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间关系》PPT课件
合集下载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件第七章府际关系

中央政府高度集权但并不拥有足够的支配权力;尽管中 央政府集中了几乎所有的国家权力,但在一些需要中央 权力发挥作用的地方,中央权力却并没有表现出足够的 支配力,不能保证国家意志的有效贯彻。
地方政府获得了部分自主权力但缺乏有效的权力监督; 中央政府在推进权力下放的同时,由于没有发展地方民 主和推动地方自治,没有形成地方权力对地方居民负责 的责任机制。非制度化的地方分权,既削弱了中央监控 又失去了民众监督,使地方官员可以为所欲为。
第二节 构建中央选择性集权体制
二、实施中央选择性集权
中国府际关系创新应该抛弃全面集权或全面分权的制度设计, 转变思路实 行中央选择性集权体制。中央政府的选择性权力属于国家治理的整体性权 力,它们体现着国家的主权和统一,地方政府无权分享这些权力。 建构和完善中央选择性集权体制,需要在制度上明确规定哪些权力必须由中 央行使。建构中央选择性集权体制,必须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明确界定中 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权力划分。
第四节 地方行政体制改革
一、地方行政层级的现状和问题
两级制:存在于直辖市的城区,实行“直辖市—市辖区”两级制,市辖区是 基层地方政府;
三级制:(1)直辖市—县(郊区)—乡(镇);(2)省(自治区)— 设区的市—市辖区;(3)省(自治区)—县(自治县、县级市)—乡(镇) ;(4)省(自治区)—自治州—县级市;
第三节 推进地方分权改革
一、完善制度化分权
现代国家治理应该奠基于制度化的地方分权,而不应该奠基于非制度化的 讨价还价和权力博弈,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中央与地方各自行为的不确定性,才 能提高国家治理的稳定性和绩效性。
中央政府作为国家主权的集中体现者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总代表,应该有选 择性地集中行使以下权力:总揽国防、外交,捍卫国家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和 民族尊严;担负宏观经济调控职能;负责全国性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制定 统一的国内市场规则和市场体系;建立全国统一的税制和税率;建立全国统一 的货币政策;充当全社会利益和财富分配的“调节器”。
第十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财政学》PPT课件

灶方
税
吃包
制
饭干
1950 1953 1958
1980 1985 1994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改革目标
背
分税制 产业结构不合理,宏观调控能力削弱
景
中央财政困难加重
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
指
合理调节地区之间财力分配
导
思
坚持统一政策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想
坚持整体设计与逐步推进相结合
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一、1994年以前的财政管理体制 二、1994年后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分税制改革的必要性 1、国家财力偏于分散 2、地方之间苦乐不均 3、助长地区保护和封锁 4、财政体制与税收体制不配套
第三节 中国的财政管理体制
一、1994年以前的财政管理体制
统分
总
收类
额
统分
分
支成 成
分地
分
地方固定收入
1、关税 2、海关代征的消费 税和增值税 3、消费税 4、铁道、银行总行 、保险公司等集中 缴纳的收入(包括 营业税、所得税利 润和城市维护建设 税) 5、中央企业上缴利 润 6、车辆购置税 7、证券交易(印花 )税
1、增值税 中央50%,地方50% 2、资源税 海洋石油资源税归 中央,其余归地方 3、企业所得税、个 人所得税 中央60%,地方40%
1、营业税(不含铁道部等 集中缴纳部分) 2、城镇土地使用税 3、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 税 4、城乡维护建设税(不含 铁道部等集中缴纳部分) 5、房产税 6、车船税 7、其他印花税 8、耕地占用税 9、契税 10、土地增值税 11、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
第四节 预算管理体制
(二)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三)分税制的具体内容 (四)分税制改革的成效与完善 三、财政省管县改革 背景:县乡财政困难,政府层级较多,行政支出庞大。 思路:由省级财政直接管理县级财政,避免地级市对县级财政
公共管理学-第3章 政府间关系

4.松村歧夫模式 垂直式行政控制模式、相互依存模式
5.罗茨模式 官僚体制、市场方法、网络管理
1.政府间关系等级制色彩的弱化 2.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倾向 3.地方政府间的合作现象日渐普遍
一、中国政府间关系的传统模式:等级 控制模式
特征: 第一,政府间的结构关系上,主要表 现为层次隶属关系; 第二,政府间的权力分配上,实行中 央高度集权; 第三,政府间的横向关系上,阻隔多 而联系少。
