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旅游学概论(第七版)》拆书笔记

《旅游学概论(第七版)》拆书笔记

《旅游学概论(第七版)》拆书笔记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第一节十九世纪以前的旅行活动一、原始时代早起的迁移活动二、人类旅行需要的出现和旅行活动的历史发展(一)旅行需要最初得以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二)奴隶制时代的旅行发展(三)中国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四)欧洲封建时代的旅行发展三、十九世纪之前的旅行发展的特点(一)在一个社会中,旅行活动的发展与该地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二)在这一漫长的时期中,旅行活动的类型虽然有新的发展和扩大,但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活动类型始终都是商贸旅行。

(三)在这一时期中,虽然也存在消遣性的旅行活动,而且其规模和类型也时有扩大,但参加者多限于统治阶级及其附庸阶层。

第二节近代旅游和旅游业的开端一、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一)生活环境的变化(二)工作性质的变化(三)阶级关系的变化(四)运输条件的变化二、旅游发展历史上的铁路时代(一)费用低(二)速度快(三)运力大(四)通达范围广三、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诞生(一)1841年的创举(二)1845年的商业性尝试(三)其他开创性工作第三节现代旅游的兴起一、现代旅游的概念二、“二战”后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一)世界人口的增加(二)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三)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四)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出现(五)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六)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技术的进步第四节我国旅游业的历史发展一、旧中国的旅游业二、新中国的旅游业(一)改革开放之前的情况(二)改革开放之后的情况1、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1978~20世纪80年代中期)2、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并行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1997年)3、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阶段(1997~2008年)4、以国内旅游为重点的全面发展阶段(2009年至今)第二章认识旅游活动第一节旅游活动的界定一、对旅游的释义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目的,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开展的旅游和逗留访问活动。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读后感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读后感

李天元旅游学概论读后感篇一李天元旅游学概论读后感最近读了李天元的《旅游学概论》,哎呀,我这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感触颇多!这本书吧,就像一个知识的大宝藏,一开始我觉得可能会很枯燥,毕竟是个概论嘛,能有趣到哪儿去?可没想到,读着读着,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

它把旅游这件事儿,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剖析得那叫一个透彻!我就想啊,以前我出去玩,就是瞎玩,只知道看风景、吃美食,从来没想过旅游背后还有这么多门道。

比如说,旅游对经济的影响,以前我可能就觉得,能促进当地消费呗,可书里讲的可详细多了,什么就业机会增加啦,产业结构调整啦,也许有人会说,这有啥用啊?但你想想,要是了解了这些,咱以后出去玩,是不是就能更明白当地的发展情况,说不定还能发现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商机呢?还有啊,旅游对文化的交流和传承,这也是我以前没想过的。

我觉得吧,我们去一个新的地方,不只是看了看不同的建筑、吃了吃不同的食物,更重要的是,我们把自己的文化带过去了,也把当地的文化带回来了。

这难道不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儿吗?可这中间会不会也有一些不好的影响呢?比如说,过度商业化会不会让一些传统文化变了味儿?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对旅游的认识真的是太肤浅了。

以后再出去玩,我可得好好琢磨琢磨,不能光图个乐呵,得从中学到点东西。

这书啊,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你们觉得呢?篇二李天元旅游学概论读后感哇塞,读完李天元的《旅游学概论》,我整个人都不好了,为啥?因为我发现我以前的旅游都白游啦!你说这旅游,咱都觉得不就是出去玩,放松放松嘛。

可这本书告诉我,没那么简单!就好像是给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看到了旅游背后那些隐藏的东西。

