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_植物基因工程
必修二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知识点复习总结

遗传与进化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杂交育种【概念】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原理】基因重组(自由组合或交叉互换),即控制不同优良性状的基因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重新组合在一起,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使人们所需要的位于不同个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个体上。
【过程】(1)具有优良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
(2)F1表现出显性性状,让F1自交,获得F2。
(3)从F2中选出符合要求的性状进行多次自交纯化获得新品种。
【优缺点】(1)优点:可以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2)缺点:不会创造新物种,且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育种过程漫长,操作复杂。
杂交育种的适用范围和技术要求(1)适用范围: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的个体间。
亲缘关系较近的不同物种个体间(为了使后代可育,应做染色体加倍处理,得到的个体即是异源多倍体),如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萝卜和甘蓝杂交。
(2)技术要求:①材料的选择,要求所选育的材料分别具有我们所期望的个别性状;所选的原始材料,是能稳定遗传的品种,一般是纯合子。
②杂交一次,获得的F1是杂合子,不管在性状上是否完全符合要求,一般情况下,都不能直接用于扩大栽培。
③让F1自交得到F2。
性状的重新组合一般是在F2中出现,选出性状上符合要求的品种,这些品种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④把初步选出的品种进行隔离自交,根据F3是否出现性状分离,确定被隔离的亲本是否是纯合子。
如果是纯合子,F3不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基因型与亲本相同。
诱变育种【概念】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Y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原理】基因突变。
基因在自然条件下的突变率很低,人们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生物,诱发基因突变,提高变异的频率,然后从获得的大量突变个体中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
【诱变因素】(1)物理因素:X射线、Y射线、紫外线以及激光等的照射都可以使生物在DNA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课件 (共38张PPT)

A.同种限制酶
B.两种限制酶
C.同种连接酶
D.两种连接酶
2、DNA连接酶的主要功能是
()
A.DNA复制时母链与子链之间形成的氢键
B.粘性末端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
C.将两条DNA末端之间的缝隙连接起来
D.将碱基、脱氧核糖、磷酸之间的键连接起来
3、下列有关质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质粒是广泛存在于细菌细胞内的一种颗粒状
DNA聚合酶:DNA复制时分别以DNA的两 条链为模板形成磷酸二酯键合成新的脱氧 核苷酸链。
逆转录酶:以RNA为模板形成磷酸二酯键 合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
限制酶:切割DNA,断开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连接两个DNA片段,形成磷 酸二酯键。
(三)基因的运载体
常见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质粒
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 等生物的细胞中,是拟核或 细胞核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 小的环状DNA分子。
运载体特点: 1、能自主复制并能够转移到
受体细胞并稳定保存 2、有限制酶切位点 3、有标记基因 4、对受体细胞无害
三、基因工程的“四步曲”
提取目的基因
三、基因工程的“四步曲”
提取目的基因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B.质粒是仅存于细菌细胞中能自我复制的小型 环状DNA C. D.质粒的复制过程一定是在宿主细胞外独立地 进行
4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DNA
连接酶和运载体
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 酸序列
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 菌繁殖快
A.① B.
C.①②③ D.②③④
再见!
