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动力学模型地建立

合集下载

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与运行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反应动力学

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与运行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反应动力学

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与运行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反应动力学作者:王晓云,付爱民来源:《河北工业科技》2021年第06期摘要:为了探讨利用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的效益状况,以表面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探析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运行规律。

自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每周采集水样一次,共累计取样88组;分别测定SS,BOD5,TN,TP等污染物指标以及流量(Q)、水温(T),DO,pH值等运行指标;并分析了SS,BOD5,TN,TP等4种污染物的出水浓度、去除率、表面污染物负荷(PLR)分别与表面水力负荷(HLR)、水力停留时间(HRT)的相关性,以及4种污染物的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V)与Q,HLR,HRT的相关性,最后根据线性相关性方程计算出4种污染物kV的温度修正表达式kT。

研究结果发现:在采样数据范围内BOD5,TN,TP的出水浓度与HLR成正比,与HRT成反比;SS的出水浓度与HLR成反比,与HRT成正比;BOD5,TN,TP的去除率与HLR成反比,与HRT成正比;SS的去除率与HLR成正比,与HRT成反比;SS,BOD5,TN,TP的PLR与HLR成正比,与HRT成反比。

SS,BOD5与TP的kV与Q,HLR正相关趋势较显著;TN的kV与HLR趋势正相关不显著,水温变化对SS 的kV影响很小,水温变化对BOD5,TN,TP的kV有一定的影响。

掌握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与运行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反应动力学,可为研究湿地系统去除污染物机理以及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工程设计参数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水污染防治工程;表面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表面水力负荷;水力停留时间;表面污染物负荷;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ADOI: 10.7535/hbgykj.2021yx06006Correlation between pollutant removal and operation parameters of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and its reaction kineticsWANG Xiaoyun1,2,FU Aimin3(1.College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Urban Construction,Fuj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Fuzhou,Fujian 350008,China;2.Center for Safety and Energy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of Urba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Fuzhou,Fujian 350008,China;3.Fujian Ningde Nuclear Power Company Limited,Ningde,Fujian 355200,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benefits of treating rural sewage in constructed wetland,the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wa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explore the operation rules of removing pollutants.From August 2017 to May 2019,88 groups of 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once a week.Pollutant indexes such as SS,BOD5,TN and TP,as well as operational indexes such as flow (Q),water temperature (T),DO and pH value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The correlation between effluent concentration,pollutants removal efficiency,pollutants loading rate (PLR) of SS,BOD5,TN,TP and hydraulic loading rate(HLR),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HRT) was analyzed,as well as the correlation of the first-order reaction rate constants (kV)of the four pollutants with Q,HLR and HRT.Finally,according to the linear correlation equation,the temperature modified expression kT of the four pollutants kV was calcul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luent concentrations of BOD5,TN and TP are proportional to HLR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HRT within the sampling data range.The effluent concentration of SS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HLR and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HRT.The removal rates of BOD5,TN and TP are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HLR and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HRT.The removal rate of SS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HLR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HRT.The PLR of SS,BOD5,TN and TP are proportional to HLR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HRT.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kV,Q and HLR of TP and SS,BOD5 is significant.kV of TN is not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LR trend,and the change of water temperature has little effect on kV of SS,while the change of water temperature has certain effect on kV of BOD5,TN and TP.Mastering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ollutant removal and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and its reaction kinetic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tudy of pollutant removal mechanism in wetland system and the selection of engineering design parameters at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temperatures.Keywords: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surface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pollutant removal;surface hydraulic loading rate;hydraulic retention time;surface pollutants loading rate;first-order reaction rate constant人工湿地指用人工筑成水池或沟槽,地面铺设防渗防漏隔水层,充填一定深度的基质层,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三重协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1]。

