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的主要成分-肥皂和洗衣粉的差别

合集下载

洗衣粉、洗衣液、肥皂的区别是什么?

洗衣粉、洗衣液、肥皂的区别是什么?

洗衣粉、洗衣液、肥皂的区别是什么?
洗衣粉、洗衣液、肥皂的区别:
肥皂含聚磷酸盐,对皮肤安全,且保护织物,洗后的衣物蓬松柔软,并且解决了用合成洗衣粉洗后织物“积垢”、“沉淀”、“硬化”、“有静电”等问题。

洗衣粉是用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制成的,一般呈弱碱性。

碱性越强去污效果越好,但是对衣物的损害也就越大,并且不易漂洗。

洗衣液和洗衣粉成分近似,洗涤效果与洗衣粉也相同,而且能更充分地溶解在水里,发挥去污作用。

它完全溶解而且溶解速度快,容易漂洗,不会伤皮肤和衣物。

注意事项:
1.肥皂不易伤害皮肤,但是容易使衣服发黄褪色
肥皂由多种天然物质构成,不易伤害皮肤,所以一些贴身衣物最好用肥皂来洗。

但是肥皂容易产生不溶于水的物质,遗留在衣服的缝隙间,容易使衣服发黄、褪色,尤其是深色的衣服,最好不要用肥皂来洗。

2.洗衣粉容易伤害皮肤
洗衣粉容易伤害皮肤,最好不要把手直接接触到洗衣粉,洗衣服最好用清水吧洗衣粉泡沫冲干净。

但是市场上的无磷洗衣粉大大减少了洗衣粉对皮肤的伤害。

3.洗衣液不伤害皮肤、环保,很有发展潜力
在欧美都西方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已经进入洗衣液的时代,但是我国大陆还停留在洗衣粉时代。

洗衣液特点是不伤害皮肤,因为他的ph值偏中性;洗衣液不含磷,不会对河水造成污染,也很环保,所以说它很有发展潜力。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1-5.2阅读材料:肥皂和常用的洗衣粉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1-5.2阅读材料:肥皂和常用的洗衣粉

肥皂和常用的洗衣粉1.肥皂肥皂是用油脂和烧碱溶液制造的,它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

加入香精、着色剂,则成五颜六色、芳香各异的香皂。

肥皂遇硬水中的钙、镁盐类,能形成高级脂肪酸钙、高级脂肪酸镁沉淀,沉积在织物上,不仅浪费肥皂,而且影响织物的使用。

2.洗衣粉洗衣粉是以石油加工产品为基本原料,经过化学反应而合成的,主要成分是烷基苯磺酸钠。

洗衣粉的种类很多,根据洗涤对象不同,洗衣粉有多种配方,其性能和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见下表)几种常见洗衣粉的性能和使用方法肥皂能去除油污原理:肥皂中能去除油污的成分是高级脂肪酸钠,我们来作一个肥皂乳化作用的实验。

取两支试管,在一支试管中加入蒸馏水,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肥皂水溶液。

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5~6滴食用油脂。

振荡后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从实验中看到,加入水里的油滴在振荡时分散在水中,静置后又浮上水面,分为油水两层。

而加在肥皂水中的油滴不再浮出水面,细小的油滴均匀地分布在肥皂水中,成为稳定的乳浊液。

这就是肥皂对油脂的乳化作用。

乳化作用在洗涤时有重要意义。

肥皂为什么有乳化作用呢?这跟肥皂中高级脂肪酸钠如硬脂酸钠的奇特分子组成有关。

硬脂酸钠的分子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亲水性原子团,另一部分是亲油性原子团(见图1)在洗涤织物时,织物上的油污跟肥皂接触,亲油性原子团插入油滴内,亲水性原子团伸在油滴外面,插入水中。

这样,油滴被肥皂分子包围起来,再经摩擦振动。

大的油滴被分散成小的油滴,脱离纤维织物而分散到水中(图2)。

这时,小油滴都被肥皂分子包围(即乳化),不会聚成大油滴,也不会再沾在织物上,用水漂洗后就达到洗涤的目的。

肥皂 化学结构

肥皂 化学结构

肥皂化学结构
肥皂是一种常见的清洁用品,它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良好的清洁能力和泡沫稳定性。

