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章 重氮化偶合反应
BB重氮化和偶合反应

第53页/共60页
A1
Z
A2
• 合成途径是由具有两个偶合位置的偶合组分(Z组分)和两个相同或不同的重氮组分(组分A1及A2的重氮 化合物)偶合,制成双偶氮染料。它们最常用的偶合组分是间苯二酚、间苯二胺和H酸。
第54页/共60页
第55页/共60页
E1
D
E2
• 合成途径是由二氨基芳烃的两个伯氨基重氮化后(D组分)与两分子相同或不相同的偶合组分(El及E2组分) 偶合,制成双偶氮染料。最常用的D组分是联苯胺、联邻甲苯胺和它的磺酸衍生物。
第17页/共60页
3.反应温度
• 0~5℃ • 大部分重氮盐在低温下较稳定,在较高温度下重氨盐分解速度加快; • 另外,亚硝酸在较高温度下也容易分解; • 重氮化反应温度常取决于重氨盐的稳定性。 如: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的稳定性高,可在10~15 ℃进行重氮化反应。
第18页/共60页
4.芳胺的碱性
在普通的条件下重氮化时,邻氨基苯酚类化 合物很容易被亚硝酸所氧化;
因此它的重氮化是在醋酸中进行的。醋酸是 弱酸,与亚硝酸钠作用缓慢放出亚硝酸,并 立即与此类化合物作用,可避免发生氧化作 用。
第26页/共60页
第2节 偶合反应
芳香族重氮盐与酚类和芳胺作用,生成偶氮化合物的反应称 为偶合反应。 酚类和芳胺称为偶合组分。 • 重要的偶合组分有: • (1)酚类:苯酚、萘酚及其衍生物。 • (2)芳胺类:苯胺、萘胺及其衍生物。 • (3)氨基萘酚磺酸类:H酸、J酸、γ酸等。 • (4)活泼的亚甲基化合物:如乙酰乙酰苯胺、吡唑啉酮等。
第20页/共60页
四、各种芳伯胺的重氮化方法
l、碱性较强的一元胺与二元胺 • 如苯胺、甲苯胺、甲氧基苯胺、二甲苯胺及α-萘胺、联甲氧基
实验九-重氮盐的制备及其反应知识分享

实验九-重氮盐的制备及其反应实验九 重氮盐的制备及其反应一、实验目的1.掌握重氮化反应的原理和重氮盐的制备方法 2.掌握放氮反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3.掌握偶合反应的原理及偶氮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二、实验原理重氮盐通常是伯芳胺在过量无机酸(常用盐酸和硫酸)的水溶液中与亚硝酸钠在低温作用而制得:ArNH 2NaNO 2HXArN 2+X -H 2O NaX低温++2+2+在制备重氮盐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⑴ 严格控制在低温。
重氮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同时大多数重氮盐极不稳定,在室温时易分解,所以重氮化反应一般都保持在0~5℃进行。
但芳环上有强的间位取代基的伯芳胺,如对硝基苯胺,其重氮盐比较稳定,往往可以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重氮化反应。
⑵ 反应介质要有足够的酸度。
重氮盐在强酸性溶液重比较不活泼;过量的酸能避免副产物重氮化合物等的生成。
通常使用的酸量要比理论量多25%左右。
⑶ 避免过量的亚硝酸。
过量的亚硝酸会促进重氮盐的分解,会很容易和进行下一步反应所加入的化合物(例如叔芳胺)起作用,还会使反应终点难于检验。
加入适量的亚硝酸钠溶液后,要及时用碘化钾淀粉试纸检验反应终点。
过量的亚硝酸可以加入尿素来除去。
⑷ 反应时应不断搅拌。
反应要均匀地进行,避免局部过热,以减少副产物。
制得的重氮盐水溶液不易放置过久,要及时地用于下一步的合成中。
最常见的重氮盐的化学反应有下列两种类型:⑴ 作用时放出氮气的反应。
在不同的条件下,重氮基能被氢原子、羟基、氰基、卤原子等所置换,同时放出氮气。
