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有什么症状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的表现特征
窦性心动过缓 病情说明指导书

窦性心动过缓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窦性心动过缓概述窦性心律是指激动起源于窦房结,并控制整个心脏电活动的主导节律,可分为正常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失常两大类。
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在青少年和成年人为60~100次/分,婴幼儿和儿童的频率比成年人快。
窦性心动过缓(sinus bradycardia)简称窦缓,是指成年人窦性心律的频率慢于60次/分。
可为生理性状态,也可为病理性因素导致。
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伴有窦性心律不齐而出现心律不规则。
英文名称:sinus bradycardia。
其它名称:窦缓。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心律失常。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目前尚未有确切的证据表明本病会遗传给下一代。
发病部位:心脏。
常见症状:多无明显症状。
主要病因:生理性因素、病理性因素。
检查项目: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测(Holter)、心电事件记录仪、运动试验、阿托品试验、倾斜试验、睡眠监测、心脏电生理检查。
重要提醒:无症状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遵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即可。
临床分类:根据病因可分为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和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
二、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病特点三、窦性心动过缓的病因病因总述:窦性心动过缓是起源于窦房结的心动过缓。
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有很多,大体分为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两大类。
基本病因:1、生理性原因(1)常发生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体力劳动者及睡眠时。
(2)一些手法,如压迫眼球、按压颈动脉窦、诱导呕吐等可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也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2、病理性原因(1)心脏疾患:如窦房结病变和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亦常发生窦性心动过缓。
(2)电解质紊乱:如高血钾症、尿毒症等。
(3)代谢降低:如低温、重度营养不良恶液质、脑垂体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4)药物因素:应用拟胆碱药物、胺碘酮、非二氢吡啶类的钙通道阻滞剂、洋地黄、受体阻滞剂等药物。
窦性心动过缓

治疗
治疗原则
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50次/分, 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如心率低于40次/分,且出现症状者 可用提 高心率药物(阿托品、麻黄素 或异丙肾上腺素);
治疗
治疗原则
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 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原发病治疗
对症、支持治疗.
治疗
治疗过程
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低、脑垂 体功能减低)、高钾血症或处于低温 状态-可出现心动过缓;
心外因素
疾病性质
某些传染病(流感、伤寒、麻疹等)
恢复期-可出现心动过缓;
遗传因素可导致心动过缓.
心内因素
疾病性质
患有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处
于下壁心肌梗死急性期的人可出现窦
性心动过缓.
疾病性质
30次/分,心律齐,I度房室阻滞
一般资料
病历资料
辅检:尿素:27.8mmol/L 肌酐:424umol/L D-二聚体:406.018ng/mg, 纤维蛋白原:461.357mg/dl
一般资料
病历资料
既往史:冠心病,陈旧心肌梗死 高血压 I度房室传导阻滞 高血压 肾功能不全
临床诊断
窦性心动过缓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意观察用药前、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
率、心律及PR见期等变化.
护理
基础护理
疾病知识健康指导; 避免劳累,防止诱发心力衰竭; 嘱患者避免排便时过度屏气,以免兴奋
迷走神经而加重心动过缓.
转归
大部分病人在消除病因或诱因后,症 状可消失。
症状严重者应安装心脏起搏器后或射 频消融术后可获得根治延长生命.
是不是?
鉴别诊断
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表现

心室扑动与颤动
五、传导阻滞
心脏传导阻滞按发生的部位 分为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 滞、房室传导阻滞。
就阻滞程度可分为I度(传 导延缓)、II度(部分激动发生 漏搏)、III度(传导完全中 断)。就变化过程,可分为永 久性、暂时性、交替性及渐进 性。
(一)窦房传导阻滞 普通
心电图机尚不能直接描记出窦房 结电位,故I度窦房阻滞不能观察 到,III度窦房阻滞难与窦性静止 相鉴别。
(3)ST-T方向与QRS主波 方向相反。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3、前分支传导阻滞(LAH):
其心电图特点是: (1)心电轴 明显左偏达-30°~-90°,超过45°者诊断价值更大;
(2)QRS波在II、III、aVF导 联呈rS型,SIII>SII,I、aVL 导联呈qR型,aVL导联的R波 大于I导联的R波;(3)QRS 时限无明显增宽。
房性早搏未下传
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二)室性早搏 提早出现
一个增宽变形的QRS-T波群,其 前无P波,QRS时限常>0.12s, 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代偿间 歇多完全。
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 后两个窦性P波之间的间隔等于 正常P-P间隔的二倍。
P
P
P
X
2X
完全性代偿间歇(早搏前后两个窦性PP波之间的间隔等 于正常P-P间隔的二倍)
室性早搏
部分早搏P波之后无QRS波, 且与前面的T波相融合而不易辨 认,称为房性早搏未下传,P’-R 可以延长,P’波所引起的QRS波 有时也会增宽变形,称房性早搏 伴室内差异性传导。
(三)(房室)交界性早搏
QRS波与窦性者相同或略有变异。 交界区的激动也能同时逆行上传 达心房,产生一个逆行P’波(II、 III、aVF的P’直立)。
窦性心动过缓应该做哪些检查?

