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八卦图解Word版

合集下载

八卦图解

八卦图解

八卦图解八卦图最早出自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大概起始于七千多年前)其用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来阐述天地中八种最原始的物质。

后世道教将伏羲供奉为神。

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后天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

其含义不变。

直至孔子创立儒家,将周文王的易经收录为儒家经典(也就是儒家教科书)。

汉朝时道家更由易经中的阴阳、八卦、五行等创出了无数的术数。

--《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用“-”和“--”符号组成。

名称是:乾(qián)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

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圆满、亭通,成功、重大。

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

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司机。

坤(kū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

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

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震(zhèn)震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纯卦;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

震动,震惊鸣叫,惊惕,再三思考,好动。

建功立业,声名大振。

森林,树林。

八纯卦,吉顺而有波折,肝旺易怒,惊恐,肝病,抽筋,伤脾胃。

巽(xùn)巽为风卦像:上巽下巽八纯卦;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

”巽顺,顺从,进入而下伏。

重巽申令,气功,双床双桌相并连,作生意可获三倍之利,头发稀少,草木丛生。

活跃,坐不住,静不下来,测事比和吉。

肝胆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部疼痛,风湿中风,脾胃欠佳。

坎(kǎn)坎为水卦像:重坎八纯卦;坎卦为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天险,地险。

险阳失道,渊深不测,水道弯曲,人生历程曲折坎坷。

绝颠聪明,“心诚行有功”。

比和卦,谋事顺畅可成,但内中有波折。

肾,泌尿系统疾病,血病,妇科病,视力差,心脏病。

离(lí)离为火卦像:重离八纯卦;离卦离明两重,光明绚丽,火性炎上,依附团结。

看图了解八卦

看图了解八卦

太极阴阳四象八卦(图解)首先观其八卦全图,对其来源或者部分地方不够特别了解时,笔者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余阅读本文,相信会对您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有所帮助。

《易经》是我们远古先人在不断变幻不断莫测的世界,经发现-记载-分析-到证实宇宙奥秘。

由伏羲,周文王,孔子,共同创造出来的。

易经为六经之祖。

其余为《诗》、《书》、《礼》、《乐》、《春秋》。

伏羲(约前1万年)上古圣人,始画八卦,蛇身人首,故有“龙的传人”之说。

伏羲—关联—女娲。

初演绎八卦地是今南渭河南岸的“卦台山”。

所画的八卦是中国文字的雏形。

周文王(前1152年—前1056年)又名姬昌,商代人众称福星,得到姜子牙帮助而兴国。

重用人才为后武王奠定周天下基础。

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见下图:共同创造易经太极:宇宙自然,是天地人三届为一体是生命运动。

自古称其小无内,其大无外。

至今没有任何词比太极二字更精确。

一画开天。

伏羲初演画八卦,始于乾卦三之第一画,乾为天,故生一画开天后生阴阳。

阴阳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阴阳:奇数为阳,偶数为阴。

世上万物非阴则阳,应亦阴亦阳。

凡事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万物在阴阳间是不可分离的。

例如:大拇指(阳)--其他四指(阴),大拇指数(奇数2个关节),其他四指手指(偶数3个关节),体现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合一即可。

四象:少阳(早晨)-老阳(中午)-少阴(黄昏)--老阴(午夜)八卦:天乾泽兑火离雷震风巽水坎山艮地坤天(演画)-风(下)-火(中)-泽(上)地(演画)-雷(下)-震(中)-山(上)八卦(先)天南地北--- 互动-----对移---八卦(后)见下图。

21张图搞清楚最准确正规的八卦图,最完整的先天八卦太极图

21张图搞清楚最准确正规的八卦图,最完整的先天八卦太极图

21张图搞清楚最准确正规的八卦图,最完整的先天八卦太极图学习伏羲先天八卦图,被“阳从阴内生,阴从阳内生”与“太极图从外向内看推出卦符”之间的矛盾折腾了几天。

1、八卦到底是向内还是向外?答案是:向外。

理论解析是:阳从阴内生,阴从阳内生。

很多象也是这样的:水果从内部腐烂,爆炸从中心向外,太阳从中心向四周发射......符合: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卦辞,我们来看看图解:图1图1很直观,但只是形象化表达,不算是学习方法中的“模型图”,那它对应的模型图是怎么样的呢?图2,太极生两仪图2中,黑色/灰色表示阴,白色表示阳。

