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防爆知识

合集下载

仪器仪表的防爆常识

仪器仪表的防爆常识
----(2) 可燃性粉尘环境
----GB 12476.1—2000标准中规定:
----20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燃性粉尘连续出现或经常出现,其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 气混合物和/或可能形成无法控制和极厚的粉尘层的场所及容器内部。
----21区: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粉尘数量足以形成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但未划入20 区的场所。
把可能产生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零部件均放入隔爆外壳内,隔爆外壳使设备内部空间与 周围的环境隔开。隔爆外壳存在间隙,因电气设备呼吸作用和气体渗透作用,使内部可能存 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当其发生爆炸时,外壳可以承受产生的爆炸压力而不损坏,同时外壳 结 构间隙可冷却火焰、降低火焰传播速度或终止加速链,使火焰或危险的火焰生成物不能穿越 隔爆间隙点燃外部爆炸性环境,从而达到隔爆目的。
该区域包括,与充入或排放粉尘点直接相邻的场所、出现粉尘和正常操作情况下可能产生可 燃浓度的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的场所。
----22区:在异常条件下,可燃性粉尘云偶尔出现并且只是短时间存在、或可燃性粉尘偶尔出现 堆积或可能存在粉尘层并且产生可燃性粉尘空气混合物的场所。如果不能保证排除可燃性粉 尘堆积或粉尘层时,则应划分为21区。
该类型电气设备仅适用于2区危险场所。
(8) 浇封型“m”
浇封型防爆型式是将可能产生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部分的电气部 件,浇封在浇封剂(复合物)中,使它不能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参见GB 38369标准)。
采用浇封措施,可防止电气元件短路、固化电气绝缘,避免了电路上的火花以及电弧和危险 温度等引燃源的产生,防止了爆炸性混合物的侵入,控制正常和故障状况下的表面温度。
该类设备适用于1、2区危险场所。

仪表防爆措施

仪表防爆措施

仪表防爆措施1. 概述在某些特定的工作场所或环境中,如化工厂、油气开采现场等,使用常规的仪表可能存在爆炸的风险。

为了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需要采取一系列防爆措施来确保仪表在危险环境中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介绍仪表防爆措施的重要性以及常用的防爆措施方法。

2. 仪表防爆的重要性仪表防爆是在特定场所中保护人员和设备免受爆炸事故威胁的关键措施。

如果仪表不具备防爆能力,一旦发生爆炸,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甚至引发大规模事故。

因此,采取仪表防爆措施对于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3. 常见的仪表防爆措施3.1 防爆外壳防爆外壳是一种常用的仪表防爆措施,其设计目的是在仪表发生内部爆炸时能够有效地阻止爆炸气体向外释放。

防爆外壳通常由特殊材料制成,具有高压抗爆性能和优异的密封能力。

在选择防爆外壳时,需要考虑工作环境的特点和爆炸物的性质,确保所选外壳能够满足对应场景的防护要求。

3.2 防爆隔离防爆隔离是在仪表与外界环境之间设置物理隔离层,以阻止爆炸气体的传播和燃烧蔓延。

常见的防爆隔离方法包括隔爆墙、防爆隔离罩等。

隔爆墙是一种用于分隔危险区域和非危险区域的垂直隔离结构,能够有效地阻止火势的蔓延。

防爆隔离罩常用于电气设备,能够有效地限制火花和电弧在隔离罩内,避免引发爆炸。

3.3 防爆电器设备在危险环境中使用的电器设备需要具备防爆性能,以防止电器设备本身引发爆炸。

常见的防爆电器设备包括防爆灯具、防爆电气接触器、防爆插头插座等。

这些设备通常采用特殊材料和防爆结构设计,以确保在发生爆炸时能够有效地阻止火花和电弧的产生。

3.4 安全操作与维护除了采取具体的防爆措施外,安全操作和维护也是仪表防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操作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并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

同时,定期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也是确保仪表防爆性能的关键,包括定期清洁、维护设备的密封性能、更换电池等。

4. 总结仪表防爆措施是确保在危险环境中使用仪表安全可靠的重要保障。

仪表防爆知识大全

仪表防爆知识大全

仪表防爆知识大全1、我国对爆炸性危险场所是如何划分的?答我国对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划分采用与IEC等效的方法。

国家标准GB50058-92中规定,爆炸性气体危险场所按其危险程度大小,划分为0区、1区、2区三个级别,爆炸性粉尘危险场所划分为0区、11区两个级别,详见表4-1。