比如说,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这可真是个头疼的问题。

有些地方为了吸引游客,拼命地开发,把好好的自然风光给破坏了。

我就想问,这样真的好吗?也许短时间内能赚到钱,可长久下去,子孙后代还能看到那些美丽的风景吗?再说说旅游市场的营销,这可真是一门大学问。

《旅游学概论》笔记_学习笔记

《旅游学概论》笔记_学习笔记

《旅游学概论》笔记第一章:旅游学基础1.1旅游的定义与特征1.2旅游的历史与发展1.3旅游的类型与分类1.4旅游的社会经济影响第二章:旅游市场与需求分析2.1旅游市场的概念与构成2.2旅游需求的特点与影响因素2.3旅游者行为分析2.4旅游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第三章:旅游资源与产品3.1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估3.2旅游产品的概念与特征3.3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管理3.4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第四章:旅游业的组织与管理4.1旅游企业的类型与功能4.2旅游业的管理模式与结构4.3旅游业的人力资源管理4.4旅游业的营销策略第五章:旅游政策与法规5.1旅游政策的制定与实施5.2旅游法规的内容与作用5.3旅游安全与风险管理5.4旅游可持续发展政策第六章:未来旅游发展趋势6.1数字化与智能旅游6.2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6.3文化旅游与体验经济6.4全球化对旅游业的影响第1章:旅游学基础1.1旅游的定义与特征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观光、探险、文化体验等目的,暂时离开通常居住地,前往其他地方并返回的活动。

旅游的定义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目的性:旅游是有明确目的的出行。

过程性:包括出发、旅程和返回的全过程。

临时性:旅游者在目的地停留时间相对较短,通常不超过一年。

动态性:旅游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时间、空间及个人因素影响。

旅游的特征:文化性:旅游活动常常涉及不同文化的交流与体验。

经济性:旅游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性:旅游活动通常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休闲性:旅游旨在放松身心,享受生活。

旅游者的分类:按目的:休闲旅游、商务旅游、探险旅游、宗教旅游等。

按出行方式:跟团旅游、自助旅游、背包旅游等。

旅游的价值:文化价值:促进文化传承与交流。

经济价值: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社会价值:增进人际关系与社会和谐。

1.2旅游的历史与发展旅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旅游形式不断演变。

原始社会:人类为生存迁徙,旅游活动以寻找食物和栖息地为主。

《旅游学概论》课程笔记

《旅游学概论》课程笔记

《旅游学概论》课程笔记第一章旅游学基本认知1.1 旅游学的发展历程- 旅游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主要是对旅游活动的描述和记录。

-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旅游学开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得到发展,出现了大量的旅游学研究机构和学术期刊。

- 70年代和80年代,旅游学开始关注旅游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形成了旅游影响研究的热潮。

- 90年代以来,旅游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包括了旅游规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政策等多个方面。

1.2 旅游学的核心问题- 旅游学的核心问题包括旅游的定义和本质、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旅游业的管理与组织、旅游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等。

1.3 旅游学的理论基础- 旅游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

- 经济学理论可以解释旅游市场的发展规律、旅游业的经营管理和旅游对经济的影响。

- 社会学理论可以解释旅游者的行为特征、旅游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旅游组织的社会功能。

- 地理学理论可以解释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旅游地域的特点以及旅游规划的空间布局。

- 环境科学理论可以解释旅游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第二章旅游的本源与发展2.1 旅游的定义与本质- 旅游是一种短暂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其他地方进行休闲、娱乐、观光、度假等活动的行为。

- 旅游的本质在于寻求新的体验、放松身心、丰富生活、拓宽视野等。

2.2 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旅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主要是宗教朝圣和贸易活动。

-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旅游开始成为一种文化和教育的方式,人们通过旅游来追求知识和艺术的熏陶。

- 19世纪以来,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活动。

- 20世纪以来,旅游成为一种全球性的现象,旅游业成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1 旅游者概述-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旅游学概论)读后感_读后感.doc

(旅游学概论)读后感_读后感.doc

(旅游学概论)读后感_读后感《旅游学概论》读后感其实对于“旅游管理”这个专业,说起来大概新生都不能确定地理解它概念,只是泛泛地把自己对旅游出游理解加诸其身。

而《旅游学概论》则系统地为我们阐述了“旅游”概念(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旅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地方并在那里停留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活动)和其多学科体系特点,让我们知道,旅游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以旅游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为核心、多学科共同研究为支撑旅游活动整体知识体系,能在各级公司旅游相关部门、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中高级专门人才,了解旅游业需求,从而使我们可以更加明确自己未来发展方向。

