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各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各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项目与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概述一、项目具有什么特征?项目主要具有如下特征:1.目的性2.临时性3.独特性4.逐步完善,即过程的渐进性二、什么是项目管理?如何从管理职能入手,把握项目管理的本质?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之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
项目管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或能够当作项目来运营的一些“作业”。
2.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需要体现系统管理思想。
3.项目管理组织是一个柔性的团队组织。
4.项目管理强调的是专业化的目标管理。
5.项目管理需要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
6.项目管理需要借助于先进的管理方法、工具和手段。
要提高项目管理效果,必须借助于现代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三、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特点和内容是什么?项目人力资源管理是指根据项目的目标、进展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项目有关人员所开展的有效规划、积极开发、合理配置、准确评估、适当激励等工作。
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是调动所有项目利益相关方的积极性,在项目承担组织的内部和外部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实现项目目标。
同一般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相比,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突出团队建设因为项目是一次性的临时工作,所以团队建设是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项目团队不是在长期周而复始的运作中所形成的稳定结构,而是和项目一样具有一次性和临时性的特点。
在短时间内建设一支队伍并尽快投入有效的项目工作中去,是至关重要的。
在团队建设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团队成员来自组织内部还是外部;(2)团队成员是就地办公还是远距离办公,是集中办公还是分散办公;(3)项目所需的各种不同技术水平人员的费用如何;(4)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的比例各占多少。
2. 强调简洁高效项目管理作为现代的管理手段,只有做到简洁高效,才能降低成本,提高项目的竞争力。
3. 重视成员遣散由于项目的一次性和临时性特点,在项目收尾阶段,团队必然逐步解散,这时对离队人员的安排和关怀如果得当,将会对下一次的项目起到正面的影响。
刀具复习思考题答案

目录复习思考题 (2)复习思考题 (10)复习思考题 (18)复习思考题 (29)复习思考题 (34)复习思考题 (45)复习思考题 (54)复习思考题 (63)(二)复习思考题1、切削加工由哪些运动组成?它们是如何定义的?各起什么作用? (1)切削运动(表面成形运动)刀具与工件间的相对运动。
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2)定义:①主运动:是使刀具和工件产生相对运动以进行切削的运动。
特点:速度最高,消耗机床功率最大,且仅有一个。
图2-2 车削外圆的切削运动与加工表面形式:⎩⎨⎧直线运动旋转运动(执行件)主体:⎩⎨⎧刀具转(铣削)工件转(车削)②进给运动:不断地把切削层(切削余量)投入切削的运动。
2、车削外圆柱表面时,工件上有哪些表面?如何定义这些表面? 切削过程中,工件上有三个变化的表面。
(1)待加工表面:工件上即将被切除的表面(切削余量)。
(2)已加工表面:切削后形成的新表面(符合尺寸精度,表面质量要求)。
(3))下的金属。
被从工件上切削(剥离(切屑) 削的表面。
过渡表面:正被刀具切 (余量) ⇒⇑⇓3、切削用量三要素是指什么?它们是如何定义的? (1)切削速度V C :是指刀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运动线速度:)(=Sm1000n d V w C π 式中: )sr ()m i n s 60()min r n(n = d w =d max (mm) 2、进给量f (进给速度f V )(1)f :刀具在进给方向上相对于工件的位移量。
(车、钻、磨)r mm ⇒(2)f V (进给速度):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进给运动的线速度(smm )。
(3)每齿进给量)z mm (f zZ :多齿刀具的齿数 三者相互关系)rmm )(s r ( )s mm (nZf nf V z f ==3、背吃刀量q a (切削深度)p a :是工件上已加工表面(m d )与待加工表面(w d )间的垂直距离。
车外圆时:2d d a mw p -= (mm ) 钻孔时: 2da w p = (mm )4、切削层参数是指什么?它们是如何定义的?图2-5 切削层参数(1)切削厚度:切削层两相邻过渡表面间的垂直距离。
