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课件 PPT
合集下载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

奥斯威辛没有什么新闻
美罗森塔尔
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 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 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 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 1941 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 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 布热金 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 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 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 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 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 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部分死难者的照片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 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 们…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 记者有没有直接描写集中营那 些残酷的遗迹 记者的眼光落在
什么上面的
• 作者并未直接描写集中营那些 残酷的遗迹;而是将眼光转移到 了其它参观者身上,参观游览 的主体实际上是其它游客,记 者正是通过观察他们的感受和 反应来感染读者的
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做祷告的地 方 如何理解
• 做祷告;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是为 了求得上帝的保佑 但是在奥斯维辛,做祷告的 地方是没有的,因为刽子手丧失了人性,双手 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祷 告忏悔自己的罪行的;而无辜的人们成为刽子 手刀俎上的肉,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 得上帝的保佑。这也是多么令人伤痛,多么令 人无奈,多么令人绝望啊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1 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 新闻;那么为什么没有新闻,作者还要去报道
美罗森塔尔
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 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 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 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 1941 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 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 布热金 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 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 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 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 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 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部分死难者的照片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 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 们… ——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 记者有没有直接描写集中营那 些残酷的遗迹 记者的眼光落在
什么上面的
• 作者并未直接描写集中营那些 残酷的遗迹;而是将眼光转移到 了其它参观者身上,参观游览 的主体实际上是其它游客,记 者正是通过观察他们的感受和 反应来感染读者的
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做祷告的地 方 如何理解
• 做祷告;或者是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者是为 了求得上帝的保佑 但是在奥斯维辛,做祷告的 地方是没有的,因为刽子手丧失了人性,双手 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祷 告忏悔自己的罪行的;而无辜的人们成为刽子 手刀俎上的肉,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 得上帝的保佑。这也是多么令人伤痛,多么令 人无奈,多么令人绝望啊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1 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 新闻;那么为什么没有新闻,作者还要去报道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

1944年春季,不知道何故,党卫队军士伯恩哈德. 瓦尔特竟然得到允许,拍下了一火车匈牙利犹太
人正被送往奥斯维辛的“白桦林”毒气室的情景。
一个怀里抱着婴儿,旁边跟着另外3个孩子的妇女 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领着穿戴严实的孩子们步履
艰难地走向“白桦林”毒气室。
毒气室中等死的囚犯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 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
一个年轻姑娘,大约只有20多岁,丰满可爱,
金发碧眼。她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
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
温和地微笑着-------
对生死的超越,表 明生命的坚韧
姑娘的微笑说明在绝境中她并没有泯灭 内心对美好希望的向往。即使这样一位 象征美好与幸福的姑娘连同她的追求梦 想也被残暴地毁灭,更加表明法西斯的 罪行罄竹难书。
1945年5月,美军进入了战败的德 国,所见到的不禁令人触目惊心- 大批的犹太人尸体。
这个囚犯还保持着被烧 死时的姿势。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囚房 焚尸炉
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运送政治犯尸体的火车
“…人们对他说,这是 ‘小的’,还有一个更大 的。…”
——《奥斯维 辛没有什么新闻》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
遇难者的鞋子
写作要求:内容包括新闻的三要素(标题、导 语和主体)。写完之后,同学们相互欣赏并指 正。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季 节
春
夏
秋
冬
月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冬腊 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月
节立惊清立芒小立白寒立大小 春蛰明夏种暑秋露露冬雪寒
气雨春谷小夏大处秋霜小冬大 水分雨满至暑暑分降雪至寒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 一扇高墙上写着:“来 到这里只有劳动,不能 有任何别的设想。不想 劳动者可以自己触动电 网。”集中营的头目在 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 们说明白:“……集中 营进得来,出不去,除 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 出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

抗战胜利以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一味强调对日本“以 德报怨”,却没有及时调查、记载日本具体的侵略事实和所 犯罪行,向东京国际法庭提供的证据并不充分。 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内政治运动持续不断,对日本侵略 的调查和记载也没有足够的重视。 出于种种考虑,我们当时对日本和日本的侵略罪行有意 无意地采取了一些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做法。例如,在将在 押日本战犯全部释放的同时,对他们的罪行没有给予充分审 判;在政府放弃日本的战争赔偿的同时,没有支持民间对日 索赔;一度每年都要派代表团参加日本纪念原子弹受害者的 活动,却没有同时纪念我们自己的受难者。
1970年12月7日,德国总理勃兰特来到华沙犹太人殉难 者纪念碑前献花圈,并且下跪忏悔:“上帝饶恕我们吧, 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
2005年1月27 日 ,奥斯维辛 集中营解放60 周年纪念日, 德国总统霍斯 特· 克勒向奥斯 维辛集中死难 者纪念碑鞠躬。
《奥斯维辛的雪 》节选
时间:02-04 08:56 作者: 肖复兴
南京大屠杀!!!
2006年8月 15日,日 本首相小 泉纯一郎 参拜靖国 神社。
亚洲为什么没有奥斯维辛
葛剑雄
当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六十周年的时候,当全世界的目光集 中到奥斯维辛的时候,当当年殉难者的姓名一个个被镌刻在史册 上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日本军国主义肆 虐的亚洲却没有类似的“奥斯维辛”? 是日本军国主义者没有犯下那样的罪行吗?是他们没有屠杀 那么多无辜的亚洲人吗?是他们没有留下集中营吗?都不是。即 使根据现有的相当不完整的记载,仅仅中国人民所承担的苦难、 所蒙受的牺牲就不亚于整个“奥斯维辛”。
生命高贵美丽,应该被珍惜,被尊重,一切残害生命的暴 行都是无耻荒谬的。
表达了对刽子手的愤怒诅咒,对受难者的悲痛哀悼。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