全书分为旅游本体论(概念体系)和旅游发展部门(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对旅游学科、旅游活动、访客与旅游者、旅游需求、旅游产品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系统而简洁阐述,为读者介绍旅游学基本理论体系;第二部分则详细介绍旅游管理各领域宏观结构,涉及吸引物与目地、节事与会展、移动性与旅游交通、旅游中介服务、旅游接待服务、旅游支持行业、旅游公共管理等主要部门。

本书一个很大特点,就是它每一章结束后,都会给我们一些阅读材料,使我们扩大了关于旅游领域知识面,加深对旅游学理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如第一章,旅游学科案例从各国旅游教育和旅游学教材发展、国际旅游研究组织、国际旅游研究期刊视觉去给我们引发思考。

我们知道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其旅游教育起步都是早于中国,尤其是中国与美国起步距离更是相差56年。

西方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对旅游性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关于旅游学科严肃话题,特别是从旅游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角度理解,进行了认真思考,这与目前我国旅游学科主要建立在工商管理学科基础之上现状明显不同。

(读后感)而东西方旅游教材不断发展,各国际旅游研究组织与国际旅游研究期刊陆续出现,这说明各国对旅游学都给予了足够重视。

而读者则可以从这些案例中更加充分去了解本章知识应用,从而对旅游学科不断有更深层次了解。

《旅游学概论》读后感

《旅游学概论》读后感

《旅游学概论》读后感《旅游学概论》读后感《旅游学概论》读后感其实对于“旅游管理”这个专业,说起来大概新生都不能确定地理解它的概念,只是泛泛地把自己对旅游出游的理解加诸其身。

而《旅游学概论》则系统地为我们阐述了“旅游”的概念(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旅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并在那里停留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和其多学科体系的特点,让我们知道,旅游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以旅游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为核心的、多学科共同研究为支撑的旅游活动整体知识体系,能在各级公司旅游相关部门、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了解旅游业的需求,从而使我们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全书分为旅游本体论(概念体系)和旅游发展部门(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对旅游学科、旅游活动、访客与旅游者、旅游需求、旅游产品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系统而简洁的阐述,为读者介绍旅游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第二部分则详细介绍旅游管理各领域的宏观结构,涉及吸引物与目的地、节事与会展、移动性与旅游交通、旅游中介服务、旅游接待服务、旅游支持行业、旅游公共管理等主要部门。

本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每一章结束后,都会给我们一些阅读材料,使我们扩大了关于旅游领域的知识面,加深对旅游学的理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如第一章,旅游学科案例从各国旅游教育和旅游学教材发展、国际旅游研究组织、国际旅游研究期刊的视觉去给我们引发思考的。

我们知道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其旅游教育的起步都是早于中国的,尤其是中国与美国的起步距离更是相差56年。

西方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旅游的.性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关于旅游学科的严肃话题,特别是从旅游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角度的理解,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这与目前我国旅游学科主要建立在工商管理学科基础之上的现状明显不同。

(读后感)而东西方旅游教材的不断发展,各国际旅游研究组织与国际旅游研究期刊的陆续出现,这说明各国对旅游学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旅游学概论》读后感

《旅游学概论》读后感

《旅游学概论》读后感其实对于“旅游管理”这个专业,说起来大概新生都不能确定地理解它的概念,只是泛泛地把自己对旅游出游的理解加诸其身。

而《旅游学概论》则系统地为我们阐述了“旅游”的概念(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旅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并在那里停留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和其多学科体系的特点,让我们知道,旅游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的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以旅游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专业知识为核心的、多学科共同研究为支撑的旅游活动整体知识体系,能在各级公司旅游相关部门、机构、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了解旅游业的需求,从而使我们可以更加明确自己的未来的发展方向。

全书分为旅游本体论(概念体系)和旅游发展部门(公共管理与工商管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分别对旅游学科、旅游活动、访客与旅游者、旅游需求、旅游产品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系统而简洁的阐述,为读者介绍旅游学的基本理论体系;第二部分则详细介绍旅游管理各领域的宏观结构,涉及吸引物与目的地、节事与会展、移动性与旅游交通、旅游中介服务、旅游接待服务、旅游支持行业、旅游公共管理等主要部门。

