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植物基因工程总结
《基因工程》第八章基因工程的安全防护

基因工程的安全防护
二. 生物公害的控制
1. 实验人员适应性训练 随着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 大量其它专业的科学家( 随着学科之间的交叉和渗透, 大量其它专业的科学家( 物 理、化学、工程学、数学等) 进入了这一领域. 这些人缺乏生 化学、工程学、数学等) 进入了这一领域. 物学, 特别是有关病原微生物的知识. 物学, 特别是有关病原微生物的知识. 对从事基因操作的实验人员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对从事基因操作的实验人员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不同危险度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不同危险度微生物的操作技术; 关于物理防护的技术知识; 关于物理防护的技术知识; 关于生物防护的技术知识; 关于生物防护的技术知识; 有关拟开展的实验的安全知识; 有关拟开展的实验的安全知识; 处理事故的能力; 处理事故的能力;
基因工程的安全防护-生物公害的控制 2.生物防护 2.生物防护 ( Biological Containment ) 2) 宿主细胞 宿主细胞应当具有在特定的有选择的条件下生存、 宿主细胞应当具有在特定的有选择的条件下生存、繁 殖, 而在一般自然条件下很难生存和繁殖的生物特性( 例如, 而在一般自然条件下很难生存和繁殖的生物特性( 例如, 营养缺陷型菌株、低温条件生长菌株等) 营养缺陷型菌株、低温条件生长菌株等)。 DNA重组体 3) DNA重组体 DNA重组体在自然条件下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应当是安全 DNA重组体在自然条件下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应当是安全 无害的。 无害的。
基因工程的安全防护-生物公害的控制
4. 重组体的保管 除了上述的安全防护外, 除了上述的安全防护外, 还应该 : 建立特殊实验的管理和健康监督安全管理机构和规则; (1) 建立特殊实验的管理和健康监督安全管理机构和规则; (2) 对安全性没有把握的实验, 要进行特殊管理, 对安全性没有把握的实验, 要进行特殊管理, 并进行临 床人体实验; 床人体实验; 在实验前和实验后一年内, 应对实验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3) 在实验前和实验后一年内, 应对实验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植物基因工程复习整理资料

《植物基因工程》复习资料整理第一部分概述植物基因工程:采用工程设计的方式,通过体外DNA重组技术,将特定的外源基因导入受体植物细胞内,由此获得的转化植物可以表现出预期的遗传特性,具有上述特点的科学被称之为植物基因工程。
第二部分转化系统1.植物转化:外源DNA通过载体﹑媒体或其他物理﹑化学方法导入植物细胞并得到整合及表达的过程。
实现这一过程的途径称之为“植物转化系统”。
2.转化:外源DNA通过载体﹑媒体或其它物理﹑化学方法导入细胞并得到整合及表达的过程。
——Transformation3.T-DNA是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时,从Ti质粒上切割下来转移到植物细胞的一段DNA,称为转移DNA。
4.Ti质粒致瘤原理:5.T-DNA的结构特点:a.Ti质粒T-DNA区的长度约为23kb。
b.T-DNA仅存在于植物肿瘤细胞的核DNA中;T-DNA 含有激发和保持肿瘤状态所必需的基因;T-DNA和植物DNA之间没有同源性。
c.在T-DNA的5´端和3´端都有真核表达信号。
如TATAbox、AATAAbox及polyA等。
e.T-DNA的两端左右边界各为25bp的重复序列,即边界序列(border sequence),分别称之为左边界(BL或TL)和右边界(BR或TR)。
该25bp边界序列属保守序列,但通常右边界(TR)序列更为保守,左边界(TL)序列在某些情况下有所变化。
其核心部分是14bp,可分为10bp(CACG ATATAT)及4bp(GTAA)两部分,是完全保守的。
f.左边界(TL)缺失突变仍能致瘤,但右边界(TR)缺失则不再能致瘤,几乎完全没有T-DNA的转移,这说明右边界(TR)在T-DNA转移中的重要性。
6.T-DNA在植物细胞中的整合过程(原理):T-DNA在植物染色体中的插入是随机的,可以插入任何一条染色体,但插入的位点有以下特点:a. T-DNA优先整合到转录活跃的植物基因位点。
植物基因工程

第二节 植物基因转移的途径
• 一、土壤农杆菌法 • 土壤农癌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它的质粒转入植物 之后导致植物产生冠瘿瘤(crown gall)。这 个菌一般只侵染双子叶植物。
• (一)、土壤农杆菌的Ti质粒引起冠瘿瘤
• 冠瘿瘤是由一些土壤农癌杆菌细菌在感染 部位形成的植物肿瘤(图10-3)。
第八章 植物的基因工程
• 植物育种已成为应用遗传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分 支。传统的植物育种方法速度慢,且具不确定性。 要引入一个或一套所需基因,传统的方法需要两 系间的有性杂交,然后进行杂种后代与一亲本间 的重复回交,直到植物获得所需性状。
• 重组DNA技术的出现突破了上述限制。植物遗传 专家可将所需性状的基因(如抗虫害基因)克隆, 并将此类基因引入到有价值的植物品种当中。
复制的质粒克隆位点上。 • 2、将一中间穿梭质粒引入大肠杆菌细胞,通过在pBR322序列上编
码的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选择转化子。
• 3、然后通过大肠杆菌和土壤农癌杆菌的交配特此质粒转移到土壤农 癌杆菌细胞内。
• 4、两种质粒上的T-DNA序列发生同源重组,穿梭质粒(中间载体) 整合入整合质粒(pGV3850)。这一过程使穿梭质粒全部融入 T-DNA的左右边界内。没有整合的质粒不会累积,因为它们不含土壤 农癌杆菌的复制起点。
