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做》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三语文试题《想和做》练习题(1)学科试卷

初三语文试题《想和做》练习题(1)学科试卷

初三语文试题《想和做》练习题(1)学科试卷想和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第③段中“丰厚的回报”指的是什么?根据你的理解,简要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7.仿照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奋斗需要……需要……需要……”的句式,在“友谊”、“理解”、“创新”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词语代替“奋斗”写一句话(不可照抄原句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百科对联趣谈在对联中,有一种修辞法叫“缺隐”,即作者有意不写出要写的字,给读者留下揣摩回味的余地。

如宋代吕蒙正写的春联,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___。

横批:南北。

吕蒙正早年家贫如洗,春节到了,家中空无一物,他一气之下,写了这副对联。

人们看后,先是莫名其妙,待到领悟过来,不由拍案称绝。

原来此联的寓意是:缺衣(一)少食(十),没有(东西)。

它道出了穷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参考答案[同步自测一]一、1.(1)断(2)积累(3)时机(4)专心(5)成效(6)按照2.(1)B、D(2)C(3)A(4)D3.(1)√(2)_(3)_(4)_(5)√(6)√4.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⑥、⑦段;怎样才能把想和做联结起来;⑧段;学校实际;列表现→作评析→提论点5.D 二、6.(略)7.第②句8.C9.D10.(1)“一条”说明联结想和做的路不止一条,而“从实际出发”只是其中的一条(2)去掉“水”就包括了不是栖息在水中的禽类,观察它们是不能学会游泳的。

3想和做①

3想和做①

3 想和做①3 想和做①胡绳(注释:①选自《胡绳全书》第五册(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选入课本时,作者做了较大改动。

胡绳(1918—2000),江苏苏州人,哲学家、历史学家。

)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

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一般人的通例①。

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②”,照样做去。

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注释:①〔通例〕即惯例,指一般人习惯的做法。

②〔依葫芦画瓢(piáo)〕比喻呆板地照原来的样式去做,缺乏创造力。

瓢,用来舀水或面粉等的器具。

多用对半剖开的葫芦瓜做成,也有用木头挖成的。

)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

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

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

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

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

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

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

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2018年语文版(2017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6 想和做

2018年语文版(2017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同步练习:6  想和做

6想和做01积累运用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水禽.(qín)画瓢.(piáo)石磨.(mò)观chá(察) 脑jīn(筋) yuán(缘)故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习近平:要褒奖埋头苦干....的干部,砍掉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把精力投到抓落实中。

B.生意场上,投机取巧....获取的利润,终究是暂时的。

C.他一紧张说话就有点结巴,滔滔不绝....的,一段话要说很长时间。

D.不掌握好的方法,不制定明确的目标,做再多也是劳而无功....。

(解析:C项“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

用在句中不合语境。

) 3.(2019·深圳)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A.随着我市水质量的明显增加,全市上下居民治水的信心更大了。

B.随着共享单车的广泛使用,怎样规范停放成为群众谈论热议的话题。

C.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的科学家团队首次在琥珀中发现了雏鸟标本。

D.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会展中心。

(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把“增加”改为“提高”;B项语意重复;“谈论”和“热议”去掉其中一个;D项主语残缺,去掉“在”。

)4.(2019·毕节)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B)①如此一直想下去,一直记下去,到当时所能想到的意思都记下来为止。

②再在其中理出一个线索和次第,另取一张纸条,顺着这个线索和次第用小标题写成一个纲要。

③在定了题目之后,我取一张纸条摆在前面,抱着那题目四面八方地想。

④想时全凭心理学家所谓“自由联想”,不拘大小,不问次序,想得一点意思,就用三五个字的小标题写在纸条上。

A.④③①②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D.③④②①5.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只思考不行动,人生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但不思考就盲目行动,同样会劳而无功。

班级开展“想和做”讨论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请写出这个寓言故事的名称,并从“想和做”的角度来说明故事的寓意。

6、《想和做》

6、《想和做》

作业
• 1、熟读课文。 •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累计28课时)
学习目标
• 1、全面理解课文。 • 2、学习本文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自学指导一(9分钟) 阅读课文1--5段回答问题
1、“只会空想,不会做事”的人有什么具体表现?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的说了许多 空话,可是从来没人真做过一件事。“空想”和 “空话”就是他们的特点。
结起来。”这就是文章的基本观点, 也叫中心论点。
(2)一些议论文在开头就提出论点,我们称之为
“开门见山”。本文不是这样写的,在第5段里 才提出来,在这以前都议论些什么?也就是说论 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在这之前议论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一定要把想和做联结起来?
开头两段讲两种极端,第3段对两种人加以 明确: 批评,着重指出后一种人不值得赞美。第4 段论述后一种人为什么不值得赞美,从动 物与人类的比较中论述为什么要把想和做 联结起来。
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完成课课练。
(3)“要联结”和“怎样联结”这两句是紧 挨在一起的。为什么这样写?
(前一句是论点,后一句是设问,引起后 两段的议论。这两句紧靠在一起,在结构 上起承上启下的关联作用。)
(4)、最后两段写了些什么?和论点有什么 关系?
——运用观点联系实际,着重分析学校 方面学生学习的实际。
自学指导四(6分钟)
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l~5): 概述“空想”和“死做”
2、第6段开头一句的问句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设问,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想和做怎样 才能联结起来呢?”此句是过渡句,引出下文内容。
6、想和做要怎样紧密地联结起来?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 做来证明。想和做之间是辩证的统一。

