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找规律题型汇总及解析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常见规律题的题型分类及解题策略分析

中考数学常见规律题的题型分类及解题策略分析

中考数学常见规律题的题型分类及解题策略分析
1. 数列类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数列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常见的题型有找规律、写出下一个数等。

解题策略可以通过观察数列的前几个数,找出数列的变化规律。

然后根据规律进行推理,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数。

4. 空间类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空间的认知和思维能力。

常见的题型有立体图形展开、盒子折叠等。

解题策略可以将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进行分析,或者通过折叠操作将平面图形还原成立体图形。

5. 排列组合类题目: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排列组合的理解和计算能力。

常见的题型有小球颜色排列、奶牛问题等。

解题策略可以通过分析问题,运用排列组合的计算方法,计算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结果。

解决规律题的关键是观察和分析。

要善于观察题目给出的条件和已知信息,找出其中的共性和规律。

然后根据找到的规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进行反复尝试和推理,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思维能力。

要注重问题的整体把握,避免过度纠结于细节,从而影响整体解题的思路和效果。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找规律(含答案)

中考数学复习专题——找规律(含答案)

中考数学试复习专题——找规律1、如图所示,观察小圆圈的摆放规律,第一个图中有5个小圆圈,第二个图中有8个小圆圈,第100个图中有个小圆圈.(1) (2) (3)2、 找规律.下列图中有大小不同的菱形,第1幅图中有1个菱形,第2幅图中有3个菱形,第3幅图中有5个菱形,则第4幅图中有 个菱形,第n 幅图中有 个菱形.3、用同样大小的黑色棋子按下图所示的方式摆图形,按照这样的规律摆下去,则第n 个图形需棋子 枚(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4、观察表一,寻找规律.表二、表三、表四分别是从表一中截取的一部分,其中a 、b 、c 的值分别为.5、如图①是一块瓷砖的图案,用这种瓷砖来铺设地面.如果铺成一个22⨯的正方形图案(如图②),其中完整的圆共有5个,如果铺成一个33⨯的正方形图案(如图③),其中完整的圆共有13个,如果铺成一个44⨯的正方形图案(如图④),其中完整的圆共有25个.若这样铺成一个1010⨯的正方形图案, 则其中完整的圆共有 个.1 2 3n … … 第1个图 第2个图 第3个图 …6、如下图,用同样大小的黑、白两种颜色的棋子摆设如下图所示的正方形图案,则第n个图案需要用白色棋子枚(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并写成最简形式).○○○○○○○○○○○○○●●○○●●●○○●○○●●○○●●●○○○○○○○○○●●●○○○○○○7、用火柴棒按下图中的方式搭图形,按照这种方式搭下去,搭第334个图形需根火柴棒。

8、将正整数按如图5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有序实数对(n,m)表示第n排,从左到右第m个数,如(4,2)表示实数9,则表示实数17的有序实数对是.9、如图2,用n表示等边三角形边上的小圆圈,f(n)表示这个三角形中小圆圈的总数,那么f(n)和n的关系是10、观察图4的三角形数阵,则第50行的最后一个数是()1-2 3-4 5 -67 -8 9 -10。