潜流人工湿地氮循环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

潜流人工湿地氮循环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

潜流人工湿地氮循环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
姚枝良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与管理》
【年(卷),期】2008(033)004
【摘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技术,在水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目前人工湿地的设计和运行主要是建立在统计数据和经验公式的基础上,对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的内在机制尚缺乏定量化的认识.通过对潜流人工湿地氮循环生态动力学模型的研究,系统地分析了潜流人工湿地中氮素的去除机制,对将来完善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的设计、运行和预测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总页数】6页(P34-38,42)
【作者】姚枝良
【作者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上海,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3.1
【相关文献】
1.西藏湿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研究 [J], 李静;陈芝兰;李小卫
2.15N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在草地生态系统氮循环中的研究进展 [J], 尹浩冰;马红媛;梁正伟;
3.15N稳定同位素标记技术在草地生态系统氮循环中的研究进展 [J], 尹浩冰;马红媛;梁正伟
4.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研究课题组简介 [J],
5.土壤酶在农业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边雪廉;赵文磊;岳中辉;王慧一;焦浩;隋海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动力学模拟研究

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动力学模拟研究

Monod模 型 [1 。 衰减 方程 简 单 明 了 、容 易 获 得 、 方 便 易用 ,运 行 数 据 仅 采 用 进 、出水 浓 度 ,但 该
收稿 日期 :2017.12-01:修订 日期 :20184)14)3 基 金 项 目 :铁 道科 学 技 术 研 究 发 展 中心 课 题 《铁 路 建 设 施 T 生活营地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编号 :1019HW2303)。 作 者 简 介 :范 英宏 (1979一 ),女 ,河 北 人 ,博 士 ,副 研 究 员 ,主 要从事水污染防治方 面的研究
本 文通 过 实 测 进 水 温度 10℃ 一15℃ 。水 力 负荷 0.04 m/d~0.22 m/d条 件 下水 平 潜 流 和 复 合 垂直 流湿 地进 出水 污染 物 浓 度 ,然 后 采 用 公式 (2)两边 取对 数 ,通 过 线性 拟 合 曲线 ,估 计 模 型 的 参 数 ,从 而 构建 湿 地 系统 COD、氨 氮 、总氮 和 总磷
于化学 以及生 物 地理 化学 循环 产生 以及植 物 和微 生物代谢及其 死 亡分解 产 生 的难 降解 有机 物形 成 的背景值 ,引入 背景浓度 c 参数 ,即 一C 模 型 。
:。 p(一 )
— C
一 q
(2)
2 湿地 中污染物 去 除模型 参数估 计 及数值 模 拟
关 键 词 :水 平 潜 流 湿 地 ;复 合 垂 直 流 湿 地 ;模 型 ; 氮 :磷
中 图分 类 号 :x703 文献 标 志 码 :B
人 工 湿 地 通 过 基 质 、植 物 和 微 生 物 之 间 的 物理 、化 学 和 生物 协 同作 用 实 现对 污 水 的 净 化 , 作 为 一 种 新 型 生 态 污 水 处 理 技 术 ,由 于 具 有 投 资 和运 行 费 用 低 、抗 冲击 负 荷 、处 理 效 果 稳 定 、 出水 水 质好 等 诸 多 优 点 而 日益 广 泛 地 用 于 污水 处理 中I。。 。 当前 人 工湿 地 设 计 运 行 多 是 建 立 在经 验 的 基 础 上 ,对 湿 地 运 行 过 程 中 污 染 物 的 去 除过 程缺 乏 定 量 化 的计 算 。 当前 有 关 人 工 湿 地 的 定 量 模 拟 的 方 法 主 要 有 一 级 动 力 学 模 型 -91衰 减方 程 [1ol和生 态 动 力 学 模 型 … 及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模型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模型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模型
闻岳;周琪
【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
【年(卷),期】2007(18)2
【摘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处理技术,在水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修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人工湿地处理工程数量的增多和日趋严格的水质标准促进了其设计手段的进步.本文从水动力学、污染物降解动力学和参数的不确定性3方面入手,系统回顾、评价了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设计模型,包括负荷法、衰减方程、一级k-C*模型及其若干改进型模型和动态机理模型.在比较上述模型的建立依据和方法的基础上,分析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模型发展的内在关系,指出在工程设计中应用各类模型时需要考虑的主要事项,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总页数】7页(P456-462)
【关键词】人工湿地;衰减方程;一级模型;机理模型;水动力学
【作者】闻岳;周琪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703
【相关文献】
1.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有机物去除模型研究 [J], 谢龙;汪德爟;戴昱
2.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沿程脱氮效率 [J], 商侃侃; 倪田品; 张国威; 万吉尔
3.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养猪废水中氮素去除特性观察 [J], 卞子敏
4.生物滤池-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果评价——以上海市某镇为例 [J], 付津宇
5.运行温度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府河河水效能的影响 [J], 王晓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工湿地数学模型模拟与应用_朱永青

