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教案
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背景《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是一首由辽海作曲的音乐作品。
在九年级音乐上册中,该曲被作为教材内容,旨在通过学习这首乐曲,让学生了解西方音乐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二、教学目标1.了解西方音乐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2.了解巴洛克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区别,并能够在听音中区分;3.发展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增强音乐素养和文化修养;4.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鼓励他们自己创作音乐。
三、教学内容1.乐曲欣赏首先,将让学生一起观看一段关于巴洛克音乐与古典音乐的视频,然后再播放《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这首音乐。
在听音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作曲家辽海以及该乐曲的背景与特点,以激发学生的听音兴趣。
2.乐曲分析乐曲分析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深入了解这首乐曲的构成,并能够在听音中分辨出各个乐章的特点。
具体地,可以让学生学习以下相关内容:•巴洛克音乐与古典音乐的区别•《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的构成•乐曲节奏与旋律特点•乐器运用等3.乐曲合唱在学生比较熟悉《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后,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乐曲合唱的活动。
这里提供一个小提示,在集合合唱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分成不同组别,每个组别分别练习不同的乐器部分,然后在咱们一起整合成完整的乐曲。
四、教学方法•观看视频•听音分析•讨论学习•乐曲合唱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具体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学生作品展示•个人总结•课堂测试•学生互评等方式。
总之,希望在这堂“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辽海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的课程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这一门艺术,同时也希望能够培养他们的审美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教案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教案教案标题: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认识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的作曲家、背景和音乐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鉴赏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合奏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他们对交响乐的了解,并提问他们是否听过或了解过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主体活动:2. 介绍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的作曲家德沃夏克,他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通过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对作曲家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分享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的音乐特点,如旋律、节奏、乐器运用等。
可以通过演奏示范、音乐分析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这些特点。
4. 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每个小组选择一段乐曲进行合奏。
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水平和乐器分配合适的乐谱或乐段。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演奏出一段动听的音乐。
5. 学生合奏完成后,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可以组织小组间的演奏比赛,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结活动:6.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他们对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理解和感受。
7. 提醒学生继续深入学习音乐,培养自己的音乐兴趣和才能。
教案评估:8. 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理解和音乐表达能力的提高。
9. 收集学生的合奏作品和评价,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音乐表达水平。
教案扩展:- 鼓励学生研究更多关于德沃夏克和其他交响乐作品的资料,扩展他们的音乐知识。
- 组织学生参观交响乐团的演出,让他们亲身体验交响乐的魅力。
- 引导学生创作自己的音乐作品,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和表达个性。
教案注意事项:-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音乐水平调整教案内容和难度。
- 创造积极、互动和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人音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及特点;•理解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特点;•熟悉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旋律和节奏;•掌握人音演唱的基本技巧和要求。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特点;•熟悉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旋律和节奏;•掌握人音演唱的基本技巧和要求。
三、教学准备•放映设备、音响设备;•选取自新大陆唱片公司出版的人音版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音频;•相关教学素材。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引领学生回顾交响乐的基本知识,介绍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特点。
2.学习第二乐章播放第二乐章的音频,让学生仔细聆听,理解其旋律和节奏特点。
3.教学人音演唱教师介绍人音演唱的基本技巧和要求,让学生模仿音频中的演唱,并纠正其演唱中的错误。
4.组织集体演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唱,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人音演唱的基本技巧和要求。
5.总结反思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知识,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教学扩展教师让学生自行搜索第九交响曲的相关信息,撰写一份交响乐的介绍或是自己的感受,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及特点第九交响曲的创作背景及特点人音演唱的基本技巧和要求七、教学评价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掌握第九交响曲第二乐章的旋律和节奏,掌握人音演唱的基本技巧和要求,并能够进行集体演唱。
