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实验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实验

新型酸性染料染色实验一、实验内容1、酸性染料染羊毛纤维2、弱酸性染料染蚕丝3、毛用活性染料染色二、实验目的1、学习酸性染料染蛋白质纤维的工艺方法2、了解新型毛用染料在蛋白质纺织品中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酸性染料分子量小,易溶于水,对纤维的亲和力小。

在水溶液中酸性染料的发色团带-SO–3负电荷。

酸性染料染羊毛通常在等电点(4.2-4.8)以下的pH=2-4染色,此时羊毛纤维带有大量的-NH3+基团,染料主要通过与纤维间的库仑力作用而上染纤维,并通过库仑力与纤维结合。

由于库仑力的作用,染料迅速上染,为防止染花,一般加入硫酸钠缓染。

弱酸性染料分子量较大,对纤维的亲和力增加,染色通常在弱酸浴pH=4.5-6.5中进行。

染料对纤维的上染主要分子间作用力和部分库仑力。

蓝钠塞特是性能优异的弱酸性染料,具有固色率高、皂洗牢度好、超级耐洗功能,所有颜色品种都具有良好的相溶性。

毛用活性染料是近两年来推崇的染料,在羊绒染色中大量应用。

其特点是,色泽艳丽;耐日晒牢度好;湿牢度高;吸尽率、固色率高;符合环保要求。

毛用活性染料的活性基团与羊绒中的-SH、-NH2、、-OH等基团反应,并以共价键牢固结合。

四、实验步骤及工艺1、酸性染料染羊毛纤维流程:配制染液→纤维润湿→挤干→入染→按升温曲线染色→水洗→晾干处方:酸性大红G(owf%) 2硫酸钠(owf%) 5硫酸调节pH值2-4 浴比1:100升温曲线取出加助剂材料染料调pH值2、弱酸性染料染蚕丝流程:配制染液→纤维润湿→挤干→入染→按升温曲线染色→水洗→酸化→晾干处方:蓝钠塞特染料(owf%) 2阿白哥Set(owf%) 180%醋酸(owf%) 1.5醋酸钠(g/L) 1硫酸钠(owf%) 5醋酸调节pH值 4.5-5 浴比1:50酸化85%甲酸(owf%)1-250℃5min 浴比1:50取出加助剂材料染料3、毛用活性染料染色流程:配制染液→纤维润湿→挤干→入染→按升温曲线染色→碱处理→温水洗→冷水洗→酸化处理→晾干处方染色蓝纳素染料(owf%) 2。

活性染料羊毛低温染色

活性染料羊毛低温染色
图4
Fig . 4
染色时间对纤维上染率和断裂强力的影响
Effect of dyeing time on dye exhaustion and breaking
strength of the fabric
由图 4 可知, 适当延长染色时间可以提高上染 率, 染色时间在 70 ~ 80 min 时, 上染率不断提高, 但 断裂强力开始下降; 染色时间在 80 ~ 90 min, 上染率 基本不变, 断裂强力继续降低。 所以选择染色时间
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进行评级。
2
2. 1
结果与讨论
染料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 在不同的波长下测定一定浓度的 Lanasol 系列 染液的吸光度, 得到 Lanasol 红 6G 染料的最大吸收 低温染色中各因素对上染率的影响 低温助剂 M 用量对上染率的影响
波长为 502 nm。 2. 2 2. 2. 1
图3
Fig . 3
染色温度对纤维上染率和断裂强力的影响
Effect of dyeing temperature on dye exhaustion and
breaking strength of the fabric
( omf) 。在低温染色工艺中, 在保证 pH 值 6 ~ 7 范 围的情况下, 适当调节醋酸的用量, 考察醋酸的用 量对上染率的影响, 其他条件同上, 结果见图 2 。
助剂 M( 自制 ) , 无水碳酸钠 ( 天津市天力化工有限 公司) , 冰醋酸、 硫酸铵、 无水硫酸钠 ( 西安市化学试 剂厂) 仪器 722 型光栅分光光度计 ( 上海精密科学 SF300 测色配色仪 ( 思维士电脑科技 仪器制造厂) , YG004E 型单纤拉伸断裂仪 ( 宁波纺织仪器 公司) , Y5718 型摩擦测试仪( 温州纺织仪器厂) 厂) , 1. 2 染色工艺 试验选择 Lanasol 红 6G 染料染色, 并与常规工 艺染色试样进行对比。 1. 2. 1 常规染色工艺 1 4 10 1 0. 6 ~ 0. 8 31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活性染料染色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活性染料的性质和染色特点。