人工湿地数学模型模拟与应用_朱永青

第一作者:朱永青,女,1982年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水污染数学模拟。

人工湿地数学模型模拟与应用朱永青1 林卫青2(1.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200051;2.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200233) 摘要 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抗冲击力强、增加绿地面积和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国外得到了较好应用。

综述了人工湿地净化技术及湿地模型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国外已经成功验证与应用的3种人工湿地模型的开发情况。

同时应用某人工湿地的实测数据,通过对模型的验证和率定,表明模型在评估湿地功能和优化设计上的实用性。

最后,对人工湿地模拟模型的应用前景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废水处理污染物去除机理 数学模型Wa stewater purification in constructed wetland Zhu Yongqin 1,Lin Weiqin 2.(1.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 -gineering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2.Shanghai Environmental Research I nstitute ,Shanghai 200233)Abstract : A properly desig ned and operated constructed wetland eco system is often the most cost effective wastewater treatment alternative .Removal mechanisms for suspended solids ,o rganic ,nitrogen and pho sphorus compounds in wastewater are presented .Available w etland models ,including SET WET Mo del of U niversity of Virginia and PREWET M odel of US Corp of Engineers ,are introduced .The P REWET Mo del simulation of a 20km 2wetland is presented as an example ;the predicted removal rates for total suspended solids (26.5%)and to tal pho sphorus (3.0%)are in close agreements with the actual data of 29.5%and 3.0%,respectively .Future wetland models incorporating more interactive factors and /or better software will facilitate simulations for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wetland projects .Keywords : Co nst ructed wetlandWa stew ater treatmentPollutant remo val mechanism Simulatio n mo del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我国许多城市出现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1],现有的污水处理厂多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工程基建投资大、能耗高、运行维护费用大、对管理技术要求高,难以在中小城市推广[2]。

不同出流方式下垂直流人工湿地数值模拟

不同出流方式下垂直流人工湿地数值模拟

不同出流方式下垂直流人工湿地数值模拟范思雨;龙天渝【摘要】建立了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二维非恒定微生物动力学模型,针对淹没出流方式、不同的等间隔淹没出流方式和定水头出流方式,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重庆市径流雨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间隔较大的淹没出流方式能达到最大的有效体积比和水力效率,水流在三层填料中与各种类微生物接触更加充分、持久,在此出流方式下促进了溶解氧的传质,复氧后溶解氧浓度回升更快、浓度峰值更大、高浓度维持时间更长,因此促进了由微生物主导的生物化学降解反应,二级垂直流湿地对COD、氮和磷的去除效果也优于其他出流方式.【期刊名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7(034)006【总页数】9页(P110-118)【关键词】人工湿地;出流方式;CW2D;数值模拟【作者】范思雨;龙天渝【作者单位】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45;重庆大学低碳绿色建筑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重庆,40004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3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因其显著的低能耗、低维护成本、处理范围广和良好的景观效应而被广泛应用[1],又因其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而在蓄纳、处理城市径流雨水上有很好的应用前景[2-6]。

目前大多数人工湿地的设计与运行依然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对其全运行过程中复杂的物理-化学-生物协同作用认知的“黑箱”现象依然存在,而这一作用与人工湿地内的水流规律密切相关[5]。