例如,桑德迈耳(Sandmeyer )反应:ArN 2+Cl -CuCl 过量浓盐酸ArCl +N 2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将先制备的、冷的重氮盐溶液慢慢地加到冷的氯化亚铜的浓氢卤酸溶液中去,先生成深红色悬浮的复盐。
然后,缓缓加热,使复盐分解,放出氮气,生成卤代芳烃。
⑵ 作用时保留氮的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偶合反应。
例如重氮盐与酚或叔芳胺在低温时作用,生成具有Ar —N=N —Ar '结构的稳定的有色偶氮化合物。
2重氮化反应和偶合反应

•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10:36:5 710:36: 5710:3 6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220.12. 1210:3 6:5710: 36:57D ecembe r 12, 2020
2020 10:36:57 AM10:36:572020/12/12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12/12/
谢 谢 大 家 2020 10:36 AM12/12/2020 10:36 AM20.12.1220.12.12
• 12、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12-Dec-2012 December 202020.12.12
3H2O H2O
四、影响重氮化反应的因素
(4)低温反应:0~5℃
HNO2
H2O+NO
(5)芳胺碱性
ArNH2 + HCl
ArNH3+Cl-
小结:
重氮化合物的结构和特性:不稳定、低温,强酸 重氮化反应的定义:芳香族伯胺、亚硝酸、重氮盐 重氮化反应历程:亲电反应、N-亚硝化、重氮盐 重氮化反应影响因素:
(三)用途
Ar-N2+X- + Ar’-NH2 偶合 Ar-N=N-Ar’-NH2 Ar-N2+X- + Ar’-OH 偶合 Ar-N=N-Ar’-OH
Ar-N2+X-
NaSO3, NaHSO3
还原
Ar-NHNH2
ArN2X- 重氮基转化 ArY Y=F, Cl, Br, I, CN, OH, H等
• 13、无论才能知识多么卓著,如果缺乏热情,则无异 纸上画饼充饥,无补于事。Saturday, December 12, 2020
重氮化和偶合反应[详解]
![重氮化和偶合反应[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86d758caa76e58fafbb00306.png)
重氮化和偶合反应[详解]重氮化重氮化和偶合反应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在精细化工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该类反应在染料合成中应用很广,是两个主要的工序。
可合成酸性、冰染、直接、分散、活性、阳离子等类型的染料,还可合成各类黄色、红色偶氮型有机颜料。
一.重氮化和重氮化合物1.重氮化反应及影响因素芳香族伯胺和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称为重氮化。
重氮化反应要在强酸中进行,实际上是亚硝酸作用于铵离子。
由于亚硝酸不稳定,通常使用亚硝酸钠和盐酸或硫酸,使反应生成的亚硝酸立刻与芳伯胺反应,避免亚硝酸的分解。
为了使反应能顺利进行,必须首先把芳伯胺转化为铵正离子。
芳胺的碱性较弱,因此重氮化要在较强的酸中进行。
有些芳胺碱性非常弱,要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进行重氮化。
重氮化是放热反应,重氮盐对热不稳定,因此要在冷却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都用冰盐浴冷却,并调节亚硝酸钠的加入速度,维持反应温度在0?附近,由于重氮盐不稳定,一般就用它们的溶液,随做随用。