C.DNA
D.RNA
必修② 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25讲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对应训练下面为6种不同的育种方法。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育种方式,这种方法属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
A→B→C的途径表示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中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2)B常用的方法为。
(3)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所用的方法如、。
育种时所需处理的种子应是萌动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
(4)C、F过程最常用的药剂是,其作用的原理是。
(5)由G到H过程中涉及的生物技术有和。
(6)K→L→M这种育种方法的优越性表现在。
答案(1)杂交从F2代开始发生性状分离单倍体明显缩短育种年限(2)花药离体培养(3)基因突变X射线、紫外线、激光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理化因素需各说出一项)种子萌动后进行细胞分裂,DNA在复制过程中可能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4)秋水仙素在细胞分裂时,抑制纺锤体形成,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5)基因工程或DNA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或转基因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6)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大大扩展了可用于杂交的亲本范围对应训练2.(2007年全国Ⅱ,4)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C.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答案 C3.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有关质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粒不仅存在于细菌中,某些病毒也具有B.细菌的基因只存在于质粒上C.质粒为小型环状DNA分子,存在于拟核外的细胞质基质中D.质粒是基因工程中的重要工具酶之一答案 C4.下列关于DNA连接酶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将单个核苷酸加到某DNA片段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B.将断开的两个DNA片段的骨架连接起来,重新形成磷酸二酯键C.连接两条DNA链上碱基之间的氢键D.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连接起来,而不能将双链DNA片段末端之间进行连接答案 B对应训练5.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就能实现表达答案 C6.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
一轮复习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 大肠杆菌的质粒:
最常用的质粒是大肠杆 菌的质粒,其中常含有抗药 基因,如四环素的标记基因。
质粒的存在与否对宿主细 胞生存没有决定性作用,但 复制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成。
(三)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 四个基本步骤:
资料: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AABBDD),体细胞中含有42条染 色体,属于小麦属;黑麦是二倍体(RR),体细胞中含有 14条染色体,属于黑麦属。两个不同的属的物种一般是难 以杂交的,但也有极少数的普通小麦品种含有可杂交基因 ,能接受黑麦的花粉。杂交后的子一代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ABDR),不可育,必须用人工方法进行染色体加倍才能 产生后代,染色体加倍后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八个染色体组 (AABBDDRR),而这些染色体来自不同属的物种,所以称 它为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大肠杆菌(E.coli)的一种限制酶能识别 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切开。
限制酶
• 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限制 酶
• 什么叫黏性末端?
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 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他们之间正好互 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二)基因操作的工具
• 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这种技术
是在生物体外,通地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 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内进行无性 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人类所需要的基 因产物。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 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 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 性状(目的)。
植物基因工程

第六章 植物基因工程在自然界的许多双子叶植物中,常常发生一种严重危害植物生长的病害——冠瘿。
已知90多科,600多种双子叶植物都能感染这种病。
一般认为单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对此病不敏感。
70年代中期,世界上几个实验室发现诱发肿瘤的根癌农杆菌中含有大量的诱瘤质粒Ti(tumor-inducing plasmid),且证实了肿瘤的形成正是由于pTi 中的特定片段——T-DNA 转移并稳定地整合进植物细胞核基因组中的结果;由于其上载着的冠瘿碱合成基因和激素合成基因表达,因此分泌冠瘿碱并形成肿瘤。
人们就把这种冠瘿的形成过程称作天然的植物细胞转化系统。
农杆菌将自身的DNA 插入植物细胞诱发肿瘤只对其本身是有益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课程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 班级 生物科学05 生物技术05 教师 詹亚光 范桂枝 学期第二学期 课时 6学时 上课日期 课的类型理论 授课章节 第六章 植物基因工程(1)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条件(2)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类型和特性。
(3)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和特性(4)根癌农杆菌Ti 质粒的结构与功能:T-DNA 、Vir 区操纵子的基因结构与功能。
(5)农杆菌Ti 质粒基因转化机理(6)农杆菌Ti 质粒的改造及载体构建(7)载体构建中常用的选择标记及报告基因(8)根癌农杆菌的转化程序及操作原理(9)外源基因在植物中的表达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植物基因转化受体系统的类型、特性掌握Ti 质粒的结构与功能,植物载体构建原理,植物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类型。
教材分析 重点 根癌农杆菌Ti 质粒介导的基因转化的原理和方法难点 植物载体构建原理关键点 转基因植物的获取和检测主要教具和设备材料 投影仪、电脑、常规教学设备教法 板书与多媒体授课相结合思考题 1. 植物基因工程载体种类?2. 根癌农杆菌转化程序?心得为农杆菌诱发植物细胞合成冠瘿碱为自己提供食物。
植物自身不能利用这种物质,只能为它的合成付出代价,别的细菌也不能利用它,在自然条件下,只有农杆菌能分泌分解冠瘿碱的酶,将这些特异产物作为唯一的碳源和氮源来利用。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6)

四川省自贡一中 周毅
自从人类开始种植作物和饲养动物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品 种的改良。传统的方法是选择育种,通过汰劣留良的方法来选择 和积累优良基因。自从孟德尔发现了遗传规律之后,人工杂交的 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育种。人工诱变 技术的应用,使育种方法得到了较大的改 进。基因工程的诞生,使人们能够按照所 设计的蓝图,进行跨越种间鸿沟的基因转 移,从而定向地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创 造出新的生物类型。
⑶你还能说出哪些育种实例?