窦性心动过缓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窦性心动过缓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窦性心动过缓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窦性心动过缓如何诊断鉴别,窦性心动过缓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窦性心动过缓常见检查:常见检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监测)*一、检查可见到引起心动过缓的原发病相关实验室检查特征。
依靠心电图检查,有下列表现:1、窦性P波的形态窦性心动过缓与窦性心动过速时P波形态有较大差异这是由于窦性心动过缓时窦房结的起搏点多位于尾部,其发出的激动多沿中结间束下传;而窦性心动过速时窦房结的起搏点多位于头部,激动多沿前结间束下传。
虽然窦房结的头、尾相差仅15mm,但由于结间束优先传导的特点,所以两者的窦性P波形态有差异,Ⅱ、Ⅲ导联的P波较正常窦性心律的P 波稍低平。
2、窦性P波的频率成人应60次/min,通常为40~59次/min,多在45 次/min以上。
亦有慢至35次/min 左右者,甚至有20次/min的报告。
45次/min为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
婴幼儿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率,在1岁以下应100次/min,1~6岁应80次/min,6岁以上应60次/min。
3、P-R间期 0.12~0.25s。
4、QRS波每个P波后紧随一正常的QRS波,形态、时限均正常。
5、T波、u波窦性心动过缓时正常,也可表现T波振幅较低,u波常较明显。
6、Q-T间期 Q-T间期按比例延长,但校正后Q-Tc间期则在正常范围内。
正常Q-Tc=Q-T(s)/应0.42s。
*以上是对于窦性心动过缓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窦性心动过缓应该如何鉴别诊断,窦性心动过缓易混淆疾病。
*窦性心动过缓如何鉴别?:*一、鉴别1、二度窦房阻滞当发生2∶1、3∶1窦房阻滞时,心率很慢,类似窦性心动过缓。
两者可依据下列方法鉴别,经阿托品注射或体力活动后(可做蹲下、起来运动),窦性心动过缓者的窦性心率可逐渐加快,其增快的心率与原有心率不成倍数关系;而窦房阻滞者心率可突然增加一倍或成倍增加,窦房阻滞消失。
窦性心跳过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窦性心跳过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引起窦性心跳过慢的原因很多,根据窦性心跳过慢发生的原因可将其主要分为生理性窦性心跳过慢和病理性窦性心跳过慢。
一、生理性窦性心跳过慢:它属于正常现象。
这种心跳过慢多见于长期从事体力工作的人、运动员或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年轻人,也可见于睡眠中的正常人。
二、病理性窦性心跳过慢:这种心跳过慢大致是由心外因素和心内因素两种原因导致的。
心外因素包括:①患有脑血管疾病、脑瘤等疾病的人,可因颅内压增高而出现心跳过慢;②患有胃扩张、肠梗阻、胆石症、颈部或纵隔肿瘤等疾病的人,可反射性地导致迷走神经的张力增高而出现心跳过慢;③使用某些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β受体阻滞剂、镇静剂等药物的人可出现心跳过慢。
心内因素包括:患有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处于下壁心肌梗死急性期的人可出现窦性心跳过慢。
窦性心跳过慢注意事项窦性心跳过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窦性心跳过慢的注意事项包括:1)合理饮食调摄:饮食宜高热量、高维生素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过硬不消化及带刺激的食物。
吸烟饮酒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诱发因素,应戒烟忌酒。
平时可服用益气养心的药膳,如人参粥、大枣粥、莲子粥等。
2)大便干燥对心律失常患者来说非常不利。
它使病人临厕努挣,烦躁不安,可以使腹压增高,大量血液回流心脏,造成心脏负担过重,而加重心律失常,诱发心力衰竭。
对于有冠心病的病人,还可诱发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塞、心脏破裂,导致死亡。
因此,保持大便通畅,对心律失常病人非常重要。
窦性心律过缓怎么办?心脏的跳动,主要是靠窦房结来调控的。
凡是由窦房结冲动引发心脏跳动而形成的心律,统称为窦性心律。
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为60~100次/分。
窦性心律跳动的快慢因每个人的代谢情况而有所不同。
通常,在安静状态下人的心率若低于60次/分即可被诊断为窦性心律过缓。
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综合征),则是指由窦房结病变导致功能减退而产生的多种心律失常的综合表现。
其主要特征是患者会有持续而显著的窦性心律过缓表现。
心电图经典总结

心电图完整版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电图特征如下:(1)P波顺序出现,P波在Ⅰ、Ⅱ、aVF、V3-V6导联中直立,在avR导联中倒置,P波大小形态正常。
(2)P间期在0.12~0.20秒之间,而且恒定。
(3)频率60~100次/分( 成人)。
(4)P间距相差<0.12秒。
临床心电图上,一般依据P波方向正常,规则出现,即可诊断为窦性心律。
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特征如下:(1)P波顺序出现,P波在Ⅰ、Ⅱ、aVF、V3-V5导联中直立,在aVR导联中倒置。
(2)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
(3)P-P间期>1.0秒,即心房率<60次/分(成人)。
(4)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征如下:(1)P波具有窦性心律的特征。
(2)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
(3)心率超过100次/分,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 次/分,6岁以上与成人相同。
