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必须考虑与整个小区的风格协调统一。 在对整个小区环境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充分把握好设
计要点,将小区景观内容、环境功能、结构布局、造 型色彩等元素纳入到小区整体环境关系中进行考虑。
对小区各区域内的设计元素进行整体把握,对各空间 关系的处理进行再创造,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与 协调。
道路交通分析
小区交通实行人车分流 布置,主要人行出入口 设置于经四路中部位置, 并形成商业步行广场, 周围底层骑楼商铺环绕; 机动车出入口也布置在 小区东侧经四路上,位 于人行出入口的南侧, 小区内部交通流线主要 布置在地块外围的环道 上,避免了行人与车流 间的相互干扰,保证了 区内交通安全性和畅通 性。
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对居住区空间内的路网、 绿地、设施等多种因素进行的整体设计。在 对居住区景观进行设计时,要将居住小区的 环境景观与住宅建筑有机融合,营造与小区 风格主题相适应的宜居环境。
1.1整体性原则 1.2实用性原则 1.3生态性原则 1.4经济性原则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原则
公共使用场所(如运动健身、儿童游乐)的合理布局以及 公共设施的合理配置也属于共享性要求的范畴。
居住区环境景观特性
领域性
领域性对集体活动内聚力的形成至关重要,也是邻里 关系和谐的基础。
领域性作为景观设计的重要要素,有明确的空间界定, 可通过空间分割、围合来创造人们所需要的空间尺度。
空间围合是运用各种景观要素来划分空间领域,满足 人们的视觉景观需求,形成多层次的空间深度,获得 具有领域性的景观效果,为人们提供一处交流、休闲 的场所;从而创造出一种安静温馨、优美、祥和、安 全的居家环境。
一轴:即贯穿南北走向 的景观轴,以本轴串联 各节点及其他景观,使 各部分依傍此轴形成风 格上的统一。
某小区居住区景观方案设计文本

某小区居住区景观方案设计文本一、设计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
为了提升小区品质,营造宜居的生活氛围,我们特制定本小区居住区景观方案设计文本。
本方案旨在通过合理的景观规划,为居民提供一个生态、美观、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设计理念1.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有机结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功能性与美观性相结合:在满足居民日常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注重景观的美观性,提升小区整体形象。
3. 空间布局合理:充分考虑小区地形、地貌,合理规划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
4. 文化内涵丰富:融入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小区独特的文化氛围。
三、设计目标1. 创建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2. 营造具有特色的小区景观,提升小区整体形象。
3. 满足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等多元化需求。
4. 促进邻里互动,增进社区凝聚力。
四、设计内容1. 绿化系统设计本方案将打造多层次、多样化的绿化体系,包括:乔木层:选择适应当地气候、生长迅速、观赏性强的树种,如银杏、桂花、香樟等,形成小区的绿色骨架。
灌木层:采用红花檵木、紫叶李、海桐等观花、观叶植物,丰富绿化层次,提升景观效果。
地被层:选用麦冬、草皮等地被植物,实现黄土不露天,提高绿化覆盖率。
2. 水景设计中心湖景:在小区中心区域打造一片人工湖,湖边设置亲水平台、栈道,供居民休闲、观赏。
溪流景观:利用小区地形,营造蜿蜒曲折的溪流,增加水体灵动性,提升小区生态品质。
3. 道路及铺装设计道路系统:规划人车分流的道路体系,确保居民出行安全。
步行道采用透水砖铺装,环保且富有弹性。
铺装材料:选择具有防滑、耐磨、易清洗的材料,如花岗岩、文化石等,体现小区高端品质。
4. 公共设施设计休闲座椅:在绿化带、广场等区域设置休闲座椅,供居民休息、交流。
健身设施:配备适量的健身器材,满足居民日常健身需求。
儿童游乐区:设置安全、有趣的儿童游乐设施,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快乐的成长空间。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一、理论部分1.人文地理理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结合人文地理环境特点,考虑地域文化和人文历史的特点,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景观。
2.生态学理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采用生态学理论,合理规划绿地、湿地等生态功能区,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空气质量、水环境等。
3.社会学理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符合社会需求,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健康运动等社交需求,提高居民的社会互动空间。
4.心理学理论: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考虑居民的心理需求,打造愉悦、舒适的环境,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方法部分1.整体规划思路: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从整体规划思路出发,统筹考虑居住区的功能布局、景观特色、社区设施等要素,形成合理的规划蓝图。
2.景观空间布局: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合理布局景观空间,包括公共绿地、街头景观、小区景观等,提供各类景观设施,满足居民的娱乐和休闲需求。
3.多样化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采用多样化的景观设计手法,比如景观组合、景观廊道、景观艺术等,提升景观的美感和艺术氛围。
4.绿色建筑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节能环保,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建设节能环保的建筑物,提高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和可持续性。
5.社区公共设施设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社区公共设施的设计,包括休闲健身设施、文化娱乐设施、社交交流设施等,提供丰富多样的社区服务。
6.环境保护和改善: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环境保护和改善,采取绿化、减少噪音、改善空气质量等措施,提高居住区的环境品质。
综上所述,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上应以人文地理学、生态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方法上应以整体规划思路、景观空间布局、多样化景观设计、绿色建筑设计、社区公共设施设计和环境保护和改善为主要手段。
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居住区的景观品质,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三重点

