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地区农村住宅现状研究及改善策略

合集下载

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基础设施薄弱、缺乏有效宣传推广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包括制定统一规划和加强管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美丽乡村宣传推广等。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展望未来,希望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能够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为人们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统一规划、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宣传推广、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汕头市是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粤东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美丽乡村建设旨在通过保护乡村的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提升乡村的整体形象和居住环境质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乡村振兴。

了解汕头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对于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汕头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汕头市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和支持。

.1.2 研究意义美丽乡村建设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保护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广东省属的一个重要城市,汕头市的美丽乡村建设既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对于汕头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分析汕头市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目前的发展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制定更有效的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探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可以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启示,促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步伐加快。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住房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住房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村住房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在2020年脱贫攻坚取得圆满成功的同时,乡村振兴也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各地的乡村住宅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然而,城乡住宅的非均衡发展还无法满足农户对美好宜居生活的需求。

本文在对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住宅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就如何提高我国农村住宅建设的质量进行了探讨,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居住环境,促进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住房1我国农村住房发展现状自从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住房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从乡村的新住宅、更奢华的装饰、更完善的家电产品就能看得出来,不少农民已经开始住上两层小楼了。

农村的基础设施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居住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乡村交通更便捷、水电更便捷、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

对乡村居民来说,其房屋价值反映了他们的财富。

由于农民的收入不断增加,一套新房子的售价也在15-40万元之间,而且大部分都是120平米以上的大空间住宅,而在大部分县城,房价在3000-5000之间,100平米的房子在30-50万之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

伴随着2021年农村住宅改造的深入,乡村住宅的价格也会有较大幅度的上涨,特别是临近城市中心区和高速公路的地方。

中国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农村已建房屋建造成本逐年增加,且受经济发展及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截至2017年,全国已建房屋均价已达882.2元/平方米。

但是,乡村住宅建设成本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别,浙江以1464.5元/平米为最高,山东最低,只有486.6元/平米。

2我国农村住房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1农村房屋空置化导致资本浪费受“进城买房难”和“乡土情结”等因素的影响,大量农民工“返乡造屋”,“双房”现象日益突出。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2020年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总人数为2.49亿,比2010年多了1.06亿,虽然户籍人口的城市化速度和常住人口的城市化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二者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策略及实现路径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策略及实现路径

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策略及实现路径一、农村人居环境的现状农村人居环境是指农村居民生产、生活和社会活动的空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

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自然环境恶劣。

农村水质差、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

第二,人文环境缺陷。

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滞后、社区设施落后、交通不便等问题尤为突出。

第三,农村生活质量低。

农村住房质量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文化娱乐设施缺乏等问题经常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策略1. 突出自然环境保护。

建立健全农村自然资源保护制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同时加强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和定期评估,确保农村污染治理效果。

2.加强公共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文化、体育和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为农村居民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设施。

3.完善基础设施。

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重点完善交通、供水和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设施,缓解供水等基础设施压力,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4.推动房屋改造和卫生环境改善。

农村居住环境改造应突出卫生改善和房屋关键设施安装,提高农村居住环境和居住舒适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打造美丽农村导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推进农村居住环境卫生改善。

5.倡导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让农村居民明确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从而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实现路径1.政府引导。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改善计划,并引导,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政府应发挥应有的作用,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意识和重视度,精准制定改善计划。

2. 增加投入。

政府应加大投资力度,组织共建机制,积极推进集体建设模式。

同时可以依靠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投资,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3.引导农民参与。

与农村居民密切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搭建沟通平台,加大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金融扶持力度,促进农民投入和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中来。

乡村房屋调研报告

乡村房屋调研报告

乡村房屋调研报告
根据对乡村房屋的调研,整理出以下内容:
一、概况分析
1. 乡村房屋的总体数量和分布情况
2. 乡村房屋的建筑类型和结构特点
3. 乡村房屋的保护与发展状况
二、乡村房屋的现状与问题
1. 乡村房屋的年限和建筑质量
2. 乡村房屋的功能与使用情况
3. 乡村房屋的改造与维修需求
4. 乡村房屋的环境卫生和安全问题
三、乡村房屋保护与发展对策
1. 完善乡村房屋保护政策和法规
2. 加强乡村房屋的技术指导与培训
3. 鼓励乡村房屋的创新利用和功能转换
4. 加大乡村房屋维护和改造的资金支持
四、乡村房屋保护与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1. 乡村房屋是传统文化的载体
2. 乡村房屋是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
3. 乡村房屋保护与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五、乡村房屋调研的数据分析和结论
1. 对乡村房屋的普查与统计数据分析
2. 根据调研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应对措施
这些内容可以根据实际的调研情况进行细化和拓展,避免出现重复的标题文字。

