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痕迹检验

合集下载

车辆痕迹鉴定的程序及方法

车辆痕迹鉴定的程序及方法

车辆痕迹鉴定的程序及方法
车辆痕迹鉴定,那可真是一门大学问啊!这就像是一个神奇的侦探过程,充满了各种细节和奥秘。

你知道吗,车辆痕迹鉴定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进行的。

首先得仔细观察现场,看看车辆留下了哪些痕迹,这就好像在寻找宝藏的线索一样。

是刹车痕?还是碰撞后的凹陷和刮痕?每一个痕迹都可能隐藏着重要的信息呢。

然后呢,就要对这些痕迹进行细致的分析啦。

比如说刹车痕的长度和深浅,能告诉我们车辆当时的速度和刹车情况。

这就好比通过一个人的脚印能推测出他的走路姿势和速度一样神奇!再看看碰撞后的变形程度,能推断出撞击的力度和角度。

这难道不是很厉害吗?
还有啊,对轮胎痕迹的研究也不能马虎。

不同的轮胎花纹在地面上留下的痕迹可是不一样的哦,就像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指纹一样。

通过这些轮胎痕迹,能知道车辆的行驶方向和行驶状态呢。

在这个过程中,专业的工具和技术那是必不可少的。

什么放大镜啊、测量工具啊,都得派上用场。

这可不是小孩子过家家,得非常严谨才行呢!
而且啊,车辆痕迹鉴定可不是孤立的,还得结合其他证据来综合判断。

比如说事故现场的环境、周围的目击者证言等等。

这就像拼图一样,把各个小块拼在一起,才能呈现出完整的画面。

车辆痕迹鉴定难道不是很有趣吗?它就像一个无声的证人,默默地诉说着事故发生的经过。

我们通过它,能还原真相,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

所以啊,可千万不能小看了这车辆痕迹鉴定,它的作用可大着呢!它能让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事故的原因和过程,为解决问题提供重要的依据。

这就是车辆痕迹鉴定的魅力所在啊!。

交通事故痕迹鉴定(5篇)

交通事故痕迹鉴定(5篇)

交通事故痕迹鉴定(5篇)第一篇:交通事故痕迹鉴定交通事故痕迹鉴定据了解,痕迹鉴定范围为,道路交通死亡事故;交通肇逃事故留有的痕迹;车辆轮胎爆破原因不明;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车灯冷热光源痕迹不清;交通事故发生时车辆和行人运动状态不清;不能确定车上指印为何人所留;交通事故发生后需对车辆和人体附着油漆、橡胶、塑料等微量物质与肇事车痕迹部位物质进行成分比对检验的;交通事故发生时车辆行驶速度不清;其他适用一般程序处理的交通事故需鉴定痕迹的,交通事故痕迹鉴定。

交通事故痕迹鉴定应自交通事故现场调查结束之日起3天内委托天通司法鉴定中心鉴定,交通肇逃事故自肇事车查获之日起3天内委托鉴定中心鉴定;鉴定中心受理委托后,应与办案单位在24小时内查勘相关痕迹;办案单位应提前通知交通事故当事人或代理人到场见证,并在检验记录上签名;交通事故当事人或代理人拒绝签名或通知后未到场见证的,办案单位要做好记录,鉴定材料《交通事故痕迹鉴定》。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是由具有技术职称的事故处理交通警-察或者委托专门机构使用仪器设备对事故车辆、现场物体上的承受客体痕迹与嫌疑造型客体进行检验鉴别,对痕迹与嫌疑造型客体是否“同一”作出认定结论。

(一)平面痕迹鉴定平面痕迹鉴定,主要是检验痕迹的线形特征与嫌疑造型客体是否同一,以及痕迹的物理、化学成分与嫌疑造型客体上的成分是否同一。

例如,两车刮擦事故,此车上的刮擦痕迹与彼车上的刮擦痕迹是否相对应,此车上的油漆减层与彼车上的油漆加层颜色、成分是否相同;人车相撞事故,行人衣物上的轮胎印迹与该车的轮胎花纹是否一致。