自由分 组讨论:
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 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 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 ?
1.‚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 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 了它很多东西。 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 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2.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 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 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 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 ,揭露罪恶。
主题 归纳 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
控诉。
Hale Waihona Puke 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
提醒大家‚前事不忘,后 世之师‛。
那段历史已成往事,但它留给人类的绝不只是断 壁残垣和受伤的心灵,还有许多许多值得全人类 去反思的东西。人类是高级动物,为什么还会出 现奥斯维辛这样有计划地大批屠杀自己同类的行 为?为什么从古至今几千年的时间里,全世界没 有战火的日子寥寥可数?为什么还有人去跪拜凶 手的灵位?这样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 思考… …
61年前的奥斯维辛 集中营 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 博物馆
问题3:课文中还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
斯维辛集中营不相称的事物,如第八段写到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 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请思考 一下,这样的一种反差和对比有什么作用?
• 作者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 起,组合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既 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 又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毁的,正 义必定战胜邪恶,连这种地方都能开 出胜利之花,正义之花,地球上还有 什么邪恶不被打倒呢?
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 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 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 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 页, 这里是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

解析1
• 毒气室和焚尸炉 → 纳粹灭绝生命的地 方 • 雏菊花 →象征生命不息 顽强抗争 • 怒放 → 讽刺纳粹永远无法阻碍生命 之花的绽放 • 此句运用了对比、象征手法,雏菊花 象征正义之花。我内心赞叹生命的顽 强、也有正义必定战胜邪恶的信心。
精美细节2
• 但是,在一排照片的 中间,有一张特别引 人注目,发人深思。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 的姑娘,长得丰满,可 爱,皮肤细白,金发碧 眼。她在温和地微 笑着,似乎是为着一 个美好而又隐秘的 梦想而微笑。”
作业 • 完成学海导航上的练习 题
思考参观者表情变化说明了 什么?
毒 气 室
焚 尸 炉
牢 房
试 验 室
纪 念 墙
绞 刑 室
毒气室←
焚尸炉←
女囚: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六英尺宽 ,三英尺高,,每晚要塞进去五到十人 睡觉。←
的 犹试 太验 儿室 童里 被 用 来 做 不 育 实 验
←
死难者纪念墙←
←
绞 刑 架
参观者所见所感和反应
思考
• 文章第15段写参观地下窒息室。“喉 咙就像被人扼住了一样。又有一个参 观者走了进来,她踉跄地退了出去, 在胸前直画十字。”第16段:参观者 恳求似的你望着我,我望着你,然后 对导游讲道:“够了。”此外,文中 还有许多这样的描写,如他们“默默 地迈着步子”,“脚步就逐渐放慢, 简直是在地上拖着走”,“目瞪口呆 ”、“毛骨悚然”、“不寒而栗”等 等,作者为什么要用较多的篇幅写参 观者的表现呢?
• 开 始 时: 默默迈步——慢下来 • 看到毒气室时: 特 别 恐 怖 ,终生难忘 (雏菊、头发、鞋子) 不 自主停步,浑身发抖 • 看到女牢房时: 惊 惧 万 分 , 欲叫无声 • 看到实验室时: 庆幸(羞红脸) • 看到纪念墙时: 注目深思,心情沉重 (照片) • 参观地下室时: 感觉被窒息 下跪,胸前画 十字 •结 束 时: 不忍再看、再听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课件