11、下列图案由边长相等的黑、白两色正方形按一定规律拼接而成,依此规律,第n个图案中白色正方形的个数为.12、观察下列各式:3211=332123+=33221236++=33332123410+++=……猜想:333312310++++=.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第n个第一排第二排第三排第四排6┅┅10 9 8 73 2154答案解析:1解析:1时,5.n再每增加一个数时,m就增加3个数.解答:根据所给的具体数据,发现:8=5+3,11=5+3×2,14=5+3×3,….以此类推,第n个圈中,5+3(1)=32.2解析:分析可得:第1幅图中有1×2-1=1个,第2幅图中有2×2-1=3个,第3幅图中有3×2-1=5个,…,故第n幅图中共有21个3解析:在4的基础上,依次多3个,得到第n个图中共有的棋子数.观察图形,发现:在4的基础上,依次多3个.即第n个图中有4+3(1)=31.当6时,即原式=19.故第6个图形需棋子19枚4解析:此题只要找出截取表一的那部分,并找出其规律即可解.解答:解:表二截取的是其中的一列:上下两个数字的差相等,所以15+3=18.表三截取的是两行两列的相邻的四个数字:右边一列数字的差应比左边一列数字的差大1,所24+25-20+1=30.表四中截取的是两行三列中的6个数字:18是3的6倍,则c应是4的7倍,即28.故选D.认真观察表格,熟知各个数字之间的关系:第一列是1,2,3,…;第二列是对应第一列的2倍;等三列是对应第一列的3倍5解析:据给出的四个图形的规律可以知道,组成大正方形的每个小正方形上有一个完整的圆,因此圆的数目是大正方形边长的平方,每四个小正方形组成一个完整的圆,从而可得这样的圆是大正方形边长减1的平方,从而可得若这样铺成一个10×10的正方形图案,则其中完整的圆共有102+(10-1)2=181个.解答:解:分析可得完整的圆是大正方形的边长减1的平方,从而可知铺成一个10×10的正方形图案中,完整的圆共有102+(10-1)2=181个.点评:本题难度中等,考查探究图形的规律.本题也只可以直接根据给出的四个图形中计数出的圆的个数,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得出答案.6解析:解:第1个正方形图案有棋子共32=9枚,其中黑色棋子有12=1枚,白色棋子有(32-12)枚;第2个正方形图案有棋子共42=16枚,其中黑色棋子有22=4枚,白色棋子有(42-22)枚;…由此可推出想第n个图案的白色棋子数为(2)22=4(1).故第n个图案的白色棋子数为(2)22=4(1).点评:根据图形提供的信息探索规律,是近几年较流行的一种探索规律型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从简单图形入手,抓住随着“编号”或“序号”增加时,后一个图形与前一个图形相比,在数量上增加(或倍数)情况的变化,找出数量上的变化规律,从而推出一般性的结论7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得:搭第1个图形需12根火柴;搭第2个图形需12+6×1=18根;搭第3个图形需12+6×2=24根;…搭第n个图形需12+6(1)=66根.解答:解:搭第334个图形需6×334+6=2010根火柴棒8解析:寻找规律,然后解答.每排的数字个数就是排数;且奇数排从左到右,从小到大,而偶数排从左到右,从大到小.解答:解:观察图表可知:每排的数字个数就是排数;且奇数排从左到右,从小到大,而偶数排从左到右,从大到小.实数15=1+2+3+4+5,则17在第6排,第5个位置,即其坐标为(6,5).故答案填:(6,5).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9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可得:第n行有n个小圆圈.故f(n)和n的关系是ƒ(n)= (n2).10解析:根据题意可得:第n行有n个数;且第n行第一个数的绝对值为+1,最后一个数的绝对值为;奇数为正,偶数为负;故第50行的最后一个数是1275.解答:解:第n行第一个数的绝对值为+1,最后一个数的绝对值为,奇数为正,偶数为负,第50行的最后一个数是1275第一个图中白色正方形的个数为3×3-1;第二个图中白色正方形的个数为3×5-2第三个图中白色正方形的个数为3×7-3;…当其为第n个时,白色正方形的个数为3(21)5312解析:根据所给的等式,可以发现右边的底数是前边的底数的和,指数是平方,则最后的底数是1+2+310=5×11=55,则原式=552.解答:解:根据分析最后的底数是1+2+310=5×11=55,则原式=552.故答案552。

初中的中考数学找规律题型汇总及解析.doc

初中的中考数学找规律题型汇总及解析.doc

精品文档中考数学找律型展及解析“有比才有” 。

通比,可以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化律。

找律的目,通常按照一定的序出一系列量,要求我根据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律。

揭示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

所以,把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就比容易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中,常出数列的找律,本文就此的解方法行探索: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等差数列):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行比,如增幅相等,第n 个数可以表示: a1+(n-1)b ,其中 a 数列的第一位数, b增幅, (n-1)b 第一位数到第 n 位的增幅。

然后再化代数式 a+(n-1)b 。

例: 4、10、 16、22、 28⋯⋯,求第 n 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 6,所以,第 n 位数是: 4+(n-1) 6 =6n- 2(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等差数列)。

如增幅分 3、5、7、9,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此种数列第 n 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 1、求出数列的第n-1 位到第 n 位的增幅;2、求出第 1 位到第第 n 位的增幅;3、数列的第 1 位数加上增幅即是第n 位数。

此解法然,但是此的通用解法,当然此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等比数列,如:2、3、5、9,17 增幅 1、 2、4、8.(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

此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察的方法,但是,此包括第二的,如用分析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一)出序列号:找律的目,通常按照一定的序出一系列量,要求我根据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律。

找出的律,通常包序列号。

所以,把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就比容易其中的奥秘。

例如,察下列各式数: 0,3,8,15,24,⋯⋯。

按此律写出的第100 个数是 100 2 1 ,第 n 个数是 n 2 1。

2022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找规律题(含解析)

2022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 找规律题(含解析)

2022年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找规律1.以下图是某月的日历表,在此日历表上可以用一个矩形圈出3×3个位置相邻的9个数(如6,7,8,l3,14,l5,20,21,22).假设圈出的9个数中,最大数与最小数的积为192,那么这9个数的和为【】.A.32 B.126 C.135 D.144【答案】D。

【考点】分类归纳〔数字的变化类〕,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由日历表可知,圈出的9个数中,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总为16,又最大数与最小数的积为192,所以设最大数为x,那么最小数为x-16。