电路理论复习思考题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第1章复习思考题1-1.图1-1所示电路,试写出各电路所标出的未知电压和电流的数值。
图1-11-2.根据图1-2所示参考方向和数值确定各元件的电流和电压的实际方向,计算各元件的功率并说明元件是电源还是负载。
(a) (b) (c)图1-21-3.直流电路如图1-3所示,求电感电流和电容电压。
图1-31-4.如图1-4所示,电路中包含的各个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参考方向如图所示,其中100P 1=W ,10P 2-=W ,50P 3=W ,20P 4=W ,求5P ,元件5是电源还是负载?图1-41-5.求图1-5所示电路中的电压1u 和1i 。
图1-51-6.求图1-6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
3Ω2Ω4Ωi10 V图1-61-7.求图1-7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
2ΩU4Ω+ -+ -+- +- 5V2V 5V 1Aa bde图1-71-8.图1-8所示电路中,已知5u ab -=V ,求电压源电压s u 。
图1-81-9.电路如图1-9所示,试求电压U X 。
图1-91-10.如图1-10所示的图,如果选1、2、3、4、8支路为树,则其基本回路组是什么?如果选择自然网孔为基本回路组,则其对应的树由哪些支路组成?②⑤1 2 3 4610 ④89 ⑥57 ③图1-10第2章复习思考题2-1.写出题2 1图所示各电路的端口电压电流的伏安特性方程。
(a) (b)图2-12-2.电路如图2-2(a)、(b)、(c)、(d)、(e)和(f)所示,试计算a、b两端的电阻,其中电阻R=8。
(a) (b)(c)(d)(e) (f)图2-22-3. 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化简图2-3(a)和(b)的一端口网络。
(a) (b)图2-32-4.利用电源的等效变换求图示2-4电路中的电流I 。
图2-42Ω6V+I2Ω 2A7Ω6A2Ω2-5.求图2-5电路中的受控电流源的功率。
图2-5 2-6.求图2-6各电路的输入电阻R in。
图2-6第3章复习思考题3-1.用支路电流法求图3-1所示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及各电阻上吸收的功率。
体育管理学

《体育管理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体育管理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管理2、体育管理3、体育目标4、体育目标管理5、体育计划6、体育组织7、预先控制8、现场控制9、事后控制10、决策11、程序化决策12、非程序化决策13、战略决策14、战术决策15、系统原理16、人本原理17、责任原理18、效益原理19、计划职能20、组织职能21、控制职能22、决策职能23、创新职能24、体育管理体制25、学校体育管理26、运动训练管理27、运动竞赛管理28、群众体育管理29、体育产业30、体育产业管理31、体育信息二、简答题1、什么是“X”理论?2、管理的要素有哪些?3、简述体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4、简述体育管理学的学科结构。
5、简述体育管理学与系统科学之间的关系。
6、体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7、管理原理的特征有哪些?8、什么是系统原理?9、体育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10、体育控制的基本类型有哪些?11、体育管理体制有几种类型?12、我国现行的学校体育管理机构有哪些?13、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有哪些?14、学校体育管理工作评价的内容有哪些?15、运动训练管理体制有哪些类型?16、运动训练管理的内容是哪些?17、竞赛的过程管理包括哪几个阶段?18、群众管理的特点是什么?19、简述全民健身计划的内容。
20、什么是体育人口?21、群众体育管理的内容有哪些?22、体育产业是如何分类的?23、体育产业管理的内容有哪些?24、体育产业管理的特点是什么?25、体育信息管理的内容有哪些?三、论述题:1、试述中国体育管理的体制及其改革的主要趋势。
2、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试述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举例说明如何在社区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4、简述我国学校体育管理体制纵、横向间的关系。
5、体育管理中应怎样体现人本原理?6、试述体育管理中创新的过程与方法。
7、简述体育产业管理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学》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绪论1.教育规律的定义。
教育规律就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具有本质性的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3.教育学的产生、发展经历了哪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是什么?(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论语》,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
