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数字与数的认识- 数字的认识:0-9- 数的认识:个位、十位、百位- 数量的认识:多少个数- 数的大小比较:大于、小于、等于第二单元:加法与减法- 加法口诀:加法的顺序不变,结果不变- 加法运算:加0、加1、加9- 减法运算:减0、减1、减9- 减法口诀:减法的顺序颠倒、减0、等于自己- 进位与退位:进1、进10的运算第三单元:数的排序- 数的排列顺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 数的位置顺序:第几位- 数量的多少:多少个,最多几个第四单元:长度- 长度的认识:长、短、长短一样长- 长度的比较:较长、较短- 长度的测量:用标尺、剪纸片第五单元:容量与重量- 容量的认识:盛满、盛不满- 容量单位的认识:升- 容量的测量:用比大小- 重量的认识:重、轻- 重量单位的认识:千克第六单元:时间与钟表- 时间的认识:秒、分、时、天、星期、月、年- 时间顺序:时间先后- 钟表的认识:表盘、时针、分针- 钟表读写:整点、半点- 一天的时间:上午、中午、下午、晚上第七单元:二位数的认识- 二位数的认识:十位、个位- 数的大小比较:大于、小于、等于- 数的拆分:拆成十位和个位- 数的组合:十位个位相加- 百位数第八单元:加法与减法运算- 加法进位:十位、个位的进位- 加法退位:十位、个位的退位- 减法退位:退位减法运算- 减法借位:借位减法运算- 大数加减:进退位运算第九单元:重量- 重量的认识:千克、克- 重量的比较:较重、较轻- 重量的测量:用天平、砝码- 重量的换算:千克换算成克第十单元:面积- 面积的认识:边长相等的正方形- 面积的比较:较大、较小- 面积的测量:用单位正方形数第十一单元:图形- 图形的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 图形的特点:边数、角数- 图形的分类:几边形、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第十二单元:数字的应用- 分类统计:分类个数、统计个数- 解决问题:可以用数字解决的问题第十三单元:加减法的应用- 解决问题:用加减法解决的问题第十四单元:逻辑思维- 数的秘密:找规律- 数与图:找规律以上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各单元的知识点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8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数到100•认识数–用数字表示数。
–列举100以内的数。
•数的快捘认识–认识0-20的相邻数。
–掌握10以内的数的快速认识。
•数的顺序–排序。
第二章:加法•认识加法–用加法表示简单的相加运算。
–列两个加数的加法算式。
•认识等号–掌握等号的运用。
•认识加的逆运算–认识减法的运算。
第三章:减法•认识减法–用减法表示简单的相减运算。
–列两个减数的减法算式。
•认识算式–认识算式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长度•认识长度–用长度来描述物体的长短。
•用非标准长度测量长度–使用手指、图钉、火柴等非标准长度单位进行长度测量。
•比较长度–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
第五章:质量•认识质量–认识物体的重量。
•量比较质量–使用天平、秤等工具比较不同物体的重量。
第六章:容量•认识容量–认识容器的大小。
•量比较容量–使用杯子、罐子等容器比较容量。
第七章:面积•认识面积–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
•用正方形计算面积–以正方形为单位进行面积的计算。
•量比较面积–比较不同图形的大小。
第八章:三角形•认识三角形–辨认三角形的形状。
•了解三角形的性质–认识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分类–区分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时分秒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时针最粗最短,秒针最细最长)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
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1时=60分1分=60秒半时=30分60分=1时60秒=1分30分=半时9、(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3)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3、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认识数- 1.1 数的读法和书写学生通过练习读出英语数字的读音和书写,比如1-10,20-100的整十数等。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悉数字的读音和书写方式。
- 1.2 数的比较学生通过比较大小,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符号进行数的比较。
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数的大小关系。
- 1.3 通过拿筷子来认识数学生通过拿筷子的实践活动,感受数的概念,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 1.4 数的组成学生通过将数字零至十分解为数的组成部分,例如把数3拆分为1和2,学生学会数的组成。
第二单元:加法- 2.1 一位数加法学生通过计算一位数的加法,掌握加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2.2 加一道一位数的题学生通过练习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强化对加法的理解和掌握。
- 2.3 加零的特殊性学生通过加零的特殊性实际操作,体会加零不变的特点。
- 2.4 加法交换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加法交换律的规律。
- 2.5 数的归类学生通过将一些数字按一定的规则进行归类,培养学生归纳和分类的能力。
第三单元:减法- 3.1 一位数减一位数学生通过计算一位数减法,掌握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3.2 与零相减的特殊性学生通过加零和减零的实际操作,体会与零相减的特殊性。
- 3.3 减法的交换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减法交换律的规律。
- 3.4 认识两位数减法学生通过练习计算两位数减法,掌握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第四单元:补数- 4.1 认识乘法的补数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理解乘法的补数概念。
- 4.2 认识除法的补数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的补数概念。
- 4.3 补数的应用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应用乘法和除法的补数概念。
第五单元:数的排序- 5.1 数的排序学生通过观察数字的大小,进行数的排序。
- 5.2 数的序数词学生通过练习,学会数的序数词的读法和书写。
- 5.3 长度排序学生通过观察不同长度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排序。
2024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汇总

知识点三:认识分米及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定义: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
毫米(mm)作单位。如数学书厚6(毫米)
⑴把10厘米的长度用一个比厘米大的单位来表示,那就是分米(dm )。分米是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注意:测量时,物体的左边与0刻度对齐,物体的右边对准刻度几 ,物体的 长度就是几。
估算方法:要根据问题和生活实际,适当采用不同的估算方法。可 以把每个三
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也可以先看成与它接近的 几百几十数,再进行计算。 例如:403+571=( )把403看作400,571看作570。 易错点:选择估算方法时,没有考虑实际情况
注意:相同数位对齐,都从个位算起。
例如:裙子145元,上衣287,求总价。
