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拉德基础反应实验
美拉德反应初始阶段的测定

美拉德反应初始阶段的测定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美拉德反应机理的理解,掌握美拉德反应初始阶段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美拉德反应即蛋白质、氨基酸或胺与碳水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美拉德反应开始,以无紫外吸收的无色溶液为特征。
随着反应不断进行,还原力逐渐增强,溶液变成黄色,在近紫外区吸收增大,同时还有少量糖脱水变成5-羟甲基糖醛(HMF),以及发生健断裂形成二羰基化合物和色素的初产物,最后生成类黑精色素。
本实验利用模拟实验:即葡萄糖与甘氨酸在一定pH缓冲液中加热反应,一定时间后测定HMF的含量和在波长为285nm处的紫外消光值。
HMF的测定方法是根据HMF与对—氨基甲苯和巴比妥酸在酸性条件下的呈色反应。
此反应常温下生成最大吸收波长的550nm的紫红色。
因不受糖的影响,所以可直接测定。
这种呈色物对光、氧气不稳定,操作时要注意。
三、仪器与试剂(一)仪器:分光光度计、水浴锅、试管等。
(二)试剂1、巴比妥酸溶液:称取巴比妥酸500mg,加约70mL水,在水浴加热使其溶解,冷却后转移入100mL容量瓶中,定容。
2、对—氨基甲苯溶液:称取对—氨基甲苯10.0g,加50mL异丙醇在水浴上慢慢加热使之溶解,冷却后移入100mL容量瓶中,加冰醋酸10mL,然后用异丙醇定容。
溶液置于暗处保存24小时后使用。
保存4-5天后,如呈色度增加,应重新配制。
3、1mol/L葡萄糖溶液。
4、0.1mol/L甘氨酸溶液。
四、实验内容1、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5mL 1.0mol/L葡萄糖溶液和0.1mol/L赖氨酸溶液,编号为A1,A2,A3,A4,A5。
A2和A4调pH到9.0,A5加亚硫酸钠溶液。
5支试管置于90℃水浴锅内并记时,反应1h,取A1,A2,A5管,冷却后测定它们的258nm紫外吸收和HNF值。
2、HMF的测定:A1,A2,A5各取2.0mL于三支试管中,加对一氨基甲苯溶液5mL。
然后分别加入巴比妥酸溶液1mL,另取一支试管加A1液2mL和5mL 对一氨基甲苯溶液,但不加巴比妥酸液而加1mL水,将试管充分振动。
美拉德反应实验报告

美拉德反应实验报告美拉德反应实验报告引言:美拉德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其在化学研究和实验室教学中被广泛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美拉德反应的观察和分析,探讨其反应机理和应用领域。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美拉德反应的过程和结果,了解该反应的特点和规律,并探讨其在有机合成和药物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苯酚、甲醛、硫酸、氯化钠、酚酞指示剂等。
2. 实验方法:依次将苯酚、甲醛、硫酸和氯化钠加入反应瓶中,加热搅拌,然后加入酚酞指示剂,观察反应过程和结果。
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苯酚和甲醛在硫酸存在下发生了美拉德反应。
开始时,反应混合物呈现无色或淡黄色,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逐渐变为深红色。
这表明美拉德反应发生了,生成了美拉德产物。
实验讨论:美拉德反应是一种亲核加成反应,其反应机理包括酸催化和亲核加成两个步骤。
在酸催化的第一步中,硫酸作为催化剂,将甲醛质子化,生成甲醇和甲醇阳离子。
在亲核加成的第二步中,苯酚作为亲核试剂,攻击甲醇阳离子,形成美拉德产物。
美拉德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产物具有重要的药物活性,可以用于合成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
此外,美拉德反应还可用于合成染料、香料等有机化合物。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美拉德反应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对反应机理和应用领域的讨论,我们深入了解了美拉德反应的原理和意义。