1.国外政府间关系的研究现状
2.国内政府间关系研究的成就与不足
政府间关系的研究途径主要有三种:传统 的中央控制模式,地方自治模式和网络模 式。 这三种分析途径各自反映了不同时期政府 间关系的主要特征。
1.行动者的多样性与等级制色彩的弱化 2.相互依赖与分权 3.策略活动与合作ຫໍສະໝຸດ 一、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演进
1.政府间关系等级制结构的变化 (1)准层级的压缩 (2)中心城市的发展对等级制的影响
2.地方分权改革 (1)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调整中的权力下放 (2)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调整中的地方扩权
3.横向联系的扩展 (1)地方政府横向联系的类型 (2)地方政府横向联系的典型案例 (3)地方政府横向联系的对政府间关系的影 响
从整体上看,西方政府的中央和地方关系的 历史大致经历了由集权到分权,再由分权 走向集权,又由集权走向分权两个起伏的 阶段。
1.拉焦尔模式
拉焦尔根据分权的程度将政府间关系的类型分 为:政治性分权、行政性分权、行政权转让。
2.赖特模式
分离模式、下位包含模式、相互依存模式。
3.罗斯构想
相互依存、地方单方面依存于中央、中央单方 面依存于地方、相互独立。
一、什么是政府间关系
第10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财政学》PPT课件

❖ 某些服务若由私人部门来生产和提供,可能会更有 效率。
第二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架构
❖二、政府间财政收入权限的划分 ❖(一)课税权 ❖课税权,是指包括税收立法权、税收政策制
定权、税收征管权以及税收收入配使用权 在内的各种税收权限的统称。
❖合理划分课税权应遵循的最主要的原则是事 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或者说是责权利相 结合的原则,即税收收入权限要与财政支出 范围相一致。
第二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架构
❖ (三)政府间收入权限的划分 ❖ 1.流动性税基的税种划分给中央(联邦)政府 ❖ 2.具有再分配性质、以支付能力为基础的税种划
分给中央(联邦)政府 ❖ 3.税基在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平衡的税种划分给中
央(联邦)政府 ❖ 4.收入易发生周期性波动的税种划分给中央(联
邦)政府 ❖ 5.在税收体系中占主要地位、收入比重较大的税
第一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含义及其职能的划分
❖ (三)合理处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 在过度集权的情况下,地方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缺乏财政自主
权,完全依附于中央,成为中央财政的代理机构。如果要达到资 源最优配置,中央政府必须充分了解各地居民的偏好。
❖ 在过度分权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完全独立于中央政府,中央政府 不拥有对单个居民征收财政收入的权力,财政收入的征收权完全 分散在各个地方政府手中,地方政府将部分财政收入资助给中央 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实际上已不拥有政治独立性,也 缺乏财政权力,无法行使政府职能。
第十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第一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含义及其职能的划分
❖ 一、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含义及其理论发展 ❖ (一)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界定 ❖ 政府间财政关系可以概括为集权和分权两种模式。
❖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实质是政府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与 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无关。
第二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架构
❖二、政府间财政收入权限的划分 ❖(一)课税权 ❖课税权,是指包括税收立法权、税收政策制
定权、税收征管权以及税收收入配使用权 在内的各种税收权限的统称。
❖合理划分课税权应遵循的最主要的原则是事 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或者说是责权利相 结合的原则,即税收收入权限要与财政支出 范围相一致。
第二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架构
❖ (三)政府间收入权限的划分 ❖ 1.流动性税基的税种划分给中央(联邦)政府 ❖ 2.具有再分配性质、以支付能力为基础的税种划
分给中央(联邦)政府 ❖ 3.税基在全国范围内分布不平衡的税种划分给中