表4-1中国对危险场所划分表爆炸性物质区域划分区域定义气体。

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粉尘1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的环境11区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2、国际上对爆炸性危险场所是如何划分的?答国际上各主要工业国家对爆炸性危险场所的划分,基本上可分两种意见。

一种以IEC(国际电工委员会)为代表,包括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对气体划分为。

区、1区、2区,对粉尘划分为10区、11区。

其定义与IEC基本相同(可参见我国对各区域的定义,我国等效采用IEC标准)。

另一种为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的划分,以NEC(美国国家电气规程)的定义为代表,对气体划分为1区、2区(没有0区),对粉尘也划分为1区、2区。

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大致如下:气体:IEC0区、1区——NEC1区IEC2区——NEC2区粉尘:IEC10区——NEC1区IEC11区——NEC2区IEC“区”的英文为Zone;NEC“区”的英文为Division。

3、我国的防爆电气设备,其防爆结构形式有几种?列出其名称和标志。

答根据国家标准GB3836—83,我国的防爆电气设备其防爆结构形式有8种,列举如下。

结构形式标志结构形式标志隔爆型d充油型o增安型e充砂型q本质安全型i无火花型n正压型p特殊型s4、什么是隔爆型仪表?它有什么特点?答隔爆又称耐压防爆,它把能点燃爆炸混合物的仪表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特别牢固,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向壳外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

【知识】仪表防爆总结归纳

【知识】仪表防爆总结归纳

导读仪表的防爆比电气防爆更容易疏忽,因为仪表太小,而且有些仪表是否是防爆的也不好判断,但是危险程度和电气是一样的。

一般来说,仪表的防爆类型主要是本安型和隔爆型,安装在防爆区域的PLC控制柜大部分为隔爆型或者正压防爆型。

仪表设备主要防爆形式:1、隔爆型d,可用于点火源1区,2区,不能带电开盖维修;2、增安型e,主要用于点火源2区,部分可用于1区,可以带电开盖维修,但不能带电拆线;3、本安型ia,可用于点火源0区,1区,2区,可以带电开盖,可以带电拆线;4、本安型ib,可用于点火源1区,2区,可以带电开盖,可以带电拆线;5、正压防爆型p,可用于点火源1区,2区,不能带电开盖;还有冲油型、无火花型等等,用的较少。

总的要求,防爆区域要使用防爆电气设备,防爆标识要明确,并有防爆合格证号。

注意:多个国标有这条强制性要求,有些国外进口的电气设备是防爆的,但是没有防爆合格证号,建议国内企业选电气设备时,还是要遵守国家规范。

仪表防爆防爆区域PLC控制柜(接线箱)防爆现场控制箱主要有隔爆型、增安型和正压防爆型1.1隔爆型隔爆型设备在正常运行时,能产生火花电弧的部件置于隔爆外壳体,隔爆外壳能承受内部的爆炸压力而不导致损坏,并能防止爆炸传播到壳外。

隔爆腔体里面装的是小型断路器,交流接触器,热保护器,浪涌保护器等电器元件。

隔爆型防爆箱容易出现的问题:1、防爆箱必须满丝,只有满丝才能达到防爆要求2、接线口必须用防爆电缆接头,不使用的电缆接口,必须用丝堵封堵。

这个很容易忽略哦。

3、多个电缆不允许在一个电缆入线口进入。

1.2增安防爆型增安型防爆配电箱一般都是里面不能装电器元件,面板上都是装的一些隔爆型元件,如防爆按钮,防爆指示灯,防爆电流表,防爆转换开关等这些隔爆元件。

增安型一般仅用于中间接线箱或者防爆开关、指增安型一般仅用于中间接线或者防爆按钮1.3正压防爆型正压型防爆原理是在设备的外壳内通入一定压力的新鲜洁净空气或惰性气体,使周围的可燃性气体不能进入外壳内部,从而阻止点燃源与爆炸性气体接触,以达到防止爆炸的目的。

仪表防爆

仪表防爆

第十二节仪表防爆一、爆炸的概念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突然变成另一种状态,并放出巨大的能量。

急剧速度释放的能量,将使周围的物体遭受到猛烈的冲击和破坏。

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 )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气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 )氧气:空气。

3 )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二、为什么要防爆易爆物质: 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

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有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学工业中,约有80% 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

氧气: 空气中的氧气是无处不在的。

点燃源: 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电气仪表,各种磨擦的电火花, 机械磨损火花、静电火花、高温等不可避免,尤其当仪表、电气发生故障时。

