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合集下载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Ⅰ.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电子信息领域里系统、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

本专业的学生在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及应用等方面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电子电路和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并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备设计、开发各种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能力.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并在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电子信息、光信息和信息传感专业领域中的一个或两个方向具有特色。

毕业生能在信息技术产业,科研部门,高等院校及其相关领域从事电子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研究、设计、集成及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研究型及应用型人才。

a , ,.,,,,,。

─ , , , ,,,.二、基本规格要求Ⅱ。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具有较扎实的数理基础;2.掌握信息科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 具有研究信息学科领域理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了解信息学科的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的最新状况;5.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能力;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和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7.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和人文素质,以及较强的协调、组织能力;8.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1.;2。

,;3. ;4.;5.;6。

,;7。

,;8. 。

三、培养特色Ⅲ.以电路、信号处理为基础,电子设备和系统设计及应用为方向,不仅具有扎实的、宽广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

修完学科大类平台课程后,可选择攻读电子、通信、计算机、自动化、电子信息、光信息和信息传感领域中的一个或两个专业。

,.,,,, ,。

四、主干学科Ⅳ。

电子科学与技术五、学制与学位Ⅴ.学制:四年制: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六、学时与学分Ⅵ.完成学业最低课内学分(含课程体系与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要求:194 ():194完成学业最低课外学分要求:5:51.课程体系学时与学分2。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设计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设计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设计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好的外语综合能力,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专业综合能力,能够在自动化、电子、信息行业从事产品的开发、设计、管理、维护和新技术推广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

二、基本要求1、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品质,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良好的敬业精神。

2、具有较广的知识面,扎实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综合所学知识进行产品设计、制作和调试;有良好的自学能力,有进行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潜质。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的合格标准,能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学制与学位学制:四年学位:工学学士四、专业特色本专业以“基本功扎实,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为特点,注重学生数学、外语、力学、计算机和铁路工程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具备较强的工程经济意识和管理能力,并具有向相邻专业发展的基本能力。

五、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信息技术主干课程:外语、高等数学、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信号与系统、电机与拖动、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数字信号处理、DSP 技术、嵌入式系统、可编程控制器、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六、主要实践教学及基本要求七、毕业学分基本要求八、课程设置细化表注:1、形势与政策课程开课学期为1-7学期,每学期16学时,共计2学分。

2、《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在第三、第六学期的形势政策课程中进行专题讲授,同时应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及学生专业特点,合理增加专业导论教学内容。

3、课程设置细化表中未包含学生可任选的6学分课程。

这6学分学生可在全校开设的所有选修课中选修。

学生获得的创新实践学分可认定为任选课学分。

电子信息工程能力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能力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能力培养方案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热门的领域之一。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探讨电子信息工程能力培养方案。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2.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电子信息工程软件进行设计和调试。

3. 培养学生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

4.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现实工作中与他人配合完成任务。

三、课程设置1. 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为了使学生在专业领域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学校将设置一系列的专业理论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电子制造工艺》等,这些课程将涵盖电子信息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前沿技术,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丰富的实践教学课程除了理论课程,学校还将设置一系列的实践教学课程,如《电子电路实验》、《数字电路设计与仿真》、《嵌入式系统设计》等,这些课程将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各种电子信息工程软件和硬件设备,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专业选修课程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校还将开设一些专业选修课程,如《通信原理与技术》、《数字信号处理》、《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等,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发展规划,选择符合自己特长和发展方向的选修课程。

四、实践教学1. 实验室建设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践教学,学校将投资建设一系列现代化的电子信息工程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将配备最先进的电子信息工程设备和软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

2. 实践教学课程学校将组织一系列的实践教学课程,如《电路设计实践》、《嵌入式系统设计实践》、《通信系统设计实践》等,这些课程将使学生能够通过设计、调试、实验等环节,加深对电子信息工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培养方案一、引言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涉及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学科。

为了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制定本科培养方案,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1. 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包括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2. 熟悉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最新发展,具备学习和跟踪新技术的能力;3. 具备电子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综合能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4. 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能够在跨学科的工程项目中合作开展工作;5.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承担工程技术领域的职责。

三、课程设置电子信息工程本科培养方案主要包括以下课程:1. 电子技术基础:主要介绍电路分析、电子器件等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2. 通信原理:涵盖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3.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介绍数字电路设计和逻辑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4. 信号与系统:学习信号处理和系统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6. 电子信息工程实践课程:包括电子电路实验、通信实验、数字电路实验等;7. 专业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修相关领域的课程。