央(联邦)政府 ❖ 4.收入易发生周期性波动的税种划分给中央(联
邦)政府 ❖ 5.在税收体系中占主要地位、收入比重较大的税
第一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含义及其职能的划分
❖ (三)合理处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 ❖ 在过度集权的情况下,地方没有独立的经济利益,缺乏财政自主
权,完全依附于中央,成为中央财政的代理机构。如果要达到资 源最优配置,中央政府必须充分了解各地居民的偏好。
❖ 在过度分权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完全独立于中央政府,中央政府 不拥有对单个居民征收财政收入的权力,财政收入的征收权完全 分散在各个地方政府手中,地方政府将部分财政收入资助给中央 政府。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政府实际上已不拥有政治独立性,也 缺乏财政权力,无法行使政府职能。
第十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
第一节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含义及其职能的划分
❖ 一、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含义及其理论发展 ❖ (一)政府间财政关系的界定 ❖ 政府间财政关系可以概括为集权和分权两种模式。
❖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实质是政府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与 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无关。
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课件

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课件
责、权、利三者关系
财政责任是财力和财权分配的前提。 财权是完成财政权利的保证。 财力是实现财权和财政责任的基础。
所以,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处理好三者关系。
我国的政府预算: 中央预算由国务院直属各部门预算组成; 地方预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县(市)、乡镇
三级预算组成。
则认为,人们更关心的只是本地区穷人的状况,
不同地区对收入公平程度的偏好是不同的。如果
以分权的形式由各个地方政府在各地分别进行收
入的再分配,则可以满足各地的不同偏好,提高
社会福利。
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课件
收入分配的公平不仅包括在个人之间的收 入再分配,还应包括地方政府之间的再分配。这 是因为各个地方政府由于财政能力和财政需求的 不同,提供相同的公共劳务水平,所需征收税收 的税率是不同的。这样,两个条件相同的人会由 于所处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的不同,承担不 同的税负,这不符合“同等福利水平税收负担相 同”的横向公平原则,因而中央政府有必要在各 地区间进行收入的再分配,以平衡地方政府的财 政能力。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西(Tresch) 由于信息不完全,中央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过程
中存在着失误的可能性,易造成对公共产品的 过量提供或提供不足。而地方政府来提供才是 最有效的。
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课件
(5)“以足投票”理论
蒂布特(Tiebout ) 个人通过迁移到能提供他们最满意的公共服务与
税收组合的区域居住,其结果是各区域之间相 互模仿、学习,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中央级机关的经常性管理事务。 7、建立风险调节基金制度,建立必要的物资储备、组织特大自然灾害
救济等事务 8、执行国家有关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持民族地区及其他贫
责、权、利三者关系
财政责任是财力和财权分配的前提。 财权是完成财政权利的保证。 财力是实现财权和财政责任的基础。
所以,预算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处理好三者关系。
我国的政府预算: 中央预算由国务院直属各部门预算组成; 地方预算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县(市)、乡镇
三级预算组成。
则认为,人们更关心的只是本地区穷人的状况,
不同地区对收入公平程度的偏好是不同的。如果
以分权的形式由各个地方政府在各地分别进行收
入的再分配,则可以满足各地的不同偏好,提高
社会福利。
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课件
收入分配的公平不仅包括在个人之间的收 入再分配,还应包括地方政府之间的再分配。这 是因为各个地方政府由于财政能力和财政需求的 不同,提供相同的公共劳务水平,所需征收税收 的税率是不同的。这样,两个条件相同的人会由 于所处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状况的不同,承担不 同的税负,这不符合“同等福利水平税收负担相 同”的横向公平原则,因而中央政府有必要在各 地区间进行收入的再分配,以平衡地方政府的财 政能力。