客观上很多工业现场满足爆炸条件。

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存在爆炸源,将会发生爆炸。

因此采取防爆就显得很必要了。

三、仪表防爆的原理防止爆炸,就是要避免爆炸发生的三个条件同时存在。

由于氧气(空气)无处不在,难以控制。

因此,控制易爆气体和引爆源为两种最常见的防爆原理。

而在仪表行业中还有另外一种防爆原理:控制爆炸范围。

仪表中常见的三种防爆原理:控制易爆气体人为地在危险场所(我们把同时具备发生爆炸所需的三个条件的工业现场称着危险场所)营造出一个没有易爆气体的空间,将仪表安装在其中,典型代表为正压型防爆方法Exp。

工作原理是:在一个密封的箱体内,充满不含易爆气体的洁净气体或惰性气体,并保持箱内气压略高于箱外气压,将仪表安装在箱内。

常用于再线分析仪表的防爆和将计算机、PLC、操作站或其它仪表置于现场的正压型防爆仪表柜。

控制爆炸范围人为地将爆炸限制在一个有限的局部范围内,使该范围内的爆炸不致于引起更大范围的爆炸。

典型代表为隔爆型防爆方法Exd。

化工仪表防爆知识

化工仪表防爆知识

化工仪表防爆知识
化工仪表防爆是指在可能存在可燃、爆炸性气体、蒸汽、液体、粉尘等危险物质的场所中,为了防止因设备故障、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的火花、电弧等危险因素,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技术手段,以确保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性。

化工仪表防爆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备选型:在选择化工仪表时,应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和危险场所的特点,选择符合防爆要求的仪表。

2. 安装位置:化工仪表的安装位置应符合防爆要求,避免在危险场所中安装在易产生火花、电弧等危险因素的地方。

3. 接线方式:化工仪表的接线方式应符合防爆要求,避免因接线不当而引起火花、电弧等危险因素。

4. 维护保养:定期对化工仪表进行维护保养,及时更换老化、损坏的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 安全管理:加强化工仪表的安全管理,制定完善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化工仪表防爆是化工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设计、选型、安装、维护和管理,确保化工生产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仪表的防爆措施

仪表的防爆措施

仪表的防爆措施引言在许多工业领域和实验室中,仪表设备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某些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例如存在易燃气体或易燃蒸汽的地方,仪表设备可能面临爆炸的危险。

为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必须采取适当的防爆措施以保护仪表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讨论仪表的防爆措施。

仪表的防爆要求在讨论防爆措施之前,了解仪表的防爆要求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使用场景,仪表设备的防爆要求可能会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普遍的仪表防爆要求:1.防爆等级:根据国际标准,仪表设备可根据其防爆性能分为不同的防爆等级。

常见的等级包括防爆型(Exd)、增安型(Exe)和隔爆型(Exi)等。

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需求,选择适当的防爆等级对仪表设备进行分类。

2.防爆标志:仪表设备上应该有明确的防爆标志,以向操作人员传达设备的防爆等级和使用注意事项。

标志应该清晰可见,并且符合国际标准。

3.爆炸防护:仪表设备应具备适当的爆炸防护措施,以防止可能引发爆炸的火花、高温和电弧等。

例如,仪表设备的开关、接线和连接器应采用防爆设计,并使用符合防爆要求的材料制造。

4.防腐蚀性能:在某些工作环境中,腐蚀性物质可能会对仪表设备造成损害。

因此,仪表设备应具备良好的防腐蚀性能,以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

仪表的防爆措施根据仪表的防爆要求,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仪表设备的安全。

1. 设备选型在选择仪表设备时,应根据实际工作环境的需求选择符合防爆等级要求的设备。

确保仪表设备的防爆等级与工作环境的防爆要求相匹配。

2. 安装位置仪表设备的安装位置应根据实际工作环境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

例如,在存在易燃气体的环境中,应将仪表设备安装在远离可能产生火花的区域,并与其他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3. 接地保护仪表设备应正确地接地,以便将可能产生的静电释放到接地系统中,减少引发爆炸的风险。

4. 清洁和维护定期清洁和维护仪表设备是确保其正常运行和防爆性能的重要措施。

应定期检查设备的外壳、连接器和电缆等,确保其处于良好的状态。

仪表防爆知识问答

仪表防爆知识问答

精心整理仪表防爆知识问答1.什么叫仪表的防爆?仪表引起爆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仪表的防爆是指仪表在含有爆炸危险物质的生产现场使用时。

