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火花成型加工论文
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火花在工件表面放电形成微小孔洞的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精密加工领域。
本文将对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最早于19世纪末提出,并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实践应用。
随着电气放电技术的不断发展,此技术得以推动,并在精密模具、航空航天零部件、汽车制造和生物医疗器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放电参数研究。
通过调整电压、电流、脉冲宽度和频率等参数,可以控制电火花放电的能量和形态,从而实现对工件表面的精细加工。
研究者通过实验和仿真等方法,探索最优的放电参数组合,以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第二,电极材料研究。
电极是电火花成形加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放电效果和加工质量。
研究者通过对不同材料的电极进行比较试验,确定最适合不同工件材料和加工需求的电极材料,并研究其表面处理技术,以提高耐磨性和放电稳定性。
第三,放电脉冲控制技术研究。
电火花成形加工中,放电脉冲的控制对于形成精细的加工效果至关重要。
研究者通过改变脉冲参数的波形、幅值和频率等,可以实现微细加工和纳米加工,进一步提高加工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第四,放电液的优化研究。
电火花成形加工中常常使用放电液来冷却工件和电极,并清除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物和熔融物。
研究者通过改变放电液的成分和性能,可以改善放电的稳定性和加工质量。
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
随着工件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需要进一步改进,以实现更高的加工效率和更好的加工精度。
研究者将继续优化放电参数和脉冲控制技术,以提高加工速度和形成更精细的加工效果。
第二,拓展加工材料范围。
目前电火花成形加工主要应用于金属和合金材料,但随着复合材料、陶瓷材料和高性能材料的不断发展,对于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优化设计论文

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优化设计论文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优化设计论文1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结构运动特点及其存在问题分析立柱式电火花机床依靠工作台的移动来实现X/Y轴的运动,因而这两条轴的精度与工件的重量密切相关,其动态精度和刚性都会受之影响。
同时,X/Y轴的行程因工作台需在狭小有限的空间内移动而受到限制,如果要设计加工稍大一点的工件,则机床的底座和立柱会更显大型化,相对于机床尺寸来说,可加工区域明显偏小,而刚性也会随着立柱横梁悬伸加长而变差。
此结构不宜设计、安装可升降式工作液槽,工作液容易随着工作台的不断平动而溅出。
以上两种国内常见电火花成型机床结构由于机械结构本身内在的问题,导致在实际的使用中直接影响到零件或模具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因此必须通过机床结构正确选型和优化设计,特别是针对这两种结构存在的问题来寻求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2高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结构选型及优化设计方案2.1结构选型基本思路通过对国内常用的两种电火花成型机床机构内在问题点的比较及分析研究,从中得到结论:虽然通过改良部分零件的设计和采用性能更加好的功能部件如导轨和丝杆等,可以改善国内两种常见结构机床的`刚性和精度,但要避免因结构本身带来的各种问题,因此需要对机床的结构进行合理选型和优化设计,力求结构简洁、性能可靠,以达到高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在性能、精度和稳定性等方面的要求。
相对于滑枕式结构,龙门式结构因为工作头工的位置自动升降,省去冲放时间。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龙门式结构除了能够避免滑枕式结构和立柱式结构的内在结构问题,而且本身很多优点也正好能够满足高精密电火花成型机床的各种要求,因此龙门式结构是设计高精密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的首选机械结构。
2.2方案G450C龙门式高精密数控电火花机床是巨轮股份专门为中小型高精密零件和工模具市场开发的新机型,该机型针对常见龙门式结构电火花成型机床制造成本高,操作不太方便,占地面积大,只适合大、中型电火花成型机床等问题点,从结构适用及加工工艺性好的设计原则方面考虑对龙门式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提高成型电火花加工效率的工艺探讨