第一节 再生植株
•
一、植物在遗传工程方面的优缺点
•
1、优点
•
(1)、拥有在分子水平上可加以利用的大量植物品种,这些
品种携带有遗传上各具特点的突变。
•
(2)、许多植物可自体受精,使其特别适合于遗传操作。当一
具有某一突变的植物杂合子自体受精时,谱系中就包含了野生型
第八章植物基因工程总结

农杆菌
Vir 帮助质粒
左 外源基 右 感染植物
进入植物细胞核, 整合,表达
Vir 左 外源基因 右
农杆菌
双元系统的特点
双元系统是穿梭质粒和Ti质粒两个质粒 ,在接合 后可以自主性地共存于同一农杆菌细胞中。
穿梭质粒编码植物选择标记、表达信号、多克隆 位点、两个T-DNA
④Ori区(origin of replication,复制起 始区):Ori区上的基因调控Ti 质粒的自我 复制。
(2). 农杆菌的感染和生存
第一步:植物受伤 乙酰丁香酮、羟基乙酰丁香酮诱导Ti
质粒的毒性基因表达。 第二步 感染植物
脓杆菌吸附于植物的表面伤口部位 第三步 毒性基因(vir)表达 第四步 T-DNA转移
ori
(7) Ti载体的类型
共整合载体(cointegrate vectors) 由比利时科学家P.Zambrisky等1983年改造 的pGV3850 受体载体,需要同源重组才能插入外源基因。
双元载体(binary vectors) 既有大肠杆菌复制起点也有农杆菌复制起点, 是个穿梭载体。
①pGV3850
外源基因插入pGV3850 的过程
pBR322不能在土壤农杆菌中复制,只能同 pGV3850重组。只有这样,土壤农杆菌才能得 到抗卡那霉素性状。
外源基因 插入
Kanr pBR322
抗卡那霉素 卡那霉素筛选
转化
的土壤农杆菌 pBR322与 土壤农杆菌 感染 pGV3850重组 含pGV3850
植物组织
物的细胞中 筛选转化细胞,并诱导产生转基因植株 转基因植株大规模种植
三、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的方法
(一)DNA直接转移法
化学刺激法
植物基因工程

转化体的鉴定
转基因植物的鉴定主要集中在DNA、RNA和目的蛋白三个层面上。 1.DNA水平
southern 杂交;斑点杂交(dot blotting):是在southern 杂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快速检测特异核酸的方法。其基本的原理是通过抽真空的方式将加在多孔过滤进样器 上的核酸样品直接转移到杂交膜上,然后再按southern 杂交法进行杂交;PCR。 2. RNA水平 Northern 杂交;RT-PCR(逆转录PCR):先将mRNA转录成cDNA,再设计一对 引物扩增杂交分子。 3.蛋白质水平 western 杂交,elisa等。
• 后来的研究表明,在Ti质粒中,只有一小
Ti质粒的构成 Ti质粒的基因结构:T-DNA区、Vir区、 Onc区和Ori区共4个区段。 1 、Vir区(毒性区) 在Ti质粒T-DNA区的上游的一组基 因。表达产物激活T-DNA向植物细 胞转移,使植物引发肿瘤。 2、 Onc区 含有农杆菌之间接合转移有关的基
•构建植物基因Biblioteka 程载体 •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受体 •转基因植物的鉴定
1.目的基因的分离和克隆
已知基因的获得: • 化学合成法 • PCA显示差异技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 • 差异蛋白谱表达技术筛选功能基因
2.构建植物基因工程的载体
导入体细胞,是否启动表达的一类特殊用途的基因。它应用不依赖于外界选 择压力的存在,这一点也是它与选择基因的区别之处。 理想报告基因的基本要求: 受体细胞不存在相应的内源等位基因的活性。 它的产物是唯一的,且不会损害受体细胞。 具有快速、廉价、灵敏、定量和可重复性的检测特性。
最常用的报告基因
ß -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 荧光素酶基因; 分泌型碱性磷酸酶 ; 荧光蛋白家族
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

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一、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或 DNA 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并通过体外 DNA 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
简单来说,基因工程就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
二、基因工程的工具(一)“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1、来源: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
2、特点:能够识别双链 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3、作用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二)“分子缝合针”——DNA 连接酶1、分类:E·coli DNA 连接酶和 T4DNA 连接酶。
2、作用:将两个具有相同末端的 DNA 片段连接起来。
(三)“分子运输车”——载体1、作用:将目的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2、具备条件: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 DNA 片段插入。
具有标记基因,便于筛选。
3、种类:质粒、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其中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载体。
