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民航组织航空系统组块升级简介

合集下载

地基增强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地基增强系统的发展与应用

地基增强系统的发展与应用随着卫星导航系统的快速发展,以及陆基导航的固有缺陷,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将逐步从陆基导航系统向星基导航系统过渡,地基增强系统(GBAS)应运而生,本文介绍GBAS系统的发展、基本组成及功能,设计了某机场建设GBAS 系统的建设方案,并对未来GBAS系统在该机场的应用进行描述和分析。

标签:GBAS系统;进近着陆;卫星导航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全球、全天候、连续实时的导航,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从现有陆基导航系统向星基导航系统过渡已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际民航组织提出了地基增强系统(GBAS)的概念。

GBAS系统是当前国际民航组织认可唯一支持I类精密进近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也是航空系统组块升级(ASBU)中导航部分的核心技术之一,其为进近及着陆阶段的航空器提供精密进近服务,直接关系航空运行安全。

但由于GBAS系统属于新技术,各国民航当局都需要在系统投入运行前进行安全验证与评估,确认系统与技术能够满足本国航空安全运行需要。

目前,我国军机使用的着陆设备主要为微波着陆系统,维护维修成本高,而且需要进行定期校飞。

民机使用的主要着陆设备为仪表着陆系统,它的信号受场地影响较大,目前只具有I类的着陆引导能力,所有飞机必须按照飞行程序规定的单一下滑道实现着陆。

随着全球卫星导航技术的广泛应用,GBAS系统已越来越受到各国民航空管系统的重视,它不受地形的限制,使飞机采取连续下降进近的运行方式,达到I类或更高的精密进近和引导着陆。

我国民航计划在未来20年内,实现陆基着陆系统向星基着陆系统的过渡。

1 GBAS着陆系统介绍1.1 基本组成及功能GBAS的系统结构主要是由三部分组成:卫星系统部分、地面系统部分、机载系统部分。

GPS/GBAS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卫星系统部分,用于产生目标测距信号。

地面系统部分,提供地面固定站的差分修正信息和其它相关信息的VDB信号。

机载系统部分,包含接收和处理卫星定位信号和修正信号的机载设备,用于计算并输出位置的解,以及相对于参考路径的偏离值,并适时通告。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组织体系结构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组织体系结构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的组织体系结构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简称IATA)成立于1945年,是全球性的航空运输组织,总部设在加拿大蒙特利尔。

作为全球领先的航空运输协会,IATA致力于推动全球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为协会成员提供全面的航空运输服务和商业支持。

IATA的组织体系结构分为四个层级:会员、理事会、管理团队和工作组。

下面我们来逐个介绍:1. 会员IATA的会员包括超过290个航空公司和航空公司的相关企业,如亚洲航空协会、机场委员会、货运代理协会等,会员分为两大类:主要会员和附属会员。

主要会员主要是指航空公司,而附属会员包括其他航空服务公司、货运代理、旅行社、机场、地面处理公司等。

会员通过支付会费以及遵守IATA所制定的标准、规则和政策等,享有IATA的会员权益和服务,包括统一的航空票务标准、技术支持、培训、安全标准等。

2. 理事会IATA的理事会由超过30个主要会员组成,是协会的决策机构。

理事会定期会议,主要处理一些重要的政策调整、机构改革、财务决策等事项。

3. 管理团队IATA的管理团队主要由首席执行官、高级管理团队、部门主管和职员组成。

他们的职责是为会员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指导行业改革和协调运输标准,以及与政府和其他行业协会进行合作。

4. 工作组IATA的工作组负责制定行业标准、技术规范、政策制定等重要工作。

工作组包括政策委员会、操作委员会、劳动力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培训委员会等。

总的来说,IATA的组织体系结构严密,分工明确,为全球航空运输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服务,其制定的标准和规则也极大程度地推动着航空运输业的发展。

第六版《全球空中航行计划》GANP及其全球战略层级的

第六版《全球空中航行计划》GANP及其全球战略层级的

14/6/18工作文件第十三次空中航行会议2018年10月9日至19日,加拿大蒙特利尔委员会A议程项目1:空中航行全球战略1.1:第六版全球空中航行计划的愿景和概况第六版《全球空中航行计划》(GANP)及其全球战略层级的拟议多层结构(由秘书处提交)执行摘要本文件介绍了为第六版《全球空中航行计划》(GANP)提出的多层结构,其中强调了全球、地区和国家规划一致性的重要意义。