本书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每一章结束后,都会给我们一些阅读材料,使我们扩大了关于旅游领域的知识面,加深对旅游学的理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如第一章,旅游学科案例从各国旅游教育和旅游学教材发展、国际旅游研究组织、国际旅游研究期刊的视觉去给我们引发思考的。

我们知道无论是欧洲,还是美国,其旅游教育的起步都是早于中国的,尤其是中国与美国的起步距离更是相差56年。

西方学者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对旅游的性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关于旅游学科的严肃话题,特别是从旅游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角度的理解,进行了认真的思考,这与目前我国旅游学科主要建立在工商管理学科基础之上的现状明显不同。

(读后感)而东西方旅游教材的不断发展,各国际旅游研究组织与国际旅游研究期刊的陆续出现,这说明各国对旅游学都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NEW)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NEW)李天元《旅游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旅游者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旅游资源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旅游业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旅游组织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旅游市场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旅游的影响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1.1 复习笔记一、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移活动人类旅行和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演进。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们的社会活动基本上也只限于在自己的氏族部落范围内进行。

(2)截止到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缺乏劳动剩余物,人类还不存在有意识的自愿外出旅行的需要。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人类客观上既无开展旅行的物质基础,主观上亦无外出旅行的愿望。

当时人类迁移活动所具有的被迫性和求生性,都说明这种活动不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行或旅游活动。

二、人类旅行需要的产生与发展1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背景(1)历史上的三次社会大分工①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的分工,游牧部落与农业部落间的产品交换现象开始萌发,但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劳动剩余物甚少,这种交换实际上并不普及,而且这不多的交换也仅限于在相邻部落间进行。

②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从家庭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专门性的行业。

由于社会分工范围的扩大,特别是由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使劳动剩余产品数量增多,从而使产品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

很多产品,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在这种情况下,交换本身也就演变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职能。

③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到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形成时期,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旅游学概论》黄浩宇20101100052说到旅游,我想没人会感到陌生。

在我看来,旅游是一件让人身心愉悦,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获得精神享受的事情。

提到旅游,我就会心潮澎湃。

能够在有生之年周游世界,与世界上各国文化、美景亲密接触是我最大的梦想。

为此,我要努力学习,努力储蓄,然后快乐出发。

说真的,虽然热爱旅游,但是在高考填报志愿之前,一心想要考进中国传媒大学的我从没有想过要在旅游专业学习。

不过,既然目前与中国传媒大学无缘,既然现在来到了华师旅游管理系,我就慢慢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尝试去喜爱它。

鉴于专业知识有限和本书很强的理论性,我可能对本书的理解不那么深刻,只能从浅处着眼。

我想结合我有限的旅游经历谈谈我的理解与收获。

我还记得第一次出远门是在我小学五年级的暑假。

那时候,由于工作的关系,爸爸必须去一趟深圳,他想,也该让我出去见见世面了,于是就把我带上。

一听有得去大城市玩,我高兴得不得了。

无奈这种兴致被几个小时的晕车体验一扫而光。

在车上,我几度想到要回家,尽管车窗外时不时有美丽的景色。

终于挨到了目的地——深圳,我看到了另一个景象,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马路上没有摩托车,这和我们那很不一样。