∴x〔x-16〕=192,解得x=24或x=-8〔负数舍去〕。

∴最大数为24,最小数为8。

∴圈出的9个数为8,9,10,15,16,17,22,23,24。

和为144。

应选D。

2.某单位要组织一次篮球联赛,赛制为单循环形式〔每两队之间都赛一场〕,方案安排10场比赛,那么参加比赛的球队应有【】A.7队B.6队C.5队D.4队【答案】C。

【考点】分类归纳〔数字的变化类〕,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设邀请x个球队参加比赛,那么第一个球队和其他球队打〔x-1〕场球,第二个球队和其他球队打〔x-2〕场,以此类推可以知道共打〔1+2+3+…+x-1〕= x(x1)2-场球,根据方案安排10场比赛即可列出方程:x(x1)102-=,∴x2-x-20=0,解得x=5或x=-4〔不合题意,舍去〕。

应选C。

3.观察以下一组数:32,54,76,98,1110,…… ,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那么这一组数的第k 个数是 ▲ . 【答案】2k2k+1。

【考点】分类归纳〔数字的变化类〕。

【分析】根据得出数字分母与分子的变化规律:分子是连续的偶数,分母是连续的奇数,∴第k 个数分子是2k ,分母是2k +1。

∴这一组数的第k 个数是2k2k+1。

4. 填在以下各图形中的三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a 的值是 ▲ .【答案】900。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规律探索——数式规律(附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规律探索——数式规律(附参考答案)

中考数学专题训练:规律探索——数式规律(附参考答案)1.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单项式:a,√2a2,√3a3,√4a4,√5a5,…,第n个单项式是( ) A.√n B.√n−1a n-1C.√n a n D.√n a n-12.在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x的值为48,我们发现第一次输出的结果为24,第二次输出的结果为12……则第2 023次输出的结果为( )A.6 B.3C.622 021D.322 0223.将从1开始的连续奇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例如,位于第4行第3列的数为27,则位于第32行第13列的数是( )A.2 025 B.2 023C.2 021 D.2 0194.根据图中数字的规律,若第n个图中的q=143,则p的值为( )A.100 B.121C.144 D.1695.按一定规律排列的单项式:a2,4a3,9a4,16a5,25a6,…,第n个单项式是( ) A.n2a n+1B.n2a n-1C.n n a n+1D.(n+1)2a n6.根据图中数字的排列规律,在第⑦个图中,a-b-c的值是( )A.62 B.64C.-66 D.-1907.将从1开始的连续自然数按以下规律排列:若有序数对(n,m)表示第n行,从左到右第m个数,如(3,2)表示6,则表示99的有序数对是______________.8.根据图中数字的规律,则x+y的值是_______..例9.对于正整数a,我们规定:若a为奇数,则f(a)=3a+1;若a为偶数,则f(a)=a2=5.若a1=8,a2=f(a1),a3=f(a2),a4=f(a3),…,如f(15)=3×15+1=46,f(10)=102依此规律进行下去,得到一列数a1,a2,a3,a4,…,a n,…,(n为正整数),a1+a2+a3+…+a2 022=__________.参考答案1.C 2.A 3.B 4.B 5.A 6.A 7.(10,18) 8.593 9.4 725。