固体重氮盐遇热或震动、摩擦,都将发生爆炸,必需应用某些稳定性好的固体重氮盐时,也需谨慎小心。
自重氮化反应发现以来,人们为了弄清楚其反应的影响因素,对重氮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反复研究,已普遍接受了重氮化反应的亚硝化学说即重氮化反应是由亚硝酸产生的亲电质点对游离芳伯胺基进行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其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酸的影响酸的影响主要考虑酸的种类、用量及浓度的影响。
重氮化所用的酸,从反应速度来说,以盐酸或氢溴酸等最快,硫酸与硝酸较次。
由反应式可以看出酸的理论用量为2摩尔,在反应中无机酸的作用是:首先是使芳胺溶解,其次可和亚硝酸钠生成亚硝酸,最后是生成稳定的重氮盐。
重氮盐一般来讲是容易分解的,只有在过量的酸液中才稳定,所以重氮化时实际上酸用量过量很多,常达3~4摩尔。
反应完毕时介质应呈强酸性,PH值为3,对刚果红试剂呈蓝色,重氮化过程经常检查介质的PH值是十分重要的。
反应时若酸量不足,生成的重氮盐容易和未反应的芳胺偶合,生成重氮胺基化合物。
重氮化和偶合反应

第 1 页共12 页重氮化重氮化和偶合反应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在精细化工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该类反应在染料合成中应用很广是两个主要的工序。
可合成酸性、冰染、直接、分散、活性、阳离子等类型的染料还可合成各类黄色、红色偶氮型有机颜料。
一.重氮化和重氮化合物1.重氮化反应及影响因素芳香族伯胺和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称为重氮化。
重氮化反应要在强酸中进行实际上是亚硝酸作用于铵离子。
由于亚硝酸不稳定通常使用亚硝酸钠和盐酸或硫酸使反应生成的亚硝酸立刻与芳伯胺反应避免亚硝酸的分解。
为了使反应能顺利进行必须首先把芳伯胺转化为铵正离子。
芳胺的碱性较弱因此重氮化要在较强的酸中进行。
有些芳胺碱性非常弱要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进行重氮化。
重氮化是放热反应重氮盐对热不稳定因此要在冷却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都用冰盐浴冷却并调节亚硝酸钠的加入速度维持反应温度在0℃附近由于重氮盐不稳定一般就用它们的溶液随做随用。
固体重氮盐遇热或震动、摩擦都将发生爆炸必需应用某些稳定性好的固体重氮盐时也需谨慎小心。
自重氮化反应发现以来人们为了弄清楚其反应的影响因素对重氮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反复研究已普遍接受了重氮化反应的亚硝化学说即重氮化反应是由亚硝酸产生的亲电质点对游离芳伯胺基进行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其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酸的影响酸的影响主要考虑酸的种类、用量及浓度的影响。
重氮化所用的酸从反应速度来说以盐酸或氢溴酸等最快硫酸与硝酸较次。
由反应式可以看出酸的理论用量为2摩尔在反应中无机酸的作用是首先是使芳胺溶解其次可和亚硝酸钠生成亚硝酸最后是生成稳定的重氮盐。
重氮盐一般来讲是容易分解的只有在过量的酸液中才稳定所以重氮化时实际上酸用量过量很多常达34摩尔。
反应完毕时介质应呈强酸性PH值为3对刚果红试剂呈蓝色重氮化过程经常检查介质的PH值是十分重要的。
反应时若酸量不足生成的重氮盐容易和未反应的芳胺偶合生成重氮胺基化合物。
这是一种自偶合反应是不可逆的。