提高成型电火花加工效率的工艺探讨电火花加工是模具制造行业应用率较高的工艺方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零件的加工质量,但电火花加工速度相对缓慢,怎样提高电火花加工效率成为业内关注的热点。
文章从电火花加工工艺、电火花加工机床调整以及加工操作三方面对提高电火花加工效率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参考。
标签:电火花;加工效率;工艺探讨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对零件质量及加工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零件需要利用电火化进行加工,然而电火花加工速度相对缓慢,因此,充分分析电火花加工相关环节,采取针对性改进措施,提高电火花加工效率尤为迫切。
1 电火花加工工艺电火花加工的实现主要借助热融化逐渐对加工材料进行腐蚀,这一特点决定了加工速度的缓慢。
因此,实际加工操作时仅将一些精铣比较困难的部分利用电火花加工,以达到提高其加工效率的目的。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即便先对零件进行粗加工,但采用电火花加工仍花费不少时间。
那么从加工工艺角度分析,怎样提高电火花加工效率呢?1.1 结合实际选择合适工艺电火花加工工艺有多电极更换成形工艺、单电极直接成形工艺之分,因此,在确定加工工艺时应综合考虑零件表面粗糙度、加工精度及速度要求,以选择最佳的电火花加工方法。
其中当零件比较简单且型腔精度要求不高时,使用单电极直接成形工艺,一定程度上可提高加工效率。
而零件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时应使用多电极更换成形工艺进行加工,即利用粗加工电极将大量材料去除,而后利用精加工电极进行精加工处理,如此可提高加工效率。
1.2 采用适当的电极材料电极材料会给放电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电火花加工效率,而且电极材料还会影响零件表面的粗糙程度。
因此,进行实际加工操作时应结合加工要求选择合适的电极材料。
通常情况下,石墨电极与紫铜电极的应用率比较高,但其各有优缺点。
例如,紫铜电极加工状态相对稳定,而且得到的型腔轮廓比较清晰,但加工表面较为粗糙。
而石墨电极比较适合应用在高速粗加工中,而且损耗相对较低,但放电不够稳定,时常出现电弧放电现象。
基于电火花成型的联接套加工工艺及其工装设计

基于电火花成型的联接套加工工艺及其工装设计论文关键词:联接套斜小孔加工工艺设计电火花成型加工工装设计论文摘要:对联接套工件结构及其加工工艺进行了分析,明确其加工难点为斜小孔的加工,针对难点优化加工工艺,设计了电火花成型工装,并取得了良好的加工效果。
1联接套结构与工艺分析联接套零件图如图1所示。
根据零件图纸和技术要求,零件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且存在两方面加工难点:一是该零件材料为316不锈钢(美国ASTM标准),对照国内不锈钢标准,钢号为0Crl7Nil2Mo2。
这类材料切削性能很差,所需切削力大,刀具与切屑问易产生黏结,加工硬化严重。
另一方面是与轴线成45。
的44mm斜小孔的加工,既要保证斜小孔的位置精度,又要保证45。
角度。
若采用常规钻削加工,由于被加工斜小孔位置处在较深的内孔台阶处,必需要用mm的加长钻;由于4 mnl加长钻的刚性不足,从而影响钻削速度,同时容易出现钻头折断、被加工小孔质量不易保证等弊端。
2加工工艺该套常规加工工艺路线为:粗车——半精车——钳工加工各小孔——精车(数控车床)——钳工加工各小孔(包括钻4ulm斜小孔)。
由于4孔VI位于内孔台阶处,钻孔时必须给钻头一个起刀面,因此半精车时必须在内孔台阶处留有45。
的内圆锥面。
与此同时,为了便于设计钻夹具,要求一批联接套的内孔形状和尺寸在半精车后基本一致。
这势必提高了半精车的难度,同时也增加了数控精车的工作量,从而大大提高了加工成本。
在钳工加工各小孔的工序中需用两副钻孔夹具,其中钻4 mnl斜d,TL为一副。
该夹具既要保证钻孔的位置和45。
角度,还要设计一个用于钻头定位导向的钻套。
同时还需要考虑排屑空间、切削液的注入等,夹具结构复杂,设计难度较大,加工操作也不方便。
综上所述,若采用上述常规加工工艺,加工成本较高,夹具成本也高,且加工操作也不方便。
经反复分析零件结构特征,设计了现有的加工工艺路线:粗车——半精车——钳工加工除mm斜sJ,~L的其它各小孔——精车——电火花成型加工mm斜小孔。
模具电火花加工技术(论文)

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模具电火花加工技术学生姓名:指导老师:院系:机电工程系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级别: 2007级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5月模具电火花加工技术摘要在模具工业技术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电火花加工是当前模具加工的重要方法之一,并有着其它加工方法无可替代的优点。
电火花加工技术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它是一种直接利用电能和热能进行加工的新工艺。