在模拟研究中将湿地的出流方式抽象成边界条件,边界条件的设定在流体力学的计算中极大地影响了水流规律,因此对人工湿地出流方式的探讨和研究对提高其处理效率、指导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对于人工湿地进/出水方式的研究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讨论穿孔管在进水处和出水处的配/集水的均匀性;二是讨论进/出水口在垂直方向上的位置(如上、中、下)及其组合搭配对配水均匀性和处理效果的影响。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 20世纪70年代:
-- 探索人工湿地的建设与应用 ➢ 80年代以后:
-- 未把人工湿地作为处理主体,常与稳定塘系统 及天然土地处理系统联用。
➢ 90年代以后: -- 将人工湿地作为处理主体,积极探索其工艺参 数、运用范围和处理机理。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优点:
Constructed wetlands can be less expensive to build than other treatment options
10mg/L,TSS<10mg/L,NH3-N<2mg/L (2)垂直流人工湿地比水平流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 (3)系统的氧传递速率最低也有28gO2/m2·d,如设
计合理,还能达到更高的传递速率 (4)2m2的系统面积就可将单人产生的污水处理到
理想水平 (5)单级或双级系统出水可与HF-VF联用系统出水相当
植物吸收及其收获而去除 有机基质的吸附和阳离子交换作用 氨的挥发 硝化-反硝化作用
--其中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是脱氮的主要过程 --其中氧的供应和碳源数量与质量是限制性因子
(3)氮的去除
NH3
N2+N2O
[空气]
Org-N
NH4+ NO2 -
[水体]
NO3-
NH4+
NO3-
水力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
3、人工湿地的种类
人工湿地的分类
(Ⅰ)自由水面人工湿地
(Ⅱ)潜流型人工湿地
水平潜流 垂直流 复合流
(Ⅰ)自由水面人工湿地
自由水面人工湿地系统示意图
(Ⅰ)自由水面人工湿地
➢分类(优势水生植物种类)
自由表面 人工湿地
挺水植物系统 浮水植物系统 沉水植物系统

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力学规律与数学模型研究

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力学规律与数学模型研究

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力学规律与数学模型研究垂直流人工湿地(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简称VFCW)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植物、微生物和介质的共同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降解和去除,从而实现废水的净化。

在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设计和运行过程中,水力学规律和数学模型研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本文旨在综述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学规律和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首先,我们来介绍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学规律。

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学过程主要包括水流分布与通量、水流速度和水力梯度等。

水流分布与通量是指水在人工湿地中的分布情况和通过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水量。

研究表明,垂直流人工湿地中的水流分布呈现出中心流和边界流的特征,且通量主要受到污染物负荷和介质孔隙度等因素的影响。

水流速度是指水在垂直流人工湿地中的流动速度,其主要受到水体颗粒物浓度、介质孔隙度和湿地形态等因素的影响。

水力梯度是指水在垂直流人工湿地中的流动压力差,其大小与湿地的水头高度、介质孔隙度和抗堵塞能力等因素相关。

其次,我们来介绍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数学模型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们将垂直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学过程进行了数学建模,以定量描述水力学规律。

其中,最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流体动力学模型、质量平衡模型和传质模型等。

流体动力学模型主要应用于描述水在垂直流人工湿地中的流动特性,其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雷诺平均N-S方程和湍流模型等。

质量平衡模型主要应用于描述废水中污染物在垂直流人工湿地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混合模型、干湿模型和洪水模型等。

传质模型主要应用于描述废水中溶解氧、氨氮和磷等物质的传递和平衡过程,常用的数学模型包括浓度梯度模型、模拟反应性溶液扩散和吸附模型等。

最后,我们来总结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力学规律与数学模型研究的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水力学规律和建立数学模型对于垂直流人工湿地的设计和运行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湿地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摘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较新的水处理技术,对其处理机理的理解还不够充分,对其影响因素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因此经常由于设计不当使得出水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不能达标排放,有时人工湿地甚至还会成为污染源。

因此对湿地污染物去除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为湿地的设计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污染物去除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人工湿地动力学模型水处理Progress of Development of Kinetic Models for Pollutants Removal with Constructed WetlandsAbstract:Constructed wetlands provide an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Usual kinetic models for pollutants removal in the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with constructed wetlands include first -stage kinetic models and Monod models,both of which are based on the mass balance of pollutants in stable status.In future,it is also necessary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effects of space distribution of vegitation and actual residence time in improving and developing the mathematic models.Key words:constucted wetlands;kinetic model;wastewater treatment 自西德1974年首次建造人工湿地以来,由于其具有投资低、出水水质好、操作简单、维护运行费用低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生活污水、矿山酸性废水[3-4]、纺织工业[5]和石油工业[6-7]等工业废水的处理。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较新的水处理技术,对其处理机理的理解还不够充分,对其影响因素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因此经常由于设计不当使得出水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不能达标排放,有时人工湿地甚至还会成为污染源“”。

因此对湿地污染物去除动力学的研究可以为湿地的设计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支持。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的污染物去除动力学模型的研究进展。