中考数学规律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规律题及答案解析

中考数学规律题及答案解析1、(绵阳市2013年)把所有正奇数从小到大排列,并按如下规律分组:(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31),…,现用等式AM=(i,j)表示正奇数M是第i组第j个数(从左往右数),如A7=(2,3),则A2013=( C )A.(45,77)B.(45,39)C.(32,46)D.(32,23)[解析]第1组的第一个数为1,第2组的第一个数为3,第3组的第一个数为9,第4组的第一个数为19,第5组的第一个数为33……将每组的第一个数组成数列:1,3,9,19,33…… 分别计作a1,a2,a3,a4,a5……an, an表示第n 组的第一个数,a1 =1a2 = a1+2a3 = a2+2+4×1a4 = a3+2+4×2a5 = a4+2+4×3……an = an-1+2+4×(n-2)将上面各等式左右分别相加得:a n =1+2(n-1)+4(n-2+1)(n-2)/2=2n2-4n+3 (上面各等式左右分别相加时,抵消了相同部分a1 + a2 + a3 + a4 + a5 + …… + a n-1),当n=45时,a n = 3873 > 2013 ,2013不在第45组当n=32时,a n = 1923 < 2013 ,(2013-1923)÷2+1=46,A2013=(32,46).如果是非选择题:则2n2-4n+3≤2013,2n2-4n-2010≤0,假如2013是某组的第一个数,则2n2-4n-2010=0,解得n=1+ 1006 ,31<1006 <32,32(注意区别an和An)2、(2013济宁)如图,矩形ABCD的面积为20cm2,对角线交于点O;以AB、AO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AOC1B,对角线交于点O1;以AB、AO1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AO1C2B;…;依此类推,则平行四边形AO4C5B的面积为( )A. cm2B. cm2C. cm2D. cm2考点: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专题:规律型.分析:根据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下一个图形的面积是上一个图形的面积的,然后求解即可.解答:解:设矩形ABCD的面积为S=20cm2,∵O为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平行四边形AOC1B底边AB上的高等于BC的,∴平行四边形AOC1B的面积=S,∵平行四边形AOC1B的对角线交于点O1,∴平行四边形AO1C2B的边AB上的高等于平行四边形AOC1B底边AB上的高的,∴平行四边形AO1C2B的面积=×S= ,…,依此类推,平行四边形AO4C5B的面积= = =cm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得到下一个图形的面积是上一个图形的面积的是解题的关键.3、(2013年武汉)两条直线最多有1个交点,三条直线最多有3个交点,四条直线最多有6个交点,……,那么六条直线最多有( )A.21个交点B.18个交点C.15个交点D.10个交点答案:C解析:两条直线的最多交点数为:×1×2=1,三条直线的最多交点数为:×2×3=3,四条直线的最多交点数为:×3×4=6,所以,六条直线的最多交点数为:×5×6=15,4、(2013•资阳)从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适当的一个填入问号所在位置,使之呈现相同的特征( )A. B. C. D.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根据图形的对称性找到规律解答.解答:解:第一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第二个图形是轴对称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第三个图形是轴对称也是中心对称图形,第四个图形是中心对称但不是轴对称,所以第五个图形应该是轴对称但不是中心对称,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的观察图形并发现其中的规律.5、(2013•烟台)将正方形图1作如下操作:第1次:分别连接各边中点如图2,得到5个正方形;第2次:将图2左上角正方形按上述方法再分割如图3,得到9个正方形…,以此类推,根据以上操作,若要得到2013个正方形,则需要操作的次数是( )A. 502B. 503C. 504D. 505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根据正方形的个数变化得出第n次得到2013个正方形,则4n+1=2013,求出即可.解答:解:∵第1次:分别连接各边中点如图2,得到4+1=5个正方形;第2次:将图2左上角正方形按上述方法再分割如图3,得到4×2+1=9个正方形…,以此类推,根据以上操作,若第n次得到2013个正方形,则4n+1=2013,解得:n=503.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根据已知得出正方形个数的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6、(2013泰安)观察下列等式: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解答下列问题:3+32+33+34…+32013的末位数字是( )A.0B.1C.3D.7考点:尾数特征.分析:根据数字规律得出3+32+33+34…+32013的末位数字相当于:3+7+9+1+…+3进而得出末尾数字.解答:解:∵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末尾数,每4个一循环,∵2013÷4=503…1,∴3+32+33+34…+32013的末位数字相当于:3+7+9+1+…+3的末尾数为3,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根据已知得出数字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7、(2013• 德州)如图,动点P从(0,3)出发,沿所示方向运动,每当碰到矩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2013次碰到矩形的边时,点P的坐标为( )A. (1,4)B. (5,0)C. (6,4)D. (8,3)考点:规律型:点的坐标.专题:规律型.分析: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定义作出图形,可知每6次反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用2013除以6,根据商和余数的情况确定所对应的点的坐标即可.解答:解:如图,经过6次反弹后动点回到出发点(0,3),∵2013÷6=335…3,∴当点P第2013次碰到矩形的边时为第336个循环组的第3次反弹,点P的坐标为(8,3).故选D.点评:本题是对点的坐标的规律变化的考查了,作出图形,观察出每6次反弹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8、(2013•呼和浩特)如图,下列图案均是长度相同的火柴按一定的规律拼搭而成:第1个图案需7根火柴,第2个图案需13根火柴,…,依此规律,第11个图案需( )根火柴.A. 156B. 157C. 158D. 159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3718684分析:根据第1个图案需7根火柴,7=1×(1+3)+3,第2个图案需13根火柴,13=2×(2+3)+3,第3个图案需21根火柴,21=3×(3+3)+3,得出规律第n 个图案需n(n+3)+3根火柴,再把11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第1个图案需7根火柴,7=1×(1+3)+3,第2个图案需13根火柴,13=2×(2+3)+3,第3个图案需21根火柴,21=3×(3+3)+3,…,第n个图案需n(n+3)+3根火柴,则第11个图案需:11×(11+3)+3=157(根);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关键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图形,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出规律,再利用规律解决问题,难度一般偏大,属于难题.9、(2013•十堰)如图,是一组按照某种规律摆放成的图案,则图5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A. 8B. 9C. 16D. 17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3718684分析: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进而得出即可.解答:解:由图可知:第一个图案有三角形1个.第二图案有三角形1+3=5个.第三个图案有三角形1+3+4=8个,第四个图案有三角形1+3+4+4=12第五个图案有三角形1+3+4+4+4=16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变化规律,注意由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方法.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10、(2013•恩施州)把奇数列成下表,根据表中数的排列规律,则上起第8行,左起第6列的数是171 .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分析:根据第6列数字从31开始,依次加14,16,18…得出第8行数字,进而求出即可.解答:解:由图表可得出:第6列数字从31开始,依次加14,16,18…则第8行,左起第6列的数为:31+14+16+18+20+22+24+26=171.故答案为:17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根据已知得出没行与每列的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11、(2013•孝感)如图,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例如:称图中的数1,5,12,22…为五边形数,则第6个五边形数是51 .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专题:规律型.分析:计算不难发现,相邻两个图形的小石子数的差值依次增加3,根据此规律依次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5﹣1=4,12﹣5=7,22﹣12=10,∴相邻两个图形的小石子数的差值依次增加3,∴第4个五边形数是22+13=35,第5个五边形数是35+16=51.故答案为:51.点评:本题是对图形变化规律的考查,仔细观察图形求出相邻两个图形的小石子数的差值依次增加3是解题的关键.12、(2013•绥化)如图所示,以O为端点画六条射线后OA,OB,OC,OD,OE,O后F,再从射线OA上某点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在射线上描点并连线,若将各条射线所描的点依次记为1,2,3,4,5,6,7,8…后,那么所描的第2013个点在射线OC 上.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根据规律得出每6个数为一周期.用2013除以3,根据余数来决定数2013在哪条射线上.解答:解:∵1在射线OA上,2在射线OB上,3在射线OC上,4在射线OD上,5在射线OE上,6在射线OF上,7在射线OA上,…每六个一循环,2013÷6=335…3,∴所描的第2013个点在射线和3所在射线一样,∴所描的第2013个点在射线OC上.故答案为:O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根据数的循环和余数来决定数的位置是解题关键.13、(2013•常德)小明在做数学题时,发现下面有趣的结果:3﹣2=18+7﹣6﹣5=415+14+13﹣12﹣11﹣10=924+23+22+21﹣20﹣19﹣18﹣17=16…根据以上规律可知第100行左起第一个数是10200 .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3718684分析:根据3,8,15,24的变化规律得出第100行左起第一个数为1012﹣1求出即可.解答:解:∵3=22﹣1,8=32﹣1,15=42﹣1,24=52﹣1,…∴第100行左起第一个数是:1012﹣1=10200.故答案为:1020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变化规律,根据已知得出数字的变与不变是解题关键.14、(2013年河北)如图12,一段抛物线:y=-x(x-3)(0≤x≤3),记为C1,它与x轴交于点O,A1;将C1绕点A1旋转180°得C2,交x 轴于点A2;将C2绕点A2旋转180°得C3,交x 轴于点A3;……如此进行下去,直至得C13.若P(37,m)在第13段抛物线C13上,则m =_________.答案:2解析:C1:y=-x(x-3)(0≤x≤3)C2:y=(x-3)(x-6)(3≤x≤6)C3:y=-(x-6)(x-9)(6≤x≤9)C4:y=(x-9)(x-12)(9≤x≤12)┉C13:y=-(x-36)(x-39)(36≤x≤39),当x=37时,y=2,所以,m=2。