防止由于仪表的原因(如火花、温升)而引起的爆炸。

仪表引起爆炸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火花。

例如:继电器的接点在吸合或断开时会产生火花,在异常情况下,仪表元器件温升过高、局部发热,引起其它元器件短路或开路也会产生火花,当这些火花产生的同时,现场含有爆炸性物质,达到爆炸界限时就会引起爆炸。

因此防爆现场应采用防爆仪表,并有良好的接地或接零措施。

2.目前我国危险爆炸场所是如何划分的?1类1类 1类3分。

(1域。

(2 4答:a d g .无火花型——n h .特殊型——s5.防爆电气设备分为几大类?答:分为两大类:Ⅰ类:煤矿井下电气设备;Ⅱ类:工厂用电气设备。

6.Ⅱ类防爆电气设备划分为几级?标志是什么?答:按照新国标GB3836.1-83,Ⅱ类防爆电气设备划分为3级,标志分别为A ,B ,C 。

分级标δmax——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m)。

MICR——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最小点燃电流与甲烷最小点燃电流的比值。

ⅡA、ⅡB、ⅡC也是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传爆等级。

7.Ⅱ类防爆电气设备划分为几个温度组别?标志是什么?答:按照新国标GB3836.1-83,Ⅱ类防爆电气设备根据其允许最高表面温度划分为六组,标志T 1——T6。

分组标志如下:T 1——450℃T2——300℃T3——200℃T4——135℃T 5——100℃T6——85℃T 1——T6对应于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自燃温度分组。

8.防爆标志是如何构成的?举一例。

答:防爆标志由防爆电气设备的总标志Ex加其类型、类别、级别、组别构成。

如9。

10答:隔爆型仪表的特点是将仪表中正常工作和事故状态下可能产生火花、电弧与使用环境中的爆炸气体隔开以外,又具有一定的强度,各零件间的连接有一定的结构形式与结构参数。

从环境中进入壳内的爆炸性气体与空气的混合物被火花、电弧引爆时,外壳不致被炸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仪表防爆知识付永信(完成时间2011-3-14)摘要:随着我们公司业务在化工行业的拓展,在仪表和相关部件选型时经常会遇到防爆的技术要求,大家在设计和选型时往往觉得没有概念、无从下手。

本文从防爆的基本原理着手,对仪表的防爆类型、防爆等级、防爆仪表分类等进行讲述,结合对危险环境的分析,帮助读者从根本上理解和掌握防爆仪表的选型方法。

最后对防爆系统中最为常用的关联设备——安全栅进行了原理和选型方面的阐述,希望通过此文能帮助大家对防爆产品有个基础全面性的了解,并能做出正确的选型应用。

关键词:防爆 仪表 安全栅附件清单:无一、为什么要防爆在工业现场的很多生产场所都会产生某些可燃性物质:煤矿井下约有三分之二的场所存在爆炸性物质;化工行业中,约有 80% 以上的生产车间区域存在爆炸性物质。

这些爆炸性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不断混合,当爆炸性物质与氧气的混合浓度处于爆炸极限范围内时,若生产过程中使用电气仪表或其它设备产生了火花或高温,其形成的点燃源便会点然气体形成爆炸,给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二、如何防爆,暨防爆原理及对应的防爆型式分类如何防爆,先从爆炸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说起: 1 )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而形成爆炸源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

(气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 )氧气:空气中到处存在。

3 )点燃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

防止爆炸,就是要避免爆炸发生的三个条件同时存在。

由于氧气(空气)无处不在,难以控制。

因此,控制易爆气体和引爆源为两种最常见的防爆原理。

而在仪表行业中还有另外一种防爆原理:控制爆炸范围。

仪表中常见的几种防爆原理:1、间隙防爆:早在19世纪初德国科学家贝林(Beyling)在研究火焰穿过金属间隙现象时,发现间隙宽度小到一定程度,可以使圆柱形的法兰容器内甲烷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不会引起容器周围甲烷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金属间隙能阻止爆炸火焰的传播和冷却爆炸产物的温度,达到熄灭火焰和隔离爆炸产物穿出的效果,俗称“隔爆技术”。

隔爆型电气设备就是按此原理设计、制造而成的。

隔爆间隙种类主要有平面接合面、止口接合面、圆筒接合面、螺纹接合面。

另外,金属微孔(粉末冶金)、金属网罩、充砂等结构型式,也源自间隙防爆原理。

2、减小点燃能量防爆:几乎在发明间隙防爆原理的同一时期,英国科学家提出:限制电路中的电气参数,降低电路的电压和电流或者采取某些可靠保护电路,阻止强电流和高电压窜入爆炸危险场所,保证爆炸危险场所中电路产生的开断路电火花或热效应能量小于爆炸性混合物的最小点燃能量,点燃不起爆炸性混合物。