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西(Tresch) 由于信息不完全,中央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过程
中存在着失误的可能性,易造成对公共产品的 过量提供或提供不足。而地方政府来提供才是 最有效的。
政府间的财政关系课件
(5)“以足投票”理论
蒂布特(Tiebout ) 个人通过迁移到能提供他们最满意的公共服务与
税收组合的区域居住,其结果是各区域之间相 互模仿、学习,使社会福利最大化
中央级机关的经常性管理事务。 7、建立风险调节基金制度,建立必要的物资储备、组织特大自然灾害
救济等事务 8、执行国家有关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支持民族地区及其他贫
政府间关系PPT课件

10
刘祖云博士在《政府间关系:合作博弈与府际 治理》一文中将当前政府间关系研究概括为:
一个核心概念:政府间关系
两条基本路径:综合研究和单向研究。 综合研究如林尚立、谢庆奎等;单向研究如张紧
跟、张志红等 三维理论视角:政治学、经济学与法学 《法治视阈下的中国横向地方政府--府际争议及
其消解方略》《我国斜向府际关系初探》《伙伴 型府际关系》蔡英辉
11
“四种研究动向”:
(1)“博弈论”作为一种新的分析工具应用于政府间 关系的研究中。在这一研究动向中,既有对政府间纵 向关系进行“利益博弈”的分析,也有对政府间横向 关系从“利益博弈”角度进行分析
(2)区域内政府间关系研究正呈兴盛之势。随着中山 大学陈瑞莲教授“区域公共管理”理念的提出,以及 相应的对珠三角区域内政府间关系研究文章的面世, 这一独特的而又富有生机的研究领域正蓬勃展开
15
二、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1、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演进 2、西方政府间关系的若干模式 3、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网络模
式的出现
16
2、西方政府间关系的若干模式
(1)拉焦尔模式
法国政治学者安德雷·拉焦尔在其著作《行政部门的结构》 中,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划分为三种模式,
种管辖范围应径渭分明,部门之间水泼不进的理论在19世 纪或许还有些意义,如今显而易见过时了。不仅在经典联 邦国家,管辖权之间的界限逐渐在模糊,政府间讨论、磋 商、交流的需求在增长,就是在国家之内和国家之间,公 共生活也表现出这种倾向,可唤作‘多方治理’的政府间 活动越来越重要了。” ——戴维·卡梅伦:《政府间关系的几种结构》,《国外社会 科学》2002年第1期。
14
刘祖云博士在《政府间关系:合作博弈与府际 治理》一文中将当前政府间关系研究概括为:
一个核心概念:政府间关系
两条基本路径:综合研究和单向研究。 综合研究如林尚立、谢庆奎等;单向研究如张紧
跟、张志红等 三维理论视角:政治学、经济学与法学 《法治视阈下的中国横向地方政府--府际争议及
其消解方略》《我国斜向府际关系初探》《伙伴 型府际关系》蔡英辉
11
“四种研究动向”:
(1)“博弈论”作为一种新的分析工具应用于政府间 关系的研究中。在这一研究动向中,既有对政府间纵 向关系进行“利益博弈”的分析,也有对政府间横向 关系从“利益博弈”角度进行分析
(2)区域内政府间关系研究正呈兴盛之势。随着中山 大学陈瑞莲教授“区域公共管理”理念的提出,以及 相应的对珠三角区域内政府间关系研究文章的面世, 这一独特的而又富有生机的研究领域正蓬勃展开
15
二、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与现实
1、西方政府间关系的历史演进 2、西方政府间关系的若干模式 3、西方政府间关系发展的新趋势:网络模
式的出现
16
2、西方政府间关系的若干模式
(1)拉焦尔模式
法国政治学者安德雷·拉焦尔在其著作《行政部门的结构》 中,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划分为三种模式,
种管辖范围应径渭分明,部门之间水泼不进的理论在19世 纪或许还有些意义,如今显而易见过时了。不仅在经典联 邦国家,管辖权之间的界限逐渐在模糊,政府间讨论、磋 商、交流的需求在增长,就是在国家之内和国家之间,公 共生活也表现出这种倾向,可唤作‘多方治理’的政府间 活动越来越重要了。” ——戴维·卡梅伦:《政府间关系的几种结构》,《国外社会 科学》2002年第1期。
14
张文《公共管理学》第四章ppt

②“升级合并型”。将一般的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 ③“县改市型”。将新设的县改市升格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
B、“市管县” 目的:①解决城乡分割问题,城乡分治走向城乡合治。
②解决条块分割问题,促使城市行政区与城市经济区保持一致。
C、 “市管县”积极意义:①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有助于城乡经济的互补与联合,有助于农村的城市
B、地方分权改革
(1) 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调整中的权力下放――“简政放权”、“放权让利”。 ①在财政权力方面,逐步扩大地方财政自主权――分税制 ②在经济管理权限方面,中央将其下放到地方政府。 (2) 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调整中的地方扩权:行政管理权限、干部人事制度、行政领导体制。
