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共40页
综合法初定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

能 主。作压构要塔弯不 太:塔塔为弯件求内矩
( )主 梁 。主梁 弯矩 在 恒 、 2 活载 作用 下 弯 曲
应力 小且分 布均匀 。
( )斜 拉索 。斜拉 索的 索力 从 自身 出发 要满 3 足两 方面要 求 : 斜拉 索垂 度要求 的最小 索力 ; 材料
总 第 2 9 z期 2l 年第 o o 3 期
交
通
科
技
S ra O 3 e ilN .2 9
No. 2 A pr 2 0 . 01
Tr n p ra in S in e& Te h o o y a s o t t ce c o c n lg
综 合 法 初定 斜 拉桥 合 理成 桥 状 态
下不 出现负反力 。 12 综合法初 定成桥 状态 . 综 合法 即最小 弯曲 能 量法 结 合应 力 平衡 法 ,
备 , 支座反力作 为 约束条件 。综上所述 , 将 索力优
化 的优化模 型 I : 为 ・
mwx一 i i( m n )
c
j= l
M + + M )1
一
}一
雕
眶 n
图 1 某 独 塔 斜拉 桥 立 面 图
— =一 tk 2n — : k d q =设汁7付 75 l — 诵自 , l m f|
0
甄
◎
@
o
l 合确合成状 综法定理桥态
1 1 合理成 桥状态 的确定 原则 . 在确定理 想 成桥 状 态过 程 中 , 必须 综 合 考虑
f
3 l( )
o 2 ≤ 万i o 4 .R T ≤ R
某斜拉桥成桥阶段合理受力状态分析

某斜拉桥成桥阶段合理受力状态分析杨海平;马悦【摘要】为确定某斜拉桥的成桥阶段的合理受力状态,该文采用内力平衡法,以控制截面的内力为目标,对主梁及斜拉索各项技术指标进行验算.计算结果表明内力平衡法可以兼顾主梁和主塔的内力,控制截面选择恰当,该方法在该斜拉桥的设计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该斜拉桥的设计分析过程对其他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期刊名称】《重庆建筑》【年(卷),期】2018(017)007【总页数】3页(P56-58)【关键词】斜拉桥;成桥阶段;受力状态;合理成桥状态;内力平衡法【作者】杨海平;马悦【作者单位】重庆市设计院,重庆 400015;重庆市设计院,重庆 400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971 概述某工程位于达州市通川区和达川区,工程起点接西外镇的金龙大道,终点止于南外镇临江村。
工程类别为市政道路的桥梁工程,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采用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为60km/h。
主桥总长600m,桥跨组合为150+300+150m,采用的车辆荷载为城-A级,人群荷载为2.4kN/m2,桥上附加由管线引起的荷载15kN/m2。
图2 主梁标准横断面2 桥梁总体布置结构形式采用双塔、双索面、密索、对称扇形布置、预应力混凝土倒梯形断面主梁、塔梁分离的漂浮体系结构,两岸各设一辅助墩,辅助墩距交界墩75m。
桥梁整体立面布置如图1所示。
图1 桥梁立面布置图主桥标准段由左至右,分别由2.5m人行道、1.5m锚索区、11.5m车行道、0.5m 分隔带、11.5m车行道、1.5m锚索区和2.5m人行道组成,宽度共计31.5m。
主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分离式倒梯形断面,梁中心高3m,顶板厚0.25m,三角箱型的底部宽2.5m,侧腹板厚0.25m,竖腹板厚0.35m,箱梁全宽31.5m,为避免H型塔双塔中心距过大,影响景观效果,设计将人行道设置于斜拉索以外,采用钢箱梁结构。
主桥的主梁标准横断面如图2所示。
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的确定

Md2
, M d1
可行域,
与N
有关
y
M d1 M d2 M d N y
M d 最小可行域宽,分区确定N y
回总目录
合理成桥状态“目标”:
a. 索力分布合理 匀称—变化均匀
b. 主梁弯矩——“可行域”—居中或偏向 c. 主塔弯矩——预偏(活载因素) d. 边墩、辅助墩反力
回总目录
0 -20000 -40000 -60000
0
可行域上限
可行域下限
计入预应力后的恒载弯矩
75
150
225
300
375
450
主梁位置(m)
图2-13 调整前的主梁成桥恒载弯矩分析图
回总目录
调整后的主梁成桥恒载弯矩图
弯矩数值(kN.m)
60000 40000 20000
0 -20000 -40000 -60000
450
回总目录
预加力数值(kN) 0 75 150 225 300 375 450
主梁预加力图
120000 90000 60000 30000 0
-30000
合理预加力
实际布置的有效预加力
图2-12
主梁位置(m)
主梁预加力图
回总目录
调整前的主梁成桥恒载弯矩分析图
弯矩数值(kN.m)
60000 40000 20000
0
可行域上限
可行域下限
调后成桥恒载弯矩
75
图2-14
150
225
300
主梁位置(m)
调整后的主梁成桥恒载弯矩图
375
450
回总目录
索力数值(kN) 0 S5 S10 S15 S20 B14 B9 B4 A1 A6 A11 A16
用应力平衡法确定斜拉桥主梁的合理成桥状态