文件阐述了多层结构的全球战略层级,其目的是通过提供全球战略指导,推动空中航行系统演变。

为此,全球战略层级应当包含愿景、效绩理想目标和概念路线图。

行动:请会议同意第3.2段所载的建议1.1/x -第六版《全球空中航行计划》的愿景和概况。

战略目标:本工作文件涉及安全及空中航行能力和效率的战略目标。

财务影响:对航空界的影响:无。

对国际民航组织的影响(相对于当前的经常方案预算资源水平):由于国际民航组织标准和建议措施(SARPs)的当前制定及实施的推出工作将在今后三年期内持续进行,因此需要追加财务和人力两方面的资源,以支助国际民航组织开展全球空中航行规划工作。

参考文件:Doc 9750号文件:《全球空中航行计划》Doc 9854号文件:《全球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概念》Doc 9882号文件:《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要求手册》Doc 10004号文件:《全球航空安全计划》大会第A39-12号决议:国际民航组织关于安全与空中航行的全球规划AN-Conf/13-WP/11号文件AN-Conf/13-WP/19号文件AN-Conf/13-WP/24号文件AN-Conf/13-WP/25号文件AN-Conf/13-WP/18 - 2 -1.引言1.1《全球空中航行计划》(GANP,Doc 9750号文件)是国际民航组织最高级别的空中航行战略文件。

它是推动全球空中航行系统发展的计划,并虑及了《全球空中交通管理运行概念》(GATMOC,Doc 9854号文件)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要求手册》(Doc 9882号文件)。

中国常驻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代表处

中国常驻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代表处

国际民航组织第14次气象专业会议情况第14次气象专业会议与世界气象组织航空气象学委员会第15届会议于2014年7月7日至18日在蒙特利尔共同举行,来自95个国家和7个观察员共30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我国派人参会并提交了工作文件。

会议提出了修订标准和建议措施及程序的建议,涉及修订附件3《国际空中航行的气象服务》、附件11《空中交通服务》、《空中航行服务程序—空中交通管理》(PANS-ATM,Doc 4444号文件)和《空中航行服务程序—国际民航组织简语和代码》(PANS-ABC,8400号文件)。

空中航行委员会于2014年9月30日对该修订提案进行了初步审查,同意征求各国和有关国际组织对附件3、附件11、PANS ABC和PANS ATM拟议修订的意见。

由于附件3的修订案也将影响到世界气象组织的技术规则[C.3.1],国际民航组织将代表两个组织咨询各成员国意见。

预计2016年3月举行的第207届理事会会议期间审议修订案的最终文本。

此外,气象专业会议还提出了28条建议,包括更新《全球空中航行计划》和航空系统组块升级方法,反映航空系统组块升级气象模块与其他模块的依存1关系;纳入与航空系统组块升级方法组块2相关的气象特定模块;航空气象服务提供工作的演进;发展世界区域预报系统以支持至2018年的航空系统组块升级的方法;航空固定服务卫星发送系统和基于互联网服务的运行和进一步发展;淘汰卫星发送系统的第二代卫星广播并正式测试在自动化电报处理系统上交换全球飞行气象情报和世界区域预报系统的预报;审查气象情报服务提供框架以反映全球空中航行计划的目标;进一步开发世界区域预报系统以支持航空系统组块升级方法组块1和2;进一步开发国际航路火山监视;拟定空间天气情报方面的规定;进一步拟定关于向大气中排放放射性物质信息方面的规定;实施一个针对所选航路危险气象条件的地区咨询系统;发展航站区气象服务;航空系统组块升级模块3的航空气象组成部分的预先规划;开发世界区域预报系统以支持2028年之后的航空系统组块升级;制定在协作决策及共同状况意识背景下的航空气象情报服务规定;为制定航空气象服务的规定而对人的因素之考虑;支持基于航迹运行的航空气象情报;未来的全系统信息管理环境中纳入航空气象情报;进一步开发与气象相关的全系统信息管理概念;审查国际民航组织与世界气象组织之间的工作安排;气象当局的定义;对航空气象服务提供工作的监督;关于航空气象服务提供工作成本回收的指导方针;航空气象人员不断演进的胜任能力;航空气象人员的英语语言能力;仅为航空目的提供和使用航空气象情报;关于航空气象规定的重组等。