三、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一)目的基因的获取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如 cDNA 文库)。
基因组文库包含了一种生物的全部基因;cDNA 文库只包含了一种生物的部分基因,是由 mRNA 反转录得到的 DNA 组成。
2、利用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PCR 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 DNA 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原理:DNA 双链复制。
条件:模板 DNA、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热稳定 DNA 聚合酶(Taq 酶)等。
3、人工合成如果基因比较小,核苷酸序列又已知,可以通过 DNA 合成仪用化学方法直接人工合成。
(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步骤)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植物基因工程

主要的应用方向
? 1 植物抗虫基因工程 ? 苏云金芽孢杆菌 Bt晶体毒素蛋白基因 ? 2 抗病基因工程 ? 抗水稻白叶枯病、马铃薯软腐病、花生和番茄的青枯
病、大白菜软腐病 ? 3 植物抗逆基因工程 ? 将BADH基因导入水稻,获得的水稻有较高的耐盐性 ? 4 植物品质改良的基因工程 ? 将编码必需氨基酸的基因转入马铃薯,获得含高必需
? 4.非生物胁迫抗性基因
? 重金属抗性基因 、抗盐基因 、抗冻基因 、 抗氧化胁迫基因
? 5.产物质量修饰基因
? 2.报告基因
? 报告基因(reporter gene),指其编码产物能 够被快速地测定、常用来判断外源基因是否 已经成功地导入寄主细胞(器官或组织)并检 测其表达活性的一类特殊用途的基因
? 荧光素酶(luciferase)基因 ? 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基因 ? 绿色荧光蛋白质(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氨基酸的马铃薯品系 ? 5 植物叶绿体基因工程 ? 将Bt基因导入烟草叶绿体中,植物杀虫效果显著 ? 6 植物生物反应器 ? 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导入马铃薯和蕃茄,饲
喂小鼠试验检测到较高的保护性抗体 。
植物基因工程的主要内容
? 1、从种类繁多的植物基因群体中(总数可高 达5X106以上)分离出有用的目的基因; 2、寻找或构建能够承受人们感兴趣的外源 基因的插入和进行遗传转化等特性的克隆载 体; 3、将重组的载体通过体外转化等方法导入 植物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寄主染色体的基因 组上; 4、使获得带有外源目的基因之重组载体 DNA的植物细胞或组织,再生成形态正常的 健康能育的植株; 5、在理想的情况下,使这些植物能够通过 有性过程,将外源目的基因持续地传递给后 代。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基因工程知识点总结基因工程,作为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领域之一,在高中生物课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还在农业、医药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高中生物中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点。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 DNA 重组技术,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限制酶能够识别双链 DNA 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它具有特异性,即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 DNA 分子。
2、 DNA 连接酶DNA 连接酶的作用是将两个具有相同末端的 DNA 片段连接起来,形成磷酸二酯键。
3、运载体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运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有: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 DNA 片段插入;具有标记基因,便于筛选。
三、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1、目的基因的获取目的基因可以从自然界中已有的物种中分离出来,也可以用人工的方法合成。
常用的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这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
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启动子是 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 mRNA;终止子是转录终止的信号;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导入微生物细胞常用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以采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 mRNA 可以采用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可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还可以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比如抗虫或抗病的接种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农杆菌的感染和生存