中间是太极,生出两个半圆,这是比较粗糙的2分法。

左边为阳,右边为阴。

用一年来讲解(一日的冷热变化也一致),对应冬至极阴生阳,夏至极阳生阴,顺时针发展。

冬至~夏至为阳,放左边。

夏至~冬至为阴,放右边。

图3,两仪生四象只把一年分为二,比较粗糙,所以继续分成四份。

冬至~夏至为阳,但冬至~春分比较冷,对应为阴中阳(少阴)。

春分~夏至比较热,对应为阳中阳(老阳)。

夏至~秋分比较热,对应为阳中阴(少阳),秋分~冬至比较冷,对应阴中阴(老阴)。

经过冷热变化,就把两仪生四象画出来了(图3)。

图4,四象生八卦继续细分(八分法),冬至~春分段,靠近冬至的比较冷,所以为阴,靠近春分的比较热,为阳。

春分~夏至段,靠近春分的比较冷,为阴,靠近夏至的比较热,为阳。

夏至~秋分段,靠近夏至的比较热,为阳,靠近秋分的比较冷,为阴。

球分~冬至段,靠近秋分的比较热,为阳,靠近冬至的比较冷,为阴。

这样,八卦就自然生出来了。

那卦符怎么来?直接推出来。

看颜色,白色为阳,黑色/灰色为阴。

图5,四象生八卦看图5,符号从下往上看:震位,从内到外是阳阴阴,所以震的符号是阳阴阴:☳;离位,从内到外是阳阴阳,所以离的符号是阳阴阳:☲;兑位,从内到外是阳阳阴,所以兑的符号是阳阳阴:☱;乾位,从内到外是阳阳阳,所以乾的符号是阳阳阳:☰;巽位,从内到外是阴阳阳,所以巽的符号是阴阳阳:☴;坎位,从内到外是阴阳阴,所以坎的符号是阴阳阴:☵;坤位,从内到外是阴阴阴,所以坤的符号是阴阴阴:☷。

太极一章~八章品势路线图解(清晰版)

太极一章~八章品势路线图解(清晰版)

太极一章~八章品势路线图解(清晰版)太极一章品势内涵:太极一章的一套动作是对八卦中“乾”(天)的运用,“乾”是八卦的第一卦,太极是万物之源,由乾开始。

有天就有光和雨——这两者是自然界的开始,生长和延续所必须的,天始地成,人的生命开始于地,但延续在于天。

八卦的卦象象征地表达了人、自然和宇宙的所有现象。

(健也!代表万物的根源和开始)太极一章的特点是以站势和简单的走步为主,动作由基本动作下格挡、中内格挡、上格挡、直拳、前踢组成,是跆拳道8级必修品势。

注意事项:左右移动或转身时以前脚掌为轴,上格挡前踢与直拳要同步完成,弓步移动的路线是直线。

太极一章的进行线路最终形成一个“王”字,从起点开始,最终回到起点共18个动作。

太极二章品势内涵:太极二章是应用八卦中表示“欢悦”(兑)的一套动作,代表着沼泽。

动作要做得温柔且有力,因此是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

(悦也!代表外柔内刚)太极二章新的动作包括上位直拳和前踢。

修炼太极二章是以进一步锻炼身体协调性为目标,特别是对身体中心的起伏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是跆拳道7级必修品势。

注意事项:前踢与直拳要同步完成,中内格挡左右各一次时,以前脚掌为轴转动。

太极二章的行进路线最终形成一个“王”字,从起点开始,最终回到起点,共18个动作。

太极三章品势内涵:太极三章代表着“离”(火),这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所在,因为人能使用火,点火能给人光明、温暖、热力和希望。

