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脑积水--颅脑先天性畸形及发育异常--影像基础

合集下载

MRCT第八章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障碍

MRCT第八章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障碍
偏头畸形一侧颅骨显著扩大而另 侧小,头颅两侧不对称
小头畸形颅缝封合,脑回压迹增 多,有颅内压增高表现
先天性颅面骨发育不良为头颅畸形,上 颌窦发育不良等
2)CT和MR: 颅骨畸形致颅内结构的形态、大小及密
度或信号的变化
第1页,共13页。
(2)诊断与鉴别诊断: 小头畸形需与脑小畸形鉴别,后
者脑回压迹少,内板厚
脑发育畸形
第四脑室中、侧孔闭锁而引起第 四脑室囊性扩大
小脑蚓部发育不全或缺如,少数可 伴后颅窝囊肿
第3页,共13页。
囊性的大小变化很大,且囊肿壁 也可以发生钙化
由于第四脑室的中、侧孔闭塞,故常 合并脑积水
后颅窝扩大,颅板变薄,窦汇、横 窦和天幕上移
可合并大脑发育异常,如胼胝体发育 不全等病变
2CT: 表现为局部脑裂或脑池的扩大,与脑脊
液密度完全一致
增强扫描则无强化表现,且增强前后 均无法显示囊肿壁
囊肿较大可造成局部颅骨变薄、膨隆, 脑组织推压移位
3MR: T1WI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与脑
脊液信号完全一致
囊液内蛋白质和脂类成分较高时,T1 和T2其信号均可稍高
(2)诊断与鉴别诊断:
多无明显症状,可仅轻度视觉障 碍,交叉触觉定位障碍
严重者精神发育迟缓和癫痫,痉挛 状态和锥体束受损等
(1)影像学表现:
1)CT: 两侧脑室明显分离。后角扩张,而形
成典型的“蝙蝠翼状” 第三脑室扩大移至侧脑室体部之间或
上移至纵裂顶部 2)MR: 矢状面上可见大脑半球内侧面的脑沟呈
放射状排列
横断及冠状面T1WI显示双侧脑室分 离,后角大而前角小
常合并幕上畸形,如脑积水、胼胝 体发育不全等
3)MR:
清楚显示后颅窝凹增大,直窦与 窦汇移至人字缝上

颅脑各病变M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脑各病变M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 VM(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 VM、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信号区(囊变)。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和诊断描述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和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 VM(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 VM、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信号区(囊变)。

颅脑先天性畸形影象学征象及诊断

颅脑先天性畸形影象学征象及诊断

一 透明隔异常(含透明隔间腔,囊肿,缺如及
膈-视发育不良)
透明隔位于中线的潜在间隙,是由两层三角形薄膜形成,将 额角分开.
透明隔腔,(第五脑室)因其无室管膜,故不属脑室系统,在婴
幼儿期开始退化. (CT征象)脑脊液密度间隙,双层各有薄膜,将额角分开,
宽度1-2mm. (mri征象)位于双侧额角间之腔隙呈长T1长T2,压水呈低信 号
(临床表现)
一般无症状,常意外发现.位于鞍上池,颅后窝进及四叠体 池大蛛网膜囊肿可引起脑积水,巨颅,颅内压增高,发育迟缓. 鞍上池囊肿还可以引起视力障碍,下丘脑-垂体功能不全;位 于中颅窝可伴有癫痫,偏瘫.
(影象征象)
蛛网膜囊肿呈均匀脑脊液密度,囊性改变, 常单房,鞍上池蛛网膜囊肿可向上,下,外及后 扩展;颅中窝蛛网膜囊肿常呈半圆或双凸形, 中等的使颞窝扩展,大的占据整个颞窝,并向 到闹凸面扩展;颅后窝蛛网膜囊肿可发生任 何部位,大的可压迫颅骨变薄,颅后窝结构移 位变形,引起脑积水.
无脑回畸形和巨脑回畸形
(病理)无脑回畸形发生在妊赈8-14周期间,通常 先移行神经元形成深部皮质,而浅表的皮质是后来 移行的神经元所形成.如果后者不能穿越先期移行 的神经元,就形成无脑回或巨脑回畸形.
(临床表现)平滑脑预后不良,严重智力障碍,癫痫, 肌张力低和颅面畸形分1-3型.
1型:无脑回合并小头畸形. 2型: 平滑脑合并脑积水头大畸形. 3型:孤立性无脑回畸形,有脑小畸形.
巨脑回畸形是指病变较轻时,有少量浅脑沟存在, 且脑沟间距增大,脑沟间形成宽而扁平脑回,多位于大 脑半球前部,而后半部仍为无脑回征象.
无脑回畸形 (CT-00042208)
巨脑回畸形CT征象 (CT/MRI-00060718)

