书籍有()答案:《怡堂散集》###《活幼纂要》###《橡村治验》###《慈幼新书》19.下列属于新安医家编撰的本草著作有()答案:《野菜博录》###《日用本草》###《本草备要》###《本草蒙荃》20.从古代传承至今天的代表性新安医学世家有()答案:新安王氏内科###歙县“张一帖”内科###歙县郑氏喉科###歙县黄氏妇科21.提出“初病湿热在经,久则瘀热入络”的医家是()答案:叶天士22.吴澄认为补脾阴要用“忠厚和平之品”,下列哪项不适宜()答案:当归、川芎23.徽文化各领域中对新安医学学术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答案:程朱理学24.吴澄《不居集》认为外损病因的关键是()答案:频感外邪,消耗气血25.下列有关“动气命门说”内容描述不正确的是()答案:有形之脏腑26.明代汪机《外科理例》中的“外科”指的都是疮疡科。

新安医家医德时代价值探索

新安医家医德时代价值探索

新安医家医德时代价值探索摘要:新安医学是根植于徽文化沃土上的一朵中医奇葩,数百年来,其内涵丰富的医德思想一直广为流传,形成了独特的时代价值,对当今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本篇文章从新安医学主要的医德思想内容出发,分别论述了其特点及时代价值,在不同医家的思想及其事迹中更深刻的体会新安医家医德所蕴含的深刻意义,体现了其医德思想传承的必要性。

关键词:新安医家,医德思想,时代价值一、新安医学的形成概况新安医学肇始于晋唐,兴起于宋元,鼎盛于明清,随后流传至今,为徽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

唐宋时期,新安地区社会和平安定,大批北方望族、文人学士由于战乱南迁,带来了丰富的中原文化,两者相互碰撞融合,给徽文化带来了新的生机;明清时期,商业经济初步繁荣,徽商快速发展,发达的商业经济带动了新安医学的繁荣鼎盛,同时新安地区地理环境优越,药物资源丰富,为儒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再加之古徽州为徽文化的发祥地,程朱理学之邦,文化氛围浓厚,在其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该地区书院学馆层出不穷,名医大儒辈出学术思想活跃,各个新安医学流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一派昌盛之象,新安医学也由此应运而生。

二、新安医家医德思想的精神内核新安医学作为中医药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流派之一,在徽文化的滋养下成长起来,深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儒医”。

新安医家作为新安医学的主要承载者,不仅医术精湛,其医德更是被后世敬仰,始终将“讲仁爱、存仁心、施仁术、做仁事,重义轻利,诚实守信,虚怀若谷、和而不同,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学贵潜沉、精益求精,基于实践、务实创新”的品德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其诸多言行无一不彰显着中华传统美德。

1.仁爱之术,医者之道在儒家文化之风盛行的古徽州地区,大批新安医家受其倡导的“仁者爱人”“正心诚意”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医德思想,将“仁爱”二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本草纲目·序》中提出了“夫医之为道,君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

新安温补医家与温补流派

新安温补医家与温补流派

尔 。 [ 并 认 为 参 芪 “ "16 1 6 不惟 补 气 亦 能 补 血 ” 。可 见 ,
汪机 认为 参芪 既 能 补 阳 气 , 能补 阴血 。汪 氏弟 子 又
言 :予 幸 受 业 于 石 山 汪 先 生 , 其 所 治 之 病 , 用 参 “ 见 多 芪 , 以 其 病 已尝 遍 试 诸 医 , 尝 诸 药 , 发 散 之 过 , 盖 历 非
再传弟子 明代休 宁 医家 孙一奎 , 以及 清代 歙县 医家 吴 楚和程杏轩 。笔者 兹对 这 些代 表 医 的学术 思 想 作

则 降泄之 多 , 非伤 于 刚 燥 , 损 于 柔 润 , 则 胃气之 存 也
几 希矣 。而先 生最 后 至 , 得不 用参 芪 以救 其 胃气 , 不 实 出不得 已也 , 性偏 也 。 [l 见 , 氏喜 用参 芪 非 ”1 l 可 汪
孙 氏认 为 , 三焦 为元气之 别使 , 门元 气通 过三 命 焦 敷布 , 三焦 又为相火 之用 , 故凡命 门元 气不足 或相 火 衰弱 , 皆可 出现三 焦元气不 足之证 , 病变在 上表 其
现 为 气 不 上 纳 、 中 表 现 为 水 谷 不 化 、 下 表 现 为 清 在 在
以甘 温益 气血” 。诊治 中常立 足于 虚 、 寒分 析处理 疾 病, 是一位 典型 的 重温 补 的 新 安 医家 。吴 氏不 仅 重 视脾 , 重 视 肾 , 益 气 与 温 阳合 方 , 脾 与 温 肾 也 常 补
以 补 气 为 主 , 补 营 也 。 汪 氏 用 营 气 说 贯 通 朱 丹 溪 亦 ”
药金 。著 有《 效集 成 》 试 暨诸 医 书 行 世 。 可 惜《 效 ” 试
集成 》 已佚 , 法 从 中深 入 研 究 汪 副 护 的 学 术 思 想 和 无