成人一般可达150次/分,P略有不齐但常<0.12秒。
(4) 可能出现的其他改变。
①P波高尖,以Ⅱ导联为明显。
②T-P融合,造成S-T段假性下移。
③S-T、T改变。
④伴有房室传导阻滞。
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征是什么?(1)窦性心律不齐的心电图特征如下:①P波具有窦性心律的特征。
如:PⅡ、aVF、V3-V6直立,PaVR倒置。
②P-R 间期0.12~0.20秒,如合并房室传导延缓可>0.20秒;合并预激综合征则<0.11秒。
③P-P间歇之间差异>0.12秒。
(2)窦性心律不齐的分型:根据图形改变特点可把窦性心律不齐分为下列几型:①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一类型最常见,多见于儿童及青年人,是一种生理性表现。
心律不齐与呼吸周期有关,吸气时心率加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其快慢周期恰等于一个呼吸周期,摒气时心律转为规则。
②非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亦称非相性窦性心律不齐:这型较少见,心率的快慢与呼吸无关。
心内科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心内科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哪种疾病与心肌梗死的发生有关?A. 高血压B. 心绞痛C. 糖尿病D. 肺炎答案:B. 心绞痛2. 心衰的主要症状是什么?A. 咳嗽B. 气促C. 头痛D. 胃痛答案:B. 气促3. 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表现是什么?A. 心房颤动B. 心室颤动C. 心房扑动D. 心房停搏答案:D. 心房停搏4. 下列哪种疾病可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A. 心肌梗死B. 心包炎C. 心脏瓣膜病D. 冠心病答案:C. 心脏瓣膜病5. 心电图中的P波代表什么?A. 心脏收缩B. 心脏舒张C. 心房除极D. 心室除极答案:C. 心房除极二、判断题1.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
答案:正确2. 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脏疾病。
答案:正确3. 心尖搏动的扩大常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答案:正确4. 心室颤动是致命的心律失常,需要紧急处理。
答案:正确5. 心肌梗死常表现为剧烈的持续性胸痛。
答案:正确三、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心电图的主要波形。
答案:心电图的主要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和T波。
P波代表心房除极,QRS波群代表心室除极,T波代表心室复极。
2. 请解释心绞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答案:心绞痛的病因主要是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心肌缺血。
发病机制是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使心肌供氧不足,出现胸痛症状。
3. 请列举常见的心衰治疗药物。
答案:常见的心衰治疗药物包括利尿剂、ACE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和洋地黄类药物等。
4. 请解释心肌梗死的病因和症状。
答案:心肌梗死的病因是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突然中断,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常见症状包括剧烈的持续性胸痛、胸闷、出冷汗、恶心、呕吐等。
5. 请解释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和危害。
答案:心房颤动是心脏传导系统异常引起的心律失常,心房收缩无规律。
其危害包括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栓塞风险增加、心功能恶化等。
(文章字数约1300字)。
窦性心动过缓PPT演示课件

流行病学特点
发病率
窦性心动过缓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较低,但随 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
性别差异
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年龄分布
常见于中老年人,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轻度窦性心动过缓可无症状,较重者可有心、脑、肾等脏器供血不足的症状,如头晕、乏力、胸闷、气短等,严 重者可发生晕厥。
非药物治疗方法探讨
起搏器植入
对于严重窦性心动过缓且药物治 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植入心脏 起搏器,通过电刺激维持正常心
率。
导管射频消融
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至心脏 特定部位,消融引起心动过缓的 异常组织。适用于部分特定病因
导致的窦性心动过缓患者。
手术治疗
对于某些特定病因导致的窦性心 动过缓,如心脏传导系统异常, 可考虑手术治疗。但手术治疗风 险较高,需谨慎评估患者情况。
诊断依据
根据典型的心电图表现,即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低于60次/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如动态心电图 、超声心动图等)进行诊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疑似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和用药史,以排除 药物或其他疾病引起的继发性心动过缓。
02
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生理性因素
01
年龄
