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视角下广州地方高校科研与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的关系——以广州大学图书馆为例

合集下载

协同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

协同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

(下转第131页)摘要协同创新是国家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为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简要分析了协同创新背景下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地方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措施。

关键词协同创新地方高校科研管理Reflections on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 Local Universities in the Background of Collaborative Innova 原tion //Wu XiaoqiongAbstract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s a new major strategic deployment after the "211Project and 985Project ",aiming to improve the overall level of China's higher education,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education,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and it has proposed new requirements for university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This paper briefly analyzes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 local universities in the background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and proposes measures of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in local universities.Key word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local universities;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基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2012年3月,国家启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供给研究——以广东为例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供给研究——以广东为例

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供给研究——以广东为例作者:李文静,陈继兰来源:《决策与信息》 2016年第10期李文静陈继兰(广州大学图书馆,广东广州 510060)[收稿日期] 2016-08-29[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广东校企技术创新力比较优势及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研究”GD12CTS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文静(1963-),女,广东中山人,广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竞争情报研究;陈继兰(1968-),女,广东梅县人,广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信息管理研究。

[摘要] 与重点高校相比,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的广东地方本科院校在开展“产学研”技术创新活动中普遍存在参与少、与地方中小企业联结程度低等问题。

地方高校如何通过“产学研”活动融入区域技术创新,服务地方经济,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现实问题。

面向区域内的中小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集成服务平台这一有效载体是实现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创新供给的战略选择,同时,完善校企合作的驱动机制是实现创新供给的成功决定因素。

[关键词] 地方高校;“产学研”;中小微企业;创新供给;区域创新[中图分类号] F2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8129(2016)10-0143-05一、问题的提出广东是我国的经济大省和创新大省,据《2014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1]显示,广东创新绩效位居全国第一,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二,因为良好的经济和政策环境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所以广东地区企业集群现象在省内普遍存在。

从2005年起,广东率先在全国启动了与教育部、科技部联合推进产学研合作的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集聚配置优质创新资源以服务广东企业。

以华南理工大学为例,该校参与了16个产学研结合示范市(区、镇)、9个产学研结合研发基地和14个产学研结合产业化基地的建设,其中依托与广东嘉宝莉化工有限公司共建的“水性及高固体份涂料”产学研基地,自主研发出水性木器涂料,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过年2亿元[2]水平。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速以及人才竞争的不断加剧,地方高校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地方高校应当承担起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责任。

因此,建立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一、地方高校的意义地方高校具备很多优秀的特点,既有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又有广泛的学科和专业覆盖面,这使得地方高校能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

其次,地方高校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且紧跟国际先进科技的研究进展,这为区域经济的创新和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另外,地方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区域经济注入人才优势。

地方高校将传递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工作经验,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为未来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同时,高校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严谨,学生学习的课程涵盖了各种学科和领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型人才。

二、如何建立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机制在建立高校与区域经济协同机制时,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规划的结构体系。

地方高校应当制定科学的产业规划结构体系,在其规划的基础上设计匹配度较高的专业课程,培养符合产业规划须求的人才。

同时,高校应提供相关的人才储备,招揽更多的人才投入到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平台中,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撑。

2.科技成果的共享与利用。

高校的研究成果应当与地方企业及科技领域机构进行共享与利用,以此来带动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实践平台。

同时,还要在应用研究项目的研究方向上与企业建立合作单位,共同探讨具有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搭建企业与高校合作研究的双向交流平台。

3.服务地方企业的科技支持。

高校作为科技支持的重要载体,应当充分发挥其科技优势,并为地方企业提供科技发展的支持与技术咨询。

这样,地方企业的技术水平可以得到提高,产业结构也会更加合理,而地方高校也会因与社会深度融合而得到进一步发展。

高校科研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协同作用研究

高校科研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协同作用研究

高校科研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协同作用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科研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高校科研不仅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地方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的渠道。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高校科研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协同作用。

首先,高校科研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

技术创新是地方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高校作为科研的主要阵地,承载着大量的科研项目和课题。

这些科研项目和课题不仅为高校教师和研究生提供了科研实践的平台,也为地方经济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为地方企业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应对市场竞争和变革。

其次,高校科研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人才培养的作用。

人才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而高校正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

高校科研为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科研机会和实践经验,培养了大批拥有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的人才。

这些人才的毕业后往往能够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他们不仅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能够带来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思维。

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地方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高校科研还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高校作为科研机构,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研究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实验室设备、研究资金以及国内外合作伙伴等。

地方企业可以与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借助高校的研究能力和资源优势,在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等方面得到支持。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也有利于促进地方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除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和智力支持,高校科研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协同作用还体现在知识产权的保护和产业合作上。