爸爸说:“深圳以外是个小渔村,改革开放政策使得她的经济迅猛发展,就好像一夜间就建起的城市。

待爸爸办完事情后,我们去了地王大厦。

那楼很高,我们乘坐电梯去到顶层,在上面看到了超美的夜景,租借天文望远镜还可以望见绚烂的星空。

我照了一张相,工作人员把我的脸P在一个卡通棒球人物的头上,这是我第一张PS照片。

隔天,我们去了明克斯航母——一艘俄罗斯退役航母,来到中国被包装成旅游景点。

我的第一印象是——好大的船。

“船”里面有餐厅、游戏厅、展览厅、纪念品厅、表演厅。

甲板上有十几只飞机,坐在飞机上,我照了一张快照,拿在手上很得意。

可惜的是,在买纪念品的时候,被我落在了那里,直到离开航母后才发现。

那张照片至今成为我的一个遗憾。

有时我会安慰自己说,也许当时被工作人员捡到,拿去展览至今也说不定是吧。

以上是我的第一次旅游经历,我想我一辈子都会记得。

旅游是一件愉悦身心的乐事,特别是当它成为了美好的回忆。

之后的几年,也是由于爸爸工作的关系,我去过福建的一些地方,比如石狮、莆田、厦门、泉州。

印象比较深的有在石狮的一个“黄金海岸”第一次与沙滩、大海亲密接触,乘坐快艇在近海兜了几圈,一个字:酷;两个字:很晒;三个字:很刺激;四个字:海水真咸。

在阳光的蒸发下,我的身上满是快乐的盐花。

在厦门,我们坐了很久的车才到达海拔很高处,耳朵都有种被塞住的感觉。

上面很开阔,有点平原的感觉,不像其他山一样越到上面越无路,可走。

一座威武的南少林寺展现在我的眼前。

由于我们是黄昏时分才去到那里的,少林寺已经大门紧闭,于是我们只能在外面拍照留念而已。

这提示了我以后制定旅游计划时要考虑开放时间等因素,而不是想到去哪就赶去。

上这门课时,我听到有些同学有着丰富的旅游经历,很是羡慕。

虽然我去过的只是一些小地方、小景点,没有和他们一样已经去过很著名的景点,搭过飞机,去过外国旅游,但是我的经历也至少让我开了视野,有所回忆。

日后,我的旅游计划将由我自己抒写,去实现。

无数次幻想过将来是我带着父母到处去游玩,他们一定会很开心。

嗯,加油吧,自己!回到《旅游学概论》这本书来,全书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由第1-5章构成,向读者介绍了旅游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第二部分由第6-12章组成,详细介绍旅游管理各领域的宏观结构,涉及吸引物与目的地、节事与会展等部门,有助于初涉旅游的读者从实用领域理解旅游活动的重要性。

各章的主要内容如下:一、旅游学科1、将旅游作为科学研究对象进行理论探讨,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大多数旅游研究是在近30年完成的。

2、旅游专业涉及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社会科学领域。

就业机会覆盖公共领域、商业领域、研究教育领域。

3、旅游活动是旅游学的逻辑起点,旅游系统是对旅游活动的结构化表述。

4、目前旅游学处于多学科同时进行相对独立研究的多学科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5、旅游学概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广泛型、中间型和初涉型。

6、旅游研究方法可以分为管理研究和社会科学研究两种传统。

二、旅游活动1、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作了如下界定:旅游是指人们为了休闲、商务或其他目的而旅行到其惯常环境之外的地方并在那里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2、1841年库克的有组织、有计划活动标志着全球近代旅游活动的开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航空业的发展促进了大众旅游的发生发展。

3、旅游活动对接待地在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等方面有广泛影响。

(旅游是什么?有人说,旅游就是从自己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去。

这句话俏皮生动,我很喜欢。

在社会生活中,有些人长期处在高度的压力,产生强烈的逃避情绪,他们中的一些人会选择旅行来放松自己。

可是,当旅行回来,一切用恢复往常的时候,他们又会处于失望之中。

在我看来,旅游的确是一个逃避现实的好方法,但是如果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到安定的力量,发现美、创造生命的价值,对世界充满好奇,那么去到异国他乡,看到的也只能是“别人活腻了地方”。