第一步:植物受伤 乙酰丁香酮、羟基乙酰丁香酮诱导Ti
质粒的毒性基因表达。 第二步 感染植物
脓杆菌吸附于植物的表面伤口部位 第三步 毒性基因(vir)表达 第四步 T-DNA转移
“转基因逃逸”造成的危害: 诱发害虫和野草的抗性问题 诱发基因转移跨越物种屏障 诱发自然生物种群的改变 基因污染 食物链的破坏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0.12.2720.12.27Sunday, December 27, 2020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17:59:1017:59:1017:5912/27/2020 5:59:10 PM
潜在危害
转基因食品可能具有毒性 ; 转基因食品可能产生过敏反应;
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使人和动物产生抗药 性;
病毒重组,发生基因重组,产生新的病毒,产生 变异,或产生新病毒
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问题转
基作物本身可能演变为农田杂草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转基因逃逸” 种苗的散失/残缺组织的再生 花粉的传播
这些年的努力就为了得到相应的回报 。2020年12月27日星 期日5时 59分10秒17:59:1027 December 2020
科学,你是国力的灵魂;同时又是社 会发展 的标志 。下午5时59分 10秒下 午5时59分17:59:1020.12.27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2.2720.12.2717:5917:59:1017:59:10Dec-20
物的细胞中 筛选转化细胞,并诱导产生转基因植株 转基因植株大规模种植
三、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的方法
(一)DNA直接转移法
化学刺激法
PEG、PNA(肽核酸)、磷酸钙、氯化钙
电击法
基因枪法
花粉通道法
将外源DNA片段在自花授粉后的特定时期注入 柱头或花柱,外源DNA沿花粉管通道或传递 组织通过珠心进入胚囊,转化不具备细胞壁 的受精卵,合子或早期胚体细胞。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2月27日 下午5时 59分20.12.2720.12.27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0年12月27日 星期日 下午5时 59分10秒17:59:1020.12.27
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专业,这才能 让自己 更好。2020年12月下 午5时59分20.12.2717:59December 27, 2020
外源基因插入pGV3850 的过程
pBR322不能在土壤农杆菌中复制,只能同 pGV3850重组。只有这样,土壤农杆菌才能得 到抗卡那霉素性状。
外源基因 插入
Kanr pBR322
抗卡那霉素 卡那霉素筛选
转化
的土壤农杆菌 pBR322与 土壤农杆菌 感染 pGV3850重组 含pGV3850
植物组织
胭脂碱筛选
整合到
外源基因 表达鉴定
染色体上
转化后可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转基因植物
共 整 合 转 化 程 序
②双元载体(binary vectors) 能在大肠杆菌和农杆菌中复制,是穿梭载体。 双元载体的结构
Ti质粒被剔除了T-DNA、冠瘿碱代谢基因、 vir基因。 大幅度减小质粒的体积。(<10kb)
ori
(7) Ti载体的类型
共整合载体(cointegrate vectors) 由比利时科学家P.Zambrisky等1983年改造 的pGV3850 受体载体,需要同源重组才能插入外源基因。
双元载体(binary vectors) 既有大肠杆菌复制起点也有农杆菌复制起点, 是个穿梭载体。
①pGV3850
接合后,两个质粒可以自主共存于同一农杆菌细 胞中。 穿梭质粒可在农杆菌内自主复制
插入外源基因的重组穿梭质粒直接转化含有Ti质 粒的根瘤农杆菌,经筛选后直接感染植物细胞。
第三节 植物转基因技术在植物品种改良 中的应用
控制果实成熟的转基因植物 抗病虫害的转基因植物 抗除草剂的转基因植物 改变花卉形状和颜色的转基因植物 抗环境压力的转基因植物 产高品质产物的转基因植物
(1) Ti 质粒的图谱区 整个质粒160 -240 kb T-DNA区、 Vir区、 Con区、 Ori区
①转移DNA T-DNA(transfer-DNA) T-DNA 12 -24 kb
tms的编码:合成吲哚乙酸
tmr的编码:合成植物分裂素
tmt的编码:合成氨基酸衍生物冠瘿碱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0. 12.2717 :59:101 7:59De c-2027 -Dec-2 0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17:59:1017:59:1017:59Sunday, December 27, 2020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0.12.2720.12.2717:59:1017:59:10December 27, 2020
特点:外源基因不能直接插入,需要借助 于pBR322质粒作为中间载体
选择标记
脓杆菌选择标记
宿主土壤农杆菌的选择标记是位于中间载 体pBR322上的卡那霉素抗性(Kanr)基 因。卡那霉素抗性( Kanr )基因(卡那 霉素对植物有剧毒!)
