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更新,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逐渐备受重视。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词教学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性格和品格的有效途径。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情感,可以引导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接受良好的道德熏陶。
在这样的背景下,将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通过对古诗词中的道德教育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将德育理念贯穿以及古诗词对学生德育的实际影响,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更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学生。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教育价值。
1.2 研究意义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人文情怀和道德智慧,通过对其进行教学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深入研究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对于促进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意义。
从现实意义上看,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德育教育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古诗词教学,学生可以感悟到其中蕴含的高尚情感和崇高道德,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行为准则。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格和价值观,为其未来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理论意义上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有助于丰富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古诗词作为古代文人的精神写照,蕴含了丰富的人文智慧和道德理念,通过研究和传承这些古诗词,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更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心灵。
这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深入发展。
2. 正文2.1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与德育的联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与德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摘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在德育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小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还可以引导他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智慧,能够促进学生的审美情感和道德素养的提升。
德育教育也在小学生古诗词学习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古诗词背后的道德意义。
加强小学语文课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教育、德育教育、渗透、品德修养、价值观、道德观、审美情感、道德素养、作用、重要性、必要性、加强、学生、课程。
1. 引言1.1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古诗词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结晶,它既是文学艺术的精品,更是道德修养的润泽。
通过学习古诗词,小学生不仅能够培养文学修养,感悟美的情感,更能增进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古诗词教学贯穿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始终,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还能引领学生走进优秀传统文化的殿堂,感悟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
古诗词的优美语言、深刻内涵、崇高情操,值得小学生们细细品味。
在古诗词的世界里,他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生活、对人情的真挚感怀,领悟到情感的升华和生命的意义。
古诗词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优美的诗歌语言,更让他们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学习古诗词,小学生的语文修养得到提高,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审美情感得到熏陶,道德情操得到陶冶。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2 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小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他们的行为举止、价值观念等都在形成中。
德育教育在小学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育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出良好的品德修养,更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遵守道德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瑰宝,具有浓厚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通过教授古诗词,可以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古诗词也是德育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可以通过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商。
古诗词以其精炼、深邃和留白的表达方式,唤起了人们对自然、人生和情感的思考和体验。
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可以领悟其中蕴含的情感,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自己的情商,让自己更有情感、更善于表达和沟通。
学生还可以通过朗读古诗词、表演古诗词等形式,进一步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艺术才能。
古诗词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古诗词作为文学作品中的瑰宝,其语言之美、意境之深、形式之雅,都需要学生通过深入的阅读和理解才能领略其中的精神内涵。
在古诗词教学中,学生除了要学会正确地朗读古诗词,还要通过分析诗词的意境、把握诗词的脉络、理解诗词的主旨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来深入理解古诗词。
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文学素养。
古诗词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古诗词中的情感、人生感悟、处世智慧等内容,都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有着深刻的影响。
比如《岳阳楼记》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责任意识和奋发精神,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感和责任意识;《静夜思》中的静态、平和和人生无常的感悟,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从中汲取滋养,不断修身养性,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
如何通过古诗词教育小学生的情感和品德

如何通过古诗词教育小学生的情感和品德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富含着优美的语言文字,更蕴藏着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品德教育。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通过古诗词教育,可以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品德修养。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古诗词教育小学生的情感和品德。