2)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3)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
《学记》大约出现在战国末期,是儒家思孟学派撰写的,比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古代罗马帝国教育家昆体良写的《论演说家的培养》一书,还早三百来年。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1632年捷克的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
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
2)1762年,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出版了他的小说体教育名著《爱弥儿》,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
3)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
这是一本自成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它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1)1861年出版了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社会学家斯宾塞的《教育论》。
2)1900年“实验教育学”由德国的梅伊曼首先提出,德国教育家拉伊1908年出版的《实验教育学》,完成了对实验教育学的系统论述。
3)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实用主义教育学说,这种教育学说为杜威所创立,其代表著作是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4)俄国1939年出版了以凯洛夫为总主编的《教育学》。
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5)我国杨贤江于1930年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4)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
建筑钢结构设计复习思考题(含参考答案)

《建筑钢结构设计》复习思考题2016.11.24第1章轻型门式刚架结构1.单层门式刚架结构有哪些特点?(1)质量轻(2)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3)综合经济效益高(4)柱网布置比较灵活2.轻型门式刚架的适用范围及截面形式?柱脚形式?(1).屋面荷载较小,横向跨度为12~48m(2).没有吊车或设有中、轻级工作制吊车的厂房。
(3).当厂房横向跨度不超过15m,柱高不超过6m时,屋面刚架梁宜采用等截面刚架形式。
当厂房横向跨度大于15m,柱高超过6m时,宜采用变截面刚架形式。
门式刚架柱脚分为铰接和刚接两种连接形式。
当吊车起重量≥5吨时应考虑设置刚性柱脚。
当有桥式吊车或刚架侧向刚度过弱时为刚接柱脚。
3.什么是摇摆住?摇摆柱:梁柱节点铰接连接4.门式刚架柱间支撑的布置原则是什么?柱间支撑的间距应根据房屋柱距、纵向受力情况、温度以及安装条件确定,无吊车时宜取30m-45m,端部柱间支撑宜设置在第一或第二柱间。
●当房屋高度较大时,柱间支撑应分层设置;有吊车时,下层柱间支撑宜设置在温度区中部。
柱间支撑间距不大于50m。
●端部柱间支撑考虑温度应力影响宜设置在第二柱间。
5.门式刚架所受的荷载有哪些?风荷载在规范中是怎么考虑的,风荷载标准值如何计算?风荷载系数是什么?风荷载系数 w考虑了结构内、外风压最大值组合。
风可以从任意方向吹来,需要考虑“鼓风效应”(+i)和“吸风效应”(-i)分别与外部压力系数组合的两种工况。
设计时,两种工况均需要考虑,取最不利工况。
6.荷载效应组合的原则是什么?(1)屋面均布活荷载不与雪荷载同时考虑,应取两者中的较大者(2)积灰荷载应与雪荷载或屋面均布活荷载中的较大者同时考虑(3)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不与屋面材料或檩条自重以外的其他荷载同时考虑(4)多台吊车的组合应符合《荷载规范》的规定(5)当需要考虑地震作用时,风荷载不与地震作用同时考虑7.刚架侧移计算的原则是什么?(1)变截面门式刚架柱顶侧移应采用弹性分析方法确定。
第四篇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篇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第二十三章流行病学概述1.现代流行病学的定义是什么?与传染病学有什么不同?目前公认的流行病学定义是“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防制措施并对防制措施进行评价的科学”。
流行病学学科涉及的领域从传染病扩展到非传染性疾病在内的所有疾病之外,还产生了从疾病引申到生理状态、心理卫生、优生优育、人类遗传、意外伤害等非疾病的问题。
遗传流行病学、代谢流行病学、伤害流行病学、行为流行病学等等应运而生。
健康流行病学或称为群体健康机理学从疾病引到健康,并研究健康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分为哪几种?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颇多,分类也比较复杂,不同学者对此的看法也不尽一致。