奥斯维辛的解放
1
苏联军队
1945年,苏联军队终于解放了奥斯维辛
镜头见证
2
集中营。
解放奥斯维辛的场面被记录下来,成为
了历史上重要的证据。
3
世界震惊
奥斯维辛的解放震惊了世界,揭示了纳 粹大屠杀的真相。
奥斯维辛在历史中的地位
纳粹罪行
奥斯维辛成为了纳粹罪行的象征,警示人们不要忘记历史错误。
纪念和教育
世界各地建立了纪念馆和教育机构,以纪念奥斯维辛的受害者并防止历史重演。
人性的黑暗
奥斯维辛是人性黑暗面的集中展示,提醒我们坚决抵制任何形式的压迫与种族歧视。
结论和要点
永远不要忘记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存在将永 远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坚 守人道主义和平等的原则。
人性的力量
奥斯维辛中的幸存者和救助 者展示了人性善良和顽强抗 争的力量。
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宣传和教育,我们可以 帮助预防纳粹大屠杀这样的 人间灾难再次发生。
管理
奥斯维辛采取了严厉的纪律和 恶劣的条件来管理囚犯。
工业化
集中营内设有各种工厂,囚犯 被迫从事体力劳动。
囚犯生活的惨状
饥饿与疾病
囚犯面临着持续的饥饿和疾病, 生活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
强迫劳动
囚犯被迫从事艰苦的劳动,往往 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工作。
生命的丧失
集中营中数以百万计的人丧生, 成为了纳粹大屠杀的牺牲品。
《奥斯维辛没有新闻》
欢迎来到《奥斯维辛没有新闻》PPT课件。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奥斯维辛集中 营,探索纳粹大屠杀的背景,以及这个恐怖地方的运作与组织结构。
奥斯维辛集中营介绍
1 历史背景
建于1940年,是纳粹德国最臭名昭著的集中营之一。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

倡导新闻职业道德
呼吁新闻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 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服 务。
反战思想在当代的传播和影响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01
强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
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反战思想深入人心
0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反战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越来
残。
《安妮日记》
这部日记体小说记录了二战期间犹 太女孩安妮·弗兰克的生活和思考 ,揭示了战争对普通人的影响。
《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的这部巨著以19世纪俄国 社会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 写和人物塑造,深入探讨了战争与 和平的主题。
不同视角看待战争与和平问题
01
02
03
战争中的个体经历
《血战钢锯岭》等作品通 过讲述士兵在战场上的生 死经历,展现了战争对个 体的残酷考验。
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 的互补性
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在反映社会现实 和揭示历史真相方面具有互补性。新 闻报道提供客观、真实的事实依据, 而文学创作则通过艺术手法增强作品 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奥斯维辛没有 什么新闻》成功地将新闻报道和文学 创作相结合,既揭示了历史的真相, 又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02
文章内容与结构分析
太人、波兰人和吉普赛人。
03
二战期间的新闻审查与报道限制
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对新闻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控制,使得真实的战
争罪行和集中营的恐怖情况无法被外界了解。
作者罗森塔尔简介及成就
罗森塔尔的生平与职业背景
罗森塔尔是一位著名的美国记者和作家,他在二战期间曾深入欧洲战场进行报道,并亲身 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集中营的恐怖。
呼吁新闻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 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服 务。
反战思想在当代的传播和影响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01
强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
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
反战思想深入人心
02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反战思想已经深入人心,越来
残。
《安妮日记》
这部日记体小说记录了二战期间犹 太女孩安妮·弗兰克的生活和思考 ,揭示了战争对普通人的影响。
《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的这部巨著以19世纪俄国 社会为背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 写和人物塑造,深入探讨了战争与 和平的主题。
不同视角看待战争与和平问题
01
02
03
战争中的个体经历
《血战钢锯岭》等作品通 过讲述士兵在战场上的生 死经历,展现了战争对个 体的残酷考验。
新闻报道与文学创作 的互补性
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在反映社会现实 和揭示历史真相方面具有互补性。新 闻报道提供客观、真实的事实依据, 而文学创作则通过艺术手法增强作品 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奥斯维辛没有 什么新闻》成功地将新闻报道和文学 创作相结合,既揭示了历史的真相, 又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02
文章内容与结构分析
太人、波兰人和吉普赛人。
03
二战期间的新闻审查与报道限制
在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对新闻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控制,使得真实的战
争罪行和集中营的恐怖情况无法被外界了解。
作者罗森塔尔简介及成就
罗森塔尔的生平与职业背景
罗森塔尔是一位著名的美国记者和作家,他在二战期间曾深入欧洲战场进行报道,并亲身 经历了战争的残酷和集中营的恐怖。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PPT课件