常见于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 与睡眠状态。
02
性别
女性较男性多见。
03
体型
体型瘦长的人多见。
04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如深吸气、屏气等动作。
病理性因素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脑血管意外。
脑肿瘤。
病理性因素
脑膜炎。 重度急性感染。
甲状腺功能减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有什么症状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的表现特征
心动过缓有几种类型,最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可分为病理性及生理性两种。
你知道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有什么症状吗?下面,来为你介绍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的表现特征。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的症状1.临床表现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常无症状。
可有心悸、头晕、乏力等不适,严重者可诱发晕厥、心功能不全、低血压、甚至休克等。
体检学易网收集整理,时有心率减慢(40次/分,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若出现缓慢而规则的心率时,须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鉴别,但根据心电图表现鉴别不难。
2.心电图表现符合窦性心律的特征,频率低于60次/分,一般在40~59次/分,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即不同P-P间期的差异大于0.12秒)。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的表现特征(1)p波是窦房结发出的“窦性p 波”(ⅰ、ⅱ、avf导联中正向,avr导联中负向)。
(2)p波频率小于60次/分,一般在40~60次/分之间。
(3)p-r间期大于0.12秒。
窦性心动过缓时t波振幅常偏低,q-t 间期较一般为长,u波有时突出。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怎么办窦性心动过缓(SinusBradycardia)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Sinusbrady-cardia)。
常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它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应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呱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
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尤其是下壁心肌梗塞的早期)、心肌炎、心肌病和病窦综合征。
心电图为窦性心律,心率低于每分钟60次,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治疗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一般不引起症状,不需治疗。
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伴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可用阿托品,麻黄素或含服异丙肾上腺素以提高心率。
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一、生理性窦性心动过缓:它属于正常现象。
这种心动过缓多见于长期从事体力工作的人、运动员或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年轻人,也可见于睡眠中的正常人。
二、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这种心动过缓大致是由心外因素和心内因素两种原因导致的:
心外因素包括:
①患有脑血管疾病、脑瘤等疾病的人,可因颅内压增高而出现心动过缓;
②患有胃扩张、肠梗阻、胆石症、颈部或纵隔肿瘤等疾病的人,可反射性地导致迷走神经的张力增高而出现心动过缓;
③使用某些降压药、抗心律失常药、β受体阻滞剂、镇静剂等药物的人可出现心动过缓;
④患有代谢性疾病(甲状腺功能减低、脑垂体功能减低等)、高钾血症或处于低温状态的人可出现心动过缓;
⑤处于某些传染病(流感、伤寒、麻疹等)恢复期的人可出现心动过缓;⑥遗传因素可导致心动过缓。
心内因素包括:患有心肌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处于下壁心肌梗死急性期的人可出现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是否需要治疗主要看其症状的程度以及发病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只要消除了引起窦性心动过缓的原因,患者的心率自然会恢复正常。
心因性窦性心动过缓(如患者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用药物治疗是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的,症状严重者最好应安装心脏起搏器;症状较轻的患者可服用一些具有提高心率作用的药物,如心宝、舒喘灵等;无症状者则可不必治疗。
有一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帮你明确诊断,即让孩子做10次仰卧起坐,然后立即描记其心电图或数一下他的脉搏,若其脉搏有明显的加快(高于90次/分),就可排除其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假如做完仰卧起坐后他的脉搏仍没有明显的加快(低于90次/分),那就需要给他做进一步的检查,以明确其发生窦性心动过缓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