明清吴中与新安医家的学术交流与交融

明清吴中与新安医家的学术交流与交融

体 。据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医学 入 门捷径 六 书 ・ 医会 录 》 载 , 仁 记 参 加该 会 的会友 名 单 有苏 、 、 、 、 、 等 地在 京 浙 皖 闽 湖 广
的太 医 和名 医 4 6人 。其 中新 安 医家 最 多 为 2 1人 , 徐春 甫 的老 师 汪 宦 与 学 生 徐 良佐 、 应 节 、 腾 蛟 李 汪 等均 是 “ 体 堂宅 仁 医会 ” 友 。吴 中医 家 有 苏 州 一 会


1 汪机 与 吴 中医 家 : 机 ( 4 3~13 . 汪 16 5 9年 ) 字 , 省 之 , 石 山 居 士 。 明 代 徽 州 祁 门 县 人 。幼 习 举 号 业, 后弃 儒业 医 ,0年后 以医 鸣世 。生 平著 述 尤 多 , 2
体 堂 宅 仁 医 会 ” 是 我 国历 史 上 第 一 个 医 学 团 ,
石 山学派 是新 安 医学 的重 要 学 派 , 创 立 者 汪 机是 其
新 安 医 学 的 先 驱 之 一 , 的学 术 思 想 多 因 丹 溪 学 他 说 , 溪弟 子 戴 思恭 ( 元 礼 ) 王履 ( 安 道 ) 其 丹 字 、 字 对 影 响很 大 , 机 承 王 履 之 医 学 思 想 主 要 是 在 伤 寒 、 汪 温 病二 说 , 同时他 的学 术 思 想 也 反 作 用 于其 后吴 中
世界 中西 医结 合 杂志 2 0 0 9年第 4卷 第 4期
W0dJu a 。 t rl rdtn 1 n s r eiie 20 , 。 4 N . r or l fn ga dTai。a adWet nM d n 0 9 V 1 , 04 i n I e i e c .
。231 ・
有《 素问钞 》 《 、 本草 会编》 《 、 运气 易览》 《 科理 、外 例》 《 、痘治理辨》 《 、针灸问答》 《 、 推求师 意》 《 、脉诀

新安医学——精选推荐

新安医学——精选推荐

新安医学新安医学始于宋、元,盛于明、清。

随着经济、⽂件的繁荣和与外界的⼴泛交往,徽州儒⽣在“不为良相,即为良医”的思想指导下,从医者其甚多,且名医辈出,医籍浩瀚。

他们根据徽州的地理环境、⽓候条件和⽣活习性,提出了系统的医学理论,特别重视脾胃、肝肾和⽓⾎的调养,⽤药平正中和,形成了医学史上主张“调补⽓⾎,固本培元”的培元派。

因徽州古为新安郡,故世称“新安医学”或“新安医学派”。

从亲代⾄清末涌现著名医学家543⼈,撰、辑医籍460多部。

著名医家有北宋的张扩,南宋的张杲,元代的程汝清、王国瑞,明代的程充、汪机,清代的程政通、吴谦等⼈。

其中汪机被誉为明代四⼤医家之⼀,吴谦被誉为清代四⼤医家之⼀。

新安医著浦经典著作的注释整理,临订诊治经验的总结,古医籍的辑复,类书与丛书的编纂,医学普及读本的撰写,以及各种医案、医话、临订各科专著、脉学、诊断、治法等理论专著等。