一旦重氮胺基物生成即使再补加酸液也无法使重氮胺基物转变为重氮盐从而使重氮盐的质量变差产率降低。
重氮化合与偶氮化合物

§1 重氮化反应
芳香族伯胺在低温和强酸溶液中,与亚硝 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
ArNH2 + NaNO 2 + HCl (H2SO4) NaNO 2 + HCl NH 2
0~5 ℃
0~5 ℃
ArN2 Cl + NaCl + H 2O
N2 Cl + NaCl + H 2O
一、重氮化反应的特点
1、重氮化反应必须在低温下进行
NaO3S N2Cl + N CH 3 CH 3COOH CH 3 NaO3S N=N N CH 3 CH 3
4 磺酸基 4' 二甲胺基偶氮苯 (甲基橙)
N2Cl +
OH OH
OH (pH =8) 低温
N=N OH
OH
N2Cl + CH 3
弱 OH 低温
N=N CH 3
A、反应要在弱碱性条件下进行,因在弱碱性条件下酚 生成酚盐负离子,使苯环更活化,有利于亲电试剂 重氮阳离子的进攻; B、但碱性不能太大(pH不能大于10),因碱性太强, 重氮盐会转变为不活泼的苯基重氮酸或重氮酸盐离 子,而苯基重氮酸或重氮酸盐离子都不能发生偶联 反应。
胺(制备重氮盐所用的胺) 重氮盐的稳定温度 苯胺 邻甲苯胺 间甲苯胺 对甲苯胺 间氨基苯磺酸 间氨基苯磺酸 0℃ -10℃ -10℃ +12℃ +9℃ +21℃
2、重氮化反应必须在强酸介质中进行
酸的用量一般为2.5~3mol,1mol酸与亚 硝酸钠反应产生亚硝酸,1mol酸生成重氮盐, 余下的过量的酸是为了维持溶液一定的酸度, 防止重氮盐与未起反应的胺发生偶联。
1030 C
CH2 + CO
重氮化和偶合反应

重氮化和偶合反应是重要的有机合成反应,在精细化工中有很重要的地位,该类反应在染料合成中应用很广,是两个主要的工序。
可合成酸性、冰染、直接、分散、活性、阳离子等类型的染料,还可合成各类黄色、红色偶氮型有机颜料。
一.重氮化和重氮化合物1.重氮化反应及影响因素芳香族伯胺和亚硝酸作用生成重氮盐的反应称为重氮化。
重氮化反应要在强酸中进行,实际上是亚硝酸作用于铵离子。
由于亚硝酸不稳定,通常使用亚硝酸钠和盐酸或硫酸,使反应生成的亚硝酸立刻与芳伯胺反应,避免亚硝酸的分解。
为了使反应能顺利进行,必须首先把芳伯胺转化为铵正离子。
芳胺的碱性较弱,因此重氮化要在较强的酸中进行。
有些芳胺碱性非常弱,要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进行重氮化。
重氮化是放热反应,重氮盐对热不稳定,因此要在冷却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都用冰盐浴冷却,并调节亚硝酸钠的加入速度,维持反应温度在0℃附近,由于重氮盐不稳定,一般就用它们的溶液,随做随用。
固体重氮盐遇热或震动、摩擦,都将发生爆炸,必需应用某些稳定性好的固体重氮盐时,也需谨慎小心。
自重氮化反应发现以来,人们为了弄清楚其反应的影响因素,对重氮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反复研究,已普遍接受了重氮化反应的亚硝化学说即重氮化反应是由亚硝酸产生的亲电质点对游离芳伯胺基进行亲电取代反应的机理,其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酸的影响酸的影响主要考虑酸的种类、用量及浓度的影响。
重氮化所用的酸,从反应速度来说,以盐酸或氢溴酸等最快,硫酸与硝酸较次。
由反应式可以看出酸的理论用量为2摩尔,在反应中无机酸的作用是:首先是使芳胺溶解,其次可和亚硝酸钠生成亚硝酸,最后是生成稳定的重氮盐。
重氮盐一般来讲是容易分解的,只有在过量的酸液中才稳定,所以重氮化时实际上酸用量过量很多,常达3~4摩尔。
反应完毕时介质应呈强酸性,PH值为3,对刚果红试剂呈蓝色,重氮化过程经常检查介质的PH值是十分重要的。
反应时若酸量不足,生成的重氮盐容易和未反应的芳胺偶合,生成重氮胺基化合物。
《重氮与偶氮反应》课件

偶氮与酸的反应