2.学习活性染料染色的实验方法。

3.观察和分析活性染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染色效果。

二、实验仪器和试剂1.实验仪器:显微镜、恒温槽等。

2.试剂:活性染料、棉布、水、乙醇等。

三、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棉布切成相同大小的样品,并用水洗净晾干。

2.制备活性染料溶液:按照一定比例将活性染料加入适量的水中,并充分溶解。

3.染色过程:(1)实验组:将棉布样品浸泡在准备好的活性染料溶液中,温度为50摄氏度,时间为30分钟。

(2)对照组:将一块棉布样品浸泡在清水中,温度和时间与实验组相同。

4.洗涤:(1)实验组:将染色后的棉布样品用温水冲洗,直至水不再有染料溢出。

(2)对照组:将清水浸泡的棉布样品用温水冲洗,直至水不再有染料溢出。

5.观察和比较:将染色后的棉布样品和对照棉布样品取出,观察比较染色效果。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1.活性染料染色后,棉布的颜色明显变化,比对照组更加饱和。

2.活性染料染色后,棉布的染色效果均匀,没有出现斑块现象。

3.与对照组相比,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布在洗涤过程中染料流失较少,颜色保持较稳定。

五、结果分析活性染料具有较好的亲染性和亲水性,可以更好地与棉纤维结合,因此染色效果更加饱和均匀。

同时,活性染料在洗涤过程中的染料流失较少,说明其有较好的牢固性,不易褪色。

活性染料的这些优点使其成为一种常用的染料类型。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对活性染料染色的特点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活性染料染色效果饱和、均匀,并具有较好的牢固性。

实验中的操作过程需要细心和耐心,尤其是在染色后的洗涤过程中要注意染料流失情况。

实验结果的差异可能与染色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因素有关。

七、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染色效果和染料的牢固性,可以尝试调整染色溶液的浓度、温度和时间等因素,以寻找最佳的染色条件。

此外,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比较它们的染色效果差异,寻找适用性更广的染料。

活性染料染色(1)

活性染料染色(1)

棉织物的活性染料染色一、实验目的(1)自行选取染料及设计工艺,掌握活性染料对棉的染色过程,巩固所学的活性染料对棉纤维染色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自己设计工艺处方和工艺条件,并进行染色试验。

(2)学会活性染料吸尽率和固色率的测定二、实验原理(1)染色原理:活性染料是一种含有能与纤维起反应形成共价键的活性基团的染料,常见的活性基团有二氯均三嗪型、乙烯砜型和一氯均三嗪型等三种,它们的反应能力各不相同,所以采用的工艺条件也不同,分别采用低温、中温和高温进行染色。

活性染料染色时通过纤维对染料的吸附、染料扩散进入纤维内部达到上染平衡,加入碱后,染料开始与纤维发生反应而固着,并重新达到一个平衡。

染后进行皂煮,除去并未与纤维固着的染料或水解染料,提高色泽的鲜艳度。

活性染料浸染的上染曲线由于活性染料在水溶液中要发生水解,从而影响活性染料的利用率,为了改善上述情况,现在开发出双活性基团甚至三活性基团的活性染料,可以使活性染料的固色率达到80%以上。

双活性基染料常见的有:含两个相同的一氯均三嗪型如国内KE型活性染料;含一个一氯均三嗪、一个为乙烯砜型的染料如国内M型活性染料。

(2) 固色原理: 活性染料与棉纤维的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纤维素能形成纤维素负离子,能和活性染料发生亲核取代、加成反应,进而形成染料--纤维共价键,二氯均三嗪型较活泼,只需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反应,而一氯均三嗪型则需在温度较高、碱性较强条件下才能反应。

影响此反应的因素有很多。

染料与纤维与水的反应为平行反应,因为水也是亲核试剂,反应条件机理相同。

染料一经水解即失去与纤维的反应能力,固色率大为降低。

从反应动力学研究得到,固着反应比水解反应快40倍左右,染色时PH一般为10~11为宜,X型可用碱性较弱的小苏打,对K型,则采用Na2CO3、Na3po4,甚至NaOH。

染色温度具体根据不同染料性能而定。

促染用元明粉,加入要掌握一多二早,分批加入的原则。

浴比尽可能小些,以提高固色率。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实验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实验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新型酸性染料染色实验一、实验内容1、酸性染料染羊毛纤维2、弱酸性染料染蚕丝3、毛用活性染料染色二、实验目的1、学习酸性染料染蛋白质纤维的工艺方法2、了解新型毛用染料在蛋白质纺织品中的应用。