肥皂的化学结构主要由碳、氢和氧元素组成。

它的主要成分是长链脂肪酸盐,如棕榈酸钠或棕榈酸钾。

这些脂肪酸盐由脂肪酸的羧酸基与碱金属离子(如钠或钾)形成盐结构。

在肥皂的化学结构中,长链脂肪酸的羧酸基有亲水性(喜欢水),而碳链则是疏水性(不喜欢水)。

这使得肥皂分子具有两个极性区域:一个亲水头部和一个疏水尾部。

当肥皂溶解在水中时,它的分子会自组装形成胶束结构。

这是因为疏水尾部会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内部疏水区域,而亲水头部则朝向水中。

这种胶束结构可以将油脂等污垢包裹在内部疏水区域中,使其悬浮在水中并与其它污垢分离。

当我们用肥皂清洁时,肥皂的胶束结构会与污垢相互作用。

疏水尾部会与油脂等疏水性物质结合,而亲水头部则与水分子结合。

这样,肥皂能够将油脂等污垢从表面分散,并使其在水中形成胶束,从而起到清洁的作用。

肥皂的化学结构还使其具有泡沫稳定性。

当我们在水中搅拌肥皂时,肥皂分子会形成大量的胶束,这些胶束聚集在一起形成泡沫。

泡沫的稳定性来自于胶束结构的形成,它们能够抵抗水的表面张力,使
泡沫能够持久存在。

总的来说,肥皂的化学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良好的清洁能力和泡沫稳定性。

通过自组装形成的胶束结构,肥皂能够有效地清洁污垢,并在水中形成稳定的泡沫。

这使得肥皂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清洁用品。

洗衣粉、洗衣液、肥皂用途用法大不同

洗衣粉、洗衣液、肥皂用途用法大不同

洗衣粉、洗衣液、肥皂用途用法大不同
洗衣粉是从石油中提取的化学物质,一般呈弱碱性,再加上添加的摩擦剂,去污效果非常强,尤其是对较脏的衣物,能起到很好的清洁效果。

但另一方面,洗衣粉对衣物的伤害相对较大,固体沉积会使织物
发硬。

如果洗不干净残留在衣物上,容易引起皮肤过敏、粗糙。

最适合使用洗衣粉的,是接触灰尘较多的外套、牛仔裤、羽绒服、沙发罩等衣物,以及棉、麻、化纤等不易受损的材质。

用洗衣粉洗衣服时,要先把洗衣粉溶于水中,再放入衣物,避免洗衣粉结块。

洗衣液
洗衣液的成分与洗衣粉相似,但洗衣液亲水性更高,水溶性好,更易于漂洗。

相对于洗衣粉来说,洗衣液较温和,去污能力弱一些,对衣物的损伤小。

洗衣液的技术含量较高,洗完的衣物会更加柔顺、蓬松,因此在
价格上也会偏高。

毛、丝等纤细织物用洗衣液清洗有利于衣物的保养,一些材质较高档和贴身穿的衣物也应该用洗衣液清洗,对衣物和皮肤的伤害比较小。

肥皂(皂粉)
肥皂与洗衣粉和洗衣液的成分不同,它主要来源于可再生的植物油脂,对皮肤刺激性低,也会起到保护织物的效果。

用洗衣机清洗衣物时,皂粉解决了洗衣粉易结块、起静电的问题,加上洗护结合的技术,洗后的衣物柔软蓬松,留香更久。

最适合用肥皂或皂粉的,是婴儿衣物和内衣内裤等贴身、手洗衣物,小部分污渍也可以用肥皂处理,省时省水,对双手也不容易造成伤害。

下次洗衣服时别再用错!。

洗衣液洗衣粉肥皂优缺点

洗衣液洗衣粉肥皂优缺点

洗衣液洗衣粉肥皂优缺点什么是肥皂广义上,油脂、蜡、松香或脂肪酸等和碱类起皂化或中和反应所得的脂肪酸盐,皆可称为肥皂。

什么是洗衣液洗衣液Laundry detergent,主要成分是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结构包括亲水端和亲油端,其中亲油端与污渍结合,然后通过物理运动如手搓,机器运动使污渍和织物分离。