一、激发情感表达的能力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元素,通过教学展示,可以激发小学生对情感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情感丰富的古诗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并向学生解读其中的情感寓意。
然后,通过分组讨论或个人表演的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诗词中情感的理解,从而培养他们敏感细腻的情感表达能力。
其次,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小学生进一步体验古诗词中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登高》这首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山野间漫步,感受大自然的壮美景色,然后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表达内心所感受到的情感,增强他们对诗词中情感表达的认知和理解。
最后,可以组织一些诗词创作的活动,让小学生写下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教师可以给予合适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用简洁而有力的语言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品德修养古诗词中蕴含着崇高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通过教育引导,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品德修养。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传统经典的古诗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白日依山尽》,并向学生讲解其中蕴含的仁爱、勇敢等品德观念。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诗词,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善及追求真理的品质。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解读古诗词时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思考其中的道德选择和决策。
例如,在教学《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主人公李益的行为,让他们思考“明月几时有”的含义,从而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
最后,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的活动,让小学生在体验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同时,感知其中的道德价值。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1. 引言1.1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性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情感和智慧。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古诗词的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和魅力,培养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古诗词具有丰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道德观念,教育学生做人做事的准则和原则。
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它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情感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1.2 德育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他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和态度,培养自信心和责任感,锤炼团结合作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孝道情怀、友爱精神等美德,使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促进整个班集体的和谐发展。
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健康快乐、塑造积极向上的性格,最终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2. 正文2.1 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方式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其中的美好情感和高尚品质,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道德修养。
古诗词中的诗情画意、恢弘气势、对人生、情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都可以启发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认知和感悟,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古诗词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思想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下面就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进行探讨。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古诗词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情操。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意蕴,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情感。
学生在朗诵、品读古诗词的过程中,可以领略到其中包含的情感,感受其中表达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的丰富性和深度。
通过古诗词中对家国、友情、爱情的表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友爱之情、忠诚之情等,提高学生的情感修养。
古诗词中的价值观念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古诗词在表达作者的情感的也表达了古人的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有的是对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的讴歌,有的是对勇敢、坚强、乐观的肯定,还有的是对生命、自然、人生的思索。
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这些价值观念,并借鉴这些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懂得感恩、珍惜、奉献,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古诗词中的人文关怀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古诗词在表达作者情感的也表达了对生活、自然以及人的关怀之情。
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蕴含的人文情怀,让学生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使学生具有高尚的人格品质。
古诗词的教学也有利于学生的审美情趣的培养。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绚丽的意象、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学生的目光,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诗词的艺术之美,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古诗词的教学成为德育教育的载体。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古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它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为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古诗词的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旨在引起人们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视,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一、古诗词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在当今社会,随着小学生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加,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如何塑造良好的人格和道德品质成为了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古诗词作为优秀的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它可以通过文字的魅力,感染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情感品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注重情感教育古诗词教学是一种情感渗透的教学过程,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产生对美好、善良的向往和追求,感悟人生的真谛,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和情感品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内涵,引导学生赏析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情,从而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增长理想、勇气和爱心,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道德修养。