做动作时要多变、热烈。

(丽也!代表光明和希望)太极四章新动作有单手刀颈部攻击、单手刀中外格挡。

新的站势是三七步,技术特点是连续两次直拳然后迅速格挡对方的进攻。

是跆拳道6级必修品势。

注意事项:三七步时前脚尖与后脚跟相距为三脚距离。

单手刀中外格挡时,格挡手刀从髋关节经过肩部后格挡。

在单手刀颈部攻击起始动作时,辅助手臂放松伸直,与胸口同高。

前踢后,两次直拳要同步进行。

太极三章的行进路线最终形成一个“王”字,从起点开始,最终回到起点,共20个动作。

八卦图解

八卦图解

八卦图解八卦图最早出自伏羲所创的先天八卦(大概起始于七千多年前)其用阴爻和阳爻的组合来阐述天地中八种最原始的物质。

后世道教将伏羲供奉为神。

后天八卦出自周文王,其后天八卦只是和伏羲的先天八卦位置不同。

其含义不变。

直至孔子创立儒家,将周文王的易经收录为儒家经典(也就是儒家教科书)。

汉朝时道家更由易经中的阴阳、八卦、五行等创出了无数的术数。

--《周易》中用的八种基本图形,亦称八卦,用“-”和“--”符号组成。

名称是:乾(qián)乾为天卦像:上乾下乾纯阳卦;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

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圆满、亭通,成功、重大。

但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

人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司机。

坤(kūn)坤为地卦像:上坤下坤纯阴卦;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有顺畅之像。

坤六爻皆虚,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归。

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地小而取)。

震(zhèn)震为雷卦像:上震下震八纯卦;震卦重雷交叠,相与往来,震而动起出。

震动,震惊鸣叫,惊惕,再三思考,好动。

建功立业,声名大振。

森林,树林。

八纯卦,吉顺而有波折,肝旺易怒,惊恐,肝病,抽筋,伤脾胃。

巽(xùn)巽为风卦像:上巽下巽八纯卦;巽卦“柔而又柔,前风往而后风复兴,相随不息,柔和如春风,随风而顺。

”巽顺,顺从,进入而下伏。

重巽申令,气功,双床双桌相并连,作生意可获三倍之利,头发稀少,草木丛生。

活跃,坐不住,静不下来,测事比和吉。

肝胆疾病,坐骨神经痛,股部疼痛,风湿中风,脾胃欠佳。

坎(kǎn)坎为水卦像:重坎八纯卦;坎卦为二坎相重,阳陷阴中,险陷之意,险上加险,重重险难,天险,地险。

险阳失道,渊深不测,水道弯曲,人生历程曲折坎坷。

绝颠聪明,“心诚行有功”。

比和卦,谋事顺畅可成,但内中有波折。

肾,泌尿系统疾病,血病,妇科病,视力差,心脏病。

离(lí)离为火卦像:重离八纯卦;离卦离明两重,光明绚丽,火性炎上,依附团结。

八卦太极图

八卦太极图


乾 (qián)乾为天卦像: 上乾下乾纯阳卦; 乾卦阳刚,刚健,自强不息。 乾六爻皆盈滴,故肥园,圆 满、亭通,成功、重大。但 刚多易折,含欠安之像。人 物表示为上级、领导、当官 的,执法者,有钱而富贵者, 司机。 坤(kūn)坤为地卦像: 上坤下坤纯阴卦; 坤卦明柔,地道贤生;厚载 万物,运行不息而前进无疆, 有顺畅之像。坤六爻皆虚, 断有破裂之像,明暗、陷害、 静止,测出行不走,行人不 归。人物表示小人(由天大 地小而取)。

• 离卦——卦象是圆中一点, 代表太阳。 • 坎卦——上下外围都是阴, 中间一画阳爻象征光明, 代表月亮。 • 巽(xùn)卦——正面下面 破碎,代表风。 • 震卦——下面阳,上面破 碎, 代表了震动,为雷。 • 艮卦——地上有突出的高 山,代表了山。 • 兑卦——上面的缺口,表 示了湖泽、海洋。
易有太极
• • • • • • 易有太极, 是生两仪, 两仪生四象, 四象生八卦, 八卦定吉凶, 吉凶生大业。
太极图的S
• 太极图中的“S”线将太极图清晰地分为两 个关联部分,表明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是有 结构的。 • 太极图的两个部分用不同颜色相区别,分 为阴和阳,以"S"线相隔,表明这两个部分 是相互独立、不容混淆的。
• 顺着这种循环物质就相生,违背了它就会 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金克木,称为“五行相克”。但是,事物 的发展变化存在着反常现象,这就有了 “相乘”和“相侮”。相乘就是过度的相 克,其次序与相克是一致的,
• 比如,木气偏亢,太过的木便去乘土,使 土气虚弱。相侮又叫反克,即本来是自己 可以克胜的一方,却反而被它克胜,其次 序正好和相克相反。比如,正常的相克关 系是木克土,然而木气偏亢,土就会反过 来侮木。我国古代哲学家把自然界一切事 物的性质,分别列入这五大类的范畴,并 以此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