中考数学规律题(附答案).docx

中考数学规律题(附答案).docx

1.我们平常用的数是十进制数,如2 6 3 9=2 X 103+6 X 102+3 X 10*+9X 10°,表示十进制的数要用10个数码(又叫数字):0, 1, 2, 3, 4, 5, 6, 7, 8, 9。

在电子数字计算机中用的是二进制,只要两个数码:0和1。

如二进制中101=1 X 22+0X 2'+1 X 2°等于十进制的数5,10111=1 X 2*+0X23+1X 22+ 1X21 + 1X2°等于十进制中的数23,那么二进制中的1101等于十进制的数o2.任何•■个正整数〃都可以进行这样的分解:代,=sxt ( s, f是正整数,旦sWf),如果pxq在〃的所有这种分解中两因数之差的绝对值最小,我们就称pxq是〃的最佳分解,并规定:p 3 1 F(n)=L .例如18可以分解成1x18, 2x9, 3x6这三种,这时就有F(18)=- = -.给出q 6 21 3卜'列关于F(〃)的说法:(1) F(2) = —; (2) F(24) = -; (3) F(27) = 3; (4)若〃是28个完全平方数,则F(〃)=l.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B )A. 1B. 2C. 3D. 43.若(V—x—1)了+2=1,则工=. 2、一1、0、-24.观察下面的一列单项式:x , -2子,4x3, -8x4,…根据你发现的规律,第7个单项式为;第〃个单项式为. 64x7; (-2y~'x n5.已矢【I a n =—-~ (〃 = 1,2,3,...), 记气=2(1 —妃,"=2(1 一巧)(1 —a,),…,(〃 +1)- ~ ~如=2(1 —%)(1 —a?)...。