玉米 2
§6—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选择育种
即对生物的变异进行长期选择,汰劣留良,以培育出优良品种。
缺点:周期长,可选择范围有限。
资料:选择育种
大约在一万年前,古人就开始驯化野生动物、栽培植物。在生产实践中,人 们知道要挑品质好的个体来传种。如产量高、能抗病虫害的粮食作物,产奶、产 肉、产奶多的家禽家畜。
4
§6—1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选择育种 ·杂交育种
*方法: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
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
亲代
高产不抗病 × 低产抗病Leabharlann 杂种第一代高产抗病
杂种第二代 高产抗病,低产抗病,高产 不抗病……
资料:中国荷斯坦牛
原称中国黑白花牛,是将国外 的荷斯坦–弗里生牛引进后,在我 国经过长期驯化,与当地黄牛进行 杂交和选育,逐渐形成的优良种。 这种牛的泌乳期可达305d,年产乳 量可6300kg以上。
资料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用辐射方法处理大豆,培育成了“黑农五号”等大豆品种, 产量提高了16%,含油量比原来的品种提高了2.5%。
2.20世纪50年代以前,我国大豆产量居世界首位。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国 大豆生产严重下滑,生产满足不了需求。后来,我国科学家应用 X 射线和化学诱变剂 进行人工诱变处理,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个体。具有这些性状的大豆不 断繁衍,至今仍然是我国抗病性最强和应用最广的种源。
第6章目的基因的分离克隆(植物基因工程)课件

12
13
14(2) 如何从cDNA中找到所需要的基因?15转录水平上的基因克隆方法
l 差别杂交筛选 l 扣除杂交 l 代表性差别分析 l 差异显示 l cDNA阵列杂交 l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 l 抑制差减杂交
筛选目的基因(核酸探针法、免疫结合法)因库应当能包括全部的基因组序 列。如果每一个克隆包括的DNA片段大,则总 克隆数目少,常选择能接受较大片段的载体。 令检测是否包括一个完整的基因组序列的公式:
令例:人类基因组3.0x106kb, 以λEMBL作载体, 插入片段的平均长度为17kb ,p为99%时, 基因 库应有8.1x105 个 重组噬菌体。
21
22
n基于EST信息的基因克隆
EST
23
由杨树EST库获得基因序列
PCNA
24
克隆的核酸酶
25
26
2、基因组水平上的克隆
将ry) :将某种生物的基因组DNA切割成 一定大小的片段,并与合适的载体重组后导入宿主细胞,进 行克隆。这些存在于所有重组
➢差别杂交筛选
含有表达 目的基因
不含有表 达目的基因cDNA 铺平板转膜 转膜提取分离 mRNA
cDNA 探针
提取分离 mRNA
cDNA 探针
比较 分析
用对照样品cDNA作探 针杂交的X光片中没有 而在检测样品cDNA作 探针杂交的X光片中有 的印斑,可对照X光片 从原平板挑出菌落进行 鉴定是否含有目的基因
31
菌落杂交技术寻找目标DNA克隆
32
文 库 的 抗 体 筛 选
33
(2) T-DNA标签克隆基因
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教案)(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第6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课标定位】 1.理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原理。