本质安全型仪表就是按此原理进行设计、制造的。

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制造和维护方便,具有可靠的安全性,能直接应用在最危险的0区场所。

因此,此类电器设备被广泛地应用在石油、化工等大型工程上,并逐渐地替代笨重的隔爆型结构。

3、阻止点火源与爆炸性混合物相接触的防爆:根据燃烧和爆炸三要素原理,采取一些可靠的隔离措施,使点火源与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不能直接接触,从而达到防爆目的,俗称“隔离技术”。

隔离技术是通过点火源与爆炸性混合物的有效隔离,达到防爆目的。

当前,国内外已有的隔离措施包括油隔离、浇封隔离、隋性气体隔离、充入正压空气隔离等。

相对应的防爆技术就是人们熟识的油浸型、浇封型、正压外壳型等。

4、特定条件下提高电气安全措施防爆:在正常运行时不会产生电火花、电弧和危险温度的电气设备,为了确保安全可靠性,通过适当提高电气安全措施来达到防爆。

常见的电气设备有无电刷电动机、变压器、接线盒、阀门定位器等。

提高电气安全措施的方法有增大接线端子之间和对外壳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增强接线的防松措施、提高绝缘材料的绝缘等级、提高 外壳的防护等级、增加外壳的散热措施等。

增安型电气设备就是用这一原理进行设计、制造的。

正如前面介绍中提到的,基于不同的防爆原理,人们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防爆型式,已标准化的常用仪表(电气设备)的防爆型式如下表:1、隔爆型电气设备(d)具有隔爆外壳的电气设备,是指把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部件封闭在一个外壳内,该外壳能承受内部爆炸性混合物的爆炸压力并阻止向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传爆的电气设备。

2、增安型电气设备(e)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火花或危险温度,并在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其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规定过载条件下出现点燃现象的电气设备。

3、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i)在正常运行或在标准试验条件下所产生的火花或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本安型电气设备及其关联设备,按本安电路使用场所和安全程度分为ia和ib两个等级。

ia级本质安全设备在正常工作、发生一个计数故障、发生二个计数故障时均不会使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发生爆炸。

ib级本质安全设备在正常工作、发生一个计数故障时均不会使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发生爆炸。

有的资料上还有ic级,ic级本质安全设备在正常工作时不会使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发生爆炸。

4、正压型电气设备(p)具有保护外壳,且壳内充有保护气体,其压力保持高于周围爆炸性混合物气体的压力,以避免外部爆炸性混合物进入外壳内部的电气设备。

5、充油型电气设备(o)全部或某些带电部件浸在油中使之不能点燃油面以上或外壳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6、充砂型电气设备(q)外壳内充填颗粒材料,以便在规定使用条件下,外壳内产生的电弧、火焰传播、壳壁或颗粒材料表面的过热温度均不能够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气设备。

7、无火花型电气设备(n)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产生电弧或火花,也不产生能够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表面或灼热点,且一般不会发生有点燃作用的故障的电气设备。

8、浇封型电气设备(m)浇封型防爆型式是将可能产生引起爆炸性混合物爆炸的火花、电弧或危险温度部分的电气部件,浇封在浇封剂(复合物)中,使它不能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

9、粉尘防爆型(DIP)为防止爆炸性粉尘进入设备内部,外壳的接合面应紧固严密,并须加密封垫圈,转动轴与轴孔间要加防尘密封。

三、爆炸性物质的分类、分级和分组防爆仪表是专门用于存在爆炸性物质场所的设备,其设计和选型与爆炸性物质的特性密切相关。

z爆炸性物质的分类我国和IEC标准规定要求一样,将爆炸性物质分为三类(英文称之为“Group" ):Ⅰ类:矿井甲烷;Ⅱ类: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含蒸气、薄雾);Ⅲ类:爆炸性粉尘和纤维。

我国所指的Ⅰ类爆炸性物质是指矿井甲烷,俗称“瓦斯”气体。

造成煤矿爆炸的主要原因是矿井中甲烷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点燃源引起爆炸。

由于煤矿井下环境特殊,故把甲烷专门列为I类。

矿用防爆电器设备主要是能防止甲烷爆炸,其他可燃气体在矿井中含量甚少,在电气防爆性能方面不做专门考虑。

所以矿用防爆电气设备在其他危险场所中不适用。

Ⅱ类爆炸性物质包括爆炸性气体和爆炸性蒸气。

所谓爆炸性气体是指可燃气体.即氢、一氧化碳、环氧乙烷等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的气体混合物。