一%),则通过计算推测出如的表达式如=.(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6.已知n是正整数,P[ (.%, M ), R(X,瑚),…,%%/,),…是反比例函数y =—图象上的一列点,其--~ x中= 1, x2= 2, • • •, x n=/?,•••.记Aj =x1y2, A2 = x2y3, ■■■, A n =x n y n+l,■--若A=a ( a 是非零常数),则A •& ••…A…的值是(用含a和〃的代数式表示). -H + 17 ? 3 37. 已知 2 — = 22 x — ,3 + — = 32 x —,3 3 8 84 4 n n4 + —= 42x —,……,若8 + - = 82X - (a 、力为正整数)则a + b=. 7115 15 b b8. 为 了求 1+ 22 + 23 + ••• + 22008 的值,可令 S = 1 + 22 + 23 +... + 22008 ,贝U 2S =22 +23 +24 +-.. + 22009 ,因此 2S-S= 22009 -1 ,所以 1 + 22 +23 +••. + 22008 = 22009 -1 仿照以 上推理计算出1 + 52 +53 +••• + 52009的值是. 5初°-19. --------------------------------------------------------------------------------------------------------- 设 S]=l + — 7 > S,=] H —— , $3=1 —7"! ,…,S“=l H ------------------------------------------------------------------ 71 1- 2-2 2- 3-3 32 4- " n- (zz + l)2M I +L 上,^=— n n +1 n+110. 如图,边长为1的菱形ABCD 中,ZDAB = 60° .连结对角线AC ,以AC 为边作第二个菱形ACC^ ,使 ZD.AC = 60° ;连结AC,,再以AC 】为边作第三个菱形AC.C^ ,使ZD.AC, - 60° ; ……,按此规律所作的第〃个菱形的边长 X 211. 如图,以等腰三角形AOB 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A ,再以等腰直角三 角形ABA 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 {BB {,……,如此作下去,若OA = OB = 1, 则第〃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 (n 为正整数).(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其中n 为正整数).设S1/1-13【思路分析】和上题很类似的几何图形外延拓展问题。

十道初中数学找规律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十道初中数学找规律的题型及解题思路

十道初中数学找规律的题型及解题思路这里有10道初中数学找规律的题目,涵盖了常见的数列、图形等多种类型,希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找规律的技巧:数列找规律1.等差数列:1.1, 4, 7, 10, ... 下一个数是多少?2.100, 97, 94, ... 第10个数是多少?2.等比数列:1.2, 4, 8, 16, ... 第8个数是多少?2.81, 27, 9, ... 第6个数是多少?3.混合数列:1.1, 4, 9, 16, 25, ... 下一个数是多少?(提示:考虑每个数的平方)2.2, 5, 10, 17, ... 下一个数是多少?(提示:观察相邻两数的差)4.周期数列:1.1, 2, 3, 1, 2, 3, ... 第20个数是多少?2.A, B, C, A, B, C, ... 第100个数是多少?图形找规律图形的变化:1.一组图形,每个图形由小方块组成,观察图形的变化规律,画出下一个图形。

图形的旋转:1.一个图形不断旋转,观察旋转的规律,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图形的翻转:1.一个图形不断翻转,观察翻转的规律,画出翻转后的图形。

数字与图形结合数字与图形对应:1.一组图形,每个图形对应一个数字,找出数字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图形中的数字规律:1.一个图形中包含多个数字,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

综合题型1.数字和图形的综合:1.一组图形和数字交替出现,找出数字和图形之间的关系。

解题技巧:•观察:仔细观察数列或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比较:比较相邻的数或图形,找出它们的递增、递减或其他变化关系。

•联想:将题目与以前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找解题思路。

•归纳:根据观察和比较的结果,归纳出一般性的规律。

•验证:将得到的规律代入后面的数或图形中进行验证,确保规律的正确性。

注意事项:•找规律题的答案可能不唯一,只要找到一种合理的规律即可。

•遇到困难时,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中考数学找规律题型扩展及解析“有比较才有鉴别”。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事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容易找到事物的变化规律。

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揭示的规律,常常包含着事物的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初中数学考试中,经常出现数列的找规律题,本文就此类题的解题方法进行探索:一、基本方法——看增幅(一)如增幅相等(实为等差数列):对每个数和它的前一个数进行比较,如增幅相等,则第n个数可以表示为:a1+(n-1)b,其中a为数列的第一位数,b 为增幅,(n-1)b为第一位数到第n位的总增幅。