1、一级动力学模型1.1 一级动力学模型简介湿地设计通常采用的是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基本设计方程被澳大利亚、欧洲、美国广泛应用于湿地的设计和对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的预测。

虽然有许多局限性,但由于其参数的求解及计算过程都很简单,因此目前仍把它作为描述湿地中污染物去除的最合适的方程,广泛应用于BOD、营养物、SS和细菌以及金属离子的去除计算。

用于湿地的一级动力学方程,主要考虑处理负荷与处理效率之间的关系,模型的推导以基质的降解服从一级反应动力学为基础。

经常设模型中的一些参数如速率常数等为常量与水力负荷或进水浓度无关,以及湿地中的水流形态为稳定的柱塞流等。

这些一级动力学模型有的采用体积速率常数kv来确定湿地所需的体积,有的采用面积速率常数k.来确定湿地所需的面积,kv多用于潜流型人工湿地,而kA则在表面流入工湿地中应用更多。

这些一级动力学模型通常的表达方式为C0=Ciexp(-kv.t)(1)C0=Ciexp(-kA/q)式中:Ci——进水浓度,[M/L3];C0——出水浓度,[M/L3];kv——体积去除速率常数,[1/T];kA——面积去除速率常数,[L/T];t——水力停留时间,[T];q——水力负荷,[L/T]。

1.2 二参数一级动力学模型上述的一级动力学模型中只包含一个参数kv或k……在Eckenfelder模型中,如果污染物中存在不可生物降解部分,则需在方程中加人不可生物降解物质浓度项。

在湿地中,即使没有不可降解的污染物,大气或地下水的贡献、化学作用以及生物地理化学循环也会产生背景浓度。

即使是BOD,由于植物枯叶或其它有机物分解生成BOD,同时源自养过程积累并将含碳有机物释放回湿地中,也会形成1-10mg/L背景BOD.于是Kadlec和Knight建议引入背景浓度,低于背景浓度的污染物不能被降解,并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中加入背景浓度项C*:(co—c*)/(ci—c*)=exp(—kv.t)(3)(co—c*)/(ci—c*)=exp(—kA/q)(4)1.3 三参数一级动力学模型不论单参数还是二参数模型,在运行和设计条件改变时,都不能保持参数的稳定性,于是研究者又在模型中加人了第三个参数,提出了三参数模型。

1.3.1 加入描述水力负荷变化对k值影响的参数m,对k值进行修正:kv=kv′。

qm (5)研究表明参数m的引入可以提高数据与模型的吻合程度,但并不能消除水力负荷对表观背景浓度的影响。

1.3.2 加入表征扩散特性的参数湿地示踪实验结果与考虑扩散的二维速度场相类似,所以在方程中加入扩散参数,得到:(co-c*)/ci-c*)=[4 bEXP(Pe/2)]/[(1+b)2exp(bPe/2)-(1-6)2 exp(-bPe/2)]b (7)=(1+4Da/Pe)0.5 (8)式中:Pe—Peclet数(Pe=uL/D),u——流速,[L/T];D——扩散系数,[L2/T];Da—Damkohler数(Da=kv.t)。

扩散参数的加入只能对流动非理性特性中的扩散引起的偏差进行修正,但是对于短流等的影响却没有在方程中得到反映。

1.4 一级动力学模型的局限性1.4.1 参数的不稳定性一个好的模型其所含的参数不应随操作条件的改变而变化,但单、二、三参数模型都不能满足对参数稳定性的要求。

通常认为速率常数和背景浓度为常数,但实际上它们与湿地的特征及操作条件有关,其值受自由水深、水力负荷、进水浓度。

扩散、降雨和蒸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9,18].另外一级动力学模型假设速率常数和背景浓度在时间和空间上保持不变,但是由于湿地植被及湿地中微生物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所以必然造成速率常数和背景浓度的空间分布;并且由于一天中气温等条件的变化,它们的取值在一天当中也是变化的。

所以即使对同一个湿地而言,一组参数也只适用于一组数据,而对另一组数据可能就无效,模型参数不是某个固定的值,而是有个围。

1.4.2 非理想流动特性的影响风、生物扰动作用、速度梯度、短流以及水流受到湿地植被阻挡的绕流都使湿地中的流动形态偏离了模型最初的柱塞流假设。

1.4.3 季节的影响为了验证一级动力学模型是否适用于人工湿地对重金属的去除,RichardR.Goulet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是否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与季节有关。