对于为寻求向客户在较短的交货时间以较低的价格提供较高质量的产品的模具生产商来说,电火花加工自动化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
选择电火花加工技术作为特种加工领域的一门重要技术,本文从电火花加工技术发展的基本现状、电火花的基本原理、特点、电火花加工的操作过程、电火花加工新技术的发展等五个方面入手如实论述。
关键字:电火花加工的基本现状、基本原理、特点、操作过程、新技术的发展目录第一章引言 (1)第二章模具电火花发展的基本现状 (2)2.1精密化 (2)2.2智能化 (2)2.3自动化 (2)2.4高效化 (3)第三章电火花加工基本原理 (3)第四章电火花加工的特点 (4)第五章模具电火花加工的操作过程 (5)第六章电火花加工新技术的发展 (5)6.1 新工艺的应用 (5)6.1.1 标准化夹具实现快速精密定位 (6)6.1.2 混粉加工方法实现镜面加工效果 (6)6.1.3 摇动加工方法实现高精度加工 (6)6.1.4 多轴联动加工方法实现复杂加工 (6)6.2 新技术的发展 (7)6.3 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7)第七章结论 (8)致谢 (9)参考文献 (10)第一章引言目前,模具工业的迅速发展,推动了模具制造技术的进步。
电火花加工作为模具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被赋予越来越高的加工要求。
同时在数控加工技术发展新形势的影响下,促使电火花加工技术朝着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数控化方向快速发展。
虽然模具高速加工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电加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放电加工技术部分工序已被高速加工中心代替,但电火花加工仍旧有广阔的前景。
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 蔡萧遥110606201

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摘要: 从电火花加工基础理论、电火花加工工艺理论等方面分析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研究现状, 论述了电火花加工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电火花加工; 加工理论; 加工工艺; 研究现状。
Present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EDM Abstract: T he present research status of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 EDM) including it s basic machining theory and machining process theory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T he development trends of EDM were also discussed.Key words: elect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 ( EDM) ; machining theory; machining techno logy; present research status; development trend.电火花放电加工是分别把工件和工具制作成两个电极,利用两极间脉冲火花放电产生的热能,熔化、蒸发和抛出工件电极材料, 达到加工工件的目的。
自从1943 年前苏联科学家拉扎林科夫妇发明电火花加工( elect rical discharge machining,EDM)方法以来,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研究和开发,电火花加工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加工手段,在机械、宇航、电子、仪器、轻工、汽车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近年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微电子、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电火花加工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1 电火花加工基础理论研究在电火花加工基础理论研究领域, 由于放电过程本身的复杂性、随机性, 近几年来在放电间隙的物理状态和过程的研究方面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但仍有一些研究成果值得注意。
机械制造中的电火花加工技术研究

机械制造中的电火花加工技术研究引言:在机械制造行业中,电火花加工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先进加工技术。
它通过放电放火花的方式,可对金属材料进行非接触加工,具有高精度、高效率、精细加工等优点。
本文将针对机械制造中的电火花加工技术进行探讨和研究。