2.了解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优点和局限性。
【教材回归】 一、杂交育种 (一)杂交育种的实例——以高产抗病小麦品种的选育为例(二)杂交育种的概念 将同一物种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生物新品种的方法叫做杂交育种。
(三)杂交育种的原理 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
(四)杂交育种的过程 选择同一物种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得F 1,F 1自交或杂交得F 2,从F 2中选择具有所需优良性状的个体。
(五)杂交育种的优缺点 1.杂交育种的优点 可将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个个体上,而且操作简便。
2.杂交育种的缺点 (1)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新的基因,因而杂交育种只能出现新的性状组合,而不会出现新的性状。
(2)由于杂交过程中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因而育种进程缓慢,所需时间较长。
(3)亲本的选择范围比较局限:亲本的选择一般限制在同种生物范围之内,而且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六)杂交育种的应用 P高产不抗病小麦 × 低产抗病小麦 F 1F2新的优良品种绵阳外国语学校 高中生物备课组【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在农业生产中,杂交育种是改良作物品质,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的常规方法,同时也可用于家畜和家禽的育种。
二、诱变育种 (一)诱变育种的原理 诱变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二)诱变育种的方法 利用物理因素(如X 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三)诱变育种的优缺点 诱变育种最突出的优点在于: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但是,有利变异不多,需大量处理供应材料并且具有盲目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杆菌介导——存在宿主范围的局限性。
(3)基因枪法适于以细胞器为转化目标的转基因研 究。
第六章 植物基因工程
第三节 转化子细胞的筛选
当采用某种转基因方法处理外植体后,通 常外植体中仅仅只有几个少数细胞获得转 化
只有采取有效的转化方法,才能提高准确地选 择到转化细胞。 一般情况下,转化载体上除了带有目的基因外, 大多还携带选择基因,以供转化细胞筛选使用。
这种蓝玫瑰是转基因玫瑰,被植入 三色紫罗兰所含一种能刺激蓝色素 产生的基因,花瓣因而自然呈现蓝 色。
蓝玫瑰由日本三得利公司澳大利亚 分支机构研究培育。完成蓝玫瑰在 自然环境中的生长实验和研究后, 三得利公司计划明年秋季把蓝玫瑰 推向市场,预计市场规模可达数百 亿日元。
向小麦插入一种来自烟曲 霉(Aspergillus fumigatus)的肌醇六磷酸 酶基因,这种小麦的肌醇 六磷酸酶最高可以在89摄 氏度的时候保持稳定。
优点:
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无宿主限制,适应于 各种动植物; 对受体细胞生命活动影响小;
受体的类型广泛;用于细胞器的基因转化
二
基因枪法(微弹轰击法)
工作原理:
将外源DNA包被在微小的金粒或钨粒表面,然 后在高压的作用下将微粒高速射入受体细胞或 组织,微粒上的外源DNA进入细胞后,整合到 植物染色体上并得到表达,从而实现外源基因 的转化。