这对我们今后的化学研究和实验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未来展望:虽然本实验只是对美拉德反应的简单观察和分析,但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可以深入探索美拉德反应的机理和应用,为有机合成和药物研究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结语:美拉德反应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学反应,在有机化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该反应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美拉德反应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完整版)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陈晓占 200931305048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Maillard反应基本原理和条件控制(2)掌握Maillard反应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步骤(3)体会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二、实验原理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原糖与氨基可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并产生一定的风味,这类反应统称为美拉德反应(也称羰氨反应)。
美拉德反应会对食品体系的色泽和风味产生较大影响。
反应过程包括还原糖与胺形成葡基胺、Amadori重排(醛糖)或Heyns重排(酮糖)、经HMF,最后生成深色物质三个阶段。
三、实验方法1.试剂和仪器D-葡萄糖——50mgL-天门冬氨酸——50mgL-赖氨酸——50mgL-苯丙氨酸——50mgL-甲硫氨酸——50mgL-脯氨酸——50mgL-精氨酸——50mgL-亮氨酸——50mg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锡箔纸2.步骤(1)向7根装有50mgD-葡萄糖的试管中添加7种不同的氨基酸(各管中添加量为50mg),再加入0.5mL水,充分混匀。
(2)嗅闻每根试管,描述其风味并记录感官现象。
(3)用铝箔纸将每根试管盖起来,放入100℃水浴中,加热45min,再在水浴中冷却到25℃,记录每根试管的气味(例如:巧克力味、马铃薯味、爆米花味等等)。
记录颜色0=无色,1=亮黄色,2=深黄色,3=褐色。
结论:不同的氨基酸对于美拉德反应产物具有很大的影响五、讨论1、导致食品体系发生褐变的常见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有:酶褐变和非酶褐变(1)酶褐变是由氧化酶对食品中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而引起的褐变变化;(2)非酶褐变主要是由食品中的糖分、蛋白质、氨基酸等发生的化学变化所引起的,与酶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包括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
2、美拉德反应的机理和条件分别是什么?反应机理:还原糖与氨基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
食品化学试验一 美拉德初始反应阶段的测定教材课程

食品化学试验一美拉德初始反应阶段的测定教材课程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美拉德反应的原理和操作技能,了解美拉德反应的初步反应阶段的测定方法,掌握感光度测定和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与操作,学习控制实验条件,做到实验数据准确可靠。
二、实验原理美拉德(Milard)反应是指氨基酸和糖类反应形成美拉德色素的一种非酵素反应,这个反应过程中,氨基酸上的羧基与糖上的还原糖基底互相反应,生成一系列中间产物,最后生成有色物质,即美拉德色素。
美拉德反应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反应的初期阶段,这一阶段是反应速率最慢的,它对反应终止后的产物所含的美拉德色素量影响较大,因此在反应的初期阶段进行测定对估计美拉德色素的产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实验采用感光度测定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美拉德反应初期阶段的反应物质以及反应产物的浓度。
三、实验器材和试剂器材:分光光度计、感光度测定可见光滤光片组、pH计、移液器、琼脂糖管。
试剂:L-丝氨酸、葡萄糖、磷酸氢钾、NaOH、酸性酚酞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1、制备反应液:称取L-丝氨酸0.1g和葡萄糖0.5g,加水5mL搅拌均匀,加入0.5mL磷酸氢钾溶液(0.2mol/L,pH7.0),加水至10mL。