太极八卦掌太极拳(四十八式)第一段

太极八卦掌太极拳(四十八式)第一段

太极八卦掌太极拳(四十八式)第一段1.为了表述清楚,图像和文字对动作作了分解说明,打拳时应力求连贯衔接。

2.在文字说明总,除特殊注明外,不论先写或后写身体的某一部分,各运动部位都要同时协调活动,不要向后割裂。

3.方向转变以人体为准标明前、后、左、右。

必要时也假设以面向南起势,注明东、西、南、北。

4.图上的线条是标明这一动作到下一动作经过的路线和部位。

左手右脚为虚线(--->),右手左脚为实线(→)。

个别动作的线条受角度、方向等限制,可能不够详尽,应以文字说明为准。

5.某些背向、侧向动作,增加了附图,以便对照。

起势(1)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并拢,头颈正直,下颏内收,胸腹放松,肩臂松垂,两手轻贴在大腿外侧;精神集中,眼向前平视;呼吸保持自然(图1)。

(2)左脚向左轻轻分开半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图2)。

(3)两手慢慢向前平举,手指微屈,手心向下,举至与肩同高,两臂距离约同肩宽,肘微下垂(图3)。

(4)上体保持正直,两腿缓慢屈膝半蹲;两掌轻轻下按,落至腹前,掌心向下,掌膝相对(图4、4-1)。

要点:屈膝高度要因人而异,一般说来,大腿与地面约成45度-60度斜角。

整个拳套,除少数动作(如仆步、开立步、独立步等)身体有明显升降外,应保持高度大体一致,不要忽高忽低,起伏不定。

第一段一、白鹤亮翅(1)上体微左转,身体重心移至左腿;左掌微上提,左臂屈收在左胸前,右掌经腹前向左划弧,两掌左上右下,掌心相对,在左胸前成“抱球”状;同时右脚提起并内收。

眼看左掌前方(图5)。

(2)右脚向右后方撤步,重心后移;要随之右转;右掌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划弧,左掌经右肩前向下划弧。

眼看右掌(图6)。

上体微左转,面向前方;两掌继续向不同方向划弧,左掌按于左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掌提至额前右上方,掌心向左后,两臂皆保持弧形;同时左脚稍向内移,脚前掌着地,膝部微屈,成左虚步。

眼向前平视(图7)。

要点:虚步时,两脚夹角大约45度左右。

《周易》中的太极、阴阳及阴阳变化图

《周易》中的太极、阴阳及阴阳变化图

《周易》中的太极、阴阳及阴阳变化图《周易》的真相!文王隐晦立《周易》,只为周朝奠根基。

帝王权术藏《周易》,三千多年几人知。

吾人重新解《周易》,正本清源复真意!周文王将帝王之术在《周易》64卦里阐述得淋漓尽致,为周人的八百年天下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西伯候父子为了周朝江山万代相传,保密其帝王之学。

以隐晦的言语表述其纵横的思想,并将《周易》64卦的逻辑关系隐藏,使后无人能知其真理。

周文王蒙蔽了世人三千多年,造成了我们国学文化的混乱,严重阻碍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