(中文版)国际民航组织空中航行报告2014年版 ICAO-Air Navigation Report-2014

(中文版)国际民航组织空中航行报告2014年版 ICAO-Air Navigation Report-2014
成功范例
在非洲和印度洋地区实施 80 条基于性能导航的 用户优选航迹线 .......................................................... 45 亚洲和南太平洋减排举措(ASPIRE 项目) ................... 45 协作性的环境举措(印度洋减排战略伙伴关系项目) ... 46 空中交通服务设施间数据通信(AIDC) 在加勒比和北美地区的实施情况 .................................. 46 菲律宾飞行情报区的商业案例...................................... 47 阿联酋在运用灵活使用空域(FUA)方面的经验............ 47 区域导航、空域改进使得容量增加(阿联酋).............. 49 国际民航组织与业界和其他标准制定机构的伙伴关系 ... 49
目录
目录
执行摘要
业务概述....................................................................... 5 系统概述....................................................................... 6 国际民航组织实施支助包............................................... 7
下一步措施
全球空中航行报告一瞥 ................................................ 50 《全球空中航行报告》今后的一些步骤........................ 52
பைடு நூலகம்

关于推进成都双流国际机场CDO_CCO运行工作分析浅谈

关于推进成都双流国际机场CDO_CCO运行工作分析浅谈

关于推进成都双流国际机场CDO/CCO运行工作分析浅谈发布时间:2022-08-08T07:52:05.79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8期作者:赵淼[导读]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全球空中航行规划》和民航局《中国民航航空系统组块升级(ASBU)发展与实施策略》的相关要求,为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更好落实“真情服务”和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履行机场噪音污染治理主体责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推进持续下降运行(简称CDO)/持续爬升运行(简称CCO)工作。

单位: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邮编:610202摘要:根据国际民航组织《全球空中航行规划》和民航局《中国民航航空系统组块升级(ASBU)发展与实施策略》的相关要求,为积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更好落实“真情服务”和节能减排工作目标,履行机场噪音污染治理主体责任,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推进持续下降运行(简称CDO)/持续爬升运行(简称CCO)工作。

一、必要性方面(一)推进CDO/CCO是未来空中航行发展与实施的需要国际民航组织《全球空中航行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未来15年着力改进高效的飞行路径,其中就包括使用持续下降运行和持续爬升运行模式,减少噪音污染。

切实推进CDO/CCO在机场的实际应用,充分发挥其先进作用,有利于双流机场打造运行安全、运输高效、服务优质的国际级航空枢纽。

(二)推进CDO/CCO是提高双流机场运行安全服务品质的需要连续下降运行与连续爬升运行是在空域与飞行程序优化设计基础上,结合适宜的管制指挥与飞行操作来优化飞行剖面,进而实现节能降噪、操作简化和通话缩减的一种运行方法,对于提高运行品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科学规划空域。

根据CDO/CCO理念,充分考虑特定空域内各类航空器的性能,并在此基础上精细规划进离场飞行所需的空域水平范围,以及不同垂直航径所需的高度区间窗口形式,进而实现在空域静态结构设计阶段,就能准确掌握并最大限度化解飞行冲突,合理布局水平与垂直航迹的空域规划目标。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2017年开放基金课题指南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二〇一七年四月一、概述空中交通管理(以下简称“空管”)由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空域管理组成,其中空中交通服务包括空中交通管制服务、飞行情报服务、航行情报服务、气象服务、告警服务等,空管是保证飞行安全、正点、高效,维护飞行秩序的重要手段。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国家科技部依托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建设,重点开展空中交通管理应用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研究、新技术应用与演示验证、产品与技术研发的综合性实验室,下设空管系统顶层规划和体系结构理论与方法、空中交通态势生成服务理论与技术、空管智能化辅助决策理论与技术、空管系统仿真评估理论与技术四个研究方向.实验室面向国家空管产业发展需求和趋势,通过建立基础理论与新技术研究、试验、评估环境以及成果转化机制,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搭建产业与科研之间的“桥梁”,提升我国空管系统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空管系统建设提供先进的理论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017年,实验室结合自身定位和研究方向,围绕近期和中期建设目标,瞄准国际空管技术研究前沿和我国空管技术应用需求,将开展一系列关键技术及专项研究攻关。

为支撑2017年度工作内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聚集和培养领域高层次人才,促进学科交叉和高水平学术交流,实验室聚焦星基导航应用、基于轨迹运行、协同流量管理和网络安全等方向发布开放基金课题,以期通过课题开放与合作研究,开展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的探索性、创造性研究与应用,为我国当前和未来新一代空管系统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可控实用的顶层设计技术与关键性基础技术支撑。