农村居住环境提升研究课题

农村居住环境提升研究课题

农村居住环境提升研究课题一、引言农村居住环境是农村居民生活的基础,而当前我国农村居住环境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住房条件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卫生问题等。

为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对农村居住环境进行深入的研究。

二、农村居住环境现状分析2.1 住房条件差农村居民普遍存在住房面积小、建筑质量差、设施陈旧等问题。

农村房屋建设多年来以简单的砖木结构为主,不仅不耐久,而且难以满足农民的基本居住需求。

2.2 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较弱,如供水、供电、交通等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些偏远地区缺乏可靠的供水供电系统,交通不便给农民带来了很多不便。

2.3 环境卫生问题农村环境卫生问题比较突出,存在着垃圾乱倒、污水横流等现象。

这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健康,还给环境造成了污染。

三、农村居住环境提升的重要性良好的居住环境对农村居民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四、农村居住环境提升的主要途径4.1 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政策扶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居住环境提升工作的支持力度。

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到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建设中来。

4.2 引进先进的建筑技术引进先进的建筑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农村住房条件。

新型建筑材料、新颖的建筑设计理念等都可以为农民打造出品质更好的住房环境。

4.3 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可靠的供水、供电、交通等基本条件,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重要途径。

4.4 环境卫生管理的加强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加大对农村环保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的重要方向。

五、农村居住环境提升的意义和影响5.1 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让他们过上更加安逸舒适的生活。

5.2 推动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良好的居住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流入农村,促进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广东汕头美丽乡村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广东省汕头市位于粤东沿海,拥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近年来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备受重视。

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本文将就当前汕头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现状分析1.美丽乡村建设亮点自2014年开始,汕头市相继发布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通过政府引导和农民自发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汕头市注重传统村落保护和改造,通过修缮古建筑、规划村落环境、完善基础设施等手段,让农村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理想之地。

一些成功案例,如梅县古村落、榕江山村等,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尽管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是村庄规划不合理,一些新建的房屋杂乱无章,对古村落的保护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其次是基础设施不完善,一些乡村缺乏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再者是生态环境恶化,由于一些乡村过度开发,导致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严重,给乡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农业产业链不完善,一些乡村农业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限。

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1.不合理的村庄规划对于不合理的村庄规划,应当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控制新建房屋的规模和外观,保护好古村落的历史风貌。

鼓励农民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和改造,提高乡村的整体形象和品质。

2.基础设施不完善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村庄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

3.生态环境恶化为了改善生态环境,需要制定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限制乡村过度开发,加大土地保护力度,推动农村土地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鼓励农民开展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推动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4.农业产业链不完善针对农业产业链不完善的问题,可加强对农业科技的支持和引导,培育一批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业生产与观光旅游、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村的快速发展对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出了新的要求。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方面,它涉及到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城乡融合等诸多问题。

本文将探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乡村振兴战略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得到了加强和重视。

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村人居环境的质量。

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提倡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相协调,以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2. 研究现状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在国内,研究者主要从政策、法律及技术等层面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治理方法和策略。

在国外,研究者主要关注农村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数据不全面现有的研究数据往往不完善,无法全面反映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状况和效果。

这给研究者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也制约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的进展。

2.2 缺乏统一标准目前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标准还缺乏统一,不同地区和单位的标准不一,缺乏可比性。

这使得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评估和比较变得困难,也不利于研究工作的开展。

2.3 缺少前瞻性研究当前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大多集中在对现有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上,缺少对未来发展趋势和问题的研究。

这导致研究成果的可持续性和预见性不强。

3.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工作,需要采取以下对策:3.1 数据共享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数据共享平台,促进各地区和单位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粤东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及热舒适现场研究