偶氮化合物与酸反应会发生偶氮取代、偶氮偶联和 氢化还原等多种有趣的反应。
重氮取代反应
在重氮化合物与亲电试剂反应时,N≡N基团上的N原子可能会被取代,生成新的有机化合物,这是一种重要的 官能团转化反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重氮偶联反应
重氮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偶联性质,能够与亲电试剂发生偶联反应,形成二重氮化合物,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反 应之一。
氢化还原反应
偶氮化合物可以经过氢化还原反应,脱氮生成相应的氨基化合物,这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方法。
《重氮与偶氮反应》PPT 课件
# 重氮与偶氮反应
重氮反应
重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重氮化合物是含有-N≡N基团的有机化合物,特点是它们的N原子都带有正电荷。
重氮与酸的反应
重氮化合物与酸反应,发生重氮取代、重氮偶联和氢化还原等多种有趣的反应。
偶氮反应
偶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偶氮化合物是含有-N=N-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 中的N原子带有正电荷。
氢化还原反应
重氮化合物可以经过氢化还原反应,脱氮生成相应的氨基化合物,具有重要 的合成应用价值。
偶氮取代反应
偶氮化合物中的N=N键能够被亲核试剂取代,形成新的有机化合物,这种反应常用来引入氨基基团。
偶氮偶联反应
偶氮化合物具有独特的偶联性质,能够与亲核试剂发生偶联反应,形成新的 碳-碳键,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反应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硝酸钠的加料速度要适宜,
3HNO2 → NO2 + 2NO + H2O 2NO + O2 → 2NO2 NO2 + H2O → HNO3
4 芳胺碱性 芳伯胺的重氮化是靠活泼质点(NO+)对芳伯胺氮原子 孤对电子的进攻来完成的。显然,芳伯胺氮原子上的负 电荷越高(芳伯胺的碱性越强),则重氮化反应速度就 越快,反之则相反。 ① 当芳伯胺的芳环上连有供电子基团时,芳伯胺碱性 增强,反应速度加快; ② 芳环上连有吸电子基团时,芳伯胺碱性减弱,反应 速度变慢。
3)重氮基被氟置换 Schiemann反应 重氮盐与氟硼酸盐反应,或芳伯胺直接用亚硝酸钠和氟硼酸进 行重氮化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重氮氟硼酸盐(复盐)。此重 氮盐性质稳定,过滤干燥后,再经加热分解,可得氟代芳烃。
反应机理
单分子芳香族亲核取代反应,氟硼酸重氮盐先是分解成苯基正离 子,受到氟硼酸根负离子进攻后得到氟代苯。
碱性
OH
NH2
酸性
HO3S H酸
SO3H
活泼亚甲基化合物通常在弱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偶合,偶
合位置如下:
偶合
O 5 N 1
4
3 N
2
CH3
3—甲基—1—苯基—5—吡唑酮
3 应用实例 酸性嫩黄G的合成
NH2
N2 Cl
NaO3S
O
N N
CH3
H3C
N NN
N
HO
SO3Na
二 重氮盐的置换 重氮基可被多种基团所置换。 优点:收率高,操作简便,优点是可以得到具有确知 位置的取代化合物,置换基团进入的位置即在重氮基 处。
★ Gattermann 反应 重氮盐用新制的铜粉代替亚铜盐作催化剂,与浓盐酸或氢溴酸 发生置换反应得到氯代或溴代芳烃。 优点:操作比较简单,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缺点:产率一般较Sandmeyer反应低。