3.引导道德思考古诗词教学是一种道德渗透的教学过程,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道德思考和价值取向,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和内涵,引导学生对故事中的人物、事件进行思考,品味其中蕴含的道德意义,使学生在古诗词的启迪下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品德塑造和性格完善。
1.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和内涵,挖掘其中的道德意义和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

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除了为学生带来语言艺术和文化魅力的体验外,古诗词还是一种非常好的德育教育资源。
古诗词教学可以渗透德育教育,为学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情感素质和审美修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正值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在精神领域,代表着一种审美情趣、一种品德观念、一种文化精华和一种崇高情感。
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注重德育渗透,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和融会贯通古诗词中蕴含的优美情感与价值观。
首先,德育教育可以通过古诗词让学生懂得诚实守信、敬业乐业等良好品德。
例如,可以让学生朗诵《小学生》这首诗,感受“吃苦耐劳、好学好问,常常坚持,刻苦努力”的精神,体验在艰苦环境下锤炼品质的快乐。
也可以通过古诗词的情感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比如让学生理解《长恨歌》中唐婉不畏权贵、果敢独立的精神,或者让学生领悟杜甫《登高》中的苏武牧羊,中年时投笔从戎的真挚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关爱、同情等人文情感。
其次,古诗词教学还可以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美学素养。
美是人类的共同追求,美学也成为当代教育的热点。
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欣赏和创作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美的审美情趣和表现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等诗句,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体会诗人在自然之美中的情感表达。
让学生从古诗词中领悟美的内涵、感受美的力量,让学生了解美的演变历程和文化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
最后,古诗词教学还可以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文化传承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掌握诵读和创作古诗词的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能力。
让学生学会倾听、尊重、欣赏和表达,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学中让学生欣赏古诗词的优美语言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认识和尊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从而强化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传承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教育威戎教委高卫宁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文化创作不仅源远流长、历史悠久、作家众多、名家辈出,而且题材广泛、技巧精纯、意境高远、作品丰富。
诗歌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堪称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也堪称一枝独秀的艺术奇葩。
中华古典诗词以其意境高远阔大,含义深刻隽永,语言生动精炼,韵律跌宕优美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宝库。
也正因为如此,古诗词教学自然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自然成为对小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要重视对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
”对小学生进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也就是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和教育。
那么,在蕴含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一、利用古诗词,对小学生进行爱国情感教育爱国主义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团结,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经久不衰的繁荣。
中华古诗词中的爱国情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主要也最为浓郁而强烈的情感。
利用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长期以来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
利用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和教育,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借助古诗词,教育学生心系家国,热爱祖国。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国家兴旺,匹夫有责。
”国家之兴衰败亡,牵动着每一个有爱国心的华夏儿女和炎黄子孙。
历代文人墨客虽身处江湖,仍不忘爱国忧国,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也正是这些爱国诗篇,敲打和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情结,激励他们去为家国抛头颅洒热血。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虽“位卑”却从未“忘忧国”,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愤》)表达了诗人吞声失路,壮志难酬的无限憾恨;“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诗人虽已至暮年,忧国之心却从未泯灭,听着大作的风雨,想象着自己率领百万雄兵去收复中原失地,拳拳爱国之心可昭日月;“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则是诗人临终时的遗嘱。
陆游一生盼望收复中原,家国一统,但诗人至死都未看到“王师北定中原”,带着难言和无尽的憾恨,诗人离开了人世。
其殷殷爱国之情从字里行间迸涌而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抗金名将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词句,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的爱国情结,感召着无数胸怀家国的爱国赤子前赴后继;王昌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的诗句则让我们看到了戍边将士驰骋疆场,为国戍边的豪迈情怀……教学时,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教育学生从小积淀强烈的爱国情感,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贡献毕生心血。
2、借助古诗词,教育学生热爱农村,热爱乡村田园生活。
乡村生活悠然自得、淳朴闲适;乡村自然风光幽静亲切、恬静自然,是田园众多诗人和大量田园诗词滋生繁衍的乐土。
小学生德育教育就应立足乡村生活和乡村自然风光,教育他们热爱乡村生活,热爱哺育自己的家园。
义务教育课标版语文教材,选编了众多优美的描绘和赞颂田园生活与田园风光的诗词,这是进行德育渗透与教育的不可多得的素材。