粤东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及热舒适现场研究

pr e f e r e n c e o f i nha bi t a nt s we r e c ol l e c t e d .Cl ot h i ng i n s u l a t i o n wa s f ou nd t o be a q ua dr a t i c f un c t i on of i n do o r
金 玲 。 , 孟 庆 林 , 赵 立 华 , 张 宇峰 , 陈 霖
( 1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亚 热 带建 筑科 学 国 家重 点 实验 室 , 广州 5 1 0 6 4 0 ;
2 .华 南农 业 大 学 水 利 与 土 木 工 程 学 院 , 广州 5 1 0 6 4 2 )
i n Ea s t Gu a ng d o n g o f Chi na
J i n Li n g ,M e n g Oi n gl i n , Zh o o Li h u o , Zh o n g Yu f e n g , Ch e n Li n
摘 要 : 对 粤 东地 区农村 住 宅进 行 了 4 4 8人 次的 热舒 适现 场调 研 , 实测 了室 内空 气温 度 、 相对 湿 度 、 黑球 温度 和风 速等 热环 境参 数 , 并记 录 了热 感 觉 、 热可 接 受度 、 热期 望 。居 民服 装 热 阻 与 ET 呈二
次 多项式 的 关 系。居 民的 热感 觉与 空 气温度 ( £ ) 、 操作温度( 。 ) 、 新 有 效 温度 ( ET ) 呈 较 好 的 线性 关系, 由此 建 立 了粤 东地 区农 村 居 民的热 感 觉模 型 。模 型 显 示 , 粤 东地 区农 村居 民夏 季 的 中性 温度
特 色。
关 键词 : 粤 东地 区 ; 农村 住 宅 ; 热舒 适 ; 灰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the Rural Dwellingsin East GuangdongJinling1、2 ChenDandan1 ShenMiaosen1 ZengJunjie1 1、Colleg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Civil Engineering,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of TechnologyGuangzhou, Chinae-mail :jinling_208@Zhao Lihua2* YingGuohua12、School of Architectur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TechnologyGuangzhou, ChinaAbstract—Based on field study and Site investigations, organized two development derivations of the represent rural dwellings in East Guangdong. Appropriate improved schemes are expounded depending on analysis priority measures of two typical units needed to optimize by actual measurement of the Indo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Keywords-component; field study; rural dwellings; improved schemesI.引言民居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建筑类型,从民居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人们生活中的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审美观念、技术成就及地方特色等[1] 。

“农宅”作为一种普通的居住形式,几千年来不断的衍生变化,它反映着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对它的影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都有各自的特点[2]。

切实了解目前农村住宅的建筑布局、围护结构构造、农民的行为模式是建设节能型新农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广东可划分为四片区域: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

粤东地区指广东省的东部,其涵义较固定,一般特指以下五个地级市: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梅州等,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在建筑热工设计分区中将其划分为夏热冬暖地区,必须充分满足夏季防热要求,一般不考虑冬季保温。

就经济水平而言,粤东地区与珠三角相比较为薄弱,与粤西北地区相比又较之发达,目前粤东地区农村住宅约有1/5的家庭开始使用空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舒适要求的提高,空调的使用很快就会全面普及起来,属于未来能源消耗进一步增长潜在的生力军,在对当地民居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挖掘适用的被动式节能设计手法,对于缓解迫在眉睫的能源紧缺的现状是大有裨益的。

所以本文选择粤东地区现代的农村住宅及其使用者作为研究对象,挖掘被动式改善当地住宅室内热环境的切入点。

课题组成员在2008年7—9月对粤东地区的农村做了初步的调研和采访。

2010年7月22—7月28日又重点走访了广东省汕头市外砂镇华新村和广东省潮阳市司马浦镇大布下乡,7月29日—8月10日走访了潮州市饶平县钱东镇沈厝村、惠州市博罗县小金村委会龙屋、汕头市潮阳区和平镇油田村等村落,收集了建筑布局、构造特点和室内外环境参数及居民的热感觉评价等资料。

II.农村住宅建设现状分析粤东地区传统民居的类型通常分为基本型、组合型和特殊型。

其中基本型有竹竿厝、单佩剑、双佩剑、爬狮、四点金、三座落和五间过。

组合型由基本型民居发展、组合而成。

详细的情况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广东民居》[1]中有详细的介绍,鉴于篇幅的限制,本文不再赘述。