y1
当 N
N
y
), 可 ( 9)
≤m in (N y j 1 , N y j 2 ) 时, 满足此区段要求, 分两种情况取值: ①当 N y 1 > 0 时, 取 N y = N y 1;
y1 y1
得主梁恒载弯矩可行域为 M d 2 ≤M d ≤M
②当 N
< 0 时, 取 N y = 0。
作者简介: 颜东煌 (19612) , 男, 湖南委底人, 长沙交通学院教授, 工学硕士.
5 0 中 国 公 路 学 报 2000 年 梁面积、 下缘和上缘抗弯截面模量; [ Ρl ] 为材料的容 许拉应力; [ Ρa ] 为材料容许压应力 ( 其值为负) 。 11112 拉应力控制条件 主梁截面上下缘在恒载和活载组合下的最大应 力 Ρsl、 Ρx l 应满足 N d + N y M d ( 1) Ρsl = + Ρsm ≤ [ Ρl ]
Abstract: A cco rd ing to no rm a l st ress con t ro lling cond it ion s on the top and bo t tom of beam sect ion, con sidering live load act ion and ad ju stab ility of cab le fo rces fo r the dead m om en t s on the fin ished sta te of the m a in beam , th is p ap er decides the rea sonab le p rest ressing quan t ity and the rela t ive rea sonab le lim it s of dead m om en t s. It can decide the fea sib le eim it s of dead m om en t s of the m a in beam if the p rest ress ha s been g iven. T he resu lt s can p rovide backg round da ta fo r decid ing the rea sonab le fin ished dead sta te of the to ta l st ructu re of cab le 2stayed b ridges. Key words: cab le 2stayed b ridge; m a in beam ; p rest ress; rea sonab le fin ished dead sta te; st ress ba lanced m ethod
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

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
斜拉桥是一种以斜拉索支撑主梁的桥梁结构,其合理成桥状态是指在斜拉桥建成后,其结构应该达到的一种理想状态,以保证桥梁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构稳定:斜拉桥的结构应该具有足够的稳定性,能够承受各种荷载和风载的作用,同时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下也能够保持稳定。
2. 安全可靠:斜拉桥的结构应该具有足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够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同时在发生事故时也能够保证救援和维修的便利性。
3. 经济性好:斜拉桥的结构应该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能够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尽可能地减少成本和资源的浪费,同时能够实现长期的经济效益。
4. 美观性好:斜拉桥的结构应该具有良好的美观性,能够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同时能够体现出设计者的创意和技术水平。
为了达到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需要在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进行全面的考虑和规划,同时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监测,确保斜拉桥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四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合理施工状态确定方法

摘要 为确定四索面钢箱梁斜拉桥的合理施工状态 先以构件弯曲 扭转应变能之和为目标函数 将多索面斜拉桥的索力优化问题转变为求解线性代 数方程 问题 并导出合理成桥状态空间索力及 外内侧拉索索力比值 再以该合理成桥状态空间索力为目标索力 通过正装迭代法确定四索面钢箱 梁斜拉桥合理施工状态 最后以嘉绍大桥 六塔四索面斜拉桥 为工程算例 建立该桥同一纵向位置 等索力 空间索力 ! 种空间模型 对比分析 ! 种四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模型的合理施工状态及其空间 以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 研究结果表明 四索 面 钢 箱 梁 斜 拉 桥 拉 索 空 间 效 应 显 著 外内 结构效应 侧拉索初拉力比值分布较离散 近塔 墩处结构构造和受力较为复 杂 其 索力比 值略大于 # 其余标 准梁段处索 力比 值为 ": 采用等 索 力模型会 导致 主梁内 存在 较大扭 矩 横 梁内 存 在 较 大 ( '": $ 弯矩等不利受力状态 索力优化后的空间结构计算模 型 的主 梁 扭 矩 横 梁 弯 矩 均 得 到 了 改 善 钢箱 梁斜拉桥施工控制应以主梁线形控制为主 索力和应力控制为辅 对于结构受力复杂的塔梁交界处 应对其局部采取应力控制措施 以防止局部屈曲 提出的方法同样适应于其他类型多 及边跨附近 索面斜拉桥合理施工状态的确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斜拉桥 空间合理施工状态 空间效应 扭转应变能 中图分类号 F & & (: ! $ 文献标志码 K
#! # # 9 LFKG M 7 5 J NO 7 % 1 0 5 J FL 0 < J NC D 4 0 5 % P 1 8 >
Q # : H ; D < < 2 < BC 1 ? 1 2. 5 1 5 7 7 A 1 5 C 7 5 + A 0 2 H < 4 + DF 5 1 ? 7 A , 1 + C D 0 5 , D 0& # " " $ ' 4 5 0 5 C D 1 5 0 ! : H ; D < < 2 < BC 1 ? 1 2 0 5 = 8 8 3 8 F . 5 ? 1 A < 5 / 7 5 +. 5 1 5 7 7 A 1 5 J < 4 1 , 1 0 5 0H + 0 + 7F 5 1 ? 7 A , 1 + R 0 + < 5S < 4 7J K $ " ( " 9 J < 4 1 , 1 0 5 0 H K 9: H ; D < < 2 < BC 1 ? 1 2 8 8 3 8 Q . 5 1 5 7 7 A 1 5 5 =K A ; D 1 + 7 ; + 4 A 7 C D 0 5 , D 0F 5 1 ? 7 A , 1 + BH ; 1 7 5 ; 70 5 =T 7 ; D 5 < 2 < C D 0 5 , D 0& # " # # & 4 5 0 5 C D 1 5 0 8 80 8 3< 8 3 8
影响矩阵法确定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