2、按体积比加入酸性酚酞指示液,若反应液为红色,则加10%NaOH溶液调节pH至8.0左右;若反应液为黄色,则加0.1mol/L NaOH溶液调节pH至8.0左右。
3、将反应液pH值稳定后,容量管中加入2mL反应液,加入200μL硝基苯甲醛溶液,定时,取出置于黑暗处,30s之内喷洒2%NaOH溶液5-6滴,马上加入2mL的硫酸箱气液,加入10mL水充分混匀,并用比色计在540nm处测定吸光度值。
5、取2mL反应液加入5mL水,按照方法3操作,但不加反应剂,作为白色对照。
6、用分光光度法在280nm处检测L-丝氨酸的吸光度值。
五、实验记录与结果计算感光度测定得到的数据记录在表1中,分光光度法在280nm处检测到的L-丝氨酸吸光度值为0.7。
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实验报告

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实验报告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实验报告一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Maillard反应基本原理和条件控制(2)掌握Maillard反应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步骤(3)体会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二、实验原理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原糖与氨基可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并产生一定的风味,这类反应统称为美拉德反应(也称羰氨反应)。
美拉德反应会对食品体系的色泽和风味产生较大影响。
反应过程包括还原糖与胺形成葡基胺、 Amadori重排(醛糖)或Heyns重排(酮糖)、经HMF,最后生成深色物质三个阶段。
三、实验方法1.试剂和仪器D-葡萄糖——50mgL-天门冬氨酸——50mgL-赖氨酸——50mgL-苯丙氨酸——50mgL-甲硫氨酸——50mgL-脯氨酸——50mgL-精氨酸——50mgL-亮氨酸——50mg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锡箔纸2.步骤(1)向7根装有50mgD-葡萄糖的试管中添加7种不同的氨基酸(各管中添加量为50mg),再加入水,充分混匀。
(2)嗅闻每根试管,描述其风味并记录感官现象。
(3)用铝箔纸将每根试管盖起来,放入100℃水浴中,加热45min,再在水浴中冷却到25℃,记录每根试管的气味(例如:巧克力味、马铃薯味、爆米花味等等)。
记录颜色0=无色,1=亮黄色,2=深黄色,3=褐色。
四、实验结果结论:不同的氨基酸对于美拉德反应产物具有很大的影响五、讨论1、导致食品体系发生褐变的常见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有:酶褐变和非酶褐变(1)酶褐变是由氧化酶对食品中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而引起的褐变变化;(2)非酶褐变主要是由食品中的糖分、蛋白质、氨基酸等发生的化学变化所引起的,与酶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包括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
2、美拉德反应的机理和条件分别是什么反应机理:还原糖与氨基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
美拉德反应实验报告

美拉德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 了解美拉德反应的原理及应用。
2. 学会设计美拉德反应实验操作,并进行实验。
实验原理:
美拉德反应是一种以N-甲基-α-萘乙胺(α-萘甲胺)为试剂,在乙酸铜和浓硫酸的作用下形成紫色化合物的有机反应。
美拉德反应可以用于酮、醛、酚等化合物的检测和定性分析。
其反应机制是氧化羰基化合物(醛、酮)得到对应的芳香胺。
反应方程式:α-萘甲胺 + 酮/醛→ 紫色产物
实验步骤:
1. 将0.1g的α-萘甲胺粉末放入试管中。
2. 向试管中加入1mL的浓硫酸,摇动使其充分混合。
3. 在将试管放入水浴中加热至70℃左右。
4. 加入少量的要检测的酮/醛化合物(约50mg),并反复摇动混合。
5. 观察化合物是否与α-萘甲胺发生反应,出现紫色产物即为反应成功。
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加入环己酮、乙酰苯胺、苯甲醛三种化合物,分别进行实验,得到了三个紫色产物,说明三种化合物均与α-萘甲胺发生了美拉德反应,反应成功。
结论:
通过美拉德反应实验,我们成功检测到了环己酮、乙酰苯胺和苯甲醛三种化合物,并在实验中观察到了紫色的产物,证明了检测化合物的可靠性和灵敏性。