三、实验原理酸性染料分子量小,易溶于水,对纤维的亲和力小。

在水溶液中酸性染料的发色团带-SO–3负电荷。

酸性染料染羊毛通常在等电点(4.2-4.8)以下的pH=2-4染色,此时羊毛纤维带有大量的-NH3+基团,染料主要通过与纤维间的库仑力作用而上染纤维,并通过库仑力与纤维结合。

由于库仑力的作用,染料迅速上染,为防止染花,一般加入硫酸钠缓染。

弱酸性染料分子量较大,对纤维的亲和力增加,染色通常在弱酸浴pH=4.5-6.5中进行。

染料对纤维的上染主要分子间作用力和部分库仑力。

蓝钠塞特是性能优异的弱酸性染料,具有固色率高、皂洗牢度好、超级耐洗功能,所有颜色品种都具有良好的相溶性。

毛用活性染料是近两年来推崇的染料,在羊绒染色中大量应用。

其特点是,色泽艳丽;耐日晒牢度好;湿牢度高;吸尽率、固色率高;符合环保要求。

毛用活性染料的活性基团与羊绒中的-SH、-NH2、、-OH等基团反应,并以共价键牢固结合。

四、实验步骤及工艺1、酸性染料染羊毛纤维流程:配制染液→纤维润湿→挤干→入染→按升温曲线染色→水洗→晾干处方:酸性大红G(owf%) 2硫酸钠(owf%) 5硫酸调节pH值 2-4 浴比1:100升温曲线’取出加助剂材料染料调pH值2、弱酸性染料染蚕丝流程:配制染液→纤维润湿→挤干→入染→按升温曲线染色→水洗→酸化→晾干处方:蓝钠塞特染料(owf%) 2阿白哥Set(owf%) 180%醋酸(owf%) 1.5醋酸钠(g/L) 1硫酸钠(owf%) 5醋酸调节pH值 4.5-5 浴比1:50酸化 85%甲酸(owf%) 1-250℃ 5min 浴比1:50取出加助剂材料染料3、毛用活性染料染色流程:配制染液→纤维润湿→挤干→入染→按升温曲线染色→碱处理→温水洗→冷水洗→酸化处理→晾干处方染色蓝纳素染料(owf%) 2阿白哥B(owf%) 1-2硫酸铵(owf%) 480%醋酸(owf%) 2PH值5-6 浴比1:50碱处理碳酸钠(owf%) 1-2pH值8-8.5 15-20min 80-85℃浴比1:50酸化 80%醋酸(owf%) 1- 2pH值4-4.5 5min 50℃浴比1:50染色曲线98℃ 45min1℃/min50℃ 80℃助剂材料染料五、实验注意事项染色时要按工艺要求的顺序加纤维、助剂、染料六、附酸性染料的配制在天平的左盘放上硫酸纸,称取规定量的酸性染料(精确至0.01g),将染料全部倒入干净的小烧杯中,用少量的冷蒸馏水或软水调成浆状,加入热水使之溶解,对难溶解的染料可加沸水或沸煮。

Delosol毛用活性染料对羊绒的染色性能

Delosol毛用活性染料对羊绒的染色性能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Delosol毛用活性染料对羊绒的染色性能
羊绒具有重量轻、柔软、韧性好、保暖性好、色泽柔和、吸湿性高等
特点。

羊绒纤维吸湿性强,可充分吸收染料,染色后不易褪色,但其表面
鳞片密度小,对酸、碱、热极为敏感,受化学试剂及机械作用易造成损伤。

在染色过程中,受高温湿热的影响,羊绒纤维极易发生水解和二硫键断
裂川,导致纤维长度和强力下降,给后道加工带来很大的困难。

高档羊绒
纤维的染色加工需选择性能优良的染料和助剂,以既保证羊绒制品具有良
好的染色牢度,又减少染疵。

本项目采用含a一溴代丙烯酸胺基的德龙素(De-10501)毛用活性染料对
羊绒纤维进行染色,并对染色工艺参数和上染性能进行了分析。

1 试验
1.1 试验材料及仪器
纤维:羊绒散纤维,羊绒纱(内蒙古鄂尔多斯集团)
试剂:及助剂HAc,硫酸铁,元明粉,匀染剂德龙匀B
染料: D elolos 红SB、红B、红ZG、红3G、红6G、红CE、红GN,Delosof黄4G、黄CE、橙RG,Delosol蓝3G、蓝3R、蓝
CE,Delosol 藏青CE、藏青B刃1、黑CE(天津市德凯化工有限公司)
仪器: D atacoforuSF60PLUS电脑测色仪,WSD-3x型白度仪,723型分光光度计,SW一12A型耐洗色牢度试验仪,Y751一A型摩擦色牢度试验仪,YC00IA型电子单纱强力仪。