然后再简化代数式a+(n-1)b。

例:4、10、16、22、28……,求第n位数。

分析:第二位数起,每位数都比前一位数增加6,增幅都是6,所以,第n位数是:4+(n-1) 6=6n-2(二)如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相等,也即增幅为等差数列)。

如增幅分别为3、5、7、9,说明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

此种数列第n位的数也有一种通用求法。

基本思路是:1、求出数列的第n-1位到第n位的增幅;2、求出第1位到第第n位的总增幅;3、数列的第1位数加上总增幅即是第n位数。

此解法虽然较烦,但是此类题的通用解法,当然此题也可用其它技巧,或用分析观察的方法求出,方法就简单的多了。

(三)增幅不相等,但是增幅同比增加,即增幅为等比数列,如:2、3、5、9,17增幅为1、2、4、8.(四)增幅不相等,且增幅也不以同等幅度增加(即增幅的增幅也不相等)。

此类题大概没有通用解法,只用分析观察的方法,但是,此类题包括第二类的题,如用分析观察法,也有一些技巧。

二、基本技巧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一)标出序列号:找规律的题目,通常按照一定的顺序给出一系列量,要求我们根据这些已知的量找出一般规律。

找出的规律,通常包序列号。

所以,把变量和序列号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就比较容易发现其中的奥秘。

例如,观察下列各式数:0,3,8,15,24,……。

试按此规律写出的第22。

n ,第n个数是100个数是1001?1?解答这一题,可以先找一般规律,然后使用这个规律,计算出第100个数。

我们把有关的量放在一起加以比较:给出的数:0,3,8,15,24,……。

序列号:1,2,3,4,5,……。

容易发现,已知数的每一项,都等于它的序列号的平方减1。

因此,第n项22项是,第是100-1100n—1(二)公因式法:每位数分成最小公因式相乘,然后再找规律,看是不是与n,或2n、3n有关。

2)12n?(),,的第25,49,(81),(121)n项为(例如:1,9,1,2,3,4,5.。

,从中可以看出n=2时,正好是2×2-1的平方,n=3时,正好是2×3-1的平方,以此类推。

(三)看例题:A:2、9、28、65.....增幅是7、19、37....,增幅的增幅是12、183+1次幂,即:n有关且是n的3答案与3n的乘方有关即:2、8.. .....答案与8、16.......增幅是2、4B:2、4、2(四)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减去第一位数,成为第二位开始的新数列,然后用(一)、(二)、(三)技巧找出每位数与位置的关系。

再在找出的规律上加上第一位数,恢复到原来。

例:2、5、10、17、26……,同时减去2后得到新数列:0、3、8、15、24……,序列号:1、2、3、4、5,从顺序号中可以看出当n=1时,得1*1-1得0,当2n?1。

再看原数列3*3-1=8,以此类推,得到第n个数为3n=2时,2*2-1得,2n?12?1n 项n,得到原数列第2的基础上加得到的新数列,则在2是同时减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五)有的可对每位数同时加上,或乘以,或除以第一位数,成为新数列,然后,在再找出规律,并恢复到原来。

例:4,16,36,64,?,144,196,…?(第一百个数)同除以4后可得新数列:1、4、9、16…,很显然是位置数的平方,得到新数列2,原数列是同除以4得到的新数列,所以求出新数列n第n项即n的公式后再22=400004 n4*100,则求出第一百个数为4乘以即,(六)同技巧(四)、(五)一样,有的可对每位数同加、或减、或乘、或除同一数(一般为1、2、3)。

当然,同时加、或减的可能性大一些,同时乘、或除的不太常见。

(七)观察一下,能否把一个数列的奇数位置与偶数位置分开成为两个数列,再分别找规律。

三、基本步骤1、先看增幅是否相等,如相等,用基本方法(一)解题。

2、如不相等,综合运用技巧(一)、(二)、(三)找规律3、如不行,就运用技巧(四)、(五)、(六),变换成新数列,然后运用技巧(一)、(二)、(三)找出新数列的规律4、最后,如增幅以同等幅度增加,则用用基本方法(二)解题四、练习题例1:一道初中数学找规律题0,3,8,15,24,······2,5,10,17,26,·····0,6,16,30,48······(1)第一组有什么规律?答: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是位置数的平方减一。

(2)第二、三组分别跟第一组有什么关系?答:第一组是位置数平方减一,那么第二组每项对应减去第一组每项,从中可以看出都等于2,说明第二组的每项都比第一组的每项多2,则第二组第n项2?n1。