杜甫“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水槛遣心》)、“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绝句》)都描绘了乡村田园风光的美好,读来春意阑珊,亲切自然,情趣盎然;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乡村四月》)的诗句,作者采用粗笔勾勒的手法,描绘了乡村四月农忙耕作图画,寥寥十数字就把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热爱表露无遗;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乡村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四时田园杂兴》)的诗句,在意趣横生、意味深远的白描手法下,把农村儿童天真纯朴的情趣和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活脱脱地展现在乡村孩子面前;吟咏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渔歌子》)的诗句,我们眼前展现出一幅江南水乡烟雨朦胧的早春垂钓图,如此幽静闲适的环境,如此安闲自在的情趣,谁还去羡慕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呢?诵读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夜喜雨》)的诗句,我们仿佛看到了早春时节,万物在春雨滋润下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图景。
教学时,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千古吟唱的诗句,因“材”施教,教育我们的孩子热爱乡村生活,热爱田园风光,培养他们生于乡村,立足乡村,扎根乡村,献身乡村的美德。
3、借助古诗词,培养学生关心民生疾苦,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部中华民族的发祥发展史就是一部劳动人民的奋斗创业史。
在勤劳朴实、善良憨厚的劳动人民身上,闪烁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芒。
热爱劳动人民是学生应具有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不能摈弃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
诵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绅《悯农》)时,我们在引导学生知道劳动的艰辛,珍惜劳动成果的同时,更要引导他们同情和热爱劳动人民;“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种一粒粟,夏收万颗籽。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李绅《悯农》);“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张俞《蚕妇》)等诗篇都采用白描手法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同样,白居易的《卖炭翁》、杜甫的《三吏》《三别》等现实主义的力作,更是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心和对统治阶级残酷剥削的无情揭露与鞭挞;而“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则是对古代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总结和血泪控诉。
教学这些诗词时,我们应引导学生体会蕴含在字面后面的深刻含义,理解流露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从中了解民生疾苦,关心民生疾苦,教育他们热爱劳动人民,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做一个热爱劳动人民的好孩子。
4、教育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在古代,祭祀和战争都是国之大事,战争尤为重要。
我们在看到战争保境安民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更应看到战争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反映了战争的旷日持久及出征将士命运的悲惨;“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十五从军征》)通过一个从军六十多年的老兵的凄惨晚景,深刻揭露了古代兵役制度的罪恶;“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则以白描手法揭露了战争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田园荒芜,家毁人亡,白骨蔽野。
在古代冷兵器时代,作为国之凶器的战争对劳动人民造成的伤害尚且如此深重,现代战争给劳动人民造成的生理和心灵的创伤就更加沉重。
因此,教学这类诗词时,我们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认识战争机器的罪恶,增强他们对战争的憎恨,增强他们对和平的热爱。
二、利用古诗词,加强对学生的情谊教育情谊教育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包括亲情教育和友情教育两方面。
亲情是人之伦理道德的组成部分,亲情教育自然也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点。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手足亲情的无限牵挂与思念,溢于言表,透于纸背,让人感动至极。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游子吟》)既表达了对母爱亲情的思念,更表达了对无私伟大母爱的讴歌与赞美;“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更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手足相怜,不应互相迫害,泯灭人伦。
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因诗施教,引导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切感知亲人对自己的款款深情和殷殷关爱,身体力行的去回报亲情,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美好品质,帮助学生维系良好稳定的亲情关系。
友情是人际伦理道德的又一组成部分。
自然,情谊教育同样离不开对学生进行友情教育。
古人向来重视友情,珍惜友情,讴歌深厚真挚的友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的诗句中,李白反问、夸张手法并用,赞颂了自己与汪伦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则在表明自己冰清玉洁的心志的同时,更多的表达了与友人难分难舍之情。
诗人既在自我表白,又在劝慰友人,更在宽解亲友,可谓一往情深;“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千古名句,则是诗人对友人远离的依依惜别之情的传唱。
想到友人此去,西出阳关,路途遥远,边关荒凉,人地生疏,相见何期?离愁徒增,别恨陡涨,诗人没有更多言语表白,惜别之情于频频劝酒的细微举动中自然流泻而出;高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的吟咏,则是高适对友人的劝勉和鼓励。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孟浩然《过故人庄》等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时,我们可引导学生感知诗句大意,体会诗句所蕴含的情感,教育他们要与人真情相见,坦诚相待,结为志同道合的学友,珍惜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三、利用古诗词,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学生健康成长,健康成才的基础和保证。
没有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很难想象学生会走向成功。
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挖掘诗词深意,适时地拓展延伸诗词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吟咏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诗句,我们从简练概括的字句中感受的不仅是诗人高昂的情调和豪放的胸怀,而且被诗人目光的远大、气概的豪迈、勇于攀登、胜凌绝顶的豪情壮志所感染,也因此会立下“凌绝顶,览众山”的雄心壮志;诵读王之涣的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我们会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诗人积极进取,不断开拓的精神;学习苏轼词句“谁言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黄发唱白鸡。
”,我们自然被诗人虽身处逆境,却乐观上进的旷达所感染:身处逆境,不要灰心,既要乐观上进,又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吟唱于谦名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我们也会自觉学习诗人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甘为人民利益而献身的精神。
毋需更多举例,这些言情写志的诗篇,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美好素材,教学时,我们可以适时对学生融入人生观、价值观的渗透和教育,教育他们从小树雄心、立壮志,奋发图强,立志成才,为国家的富强繁荣和民族的振兴腾飞而努力学习,贡献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