颅脑和脊髓先天畸形

颅脑和脊髓先天畸形

1、脊膜膨出 meringocele:
脊膜+脑脊液
2、脊髓脊膜膨出myelomeningocele:
脊髓+脊膜+脑脊液
3、脊髓膨出myelocele:
脊髓外露
二、临床体现 clinic presentation
1、局部体现:肿块
2、脊髓神经受损:下肢瘫,尿便障
碍,脊髓栓系综合征
三、诊疗 diagnosis
临床表现
3、眼部症状
眼眶变浅,突眼,分离性斜视。
4、其他身体畸形
脊柱裂、唇裂、并指
诊 断 diagnosis
1、临床体现:
2、辅助检验:
X片:骨缝早闭,颅高压征象
治 疗 therapy
手术治疗:6个月内进行
一、切除早闭颅缝
二、切除大骨块减压
第四节 颅底陷入症 basilar invagination
能障碍。
成人脑积水:发病机制相同,但无头颅扩大。
分类
非交通性脑积水:梗阻部位----脑室狭窄处 Obstructive hyedrocephalus
交通性脑积水:梗阻部位---基 底 池
Communication hydrocephalus
不能达大脑表面
婴儿脑积水病因
1、产伤颅内出血、感染、炎症
颅脑和脊髓先天畸形
颅脑和脊髓先天畸形
craniocerebral and spinal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第一节 先天性脑积水
congenital hydrocephalus
第二节 颅裂和脊柱裂
cranium bifidum and spina bifida
第三节 狭 颅 症

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异常 PPT

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异常 PPT

阿-齐氏畸形
丹-瓦氏畸形 器
官 憩室形成畸形
视-隔发育不良

前脑无裂畸形


无脑回畸形

巨脑回畸形
神经元移行异常 多小脑回畸形
脑裂畸形
灰质异位
体积异常
脑小畸形 脑大畸形
破坏性病变
积水性无脑畸形 脑穿通畸形囊肿

结节硬化
脑 先
组 织
神经皮肤综合征
斯-威氏综合征
天 畸
发 血管性病变 生
神经纤维瘤病

障 先天性肿瘤
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异常
学习要点
本节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 了解颅脑先天发育异常的分类 • 熟悉常见颅脑发育异常的影像学表现 • 神经皮肤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学习难点
本节学习中的难点 • 脑先天性发育异常的分类和影像学表现
颅裂
神经管闭合畸形
神经管闭合不全 胼胝体发育异常 胼胝体脂肪瘤
脑膜(脑)膨出 先天性皮毛窦
影像学标表现及鉴别诊断
• 影像表现: CT、MRI 边缘光滑、脑脊液密度/信号区,无强化, 占位轻,颅骨变薄 位 置 外侧裂池、大脑凸面、枕大池多见
• 鉴别诊断:胆脂瘤,大枕大池,脑穿通畸形囊肿
蛛网膜囊肿(图)
三、神经皮肤综合征
(neurocutaneous syndromes)
神经纤维瘤病
矢状缝及顶颞缝提早闭合,头颅左右径生长受 限,前后径生长显著 —— 舟状头变形
颅底陷入
• 颅底陷入枕骨大孔周围骨质,枕骨基底部、髁部、 鳞部向颅腔内陷入
• 扁平颅底前、中、后颅窝失去正常的阶梯状关系
测量标准
• Chamberlain:硬腭后缘与枕骨大孔后缘连线, 齿状突高于此线3mm为异常