溶解性Zn的去除在春、夏、秋季符合一级动力学,在冬季不符合;而溶解性的Fe、Mn与总Fe、总Mn只在春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19].对于那些处理酸矿废水的湿地,由于金属负荷高,Fe、Mn还原作用对去除效果的影响不大,所以仍很好的满足一级动力学模拟[4,20-21].1.4.4 去除能力的限制按照一级动力学,污染物的去除速率r[MT-1]为:r=Q.Cin(1-exp(-kv.t)(8)r=Q.Cin(1-exp(-kA/q)(9)由上式可知,去除速率随流量和进水浓度乘积(即进水污染物负荷)的增大而增大,这样在理论上不存在去除速率的界限。

只要进水污染物负荷增加,去除速率可以无限增大,湿地似乎具有无限的去除能力,这显然与实际情况不符。

1.4.5 随机事件的影响一些不可预见的随机事件会对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进水流量及浓度的波动、气候、生物活动和其它生态因素。

另外降雨和蒸发在湿地中形成了第二水力负荷,这种附加的负荷有很多方面的影响,例如改变了水力停留时间,混合、扩散、短流以及其它流动特性也因此而发生变化。

2、Monod动力学模型在传统的污水处理设施和附着型生物处理系统中,可以观察到随着进水浓度的增加,反应动力学会从零级变为一级[22].所以假设湿地中的生物过程与其他的生物系统一样,符合Monod动力学[23]:dc/dt=k0.v[c/K+c)](10)dc/dz=-k0.vaε/Q.[c/(K+c)]=[-k0.A/(q.z)]。

[c/K+c)](11)式中:k0,v——零级体积速率常数,[ML-3T-1];k0,A——零级面积速率常数,[ML-2T-1]K——半饱和常数,[ML-3];Z——湿地床的长度,[L];ε——湿地床的孔隙率,[L3L-3];a——湿地的横截面面积,[L2];Q——流量,[L3T-1].对于某一湿地床,其k0,v和床体积V一定,其所能承受的微生物的最大数量也是一定的,所以其最大去除速率也存在一个上限值,即k0,v.V.定义了标准化负荷RL(即进水污染物负荷与最大可能去除率的比值)和标准化去除率RR(即湿地床污染物去除率与最大可能去除率的比值):RL=ciQ/(k0,v.V)(12)RR=(Ci-c0)Q/k0.v.V)(13)标准化负荷与标准化去除率的关系如图1所示。

对于某一固定的进水浓度,开始系统处于一级动力学段,随着流量的增加其去除速率按相应比例增加;直到进入零级动力学段,这时湿地去除速率达到最大(相对于这一进水浓度),流量再增加,去除速率保持不变,出水浓度会增加。

提高进水浓度,可以提高其去除速率,同时与之相对应的最大去除速率也就越大。

当进水浓度相对于K趋近于无穷大时,湿地达到了其性能的极限。

如果标准负荷R凡<1,湿地的去除效率为100%,即出水污染物的浓度为零。

随着流量的增大,其去除速率按相应比例增大,与图中斜率为1 的100%去除效率直线相对应;当标准负荷RL≥1,湿地的处理能力达到极限,处于饱和状态,其去除速率等于最大去除速率同时也是湿地的最大可能去除速率,标准化去除率为1,对应于图中的绝对最大去除率直线。

与一级动力学模型相比,Monod动力学模型更符合微生物处理的实际情况,更为合理,所以更适用于那些微生物起主导作用的污染物降解过程。

3、今后研究的方向一级动力学和Monod动力学的设计方程都是由污染物稳态时的质量平衡得到的,都是湿地床的静态宏观模型,两者都没有考虑到传质效率,即都假定物质从液相迁移到生物膜的过程没有阻力。

新的模型应考虑到湿地植被的空间分布,应根据实际的停留时间分布来模拟污染物在湿地中的去除,而不是仅考虑单一的停留时间t.另外人工湿地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是人工湿地各组成部分共同作用的结果,新的模型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作深入全面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