反应实例
2)重氮基被碘置换 由重氮盐置换成碘代芳烃,碘化钾或碘和 重氮盐在酸性溶液中加热即可,一般在稀硫酸或盐酸中进行。
3 重氮盐的反应 重氮盐可以发生的反应分为两类。 ① 一类是重氮基转化为偶氮基(偶合)或肼基(还 原),非脱落氮原子的反应。 ② 二类是重氮基被其他取代基所置换,同时释放出氮 气的反应。
三、重氮化反应的应用 1.制备偶氮染料 重氮盐经偶合反应制得的偶氮染料,其品种居现代合 成染料之首。
食用色素黄-6 日落黄
盐酸过量对反应有如下好处: ①可加速重氮化反应速度,使重氮化合物以盐的形式 存在而不易发生分解; ②保持反应液酸性,抑制亚硝酸离子化,防止重氮盐 分解,阻止偶合副反应。
3 亚硝酸钠 游离亚硝酸很不稳定,易发生分解,通常重氮化反应 所需的新生态亚硝酸,是由亚硝酸钠与无机酸(盐酸 或硫酸等)作用而得。
三、 重氮化操作方法(自学) 根据芳伯胺的性质,所生产的重氮盐性质决定。 1 直接法 适用于碱性较强的芳胺,即为含有给电子基团的芳胺, 包括苯胺、甲苯胺、甲氧基苯胺、二甲苯胺、甲基萘胺、 联苯胺和联甲氧苯胺等。
2 连续操作法 适用于碱性较强芳伯胺的重氮化。 如苯胺制备苯肼
由苯胺制备对氨基偶氮苯
四、偶合反应 1.偶合反应及其特点 重氮盐与酚类、芳胺等作用生成偶氮化合物的反应称为 偶合反应。 参与偶合反应的重氮盐称为重氮组分;酚类或胺类称为 偶合组分。
重要的偶合组分有: 1 酚 如苯酚、萘酚及其衍生物等。 2 芳胺 如苯胺、萘胺及其衍生物等。 3 氨基萘磺酸 如H酸、 J酸、γ酸等。 4 活泼亚甲基化合物 如乙酰乙酰苯胺、吡唑酮等。 在进行偶合反应时,重氮盐以亲电试剂的方式对酚类(胺类) 的芳环上的氢进行亲电取代反应而生成偶氮化合物。
分离出乙基黄原酸芳基酯,乙基黄原酸芳基酯在氢氧化钠水溶液
中或稀硫酸中水解即得到相应的硫酚。
或者 将冷重氮盐酸盐水溶液倒入冷的Na2S2-NaOH水溶液中,然 后将生成的二硫化物Ar-S-S-Ar还原,也可制得相应的硫酚。
热 OH
H
H
Ar N N O
Ar N N O
H 亚硝胺
Na
亚硝胺盐
其中亚硝胺和亚硝胺盐比较稳定,而重氮盐、重氮酸和 重氮酸盐则较活泼。所以重氮盐的反应一般是在强酸性 到弱碱性介质中进行的。
2.重氮盐的性质 可溶于水; 干燥的重氮盐极不稳定,受热或磨擦、震动、撞击时 会剧烈分解,释放氮气,而发生爆炸; 重氮盐在低温水溶液中一般比较稳定,但仍具有很高 的反应活性。
芳伯胺必须以游离态参加反应; 游离芳伯胺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裸露,具有较强亲核 性,而芳伯胺盐,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被酸或质子所 占据,失去亲核性,反应活性极低。
5 温度 重氮化反应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但因重氮化反应 是放热反应,生成的重氮盐对热不稳定,亚硝酸在较 高温度下亦易分解,常在低温0~10℃进行反应。 芳伯胺的碱性愈强,重氮化的适宜温度愈低,若生成 的重氮盐较稳定,亦可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重氮化。
SO3H
R2
O
N
N
R1
3)介质pH值 重氮盐与酚类或芳伯胺的偶合对pH值的要求不同。 与酚类的偶合宜在弱碱性介质中进行(pH约为8~10),pH值增 加,偶合速度加快,pH增至9左右时,偶合速度最大。 在碱性介质中有利于偶合组分的活泼形态酚氧负离子的生成,但 当pH>10时,偶合停止。这是因为重氮盐在碱性介质中转变为 重氮酸钠而失去偶合能力。
6 硫酸铜触媒法 适用于容易被氧化的氨基苯酚和氨基萘酚及其衍生物 的重氮化。如,邻、间氨基苯酚; 用弱酸或易于水解的无机盐,在硫酸铜存在下,和亚 硝酸钠作用,缓慢释放出亚硝酸进行重氮化;如,1氨基-2-萘酚-4-磺酸的重氮化。
9.3 重氮化合物的反应