新安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独树⼀帜的著名流派。

它肇⾃北宋,盛于明清。

⾃北清未,新安医家有540余⼈,其中225⼈撰、辑医学著作460余部,其中部分医籍东传朝鲜、⽇本。

著名医家有北宋的张扩,南宋的张杲,元代的程汝清、王国瑞,明代的程充、汪机、吴正伦、吴昆,清代的程正通、程林、汪昂、吴谦、郑梅涧、汪⽂琦、程杏轩等。

汪机、吴谦分别被誉为明、清四⼤医学之⼀。

徐春圃的《古今医统⼤全》、程杏轩的《医述》等,已被列为中国⼗⼤古代医著。

新安医学包括内、外、妇、⼉、喉、眼、伤、疡、针灸、推拿各科,内容丰富,理论系统。

明嘉靖以后,新安医学重视临床实践,去伪存真,⽢于破旧创新。

汪机提出“调补⽓⾎,固本培元”的医学思想,开创了新安医学的“培元派”先河。

⽅有执认为张仲景《伤寒论》垂世远久,当有错简,竭20余年之精⼒,寻求端绪,撰成《伤寒论条辨》,称为“错简派”之组。

喉科名医郑梅涧⽗⼦⽤养阴清润之法,治疗⽩喉,开创了喉科医学史上的“养阴清润派”。

徐春浦发起组织的“宅⼈医会”,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学术团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汪机,字省之,明代徽州祁门(今安徽省祁门县)人。

生于明天顺七年(1463年)卒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享年76岁。

汪氏居住祁门县城内之石山坞(又称南山朴墅),因而号“石山居士”,世称汪石山。

汪氏一生著作甚丰,计有《脉诀刊误补注》、《石山医案》、《重集读素问钞》、《运气易览》、《针灸问对》、《外科理例》、《痘治理辨》、《推求师意》(以上编为《汪石山医书八种》)、《本草会编》、《医读》、《伤寒选录》、《医学原理》等。

1 主要学术主张1.1 营卫论汪机的《营卫论》,首先列举了朱丹溪关于气血的一些论述,指出丹溪“未尝专主阴虚而论治”;接着,汪机尖锐地提出:“何世人昧此,多以阴常不足之说横于胸中,凡百诸病,一切主于阴虚,而于甘温助阳之药一毫不敢轻用,岂理也哉?”这清楚地表明,汪氏的目的,是针对当时滥用滋阴的风气进行纠偏,并提出甘温补气助阳的治疗主张。

为了避免与滋阴派正面冲突,汪机堪谓煞费苦心。

他将朱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说,解释为专论“人之禀赋”,“而非论治阴虚之病”;然后,说朱丹溪的“阳有余”是指卫气而言,“阴不足”是指营气而言,谓“营者,阴血也;丹溪曰…人身之虚皆阴虚‟者此也。

”这样就把朱丹溪的滋阴说引向了补营说。

接着,汪机又在营气的“气”字上大做文章,据《内经》气之“清者为营,浊者为卫”,“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等论述进行发挥,提出了“营卫一气”论,把“补营”巧妙地转成了补气。

他说:“是知人参、黄芪补气,亦补营之气;补营之气,即补营也;补营即补阴也。

”这样,他就可以用营气说来贯穿朱丹溪的滋阴观和李东垣的补气观,谓“丹溪以补阴为主,固为补营;东垣以补气为主,亦补营也。

以营兼血气而然也。

”又进一步发挥说:“古人于阴字下加一气字,可见阳固此气,阴亦此气也。

故曰,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同一气也。

”至此,阴、阳、营、卫、气、血归根结蒂都成了一个气字,补气也就成了最基本的原则。

可见,汪机的营卫论,关键是对营气的阐述,更明确地说是“营气论”。

这是汪机补气培元思想的立论基础。

1.2 参芪说汪机力倡补气,与他临床擅用人参、黄芪有密切关系。

汪机对参、芪的运用有独到的见解和机会,他在《营卫论》中说:“经曰,阴不足者补之以味,参、芪味甘,甘能生血,非补阴而何?又曰,阳不足者温之以气,参、芪气温,又能补阳。

故仲景曰,气虚血弱,以人参补之。

可见参、芪不惟补阳,而亦补阴。

东垣曰血脱益气,仲景曰阳生阴长,义本诸此。

世谓参、芪补阳不补阴,特未之考耳。

”此前王纶的《明医杂著》曾有《忌用参芪论》,发挥朱丹溪的滋阴说,力辨过服参、芪之害,汪机则作《辩〈明医杂著忌用参芪论〉》予以反驳,文中反复列举丹溪治疗血虚有火而“率以参、芪等剂治之而愈”的案例,来证明参、芪“不惟补气亦能补血”,不惟“补火”亦能“泻火”的道理。

可见,汪机用参、芪不仅是为了一般地补气,同样也考虑到补阴血的方面。

重视参、芪补阴血的意义,是汪机用参、芪的一大特色,可启发人们更全面地理解补阳补气与补阴补血之间的辩证关系。

对于应用参、芪可参出现的偏颇,汪氏善以灵活的配伍变化来制约。

《石山居士传》中转述汪氏的意见:“人参虽温,杂于酸苦甘寒群队之中,夺于众势,非惟不能为害,而反为之用矣。

”《病用参芪论》云:“又谓参、芪性温,只恐积温成热;又谓参、芪补气,尤恐气旺血衰。

殊不知有是病用是药,有病则病当之,何至于积温成热、气旺血伤乎?且参、芪性虽温,而用芩、连以监之,则温亦从而轻减矣;功虽补气,而用枳、朴以制之,则补性亦从而降杀矣。