四、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设立以下实践环节:1. 实习:学生需要参加为期一定时间的实习,深入企业或科研机构进行实际工作;2. 课程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课程设计,独立或团队完成具体的工程项目;3. 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学生需要在毕业前进行为期一学期的实习或毕业设计,完成一项具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的工程项目。

五、评价与考核本科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评价与考核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学业成绩:对学生课程学习成绩进行评价,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践环节成绩:评价学生在实习、课程设计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中的表现;3. 学术科研成果:对学生在科研项目中的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价;4. 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进行综合评价。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制定人:肖丙刚审校人:王秀敏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能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信号获取、处理和应用,物联网技术,通信及系统和网络,模拟及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和应用,微波及电磁技术理论和应用等方面的科研、技术开发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规格(一)基本素质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较强的现代意识和较高的专业素质,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思维方式。

3.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好。

4.具有一定的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知识、较强的质量意识、标准意识和从事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知识结构要求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2.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

3.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

4.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

5.了解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前沿理论与发展动态。

(三)能力结构要求1.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和较强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各类电子和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和应用的基本能力。

3.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与实际工作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三、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要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线路、数字逻辑电路、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物联网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电磁场理论与微波技术、通信电路、电子测量技术、通信系统原理、数字视听技术等。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1. 引言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涵盖了电子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多个领域。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以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

2. 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人才:•具备电子信息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信号与系统分析与处理、通信与网络技术基本技能;•具备电子信息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进行电子产品设计、开发与制作;•具备良好的专业道德、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以适应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快速发展的需求。

3. 培养内容3.1 基础理论课程•数学•物理学•电路原理•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3.2 专业核心课程•微电子技术与集成电路设计•电磁场与电磁波•数字信号处理•通信系统设计与实现•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嵌入式系统设计3.3 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实践环节包括以下内容:•实验课程:包括电子电路实验、信号与系统实验、通信系统实验等,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并理解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实习课程:组织学生进行企业实习,让学生接触实际工作环境,了解电子信息工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毕业设计:学生需要完成一项与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毕业设计项目,通过独立进行项目设计和实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4. 培养方式•课堂教学: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理论和核心知识。

•实践教学:开设实验课程和实习课程,提供实际操作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设计:开设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项目设计和实施能力。

5. 培养评价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以下方面:•学习成绩: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概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

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调试和维护等技能的专业人才,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以下能力和素质的专门人才:1、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从事电子设备的设计、制造、调试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制版;3、具备一定的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能够从事通信系统的设计、调试和维护工作;4、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5、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有效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

三、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专业基础课程:包括电路分析、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模拟电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子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专业课程:包括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网络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嵌入式系统设计等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通信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实践课程:包括电子工艺实习、电子电路设计实习、通信网络实习、嵌入式系统设计实习等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综合素质课程:包括人文素质、外语、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

四、实践环节本专业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验:实验是本专业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包括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

2、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本专业的另一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专业基础课程设计和专业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 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是学校理工科的一门重要专业,专注于电子技术和信息工程的研究与应用。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及教学等方面工作的人才。

二、培养目标1.掌握扎实的数学、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相关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较强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2.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能熟练运用先进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进行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教学;3.具备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职业道德素养,能在跨学科团队中与人协作,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和自我提升能力;4.能适应当前电子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开展科学研究、项目管理、企业经营和教学工作。

三、培养课程设置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通过统一课程设置和选修课程,使学生全面提高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电路分析、电子电路、数字逻辑、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通信原理、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微波工程、嵌入式系统设计、光电子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数字图像处理等。

四、实践教学环节1.实验教学学生将通过电子信息工程相关的实验教学,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技能。

2.实习环节学生将在校外企业或机构进行为期数周的实习,了解工程技术与管理的全貌,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3.毕业设计学生将在毕业设计环节中,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一个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设计与开发项目,并就其完成成果进行系统化的总结和展示。

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校将开设各类项目实践、创新训练项目,并鼓励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类学术会议和专业比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4 64 50 14
Y
4
4.5 72 58 14
Y
5
4.5 72 58 14
Y
5
3 48 38 10
N
3
4 64 56 8
Y
4
4.5 72 58 14
Y
5
3 48 48
N
3
2 32 32
N
2
36
现代通信原理
4 64 56 8
N
4
电子测量技术
3.5 56 42 14
N
4
合计
53.5 856 708 124 24
N
信息理论与编码