C、横向联系的扩展:
改革前,企业与地方政府缺乏追求地区比较利益与发展地方经济的热情,地区经济与国民经济缺乏活力 。
《公共管理学》
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
PPT读书笔记:张文 第四章END
(3)在政府间的横向关系上――阻隔多而联系少。
①缺乏合作的内在动力与需求,“条条管理”排挤“块块管理”。 ②缺乏合作的物质基础,地方政府缺乏资源控制在中央各部门。
二、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新发展: 网络模式的端倪
A、政府间关系等级制结构的变化
(1)准层级大大减少――为政府间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奠定基础,密切各级政府间的直接联系 (2)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发展对等级制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二、西方政府间关系的若干模式 拉焦尔模式 罗斯构想 松村岐夫模式
*拉焦尔模式
政治性分权 行政性分权
*松村岐夫模式
将政府管理结构分为:官僚机制、市场方法、网络管理 特征: (1)在分配方式上,是相互分割同一领域内的权限和责任的共有体制 (2)在相互依存中,中央地方关系的关键在于“交涉”,交涉者的行动是多元的 (3)交涉过程中,理解是关键。
B、“市管县” 目的:①解决城乡分割问题,城乡分治走向城乡合治。
②解决条块分割问题,促使城市行政区与城市经济区保持一致。
C、 “市管县”积极意义:①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上,有助于城乡经济的互补与联合,有助于农村的城市
B、地方分权改革
(1) 中央与地方经济关系调整中的权力下放――“简政放权”、“放权让利”。 ①在财政权力方面,逐步扩大地方财政自主权――分税制 ②在经济管理权限方面,中央将其下放到地方政府。 (2) 中央与地方政治关系调整中的地方扩权:行政管理权限、干部人事制度、行政领导体制。
C、横向联系的扩展:
改革前,企业与地方政府缺乏追求地区比较利益与发展地方经济的热情,地区经济与国民经济缺乏活力 。
《公共管理学》
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
PPT读书笔记:张文 第四章END
(3)在政府间的横向关系上――阻隔多而联系少。
①缺乏合作的内在动力与需求,“条条管理”排挤“块块管理”。 ②缺乏合作的物质基础,地方政府缺乏资源控制在中央各部门。
二、中国政府间关系的新发展: 网络模式的端倪
A、政府间关系等级制结构的变化
(1)准层级大大减少――为政府间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奠定基础,密切各级政府间的直接联系 (2)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发展对等级制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二、西方政府间关系的若干模式 拉焦尔模式 罗斯构想 松村岐夫模式
*拉焦尔模式
政治性分权 行政性分权
*松村岐夫模式
将政府管理结构分为:官僚机制、市场方法、网络管理 特征: (1)在分配方式上,是相互分割同一领域内的权限和责任的共有体制 (2)在相互依存中,中央地方关系的关键在于“交涉”,交涉者的行动是多元的 (3)交涉过程中,理解是关键。
公共管理学PPT课件:第四讲 政府间关系

第四讲:政府间关系
4.1 什么是政府间关系
• 政府间关系是指中央与地方政府 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
4.2 政府间关系研究的途径
• 传统的中央控制模式 • 地方自治模式 • 网络模式
4.2.1 中央控制模式
• 资源主要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地 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是依赖关系而非 自治的,中央与地方间的关系为政 策制定与执行的关系。
•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传统模式:等级控 制模式,其特征为:
• 结构上,政府间为层级隶属关系 • 权力分配上,中央高度集权 • 横向联系上,阻隔多,联系少
4.4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
网络模式初见端倪,表现为: (1) 政府间结构关系的变化(扁平化) (2) 地方分权改革 (3) 横向联系的扩展
4.5 我国政府间关系的发展趋势
• 简化政府间的层级结构(由中央 --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县--乡(镇)的五级制 向中央政府、省(市)政府、基 层政府的三级制转变 )
• 地方的合理分调的是高度的地方分 权和自主治理,中央政府要对
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资源。中 央政府从公共领域中退缩。
4.2.3 网络模式
• 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是网络的 平等行动者,他们因为资源的 相互依赖而彼此联结在一起, 并且采取合作的策略来实现自 己的目标。