虑其滞闷也,佐之以辛散;虑其助气也,辅之以消导,则参、芪亦莫能纵恣而逞其恶矣。

”可见汪机运用参、芪、娴熟自如。

1.3 其它学术观点诊脉方面,汪机在《外科理例》中批评了某些外科医生不重视脉诊,单凭疮之外形而论治的片面性,指出脉象是“气血之征兆”,“今之疡医多不诊脉,惟视疮形以施治法,盖疮有表里虚实之殊,兼有风寒暑湿之变,自非脉以别之,安得而察识乎?”在《针灸问对》中亦强调了“凡将用针,必先诊脉”的观点,批评“世之专针科者,既不识脉,又不察形,但问何病,使针何穴,以致误针成痼疾者有矣!”对待运气学说,汪机主张“随机达变,因时识宜”,《运气易览》认为古人论述运气,其意是使人有所谨避而不致为其所中;纵使或被所中,亦使人知致病之因,不至于乱投药剂。

指出运气可知而不必完全遵循,“百里之内,晴雨不同,千里之邦,寒暖各异”,“乌可皆以运气相比例哉!”批评马宗素、程德斋等“妄谓某人生于某日,病于某经,用某药,某日当汗瘥,某日当危殆”,是“悖乱经旨,愚惑医流”。

温病方面,明代以前的医家对温病病因主要以伤寒伏邪为说(《肘后方》有“疠气兼挟鬼毒相注名为温病”之说,但所指已是温疫,金元刘河间等虽主火热病因说,但不以温病为名)。

江机将温病分作伏气温病、新感温病、新感引动伏邪三类,明确指出:“有不因冬伤于寒而病温者,此特春温之气,可名曰春温,如冬之伤寒,秋之伤湿,夏之伤暑相同,此新感之温病也。

”这一见解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针灸方面,汪机基本上继承了朱丹溪“针法浑是泻而无补”的说法,主张疾病初起,元气未伤而邪气轻浅时,可用针刺除之;若病邪较甚,元气已伤者,则决非针所能治。

因此,《石山医案》中“凡所疗之证,皆以药铒攻补,无仅用针灸奏效者”(《四库提要》)。

但汪机较多地引述了灸法在外科的应用,亦本于丹溪治外科病“用火以畅达拔引郁毒”的主张。

汪机反对用灸法保健防病,认为“无病而灸,何益于事?”受灸处“肌肉为之坚硬”,“血气到此则涩滞不能行矣。

”观点虽偏,但他观察到“一医为针临泣,将欲接气过其病所,才至灸瘢,止而不行”的现象,与现代经络研究发现的循经现象的可阻滞性一致,值得注意。

对针刺手法,汪机认为不能拘泥成规,并对《针灸甲乙经》等诸家针书所载“某穴针几分,留几呼,灸几壮”等定法提出了批评意见,主张针刺深浅应遵照《内经》“病有浮沉,刺有浅深”的原则,“视病之浮沉而为刺之浅深,岂以定穴分寸为拘哉!”对留呼之说更是批驳道:“若依留呼之说,气至则可,气若不至,亦依呼数而去针,徒使破皮损肉,有何益于病哉!”对一般针灸书上常讲的某穴主某病,汪机亦持批评态度,他主张“治病无定穴”,需“审经与络,分血与气,病随经所在,穴随经而取”。

对子午流注拘于日时开阖和专用八脉交会穴的针法也提出了质疑。

2 补气培元,扶正固本的临床思维汪机根据《内经》“邪之所在皆为不足”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论述,主张扶正防邪,先固根柢。

怎样扶正固本?汪机在《营卫论》中强调的是补营气,而他所谓的营气已兼气血阴阳,也就是人身的元气。

补营气的主要药物是人参、黄芪,因而,他的补营实质上是“初气培元”。

汪机又根据营气由脾胃水谷之气所化生,发挥李东垣的脾胃学说,强调了营气与脾胃的关系,他认为“诸病亦多生脾胃”,而参、芪为“补脾胃之圣药”。

这样,他说的营气,又接近于李杲所讲的脾胃元气。

他所主张的“补营”,用他学生程钅乔的说法是“调元固本”,后人则习称为“培元固本”。

虽然汪机为避温补之说,但他培元固本偏重温补阳气的实质显而易见,程钅乔在《病用参芪论》中就直言不讳:“邪气乘虚而入,又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人之安危皆由阳气之虚实也,……人之寿夭亦由阳气之存亡也”,“仲景之伤寒,东垣之脾胃,皆以阳气为主,而参、芪为所必用之药也。