(二)立体痕迹鉴定立体痕迹鉴定,主要是检验痕迹的形状特征与嫌疑造型客体是否同一。

如两年相撞事故,此年上凹陷痕迹与彼车上的相应凸出部位形状是否吻合。

(三)其他物证及法医物证鉴定其他物证及法医物证鉴定,是由具有技术职称的事故处理交通警-察、法医或者委托专门机构使用仪器设备对现场遗留的物证与从交通肇事嫌疑车辆上提取的微量物证进行同一认定。

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的流程

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的流程

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的流程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是鉴定交通事故事实的一种方法。

车辆痕迹鉴定是根据车辆的车体痕迹、车轮痕迹、车辆附属部件痕迹以及分离物痕迹所反映的特征,对嫌疑车辆进行检验,认定或否定嫌疑车辆的过程。

那么大家是否知道关于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的流程呢?接下来就跟随我一同来了解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的流程。

一、交通事故车辆鉴定流程1、凡需要鉴定事故车辆及其他检材,由办案人在案发72小时内,按规定项目认真填写委托书,并由办案人亲自送到鉴定大厅技术科登记,对需要做车辆、物品及人员的司法鉴定的事故,必须由办案人及双方当事人三方同时到场,并签字方可生效,缺一不予受理检验。

2、对拒绝到场的当一人或一方拒绝签字的,办案民警写出情况说明,报大队领导、主管事故科长签字。

如车辆只做痕检、安检,到事故鉴定中心直接交费,找当日值日班工程师检车。

如车辆还需做车损作价,须在接到委托书后72小时内出具鉴定结论和报告后,当事人到事故鉴定中心交费,办案民警到鉴定大厅技术科民警领取交通事故车辆物品损失价格鉴定结论书(哈市物价格认证中心),对肇事逃逸案件,要进行鉴定的,大队领导审批后费用后期处理。

3、领取鉴定报告书必须由办案人亲自到技术科领取,不许拟派、委托他人。

遇有节假日,鉴定时限顺延。

对面需复检的事故,当事人以书面形式提出申请,填写委托书,办案民警签字,报请事故处领导审批后,方可执行,对已已往变原始状态的检材(如车已解体),不重新鉴定。

二、交通事故车辆鉴定费谁出?1、《诉讼费用缴纳办法》规定谁主张谁负担的原则,决定由举证方支付的鉴定费用,仅仅指在诉讼过程中由举证方先垫付,如果最后确定责任在于哪方则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结后在裁判书中确定由哪方最后支付。

2、败诉方承担诉讼费用是诉讼费用承担的一般原则。

是对败诉方消耗司法资源的一种制裁,基于司法资源与诉讼费用相一致的原理,诉讼费用由败诉方承体现了法律的公平、公正。

可以防止民事主体滥诉,减少和防止司法资源无味的浪费,维护国家主权和其经济利益。

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的流程

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的流程

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的流程第一步:勘查现场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的第一步是到现场进行勘查。

勘查人员需要仔细观察事故现场,记录下相关的信息,包括车辆的位置、行驶方向、相对位置以及任何可能与事故相关的细节。

此外,勘查人员还需要采集现场的照片和视频,以便后续分析和鉴定。

第二步:确定车辆痕迹类型根据勘查现场获得的信息,鉴定人员需要确定车辆痕迹的类型。

车辆痕迹主要包括刹车痕迹、撞击痕迹、滑行痕迹等。

不同类型的车辆痕迹在形状、深度和位置等方面会有所不同,通过对车辆痕迹进行分类和分析,鉴定人员可以推测出事故的发生过程和车辆的运动轨迹。

第三步:记录车辆痕迹鉴定人员需要使用测量工具(如刷子、量角器、测量尺等)对车辆痕迹进行精确测量和记录,以获取更多的细节信息。

测量的内容包括痕迹的长度、宽度、深度、形状等。

同时,鉴定人员还需要在现场进行标识,以便后续的鉴定和分析工作。

第四步:采集物证样品除了记录车辆痕迹的基本信息,鉴定人员还需要对车辆痕迹进行采集物证样品。

物证样品可以包括土壤、玻璃碎片、喷漆样本等,这些物证样品可以进一步为事故的鉴定提供重要的依据。

在采集物证样品时,鉴定人员需要使用相应的工具,避免对现场证据造成污染和破坏。

第五步:实验室分析物证样品在现场采集后,需要送往实验室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实验室分析可以包括物证样品的显微镜观察、化学成分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