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异常-医学影像学

颅脑先天畸形及发育异常-医学影像学
颅骨缺损 有CSF样密度/信号的囊状物向外膨出 同时伴有脑组织密度/信号则为脑膜脑膨出 脑室受牵拉,变形,移位
同一病人
胼胝体发育不全 (hypoplasia of corpus callosum)
胼胝体是连结双侧大脑半球的最大的连合纤维, 构成侧脑室的顶部;在胚胎的第12--20周,胼胝体 由前向后发生
先天性脑积水
(congenital hydrocephalus)
又称婴儿性脑积水,积水性无脑畸形 病因不明,可能因胚胎时颈内动脉发育不
良—大脑前,中动脉供血的幕上半球发育异 常—形成一个大囊 也可能与母体感染,放射线损伤,缺氧有关
先天性脑积水
CT及MRI
幕上半球呈CSF密度/信号系统 额叶,顶叶,颞叶脑实质几乎完全消失 部分枕叶,基底核及丘脑保存 小脑及脑干发育一般正常 第四脑室位置,形态无异常 大脑镰结构正常
第二章 第八节 P90 颅脑先天性
畸形及发育异常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MR室
张磊
颅脑先天性畸形及发育异常
头颅先天性畸形 脑先天性发育异常 神经皮肤综合征
头颅先天性畸形—狭颅征
是因先天性颅缝提早骨化,闭合引起 病因不明,有家族性 可伴有并指畸形,胆管闭锁及先心病 严重的可出现颅内高压的表现
狭颅征 (craniostenosis)
平片可以确诊 舟状头畸形:
头长而窄 矢状缝前部与后部升高 上颌骨窄小
短头畸形:颅底下陷,尤其是中颅窝
狭颅征
尖头畸形:
头前后径大而横径短,垂直径增大 颅底低下,颅凹深而短 脑回压迹显著呈鳞片状 颅壁薄而密度低 蝶鞍增大或正常 眶顶低,眶窝浅,眶上裂短 视神经孔缩小,蝶骨大翼大而前移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 表现长 T1 长 T2 信号(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AVM (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T1 长T2 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 呈高信号。

MRA :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I、U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I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H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I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H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i、n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川、W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 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 呈低信号,T2WI 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I级)、占位征象重(n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 )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VM 、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 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 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 长T2 信号区(囊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天性脑积水--颅脑先天性畸形及发育异常--影像基础
二、先天性脑积水
先天性脑积水又称婴儿性脑积水、积水性无脑畸形。

病因不明,可能由于胚胎时期颈内动脉发育不良,使大脑前、中动脉供血的幕上半球发育异常,而形成一个大囊,也可能与母体感染、放射线损伤或缺氧有关。

【临床与病理】
大脑半球形成一个囊,囊壁由软脑膜组成,其内衬以神经胶质组织,而非室管膜。

颅骨及脑膜发育正常。

出生后数周或数月逐渐出现症状,头颅迅速增大,与面部比例失调。

吞咽困难,眼球运动失调、两眼下视呈“落日征”,深反射亢进等,颅骨透光实验阳性。

【影像学表现】
1.CT,幕上大脑半球为低密度,CT值为脑脊液密度。

大脑镰、基底核、小脑及脑干结构一般正常。

2.
3.
4.MRI,显示幕上为脑脊液信号,T1WI为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低信号。

额叶、顶叶、颞叶脑实质几乎完全消失或残留极少。

部分枕叶、基底核及丘脑保存。

小脑和脑干发育一般正常,第四脑室位置、形态无异常改变。

所有病例中均可见到正常的大脑镰结构。

【诊断与鉴别诊断】
(1) 、重度脑积水:由于脑室极度扩张,脑实质极度变薄,但仍可见脑室的轮廓,枕叶实质也变薄。

而积水性无脑畸形大脑结构几乎完全消失,无脑室残留征象,枕叶一般相对完整。

(2)、慢性双侧性巨大硬膜下血肿或水瘤:表现为极度扩张的硬膜下腔,内充满脑脊液。

脑实质内移,脑室受压变窄,向中线内聚。

(3)、脑严重缺氧:脑严重缺氧可出现脑组织广泛变性,CT平扫脑组织密度减低,但高于脑脊液的密度,脑室轮廓基本保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