同时,学生能够对第九交响曲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使他们的音乐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
人音版初音九上5.2.1《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意)》教案教案1000字

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一乐意,对这部作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基本结构、主题和音乐元素有了基本的认识,这为学习第二乐意提供了基础。然而,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程度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在知识方面,大部分学生对古典音乐有一定的了解,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解构能力较弱。在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欣赏能力,但部分学生在音乐创作和演奏方面可能存在不足。在素质方面,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和审美理解有所提高,但部分学生可能在音乐理论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方面有待加强。
- 主题音乐:“欢乐颂”、“自由颂”
- 情感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自由的渴望
- 参加学校或社区的音乐讲座和研讨会,与其他音乐爱好者交流学习经验。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
题目:请简述贝多芬的《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答案:贝多芬的《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创作于1803年,当时贝多芬正在访问美国,受到了美洲大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精神的影响。这部交响曲融合了美国民间音乐元素,展现了美洲大陆的独特魅力。
例题3:
题目:请简述《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中使用的乐器和它们的演奏特点。
答案:《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使用了管弦乐队,包括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弦乐器包括小提琴、大提琴、中提琴和低音提琴,它们的演奏特点是音色优美,表现力丰富;木管乐器包括长笛、双簧管、巴松管和低音管,它们的演奏特点是音色清亮,具有穿透力;铜管乐器包括小号、法国号和大号,它们的演奏特点是音色明亮,具有震撼力;打击乐器包括定音鼓、木琴、钟琴等,它们的演奏特点是节奏感和打击感强烈。
自新大陆交响曲教案

自新大陆交响曲教案
引言:
交响乐是西方音乐的重要分支之一,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自
新大陆交响曲是一首受到广泛认可和喜爱的作品,它展示了拉丁美
洲音乐的独特之处。
本教案旨在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并提供一些
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作品。
一、背景介绍:
1.1 新大陆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由墨西哥作曲家、指挥家阿龙·科普兰创作的,他是拉丁美洲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
该作品于1939年完成,旨在表现拉丁美洲爱国情怀和独立精神,同时展示其丰富的音乐文化。
1.2 作曲家阿龙·科普兰
阿龙·科普兰是墨西哥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承载着
墨西哥人民的希望和梦想。
科普兰出生于1900年,曾在墨西哥、美国和欧洲接受过音乐教育,他的作品融合了民族和古典音乐元素,
创造了独特的风格。
二、作品分析:
2.1 曲式结构
自新大陆交响曲采用了传统的交响乐曲式结构,分为四个乐章:序曲、狂舞、分奏曲和终曲。
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风格和音乐元素,展示了拉丁美洲的音乐特色。
2.2 音乐特点
自新大陆交响曲中融入了墨西哥传统音乐和民族乐器的元素,
如马利亚奇,奇奇科曼、哈拉奇和马拉卡斯等。
同时,作曲家运用
了丰富的和声和旋律,展现了墨西哥独有的音乐表达方式。
三、教学内容和目标:
3.1 教学内容:
- 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的背景和作曲家阿龙·科普兰
- 分析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 听音乐并辨认其中的元素
- 探索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独特之处。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聆听《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在聆听、演唱、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变现力、创造力与合作探究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交响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聆听《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
2.难点初步了解交响曲。
三、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播放歌曲多媒体播放乐曲《春节序曲》,并提问:乐曲的演奏形式(交响曲)学生聆听感受歌曲,老师由此引出新课《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
(二)初步感知1.初听:多媒体播放歌曲,提问:歌曲描绘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仿佛看到了家乡的美丽景色)2.复听:老师弹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思念家乡,对家乡的热爱)3.拓展交响曲: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多乐章大型音乐作品,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其中至少有一个乐章用奏鸣曲式写成,1快板,2慢板,3小步舞曲或诙谐曲,4急板或快板。
(三)深入了解1.聆听引子部分,提问演奏乐器(管乐)2.聆听A段,老师弹唱主题a,提问主奏乐器(英国管),感受音乐情绪(忧伤、平静)播放主题b,提问乐器(弦乐、小提琴),比较和主题a情绪的变化(明朗秀丽,更加欢快活泼)3.聆听B段,播放主题C,提问主奏乐器(长笛、单簧管),对比音乐情绪的变化(更加柔和)播放主题d,对比主奏乐器(单簧管)又加入长笛,情绪更加高涨,再次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与热爱)4.介绍作曲家:德沃夏克,捷克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歌剧《水仙女》等。
(四)音乐活动播放歌曲《念故乡》,我国音乐家李叔同根据乐曲主题a填词,学生分组有感情演唱歌曲《念故乡》。
(五)小结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引导同学们自主发言。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主旨:认识交响曲,感受了作者热爱家乡、祖国的情感,为家乡国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初三音乐(人音全国版)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1教学设计

(1)聆听a 主题,思考其旋律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这段感人至深的旋律是由英国管演奏的,这件乐器的外形和双簧管接近,比双簧管低五度。
又称中音双簧管,它的音色含蓄内在,听起来如泣如诉。
它常被用来表现忧郁或富有诗意的旋律,a 主题是作曲家德沃夏克汲取美国民间音乐素材,同时融进了自己的音乐灵感创作而成。
(2) 聆听b 主题,对比a 主题由什么发展变化?
对比其旋律,学生能够发现,b 主题与a 主题有部分相似的节奏,但大部分的旋律又进行了发展与变化,音乐情绪也略显得有些激动。
(3) 聆听a ’主题,对照乐谱,思考其旋律与ab 哪个主题更加接近以及主奏乐器是什么?