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三重点引言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基础上,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为目标,通过对绿化、景观布局、功能区划等方面的设计,在居住区内打造美观、宜人的自然环境。
本文将重点介绍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三个重点方面:绿化设计、景观布局设计和功能区划设计。
1. 绿化设计绿化是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核心要素之一,它不仅能够增加居住区的美观度,还能改善空气质量、降低环境噪音、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在绿化设计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1 植物选择在居住区的绿化设计中,应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植物。
树木、灌木、花卉等植物的选择应考虑它们的生长习性、观赏价值和生态功能,以打造出多样化、有层次感的绿化景观。
1.2 绿化布局在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化布局应考虑到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
例如,可以在公共休闲区布置草坪、花坛等,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而在行车道、人行道等区域,可以选择适合的绿化方式,如行道树等。
1.3 绿化管理绿化设计不仅是一次性的工作,还需要进行后期的绿化管理。
这包括植物养护、病虫害防治、草坪修剪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绿化管理,可以保证居住区园林景观的长期美观效果。
2. 景观布局设计景观布局是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它涉及到整个居住区不同景点的规划和布局,使得居住区内的景观在整体上具有协调性和连贯性。
以下是景观布局设计的关键考虑点:2.1 空间组织在景观布局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居住区内不同空间的组织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设置广场、花坛、水池等景点,来营造居民休闲、交流的场所。
此外,还需结合居民的活动需求,在设计公共空间时考虑到人流量、通行流线等因素。
2.2 视觉导引景观布局设计中的视觉导引是指通过景观元素的摆放和布局,引导人们的视线流动,创造出美妙的视觉效果。
例如,可以在居住区的主要视觉线路上设置景观节点,如雕塑、喷泉等,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为居住区增添艺术氛围。
2.3 色彩搭配景观布局设计中的色彩搭配是指通过植物种植和物体色彩的组合,营造出丰富多样的颜色层次感。
居住区景观设计规范

居住区景观设计规范
居住区景观设计规范是指为了提高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和居住体验,对居住区的景观设计进行规范和指导。
下面将介绍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些规范要求。
首先,居住区景观设计应注重绿化。
要求在居住区内布置大量的植物,如花草、乔木、灌木等,以增加绿色空间,改善居住环境。
同时,应合理设置植物种类和数量,保证植物的适应性和生长空间,防止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其次,居住区景观设计应注重景观连续性。
要求在居住区内设置连续的景观带、景观廊道等,使居民在行走和休闲时能够享受到连续的景观视线和环境。
同时,景观连续性还可以增加居住区的景观魅力和整体性,提高居住区的环境形象。
再次,居住区景观设计应注重景观的多样性。
要求在居住区内设置多样的景观元素,如水景、亭台、假山等,以增加居住区的景观趣味性和吸引力。
同时,应注重景观元素与居住区环境的协调性,保持整体的景观风格和主题。
此外,居住区景观设计应注重空间分区。
要求对居住区进行合理的分区和规划,将不同功能的景观区域进行独立设置,如公共休闲区、儿童游乐区、运动区等,以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同时,还要考虑景观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流通性,方便居民的使用和交流。
最后,居住区景观设计应注重景观设施的完善。
要求设置完善
的景观设施,如座椅、照明、雕塑等,方便居民休闲和活动。
同时,应注重景观设施的材质和造型的选择,使其与居住区的整体风格和环境相协调。
综上所述,居住区景观设计规范包括绿化、景观连续性、多样性、空间分区和景观设施完善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遵守这些规范,可以提高居住区的景观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