《想和做》练习测试及答案

《想和做》练习测试及答案

《想和做》练习测试一基础知识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滔滔________ 埋头________ 成年________ ________取巧2.选词填空:能够苦干________是好的,________只顾埋着头,不肯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________并不值得赞美。

(号然、固然、但是、如果、其实,所以)________ 什么人,________他怎样忙,________抽点功夫来想一想。

(无论,应该,不管,必须)3.对加粗的字解释有误的一组[ ] A.投机取巧(时机)埋头苦干(低着头)B.滔滔不绝(断)成年累月(积累)C.依葫芦画瓢(依照、按照)劳而无功(成效)D.执迷不悟(坚持)不毛之地(草木)4.下面标题能表明文章中心论点的是[ ] A.《纪念白求恩》B.《想和做》C.《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D.《从三到万》5.细读课文,选出文章分析议论的重点[ ] A.重在做 B.重在想C.重在做和想6.下列引号中表引用的一句是[ ] A.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

B.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

C.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

D.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

7.下面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的是[ ] A.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

B.晋祠,真不愧为我国锦绣山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C.菜园里总有几种蔬菜竞绿争肥。

D.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8.对偶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

以“桃李春风一杯酒”为上句,与其构成对偶的一句是[ ] A.绿柳宜做两家春 B.疾如万骑千里来C.江湖夜雨十年灯 D.江至浔阳九派分9.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是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PGN0025.TXT/PGN>[ ] A.,,,。

,。

B.,。

;。

,,。

C.,,,;,。

想和做》

想和做》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 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从 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样才能够接 近实际?当然要观察。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举个例 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 的现象,光靠观察鱼失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 自己跳下去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 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 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 对于别的学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 实并不算什么道理。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 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 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想和做要怎样紧密地联结起来?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 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 之间是辩证的统一。
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起总结全文的作用,强调开动 脑筋的重要性,深化中心。
联系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实际, 有些同学学语文只读不想,学数 学只记不想结果如何?毛病出在 哪里?
结果是不理解,不会算,毛病出 在“死做”。想和做脱节。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⒈“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这句话是_设___问,激其发作读用者是的_阅__读__兴__趣__,__引_ _发_读__者__的__思__考________从__实_,际其出答发案是_想__和__做__ _联__结_起__来__的__一__条__路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呢?

初中语文 读本议论文阅读习题集 想和做

初中语文 读本议论文阅读习题集 想和做

想和做胡绳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

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

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一般人的通例。

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

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

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

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

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

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

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

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

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

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

第6课《想和做》练习

第6课《想和做》练习

《想和做》练习题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画瓢.水禽.滔.滔不绝浮.沉2.指出下列各句中引号的用法。

(1)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

()(2)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

()(3)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

()(4)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特殊意义或需要强调指出 D.表示讽刺或否定3.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想和做》是论说思想修养方面的具体问题的文章。

()(2)想和做联结起来的办法是先想后做。

()(3)学校里,有些同学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正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表现。

()(4)文中“拉磨的牛”比喻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人。

()(5)“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6)“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真正的道理。

”一句的主干是“道理不算道理”。

()4.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他们一天忙到晚,因为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情。

B.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别人的命令,或一般人的通例。

C.到底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D.在学校里,有些同学恨“用功”,可是不会用思想。

5.希望中学于5月4日到你校开展以“结对帮扶”为主题的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两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

(1)为营造活动氛围,学生会要出一期黑板报,请你在横线上再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帮扶快讯栏目二:___________栏目三:_________栏目四:前景展望(2)活动中,希望中学捐赠给你校经典文学名著、科普书籍共300本。

小明代学生会写里了一张收条,但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改正。

收条今收到希望中学捐赠的经典文学名、科普类书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和做
①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

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

②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

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_______。

③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mdash;&mdash;说得不客气一点&mdash;&mdash;跟牛马一样。

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

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

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

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④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

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

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⑤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

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

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

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

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的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

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⑥一面做,一面想。

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想和做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

⑦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抽点功夫来想一想。

想什么?想他自己做过的事,想自己做事得到的经验。

这样,他脑子里所有的就不是空想,他的行动也就可以不断地得到进步。

1. 第②段横线上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B )
A. 其实是需要批评的
B. 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C. 自然并不值得赞同
D. 自然是需要批判的
2. 第①&mdash;③段针对生活中常遇到的两种现象空想和死做展开论述,侧重论述了死做是不值得赞美的
3. 阅读第⑤段,填写下列空格
(1)画线句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方法,作用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的思考
(2)该段举学游泳的例子,目的是论证想和做联结起来需要从实际出发,既要有观察,又要有行动
4. 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
A.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B. 从实际出发,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C. 想,要靠做来证明。

D.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怎样忙,应该抽点功夫来想一想。

5. 在学校里,有些同学很用功,学语文,就硬读课文,学数学,就死记公式,效率却
不高。

读了本文,请你为他们提出合理的建议,并作一点分析。

要点:不能死读书,要学会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