这些分析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信息,帮助鉴定人员确定物证与事故的关联性和可能的发生情况。

第六步:成果鉴定和报告书撰写基于现场勘查、车辆痕迹记录、物证样品分析等工作成果,鉴定人员需要进行鉴定和推理。

根据分析结果,鉴定人员可以得出事故的发生原因、责任归属和车辆的运动轨迹等结论,并将其整理成鉴定报告书。

鉴定报告书对于事故的认定和责任的追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结起来,交通事故车辆痕迹鉴定的流程主要包括勘查现场、确定痕迹类型、记录车辆痕迹、采集物证样品、实验室分析以及成果鉴定和报告书撰写等步骤。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检验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检验

道路交通事故的痕迹检验一、道路交通事故中痕迹检验的主要任务(一)寻找发现事故现场痕迹物证,确定第一次接触点寻找发现交通事故现场的痕迹物证,是痕迹检验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按照勘查刑事案件现场的规范要求,对事故现场进行认真细致地勘验,寻找发现与事故有关的痕迹物证。

有的事故现场,车辆之间或车辆与人体之间可能连续发生多次接触,对于事故责任认定而言,第一次接触的痕迹物证鉴定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因此一定要准确认定第一次接触点。

(二)对事故有关的主要痕迹物证进行检验鉴定,为事故责任认定提供证据对发现提取的痕迹物证,通过观察痕迹的新鲜程度,记录痕迹形态、大小、高度和方向,寻找痕迹间的对应关系,分析痕迹的形成过程,判断痕迹与事故间的关系(是否为该事故所产生),得出同一认定或检验意见或否定结论。

在交通事故的痕迹检验中,大多数属种类认定,例如,油漆、橡胶等附着物,碰撞痕迹和刮擦痕迹的检验等。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痕迹物证的鉴定可以作出同一认定结论,如,车辆脱落的某一碎片的整体分离痕迹就可以做出同一认定的结论。

(三)分析推断事故的形成过程,为事故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对事故车辆的痕迹检验,结合调查访问、人体损伤检验等有关情况综合分析推断事故的形成过程。

交通事故现场是交通肇事行为的客观记录和反映,现场勘验提取的痕迹物证越多,勘验越详细,事故原因的分析就越清楚,从某种意义上讲,事故形成过程的分析就是根据现场勘验所获得的各种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对已经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再现。

就其本身来说,这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影响其准确程度的因素很多,这要求参加事故的分析人员、现场勘查检验鉴定人员,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以交通事故现场的客观事实为依据,找出各种事故现象的因果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通过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所分析推断的事故形成过程,也只能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起参考作用。

(四)为侦破逃逸案件提供方向范围通过对事故有关痕迹的检验,根据所提取的痕迹物证的种类、数量、形态、大小、色泽和结构等特点,可以分析推断车辆类型、结构特点、车体颜色、损坏部位、轮胎花纹等,为侦破逃逸案件提供方向范围。

痕迹检验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痕迹检验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研究

痕迹检验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痕迹检验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车辆碰撞划痕进行分析和比对,可以获取事故发生过程和碰撞力度的相关信息,从而确定事故责任方、推断车辆速度以及重建事故现场。

鉴于此,本文围绕痕迹检验技术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痕迹检验技术;事故鉴定1.道路交通事故鉴定的需求和挑战1.1需求(1)事故重建。

事故重建是指基于现场证据对事故发生过程进行模拟和再现的过程。

通过分析事故现场的痕迹、车辆损伤情况以及目击证人的证言等信息,可以推断事故的发生原因和过程。

这对于确定责任方和提供法律证据非常重要。

(2)车辆速度推断。

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推断车辆的速度是一个常见的需求。

通过分析事故现场的摩擦痕迹、车辆碎片和刹车痕迹等信息,可以计算出车辆在事故发生时的速度。

这对于确定事故的严重程度和责任方具有重要意义。

(3)接触点判断。

接触点是指车辆在事故中相互碰撞或接触的位置。

通过分析车辆损伤情况、痕迹和目击证人的证言等信息,可以确定车辆之间的接触点。

这对于确定事故的责任方和重建事故过程非常关键[1]。

1.2挑战(1)痕迹的收集、保护和分析。

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中,痕迹的收集、保护和分析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痕迹可能会因天气、道路条件或现场干扰等因素而受到影响,需要准确地识别、记录和保存。