目前一般将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概括成以下四个方面:2.病例报告(个案调查)与病例分析此类方法又统称为叙述性研究;3.普查与抽样调查又可统称为横断面研究或现况研究;4.筛检5.生态学研究又称为相关性研究。
(二)分析性研究(analytictudy)1.队列研究2.病例对照研究。
(三)实验性研究(e某perimentaltudy)1.临床试验2.现场试验3.社区试验(四)数理性研究(mathematicaltudy)1.数学模型2.计算机仿真。
3.流行病学在医学科学中有何作用和地位?流行病学作为一门应用医学科学在防病灭病中作出的贡献是众所周知的。
不论是传染病还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防制等方面的研究,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均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003年上半年的SARS流行及人们应对与防制的现实过程中,流行病学方法也发挥了其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事实上,流行病学不仅是一门预防医学中的方法学,也是医学科学中,特别是医学科研中的方法学。
如由设计、测量和评价(DME)为核心内容而构成的临床流行病学这一分支,在临床医学科研、使现代医学从传统的经验医学逐步跨入了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科学,即循证医学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园林树木思考题参考答案

园林树木学(园林专业)复习思考题 11.名词解释:“树木”、“园林树木”和“园林树木学”。
(1)树木:多年生木本植物的总称,包括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
(2)(风景)园林树木:凡适合城乡各类风景园林景观、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森林公园等应用,以美化、改善、和保护环境为目的的木本植物。
(3)(风景)园林树木学:是对园林树木学的形态特征、系统分类、地理分布、习性、栽培繁殖及应用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科。
2.我国园林树木资源的四大特点。
(1)种类繁多(2)分布集中(3)特色突出(4)丰富多彩复习思考题 21.植物二名法的应用。
属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加词(+命名人)。
(1)et表示两人共同命名。
(2)ex之前的人名表示命名人,ex之后的人名表示发表人。
(3)x(乘号)表示杂交命名,放在种加词前面。
(4)subsp.或者ssp.表示亚种名,后加亚种加词(5)var.表示变种名,后加变种加词。
(6)f.表示变型名,后加变型加词。
(7)品种只需在品种名上加单引号或在种名后加写cv,再写品种名,品种名首字母均用大写。
2.分类检索表的应用及编制。
检索表:是用来鉴别植物的工具。
鉴别植物时,利用检索表从两个相互对立的性状中选择一个相符的,放弃一个不符的,依序逐条查索,直到查出植物所属科属种。
定距检索表:把相对的两个性状编为同样的号码,并且从左边同一距离处开始,下一级两个相对性状向右退一定距离开始,逐级下去,直到最终。
平行检索表:把每一种相对特征的描写并列在相邻两行里,每一条后面注明往下查的号码或者植物名称。
3.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孢子体木本植物,木材结构以管胞为主木本、草本植物,木材结构以管胞为主叶多为针形、鳞形或条形,稀为其他形叶形多样花球花单性稀两性,雌雄生殖器官为颈卵器花有花被分化,部分为单性花,多两性花胚珠胚珠裸露,种子裸露,不形成果实子房壁包被胚珠,形成果实子叶1至多数1~2复习思考题 31.根系类型及根的变态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P317组织设计第一题:管理幅度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如何确定有效的管理幅度和合理的管理层次?答案: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的结构形态:扁平结构形态、锥形结构形态。
扁平结构:指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优点: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尽早发现信息反馈的问题,尽早解决,信息失真可能性小。
缺点:a:主管不能对每位下属有充分的了;b:主管得到的信息太多,不利于及时利用。
锥形结构:指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型的金字塔形态优点与局限性正好与“扁平结构”相反。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1: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2:工作内容和性质a: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b:下属工作的相似性c:计划的完善程度d:非管理事物的多少;3:工作条件a:助手的配备情况b:信息手段的配备情况c:工作地点的相近性;4:工作环境。
有效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取决于企业组织所处的状态和他们的影响因素。
第二题:组织的基本结构形态有哪两种类型?这两种结构形态各有何特点?答案:两种基本的管理组织的结构形态:扁平结构形态、锥形结构形态。
扁平结构:指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