优点:
方法简单、转化率高; 纯物理方法,适用于各种植物和材料,无局限性; 对受体细胞无毒害,有利于转化细胞生长发育; 培养过程无需特殊选择系统。
5激光微束介导的基因转化
原理:
将激光引入光学显微镜聚焦成微米级的微束照 射培养细胞,在细胞膜上形成能自我愈合的小 孔,使加入细胞培养基里的外源DNA流入细胞, 实现基因的转移。
其对应失活的选择试剂为卡那霉素、新霉素和 G418 卡那霉素、新霉素可通过与核糖体小亚基结合抑制 蛋白质的合成,G418可通过抑制80S核糖体的功能 而阻断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合成 新霉素抗性基因可使选择试剂磷酸化而失效。
2.庆大霉素抗性基因(gentr)
该基因编码一种乙酰转移酶,属抗生素标 记基因
复 制 起 始 区
Ti 质粒的结构与功能 Ti 质粒致瘤的分子机制
损伤的植物根部会分泌出乙酰
丁香酸和羟基乙酰丁香酸,它 们能诱导Ti质粒上的vir基因以 及根瘤菌染色体上的一个操纵 子表达。vir基因产物将Ti质粒
上的T-DNA单链切下,而根瘤
菌染色体上的操纵子表达产物 则与单链T-DNA结合形成复合 物,后者转化植物根部细胞。
第六章 植物基因工程
第六章 植物基因工程
第一节 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现状
植物基因工程
植物基因工程是以植物为受体的一种基因操作
即以分子生物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基因克隆、 遗传转化(根癌农杆菌Ti质粒介导 法、基因枪 法、原生质体介导法等),以及细胞、组织培 养技术
将外源基因转移并整合到受体植物的基因组中, 并使其在后代植株中得以正确表达和稳定遗传,
从而使受体获得新性状的技术体系。
转基因植物的理论前景和意义
通过将目的基因导入农作物、园艺作物中, 改变它们的遗传特性,
使植物免受病虫的危害,
或获得抗除草剂的特性, 或改变种子中淀粉、蛋白质的含量和组成、 或改变花的形状和颜色, 或改变植物的育性和不亲合性以及改变植物的 抗逆性等
高等植物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
转化筛选细胞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一是根据选择基因的特点在筛选选择培养基中加入 能抑制非转化细胞生长的有毒物质如抗生素、除草 剂等),选择基因通常为一种解毒基因,可以解除 培养基中有害物质对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这样只 有转化细胞才能生长繁殖; 另一种方式是,受体细胞为营养缺陷型细胞,在选 择性培养基中不能生殖,而选择基因可以补偿这种 缺陷,使转化细胞在选择性培养基上正常生长。
原理:
利用化学试剂,如聚乙二醇(PEG)聚烯醇(细 胞促融剂)等,诱导原生质体摄取外源DNA分子, 进入原生质体的外源DNA分子就有可能通过某 种机制整合到基因组中,完成遗传转化过程。
案例:转基因烟草
2 脂质体介导基因转化
原理:
利用脂类化学物质包裹外源DNA成球体,通过 植物原生质体的吞噬或融合作用把包含外源 DNA的脂质体转入受体细胞。
Ti 质粒的结构与功能 T-DNA的染色体整合机制
Ti 质粒的结构与功能 T-DNA的染色体整合机制
1 Ti质粒的改造策略
Ti质粒是植物基因工程的一种天然载体, 但野生型Ti质粒直接作为植物基因工程 载体存在着学多障碍:
(1) 质粒过大,造作困难 (2)大型的Ti质粒有多个酶切位点 (3)植物激素类的影响 (4) Ti质粒中存在不起作用的序列 (5) Ti质粒的局限性
动力类型:
火药爆炸力;高压气体;高压放电
操作步骤
(1)制备DNA微弹;
(2)准备靶外植体材料;
(3) DNA微弹轰击;
(4) 培养轰击后的外植体.
转化率影响因素
金属微粒
金粉颗粒较钨粒性质优良,但是价格昂贵.
DNA沉淀辅助剂
这些化合物对DNA在微粒上的黏附有重要作用, 但对植物受体细胞也产生一定的伤害.