1.2 羊绒散纤维的染色工艺
前处理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轻化工程染整实验报告

轻化工程染整实验报告

实验二、活性染料染色一、前言1.实验目的:(1) 了解X型、K型活性染料的染色方法(2) 了解温度和染浴pH值对染料反应性的影响2.实验原理:活性染料是一种在分子结构上带有活性基团的水溶性染料,能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蛋白质纤维上的氨基发生共价键结合,也称反应性染料。

单活性基活性染料的类型有X型、K型、KN型,它们的化学活泼性和染色性能各不相同,染料的活性基团也会发生水解而失去同纤维的反应性。

用于棉织物染色时,活性染料溶解于水,染料先被纤维吸附,然后在碱的作用下,染料与纤维官能团羟基(-OH)发生反应,生成共价键而固着在纤维上,未固着的染料被洗去。

温度和染浴的pH值对染料的反应有较大影响。

因此,对不同类型的活性染料应选择适宜的染色温度和固色剂。

二、实验1.实验设备:恒温水浴锅2.实验材料与试剂:棉织物约2克6块、硫酸钠、碳酸钠、磷酸钠、氢氧化钠、洗涤剂、活性红X-3B、活性蓝K-GL。

3.实验步骤:实验准备:由值日生同学配制下列染料的水溶液,放在试剂瓶里供全班同学使用:(用常温水配制)(1)活性红X-3B 1%250ml(2)活性蓝K-GL 1%250ml(一)温度影响实验提供:活性红X-3B溶液、活性蓝K-GL溶液,4块2g重棉织物,恒温水浴锅要求:设计染色处方和染色工艺步骤,实验结果能体现温度对活性红X-3B、活性蓝K-GL染色效果的影响。

(1)处方和工艺条件1A 1B 2A 2B活性红X-3B溶液(o.w.f) 1 1 ---- ---活性蓝K-GL溶液o.w.f) ---- ---- 1 1元明粉(g/L) 50净洗剂(g/L) 1碳酸钠(g/L) 1温度20 60 20 60浴比1:30(2)实验步骤①根据实验处方称量织物质量和各试剂量,并配好染浴。

②织物用水润湿后挤干,分别投入到对应染浴中,且1A、1B置于常温染色,2A、2B置于60℃的恒温水浴锅中染色,经常搅拌,防止染色不匀。

③上染5min后,向染浴中一次性加入所有的硫酸钠,加入硫酸钠时充分搅拌。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

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活性染料染色实验报告引言:活性染料是一类具有良好亲和力和活性的染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等行业。

本实验旨在探究活性染料在不同条件下的染色效果,并分析其染色机理。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活性染料溶液、棉织物样品、染色槽、盐酸、氢氧化钠、酒精、蒸馏水等。

方法:1. 准备染色槽:将染色槽清洗干净,并加入足够的蒸馏水。

2. 准备染料溶液:将活性染料溶解在适量的蒸馏水中,并搅拌均匀。

3. 染色操作:将棉织物样品浸泡在染料溶液中,保持一定时间。

4. 染色后处理:将染色后的样品用盐酸溶液进行酸洗,然后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碱洗,最后用酒精进行漂洗。

5. 染色效果评价:观察染色后的样品颜色的亮度、饱和度和均匀度。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本实验中,我们选取了不同浓度的活性染料溶液对棉织物进行染色。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染料溶液浓度的增加,染色效果逐渐增强,颜色更加鲜艳。

这是因为活性染料具有较高的亲和力,浓度越高,染料与织物的接触面积越大,染色效果也越好。

在染色后处理过程中,酸洗和碱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酸洗可以去除染色过程中产生的杂质和未结合的染料,使染色结果更加纯净。

