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野性的呼唤_中的人性和野性
野性的呼唤自由与野性的追求

野性的呼唤自由与野性的追求自古以来,野性一直是人类追求自由的象征。
而野性的追求正是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欲望,渴望解放束缚、追求真实自我的渴望。
然而,在如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否还能回归本真的自己呢?本文将探讨野性的呼唤自由以及我们对野性追求的心理和行为。
在许多文化和传统中,人们将野性视为人性本真的一面。
野性代表着独立、冒险、奔放和自由,正是这些特质吸引着我们。
就像泰戈尔曾经说过的那样:“野性的呼唤远比城市的召唤更加诱人。
”这种呼唤激发了我们内心的欲望,驱使我们去追求自我的发展和实现。
然而,现代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许多束缚和压力。
工作、家庭、社交媒体等方方面面的压力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远离自然的本真。
电子设备如今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沉浸在虚拟世界中,与真实世界逐渐疏远。
这样的生活方式让我们渐渐失去了野性的感觉,追求自由的欲望逐渐被遗忘。
然而,野性的呼唤永远存在着。
拥抱内心的野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
我们渴望着破坏常规、挑战者社会的规则。
正如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说:“只有野性可以解放我们。
”野性让我们从生活的琐碎中解脱出来,重新找回自己追求自由的初心。
为了追求野性的自由,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恢复与本性的联系。
其中,探索大自然是最为常见的方式之一。
大自然是野性的源头,它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渺小与伟大。
徒步旅行、露营、登山等户外活动可以让我们暂时摆脱城市的喧嚣,与大自然亲近。
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野性的力量和自由的呼唤,这种体验让我们重新找回内在的平衡与自由。
除了与大自然相连,沐浴艺术也是追求野性的一种方式。
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创造力和热情。
通过自由地表达我们的想法和感受,我们可以跳脱出常规的框架。
艺术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自由的气息,释放内心深处的野性。
我们还可以通过内心的思考和冥想来寻找野性的追求。
逃离喧嚣的城市生活,寻找一个宁静的场所,闭上眼睛,让思绪飞扬。
《荒野之旅:《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与人性》

荒野之旅:《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与人性1. 引言《野性的呼唤》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于1903年出版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巴克(Buck)从家庭宠物成为北方狗橇队的领导者,历经艰辛和冒险的故事。
本文将探讨小说中自然与人性之间微妙而紧密的关系,以及这个关系如何影响巴克和其他角色。
2. 自然环境的描绘2.1 冻原和雪地在小说中,作者通过描绘雪地、冻原等极其恶劣和严酷的自然环境来展现大自然对人类极具挑战性。
例如,作者描述了巴克在寒冷冻原地带度过艰难冬天的场景。
2.2 巨大力量与美景同时,在《野性的呼唤》中也展示了令人惊叹且强大的自然景观,如壮丽的山脉、河流和森林。
这些景观展示了自然界无穷无尽的力量和美丽,深深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3. 自然与野性3.1 人类的本能《野性的呼唤》通过描写巴克在荒野中的生存斗争,表达了人类与自然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的观点。
在面对恶劣环境和残酷竞争时,巴克不得不依靠本能去寻找食物、建立社会阶层以及保护自己。
3.2 动物的特征与行为小说中还展示了动物们如何适应自然环境,并展现他们独特的行为和特征。
例如,狼群的协作猎杀、驯鹿的迁徙以及熊与母子之间的亲情等。
这些动物行为提醒着人们要尊重自然并学习从中获取智慧。
4. 自然对人性的影响4.1 指引道德价值观小说中虽然有许多冷漠和无情之处,但也通过描述暖心感人的场景来证明大自然对于改变一个个角色内心深处的力量。
例如,当巴克与约翰·桑顿(John Thornton)相遇时,巴克体验到了温暖、关爱和忠诚,这使得他的人性重新点燃。
4.2 人与自然的和谐小说中还通过描写与自然互动的过程来追求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人类与大自然共生,并从中感受到力量、美丽以及持续不断变化的循环。
5. 结论《野性的呼唤》通过描述巴克在荒野旅程中面对艰难险阻、接近自然界并逐渐觉醒内心深处本能与本性,展示了自然与人性之间密切而复杂的关系。
通过欣赏大自然以及认识并尊重其力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发展自己的内在本质。
《野性的呼唤》中关于巴克的性格分析

通过比照巴克的各种变化过程对相关的思想内容进行分析和认识加强综合性的感受认识和分析从而逐步实现合理化的内容认识和管理在巴克的野性深刻思想召唤过程中巴克的强牙和利爪受到了整体强烈的冲击为了报道主人的恩情解救主人于危难中巴克转变原有的惹人疼爱的形象转变为具有强烈野性思想的形象这种无意识的形式状态的转变伴随着后来其主人的离去巴克带着原始森林的呼唤回到了原本应该属于它的地方这种存放于内容的形象完全被释放开来狼的性情状态逐步苏醒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原始形态的变化
《野性的呼唤》中的人性和野性

一
件 分 析 了人 类 世 界 中 的 人 性 和 野
性。
一 .