法——影 响矩阵法。影响矩 阵法不 仅 可 以应用 于获 取斜 拉桥 合 理成桥 索力 , 也能确 定和优 化施 工 阶段 的索 力 , 是更 为完 备 的一
种方法 。
但 是在斜拉桥 的计算分析 中, 如何确定斜 拉桥 的合理成 桥状 2 被调 向量 的 影响矩 阵 法
为使斜拉桥达到一个合理 的成桥状 态 , 可 以通 过调整斜 拉桥 内力 、 应力 值 。为使 所关 心截 结构的可靠度 以及桥 梁服 役期 间 的安 全性 和舒适 性起 着决 定性 的索力来调整关 心截 面 的位 移 、 就必须 改变 n个施调 的作用 。对于斜拉桥这种高次超静定 结构 , 通 过索 力的调整 可 以 面的 n个受调的独立变量被调整 为期望值 , 向量。现作如下定义 : 改变结构的受力状 态 。虽 然斜拉 桥合 理 的成桥状 态并 没有 一个
力可能使靠 近主塔 的第一对 索 的索力 非常 大 , 而第二 对却 很小 ,
甚至是 负值 。
…
Ⅱ
●
… 0n 1 束的斜 拉 索力优 化
此 种方法 最具代 表性 的例子是 弯曲能量 最小 法 和弯矩 平
构成影 响矩阵的元素是一些 力学量 ( 可能是位移 、 内力 、 应力
最终计算 了范和港大桥的合理成桥索 力, 结果符合规范及工程计算的精度要求 , 方法简单方便 , 具有一定 的借鉴意 义。
关键 词 : 斜拉桥 , 影响矩阵法 , 合理成桥状 态 中图分类号 : U 4 4 8 . 2 7 文献标 识码 : A
0 引言
随着科 技的飞速发展 , 斜拉桥 的设 计理论 与施工方 法也 在不 断更新 与完善 , 斜拉桥 已成为 一种 既美 观又实用 的桥型。 态是一个关键的 问题 。斜拉桥在成 桥状态下 的索力是 否合理 , 对
东北大学补考21年4月考试《桥梁工程X》考核作业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桥梁工程X试卷(作业考核线上2)B 卷(共 4 页)1. 桥梁可变作用:答:指在结构使用期间,其量值随时间变化,且其变化值与平均值相比不可忽略的作用。
2. 预拱度:答:通过施工时预设的反向挠度来抵消永久作用挠度,使竣工后的桥梁达到理想的线型。
3. 合理拱轴线:答:当拱圈所选择的拱轴线与压力线相吻合时,这样的拱轴线称为合理拱轴线。
4. 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答:指斜拉桥在施工完成后,在所有恒载作用下,各构件受力满足某种理想状态,如梁、塔弯曲应变能最小。
5. 圬工结构:答:圬工结构是指以砖、石材作为建筑材料,通过将其与砂浆或小石子混凝土砌筑而成的砌体所建成的结构为“砖石结构”;用砂浆砌筑混凝土预制块、整体浇注的混凝土或片石混凝土等构成的结构,称为“混凝土结构”通常我们把以上两种结构统称为“圬工结构。
二、选择题(20分)1. 桥梁基本组成部分不包括( B )。
A. 上部结构;B. 路堤;C. 支座;D. 附属设施2. 对于简支梁桥,其净跨径、标准跨径、计算跨径之间的关系是( B )。
A. 净跨径<标准跨径<计算跨径;B. 净跨径<计算跨径<标准跨径;C. 计算跨径<标准跨径<净跨径;D. 标准跨径<净跨径<计算跨径3. 车道荷载用于桥梁结构的( C )计算,车辆荷载用于桥梁结构的( )计算。
A. 上部结构,下部结构;B. 局部加载,整体;C. 整体,局部加载、涵洞、桥台和挡土墙土压力等;D. 上部结构,整体4 对于跨河桥而言,流水压力属于( C )。
A. 永久作用;B. 基本可变作用;C. 其它可变作用;D. 偶然作用5. 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形梁跨中部分采用下马蹄形截面的目的是( A )。
A. 便于布置预应力筋;B. 增强梁的稳定性;C. 承受梁跨中较大的正弯矩;D. 增强构件美观6. 装配式混凝土板桥的块件之间设置横向连接,其目的是(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