二、国内外研究情况2003年,国际民航组织第11次航行大会提出并正式通过了全球空管一体化运行概念,其中包含空域组织与管理、需求与容量平衡、机场运行、交通同步、冲突管理、空域用户运行和空管服务七个组成部分,核心理念是一体化、互操作、无缝、全系统信息管理和协同决策,旨在指导CNS/ATM技术的实施,满足高度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航空发展需求。

民航组织介绍

民航组织介绍

第一章民航组织介绍第一节国际组织介绍一、国际民航组织ICAO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是协调各国有关民航经济和法律义务,并制定各种民航技术标准和航行规则的国际组织。

1.ICAO的成立国际民航组织前身为根据1919年《巴黎公约》成立的空中航行国际委员会(ICAN)。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解决战后民用航空发展中的国际性问题,1944年11月1日至12月7日,52个国家在芝加哥签订了《国际民用航空公约(芝加哥公约)》,按照公约规定成立了临时国际民航组织(PICAO)。

1947年4月4日《国际民用航空公约》正式生效,国际民航组织也因此正式成立,总部设在加拿大魁北克市的蒙特利尔YMQ(Montreal)。

同年5月,国际民航组织正式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该组织的主要活动是研究国际民用航空的问题,制定民用航空的国际标准和规章,鼓励使用安全措施、统一业务规章和简化国际边界手续。

国际民航组织现有190个缔约国,共36个理事国,分为一、二和三类。

一类理事国为在航空运输方面占主要地位的国家,共11个;二类理事国为在为国际民用航空的空中航行提供设施方面贡献最大的国家,共12个;三类理事国为可确保世界上各主要地域在理事会中均有代表的国家,共13个。