我要彻底正本清源,梳理文化。

所以我首先要将《周易》64卦注解得通俗易懂。

《周易》64卦分别讲述了64件大事的处理方法。

每卦6个爻讲述处理该事的6大要点或6大阶段。

《周易》64卦中,最基本的就是两个卦,一个是乾卦,一个是坤卦。

乾为阳卦,代表天和帝王;坤为阴卦,代表地和臣民。

乾再分三个阶段,分别为震(阳生)、离(阳长)、兑(阳盛);坤再分三个阶段,分别为巽(阴生)、坎(阴长)、艮(阴盛)。

这样,就形成了《周易》中的八个经卦。

八个经卦再分别分出相应的八个重卦,就形成了《周易》的64卦。

《周易》64卦的真实逻辑关系如下:(详见64卦的逻辑图):1.0 乾阳乾代表阳、纯阳。

在自然代表天,在社会代表帝王。

本8个卦阐述了帝王如何吸纳天下贤才,如何管理这些英才。

本8个卦为:1.1 《乾卦》(乾上乾下):为乾阳的概括性叙述。

1.2 《小蓄卦》(巽上乾下):为乾阳的第一阶段。

1.3 《需卦》(坎上乾下):为乾阳的第二阶段。

1.4 《大畜卦》(艮上乾下):为乾阳的第三阶段。

1.5 《大壮卦》(震上乾下):为乾阳的第四阶段。

1.6 《大有卦》(离上乾下):为乾阳的第五阶段。

1.7 《夬卦》(兑上乾下):为乾阳的第六阶段。

1.8 《泰卦》(坤上乾下):为乾阳的总结性叙述。

其中的上卦均按先天八卦的顺序排列。

2.0 坤阴坤代表阴、纯阴。

在自然代表地,在社会代表臣、民。

该八个卦阐述了处于坤阴时的应对之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八卦图解太极阴阳论《周易·系辞传》中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这是我们祖先对宇宙万物的高度概括和认识。

就现代来看,颇像近代天文学所倡导的宇宙产生的“大爆炸”理论,那个原始的一点就是太极。

太极图:八卦产生图解:在宋代陈抟和邵雍画阴阳太极图,把这一思想表达的更为形象。

从太极图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相反的对立面组成,二者的相互转化处于一个动态过程中,同时它们又组成了一个统一、平衡的体系。

在黑白阴阳鱼中的白黑点则表示任何事物不是绝对的,只有相对而言。

太极阴阳图直观的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变化最根本的哲理,是适应于自然界万物的普遍法则。

八卦卦名如下: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八个卦称之为“八经卦”,每个经卦又各领一个宫,“八经卦”彼此两两组和就产生了六十四卦。

这六十四卦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是古人对万物都具六十四种基本形态的抽象概括。

八卦数目属性代表图八卦基本意义卦象:天人物:老父、上司、长辈、王帝、袖天气:晴天、乾旱身体:头、脑、骨髓方位:西北数字:一五行:金场所:首都、大郡、大广场其他:精神意识、圆形、刚健、果决、红色卦象:泽人物:少女、收怠员、出纳员、播音员、歌星天气:多云、梅雨身体:口、齿、舌方位:西数字:二五行:金场所:食肆、卡拉OK、怠行、水边、洞穴其他:喜悦、不完整的、金属、乐器、白色卦象:火人物:中女、文人、军人天气:阳光普照、闪电身体:眼睛、心脏方位:南数字:三五行:火场所:图书馆、法院、美容院、学校、灯塔其他:文明、发光的、外表美丽的、紫色卦象:雷人物:长男天气:行雷、地震身体:脚、肝脏、头发、声音方位:东数字:四五行:木场所:树林、闹市、大街、发电厂其他:有核的、木器、惊恐、发怒、碧绿色卦象:风人物:长女、秀士、寡妇、僧人天气:刮风身体:呼吸系统、股方位:东南数字:五五行:木场所:直路、机场、海港、邮局、草木茂盛之地其他:流动不定、木制工艺品、长而直的、青绿色卦象:水人物:中男、渔民、江湖人物、盗贼天气:下雨、下雪、霜露、月身体:耳朵、血液、肾脏方位:北数字:六五行:水场所:有水的地方、酒楼、酒吧、酒店、井其他:含有水的东西、下陷的地方、黑色卦象:山人物:少男、童子天气:云雾身体:手指、子、背部方位:东北数字:七五行:土场所:与山有关的地方、门口、墓地其他:阻隔停顿、不动之物、黄色卦象:地人物:老母、孕妇、妻子、众人天气:阴云、雾气身体:腹部、脾胃、皮肤方位:西南数字:八五行:土场所:田野、平地、平原其他:柔顺、方形、众多的、布类、黄色五行的属性五行生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代表相生----> 代表相克八卦图八卦图有“先天”、“后天”之分,一般先天八卦图为体,后天八卦图为用。