地。这列火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终止时刻:一辆汽车3:20开出,5:25分到达终点。由于天气原因,
现在晚点13分,这辆汽车今天何时到达终点?
方法2: 把两个两位数分别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 再 算一位数加一位数,最后把两次所得的和加起来。
例如:35+34=69,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60+9=69
方法1: 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两位数先 加 整十数,最后加一位数。
例如:35+34=69 把34分成30和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2:把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 减一位数(够减时),再把两个差相加。 要点 :方法2只适合用于个位够减时,个位不够减时不适用。 易错点: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忘记加进位数或退位数。 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时分秒1.时钟的认识•钟面上有3根针,分别是时针、分针和秒针。
•时针最短,走得最慢;秒针最长,走得最快。
•时针走一圈是12小时,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秒针走一圈是60秒。
•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1分钟=60秒,1小时=60分钟。
•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
2.时间的计算•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可以借助钟面数格子来计算时间差。
3.时间单位换算•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加法运算•笔算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可以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也可以把两个加数都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再分别相加。
2.减法运算•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可以把减数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用被减数减整十数,再用所得的差减一位数;也可以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
3.估算•估算时,先将三位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数,再计算。
•估算的策略不同(把数估大或估小),估算的结果也不同。
第三单元:测量1.长度单位•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
2.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
•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
•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3.单位换算•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一、时、分、秒。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秒针走1小格是1秒钟,走1大格是5秒钟,走一圈是60秒钟。
2. 时、分、秒的换算。
- 1时 = 60分,1分 = 60秒。
- 例如:3时 = 3×60 = 180分;120秒 = 120÷60 = 2分。
3. 经过时间的计算。
- 可以用数格的方法计算经过时间,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 也可以用结束时刻 - 开始时刻来计算经过时间。
例如:小明8:30开始写作业,9:10完成,经过时间为9时10分 - 8时30分 = 40分钟。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
-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可以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例如:35+28,可以先算35 + 20 = 55,再算55+8 = 63。
-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同样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例如:56 - 38,可以先算56 - 30 = 26,再算26 - 8 = 18。
2.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笔算。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 加法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例如:380+270,个位0+0 = 0,十位8+7 = 15,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2+1 = 6,结果是650。
-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例如:540 - 360,个位0 - 0 = 0,十位4 - 6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10,14 - 6 = 8,百位4 - 3 = 1,结果是180。
三、测量。
1. 毫米、分米的认识。
- 毫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1厘米 = 10毫米,例如:一枚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数到10001. 数数:从1数到1000。
2. 数的读法:认识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数字,并读出正确的数。
3. 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只有一个不同的数字的大小来排序数。
4. 数的前、后:通过数的前面或后面的数字来比较大小。
5. 数的顺序:将数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6. 数的位置:找出一个数在数表中的位置,并说出前一个和后一个数。
第二章:加法运算1. 算一算: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两位数的加法运算。
2. 进位加法:在加法运算中遇到进位的情况,进一位继续计算。
3. 缺数补齐:补齐算式中缺少的数字,使得加法计算正确。
4. 近似计算:使用近似法计算两位数的加法。
第三章:减法运算1. 算一算: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两位数的减法运算。
2. 借位减法:在减法运算中遇到借位的情况,借一位继续计算。
3. 正确补齐:补齐算式中缺少的数字,使得减法计算正确。
4. 近似计算:使用近似法计算两位数的减法。
第四章:乘法运算1. 算一算: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两位数的乘法运算。
2. 开阔思路:利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找到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3. 大小比较:通过两个数的大小来判断结果的大小。
4. 近似计算:使用近似法计算两位数的乘法。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五章:除法运算1. 算一算: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两位数的除法运算。
2. 想一想:通过将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找到更简便的计算方法。
3. 余数和真数:在整除的情况下,找到商和余数,并计算出原来的数。
4. 判断除法:通过两个数的大小来判断除法的结果。
第六章:大数加、减、乘、除法1. 大数加法: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三位数的加法运算。