重氮化合物的反应常分为两类。 ① 一类是重氮基转化为偶氮基(偶合)或肼基(还 原),非脱落氮原子的反应。 ② 二类是重氮基被其他取代基所置换,同时释放出氮 气的反应。
反应实例
2 重氮基被氰基置换 重氮盐与氰化亚铜的复盐反应,重氮基可被氰基(-CN)置换, 生成芳腈:
乙基黄原酸钠 Sodium xanthogenate, or Sodium ethyl xanthate
S
3 重氮基被巯基置换
O
S Na+
重氮盐被低价含硫化合物还原,可使重氮基被巯基置换。
将冷的重氮酸盐水溶液倒入40~45℃的乙基黄原酸钠水溶液中,
式中X可以是Cl、Br、NO3、HSO4等。工业上常采用盐酸 2 注意事项 ① 重氮化反应,要始终保持反应介质对刚果红试纸呈 强酸性,如果酸量不足,可能导致生成的重氮盐与没 有起反应的芳胺生成重氮氨基化合物:
ArN2X + ArNH2 → ArN=NNH—Ar + HX 常用过量酸参与反应,如2.5-4 mol盐酸或1.5-3 mol硫 酸。
3 反加法 适用于两性化合物,即含—SO3H、—COOH等吸电子基 团的芳伯胺,如对氨基苯磺酸和对氨基苯甲酸等。 另外,易于偶合的芳伯胺重氮化,使重氮盐处于过量 酸中而难于偶合。
4 浓酸法
适用于碱性很弱的芳伯胺,如二硝基苯胺、杂环α-位
胺等。
5 亚硝酸酯法 将芳伯胺盐溶于醇、冰醋酸或其他有机溶剂(如DMF、 丙酮等)中,用亚硝酸酯进行重氮化。常用的亚硝酸酯 有亚硝酸戊酯、亚硝酸丁酯等。
2)偶合组分的结构 偶合组分主要是酚类和芳伯胺类。 若芳环上连有吸电子基时,反应难以进行; 连有供电子基时,可增加芳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反应容易进行。 偶合位置主要在酚羟基或氨基的对位。若对位已被占据,则反应 发生在邻位。对于多羟基或多氨基化合物,可进行多偶合取代反 应。分子中兼有酚羟基及氨基者,可根据pH值的不同,进行选 择性偶合。
第9章 重氮化、偶合反应
(Diazo and Coupling Reaction)
本章包括三个部分: 1 重氮化反应概述 2 重氮化反应(机理、影响因素、方法) 3 重氮化合物的反应(类型、机理、影响因素)
9.1 概述
一、重氮化反应及其特点 1 定义 芳伯胺在无机酸存在下与亚硝酸(HNO2)作用,生成重氮 盐(-N2+X-)的反应称为重氮化反应。 常用亚硝酸钠(NaNO2)作为亚硝酸的来源。反应通式为:
一 偶合反应 1 反应历程 重氮盐与酚类、芳胺作用生成偶氮化合物的反应称为 偶合反应。它是制备偶氮染料必不可少的反应。 反应机理为亲电取代反应。重氮盐作为亲电试剂,对 芳环进行取代。
2 影响因素 1)重氮盐的结构 芳环上连有吸电子基时,能增加重氮盐的亲电性,反应 活性↑; 反之,芳环上连有供电子基时,减弱了重氮盐的亲电性, 反应活性↓。
NO Cl
② 在稀硫酸中进行重氮化时,主要活泼质点是亚硝酸 酐(即三氧化二氮ON—NO2):
NaNO2 H2SO4
NO OH
NO NO2
③ 在浓硫酸中进行重氮化时,主要的活泼质点是亚硝 酰正离子(NO+):
NO OH 2H2SO4
NO
2HSO4 H3O
上述各种重氮化活泼质点的活性次序是:
2 无机酸的用量和浓度 无机酸的用量和浓度与参与反应的芳胺结构有关。 理论上,酸的摩尔用量为芳伯胺的2倍, 实际上,根据芳伯胺的碱性不同,酸的摩尔用量为芳伯 胺的2.5倍或者3~4倍。
反应历程是N-亚硝化-脱水反应,简示如下:
二、反应影响因素 1.无机酸的性质 芳伯胺重氮化的反应速度主要取决于重氮化活泼质点 【亚硝酰正离子(NO+)】的种类和活性,无机酸的性 质、浓度在此起决定作用。
① 在稀盐酸中进行重氮化时,主要活泼质点是亚硝酰 氯(ON—Cl):
NaNO2 HCl
NO OH
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与2-萘酚-6-磺酸钠偶合得到。
酸性嫩黄G
NH2
N2 Cl
N aO3S
O
N N
C H3
H3C
N
N
N
N
HO
SO3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