同时,对于一些微小的痕迹,如刮擦痕迹或玻璃碎片,需要进行精细的分析来确定其来源和意义。

(2)数据的整合和分析。

道路交通事故鉴定涉及大量的数据,包括事故现场照片、视频、车辆信息、目击证人的证言等。

这些数据需要进行整合和分析,以获取准确的事故重建结果和速度推断结果。

然而,由于数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数据整合和分析过程可能面临困难[3]。

(3)技术的不断更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道路交通事故鉴定所使用的技术也在不断更新。

新的工具和方法的出现对传统的鉴定方式提出了挑战。

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综合应用

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综合应用

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中的综合应用交通事故是指在道路上发生的车辆碰撞、侧翻、坠落等事件。

在处理交通事故时,痕迹检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通过对事故现场的痕迹进行分析和鉴定,可以确定事故的原因、责任以及伤亡情况,对事故的处理和赔偿提供依据。

痕迹检验可以帮助确定事故的责任方。

在交通事故中,往往存在多个车辆之间的碰撞,通过对车辆痕迹的检验,可以确定碰撞的方式和角度,从而判断哪方车辆负有主要责任。

例如,如果在一起追尾事故中,后方车辆的车头与前方车辆的尾部出现明显的碰撞痕迹,那么很可能是后方车辆的驾驶员未保持足够的车距导致的事故,因此后方车辆的驾驶员应承担事故的主要责任。

痕迹检验可以确定事故的发生过程。

通过对事故现场的痕迹进行分析,可以还原事故的发生过程,判断车辆的行驶轨迹、速度以及刹车情况等。

例如,在一次交通事故中,通过对现场轮胎痕迹的检验,可以看出车辆是否进行刹车操作,进而判断驾驶员是否存在超速行驶的情况。

这对于事故的责任认定和司法鉴定非常重要。

痕迹检验还可以为事故的伤亡情况提供依据。

通过对车辆痕迹和现场痕迹的检验,可以分析事故中车辆和人员的运动轨迹,判断事故中的伤亡情况。

例如,在一次车辆侧翻事故中,通过对车辆周围的痕迹进行分析,可以确定乘员是否被甩出车外,进而判断伤亡情况的严重程度,为救援和医疗工作提供指导。

痕迹检验还可以帮助判断事故中的其他细节问题。

例如,在一起逃逸事故中,通过对肇事车辆的痕迹进行检验,可以确定肇事车辆的车型和颜色,为追捕肇事者提供线索。

在一次交通事故中,通过对车辆残留物的检验,可以判断车辆是否存在酒驾等违法行为,为警方的调查提供重要线索。

痕迹检验在交通事故中具有重要的综合应用价值。

通过对事故现场的痕迹进行分析和鉴定,可以确定事故的责任、还原事故的发生过程、判断伤亡情况以及解决其他细节问题。

因此,在处理交通事故时,痕迹检验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对于保障交通安全和公平公正的司法判决具有重要意义。

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流程

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流程

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流程
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这可不是个简单事儿啊!就好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得仔细又仔细,认真又认真。

你想想,事故现场就像是一个大谜团,那些痕迹和物证就是解开谜团的关键线索。

鉴定人员就像是侦探,要从这些蛛丝马迹中找出真相。

比如说,车辆碰撞后的变形、刮擦的痕迹,这可都是有说法的呀!通过分析这些痕迹,能判断出碰撞的角度、力度,甚至能推测出事故发生时车辆的行驶状态。

这难道不神奇吗?
还有那些散落的零部件,别看它们不起眼,说不定就是重要的证据呢!就像拼图的小块,把它们拼凑起来,就能还原出事故的大致经过。

鉴定人员还得仔细查看现场的血迹、毛发之类的,这可不能马虎。

这就好比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特定的那个人一样重要。

而且啊,这可不是随便看看就行的。

得有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不然怎么能从那些复杂的痕迹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呢?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呀!
鉴定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冒险,每一个发现都让人兴奋又紧张。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痕迹就能改变整个鉴定的结果,你说这多刺激!
想想看,如果没有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那很多事故的真相可能就永远被埋没了。