提示: 可怕、惨绝人寰、是阴暗、恐怖的人 间地狱。
合作学习,内容探究
②作者有没有直接写集中营是如何残害 “囚犯”的?你是怎样体会到它的可怕呢?
提示: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它 的可怕是通过作者和参观者的感受表现出来 的。
合作学习,内容探究
③在文中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 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变 化 的 表 情
写作特点
作者并没有直接向我们勾画出 奥斯维辛的恐怖,而是通过参观者 的行动、神态描写,间接地将奥斯 维辛带给人们的震惊传递出来,充 满了立体感。
文章主旨
本文在作者看似平静的 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 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 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 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 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960年荣获普利策新闻奖。假设 你是普利策奖工作委员会的工作 人员,需要为《奥斯维辛没有什 么新闻》写一篇200一300字的颁 奖词,你怎么写?
普利策新闻奖评审组颁奖词
奥斯威辛作为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杀
人工厂”而为人们熟悉,各国记者纷纷报道它
的残酷、血腥。罗森塔尔本着记者的良知独辟
相关资料展示
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残核、奥斯
维辛集中营的旧迹、南京大屠杀的 遗址、伊拉克上空弥漫的硝烟,无
不在向世人诉说战争给人类带来的
灾难。为了以史为鉴,维护和平, 让我们永远牢记这些事实吧!
“没有什么新闻”?
恐怖与快乐 战争与和平 历史与现实
记忆灾难 思考生命 自省人性
忘记历史, 就意味着背叛, 忘记奥斯维辛, 就是在催生新的奥斯 维辛。
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一 种讽刺,无论纳粹党多么 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 的进程。也可理解为一种 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 间最美好的事情,可见对 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 行。
合作学习,内容探究
②作者有没有直接写集中营是如何残害 “囚犯”的?你是怎样体会到它的可怕呢?
提示: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它 的可怕是通过作者和参观者的感受表现出来 的。
合作学习,内容探究
③在文中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 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变 化 的 表 情
写作特点
作者并没有直接向我们勾画出 奥斯维辛的恐怖,而是通过参观者 的行动、神态描写,间接地将奥斯 维辛带给人们的震惊传递出来,充 满了立体感。
文章主旨
本文在作者看似平静的 叙述中抒发了对德国纳粹残 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 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 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 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1960年荣获普利策新闻奖。假设 你是普利策奖工作委员会的工作 人员,需要为《奥斯维辛没有什 么新闻》写一篇200一300字的颁 奖词,你怎么写?
普利策新闻奖评审组颁奖词
奥斯威辛作为纳粹德国屠杀犹太人的“杀
人工厂”而为人们熟悉,各国记者纷纷报道它
的残酷、血腥。罗森塔尔本着记者的良知独辟
相关资料展示
广岛原子弹爆炸的残核、奥斯
维辛集中营的旧迹、南京大屠杀的 遗址、伊拉克上空弥漫的硝烟,无
不在向世人诉说战争给人类带来的
灾难。为了以史为鉴,维护和平, 让我们永远牢记这些事实吧!
“没有什么新闻”?
恐怖与快乐 战争与和平 历史与现实
记忆灾难 思考生命 自省人性
忘记历史, 就意味着背叛, 忘记奥斯维辛, 就是在催生新的奥斯 维辛。
可以理解为作者的一 种讽刺,无论纳粹党多么 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 的进程。也可理解为一种 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 间最美好的事情,可见对 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 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抖 惊惧 羞红了脸 注目、深思 窒息、跪下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罗森塔尔有意识地写到了几处与灰 暗色调形成强烈反差的细节?
1、这些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 的历史不相配,因为这里曾是一个人 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 百花永远凋谢”。作者无一句正面控 诉,却强烈地表达出自己的愤懑。
优质课一等奖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课件
•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品味语言的能力。 •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分析感情的倾向。 • 培养学生道了哪些可怕的见闻,有 什么感受与反应?找出关键词。
布热金卡 毒气室 焚尸炉 女牢房 实验室 纪念墙 绞刑室
可怕 恐怖、茫然
2、隐忧、担心、提醒
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事物,毒气室和 焚尸炉、雏菊花是摧毁生命和新生生 命的象征,形成强烈反差,是讽刺, 是控诉,是隐喻。
温和的微笑 → 对生死的超脱,生命的 坚韧
为梦想而微笑 → 绝境之中不泯灭内心 对美好希望的向往
美好而又隐秘的 →深藏内心的一份信 念和信仰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罗森塔尔有意识地写到了几处与灰 暗色调形成强烈反差的细节?
1、这些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 的历史不相配,因为这里曾是一个人 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 百花永远凋谢”。作者无一句正面控 诉,却强烈地表达出自己的愤懑。
优质课一等奖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课件
•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品味语言的能力。 •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分析感情的倾向。 • 培养学生道了哪些可怕的见闻,有 什么感受与反应?找出关键词。
布热金卡 毒气室 焚尸炉 女牢房 实验室 纪念墙 绞刑室
可怕 恐怖、茫然
2、隐忧、担心、提醒
这是两种截然相反的事物,毒气室和 焚尸炉、雏菊花是摧毁生命和新生生 命的象征,形成强烈反差,是讽刺, 是控诉,是隐喻。
温和的微笑 → 对生死的超脱,生命的 坚韧
为梦想而微笑 → 绝境之中不泯灭内心 对美好希望的向往
美好而又隐秘的 →深藏内心的一份信 念和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