碱洗则可以中和酸洗过程中残留的酸性物质,恢复织物的中性环境,避免对织物产生损害。

此外,漂洗过程也是染色实验中不可忽视的一步。

漂洗可以去除酸洗和碱洗过程中的残留物,保证染色后的织物干净无杂质。

酒精漂洗是常用的漂洗方法之一,因为酒精具有良好的溶剂性能,可以有效去除水溶性的杂质。

通过染色效果评价,我们可以看出,活性染料染色后的棉织物颜色亮度高、饱和度好、均匀度较高。

这是由于活性染料分子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亲和力,能够均匀地分布在织物纤维上,使染色效果更加均匀。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活性染料的染色实验,探究了不同条件下的染色效果,并分析了染色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活性染料在适当的浓度下,能够实现对棉织物的均匀染色,染色效果鲜艳、亮度高、饱和度好。

同时,染色后处理过程中的酸洗、碱洗和漂洗对染色结果的纯净度和均匀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用活性染料染色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自行选取染料及设计工艺,掌握活性染料对棉的染色过程,巩固所学的活性染料对棉纤维染色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自己设计工艺处方和工艺条件,并进行染色试验。

(2)学会活性染料吸尽率和固色率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1)染色原理:活性染料是一种含有能与纤维起反应形成共价键的活性基团的染料,常见的活性基团有二氯均三嗪型、乙烯砜型和一氯均三嗪型等三种,它们的反应能力各不相同,所以采用的工艺条件也不同,分别采用低温、中温和高温进行染色。

活性染料染色时通过纤维对染料的吸附、染料扩散进入纤维内部达到上染平衡,加入碱后,染料开始与纤维发生反应而固着,并重新达到一个平衡。

染后进行皂煮,除去并未与纤维固着的染料或水解染料,提高色泽的鲜艳度。

活性染料浸染的上染曲线
由于活性染料在水溶液中要发生水解,从而影响活性染料的利用率,为了改善上述情况,现在开发出双活性基团甚至三活性基团的活性染料,可以使活性染料的固色率达到80%以上。

双活性基染料常见的有:含两个相同的一氯均三嗪型如国内KE型活性染料;含一个一氯均三嗪、一个为乙烯砜型的染料如国内M型活性染料。

(2) 固色原理: 活性染料与棉纤维的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纤维素能形成纤维素负离子,能和活性染料发生亲核取代、加成反应,进而形成染料--纤维共价键,二氯均三嗪型较活泼,只需在较低温度下即可反应,而一氯均三嗪型则需在温度较高、碱性较强条件下才能反应。

影响此反应的因素有很多。

染料与纤维与水的反应为平行反应,因为水也是亲核试剂,反应条件机理相同。

染料一经水解即失去与纤维的反应能力,固色率大为降低。

从反应动力学研究得到,固着反应比水解反应快40倍左右,染色时PH一般为10~11为宜,X型可用碱性较弱的小苏打,对K型,则采用Na2CO3、Na3po4,甚至NaOH。

染色温度具体根据不同染料性能而定。

促染用元明粉,加入要掌握一多二早,分批加入的原则。

浴比尽可能小些,以提高固色率。

水解染料的存在,对纤维有一定的亲和力,但不够大,它会染着于纤维上,皂煮时不能完全煮下来,有时还会污染到其它纤维,特别是KN型染料耐
碱牢度不高,易造成污染现象。

水解染料的存在也是湿摩牢度较低的重要原因
( 3 ) 加盐促染原理:
三、给定实验材料、药品及仪器
材料:丝光漂白棉布(各2g、8块)
药品:活性艳蓝K--GR,无水硫酸钠、碳酸钠、净洗剂EL-C 仪器:HH-4型数显式恒温水浴锅、电子天平、烘箱、锥形瓶250mL、移液管10ml、5ml,滴管、小吸球等。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染色工艺的设计
活性艳蓝K—GR 1%(owf)
无水硫酸钠30g/l
纯碱15g/L
吸附温度50度
固色温度90度
浴比20;1
净洗剂EL-C 20;1
(二)工艺曲线
(三)水洗工艺
水洗目的——除去未经固着的染料、盐及碱,使染色织物的pH接近中性。

工艺流程:皂煮洗(加入净洗剂EL-C,90 ℃,10min )——皂洗——热水洗
——冷水洗。

(四)操作步骤
1、称取织物小样2.0±0.1g;
2、选择活性染料活性艳蓝K—GR
3、准确称取染色工艺中的各种材料
4、准备4个锥形瓶,一个放40ml的标准染液(注:与染色的放入同样的盐和同样的碱用来做对比。

)一个40ml的染液准备染色,一个放40ml标准的皂液,一个放40ml准备洗的皂液(注:用来做对比)。

4个瓶放置在同一个水浴锅中
5.按照染色工艺曲线的步骤进行染色。

6 .测出该染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02
7.吸色率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