个 转折 。
、 分析 人 性 和 野性
ln ig o gn s n ma i o dc la e p,
巴 克 第 一 次 认 识 到 野 性 的残
酷 是 一 个 穿 红 衫 的男 人 用 棍 子 凶 狠 地 打 它 。 虽 然 巴克 有 着 强 壮 的
付 。 ”
c fn a c so ha g i t u tms’ c an A- hi;
gi f m i bu a s e , a n r t o s rm l l p e Wa e s te f ie Sr n 。 我 k n h e n t i” r a
们 可 以这 样 来 理 解 :每 个 人 的 内
心深处都存 在着野性 ,在一定 时
期 ,它 会 爆 发 。 即使 一 个 人 接 受 了多 年 的 教 育 ,他 在 某 些 时 候 仍 然会 显 示 出 野 性 。 此 处 ,人 性 代 表 着 仁 慈 、善 良和 文 明 ,而 野 性
代 表 着残 忍 、罪 恶和 原只 叫做 巴
活 ,又 可 以 抵 御 风 雪 。 由于 利 益
具 有 思 维 能 力 、判 断 能 力 和 感 恩 之 心 的神 奇 的 狗 ,就 像 一 个 充 满
了感情 的人 。本文讲述 了 巴克如
何从驯 良的宠物狗变化 成具有狼 性 的 野 狗 ,并 通 过 一 系 列 典 型 事
的 驱 使 ,巴 克 被 一 个 佣 人 偷 偷 地 卖 给 了 狗 贩 子 。从 此 以 后 ,它 那 文 明而 舒 适 的 生 活 结 束 了 ,苦 难
“野性”与“人性”的博弈——《野性的呼唤》与《白牙》的“较量”

‘ 性 ’与 人 性 ’的博 弈 ‘ 野 ’ “ ’
《 野性 的呼唤 》 《 与 白牙》 “ 量” 的 较
周鹏宇
中图分类 号:1 6 10
周红玉
唐
静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外语 系 河北・ 秦皇岛 060 ) 60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7 9 2 0 0 — 2 - 1 1 7 — 8 4( 0 9) 4 2 8 0
一
《 野性的呼唤 》 《 和 白牙 》 两部作 品蕴含的哲学命题是 比较一 致的 , 环境决定命运”的哲学思想 是 自然主义在伦敦写作 中的体 “ 现。这种环境决定论 的思想在 巴克和 白牙不同的生命历程 中对 “ 野 性”和 “ 人性 ”的选择 中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可 以 巴克和白牙都 出身不凡 。巴克原是法官米勒法 的爱犬 , 说 父母都是优秀的犬种 , 使得 巴克带有 “ 这 十足的王室气派”( 杰克 ・ 伦敦 ,00) 而白牙是 一只母犬 与狼所生 , 20 ; 从它 的出身便昭示 了它 生命历程的不平凡 。巴克和 白牙 出生后所处的环境不同, 使它们的 命运有 了截 然不同 的走 向 , 更令人惊奇 的是它们对 “ 野性 ” “ 和 人 性”的选择恰 好是相逆 的。 巴克 由于轻信人类 而被贩卖 , 此后 又被三次转手 , 在此期 间 , 巴克要面对来 自自然、 狗群和人 三方面 的挑战 。环境的残酷使它很 快学会 了残酷的生存 法则 。它学会 了捉松鸡杀野兔 , 至可 以制服 甚 比它大数倍 的麋鹿 。同一 只狗 , 在主人面前 昂首挺胸 , 而主人不在 时则飘忽潜行 , 在树林之间忽隐忽现 。环境把 曾经养尊处优 的巴克 改造 成一只狡猾 、 凶残 、 嗜血成 性的狼一样 的狗 ( 孙绪华 ,0 6) 20 。 巴克 的内心 中始终有 对 “ 野性”和 “ 人性 ” 出抉择的斗争。如果 作 巴克可 以一直生 活在文明的人类社会 中, 这一斗 争就不复存在 了。 但是不断变化的环境使得巴克最终选择 了 “ 野性 ” 。 白牙出世后 , 母亲带它在丛林中遇见从前 的印第安主人 。但这 位主人为 了换酒喝把 自牙给了史密斯。此后 , 它不断被新主人带去 展 览或 跟其他 的狗打斗。 白牙勇猛异常 , 战必 胜 , 每 但在与一 只斗 牛犬 争斗中险些 被对方咬死。幸运的是来看 热闹的斯科特买下 了 白牙 , 它进行悉心的照料 , 并对 白牙很快痊 愈并开始熟悉文 明的人 类世界 的生活 。 “ 人类的友善像太 阳般照射 它的身体 , 而它也如植 于沃土 中的花朵一样茁壮成长 ”, 为白牙 由野性 向文 明的进化做 了 注脚 ( 绪 华 ,0 6) 孙 20 。 白牙本是一 只狼, 该在野性的 自 应 然环境 中体现它的价值 , 完 成它 的的生命 。但 是它不平凡的生命历 程带 给了它不 同于一般 的 狼的生 活环境 , 而最终在 “ 野性 ” “ 与 人性 ”的博 弈 中, 人性 占了上 峰, 充满仁爱和关怀的环境使它融人了文明的社会 。 22 适 者 生 存 思 想 在 两 者 博 弈 中 的 作 用 . 众所周知 , 伦敦深受达尔文 “ 适者 生存 ” 理论 的影响 , 自己美 在 国北部 淘金经 历的基础上 ,描述 出了许 多同大 自然作斗争 的意志 坚强 的人物 的作品。 《 野性 的呼唤 》 《 和 白牙 》 这一对姊妹篇相辅 相成 , 把达尔文的 “ 适者生存” 理论阐述得 淋漓尽致 。同时 , 适者生 存的思想也 在巴克与 白牙对 “ 野性 ” “ 性” 和 人 的选择 中起到 了至 关重要 的作用 。 环境是 巴克 与白牙最 终转变 的重要原 因 , 并不是唯一原 因。 但 仅有环境 的影 响还 是不足 以使二者完 全作出转变的决定 的。随着
《野性的呼唤》中对自然与野性的追求

野性的呼唤中对自然与野性的追求《野性的呼唤》是美国作家杰克·伦敦所著的一部经典小说,讲述了主人公白牙从野外生活到成为拖曳狗,再到最终重回大自然怀抱的故事。
这本小说向读者展示了人类与自然世界之间复杂而纯粹的关系,并揭示了我们内心深处对自然和野性本能的追求。
自然的力量在《野性的呼唤》中,伦敦通过描绘极具生命力、宏伟壮丽又残酷无情的北方荒原,将自然界的力量及其影响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自然景象激发着人类心中头脑里最深层次的欲望和冲动,并推动着我们去探索这个世界、寻找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归属。
与野性相遇在野外生活中,主人公白牙不断与各种猛兽、恶劣环境以及残酷竞争相遇。
这些挑战迫使白牙发挥出本能的野性,学会适应和生存。
通过这些经历,伦敦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存在着与野性相通的渴望,以及当我们置身于自然环境中时,我们所能发挥出的潜力。
追求自由《野性的呼唤》还描绘了人类对自由的追求。
主人公白牙不断追寻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在与荒野、狼群、人类主宰下的世界进行搏斗并最终找到了他所渴望得到的解放。
这种对自由的追求在许多读者中引起共鸣,并启发他们反思自己对社会规范束缚下是否真正享有属于个体的自由。
人与自然和谐相容尽管伦敦提醒人们冷酷无情且艰苦困难,但他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处的观点。
通过展示白牙与好心人玩耍、彼此理解和欣赏清新空气以及大地之母给予生命滋养等场景,作者传达出一个重要信息:我们需要保护和珍视大自然,并与之建立互相尊重的关系。
总结《野性的呼唤》中对自然和野性的追求的描述,帮助人们回归到更基本、本能的层面上,探索我们内心深处存在的与大自然相通的渴望。
这部小说通过揭示人类与自然世界之间复杂而纯粹的关系,向读者传达出尊重、保护和珍视大自然的意义。
《野性的呼唤》中对人性的呼唤