高校科研成果的产生往往伴随着知识产权的产生。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促进创新和科研的重要条件,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保障。

高校可以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合作,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提高地方经济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协同发展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协同发展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协同发展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策略研究郭俐君
【期刊名称】《教育进展》
【年(卷),期】2024(14)5
【摘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蓬勃发展,对具备创新精神、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使得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变得更为紧迫。

在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研究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特点,针对当前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高校应通过跨校合作、深度融合产学研资源以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途径,培养符合区域发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这将有助于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跨界合作与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持,推动该区域走向国际舞台,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繁荣。

【总页数】7页(P1247-1253)
【作者】郭俐君
【作者单位】东莞城市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东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
【相关文献】
1.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校企协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创新走廊背景下广州与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创新协同发展研究——以专利信息为依据
3.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专业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4.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创新、融合与协同模式研究5.粤港澳大湾区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协同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进行研究,探讨了地方高校在区域经济创新中的作用,分析了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需求,并提出了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

进一步探讨了地方高校在促进企业创新中的作用,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地方高校与区域企业合作创新的实践。

结论部分总结了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成果,同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推动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合作机制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地方高校、区域经济、创新、协同机制、研究、作用分析、需求分析、企业创新、案例分析、合作创新、总结、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提供请根据您的要求输出关于"研究背景"的内容,不需要其他信息。

1.2 研究意义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地方高校是区域经济创新的重要力量和支撑,通过与企业、政府等各方合作,可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

研究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可以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地方高校在促进企业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作用,加强地方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提升区域创新竞争力。

通过案例分析地方高校与区域企业合作创新的实践经验,可以为其他地方高校和企业提供借鉴和推广的经验,促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研究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对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强地方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地方高校在区域经济创新中的作用分析地方高校在区域经济创新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地方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通过教育和科研,地方高校培养了大量各类专业人才,为区域经济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这些高素质的毕业生可以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

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强调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地方高校能够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智力资源,因此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协调发展是经济新常态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以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发展的关系作为切入点,阐述当前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协同瓶颈,从而为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发展制定完善的机制。

【关键词】地方高校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区域经济创新必须要依赖于技术创新,而高校涵盖多元化的创新元素,尤其是高校智力资源为区域经济创新提供了核心要素资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因此构建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协同发展机制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内在本质。

一、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关系协同故名思议就是合作共同,创新的本质就是突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区域经济要实现创新发展必须要依赖于完善的智力支持,因此在新常态阶段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关系表现为:一是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创新提供支撑。

高等教育改革方案提出高等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

国外先进国家经验表明高校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

高等院校是我国智力资源的代表,通过强化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有助于激发高校的创新能力,从而推动高校科研成果的市场转化。

例如越是高校资源丰富的地区,其区域经济创新能力就越强;二是区域经济创新为地方高校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政策支持以及人才支持。

区域经济创新能力强的区域可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到本地的高校就职,而且经济发达的地区可以吸引高校学生选择就业,这样对于形成浓厚的教育资源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经济新常态环境下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它们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性。

二、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协同的瓶颈(一)地方高校协同创新的实力有待提高地方高校是促进区域经济创新的重要因素,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也是高校重要职能之一。

高校院所面向区域产业发展建设科研机构的发展模式探讨——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

高校院所面向区域产业发展建设科研机构的发展模式探讨——以广州市南沙区为例

76December 2020 / 广东经济近年来,广东省的发展已步入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快车道,传统优势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产业布局亟待优化。

以其四个中心城市广州、深圳以及香港、澳门作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的粤港澳大湾区,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要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在此背景下,联合知名高校和大院大所(简称“高校院所”)等科技创新载体,优先组织和实施战略性共性技术研发,已成为广东省各地支撑重大产业技术突破、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政策。

围绕地方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要,通过延伸高校院所的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功能,促进产学研合作发展,机构化、系统化、成建制引进高校院所的优势创新资源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有助于促进区域产业链融合高校院所特有的人才和技术优势资源;此外,结合政府对科技投资政策引导,社会投资、科技金融等创新要素进一步释放要素活力和资源创造力,有利于提升区域产业的科技创新驱动力[1-4]。

本文以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关键地带的广州市南沙区为例,探索面向区域产业发展,高校院所建设科研机构的发展现状和模式。