那对受害者和他们的家人该是多么不公平啊!所以说,这个工作真的太重要了,它能给人们一个交代,让大家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在路上开车的时候,也要时刻注意安全啊。

别等到出了事故才后悔莫及。

遵守交通规则,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

交通事故痕迹物证鉴定,这是一个充满挑战和责任的工作。

它让我们看到了真相的力量,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和安全。

难道不是吗?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交通事故的痕迹检验一、道路交通事故中痕迹检验的主要任务(一)寻找发现事故现场痕迹物证,确定第一次接触点寻找发现交通事故现场的痕迹物证,是痕迹检验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按照勘查刑事案件现场的规范要求,对事故现场进行认真细致地勘验,寻找发现与事故有关的痕迹物证。

有的事故现场,车辆之间或车辆与人体之间可能连续发生多次接触,对于事故责任认定而言,第一次接触的痕迹物证鉴定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因此一定要准确认定第一次接触点。

(二)对事故有关的主要痕迹物证进行检验鉴定,为事故责任认定提供证据对发现提取的痕迹物证,通过观察痕迹的新鲜程度,记录痕迹形态、大小、高度和方向,寻找痕迹间的对应关系,分析痕迹的形成过程,判断痕迹与事故间的关系(是否为该事故所产生),得出同一认定或检验意见或否定结论。

在交通事故的痕迹检验中,大多数属种类认定,例如,油漆、橡胶等附着物,碰撞痕迹和刮擦痕迹的检验等。

在一定条件下,有些痕迹物证的鉴定可以作出同一认定结论,如,车辆脱落的某一碎片的整体分离痕迹就可以做出同一认定的结论。

(三)分析推断事故的形成过程,为事故处理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对事故车辆的痕迹检验,结合调查访问、人体损伤检验等有关情况综合分析推断事故的形成过程。

交通事故现场是交通肇事行为的客观记录和反映,现场勘验提取的痕迹物证越多,勘验越详细,事故原因的分析就越清楚,从某种意义上讲,事故形成过程的分析就是根据现场勘验所获得的各种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对已经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再现。

就其本身来说,这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影响其准确程度的因素很多,这要求参加事故的分析人员、现场勘查检验鉴定人员,必须运用现代科学方法,以交通事故现场的客观事实为依据,找出各种事故现象的因果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通过痕迹物证的检验鉴定所分析推断的事故形成过程,也只能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起参考作用。

(四)为侦破逃逸案件提供方向范围通过对事故有关痕迹的检验,根据所提取的痕迹物证的种类、数量、形态、大小、色泽和结构等特点,可以分析推断车辆类型、结构特点、车体颜色、损坏部位、轮胎花纹等,为侦破逃逸案件提供方向范围。