12%/’- 3/ : ;1% :*<< #= .1% >&<? &3 #(% #= .1% /*3.%$-&%@%3 #= A*@B )#(?#(C ;1% 1%$#, D+@B , &3 * ?#’C ;1&3 *$.&@<% *&/3 *. *( %EF -<#$*..&#( #= .1% ?%3&$% =#$ 1+/*(&.4 &( .1% (#2%< .1$#+’1 D+@B ’ 3 $%.+$(&(’ .# .1% G&<?C H. *(*<46%3 .1% G$&.&(’ I*@B’$#+(? , D+@B ’ 3 *..&F .+?% *(? I%1*2&#$ .#G*$?3 &.3 /*3.%$3 *(? .1% G*4 .1% /*3.%$3 .$%*. D+@BC H. -#&(.3 #+. .1*. .1% I*? (*.+$*< %(2&$#(/%(. &3 <&B% .1% :*-F &.*<&3. J#@&%.4 *(? .1%3% /*3.%$3 *$% <&B% .1% @*-&.*<&3.C H. &3 &(?&@*.%? .1*. D+@B’ 3 $%.+$(&(’ .# .1% G&<? &3 @*+3%? I4 .1% ’$%%? *(? &(F ?&==%$%(@% #= .1% /*3.%$3, &= .1%4 G%$% B&(? .# D+@B, D+@B G#+<? 1*2% 3.*4%? G&.1 -%#-<%C D+@B’%E-%$&%(@% $%/&(?3 -%#-<% .# I% B&(? .# %*@1 #.1%$C C 4#0 5)’6%: )*+ ,-.. /0 1*+ 2’.3 ; (*.+$*<&3/ ; ?%3&$%;1+/*(&.4 中图分类号:H89KL MN N N N N N N N 文献标识码: ON N N N 文章编 号: 899P ! K8QP (Q997 ) 97 ! 99RS ! 9S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的多重性格分析

候 , 顿忠告 哈尔 不要 继 续 前进 , 道 开 始 融化 了 , 桑 河
很 危 险 。哈尔 不 听劝 阻 , 一意 孤 行 , 舞 皮鞭 , 挥 挥 指 狗 队继续 前进 。整 个瘫 在 地 上 的狗 队 , 哈 尔皮 鞭 在
的 无 情 抽 打 下 , 扎 着 痛 苦 地 爬 了起 来 。而 巴克 , 挣 它
一
次 地 反 扑 , 至 被 打 得 失 去 知 觉 。后 来 , 克 把 领 直 巴
头 犬斯匹茨 击败 , 它想 当领头犬 , 主人 却让索 尔利 克 站 在领头犬 的位 置上 , 巴克 非 常 生气 , 决 不 妥协 , 坚 它们较 量 了一个 多钟 头 , 后 , 朗索 斯 , 最 弗 巴克 的 主 人不 得不扔 下棍棒 , 表示失 败 , 而巴克 则带着 胜利者 的微 笑站在 领头 犬 的位 置 。还 有 一次 , 巴克 给 查尔
第 3 3卷
第 5 期
长 江大 学学 报 ( 会 科学 版 ) 社
J u n l fYa g z i e st ( o il ce c s o r a o n te Un v r i S ca in e ) y S
Vo1 3 N o .3 .5 0c . 2O O t 1
关 键 词 : 克 ・伦 敦 ; 性 的 呼 唤 ; 杰 野 巴克 ; 重 性 格 多 分 类 号 :16 4 文 献 标 识 码 : I0 . A 文 章 编 号 :6 3 1 9 2 1 ) 5 1 6 0 1 7 — 3 5( 0 0 0 —0 5 — 2
一
、
巴克 的 多 重性 格 分 析
为 了 适 应 这 个 冰 天 雪 地 的 蛮 荒 社 会 , 克 学 会 巴
收 稿 日期 :0 0—0 21 5—3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06文学教育
鉴赏者
《野性的呼唤》 是美国著名 作家杰克·伦敦的优秀作品。该故 事 讲 述 了 一 只 叫 做 巴 克 (Buck) 的狗的艰苦经历。故事情节复杂 且感人,语言生动形象。伦敦使 用拟人手法,把巴克刻画成一只 具有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感恩 之心的神奇的狗,就像一个充满 了感情的人。本文讲述了巴克如 何从驯良的宠物狗变化成具有狼 性的野狗,并通过一系列典型事 件分析了人类世界中的人性和野 性。
参考书目: 1 . 凌 晨 光 . 《当 代 文 学 批 评 学》 . 山
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 年. 2. 钟卫红. 《从环境的转变看野性对
巴克的呼唤》 .大学英语 (学术版) ,2005 年.