一、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原理与发展电火花加工技术是一种利用放电现象进行金属加工的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高频脉冲电压,在工件表面产生电火花,通过电弧的高温和高能量来熔化工件表面,再通过电火花放电的燃烧产生灼烧物,以此去除金属表面的材料。
这种加工方式可以在无需刀具直接接触工件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加工。
电火花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电火花加工到现代化智能化的演进。
随着电火花加工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不断涌现出多种高效、精确的电火花加工设备,如线切割机、钻孔机等。
这些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使得电火花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二、电火花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电火花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来论述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1. 高精度零部件加工机械制造中需要制造高精度的零部件,而传统加工方式无法满足对微米级精度的要求。
而电火花加工技术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其高能量电火花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微细加工,将金属材料在微米级别进行去除和加工,达到高精度的要求。
2. 复杂曲面加工在机械制造中,一些复杂曲面的加工往往难以通过传统的切削工艺实现。
而电火花加工技术可以通过调整电弧的路径,实现对复杂曲面的加工。
电火花加工技术的非接触性,可以灵活地适应各种形状的工件,使得复杂曲面加工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
3. 特殊材料加工某些特殊材料,如高温合金、硬质合金等,由于其硬度较高,通常难以通过传统的切削工艺进行加工。
而电火花加工技术,则因为无需对工件施加压力,因此可以有效避免材料的破碎和变形。
这使得特殊材料的加工变得更加可行和有效。
结论:电火花加工技术作为一种高精度、高效率的先进加工技术,在机械制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模具毕业设计——电火花加工成型工艺分析过程

【摘要】如今,机械行业发达,电火花加工已经成为模具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电火花加工的方式又有很多,如利用铜来做电极,再如用石墨做电极,还有利用铁来做电极。
加工过程又包含粗、精加工的加工方式。
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多种类型机床与加工方式,本课题当中的主要描述的是铜电极加工过程。
【关键词】:电极;方式;加工过程引言 (1)一、绪论 (2)(一)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发展 (2)(二)电火花加工的基本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电火花加工的基本原理 (4)(一)加工条件 (5)(二)分类 (6)(三)使用说明 (6)(四)加工特点 (6)三、火花机以及工作内容 (7)(一)火花机种类 (7)(二)电火花工作场景 (12)四、提高火花机加工效率的工艺 (13)(一)合理的选材 (13)(二)考虑面积效应 (13)(三)提高重复定位精度 (13)五、机台的维护与保养 (14)(一)火花机的维护 (14)(二)机台的日常保养 (15)六、火花机操作时注意事项 (16)(一)操作人员 (16)(二)防触电 (16)(三)接地 (16)(四)高压输出端和Return端以及测试线 (16)(五)测试终止 (16)(六)测试处于测试状态 (16)(七)测试仪故障 (17)(八)更换待测物 (17)总结 (18)谢辞.................................................... 错误!未定义书签。
现在,模具行业发展的速度快之又快,这样的快节奏发展中,模具工业也紧随着发展。
电火花加工作为模具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其加工要求自然也相当高。
在数控加工技术发展飞速的形势的影响下,使得电火花加工技术朝着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数控化方向快速发展。
虽然模具高速加工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电加工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目前放电加工技术部分工序已被高速加工的代替,但电火花加工方式依然会有比较好的加工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火花加工技术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原理,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火花加工发展历程发展现状应用前景