优点: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尽早发现信息反馈的问题,尽早解决,信息失真可能性小。
缺点:a:主管不能对每位下属有充分的了解;b:主管得到的信息太多,不利于及时利用。
锥形结构:指管理幅度较小,从而管理层次较多的高、尖、细型的金字塔形态优点与局限性正好与“扁平结构”相反第三题:组织设计的任务是什么?设计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依据哪些基本原则?答案:一:组织设计的任务:组织设计要完成以下三个步骤的工作1:职务设计与分析2:部门划分3:结构的形成。
二:组织设计的原则(一)因事设职和因人设职相结合的原则。
1:组织设计往往不是全新的,进行再度调整时,要考虑“事事有人做”而非“人人有事做”2:组织中的工作最终是要靠人完成的,不能完全招聘社会上的人员来满足企业的所有需要。
3:任何组织首先是人的集合,而非是事和物的集合(二)权责对等的原则(职权和职责对等)(三)命令统一的原则。
三:企业组织设计的影响1:“保守型战略”的企业领导可能认为,企业面临的环境是较为稳定的,需求不再有大的增长变化。
在组织设计上强调管理和生产的规范化程度。
2:“选择风险型战略”的领导则可能认为环境复杂多变,需求高速增长,市场变化很快,机遇和挑战并存3:“分析型战略”介于前两。
它力求在两者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
第四题:为什么说部门化是横向分工的结果?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答案:组织结构中经常运用的部门划分的标准是:职能、产品、地区。
一:职能部门化(是一种传统的普遍的组织形式)优点:1:职能是划分活动类型,从而设立部门的最自然,最方便,最符合逻辑的标准2:有利于维护最高行政指挥的权威,有利于维护组织的统一性3:由于各部门只负责一种类型的业务活动,有利于工作人员培训,相互交流。
局限性:1:不易知道产品结构的调整。
2:由于部门的负责人只从事某种专门业务的管理,缺乏总体的眼光,不利于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
:由于各部门的性质不同,使各部门之间的活动不协调,影响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产品部门化优势:1:能使企业将多元化经营和专业化经营结合起来2: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方3: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内部竞争4:有利于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
局限性:1:要有多个人去管理各个产品部2:影响企业的统一指挥3:各职能部门与总部管理机构重叠,管理费用增加,成本增加。
三:区域部门化——根据地理因素设立管理部门,把不同地区的经营业务和职责划分为不同部门的经理第五题:何谓矩阵组织?有何特点?又如何运用之?请举例说明。
答案:矩阵组织有很大的弹性和适应性优势:1:可在短期内完成重要的任务2:由于在项目中集中了各种人才,便于知识和意见的交流3:成员来自于各部门,可促进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局限性:1:可能职员会产生临时观念,影响工作责任心2:要接受命令,作中可能有时会感到无所适从。
例:第六题:有效的管理要求适度的集权和分权,怎样才能使集权与分权合理地组合?请举例说明。
答案: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集权: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三:组织中的集权倾向(一)集权倾向产生的原因。
集权倾向主要与组织的历史和领导的个性有关,但有时也可能是为了追求行政上的水平1:组织的历史2:领导的个性3:政策的统一与行政的效率。
一:集权的弊端1:降低决策的质量2: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3: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
四:分权及其实现的途经。
二:分权的标志1:决策的频度:频度越大,分权越高2:决策的幅度:涉及的范围、职能越多,分权越高3:决策的重要性(决策的影响程度和决策涉及的费用)4:对决策的控制程度。
三:分权的影响因素1:组织中有利于分权的因素a:组织的规模b:活动的分散性c:培训管理人员的需要2:不利于分权的因素a:政策的统一性b:缺乏受过良好训练的管理人员第七题:谈谈组织分权的两个主要途径(制度分权和授权)的内涵及其区别。
答案:分权的途经。
权力分散的两个途经:1:组织设计的制度分配——制度分权2:主管人员在工作中的授权。
区别:1:制度分权是在详细分析,认真论证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一定的必然性,而授权则根据管理者的能力,下属的特长而具有一定的伴随性:制度分权是将权力分配给某一职位,而授权是将权力委任给某个下属3:制度分权主要是一条组织工作中的原则,以及在此原则指导下组织设计的纵向分工,而授权则主要是领导者在管理工作中的一种艺术4:制度分权相对比较稳定第十章:P345人员配备第一题:工作分析的作用和内容是什么?如何在此基础上评估组织对管理人员的需要量?答案:工作分析的内容:一:确定人员需要——主要以设计“职务数量和类型”为依据。
二:选配人员。
三:制度和实施人员培训计划。
企业组织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管理人员需要量1:组织现有的规模、机构和岗位2:管理人员的流动性3:组织发展的需要。