3.李星亮. 《杰克·伦敦的人生哲学》 .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9期.
4.London, Jack. The Call of t he Wi ld. New York: Bant am, 1 963.
三 . 讨 论 杰 克·伦 敦 及 他 的 心
理如何影响巴克 杰克·伦敦出身贫寒,他十岁
就开始卖报挣钱,十四岁时在一 家工厂做工。他曾去过日本并当 了 一 年 水 手 。 1896 年 , 他 加 入 了 淘金的队伍,但是却空手而归。 然而,通过这些艰苦的经历,他 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为日后创 作出鲜明生动的主人公形象打下 了 基 础 。 1898 年 淘 金 归 来 后 , 他 发表了一系列的“淘金”为题材 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使他一举 成名。在十几年的创作生涯中他 共写了10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 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字报告集、散 文 集 和 论 文 。 在 《野 性 的 呼 唤 中》,巴克在野外生存环境中的斗 争,其实就是杰克·伦敦在现实中 为了生计而拼搏。
四.结论 世界充满了矛盾,野性与人 性、善良与邪恶、光明与黑暗。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并不在于人 是文明教化的产物而动物是野蛮 的生物。在人和动物的天性中都 存在着野性和人性。古埃及的狮 身人面像就是这样一个混合体。 人头象征着仁慈、智慧和道德, 而狮身则象征着凶狠、野蛮和欲 望,没有谁可以分辨出它究竟属 于人类还是动物。
二.十九世纪末美国的社会现 状
故事映射出了美国的社会现 状。十九世纪末,随着美国国内 战争的结束,劳动力和市场问题 得到了解决。因此,整个社会出 现了一派繁荣景象,科技发展日 新月异,文明程度也越来越高。 但竞争也日益激烈,有的人一夜 之间成为百万富翁,有的人则一 夜之间穷困潦倒,人们为了地位 和金钱而残酷地斗争,其程度决 不亚于野生动物为了食物和生存 而斗争。
Thornton 获救了,它自己却断了3 根肋骨。对于巴克来说,只有 Thornton 可 以 拥 有 它 , 在 和 Thornton愉快的生活中,巴克似乎又回 归了它温顺、友好的性情。然而 时刻萌发的自然野性又在不断地 召唤它。在巴克的思想里,经常 出现原始人的形象,并且看到自 己追随着满身长毛的原始人奔跑。 这是它记忆深处时隐时现的原始 野性。由于巴克和Thornton之间的 深厚友谊,使它离不开人类,所 以巴克感到异常矛盾,是回归旷 野呢,还是陪伴着人类呢?最终, Thornton的死割裂了巴克和人类之 间的纽带,它的野性完全恢复。 疯狂地杀死叶海特人之后,巴克 加入了狼群,并成为它们的头领。 此处,Thornton这一人物的出现是 为了阻止巴克恢复野性的,但效 果是暂时的,被压抑过后最终它 的野性爆发得更猛烈了。
5.Zhu Gang. Twent i et h Cent ury West ern Cri t i cal Theori es. Shanghai : Shanghai Forei gn Language Educat i on Press, 2001 .
崔光婕,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教 师。
121
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 物种起源论,人是由低等动物经 过上亿年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人 和动物本来就应该和睦相处,互相 依赖,而不是互相仇杀。当然,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有好 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们要想 方设法来解决问题,或避开坏的 一面,而不是去扼杀它。
为了Thornton,巴克会毫不犹 豫地跳下悬崖。为了 救 Thornton, 巴克奋不顾身三次跳入激流,