3 48 40 8
N
通信网
3 48 40 8
N
合计
6 96 96
选修课合计
12 192 192
3 3 3 2 3
3 3 3 3 3
注:按培养计划要求,任选课需修满 12 学分,其中校管选修课应修 6 学分,专业拓展课应修 6 学分。
37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
大学物理Ⅰ(2)
4 64 64
Y
4
大学物理实验Ⅰ(1)
0.5 12
12
N
2
大学物理实验Ⅰ(2)
1 24
24
N
2
线性代数
2 32 32
Y
2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3 48 48
Y
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48 48
Y
3
大学语文
2 32 32
N
2
合计
63 1076 1012 36 28
19 23 20 10 0 0 0 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概论实践课
军事训练
实 微机组装与维护实习
践 教
C 语言课程设计
学 电子工艺实习 环
节 电子设计与仿真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电子设计实践
生产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合计
(三)实践教学环节
实上
各学期周数分配
学周验机
分 数 学 学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时时
4 64 64
Y
4
大学计算机基础
3.5 56 28
28 Y 4
体育(1)
公 共 体育(2)
基 础
体育(3)
课 体育(4)
1 30 30 1 30 30 1 30 30 1 30 30
N2
N
2
N
2
N
2
高等数学Ⅰ(1)
5 80 80
Y6
高等数学Ⅰ(2)
6 96 96
Y
6
大学物理Ⅰ(1)
2 32 32
Y
2
二、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受到电子与信 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较强的科技写作、外语和计算机运用 能力; 2.掌握电子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术,具备分析、设计、检测与维护电子系统的基本能力; 3.系统掌握信息获取、处理的基本理论和应用的一般方法,具备设计、集成、应用及计算机模拟 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4.了解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具有研究、开发新系统、新技术的初步能力; 5.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方法,具备运用现代电子信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以及 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六、学制及授予学位
学制:4 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七、毕业学分要求
学生在校期间在德、智、体三方面完成培养计划要求,取得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总学分。
八、教学计划进程安排表
35
(一)必修课



课程名称

学 分
总 学 时
授 课 学 时
实上 验 机考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学 学试
时时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三、主干学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四、主要课程
电路分析基础、低频电子线路、脉冲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 用、电子设计自动化、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DSP 原理及应用、传感与检测技术等。
五、主要实践环节
电子工艺实习、电子设计与仿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电子设计实 践、毕业设计等。
121212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40 40
Y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5 40 40
Y
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32
Y
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4 64 64
Y
4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学英语(1)
4 64 64
Y4
大学英语(2)
4 64 64
Y
4
大学英语(3)
4 64 64
Y
4
大学英语(4)
专业导论
工程图学
C 语言程序设计
电路分析基础
低频电子线路 学 科 信号与线性系统 基 础 脉冲数字电路 课
高频电子线路
微机原理与接口
数字信号处理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电磁场理论
专业英语阅读
0.5 8
8
N 讲座
3 48 48
N3
4 64 40
24 Y 4
4.5 72 58 14
Y
5
4.5 72 58 14
Y
12121212
6 96 96 0 0 N
Matlab 程序设计基础 3 48 40 8
N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3 48 24
24 N
计算机辅助电路设计 3 48 24 24
N
文献检索 专
业 创新设计 拓 展 移动通信原理
课 程控交换技术
2 32 16
16 N
3 48 40 8
N
3 48 40 8
N
3 48 40 8
Y
3
合计
20.5 328 236 92 0
0 0 0 0 4 6 12 0
必修课合计
137 2260 1956 252 52
26 28 25 27 20 12 12 0



课程名称

任 选 校管选修课
(二)选修课
学 分
总 学 时
授 课 学 时
实 验 学 时
上 机 学 时
各学期周学时分配 考
试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专业代码:08060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 文化科学素质,掌握现代电子设计技术、信息处理和计算机应用等基本理论,能够在电子信息技术及 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各类电子仪器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的相关工作,实践 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12121212
0.5
8
0.5
0.5
8
0.5
2
32
2
22
2
22
2
22
2
22
2
22
2
22
2
22
2
22
2
22
2
7 5 5 17 16 6 0 0
电子设计自动化
3.5 56 36 20
Y
4
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
4 64 48 16
Y
专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件原理

3 48 34 14
Y
模 与应用
块 课 传感与检测技术
3.5 56 42 14
N
虚拟仪器
3.5 56 42 14
N
4 3
4 4
DSP 原理及应用
3 48 34 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