二、道路交通事故中常见痕迹物证的分类常见的痕迹有:事故车辆间、车辆与人体间以及车辆与现场其它物体间的碰擦痕、车辆刹车痕、轮胎辗压痕、车辆与地面的刮擦痕等。

常见的物证有:油漆、玻璃碎片、塑料碎片、纤维、油污、尘土、车辆零部件、血迹、毛发等。

(一)常见的事故痕迹分类1、根据痕迹的分布情况分(1)车体痕迹。

在交通事故中,车与车或车与其它物体接触时,在车辆表面所形成的撞击或刮擦形成的痕迹。

车体痕迹是交通事故痕迹检验的重点。

(2)人体痕迹。

在交通事故中,由于车辆的撞击、刮擦或辗压,在伤亡人员躯体和衣着上所形成的痕迹。

(3)路面痕迹。

是指车辆在行驶或制动过程中,轮胎或其它构件辗压或刮擦地面所形成的痕迹。

事故车辆在现场留下的路面痕迹主要是刹车制动印痕、轮胎辗压痕、车辆某一构件与地面的刮擦痕等。

(4)其它痕迹。

事故车辆有时与路旁的树木、桥栏、隔离护栏以及其它道路交通设施发生碰撞、刮擦所形成的痕迹。

2、根据痕迹所反映的形态分(1)凹陷状痕迹。

造型体与承受体的接触面位置保持相对不变,当造型体在外力作用下,在造型体和承受体上形成的痕迹。

凹陷状痕迹常以客体的凸凹、坑丘或孔洞来反映。

如,两车相撞造成的印压痕迹就是最常见的凹陷类痕迹。

凹陷状痕迹可以形象地看作类似“盖图章”、“铁锤敲东西”的动作。

(2)线条状痕迹。

当造型体在力的作用下,与承受体表面进行刮擦时形成的痕迹。

如,车体间的刮擦痕迹、车辆与地面间的刮擦痕迹等。

线条状痕迹,主要以条状线条的形态来反映。

上述两类痕迹,有时是单独出现,有时是混合出现。

在交通事故中,多见于混合出现。

(3)整体分离痕迹。

一个完整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被分离成若干个部分,所形成的痕迹,称之为整体分离痕迹。

如,破碎的车灯玻璃、拆断的反光镜等。

3、根据客体接触方式分(1)静态痕迹。

造型体与承受体接触时,接触面未发生滑动或移动,在这种条件下所形成的痕迹。

如,辗压痕迹、撞击痕迹等。

(2)动态痕迹。

造型体与承受体接触时,接触面发生滑动或移动,在这种条件下所形成的痕迹。

如车辆间的碰擦痕迹(碰撞的同时又刮擦)等。

4、根据承受体表面的变化分(1)、立体痕迹。

两个客体接触时,造型体表面的突出部位突破承受体的表面,使其形成的凹凸形象的痕迹。

这种痕迹的形成和清晰程度决定于两个客体的相对硬度、承受体的可塑性和作用力的大小。

(2)、平面痕迹。

两个客体接触时,在承受体表面所呈现的形象特征,称之为平面痕迹。

表面增加某种物质的,叫加层痕迹,如沾有油污、灰尘、血迹的手触摸车体后留下的痕迹。

表面减少某种物质的,叫减层痕迹,如,车体表面尘土被擦后留下的痕迹。

(二)常见的物证分类交通事故物证,是指发生交通事故之后,车辆从事故现场带走或遗留在事故现场能证明事故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或物质。

交通事故遍及城乡,现场情况各有不同,事故物证种类繁多。

根据事故物证的形态和形成机制大体可分为事故附着物和事故散落物两大类。

1、事故附着物交通事故发生后,沾附在车辆、伤亡人体及其它物体表面能证明事故情况的物质,称之为事故附着物。

在车辆、人员或其它物体之间发生事故的过程中,其接触部位将发生物质的脱落和转移。

这种物质的变化决定于车辆双方表层物质的性质、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由于形成事故附着物的条件不同,事故双方接触部位的物质有时呈单向转移,有时为双向转移。

常见的附着物有:油漆、塑料、反光膜、血液和人体组织、毛发、纤维、尘土、油污等。

2、事故散落物。

散落在交通事故现场,能证明事故情况的物品或物质,称之为事故散落物。

此种散落物,一般体积较大、较重,不能沾附在车辆、人体或其它物体表面,往往散落在现场地面,有时被抛向路肩或边沟内。

道路路面杂物繁多,并非都与事故有关。

勘验人员应仔细观察,认真进行鉴别,准确认定事故散落物。

干燥路面的事故散落物,因停留时间较短,表面尘土较少,比较新鲜。

路面上的非事故物质,因停留时间较长,表面尘土较多,外观比较陈旧。

事故散落物与造型体或承受体分离、散落部位的物质形态和颜色相似。

非事故物质与造型体或承受体分离、脱落部位的物质不存在对应关系,形态和颜色往往有较大差异。

常见的事故散落物有:油漆碎片、塑料碎片、玻璃碎片、车辆零部件、车辆装载物等。

三、寻找发现痕迹物证的基本要求和方法(一)寻找发现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物证的基本要求1、熟知交通事故现场常见痕迹物证的种类。

首先要搞清楚,哪些是交通事故现场常见痕迹物证,要了解掌握常见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的分类、分布规律和特点,培养和提高寻找发现痕迹物证的意识,这样对寻找发现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物证才有专业性。

2、熟知交通事故现场常见痕迹物证的的分布范围。

搞清楚从什么地方、什么部位、什么方向去寻找发现与事故的关的痕迹物证,这样对寻找发现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物证才有针对性,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了解掌握交通事故现场常见痕迹物证形成的主要原因和基本过程。

