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阅读附答案
《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湖北省黄石市中考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共12分)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人多厌之者。
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蒲伏。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来得知名。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信拜礼毕,上坐。
信曰:“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
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举兵东出陈仓,定三秦。
汉二年,出关,收魏、河南,韩、殷王皆降。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注:①蓐食:蓐,早晨未起身,在床席上进餐。
②下:即为胯下。
③蒲伏:同“匍”。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布衣,即为布制衣服,为古代庶人之服,这里借指平民,如“布衣之怒”。
B.拜,在这里表示授予官职,“拜大将”就是“授予大将军”。
C.三秦、河南,古地名。
随着时间推移,古今词义所指有的有变化,如“三秦”;有的没有变化,如“河南”。
D.列传,是《史记》中的一种传记的体类,内容是记叙人臣的事迹,以便流传后世。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B.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C.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D.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韩信为布衣时,很穷困而且无所事事,经常去亭长家蹭饭,因饭不好,最后大怒而去。
韩信列传 史记 淮阴侯列传 阅读答案翻译

韩信列传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翻译(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韩信列传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翻译韩信列传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翻译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
《史记·淮阴侯列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及译文

《史记·淮阴侯列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及译文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胯下,匍匐。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
未得知名,为连敖①,坐法当斩。
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悦之。
言于上,上拜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
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② 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5、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因击沛公于坐于是B、若属皆且为所虏况且C、大礼不辞小让计较D、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次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王则受璧,置之坐上B、会其怒吾其还也C、道芷阳间行吾得兄事之D、范增数目项王沛公欲王关中7、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A、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B、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D、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答案4、① 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汉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走了。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淮阴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走归汉。
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
赵王、成安君陈余聚兵井陉口。
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曰:“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
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后。
愿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坚营勿与战。
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于戏下。
”成安君,儒者也,常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不听广武君策。
韩信使人间视,知其不用,乃敢引兵遂下。
未至井陉口三十里,止舍。
夜半传发,选轻骑二千人,人持一赤帜,从间道草山而望赵军,诫曰:“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信乃使万人先行,出,背水陈。
赵军望见而大笑。
平旦..,信鼓行出井陉口,赵开壁击之。
于是信、张耳详弃鼓旗,走水上军。
赵果空壁争汉鼓旗,逐韩信、张耳。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于是汉兵夹击,大破虏赵军,斩成安君派水上,禽赵王歇。
信乃令军中毋杀广武君。
于是有缚广武君而致戏下者,信乃解其缚,东乡坐,西乡对,师事之。
诸将毕贺,因问信曰:“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今者将军令臣等反背水陈,然竟以胜,此何术也?”信曰:“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
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诸将皆服曰:“善。
非臣所及也。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B.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C.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D. 信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赵军见壁皆汉赤帜/兵遂乱/遁走/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阴,古人把太阳照不到的地方叫阴,水北山南为阴,淮阴,指淮河的北岸区域。
【最新】淮阴侯韩信阅读附答案-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淮阴侯韩信阅读附答案淮阴侯韩信信知汉王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
信由此日夜怨望,居常鞅鞅,羞与绛、灌等列。
信尝过樊将军哙,哙跪拜送迎,言称臣,曰:“大王乃肯临臣!”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
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
”陈豨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
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
”豨曰:“唯将军令之。
”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
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
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
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
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
部署已定,待豨报。
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
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
”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
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太史公曰: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假令韩信学道谦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于汉家勋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后世血食①矣。
不务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B.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C.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D.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伍,古代军队的最小单位,由五个人编成,现在泛指军队,这里意指韩信与樊哙等都是行伍之人。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

《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篇一:浅谈对《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形象的看法浅谈对《史记-淮阴侯列传》中韩信形象的看法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
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
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战功,但后来遭到汉高祖刘邦的疑忌,最后以谋反罪处死。
去年新拍的电视剧《楚汉传奇》一度成为银屏大热,我也经人推荐看了这部电视剧,并且很快喜欢上了由段奕宏饰演的韩信形象。
本文以《史记-淮阴侯列传》为本,尝试分析韩信的性格特点及其辉煌与灭亡的原因。
读《淮阴侯列传》,韩信此人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性格孤高自傲:“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就是说韩信少年时经常到一个亭长家蹭饭吃,亭长老婆讨厌他,变着法子不给他饭吃,他一气之下竟跟亭长断绝了关系。
可见韩信自尊且自负,容不得别人对自己的冷言冷语。
那么为什么韩信在少年会有这样的性格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1、韩信没落贵族的身份。
文中说韩信好带刀剑,后面又说:“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那时候只有有贵族身份的人才有资格佩戴剑,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韩信很可能是个没落贵族,而空有身份而无家底,空有才能却无人赏识令他性格较为极端,他不愿蝇营狗苟地活在这个世界上;2、韩信从小家贫为大多数人歧视,加上常常寄人篱下造就了他强烈的自尊心。
而后来他“亡楚归汉”和“萧何夜下追韩信”亦由此性格导致。
虽然韩信性格孤傲,但他却能在关键时刻隐忍。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
”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文言文 史记淮阴侯列传 阅读答案