高校院所面向区域产业发展建设科研机构的发展模式探讨吴志辉1,刘焕彬1,石慧芳2,苏炜2,刘梦茹1,罗亮2(1.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 510640;2.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广东广州 510033)【内容摘要】近年来,广东省在引进高校院所的科研和人才等优势资源设立科研机构取得显著成效,本文通过分析广州市南沙区近15年来通过引进的知名高校院所组建本地化研发机构分支的建设情况,以及这些科研机构在促进产业发展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的重要支撑作用,探讨了高校院所面向区域产业发展建设科研机构的发展模式;同时针对其有待完善的诸多问题,如政府投入有待加强、机构定位不够准确、运行机制仍待完善等,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场馆 管理
VenueM anagement
协 同创新视角下广州地 方高校
科研 与 区域经济建设发展的关系


以广 州1大学 图书馆 为例
戴 星
(广州大学 广 东 ·广 州 510006)
摘 要 本 文通过分析和研究协同创新视 角下高校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服 务在促进 区域经济建设发展 时遇到的障碍
同作 用 ,能 产 生 稳 定有 序 的新 结 构 ,并可 以获 取 1+1>2的 整体 确有作为和有思想的中青年脱颖而出,根据他们在科研工作中
协同效应 。8O年代 后期 ,协同理论与创新系统理论相结合 ,得 的业绩和能力水平提拔重用 ,而不参考资历和年纪 。n 有学者
到 长期 可 持 续 性 发 展 。美 国 麻 省 理工 学 院 彼 得 ·葛 洛 最 早 提 认为 利 用 “互联 网+”能更 高 效 地 完 成 科研 工作 跨 越 式 协 同创
·- ---· -—-—- ---— — A Case Study ofGuangzhouUniversityLibrary
D AI X ing
(Guangzhou University,Guangzhou,Guangdong 5 1 0006)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obstacles a n d dif i culties encountered by the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services of u n iversity libraries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a n d puts forward positive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orga n ization,thinking a n d ma n agement of library re— search.It aim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inform ation ser v ices in scientif ic resea rch in universities,vigorously prom ote the local econom ic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and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scientif ic resea rch a n d region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China to develop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Keyword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college library;scientif ic research;regional economic constr uction
和 困难 ,从图书馆科研的组织方式 ,思维 、管理等各方面提 出积极 的建议 ,旨在提 高高校 科研 的信息服务工作 的质量,大
力推动 中国高校能力。
关键词 协 同创新 高校 图书馆 科研 区域经济建设
中图分类号 :G258.6
济建设发展 的研 究论文数量庞大 ,大致可 以概述为 以下几方 经理三方 ,能有效促进协 同创新视域中的科研工作的开展。
面:在 《高校科研对经济建设贡献的测度与分析》中,研究者将
还 有些建 设性 的讨 论是地 方企业要早 期介入 高校 科研 的立项
高校科研工作划分成九项具体 内容指标 ,使用聚类分析方法 , 工作 , 高校在 管理协 同创新 方面 ,尽量 突破课题 及论 文等级 形成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6400/j.cnki.kidl【)【.2018.08.091
TheRelat ionshipbetweenScientif icResearchandRegionalEconomicConstruction in Guangzhou Loca l Universit ies from the Perspect ive ofCollaborat ive Innovat ion
20世 纪 7O年代 ,赫尔曼 ·哈肯“ 研 究首先发现协同效应
另 外 高 校科 研 工 作 当 中要 建 设 学术 梯 队 ,这 个梯 队是 指 在
一 一 任 何 系 统 内各 子 系 统之 间 依 靠协 调 、合 作 、同步 、互 补 等 协 学术 水 平 和 知 识 结 构 上 的梯 队 ,而不 仅 仅 是 年 龄 的 梯 队 ,使 得
息及工作状况 ,合作实现共同 目标 。”
究 院 ,将 高 校 科 研 与地 方 经 济 发 展 近 距 离接 轨 。n 英 国高 校 协
1现 有 研 究工 作 概 述
同创新的主要模式 当中比较与众不同的是引入不隶属于高校 ,
公开 发 表 的协 同创 新 视 域 中地 方 高 校 科 研 与 所 在 区 域 经 也不 隶 属 于 企业 的第 三 方 (即 项 目经 理 )组 成 高 校 、企业 和 项 目
出 协 同创 新 CollaborativeInnovation的 理念 ,是 “由 自我 激励 的 新,实现产 品体验 ,用户评价 ,需求与交易数据信息分析等。 ,
人 员所 组 成 的网 络 小 组形 成 集 体 愿 景 ,借 助 网 络 交流 思路 、信 高校 还可 以根 据 地 方 特 色 和 优 势 与 地 方 政 府 共 建 特 色 产 业 研
然 后依 据 统 计 原 则 选 取代 表 指 标 ,将 它 放 在 全 国 30省 区市 作 的壁垒,鲜明有力地激励地方高校科研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发展。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