2. 大数减法: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三位数的减法运算。
3. 大数乘法: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三位数的乘法运算。
4. 大数除法:使用竖式算法进行三位数的除法运算。
第七章:简便计算1. 掌握计算技巧:通过运用一些简便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时、分、秒”&第三单元“测量”
1、计量时间的用时间单位;我们已经学过的有时、分、秒。
A、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每大格又分成5小格;钟面一圈就是
60小格。
B、钟面上有三根针。
最长最细的;跑的最快的是秒针;它走一小格是1秒;
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圈就是60秒。
最粗最短的;跑的最慢的是时针;
它走一小格是12分钟;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圈是12小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
1天=24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要走2圈。
)
1时=60分钟(也就是说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要走一圈。
)
1分钟=60秒(也就是说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要走一圈。
)
1时=3600秒(也就是说时针走一大格;秒针要走60圈。
)
C、在时间问题里还要注意单位的正确应用。
我们要注意区分时间和时刻。
时间表示经过的一段空间;所以通常用小时、分钟、秒钟作单位;而时刻通常表示一个开始或者结束的一个点;所以通常用时、分、秒作单位。
比如走了1小时25分钟17秒钟;这是记录经过的时间;而1时25分17秒则表示一个时刻;代表从这个点出发;或者结束。
用我们学过的线段可以表示为:
经过时间(用几小时几分钟表示)
开始时刻(用几时几分表示)结束时刻(用几时几分表示)结束的时刻-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写单位)
开始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写单位)=结束的时刻
结束的时刻-经过的时间(写单位)=开始的时刻
D、单位转化的问题。
(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化成分或分化成秒是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要乘以进率60;(2)分化成时或秒化成分是把小单位化成大单位;要除以进率60。
2、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
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3、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4、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小技巧:把大单位化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它们的进率有几个0;
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化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它们的
进率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
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克
8、计算时遇到不同的单位要先把单位化统一再计算;解决问题时题目中出现不同的时间单位、长度单位或质量单位也要先把单位化统一再列式计算。
第二单元&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
1、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
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2、三位数减法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要从
前一位退1当十;加上本位上的数再减。
3、被减数中间带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计算时;当个位不够减;
十位上又是0时;要从百位上退1当10;放到十位上;再从十位退1当10放到个位;这时十位上剩9。
4、加法验算方法:可以通过交换加数的位置来验算;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
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来验算。
5、减法验算方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不是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差加减
数来验算;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6、加减法估算方法:按照四舍五入法把两个加数估成整十(看个位上的数)、
整百(看十位上的数)、整千(看百位上的数)数【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
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再相加减;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有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估算的时候要估多或估少一些。
7、记忆:最大的一、两、三、四位数分别是9、99、999、9999;
最小的一、两、三、四位数分别是1、10、100、1000。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9、解决问题的步骤:A、阅读与理解题目;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B、根据问题一步步列式解决问题。
C、写单位名称和作答。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1、一个数里面包含了几个另一个数;就可以说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用这个数乘以倍数。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数这样计算简便:可以先用乘法口诀计算出
一位数与另一个因数0前面的数的积;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
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别忘了加进上来的数。
4、乘法估算方法:按照四舍五入法把多位数估成整十(看个位上的数)、整
百(看十位上的数)、整千(看百位上的数)数【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
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再相乘;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有的时
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估算的时候要估多或估少一些。
5、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是一个特殊的长方形。
6、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7、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8、用若干个正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当它的长和宽越接近;它的周长就
越短;当它的长和宽相差越大;它的周长就越长。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单位“1”指的是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2、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用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