同时表面活性剂降低水的张力,使水能够达到织物表面,使有效成分发挥作用。

洗衣液的技术含量更高,便于添加各种有效成分,洗后会令衣物蓬松、柔软、光滑亮泽,并且具有除菌和持久留香的功效。

使用综合成本低,正被人们广泛的接受。

什么是洗衣粉洗衣粉是指粉状粒状的合成洗涤剂。

合成洗涤剂是以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份,并配有适量不同作用的助洗剂。

肥皂、洗衣液和洗衣粉的区别:1.洗衣皂去污力强、易漂洗、成本较低,但只能手洗不能机洗不方便存放,易风化干硬,易泡水软化,华北等高硬水地区,皂化严重,大大降低去污力;2.洗衣粉去污力强成本也较低,但不易溶解有白点残留,碱性大,刺激性强,不易漂洗,不方便存放,取用不便;3.洗衣液性质温和无刺激,易溶解,易漂洗,香味丰富,选择多样,重垢预涂,去污力比洗衣粉强,但是成本相对洗衣皂和洗衣粉强。

4.皂粉不完全等于洗衣粉。

从功能上看,天然皂粉优于洗衣粉。

它不含磷酸盐,且具有天然特性,因此对皮肤刺激性小、安全,且保护织物,对织物具有亲和性,洗后衣物蓬松柔软,解决了用合成洗衣粉多次洗涤后织物污垢积淀、织物硬化、带静电等问题。

但皂粉也不易存放,取用不便。

5.洗衣液性质温和无刺激,易溶解,易漂洗,香味丰富,选择多样,重垢预涂,去污力比洗衣粉强,但是成本相对洗衣皂和洗衣粉高一些。

洗衣液是新一代产品,和其它两者相比有以下优点:1.水溶性好:在冷水中也能迅速溶解。

2.易漂洗:洗衣液洗涤时能形成适量泡沫,漂洗更轻松。

3.无水质要求:洗衣液中的含有效助剂体系,能帮助表面活性剂更好的发挥作用,在软硬水中都有效。

4.温和不伤手:洗衣液的洗涤溶液呈中性,对皮肤相对温和。

洗衣粉与肥皂,谁好?

洗衣粉与肥皂,谁好?

洗衣粉与肥皂,谁好?
陶昌华
【期刊名称】《农村百事通》
【年(卷),期】1995(000)005
【摘要】有些人喜欢用肥皂洗衣服,而有些人则喜欢用洗衣粉洗衣服。

究竟是用肥皂好,还是用洗衣粉好? 用河水、井水、泉水洗衣服,有时擦了很多肥皂,都不出泡沫,水面还浮起一层带粘性的污垢。

这是因为在这些水中都含有钙盐、镁盐等矿物质与肥皂合成不溶于水的皂垢。

所以,老是不起泡,不
【总页数】1页(P53-53)
【作者】陶昌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6
【相关文献】
1.洗衣粉、洗衣液、肥皂功能大不同 [J], ;
2.蓝月亮是蓝的--全国肥皂专业委员会主任、纳爱斯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庄启传在中国洗协肥皂分会、洗衣粉分会2015年年会上的讲话 [J],
3.为什么用洗衣粉或肥皂洗衣服时会产生泡泡? [J], 郑巧敏
4.肥皂、洗衣粉能否混用 [J],
5.光明肥皂厂继续传授肥皂洗衣粉技术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肥皂去污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肥皂去污的科学原理是什么

肥皂去污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有很多的人都会用肥皂洗衣服,因为用肥皂洗衣服可以去除污渍。

下面为您精心推荐了肥皂去污的科学原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肥皂去污的原理肥皂是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它的分子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极性的羧基,它易溶于水,是亲水而憎油的,叫做亲水基;另一部分是非极性的烃基,它不溶于水而溶于油,是亲油而憎水的,叫做憎水基。

例如:当肥皂溶于水时,在水面上,肥皂分子中亲水的羧基部分倾向于进入水分子中,而憎水的烃基部分则被排斥在水的外面,形成定向排列的肥皂分子。

这种高级脂肪酸盐层的存在,削弱了水表面上水分子与水分子之间的引力,所以肥皂可以强烈地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因而是一种表面活性剂。

当肥皂在水中的浓度较低时,肥皂分子是以单分子形式存在的,这些分子聚集在水的表面,即亲水基团进入水中,憎水基团被排斥在水的外面。

当水中肥皂的浓度逐渐增大时,水的表面上聚集的肥皂分子逐渐增多而形成单分子层。

继续增大肥皂的浓度时,由于水的表面已被占满,水溶液内部的肥皂分子中憎水的烃基开始彼此靠范德华力聚集在一起,而亲水的`羧基包裹在外面,形成胶体大小的聚集粒子,称为胶束。