2.ICAO的宗旨和目的ICAO的宗旨是保障《国际民用航空公约》的实施,开发国际航行原则和技术,促进国际航空运输的规划和发展。

根据芝加哥公约第四十四条规定,国际民航组织的宗旨和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保证全世界国际民用航空安全地有效地和有秩序地发展;(2)鼓励发展用于世界和平目的的航空器设计技术和驾驶技能;(3)鼓励发展用于国际民用航空的航路、机场和航行设施;(4)发展安全、正常、有效和经济的民用航空运输,满足世界人民的要求;(5)防止不合理的竞争,避免经济浪费;(6)充分尊重缔约国的权利,保证享有公平经营国际航空运输业务的机会;(7)避免各缔约国之间的歧视;(8)促进国际航空飞行安全;(9)促进国际民用航空运输业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Packaging Tomorrow’s Aviation System 包装明日航空系统
Second Briefing on ICAO’s Aviation System Block Upgrades 国际民航组织航空系统组块升级 第二次讲评 Issued: July 2012
机场运行
通过跑道排序提高交通流量 提高场面运行的安全和效率 通过机场协同决策机制优化机场运行 通过数字化航空情报管理改进服务
全球互用的 系统和数据
通过地对地集成,提高互用性、效率和容量 气象情报支持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 通过基于全网络的规划提高流量性能 通过加强航路航迹改进运行 场面监视的初步能力
通过集成所有数字ATM信息改进服务 实施离场前的FF‐ICE/1 应用程序 应用全系统信息管理(SWIM) 通过集成气象信息改进运行决策 加强网络运行规划 通过自由选择航路提高运行 通过间隔管理提高容量和效率 应用进近的地面安全网
模块B3‐25 性能能力: 推出完全的FF‐ICE以改进 运行性能
Packaging Tomorrow’s Aviation System
11
The Cost of Not Implementing 不实施组块升级将带来的损失
• • Focusing on what it will cost if modules are not implemented: 关注不实施这些模块将会带来哪些损失 – Increased risk of serious incidents and accidents – 增加严重事故和事件发生概率 – Negative impact on operations – 给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 – Environmental repercussions – 所产生的环境影响 – etc.等等
Packaging Tomorrow’s Aviation System
8
Increased Runway Throughput Through Optimized Wake Turbulence Separation 优化尾流间隔提升跑道的起降航班的总量
Summary 概述 Improved throughput on departure and arrival runways through optimized wake turbulence separation minima, revised aircraft wake turbulence categories and procedures. 通过优化最小尾流间隔标准和修改尾流分类及程序来改善跑道的起降航班量
• • • • • •
Packaging Tomorrow’s Aviation System
13
…through the Use of GIS Tools …通过使用GIS工具
Packaging Tomorrow’s Aviation System
14
in States & Regions 跟踪监控各国各地区的执行情况
最优容量和灵活 飞行
空中交通态势感知(ATSA) 提高最佳飞行高度层可用性 ACAS 改进 强化地面安全网的有效性 通过初步应用航路数据链改进安全和效率
增强交通信息同步化和初步基于航迹的运行 提高下降剖面的灵活性和效率 将遥控驾驶航空器系统初步纳入非隔离空域
高效飞行航径
提高下降剖面的灵活性和效率 提高离场剖面的灵活性和效率
Packaging Tomorrow’s Aviation System
10
模块B0‐25 B0=组块号 25=线程号 性能能力: 通过地对地集成,提高互 用性、效率和容量
模块B1‐25 性能能力: 通过实施离场前的FF‐ ICE/1 应用程序,提高互 用性、效率和容量
模块B2‐25 性能能力: 通过多中心的地对地集成 提高协同(FF‐ICE/1和航 班对象、SWIM)
The 30’000 Feet View 30000英尺的视角
• 航空交通量每15年增长扩大2倍 • 航空交通量的增长是一把双刃剑 • 挑战来自于怎样取得安全和运行效率水平的共同提高
– 全球统一 – 对环境负责 – 经济高效
Packaging Tomorrow’s Aviation System 2
全球航空安全计划
全球空中航行计划
Packaging Tomorrow’s Aviation System
5
ICAO’s Strategic Approach 国际民航组织的方法策略
全球空中航行计划
Packaging Tomorrow’s Aviation System
6
Integrated Planning through Block Upgrades 通过组块升级的整合计划
基准燃油消耗
运行优化后的燃油消耗
Packaging Tomorrow’s Aviation System
12
Reporting Against the Global Plan… 在全球计划中做出针对性报告… • • Performance Monitoring 性能监控 – of individual modules – 各个模块 – Air Navigation Report Form – 空中航行报告表 Annual Global Air Navigation Report 年度全球空中航行报告 Compare progress across regions 对比各地区所取得的进展情况 Adjust ICAO work programme 调整国际民航组织的工作计划
RASGS
DATED/ NON‐ EXISTENT GLOBAL REPORTS AND PLANS
PIRGS
STAKEHOLDE RS ICAO ASSEMBLY & BUDGET
REGIONAL EFFORTS – PIRGS, RASGS, Priorities? Requests?
Global concept component(s) as per Doc 9854 9854号文件规定的全球概念部分
CM – conflict management CM-冲突管理
Global plan initiatives 全球规划行动 Main dependencies 主要依赖的因素 Global readiness checklist 各国准备状态检查单
http://gis.icao.int
Packaging Tomorrow’s Aviation System
15
Aligning the Conference & the Global Air Navigation Plan 使大会和全球空中航行计划相一致
CHAPTERS AN‐CONF/12 WORKING PAPERS
STAKEHOLDE RS ICAO ASSEMBLY & BUDGET
REGIONAL EFFORTS – PIRGS, RASGS, Priorities? Requests?
Packaging Tomorrow’s Aviation System
4
ICAO’s Strategic Approach 国际民航组织的方法策略
Main performance impact as per Doc 9854 9854号文件规定的主要性能影响 Operating environment/ Phases of flight 运行环境/飞行阶段 Applicability considerations 适用性考虑
KPA-02 – Capacity, KPA-06 – Flexibility. KPA-02-容量;KPA-06-灵活性 Arrival and departure 进离场 Least complex – Implementation of revised wake turbulence categories is mainly procedural. No changes to automation systems are needed. 内容比较简单-修改尾流分类的实施工作主要是程序性操作。自动化系统也无需有任何变动。
Implementing Globally Interoperable ATM 实施全球互用的空中交通管理
Aviation System Reporting & Performance Adjustments 航空系统报告和性能调整
GPI-13: Aerodrome design GPI 14: Runway operations Nil
机场设计 跑道运行
Status (ready now or estimated date) 状态(目前一切就绪或是预计准备好的时间) Standards readiness 标准可读性 Avionics availability 航空设备可用性 Ground systems availability 地面系统可用性 Procedures available 程序可用性 Operations approvals 运行许可 2013 N/A N/A 2013 2013
系统中的系统
全球空中航行系统
全球空中航行系统
Packaging Tomorrow’s Aviation System
3
Synchronizing the System of Systems 同步系统中的系统
DATED/ NON‐ EXISTENT GLOBAL REPORTS AND PLANS
Packaging Tomorrow’s Aviation System 推行未来航efiting from All the Modules 使用全部模块单元将获益匪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