本课题组的调研重点为粤东地区现代的农村,虽然人们经常用随意性大[3]、杂乱无章来形容农村住宅的现状,这样的状态是很难提出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的,所幸通过调研我们解析出粤东地区农村现代住宅的两种演变途径:A.传统演变型从传统建筑中来,在吸纳新技术的基础上对传统建筑(图1)进行适应性的变形(图2),由单层向多层组合的重大突破(图3)。

图1是传统的四点金的平面布局,该户型布局公整,中轴对称,厅堂光亮,隔热遮阳通风好。

外封闭而内开敞,装饰精美,大厅功能多样,装饰精美。

图2和图3是潮阳市司马浦镇大布下乡的现代农宅,该村的规划比较合理,旧区的建筑均与图2所展示的单层住宅相似,新区的建筑都是类似于图3所展示的多层住宅,这两类住宅的均保留了传统的四点金的主要建筑特征,图2所示户型在传统布局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的卫生间,将原本设于入口右手边的厨房改到外庭院,原有的杂物房和厨房可改为卧室,改善了传统住宅厨房油烟乱窜的缺点,内天井加了现代的导水设备,沿袭装饰,另外运用了马赛克、瓷砖等新建材。

图3所示户型主要的变化是由传统的四点金的单层建筑演变为多层住宅,入门为前座,直对天井和厅堂,两侧为卧室(首层入口右手边保留厨房餐厅),入口左手边加设楼梯和洗手间。

二层也是正中为天井、起居室,两侧为卧室,不同的是二层的起居室可以开窗,而一层的厅堂北面不能开窗,放满象征吉利的牌匾。

该变化的前提和基础是结构技术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增加而宅基地未以相应的比例增加也是促使住宅由单层向多层演变的重要因素,此外显富、攀比等社会和心理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整个村落给人的影响是面貌统一、机理清晰、新旧建筑能和谐相处。

图1 传统的四点金布局[4]图2 潮阳市司马浦镇大布下乡单层农宅(陈丹丹绘制)图3潮阳市司马浦镇大布下乡多层农宅(陈丹丹绘制)B.模仿城市型另外一种演变的途径是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住户取消了传统建筑中的天井,住户自己设计或者请人设计2-3层的独立式住宅,因为设计者基本都没有关于建筑设计的专业知识,只是凭着对城市建筑的印象来模仿设计(图4),所以这些户型设计普遍不成熟,存在以下问题,各使用空间面积分配不合理、卫生间等辅助使用空间狭窄局促,对于如何解决太阳辐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矛盾等健康要素的需求考虑不周,当然,村镇规划的不合理也导致很多农宅设计不理想,如华新村的宅基地分配使得建筑的门窗绝大多数开在东西向。

图4 汕头市外砂镇华新村典型住宅(胡蕴玉绘制)III. 室内环境状况分析A. 传统演变型农宅室内环境分析调研过程中对每个村落的典型农宅室内外温湿度使用美国onset 生产的HOBO 温湿度自记仪记录各点温度和湿度,温度测量精度为±0.2℃。

图5 潮阳市司马浦镇大布下乡单层农宅温度分布 图5所示为调研小组于2010年7月26日-27日测量的潮阳市司马浦镇大布下乡单层农宅的室内温度序列,主要测量了客厅和卧室两类主要使用空间,由于客厅是一个半开放的开敞空间,采光和自然通风都比较好,空气温度也比较低,环境整体给人的舒适感较好。

而卧室相对就比较封闭,开窗很小且位置很高,采光要依靠采光瓦(图6),自然通风也很难到达人的活动区域,空气温度较高,给人的感觉是比较闷的,所以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已在卧室安装空调。

这都是保留了传统的“四点金”一般对外不开窗,窗只开向内庭的特点,《阳宅撮要》中记载,“财气”从大门或从上天降临积聚于天井后,再通过各房门窗“吸”进屋里,若对外开窗就是葫芦漏气,“财气”外泄。