第二题:怎样评估现有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如何从组织外部招聘合适的管理人员?答案:管理人员考评的工作程序。
a:确定考评内容b:选择考评者c:分析考评结果,辨识误差d:传达考评结e:根据考评结论,建立企业的人才档案外部招聘外聘的优点:1:被聘干部具有“外来优势”——没有历史包袱,组织成员只知道目前的工作能力和实质2:有利于平息和缓和内部竞争者之间的紧张关系3:能够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缺点:1:不熟悉组织的内部情况,缺乏一定的人事基础2:组织对应聘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3:外聘干部的最大局限性莫过于对内部成员的打击第三题:如何使人员的稳定与流动合理的组合,从而在帮助每个管理人员找到最恰当的工作岗位,使人才得到最充分、最合理地使用的同时,保持组织的稳定性?答案:培训与管理队伍的稳定(相互促进)1:培训提供了个人发展的机会,能够减少管理人员的离职2:管理干部的稳定性,又能促进企业放心地进行人力投资第四题:为什么不仅要考评管理人员的贡献,还要考评其能力?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答案: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有两点需要说明)1:组织中不同层次不同职能的机构管理职务,需要完成不同的工作,要求职务担任者具备不同的知识和技能2:选聘管理干部的主要依据是贡献还是能力?一:管理的欲望。
二:正直诚信的品质。
三:冒险的精神。
四:决策的能力。
五:沟通的能力;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1:为确定管理人员的工作报酬提供依据2:为人事调整提供依据3:为管理人员的培训提供依据4:有利于促进组织内部的沟通第五题:为什么会出现彼得现象?如何防止彼得现象的出现?答案:彼得现象——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里,每个人都崇尚爬到能力所不逮的层次,由于组织中经常有些管理人员在提升后不能保持原来的成绩,因此可能给组织带来效率的滑坡。
如何防止“彼得现象”呢?积极的方法应从彼得现象产生的原因出发。
我们提拔的管理人员往往主要根据过去的工作成绩和能力。
在较低层次上表现优秀,能力突出的管理者能否胜任较高层次的管理工作?答案是不肯定的。
检验某个管理人员是否具备担任较高职务的条件的可行方法,是安排他临时担任某个职务的“代理”职务。
通过对代理者的考察,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他地独立工作地能力。
如果在“代理”过程中,遇事不作主,惊慌失措,将“代理”转化为“正式”显然是不对的。
由于代理只是临时的工作,取笑代理不会对本人造成太大的打击,也可以帮助组织避免一次错误的提拔。
第十一章:P365组织力量的整合第一题: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区别?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对组织目标的实现可能产生何种影响?如何有效地利用非正式组织?答案:正式组织的活动以成本和效率为标准,要求组织成员为了提高活动效率和降低成本而确保形式上的合作,并以正式的物质与精神奖励或惩罚来引导他们的行为。
维系正式组织的是一种理性原则非正式组织:主要以感情和融洽的关二:非正式组织的影响(一)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1:可以满足职工的需要2:人们在非正式组织中的接触会使相互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从而易于产生和加强合作的精神。
3:非正式组织是一种非工作性的关系,但是他们对其成员在正式组织中的工作情况也往往是非常受重视的。
4:非正式组织也是某种社会环境中存在的。
(二)非正式组织可能造成的危害1: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正式组织的冲突,可能对正式组织的工作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2:非正式组织要求成员一致性的压力,往往会束缚成员的发展。
3:非正式组织的压力还会影响正式组织的变革,发展组织的惰性。
三:积极发挥非正式组织的作用1:首先要认识到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要性和必然性,鼓励非正式组织存在2:通过建立和宣传正确的文化来影响非正式组织的行为规范,引导非正式组织提供积极的贡献系为标准第二题:组织中为什么会存在参谋关系?直线关系与参谋关系的角色是什么?如何恰当处理直线与参谋间的矛盾,从而有效发挥参谋人员的作用?答案:直线、参谋及相互关系。
直线关系:由管理幅度的限制而产生的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
参谋关系:伴随着直线关系产生的,组织的规模越大,活动越复杂,参谋人员的作用就越重要。
直线关系是一种指挥命令关系,授予直线人员的是决策和行动的权力,而参谋关系是一种服务和协助的关系,授予参谋人员的是思考、筹划和建议的权力。
二: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在实践中,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往往是组织缺乏效率的原因之一,考察这些低效率的组织的活动,有两种倾向1:虽然保持了命令的统一性,但参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2:参谋作用发挥失当,破坏了统一指挥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