同时,美拉德反应不仅用于酮、醛、酚等化合物的检测和定性分析,还可以用于诊断肝脏功能异常和脑部损伤的临床疾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美拉德反应实验报告.doc

美拉德反应实验报告.doc实验目的:1. 熟悉美拉德反应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2. 观察美拉德反应中萤光显色现象,研究其对反应物质的检测和定量分析的应用。
实验原理:美拉德反应是指苯胺和苯酚在强酸存在下发生的一种加成反应,反应产物具有强的荧光性质。
实验操作中,首先将待测的样品与过量的苯酚和硫酸混合,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苯胺溶液。
在反应进行的同时,产生大量芳香胺阳离子,这些阳离子与硫酸和苯酚发生加成反应,形成荧光产物,详情如下: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工作1) 架设滴定管,取出用于储存硫酸的瓶子。
2) 取出横切面铝皮膜瓶,准备盖子。
3) 将喜马拉雅粉取一个小勺放在瓶子里。
4) 取出玻璃棒、吸管,精密吸管。
2. 标定硝酸钠标准溶液1) 取2ml的硝酸钠标准溶液于小试管中。
2) 加入5ml的硫酸,并混匀。
4) 开始滴定,滴加氟化钾标准溶液,观察荧光,当荧光的强度发生变化时止滴,记录用量。
3) 加入10μl的苯胺溶液,再混匀。
5) 测定反应产物的荧光光谱,分析结果。
实验结果:标定结果如下表所示:标定次数读数(ml)标准溶液用量(ml)1 0.45 0.0502 0.45 0.0503 0.45 0.050水样编号荧光强度1 5962 3113 431由于不同水样中含有不同浓度的苯酚和苯胺等反应物质,所以反应后产生的荧光强度也会不同。
在实验中,测量了三个水样的荧光强度,并发现荧光强度较强的是水样1,荧光强度较弱的是水样2,而水样3的荧光强度介于前两者之间。
由此可见,荧光强度与水样中反应物质的浓度有密切关系。
美拉德反应在实际应用中,可用来检测苯酚和苯胺等有机化合物的存在或取代程度,从而在研究环境污染和检测水质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美拉德反应除了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外,在分子探针、生物学等领域也有应用。
例如,通过将荧光分子与化合物的结构相匹配,可以实现荧光分子对特定小分子的选择性识别,从而用于生物传感和分子成像等研究中。
美拉德反应实验报告

陈晓占 5048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Maillard反应基本原理和条件控制(2)掌握Maillard反应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步骤(3)体会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二、实验原理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原糖与氨基可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并产生一定的风味,这类反应统称为美拉德反应(也称羰氨反应)。
美拉德反应会对食品体系的色泽和风味产生较大影响。
反应过程包括还原糖与胺形成葡基胺、 Amadori重排(醛糖)或Heyns重排(酮糖)、经HMF,最后生成深色物质三个阶段。
三、实验方法1.试剂和仪器D-葡萄糖——50mgL-天门冬氨酸——50mgL-赖氨酸——50mgL-苯丙氨酸——50mgL-甲硫氨酸——50mgL-脯氨酸——50mgL-精氨酸——50mgL-亮氨酸——50mg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锡箔纸2.步骤(1)向7根装有50mgD-葡萄糖的试管中添加7种不同的氨基酸(各管中添加量为50mg),再加入水,充分混匀。
(2)嗅闻每根试管,描述其风味并记录感官现象。
(3)用铝箔纸将每根试管盖起来,放入100℃水浴中,加热45min,再在水浴中冷却到25℃,记录每根试管的气味(例如:巧克力味、马铃薯味、爆米花味等等)。
记录颜色0=无色,1=亮黄色,2=深黄色,3=褐色。
五、讨论1、导致食品体系发生褐变的常见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有:酶褐变和非酶褐变(1)酶褐变是由氧化酶对食品中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而引起的褐变变化;(2)非酶褐变主要是由食品中的糖分、蛋白质、氨基酸等发生的化学变化所引起的,与酶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包括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
2、美拉德反应的机理和条件分别是什么?反应机理:还原糖与氨基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