最终受体植物的选择标记
位于T-DNA右半部分的胭脂碱合成酶基因 (nos)。
Ti的精髓:Vir基因(转移)和左右界(整合)
双元载体的转化
基因插入
转化农杆菌之前,所有的克隆步骤都在大 肠杆菌里操作。
帮助质粒( helper plasmid) 受体农杆菌内要求带有整套vir基因(但缺 失T-DNA及左右边界)的“帮助质粒”提 供vir产物。
E.coli
左 外源基因 右 双元载体 转化
农杆菌
Vir 帮助质粒
左 外源基因 右 感染植物
进入植物细胞核, 整合,表达
Vir 左 外源基因 右
农杆菌
双元系统的特点
双元系统是穿梭质粒和Ti质粒两个质粒 ,在接合 后可以自主性地共存于同一农杆菌细胞中。
穿梭质粒编码植物选择标记、表达信号、多克隆 位点、两个T-DNA
双元系统中的 Ti 具有Vir基因和农杆菌复制起始 子(OriA),但没有T-DNA边界序列。
T-DNA的opine合成酶基因上有一个强 启动子,能启动外源基因的表达。
(5) 天然Ti质粒作载体的缺点
野生型Ti 分子大(200kb)操作起来十分麻烦; 各种限制型酶切位点多,切割产生很大片段。且单
一的酶切位点很少; tms和tmr 基因产物干扰植物内源激素的平衡,产
生冠瘿瘤,阻碍转基因植物细胞的分化和再生; 无大肠杆菌的复制起点和作为转化载体的选择标记
在T-DNA 的两端还含有左右2 个边界,长为 25bp的末端重复顺序,在切除及整合过程具 有重要意义。
左边界
生长素 基因
细胞分裂 素基因
tms
tmr
冠瘿碱 合成
tmt
右边界
②毒性基因(vir)
决定土壤农杆菌对植物的感染和T-DNA的转 移, 进入和整合。使根癌农杆菌表现出毒性 。③Con 区(regions encoding conjugations,接合转移编码区):该区 段上存在与细菌间接合转移的有关基因, 调控Ti 质粒在农杆菌之间的转移。
基因。
(6)Ti 质粒的改造
除去T-DNA上的tmt,tms和tmr生物合成 基因;
除去 Ti 质粒的其它非必需序列, 安装大肠杆菌复制子,
安装植物细胞的筛选标记,如 neor 基因, 使用植物基因的启动子和polyA化信号序列;
插入人工多克隆位点,以利于外源基因的 克隆。
改造后的Ti质粒载体模式
相信命运,让自己成长,慢慢的长大 。2020年12月27日星 期日5时 59分10秒Sunday, December 27, 2020
爱情,亲情,友情,让人无法割舍。20.12.272020年 12月27日星期 日5时59分10秒20.12.27
谢谢大家!
单链T-DNA被切下来,整合到植物基因 组中。 第五步 诱导冠瘿瘤
T-DNA上的产物催化产生过量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形成植物冠瘿瘤。
(3).Ti质粒转化的对象
裸子植物、双子叶被子植物、禾谷类单子叶 植物(玉米)
(4). Ti质粒作为载体的可能性 能够自发地整合到植物的染色体上。
能转化多种植物。 强启动子
第八章 植物基因工程
转基因植物 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经组织培养, 获得能够表达外源基因的植物称为转基因 植物。 抗虫 抗病 抗逆 生产药物
第一节 植物的转基因技术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 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基本路线 转基因的受体系统 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的方法
一、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基本路线
分离目的基因 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形成重组DNA 利用细菌繁殖扩增重组DNA 将与表达载体相连的重组DNA导入到目标植
转基因育种的程序
基因分离 载体的构建
体外重组
农杆菌介导 基因枪轰击
转化
结筛选 遗传稳定性 评价
安全性评价
市场开发
七、转基因生物潜在危害
转基因植物引发的安全事件
英国Pusztai事件 康奈尔大学斑蝶事件 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 墨西哥玉米事件 中国Bt抗虫棉事件
(二)载体介导法
Ti 质粒介导的整合转化程序 植物病毒介导的转染程序(略)
1 Ti 质粒介导的整合转化程序
Ti 质粒的结构与功能
双子叶植物尤其豆科植物的根部常常会由于植物根部 被土壤杆菌农杆根瘤菌(A.tumefaciens)形成根瘤 ,其致瘤特性是由该菌细胞内的野生型质粒 Ti质粒( Tumor-inducing plasmid)介导的,又称肿瘤诱导 质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