文言文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作文大全、试题答案、职业规划、原文赏析、小学阅读、初中阅读、高中阅读、诗词阅读、文言文阅读、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ssay writing, test questions answers, career planning,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primary school reading, junior high school reading, high school reading, poetry reading, classical Chinese reading,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文言文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文言文史记淮阴侯列传阅读答案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阅读答案(附翻译)原文及翻译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阅读答案(附翻译)原文及翻译江西修水一中2011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
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尝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
食时,信任,信往,不为具食。
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於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胯下,匍匐。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
坐法当斩。
信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说之。
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
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无行:没有品行B.信往,不为具食具食:吃饭的器具[来源:高考资源网]C.坐法当斩坐法:犯法判罪D.何曰:幸甚!幸甚:很好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B、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以亏人自利也D、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信的过人才能的一组是()①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②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③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④至如信者,国士无双⑤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阅读附答案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钓于城下,诸母漂。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信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
”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
”于是信熟视之,俯出胯下,匍匐。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仗剑从之,居麾下,无所知名。
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
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
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
未得知名,为连敖①,坐法当斩。
其辈十三人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适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与语,大悦之。
言于上,上拜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
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
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
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
”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
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
”王曰:“吾为公以为将。
”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
”王曰:“以为大将。
”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
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王许之。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
②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
5、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因击沛公于坐于是
B、若属皆且为所虏况且
C、大礼不辞小让计较
D、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次
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B、会其怒吾其还也
C、道芷阳间行吾得兄事之
D、范增数目项王沛公欲王关中7、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A、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
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B、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C、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D、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
答案
4、①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汉王不任用自己,就逃走了。
(关键词“度”数、宾语前置、亡)
②大王向来对人傲慢,不讲礼节,如今任命大将军就像呼喊小孩儿一样。
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
(关键词素、拜、所以、去)
5、C
6、D
7、B
【文言文参考译文】
淮阴侯韩信当初为平民百姓时,生活贫穷,在城下钓鱼,有几位老大娘漂洗丝绵,其中一位大娘看见韩信饿了,就拿饭给韩信吃,几十天都如此,直到漂洗完毕。
韩信对那位大娘说:“我将来一定要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的。
”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是可怜你给你饭吃,难道是希望你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看不起韩信,说:“你虽然又高又大,喜欢带刀佩剑,其实是个胆小鬼罢了。
”又当众侮辱他说:“韩信你不怕死,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于是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低下身去,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全市的人都笑话韩信,认为他胆小。
等到项粱带兵渡过淮河,韩信持剑追随他,在项粱部下,没有扬名的机会。
项粱战败,又跟随项羽,项羽让他担任郎中。
他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没有采纳。
汉王刘邦进入蜀地,韩信逃离楚军归顺了汉王。
因为没有什么名声,只做了接待宾客的小官。
后来犯法判处斩刑,同伙十三人都被杀了,轮到韩信,于是他抬头仰视,正好看见滕公,说:“汉王不想成就统一天下的功业吗?为什么要斩壮士!”滕公听到他的话很惊奇,又见他相貌堂堂,就放了他。
滕公和韩信交谈,很欣赏他,向汉王谈到韩信,汉王任命韩信为治粟都尉。
汉王并没有发现他有什么出奇超众之处。
韩信多次跟萧何谈话,萧何认为他是位奇才。
到达南郑,各路将领在半路上逃跑的有几十人。
韩信揣测萧何等人已多次向汉王推荐,汉王不任用自己,也就逃走了。
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了,来不及把情况报告汉王,亲自追赶他。
有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走了。
”汉王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
过了一两天,萧何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
骂萧何说:“你逃走,为什么?”萧何说:“我不敢逃走,我去追赶逃走的人。
”汉王说:“你追赶的人是谁呢?”回答说:“是韩信。
”汉王又骂道:“众将领逃走了几十人,你没去追赶的;说去追韩信,是骗人。
”萧何说:“那些将领容易得到。
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个。
大王果真要长期在汉中称王,没有必要用着韩信,如果一定要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没有可以和您计议大事的人了。
只是看大王怎么决策了。
”汉王说:“我是要向东发展啊,怎么能够内心苦闷长期地呆在这里呢?”萧何说:“大王考虑向东发展,能够重用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不能重用,韩信终归要逃走的。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