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物证形成的原因和过程是各不相同的,但有一般的形成规律,因此,要通过工作实践,认真总结和分析,找出痕迹物证间形成的内在联系,更好地为处理交通事故服务。

(二)寻找发现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物证的基本方法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物证,是造型体与承受体互相碰撞、刮擦所形成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重点寻找和发现:1、在事故接触部位寻找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痕迹物证的形成,与刑事案件的痕迹物证没有本质区别,是造型体与承受体互相碰撞或刮擦形成的。

一般来说,在接触部位会留下大量的痕迹物证,但有时在接触部位留下的痕迹不太明显,需要细心观察,耐心寻找。

因此,为了尽快弄清事故发生原因,必须对车辆之间或人体与车辆间的接触部位进行认真细致的勘验。

2、从受伤人体上寻找如果机动车与行人发生交通事故,往往在行人身上能发现一些痕迹物证,如在所穿的外套上可发现油漆、玻璃碎片、轮胎辗压痕迹等。

3、在事故地面及周围物体中寻找物体之间发生碰撞或刮擦后,脱落的物质散落在地面或沾附在物体的接触部位。

因此,勘验交通事故现场,应注意在地面及周围物体上寻找发现与事故有关的痕迹物证或其它可疑物。

4、从事故车辆底部去寻找在勘查机动车辗压人体或自行车的事故时,一定要对机动车辆底部进行勘验,必要时将机动车上地沟检查,通过勘验,往往能发现一些痕迹物证。

5、从行驶路线中寻找有的逃逸事故,车辆在逃逸过程中,受损车辆的某个部件会脱落在地面,或将牵挂的事故对方车辆的某个部件、人体衣着某个部分脱落在地面。

四、交通事故痕迹物证的提取方法(一)提取前的准备工作1、对事故的痕迹物证进行测量和记录对已确定的事故痕迹物证,需要进行仔细勘验和测量。

测量记录事故痕迹的位置、长度、宽度、颜色、方向、数量等。

2、对事故痕迹物证进行照相或录相对事故现场进行方位、概貌和重点部位照相后,要对事故痕迹和重要物证进行细目拍摄,将事故痕迹和物证的方位、特征进行固定和记录。

在拍摄重要痕迹物证时,不要忘记放置比例尺,必要时,还可进行摄像。

(二)痕迹物证的提取方法对事故痕迹物证进行了勘验、测量和记录后,还必须用适当的方法提取下来,为以后研究分析事故提供可靠依据。

1、事故痕迹的提取(1)直接提取。

凡有事故痕迹或与事故痕迹有关的小件物品、易分散的车辆零部件等,应将物品和有关零部件全部提取。

(2)间接提取。

无法进行直接提取的事故痕迹,或无必要直接提取的事故痕迹,可进行间接提取。

常用的间接提取方法一般采用照相或摄像的方法。

2、事故物证的提取(1)地面散落物的提取。

散落在现场地面的玻璃碎片、油漆碎片、塑料碎片、车辆零部件及装载物等,可用镊子夹取。

沾有事故物证的较大物品,可用手提取,但要注意切勿触及事故痕迹和附着物部位。

(2)附着物的提取沾附在小件物品及易分散的车辆零部件表面的物质,应将有关物品和零部件全部提取。

沾附在车体或其它较大物体表面的物质,可根据物质性质,采用相应的方法提取:①固体物质。

如,油漆、塑料、反光膜、干燥血痕和人体组织、毛发等,可用刀片刮取。

为防止物证丢失,应将物证连同部分载体一并提取。

还可采用剪、挖、锯等方法进行提取。

为了保全事故物证,宁可使沾附物证的车辆或物体局部受到一些损坏。

②液体物质。

如,血液、油污等,一般可用滤纸、纱布或脱脂棉擦取。

(三)注意事项1、事故痕迹物证的提取工作,应在事故勘查工作完成之后。

2、提取事故痕迹物证前应照相或摄像。

在拍摄较小的重要物证或对痕迹进行细目照相时,必须放置比例尺。

3、对于重大伤亡事故,注意提取伤亡人员穿着的外套。

4、所提取的痕迹物证,要随时注明日期、地点、提取部位和名称等要素,以免混淆。

5、提取的痕迹物证,要妥善保管,防止出现污染、损坏、遗失等情况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