肥皂的胶束呈球形,如图12-2。

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

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水的表面已被占满,水的表面张力降至最低。

超过了临界胶束浓度,再增大水中肥皂的浓度,只能增加溶液中胶束的数量。

在洗涤衣物时,肥皂分子中憎水的烃基部分就溶解进入油污内,而亲水的羧基部分则伸在油污外面的水中,油污被肥皂分子包围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通过机械搓揉和水的冲刷,油污等污物就脱离附着物分散成更小的乳浊液滴进入水中,随水漂洗而离去。

这就是肥皂的洗涤原理,如图12-3所示。

在临界胶束浓度前后,去污能力与肥皂的浓度有很大的关系:低于临界胶束浓度,去污能力随肥皂的浓度的下降而急剧下降;超过临界胶束浓度,去污能力几乎不能随肥皂的浓度而改变。

其他的洗涤剂也是如此。

肥皂虽然具有优良的洗涤作用,但也还有一些缺点。

专业分析洗衣粉、洗衣液和皂液的区别小妙招

专业分析洗衣粉、洗衣液和皂液的区别小妙招

专业分析洗衣粉、洗衣液和皂液的区别小妙招洗衣粉、洗衣液和皂液的区别首先在于活性成分,也就是表面活性剂。

一、传统的洗衣粉采用的是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以烷基磺酸钠和硬脂酸钠为主,碱性较强(洗衣粉PH一般大于12),进而在使用时对皮肤的刺激和伤害较大。

而洗衣液多采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PH接近中性,对皮肤温和,并且排入自然界后,降解较洗衣粉快。

至于洗护合一新升级的皂液,更是利用皂液洗涤污渍的原理,融合洗衣液的特点却更优于洗衣液。

就举立白天然皂液为例子,去污强、易漂洗、天然温和。

二、除此之外,洗衣粉、洗衣液和皂液的区别还在于是否添加助洗剂,洗衣粉会加入碳酸钠来增加表面活性剂的活性。

一般来说,助洗成分包括含磷和非磷物质,只是是否含磷与环保问题有关,与洗涤效果关系不大。

但洗衣液和皂液则没有添加这种碱性的助洗剂却也能达到效果,说明化学不断进步。

相信这一类产品将会成为新一代广为消费者接受的洗涤剂用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肥皂的主要成分-肥皂和洗衣粉的差别
导语:肥皂的亲油部位,深入油污,而亲水部位溶于水中,此结合物经搅动后形成较小的油滴,其表面布满肥皂的亲水部位,而不会重新聚在一起成大油污
肥皂的亲油部位,深入油污,而亲水部位溶于水中,此结合物经搅动后形成较小的油滴,其表面布满肥皂的亲水部位,而不会重新聚在一起成大油污。

肥皂的主要成分-肥皂和洗衣粉的差别
肥皂的主要成分
肥皂是脂肪酸金属盐的总称,日用肥皂中的脂肪酸碳数一般为10-18,金属主要是钠或钾等碱金属,也有用氨及某些有机碱如乙醇胺、三乙醇胺等制成特殊用途肥皂的。

肥皂包括洗衣皂、香皂、金属皂、液体皂,还有相关产品脂肪酸、硬化油、甘油等。

肥皂的成分:羧酸的钠盐R-CO2Na,合成色素、合成香料、防腐剂、抗氧化剂、发泡剂、硬化剂、粘稠剂、合成界面活性剂。

肥皂的主要成分R-CO2Na,硬脂酸钠(C17H35COONa),其中R基团一般是不同的,是各种烃基。

R-是憎水基,羧基是亲水基。

在硬水中肥皂与Ca2+,Mg2+等形成了凝乳状物质,脂肪酸钙盐等,即通常说的“钙肥皂”而成为了无用的除垢剂。

将软化剂加入硬水中可以除去硬水离子,使肥皂发挥作用。

主要成分都是硬脂酸钠,其分子式是C17H35COONa(碳17氢35+碳+氧+氧+钠)(也可以写成RCOONa,由氢氧化钠[NaOH]和碱合油脂发生反应产生)。

肥皂的亲油部位,深入油污,而亲水部位溶于水中,此结合物经搅动后形成较小的油滴,其表面布满肥皂的亲水部位,而不会重新聚在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