”汪机的补气培元固本思想反映在他临床的各个方面。

譬如癫痫,朱丹溪主张“此症大率宜乎寻痰寻火而治”,而汪机则认为“痰火不能自生,必由中气不充,以致津液凝结成痰,郁而为火,且惊亦是气夺,邪乘虚入,皆中气亏败所致。

治法必须调补中气为主,寻火寻痰为标。

”(《医学原理·痫门》)又如对瘛疭,《内经》病机十九条谓“诸热瞀瘛,皆属于火”,汪机则认为脾虚可发瘛疭,提出“脾土多伤则土中之木发而为病,四肢为之瘛疭也”,宜补其脾土之虚,则肝木之风自息。

(《石山医案》)外科方面,他认为“有诸中然后形诸外”,“言内结而发诸外,皆是从虚而出也”。

因此,他在《外科理例》中强调“外科必本于内”,“治外遗内,所谓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殆必已误于人”,而治内首先要调理元气,固其根柢,“填补脏腑令实”;“内托以补药为主”,不轻用寒凉攻利之剂。

他服膺薛己的《外科心法》和《外科发挥》,称赞其“论治亦皆一本于理,而予窃喜暗与之合”。

薛己以擅长温补著名,论外科以治本为第一要义。

薛氏的治本,首先注重的就是补脾土、滋化源。

痘科方面,其《痘科理辨》主“治痘必本气血”之说,认为气血若旺则正能胜邪,气血一败则邪反胜正,故以调养气血,托补为先;采用魏桂岩十六方,以保元汤(人参、黄芪、肉桂、甘草)扶阳助气为主,而力辩诸家用寒凉峻剂、以毒攻毒,妄汗妄下等之弊。

眼科方面,汪机同样贯穿固本培元的思想。

他认为五脏六腑之精气上注于目,“皆由脾气转输而致,苟脾气被伤,转输失职,而目亦无所受矣”,并认为“医不理脾养血,而从苦寒治眼,是谓治标不治本。

”(《医学原理·眼目门》)3 学术渊源及历史地位汪机生当明代中期,正是丹溪学说盛行之时。

元末明初最有影响的医家王履、戴元礼,均是朱丹溪的门人,明代中前期先于汪机的著名医家虞抟、王纶等也都是继承丹溪学说的中坚。

朱丹溪的“阳有余阴不足”论,本是对南宋滥用《局方》香燥流弊的纠偏,丹溪学说盛行后,一些医家偏执丹溪滋阴之说,过用苦寒,戕伤元气,渐成新的时弊。

汪机所在的徽州地区,东临朱丹溪的家乡浙江,受丹溪流派影响极深,校编《丹溪心法》程充和类集《丹溪心法附余》的方广就都是汪机的徽州同乡(休宁人)。

汪机处在丹溪学说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和地区,必然受到丹溪思想的巨大影响(某些文献把汪机说成是朱丹溪的“再传弟子”,系从汪机“私淑戴元礼”臆测而来,汪机与朱丹溪并无直接的师承关系,就私淑而言,单讲戴元礼也并不确当)。

但汪机在对丹溪学说有较深接触和理解的同时,较多地看到当时一些株守丹溪滋阴论者矫枉过正的流弊。

汪机的营卫论,由朱氏的苦寒滋阴过渡为甘温补气,成为明代中后期温补派的先导。

从形成补气培元思想这一点上来说,对汪机影响最大的当数李东垣的脾胃学说。

李东垣与朱丹溪同为金元四大家,又是金元四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家。

汪机的父亲汪渭尝曰:“东垣主于升阳补气,丹溪主于滋阴降火,若阴虚阳亢,当合东垣丹溪两法治之。

”(见《医学入门·历代医学姓氏》)这一揉合李、朱两家学说的主张,看来对汪机颇有影响,汪机的补营说,实际上是引李入朱,在朱氏补阴的名义下宣扬李氏的补气思想。

不过汪机毕竟受到丹溪思想的熏陶,故在补气时较少配用升、柴、羌、防等辛散升发之品,而多与麦冬、白芍等清润之品配伍,从而兼顾了脾胃之阴,与李东垣擅用补脾胃、升阳气的风格有所差别。

除了李东垣和朱丹溪外,汪机博览群书,谦虚好学,对同时代的著名医家韩■、薛己、魏直等发表的学术观点,都能及时吸收到自己的著作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