)三、访客与旅游者1、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

2、旅游者是在一定的旅游需求和旅游动机的推动下产生出行需求的。

3、旅游者一次完整的消费行为是由包括目的地选择在内的行前决策、抵达目的地后的现场体验和完成旅程之后的事后评估三个阶段组成的。

(人们有了动机去旅游时,会考虑路程、时间、价格等诸多因素,最终决定目的地。

在目的地进行一番体验之后,做出的评价不仅影响自己的重游兴趣,也可能影响他人的出游决策。

)四、旅游需求1、旅游需求是在旅游动机等推力和目的地等拉力影响下,对旅游产品的真实需求量。

五、旅游产品与供给1、旅游产品是人们进行旅游活动所需的多种吸引物、设施和服务的组合。

旅游产品具有多部门综合、生产和消费同时产生、不可贮存、难以替代等特征。

2、旅游产品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

3、围绕旅游产品的供给,产生了旅游业。

六、吸引物与目的地1、旅游吸引物是促使旅游者产生出游动机的主要原因。

一般分为自然型、历史型和商业型三种基本吸引物。

吸引物加上设施与服务,形成旅游地。

旅游地达到一定规模或数量后,将会形成旅游目的地。

2、旅游目的地一般分为城市型目的地和景区型目的地。

3、吸引物开发一般建立在旅游资源基础上。

4、基于公共资源的旅游吸引物的经营管理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不同类型的吸引物有不同表现的生命周期曲线。

七、节事与会展1、现代旅游节事活动是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劳动不同的一种特殊活动。

成为吸引旅游者的主要原因的节事称为节事旅游产品。

2、会展是一种包括博览会、会议、个人差旅、奖励旅游。

大型文化体育盛事的活动在内的综合性旅游形式。

3、会议可以分为协会会议和公司会议两个类型。

4、展览可以分为贸易性质和消费性质等类型。

5、会展组织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会展产品的吸引力和销售量。

八、移动性与旅游交通1、旅游者的移动构成现代社会人类最大规模的移动现象。

2、旅游者对于旅游交通的选择受经济、距离、时间、安全、个人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3、常用的现代旅行方式可分为航空、铁路、公路、水路四种。

4、在统一协调、综合运输思想指导下,建立了交通搭乘工具、旅游通道、水路站场三个物质载体以及相应的公私交通服务在内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

九、旅游中介服务1旅游中介商是在旅游供应商和旅游者之间提供中介服务产品的企业。

一般分为旅游经营商和旅游代理商。

2、团队包价旅游产品是传统旅行社的主要产品,具有综合性、组合性、无形性、异地性、不可贮藏、产销同时性等特征。

3、商务旅游服务商主要为人们提供商务散客服务、公司差旅管理、会展旅游服务、奖励旅游等商务旅行和旅游中介服务。

十、旅游接待服务1、旅游接待业指包括非盈利机构在内的所有参与以食宿为基本内容的接待服务的商业机构所构成的产业。

旅游接待业在很大程度上等同于酒店业。

2、旅游接待业通常具有住宿、餐饮、休闲娱乐、会议集会、商务服务、交通支持、购物服务等多种功能。

3、旅游接待设施可分为无限服务酒店、有限服务酒店和其他辅助接待设施。

4、酒店经营管理具有对象复杂、流程分散、多方协调等特征。

十一、旅游支持行业1餐饮业、购物业、娱乐业等旅游支持行业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相互促进。

2、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企业。

3、金融、保险服务和旅游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旅游消费的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旅游房地产是旅游开发和房地产开发的重要方向。

十二、旅游公共管理1、旅游公共组织、旅游公共管理、成为影响旅游活动水平、影响旅游经济发展、加强旅游危机管理的重要条件。

2、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旅游立法是各级政府及政府主管部门进行旅游行业管理、协调多利益主体关系的重要法律保障,在制定旅游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政策和旅游发展规划过程中,也需要从公共管理角度进行把握。

3、旅游资源和环境的外部性产生了资源管理、利用与保护的不同价值观冲突,政策制定、规划研究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在诸多利益主体之间达成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平衡。

4、旅游目的地营销是一种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手段,只有通过公共组织才能实现这个目标,为此,目的地营销组织和目的地营销系统受到了重视,得到了较快发展。

读完整本书,我初步了解到了旅游学的基础知识,对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感知。

虽然本书理论性很强,但是还是让我对旅游学产生了兴趣。

旅游,多么美妙的事情。

旅游研究,想必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本书附有许多图片,大多都是作者吴必虎拍摄的,作者真是去过很多有趣的地方考察,嗯,做研究,就是要多田野作业。

旅游涉及人们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

学好这本书,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就让我借着这份刚刚培养的兴趣,继续探索旅游的奥妙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