4.3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历史
4.1 什么是政府间关系
• 政府间关系是指中央与地方政府 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
4.2 政府间关系研究的途径
• 传统的中央控制模式 • 地方自治模式 • 网络模式
4.2.1 中央控制模式
• 资源主要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地 方政府对中央政府是依赖关系而非 自治的,中央与地方间的关系为政 策制定与执行的关系。
•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传统模式:等级控 制模式,其特征为:
• 结构上,政府间为层级隶属关系 • 权力分配上,中央高度集权 • 横向联系上,阻隔多,联系少
4.4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现状
网络模式初见端倪,表现为: (1) 政府间结构关系的变化(扁平化) (2) 地方分权改革 (3) 横向联系的扩展
4.5 我国政府间关系的发展趋势
• 简化政府间的层级结构(由中央 --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县--乡(镇)的五级制 向中央政府、省(市)政府、基 层政府的三级制转变 )
• 地方的合理分调的是高度的地方分 权和自主治理,中央政府要对
地方政府提供更多的资源。中 央政府从公共领域中退缩。
4.2.3 网络模式
• 中央政府及各级政府是网络的 平等行动者,他们因为资源的 相互依赖而彼此联结在一起, 并且采取合作的策略来实现自 己的目标。
4.3 中国政府间关系的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政体模式
根据国家结构形式的不同,政府间关系可以概况为三种模式: 1、单一分权型模式(英国) 2、联邦分权型模式(美国) 3、单一集权型模式(法国)
国家结构形式
•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一定原则采取的调整国家整体与 部分、中央与地方相互关系的形式。如果说政体或者说政体组织形式是从横 向角度表现国家政权体系,那么国家结构形式则是从纵向角度表现国家政权 体系。现代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有单一制和联邦制两大类。
(3)分税制的“驱赶”效应
财政收入: 由预算内转到预算外,由预算外转到非 预算。 收入来源: 从依靠企业到依靠农民负担和土地征收, 从侧重“工业化”到侧重“城市化”。
(三)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
1、审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是否合理。 2、明确地方政府的税种 3、规范转移支付制度 4、适当放宽地方政府的举债能力
3、网络模式
缘于传统等级制组织的困惑和网络时代对新型组织模式的呼唤。 (1)行动者的多样性与等级色彩的弱化 (2)相互依赖与分权 (3)策略活动与合作
二、政府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拉焦尔模式的《行政部门的结构》 根据分权的程度将政府间关系的类型分为三种: 1、政治性分权 2、行政性分权 3、行政权转让
(四)市政管理体制
涉及的是州或省政府的下一级政府—市政府的地位和职权。可以划分为三种 模式:
1、市长议会制 2、委员会制 3、议会经理制
三、我国政府间关系的特点及其发展
(一)传统的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模式 (1)中央高度集权。 (2)上下级政府间呈现层级隶属关系。 (3)地方政府相互间横向联系少。
(2)分设中央、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实行 分别征税。 (3)实行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制度
1993-2004年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比重
3、对分税制的问题
(1)地方财政缺口逐年增大,造成地方财 政紧张,而且集中在县乡一级政府财政困 难。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2)东中西部地区的不均衡现象逐步拉大
人均预算收入和人均支出 转移支付制度:税收返还、专项补助和其 他补助
(二)政府间关系的研究途径
1、传统的中央控制模式 中央政府掌控一切,它从等级制的顶端对政府间体系进行管理,而不是着
眼于整个体系。地方政府是被控制的,而不是自控的,是依赖性的,而不是 自治的。
2、地方自治模式
强调高度的地方分权和自主治理,而不是中央的控制和影响,意味着中央政 府从公共领域的退缩,政策的成功在于确保地方拥有必须的政策自主权、资 源以及自治权。
本讲小结
2、分税制的核心在于划分权限、划分税种、分设机构。在划分了中央 政府的事权和地方政府的事权的基础上,按照财权服从事权的原则,建 立起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体系。
3、 逐步建立公共财政框架要审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是否 合理;明确地方政府的税种;规范转移支付制度
四、案例分析
• (一)阅读教材上的案例3 提示:案例中涉及到政府间的哪些关系?这个案例的主要启示或意义是什么?