一加工原理及原理图
加工原理图:
加工原理:
电火花加工时,脉冲电源的一极接工具电极,另一极接工件电极,两极均浸入具有一定绝缘度的液体介质(常用煤油或矿物油或去离子水)中。
工具电极由自动进给调节装置控制,以保证工具与工件在正常加工时维持一很小的放电间隙(0.01~0.05mm)。
当脉冲电压加到两极之间,便将当时条件下极间最近点的液体介质击穿,形成放电通道。
由于通道的截面积很小,放电时间极短,致使能量高度集中(10~107W/mm),放电区域产生的瞬时高温足以使材料熔化甚至蒸发,以致形成一个小凹坑。
第一次脉冲放电结束之后,经过很短的间隔时间,第二个脉冲又在另一极间最近点击穿放电。
如此周而复始高频率地循环下去,工具电极不断地向工件进给,它的形状最终就复制在工件上,形成所需要的加工表面。
与此同时,总能量的一小部分也释放到工具电极上,从而造成工具损耗。
二电火花加工发展历程
电火花加工是利用两极见脉冲放电时产生的电腐蚀现象,对材料进行加工的方法。
早在十九世纪,人们就发现了电器开光的触点开闭时,以为放电,使接触部位烧蚀,造成接触面的损坏。
这种放电引起的电极烧蚀现象叫做电腐蚀。
起初,电腐蚀被认为是有害的,为减少和避免这种有害的电腐蚀,人们一直在研究电副食产生的原因和防止的办法。
当人们掌握了它的规律之后,便创造条件,转害为益,把电腐蚀用于生产中。
研究结果表明,当两极产生放电的过程中,放电通道瞬时产生大量的热,足以使电极材料表面局部熔化或汽化,并在一定条件下,熔化或汽化的部分能抛离电极表面,形成放电腐蚀的坑穴。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在液体介质中进行重复性脉冲放电时,能够对导电材料进行尺寸加工,因此,创立了“电火花加工法”。
电火花加工技术作为特种加工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最早应用于二战时期折断丝锥取出时的加工。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电加工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可控性更高,数字化程度更好。
在中国电火花加工技术起步稍晚。
根据中国的国情,实现电火花加工技术的原始创新是很困难的,只能采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策略,因为这套系统集成了很多学科领域的知识,如计算机的软硬件、微电子、数控、电力半导体、机械技术、电气技术等,是多方面、多学科集成的产品,是比较复杂的高科技产品。
国内现在显然还没有一个能够独立进行原始创新的团队,因此注定要经历一个长时间痛苦的积淀过程,所以我认为中国的电火花技术创新之路别无选择。
政府也越来越认识到高校已经不再是创新的主战场,必须依托企业才能实现。
制造业是一个传统行业。
一个国家的发展终归要落脚于制造业,因此作为基础工业,制造业必定拥有永久的生命力,而电加工行业也不例外。
随着各项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加工技术也在进步,至于一项技术能够发展多久,也要看这个行业中的人怎样去尽心敬业、钻研并推进它。
众所周知,模具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行业,许多批量生产的产品都离不开模具,而电火花加工是制造模具的最主要技术之一。
电火花加工仿形逼真以柔克刚,只要是导电的材料均可加工,而不受硬度、脆性、粘性等材料特性的限制,这是其他加工方法无法比拟的。
电火花加工的另一个特点是可进行精密微细加工,微小孔、异型腔等的微细加工是其他设备无法替代的。
这些特点决
从技术发展过程来看,电火花加工技术经历了手动电火花加工、液压伺服、直流电机、步进电机、交流伺服电机等一系列过程。
控制系统也越来越复杂,从
单轴数控到3轴数控、再到多轴联动。
20世纪90年代初期,3轴电火花机在国内还是空白,主要是从日本和瑞士引进。
后来国内发展大概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首先制造主机,也就是机械部分,相对较为简单;此后是数控系统部分,可以理解为引进;之后是整个电源,是消化阶段。
经历这三个阶段之后是吸收,最后是再创新。
对电火花加工而言,最核心的部分就是数控系统部分,当然花费的精力也最多。
我认为电火花成形机下一步的发展空间在精密微细和特殊材料两个方面。
特殊材料(如航空航天领域用的材料)专机,窄槽窄缝、异型腔的加工,精密模具等领域都是发展重点。
在精加工方面,曾经有过高速铣要代替电火花的传言,现在证明这是不现实的。
现在粗加工、大电流的火花机又有回头的趋势,在家电、汽车很多行业中应用。
人类新开发出来的导电的特殊材料都可进行放电加工,而高速铣通常很难实现。
精密微细加工比如喷丝板等微小型零件都离不开电火花加工;航空航天领域中很多零部件需要多轴联动电火花加工。
我们国家在专用机型上有创新的能力,有很大的空间。
三电火花加工技术国内外研究发展的基本现状
数控电火花加工技术正不断向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高效化等方向发展。
如今新型数控电火花机床层出不穷,如瑞士阿奇、瑞士夏米尔、日本沙迪克、日本牧野、日本三菱等机床在这方面技术都有了全面的提高。
精密化
电火花加工的精密核心主要体现在对尺寸精度、仿形精度、表面质量的要求。
时下数控电火花机床加工的精度已有全面提高,尺寸加工要求可达±2-3μm、底面拐角R值可小于0.03mm,最佳加工表面粗糙度可低于Ra0.3μm。