诸如天干、地支、五行生克等配置,均以后天八卦图作为背景参考。

先天八卦图又称伏羲八卦图,以乾坤代表天地定位,形成中轴经线;以坎离代表水火为界,作为横轴纬线。

相对二卦阴阳爻相反,互成错卦。

后天八卦图又称文王八卦图,即震卦为起始点,位列正东。

按顺时针方向,依次为巽卦,东南;离卦,正南;坤卦,西南;兑卦,正西;乾卦,西北;坎卦,正北;艮卦,东北。

如象征节气,则震为春分,巽为立夏,离为夏至,坤为立秋,兑为秋分,乾为立冬,坎为冬至,艮为立春。

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伏羲八卦次序》阴阳哲学原理《易经》的重大贡献之一,就是以阴阳范畴来解说六十四卦以及天地万物的运变,并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命题作为基本哲学原理。

(一)互根原理阴阳的互根(互争)原理,也就是对立统一原理。

有阴即有与之相对的阳,有阳即有与之相对的阴。

阴阳互相依存,互以对方为自己存在的条件,阴阳是共存的,统一的,但阴阳同时又是对立的,矛盾的,也就是说,阴阳之间既有互依共存的一面,同时又有相互推荡、相互排斥的一面。

正是由于有对立,有矛盾,二者方能有统一,有和合。

没有差异和对立,也就没有和合,而只能有简单的统一。

简单的相同是没有前途的,只有在差异和对立之中求得的统一才能产生新的质,才能将事物推向前进。

对于阴阳,既要把握统一的方面,又不可忘掉对立的方面,而且必须充分估计阴阳之对立对事物的积极意义。

1、阴阳的对立斗争阴阳对立是指自然界一切事物都存在着相反的两种属性即对立着的阴阳两面,阴阳对立主要表现在阴阳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斗争。

例如:夏季本来是阳热盛,但夏至以后天气逐渐转凉,阴气逐次而生,用以制约炎热的阳,而冬季本来是阴寒盛,但冬至以后天气逐渐暖和,也就是说阳气随之而复,用以制约严寒的阴。

又比如练静功的人,在入静一段时间后出现热、痒、动等所谓八触的感觉,谓之静极生动,其实这也是一种以阳(八触)对抗阴(入静)的一种现象。

从以上的例子说明,任何事物互相对立着的一方面,总是通过斗争对另一方面起着制约作用的。

气功锻炼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阴阳对立、互相制约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

例如:从兴备亢进到安静并通过入静产生的气功功能,令气血和畅,扶正祛邪,达到练功的效果,使人体重新恢复到“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中(即阴气平顺,阳气固守,两者互相调节而维持其相对平衡是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只有阴阳的不断排斥与斗争,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2、阴阳的依存互根阴阳的依存互根,是指阴阳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结的,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也就是说,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也就没有阴。

日常所接触的周围事物其例证比比皆是,如上为阳,下为阴,没有上就无所谓下,没有下就无所谓上;左为阳,右为阴,没有左,无所谓右,没有右,无所谓左;热为阳,寒为阴,没有热,无所谓寒,没有寒,也就无所谓热。

又如气功锻炼中的呼吸吐纳,呼为阳,吸为阴,没有呼就不可能有吸,没有吸也不可能有呼。

吐纳亦然,单一不断地吐出浊气而不纳入清气或者单是纳入清气不吐浊气,也不可能进行新陈代谢。

可见相互的阴阳两方面是阳依存于阴,阴依存于阳。

每一方都以其中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即所谓“阴生于阳,阳生于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由于阴阳之间有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故称互根。

(二)化生原理《易•系辞上》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

”而阴与阳又是太极所生的“两仪”。

因此,“太极”与“道”是同义的最高范畴,又都是“阴阳大化”之源。

所有“天、地、人”和万事万物都是阴阳大化之“道”的体现。

这一点可以说是“阴阳化生论”的核心要义。

《易•系辞下》云:“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媾精,万物化生。

”也就是说,阴阳相交兴万物,就《易经》本身而言乾与坤两卦相交而生六十四卦,《易传》也多次论述阴阳相交的问题:“天地交而万物通也。

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泰•彖传》)“天地交,泰。

”(《泰•象传》)“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

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

”(《否•彖传》)“天地不交,否。

”(《否•象传》)“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咸•象传》)“天地不交而万物不兴。

”(《归妹•象传》)天地是宇宙中阴阳的总汇。

言天地,则可推认一切阴阳关系。

所谓“感”,与“交”同义。

交,即沟通、融合、结配,指阴阳双方在物质、能量、信息诸方面相互交流、通融、影响,以致使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产生顺性而通和物物相通的效果。