• (3)中央与地方行政权转让。即中央向从属于中央政府的地方转让部分权限, 地方政府是中央政府的派生机构,完全服从中央政府。
(二)赖特模式
根据美国政府在不同年代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相对 关系概括出三种模式:
1、分离模式 2、下位包含模式 3、相互依存模式
——赖特(Wright)的《理解政府间关系》
(四)各地方政府间的横向联系有加强的趋势
1.政府间关系等级制结构的变化 (1)准层级的压缩。 (2)中心城市的发展对等级制的影响。
2、地方政府间横向联系的扩展
(1)地方政府横向联系的类型 一是省区间的经济协作区; 二是省区毗邻地区经济协作区; 三是省区内经济协作区; 四是城市经济技术协作网络。
• (二)同学之间自由讨论 • (三)发言 • (四)讲评或补充
第四讲 政府间关系
一、政府间关系研究概述
(一)政府间关系的涵义 1、广义的政府间关系 不仅指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还包括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各 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国际间的政府关系。
2、 IGR(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
政府之间以及它们的机构之间的联结、互动、相互依存以及公共官员之间 的相互影响。
(二)分税制下的政府关系
1、我国成立以来的财政体制 (1)建国初期的“收支两条线”模式(49-52年) (2)“分类分成”模式(53-57年) (3)“总额分成”模式(58-78年) (4)“分灶吃饭”的模式(79—87年) (5)“地方包干”的模式(88—93) (6)分税制(94年——至今)
2、财政包干制暴露的弊端是分税制实行的动因
(2)地方政府间横向联系的形式
一是交流与合作 签订协议;成立协会;举办论坛或召开会议;组建联合体、协作区、经济圈 等;建立都市联盟等等。
二是竞争与摩擦 对中央政府所掌控资源的争夺;对各种经济发展资源的争夺;地区封锁和市 场垄断。
三是支援 涉及经济、教育、人才培养、资源开发等方面
(3)地方政府间横向联系对政府间关系的影响。
• (1)中央与地方政治性分权。即一般是在联邦之下分权,是中央当局与地方 政治共同体之间的权限分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是对等的,地方相 对于中央是独立的政治实体;
• (2)中央与地方行政性分权。即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不存在对等关系,地方 拥有一定程度的自治,在财政上享有部分自治权,地方政府有时必须服从中 央政府;
• 单一制是指国家由若干普通行政单位或者自治单位组成的国家结构形式。在 单一制下,国家只有一部宪法,一个最高立法机关和一个中央政府,一套完 整的司法系统。地方政府的权力由于中央授予,每个公民只有一个统一的国 籍。
• 联邦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共和国、州、邦)结合而成的一种国 家结构形式,联邦制国家由各个联邦成员组成,各成员单位先于联邦国家存 在。联邦成员国在联邦国家成立之前,是单独的享有主权的政治实体;加入 联邦之后,虽然不再有完全独立的主权,但在了保险法规定的范围内,联邦 成员的主权仍受到法律的保护,联邦成员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在组成联邦 制国家时,联邦成员单位把各自的部分权力让渡给联邦政府,同时又保留了 部分管理内部事务的权力。。
首先,地方政府间的横向合作密切了地方之间的经济关系,从而增加了 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依赖性。 其次,地方政府间横向合作的发展改变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格局。
本讲小结
1、政府间关系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 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既包 括纵向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正、各级地方 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 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礼数关系的非同级 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
(1)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影响统一市场的形成和产业结构优化; (2) 政府干预经济动机明显,阻碍企业转变经营机制; (3)国家财力偏于分散,制约财政收入合理增长,特别是中央财政收入比重不断 下降,弱化了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1978-1992年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比重
2、分税的基本方案
(1)根据税种不同划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 (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3、国内学者对政府间关系的理解
(1)政府间关系 ——
林尚立
各级政府间和各地区政府间的关系,包含纵向的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关
系、地方各级政府间关系和横而且政府部门也是府际关系中十分重要的主体。
谢庆奎
4、政府间关系
指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它既包括纵向 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正、各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同级地方政府 之间以及不存在行政礼数关系的非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