所谓爆炸性蒸气是指易燃液体(丙酮、汽油等)的蒸气或细小液滴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的气体混合物或薄雾。

需要指出的是,相互接触能自动发生爆炸的气体、蒸气不在此列。

例如氟与氢、氯与乙炔、臭氧与乙醇蒸气等形成的爆炸性气体不属Ⅱ类,因为这些爆炸性气体相遇引起爆炸的原因与前述不同。

Ⅲ类爆炸性物质包括爆炸性粉尘和爆炸性纤维。

它是指能产生爆炸的粉尘、纤维,包括可燃性粉尘或纤维(如棉花纤维)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的混合物。

由于导电粉尘具有更大的危险性,因此爆炸性粉尘按其导电性能,分为导电粉尘(如铝粉等)和非导电粉尘(如淀粉等)。

炸药类粉尘(或纤维)爆炸时威力很大,电气设备需具备足够强度才不致被破坏。

因此,炸药类物质不属于爆炸性粉尘、纤维之列。

爆炸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不适用于炸药生产场所。

z爆炸性气体的分级通常爆炸性气体按其最大试验安全间隙( MESG)和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进行分级。

(1)按最大试验安全间隙( MESG)分级:实验表明,不同的爆炸性混合物其最大试验安全间隙不尽相同,所以爆炸性气体分级的方法之一可以采用MESG进行分级。

MESG测定的标准方法是采用IEC60079-1A文件规定的试验容器完成的。

隔爆型电气设备的设计就是以MESG为基础的。

经实验测定,Ⅰ类甲烷气体的MESG =1.14 mm,Ⅱ类爆炸性气体的分级限值规定如下:A级:0.9 mm<MESG<1.14 mm;B级:0.5 mm≤MESG≥0.9 mm;C级:MESG < 0.5 mm;因此,A级隔爆型电气设备其隔爆间隙必须小于1.14 mm,而C级必须小于0.5 mm,两者是不同的。

可见适用于A级爆炸性物质的隔爆型电气设备不适用于B级或C级爆炸性物质的场所。

如果设备选型不当,就可能失去防爆作用。

(2)按最小点燃电流比(MICR)分级:试验表明,在规定的标准试验条件下,不同物质产生点燃所需的电流大小各不相同。

不同爆炸性物质(气体、蒸气)的最小点燃电流可应用IEC79-3规定的本质安全电路的火花试验装置测定。

所谓最小点燃电流比是指用甲烷的最小点燃电流(MIC)为参考,以气体的最小点燃电流除以甲烷的最小点燃电流,即:MICR=MIC某物质/MIC甲烷。

实验结果显示,所有爆炸性气体、蒸气的最小点燃设备的设计就是以MICR为基础的。

根据MICR定义可知,甲烷的最小点燃电流比为1.0,其他Ⅱ类气体的分级限值规定如下: A级:0.8 < MICR<1.0;B级:0.45 ≤ MICR≥0.8 ;C级:MICR <0.45分析表明,爆炸性气体、蒸气的最大试验安全间隙(MESG)越小,最小点燃电流也越小。

若按最小点燃电流分档归纳分级,与按最大安全间隙分级,两者结果十分相似。

据此,中国和绝大多数IEC成员国一样,将煤矿甲烷以外的全部爆炸性蒸气、气体分成A,B,C三级。

其中,A级的代表气体为丙烷,B级的代表气体为乙烯,C级的代表气体为氢气。

北美国家将爆炸性气体表述为C1assⅠ,并细分为A,B,C和D四级(英文称之为"Group",也可译为“组”)。

其中,Group A的代表气体是乙炔;Group B的代表气体是氢气;Group C的代表气体是乙烯;Group D的代表气体是丙烷和甲烷。

在应用中需注意两个标准的区别不要混淆。

下表给出了中国与北美气体分级对应关系。

从表中可以看出,甲烷需要的点燃能量最大,ⅡC级气体则最易被被点燃。

z爆炸性气体的温度分组和IEC标准的规定一样,我国将爆炸性气体按其引燃温度分为T1-T6六个组别。

北美对温度组别的划分与IEC基本一致,他们只是将部分温度组别划分得更细而已,共计分成14个温度组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