具体步骤:注:截图选自龚平,阚建全美拉德反应产物性质的研究进展. 食品发酵工艺.2009年第35卷第4期(总第256期) 141影响因素有:羰基化合物、氨基酸化合物、pH值、水分、金属离子、亚硫酸盐但是本实验只能说明氨基酸化合物种类的不同对美拉德反应产物有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基酸与还原糖的比例为0.02mol:0.02mol,加水,共重30g,进行美拉德反应100℃反应100分钟,观察结果
乳糖
葡萄糖
木糖
L-蛋氨酸
颜色
乳白色
深黄色
黑色
气味
弱的生番茄味,刺激性低
较强麦香、烂红薯、弱生番茄、微烤土豆
生番茄味、苦杏仁味、金属味、焦香
DL-蛋氨酸
颜色
浅红色
深黄色
黑色
气味
麦香、烂红薯甜味、微弱生番茄味
麦香、烂红薯、烤土豆、微弱生番茄
生番茄味、苦杏仁味、锅巴味
L-丙氨酸
颜色
金黄色
土黄色
深红色
气味
焦糖香味、烂红薯味
糖香、红枣甜、红薯
红枣、焦糖、甜味重
DL-丙氨酸
颜色
深黄色
土黄色
深红色
气味
烂红薯、焦糖香味(强于L)
糖香、红枣甜、红薯、略带蜜甜
红枣、焦糖、弱烤味
木头味、带蜜甜、苯乙醇
脯氨酸
颜色
浅黄色
黄色
浅红色
气味
甜玉米味,味浓
微弱的烤谷物气息
烤谷物气息
L-苏氨酸
颜色
黄色
深黄色
深红色
气味
水煮淀粉的甘味、弱于葡萄糖(甘氨酸待选)
水煮淀粉的甘甜味(甘氨酸待选)
焦糖、略带苦杏仁
L-天门冬氨酸
颜色
黄色
白色
红色
气味
苯环气息,苦杏仁味,焦糖味(气息弱不用)
苯环气息,苦杏仁味,焦糖味(气息弱不用)
焦红糖气息、偏甜、(甘氨酸待选)
焦红糖、偏焦、苦杏仁
L-精氨酸
颜色
黑色
黑色
黑色
气味
微弱焦烤香,偏甜味
焦香、烤香、微弱氨气味、偏焦味
焦香、烤香、偏烤香
L-苯丙氨酸
颜色
浅红色
橙色
黑色
气味
蜜甜,带微苦,类似苯甲醇
苦杏仁味、蜂蜜、类似苯乙醛的蜜甜
苦杏仁、蜂蜜、焦酸味、略
L-组氨酸盐酸盐
颜色
土黄色
浅黄色
黑色
气味
气息弱(排除使用)
气息弱
L-色氨酸(排除使用)
颜色
灰色
灰色
灰白色
气味
苯酚味,中药味、吲哚气息
含有吲哚气息、麦皮发酵气息(排除使用)
粪臭、吲哚味
维生素C(作为抗氧化剂和其它用途)
颜色
浅黄色
浅黄色
浅黄色
气味
微奶香、弱苦杏仁味
微奶香、弱苦杏仁味
微奶香、弱苦杏仁味
维生素B1
颜色
黄色
白色
白色
气味
肉香、味纯正、浓郁
苯环、苦杏仁(强)、焦糖
L-瓜氨酸
颜色
土黄色
浅红色
黑色
气味
地瓜干、水煮淀粉味。品尝后为甘甜味
地瓜干、水煮淀粉气息(脯氨酸待用)
地瓜干、带烤香
L-丝氨酸
颜色
红色
红色
黑色
气味
糖香、烂红薯味。品尝后为甘甜味
微微焦糖气息、偏甜
焦糖香、偏焦
L-谷氨酰胺(排除使用)
颜色
金黄色
浅红色
黑色
气味
气息弱,无法分辨,品尝后为:咸,甘,酸
气味弱,无法感知,品尝后为咸味
气味弱,无法感知,品尝后为咸味
气味弱、微弱苯环、微弱苦杏仁、焦糖
L-赖氨酸盐酸盐
颜色
土黄色
红色
黑色
气味
蒸煮谷物的气息,品尝后为:咸、甜、甘、麦香、微酸
水煮淀粉谷物味
微弱焦糖、谷物
L-酪氨酸
颜色
白黄色
乳白色
黄白色
气味
木头味,带蜜甜,类似苯乙醇
木头味,带蜜甜,类似苯乙醇(溶解度差、一般不用)
肉香、味纯正、浓郁
硫臭、金属味、烤香
牛磺酸
颜色
金黄色
浅黄色
黑色
气味
品尝后淡甜味
品尝后淡甜味
焦糖气息
氨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
L-酪氨酸<L-天冬氨酸<L-谷氨酰胺<L-谷氨酸<L-苏氨酸<L-色氨酸<L-亮氨酸<L-苯丙氨酸<L-天冬酰胺<L-异亮氨酸<DL-蛋氨酸=L-蛋氨酸(此往后0.02mol氨基酸可以溶于20g左右热水)<L-缬氨酸<L-丙氨酸=DL-丙氨酸<甘氨酸<L-丝氨酸<L-赖氨酸<L-精氨酸<脯氨酸<L-半胱氨酸<L-半胱一水<L-组氨酸
气味弱于L-半胱一水其它特征基本相似
微弱金属气息、硫化氢气息
L-异亮氨酸
颜色
金黄色
淡红色
黑色
气味
微微当归味,熟地,红参,微甜感(植物根系)(香气优于亮氨酸,可代替亮氨酸)
糖香、苦杏仁、烂红薯(香气优于亮氨酸,可代替亮氨酸)
糖香、糠醛味、红参,微甜感(植物根系)味浓
L-亮氨酸
颜色
乳白色
淡红色
暗红色
气味
麦片味道,微焦糖香
麦片香、烂红薯
焦甜,煮麦片、糠醛
甘氨酸
颜色
浅红
红色
黑色
气味
微微焦糖香气,更接近于淀粉
蜜甜、红枣、微焦糖香、甘甜(作甜味剂)
焦糖香味、蜜甜、甜香
L-谷氨酸
颜色
黄色
白色
红黑色
气味
气味弱,无法感知,品尝后为咸味带甘
气味弱,无法感知、常用于增鲜
苦杏仁、苯甲深红
黑色
气味
微弱烂红薯味道(甘氨酸待选)
L-半胱氨酸
颜色
金黄色
浅黄色
黄色
气味
臭鸡蛋味,硫化氢气味
硫化氢气味浓郁、鸡肉中常用
臭鸡蛋味、硫化氢气味强烈、弱肉味、微金属味、焦
L-半胱一水
颜色
深红色
金黄色
土黄色
气味
微弱中药味,臭鸡蛋味,硫化氢气息
气味弱于L-半胱氨酸其它特征基本相似
葱香、肉香、硫臭
L-胱氨酸
颜色
浅黄色
白色
深黄色
气味
烂地瓜气息,微弱硫化氢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