通过采用一系列先进加工技术和工艺方法,可达到镜面加工效果且能够成功地完成微型接插件、IC塑封、手机、CD盒等高精密模具部位的电火花加工。
从总体来看,现代模具企业在先进数控电火花机床的应用上,还没能很好地挖掘出机床的精密加工性能。
因此有必要全面推动已有数控加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高模具加工精度。
智能化
智能控制技术的出现把数控电火花加工推向了新的发展高度。
新型数控电火花机床采用了智能控制技术。
专家系统是数控电火花机床智能化的重要体现,它的智能性体现在精确的检测技术和模糊控制技术两方面。
专家系统采用人机对话方式,根据加工的条件、要求,合理输入设定值后便能自动创建加工程序,选用最佳加工条件组合来进行加工。
在线自动监测、调整加工过程,实现加工过程的最优化控制。
专家系统在检测加工条件时,只要输入加工形状、电极与工件材质、加工位置、目标粗糙度值、电极缩放量、摇动方式、锥度值等指标,就可自动推算并配置最佳加工条件。
模糊控制技术是由计算机监测来判定电火花加工间隙的状态,在保持稳定电弧的范围内自动选择使加工效率达到最高的加工条件;自动
监控加工过程,实现最稳定的加工过程的控制技术。
专家系统智能技术的应用使机床操作更容易,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更低。
目前智能化技术不断地升级,使得智能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更加的广泛。
随着市场对电加工要求的提升,智能化技术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自动化
目前最先进的数控电火花机床在配有电极库和标准电极夹具的情况下,只要在加工前将电极装入刀库,编制好加工程序,整个电火花加工过程便能日以赴继地自动运转,几乎无需人工操作。
机床的自动化运转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但自动装置配件的价格比较昂贵,大多模具企业的数控电火花机床的配置并不齐全。
数控电火花机床具备的自动测量找正、自动定位、多工件的连续加工等功能已较好地发挥了它的自动化性能。
自动操作过程不需人工干预,可以提高加工精度、效率。
普及机床的自动化程度是当前数控电火花机床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
高效化
现代加工的要求为数控电火花加工技术提供了最佳的加工模式,即要求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前提下大幅提高粗、精加工效率。
如手机外壳、家电制品、电器用品、电子仪表等领域,都要求将大面积(例如100×100mm)工件的放电时间大幅缩短,同时又要降低粗糙度。
从原来的Ra0.8μm改进到Ra0.25μm,使放电后不必再进行手工抛光处理。
这不但缩短了加工时间且省却后处理的麻烦,同时提升了模具品质,使用粉末加工设备可达到要求。
另外减少辅助时间(如编程时间、电极与工件定位时间等),这就需要增强机床的自动编程功能,配置电极与工件定位的夹具、装置。
若在大工件的粗加工中选用石墨电极材料也是提高加工效率的好方法。
最佳的加工模式是企业扩大市场空间、提升市场竞争力的资本,其开发而成的新产品、新技术亦愈受欢迎。
四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的发展方向
先进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制造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对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
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为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加工理论的研究和工艺开发、设备更新提供了新的动力。
今后电火花成形加工的加工对象应主要面向传统切削加工不易实现的难加工材料、复杂型面等加工,其中精细加工、精密加工、窄槽加工、深腔加工等将成为发展重点。
同时,还应注意与其它特种加工技术或传统切削加工技术的复合应用,充分发挥各种加工方法在难加工材料加工中的优势,取得联合增值效应。
相对于切削加工技术而言,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仍是一门较年轻的技术,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借鉴切削加工技术发展过程中取得的经验与成果,根据电火花成形加工自身的技术特点,选用适当的加工理论、控制原理和工艺方法,并在己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创新。
电火花成形加工机床向数控化方向发展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但应注意不可盲目追求“大而全”,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具有开放性的数控体系。
总体而言,电火花成形加工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应是高效率、高精度、低损耗、微细化、自动化、安全、环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