即,得位置数平方加是:位置数平方减1加21??21?n?2 2第三组可以看出正好是第一组每项数的倍,则第三组第项是:n 个数,求这三个数的和?7)取每组的第3(.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答:用上述三组数的第n项公式可以求出,第一组第七个数是7的平方减一得48,第二组第七个数是7的平方加一得50,第三组第七个数是2乘以括号7的平方减一得96,48+50+96=1942、观察下面两行数2,4,8,16,32,64,...(1)5,7,11,19,35,67...(2)根据你发现的规律,取每行第十个数,求得他们的和。

(要求写出最后的计算结果和详细解题过程。

)2nn+3,即2 ,第二组可以看出是第一组的每项都加3,解:第一组可以看出是1010+3得1027,两项相加=1024,第二组第十个数是22则第一组第十个数是得2051。

3、白黑白黑黑白黑黑黑白黑黑黑黑白黑黑黑黑黑排列的珠子,前2002个中有几个是黑的?解:从数列中可以看出规律即:1,1,1,2,1,3,1,4,1,5,…….,每二项中后项减前项为0,1,2,3,4,5……,正好是等差数列,并且数列中偶项位置全部为黑色珠子,因此得出2002除以2得1001,即前2002个中有1001个是黑色的。

222222=24 ……用含有N=16 的代数式表示规律4、=8 573?1?3?5解:被减数是不包含1的奇数的平方,减数是包括1的奇数的平方,差是8的倍数,奇数项第n个项为2n-1,而被减数正是比减数多2,则被减数为2n-1+2,????221?1??n22n。

=8n,则用含有得2n+1n的代数式表示为:写出两个连续自然数的平方差为888的等式解:通过上述代数式得出,平方差为888即8n=8X111,得出n=111,代入公式:22=888 222-1())(222+1-五、对于数表、先看行的规律,然后,以列为单位用数列找规律方法找规律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2、看看有没有一个数是上面两数或下面两数的和或差六、数字推理基本类型按数字之间的关系,可将数字推理题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和差关系。

又分为等差、移动求和或差两种。

(1)等差关系。

12,20,30,42,( 56 )127,112,97,82,( 67 )3,4,7,12,( 19 ),28(2)移动求和或差。

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和或差。

1,2,3,5,( 8 ),13A.9B.11C.8D.7选C。

1 +2=3,2+ 3=5,3+ 5=8,5+ 8=130,1,1,2,4,7,13,( 24)A.22B.23C.24D.25选C。

注意此题为前三项之和等于下一项。

一般考试中不会变态到要你求前四项之和,所以个人感觉这属于移动求和或差中最难的。

5,3,2,1,1,(0 )A.-3B.-2C.0D.2选C。

前两项相减得到第三项。

2.乘除关系。

又分为等比、移动求积或商两种(1)等比,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一个常数或一个等差数列。

8,12,18,27,(40.5)后项与前项之比为1.5。

6,6,9,18,45,(135)后项与前项之比为等差数列,分别为1,1.5,2,2.5,3(2)移动求积或商关系。

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是前两项之积或商。

2,5,10,50,(500)100,50,2,25,(2/25)2从第三项起,第三项为前两项之积除以(216) ,36,12,6,4,3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7,8,57,(457)第三项为前两项之积加 13.平方关系1,4,9,16,25,(36),49 为位置数的平方。

66,83,102,123,(146) ,看数很大,其实是不难的,66可以看作64+2,83可以看作81+2,102可以看作100+2,123可以看作121+2,以此类推,可以看出是8,9,10,11,12的平方加24.立方关系1,8,27,(81),125 位置数的立方。

3,10,29,(83),127位置数的立方加 20,1,2,9,(730)后项为前项的立方加15.分数数列。

关键是把分子和分母看作两个不同的数列,有的还需进行简单的通分,则可得出答案149162536()分子为等比即位置数的平方,分母为等差数2345672n列,则第n项代数式为:n?12/3 1/2 2/5 1/3(1/4)将1/2化为2/4,1/3化为2/6,可得到如下数列:2/3, 2/4, 2/5, 2/6, 2/7, 2/8 …….可知下一个为2/9,如果求第n项代数式即:2n,分解后得:?1?2nn?26.、质数数列2,3,5,(7),11 质数数列4,6,10,14,22,(26) 每项除以2得到质数数列20,22,25,30,37,(48) 后项与前项相减得质数数列。

7.、双重数列。

又分为三种:(1)每两项为一组,如1,3,3,9,5,15,7,(21)第一与第二,第三与第四等每两项后项与前项之比为33每两项中后项减前项之差为(13),10,12,9,10,7,5,2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1/7,14,1/21,42,1/36,72,1/52,(104 )两项为一组,每组的后项等于前项倒数*2(2)两个数列相隔,其中一个数列可能无任何规律,但只要把握有规律变化的数列就可得出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