一.分析人性和野性 小说的开头引用了一首诗: “ old longings nomadic leap, chafing at customs’ chain; Again from its brumal sleep, Wakens the ferine Strain”。 我 们可以这样来理解:每个人的内 心深处都存在着野性,在一定时 期,它会爆发。即使一个人接受 了多年的教育,他在某些时候仍 然会显示出野性。此处,人性代 表着仁慈、善良和文明,而野性 代表着残忍、罪恶和原始。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只叫做巴 克 (Buck) 的狗。起初,它生活 在美国南部的一个贵族米勒法官 的家中,那里的生活环境是相当 优越的,作者这样描述:“巴克 住在阳光沐浴的圣塔克拉山谷的 一所大宅院里,它远离大路,半 隐在树木中,透过其中依稀可见 四面宽敞阴凉的走廊”,高大的白 杨枝条综错,车道被遮掩其下。 那儿有几间大马厩,十来个马夫 仆人正高谈阔论,还有长长的葡 萄架,几块绿油油的牧场、果园 和 草 莓 圃 …… ” 生 活 在 这 样 舒 适 的环境中,巴克属于文明社会。 它是一个宠物,它不需要去劳作, 或是辛苦觅食,只需要陪着大法官 和他的孩子们玩耍,或是打猎等 类似的户外活动以锻炼强健的体 魄。中国有一句古语:仓禀实则 知礼节。在一个富裕的国家,人 民不需要为了温饱而相互斗争或
在冰天雪地的旷野,巴克学 会了狼吞虎咽地进食,学会了挖 洞睡觉,甚至学会了偷窃。巴克 从温顺的宠物一步步变成了野性
鉴赏者
文学教育2009.06源自十足的动物。尽管它没有领头狗 Spite 那 么 有 资 历 , 但 是 它 通 过 努 力 打 败 了 Spite 并 且 毫 无 置 疑 地 成 了领头狗。为什么呢?因为充满 了野性的动物是不会甘心受他人 控制的。巴克日益增强的野性驱 使它去斗争,去杀掉对手,去领 导别人。
巴克第一次认识到野性的残 酷是一个穿红衫的男人用棍子凶 狠地打它。虽然巴克有着强壮的 体魄和锋利的牙齿,但是在棍棒 面前丝毫不起作用。一次又一次 地倒下去、站起来,巴克最终被 打倒在地。人类用武力和残酷征 服了其它物种,这就是人类本性 中的野性。
“他被打败了 (他明白),但 并没有被驯服。这一次让他充分 认识到自己不可以战胜一个手持 棍棒的人。他得到这个教训,并 将永生不忘。那根棍子对他是种 启示,使他进入了原始规律的支 配之下。他妥协了,现实生活暴 露出凶狠的一面,他一面毫不畏 缩地正视这种局面,一面用觉醒 的潜藏的本性中的一切狡猾来应 付。”
︽ 野崔
光
性婕 的 呼 唤 ︾ 中 的 人 性 和 野 性
相互剥削,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 学习、工作和娱乐,其结果是整 个国家变得文明而且安定。
1897 年 秋 , 加 拿 大 北 部 发 现 了金矿,于是成千上万的人满怀 “发财梦”涌向北方地区,形成一 股疯狂的“淘金热”。不管自己是
120
否有开矿的经验,也不管自己是 否能适应寒带的生活环境,他们 只想着一件事—— —淘金。在寒 冷 地区,狗被认为是最好的交通工 具,淘金者需要长有绒毛、身体 强健的狗,这样的狗既能承担苦 活,又可以抵御风雪。由于利益 的驱使,巴克被一个佣人偷偷地 卖给了狗贩子。从此以后,它那 文明而舒适的生活结束了,苦难 的生活开始了,这是它命运的第 一个转折。
故事的结局让读者感到十分 失望,在人性与野性的斗争,后 者获胜。巴克身上所有的文明教 化都灰飞烟灭了,剩下的只有锋 利的牙齿和强壮的体魄。然而, 这就是现实。如果想要在野外生 存的话,必须控制他人。这是达 尔文的另一个理论:弱肉强食, 适者生存。在恶劣的环境中,为 了生存就必须战斗,打败他人自 己才能继续生存。
在故事中,巴克遇到了形形 色色的主人,有些对它很残暴, 有些对它很仁慈。例如有这样三 个人,一对夫妻和妻子的弟弟。 他们来自南方,满怀梦想去淘金, 由于缺乏远行的知识和经验,屡 次陷入困境。而他们做事又没有 耐心,把厄运都迁恕于狗身上, 不让它们吃饱,还不停地抽打它 们赶路。其中一个人狠心之极, 竟然把一根棍子楔进了狗的心脏。 最终这三个残忍而且愚蠢的家伙 坠入冰河中淹死了。是金钱使人 类失去人性,变得邪恶,可怕甚 至比动物还野蛮。与此相反, John Thornton 非常爱动物,他 救了巴克,还把它当成自己的孩 子一样对待。Thornton的其它狗也 很友好,巴克又一次感受到了它 很久以前失支的那种温暖,这是 一种真挚的爱。巴克对Thornton回 报以更多的爱,它时刻也不希望 Thornton从它的视野中消失。有时 候,巴克不顾夜里刺骨的寒冷, 去探视主人是否安好。在这种和 睦的关系中,人性之光闪耀着光 芒。尽管环境很恶劣,但是只要 有爱,巴克仍然感到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