阴阳交感是天地正常化生、万物嘉盛繁祉的必备条件。

阴阳之间有互依共存、睽对相薄和消长转化的关系,而阴阳相交却是全部阴阳关系的核心,是其他所有关系的基础。

诚然,阴阳交感在阴阳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会发生,是阴阳协调至极的表现,就是说,阴阳交感并不贯彻阴阳矛盾的始终,但是,没有阴阳交感就不会有阴阳消长,更不会有阴阳的和合与转化。

这样,阴阳的互依共存、对立统一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

依据易学,事物在永恒循环运动中不断生化,阴阳相交意味着前一轮循环即将结束,新一轮循环将要开始。

而在新一轮的循环中,可能有新的要素或全新的事物产生,它们正是阴阳相交的结果。

《易传》反复强调,唯有阴阳相交,万物方能通达兴盛,这就足以说明相交在阴阳矛盾过程中的重要性。

对立面之间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对于促成对立面的和谐、转化和新事物的诞生,无疑是极其重要的。

(三)中和原理尚中是中国古代传统的行为准则,在《周易》和后世易学中得到充分肯定和发展。

中即正,正即中。

尚中就是要求恰如其分地掌握宇宙的法则和规范,做到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中与和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依据易学,中是恰如其分,切中其理,和是阴阳协同,和调制化。

中与和谐是天地万物的本性,而中为理,和为表;中为因,和为果;中为质,和为文。

事物合于中正,方可能和调制化;要想使事物时时处处美好和谐,就要时时处处恪守中道。

在易学看来,太和与中正是事物的理想状态,如果阴阳双方能够保持中和,则事物即可长久。

易学所谈的“和”,其原义是指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事物结合在一起,保持协调统一并产生积极的成果。

阴阳“和”显然是以阴阳对立为前提,但是这种对立不是无限制的。

阴阳的正常关系是,阴阳双方既发生矛盾,其差异、对立、排斥的程度又限定在一个能够自我控制和调节的域限之内,从而通过阴阳的相互作用,使阴阳双方达到并保持和谐、协同、相同、相成、合作的关系。

阴阳相和为阴阳相交创造了条件,阴阳交是阴阳和的最高成果。

易学认为,这种关系是有利于事物的正常生化的。

朱熹曰:“和则交感而万物育矣。

”(《朱子语类》)卷六十二)依《易传》的理论,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会自行性地趋向于“和”。

“和”是阴阳结构本身追求的目标。

《易•系辞下》曰:“易,穷则变,变则通。

”肯定阴阳矛盾的变化定将导致“通”,而通必和,和方通。

《易•系辞上》又曰:“天地之大德曰生。

”“生”的前题是“和”,人只有阴阳和才能生,而生又是天地的本性。

可见,天地阴阳必定能通过自行调节而达到和,否则就不能实现其以生为核心的大德。

《谦•象传》:“君子以衰多益寡,称物平施。

”衰训取,称训权衡,意思是对事物进行权衡,通过取多补少,使矛盾达于平和。

这里所谓的“平施”不是平均,也不一定均衡,而是平和、和谐、协同、合理。

王夫之在解释萃卦时说:“阴阳之用以和,而相互为功。

”(《周易外传》卷三)意思是,自然界的阴阳矛盾,其一方如果出现太过或不及,另一方就会利用对立统一的相互制约关系,而对对方加以调整,使之平复。

阴阳双方这种互相调节的功能,使阴阳矛盾总是依一定轨迹,以协同的方式互依共存,消长转化,因而在整体上表现出和调制化。

《易传》还提出了“太和”的概念。

“太和”又称“大和”,指至高、永恒的调和适中。

《乾•彖传》:“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乾道即天道。

天道正常运行而发挥作用,则万物各自禀受其性,得天赋之命,纯正而不相离,并始终维持协调平和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