这种名为肌醇六磷酸酶 (phytase,亦称植酸酶) 的酶可以帮助人体吸收锌 和铁元素。
将细菌基因dhlA和dhlB插入转基因烟草的 基因组中,清除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的卤化 有机污染物。
转基因植物可作为一种生物反应器
生产药用蛋白和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或生产某 些有机化合物。
转基因植物为人们研究某一基因功能及其 再生长发育中的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1983 年 1994 年 1995 年 2000 年 美国和比利时科学家首次将外源基因导入烟草和胡萝卜 世界上第一种耐储藏的番茄在美国批准上市 转基因的抗虫、抗除草剂的玉米和棉花在美国投入生产 美国转基因大豆的种植面积首次超过普通大豆
迄今为止 世界上共批准了12种作物、6大类性状的48个转基因品种 进行商业化生产,其中包括水稻、玉米、马铃薯、小麦、黑麦、红 薯、大豆、豌豆、棉花、向日葵、油菜、亚麻、甜菜、甘草、卷心 菜、番茄、生菜、胡萝卜、黄瓜、芦笋、苜蓿、草莓、木瓜、猕猴
安装多聚人工接头以利于外源基因的克隆。
共整合转化程
序
二元整合转化程序
外源基因
植物细胞筛选标记 Kmr
将外源基因克隆在大肠 杆菌 - 农杆菌穿梭质粒 的T-DNA区内; 重组质粒直接转化农杆 菌株,该菌株携带只含
LB
T-DNA
大肠杆菌-农杆菌穿梭质粒
RB
vir 区不含 T-DNA 区的
Ti辅助质粒;
第六章 植物基因工程
第二节 植物基因工程方法
一 原生质体介导法
概念:
以原生质体为受体,借助于特定的化学或物理手段将外 源DNA直接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
主要方法:
1) PEG介导的基因转化
2) 脂质体(liposome)介导的基因转化
3) 电激法 4) 激光导入法 5) 显微注射法
1 PEG介导的基因转化
2、它的产物是唯一的,且不会损害受体细胞。
3、具有快速、廉价、灵敏、定量和可重复性的 检测特性。
目前最常用的报告基因有:
ß -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
3.荧光素酶基因
ß -葡萄糖苷酸酶基因(gus)
gus基因编码ß -葡萄糖苷酸酶
存在于某些细菌体内,该酶是一种水解酶,能 催化许多ß -葡萄糖苷酸类物质的水解 绝大多数的植物细胞内不存在内源的GUS活性, 许多细菌及真菌也缺乏内源GUS活性
( tms ) iaa H iaa M ( tmrn Opine LB RB
tms 的编码产物负责:
合成吲哚乙酸
tmr 的编码产物负责:
合成植物分裂素
Vir 区
Ti plasmid
Opine 代 谢 区
tmt 的编码产物负责:
合成氨基酸衍生物 冠瘿碱
它通过对庆大霉素的乙酰化而使其失活。
该选择系统目前也有一定的应用,例如矮 牛、烟草和番茄。
3.潮霉素磷酸转移酶(HTP)基因(hpt)
潮霉素是一种很强的细胞抑制剂,对许多植 物都有很强的毒性。
潮霉素林酸转移酶可通过对潮霉素磷酸化而使 其失活。
4.膦丝菌素乙酰转移酶基因(bar)
膦丝菌素可抑制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 从而导致非转化细胞发生氨的致死性累积。
特点:
转化率高 操作繁琐
技术性高
3 电激法介导基因转化
原理:
利用高压电脉冲作用,在原生质体膜上“电激 穿孔“,形成可逆的瞬间通道,从而促进 外源 DNA进入原生质体。
特点:
转化率高;操作简便 ;容易造成原生质体损伤。
4显微注射介导的基因转化
原理:
利用显微注射仪将外源DNA直接注入受体的细胞 质或细胞核,从而实现外源基因的转移。
因而gus基因被广泛应用作转基因植物、细菌和真菌 的报告基因
尤其是在研究外源基因瞬时表达的转化实验中,gus 基因应用最多。
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
该基因来自大肠杆菌转座子Tn9
它能够催化乙酰基团从乙酰辅酶A转移到氯霉 素分子上,导致氯霉素分子发生乙酰化作用, 从而使其失去活性。 真核细胞中不含有氯霉素乙酰转移酶基因,无 该酶的内源活性
农杆菌ori
大肠杆菌筛选标记
以上述重组农杆菌感染 大肠杆菌ori 植物细胞。
农杆菌筛选标记
2 根癌农杆菌Ti质粒介导的基因转化的 分子机理
6个步骤:
1)农杆菌对受体的影响
(2)农杆菌附着到植物受体细胞
(3)诱导启动毒性区基因表达 (4)类似接合孔复合体的合成和装配 (5)T-DNA的加工和转运 (6)T-DNA的整合
一、植物基因工程中的选择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