这段旋律与a 主题旋律 非常相似,并且也是由英国管演奏。
(4) 分析第一部分的结构
乐章的第一部分是由a b 两个主题 以及变化再现的a'主题构成,这样的结构我们称之为再现三部曲式。
a 主题由英国管奏出,它的音质柔和含蓄,有着田园梦幻的色彩。
(5)视频欣赏第一部分
2.学习鉴赏乐章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旋律结构:A
引子引子 a 主题旋律 b 主题旋律 a'主题旋律
再现三部曲式
(1)聆听c主题旋律,边听边思考,旋律上有了哪些变化?
通过聆听和对照谱例,学生能够发现旋律中出现了很多的三连音,节奏对比第一部分的ab 主题更加紧凑,旋律的速度变快,推动了音乐的继续发展。
(2)对比c主题,聆听并思考d主题旋律发生了哪些变化?
对比c主题,d主题旋律的速度变慢,音乐中充满了浓郁的哀愁与思乡之情。
【播放视频】完整欣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
三.分析整个乐章的结构。
初中音乐_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欣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能够对欧洲交响音乐感兴趣,理解作品所表达的爱国情感,从而表达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2.感受体验乐曲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情绪反应,了解并记忆英国管的音色。
3.能够记住、会唱主题音乐a,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和《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学习、掌握交响曲的基础音乐知识。
【教学重点】欣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教学难点】感受体验乐曲音乐要素变化所带来的情绪反应【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竖笛吹奏《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第二乐章主题a片段,提问:旋律的速度、是怎样的?带给大家怎样的情绪?【设计意图】竖笛学生都会吹奏,而且音色接近英国管,能够表现相应的情绪,学生很容易进入到淡淡的思乡之情的环境中。
二、分段赏析(一)赏析a主题1、出示课题,学唱主题a教师弹琴,学生视唱主题旋律。
【设计意图】学唱主题,对乐曲表达的情感有更进一步的体验。
2、简介德沃夏克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曾任布拉格音乐学院、纽约音乐学院院长,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捷克民族色彩。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作者,有助于理解作品。
3、学习什么是交响曲课件出示交响曲定义、管弦乐队编制、交响曲体裁形式。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及教师讲解,让学生对交响曲的定义、结构有初步的认识。
4、聆听a主题,分辨演奏乐器(1)教师播放a主题,学生聆听、分辨演奏乐器。
(2)教师出示课件,学生了解英国管。
【设计意图】通过音频、课件及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记忆英国管及其音色特点,解决教学目标。
5、再次视唱a主题,分析旋律创作手法(1)对比聆听带附点和不带附点旋律所带来的不同情绪反应。
(2)分析重复、变化重复的创作手法及作用。
【设计意图】分析创作手法有助于进一步感受情绪及背唱旋律。
6、背唱主题a接龙游戏,师生变换顺序演唱a主题,背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听、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2、通过欣赏,了解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了解《自新大陆交响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听、奏、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参与,提高学生感受、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教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片段。
二、欣赏
1、介绍德沃夏克
德沃夏克是捷克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捷克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之一。
他一生写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其代表作有《自新大陆交响曲》、歌剧《水仙女)等。
他的作品始终贯串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怀念家乡的深切感情,富有浓郁的斯拉夫民族色彩。
2、介绍《自新大陆交响曲》及第二乐章
《自新大陆交响曲》是德沃夏克在美国任纽约音乐学院院长时所作。
新大陆原指南北美洲大陆,作者在这里指美国。
他一踏上美国国土,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工业城市,脑海里就翻腾着许多新奇、鲜明的印象;他特别关心美国被压迫的黑人和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命运;他独处异国,十分思念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部著名的四个乐章的《自新大陆交响曲》。
其中第二乐章被称为“一切交响乐慢板乐章中最动人的一个”。
其中的音乐形象同诗人朗费罗的叙事诗《海华沙之歌》中的第二十章“饥荒”有联系,诗中的海华沙是印第安
人的一位民族英雄,他的妻子敏妮海哈在饥饿中死去,人们在阴森森的密林里为她掘好坟墓,与她的遗体告别。
3、听、辨、分析音乐主题
(1)听引子,分辨是何类乐器、在哪个音区奏出了几个和弦?表现了何种情绪?烘托了何种气氛?
(管乐器在低音区奏出了七个和弦,表现了低沉、忧郁的情感,烘托了故事的悲惨、凄切的气氛。
)
(2)唱a主题,讲故事。
英国管演奏的悲凉、伤感的主题,歌曲《念故乡》就是由这个主题发展而来,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演唱并感受一下。
这个主题既像是揭示海华沙的孤独和痛苦,又像是奄奄一息的敏妮海哈对海华沙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寄寓作者对遥远祖国的怀念。
三、课堂小结
本课介绍了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欣赏了《自新大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同学们都被此曲深深地感染,愿乐曲动人的旋律永远留在同学们的记忆之中,我们永远热爱我们的祖国和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