如果能用恰当的方式改善卧室的开窗情况,这种户型的采光通风效果应该是比较理想的。

图6 卧室的采光瓦(金玲 摄)7所示为调研小组于2010年7月25日-26日在汕头4)中测得的室内外空气温16:20左右37.7℃的峰值,据调研分析,这是因为该住宅屋顶距过小,同时取消了传统的天井,使得底层房屋的天然采光效果非常差,故底层房间基本就变成了厨房和堆放工具的功能,建了3层的住宅实际使用的房间基本就剩二层了,这是我们必须要改变的现状。

图7 汕头市外砂镇华新村典型住宅温度分布IV. 改善策略A. 注重灰空间的设计调研发现在粤东地区,能有效遮挡太阳辐射,同时自然通风良好的灰空间深受当地居民的喜爱(图8),白天人们会在门廊等半开放空间聊天、打牌、做手工制品或者带小孩儿玩儿(图8)。

因此不论是沿袭传统的户型还是模仿城市的设计,都应该重视具有遮阳效果且有良好自然通风的灰空间的设计。

图8在门廊处织毛衣的村民(张雅仪摄)B.重视屋顶隔热构造如前所述,粤东传统建筑由于是坡屋顶,层高很高,是否做屋面隔热层区别不是很明显,但是随着“坡改平”的城市化趋势,很多平屋顶的粤东农宅顶层房间舒适度极差,重视屋顶隔热构造层是改善室内热环境的必由之路,考虑农宅屋面有晾晒物品的功能需要,架空的通风屋面不是很适宜,挤塑聚苯板等实铺的保温隔热层比较理想,30mm厚的挤塑聚苯板每平米造价大约70~100元人民币,多数农宅屋面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所以增加屋面隔热层的成本约为7000~10000人民币,通过调研得知,当地66%的居民建造房屋费用介于10~20万元人民币,增幅为3.5%~10%,增加的成本必然有住户是不能接受的,所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发造价低廉的隔热层材料或者构造现实意义重大。

C.适当加大层高粤东地区传统建筑的层高都比较大,且经常采用前低后高,南低北高的形式,一方面阻止冬季北风进入,另一方面有利于组织夏季的穿堂风[5]。

且调研发现当地住宅中一楼常兼有工具房或者作坊等功能,故应该保留底层层高较大的做法,较高的层高对于引导热压通风也是有益的。

V.结论1、在课题组对粤东地区农村现代住宅的现状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粤东地区农村住宅建设的两条线索:一是在保留传统住宅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改变或者增加辅助使用房间的位置)或者拓展性(单层演变为多层)的微调;二是认为传统住宅的做法保留的意义不大,摒弃传统住宅的布局特点,模仿城市独立住宅的户型设计。

2、对上述两种户型进行室内环境的测试发现,两种做法均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传统住宅演变型主要是部分房间开窗面积过小引起采光和通风不足的问题,模仿城市住宅型因为屋面形式由传统的坡屋顶改为了平屋顶,确没有做相应的隔热层,使得顶层房间的室内热环境恶劣,且因取消了天井,底层房间的采光效果不佳。

3、粤东地区农村住宅设计时应非常注重灰空间的重要性;其次,应该普及屋顶隔热层的构造,就地取材,开发较为廉价的屋顶隔热构造或者材料意义重大;底层房屋的层高要求较高,有利于热压通风,改善室内热环境。

致谢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038005)和华南农业大学红满堂计划的资金支持。

另外对课题组成员曾俊杰、肖凡、连宗杰、陈芬在调研过程中予以的帮助,作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References[1]Lu Qi, Guangdong residential. China Building Industry Press,2008:13(In Chinese)[2]Zhang Hao,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ural Residence and ProsPect ofthe New Rural Residence. Anhui Architecture, Vol 5, pp.28-29,2006(In Chinese)[3]Zhou Yongjun, Study on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new rural houses.Shanxi Architecture, Vol.33 No.4,pp.33-34, Feb.2007(In Chinese) [4]Lin Chuyan, Lin Zhaobing. Residential construction and ReferenceChaoshan. Architecture knowledge, pp10-14, March 2005(In Chinese)Identify applicable sponsor/s here. (sponsors)[5] Tang Xiaoxiang, Adaptability of Lingnan Han Vernacular Dwellings. South Architecture, pp.37-39,May 2008(In Chine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