居住区景观设计说明一、背景及设计目标: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住区的建设和发展也变得愈发重要。
居住区景观设计是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增加居住幸福感的重要手段。
本次景观设计旨在打造一个美丽、舒适、安全、宜居的居住区,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社区凝聚力。
二、设计原理:1.绿化原则:大面积的绿化覆盖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特点,可以提供清新的空气、减少热岛效应,并增加居民的休闲娱乐空间。
2.自然原则: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地貌和植被,让居住区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形成和谐的生态景观。
3.人文原则:从居民的角度出发,设计出便捷、舒适、美观、具有艺术性的公共空间,提升居住区形象和品味。
4.安全原则:确保居住区内的交通道路畅通、步行道安全,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
三、设计要点:1.绿化景观设计:-在居住区内设置大面积的草坪和花园,增加居民的休闲娱乐空间。
-种植各种花草树木,形成丰富多样的植被景观,提供清新空气和美丽景色。
-设置自然湖泊或人工水池,增加居住区的湿地景观,吸引鸟类等自然生物,增加生态景观的观赏价值。
-在公共区域和道路两旁设置绿化带,为居民提供绿色走廊和遮阳设施。
2.公共空间设计:-设计宽敞明亮的休闲广场,设置凉亭、长椅等公共座椅,提供休息、交流和社交的场所。
-在居住区内设置小型商业区,增加生活便利性和居民的社交空间。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居民需求,设置儿童游乐区、健身器材区、老年活动区等,提供多元化的活动空间。
-设计步行道和自行车道,并设置交通标志和行人通道,确保交通秩序和居民安全。
3.路灯照明设计:-在道路两旁设置适当高度的路灯,为居民提供安全明亮的居住环境。
-利用太阳能等绿色能源进行路灯照明,减少能耗和碳排放。
-在景观设计中融入照明元素,创造独特而美丽的夜景。
四、实施方法:1.制定详细的景观设计方案,包括绿化规划、公共空间规划和路灯照明规划等。
2.进行土地整理和地形调整,保留原有的自然地形,同时进行必要的地势平整工作。
居住区规划绿地景观场地(居住区规划设计)

2024/3/4
1)居住区公园 23/4
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 别达到:组团不小于0.5m2/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m2/人, 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m2/人,并应根据居住区规 划布局灵活使用.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其指标,但不低于相 应指标的50%.
其他相关技术要求详见:
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院落式组团绿地设置规定
树木与建筑、构筑物水平间距参考表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2024/3/4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给水、雨水管道平面位置,标注出干管的管径水流方向、阀 门井、水表井、检查井和其他给水排水构筑物的位置;场地内的 给水、排水管道与建筑场地及城市管道系统连接点的控制标高和 位置。局部平面图(比例可视需要而定)如游泳池、水景等平面布 置图;绘制水景的原理图,标注干管的管径、设备位置的标高。
功能分区如供观赏的主要景点,供休闲的各类场地以及其 他不同功能的用地。通常以不同色块区分不同的功能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
(5)道路结构分析图常用比例1:500~1:1000 (6)景观视线及空间节点分析图常用比例1:500~1:1000 (7)植物种植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
(5)道路结构分析图(常用比例1:500~1:1000) 主要表示居住区主、次人口的位置,主、次道路及人行 步道的分级宽度和线形,包括各广场、回车场和消防通 道的位置等。 (6)景观视线及空间节点分析图(常用比例l:500~1: 1000) 主要表示各景观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视线和道路是否 通达,常以线和面的组合方式表达。主要节点的效果还 可以通过手绘或是电脑绘制的方法表示。
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
居住区景观设计
(2)为调节居住区内部通风排浊效果,应尽可能扩大绿化种植面积, 非严寒和寒冷地区应适当增加水面面积,以有利于调节通风量。 (3)户外活动场地的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通过建 筑、植物、景观设计来疏导自然气流。 (4)底层部分架空有利于居住区内部空间和各栋住宅之间的空气流 通。
居住区景观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间的封闭状况(开放
或封闭)、屏障或遮蔽、 从不同的功能空间看到
的特殊景观、功能空间
的进出口。
居住区景观方案设计-景观布局
• 景观平面构图
景观设计首先讲究的是平面构图,然后是竖向变化,把平面构图与竖向
变化结合起来,形成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 (1)构图的造型一般有自然式、规则式和混合式三种。 (2)构图是图案有方形、圆形、椭圆形、流线型及各种图案混搭等形式。 (3)构图的形式有轴线对称式的、不对称式的、不完全对称式的。
场所景观设计-宅旁绿地
(2)高层塔楼单元式
由于建筑层数高,住户密度大,宅
间距离小,四周绿化以草坪绿化为主, 在草坪边缘等处,种植乔木或灌木、
草花之类,或以常绿或开花植物组成
绿篱,围城院落或构成各种图案,打 造楼层的俯视艺术效果。
场所景观设计-宅旁绿地
(3)周边式住宅群
此类住宅群中部形成围合空间,可
布置充足的绿地和必要的休息设施。
(4)低层住宅前庭院绿地营建 楼房底层的住户或有一个专用花墙 或其他界定设施分隔形成的独立庭院, 庭院内外绿化应有一个统一的布局。
场所景观设计-配套公建绿化
• 教育用建筑环境景观 庭院中以大乔木为骨干,形成开阔空间,房前屋后、边角地带点缀开花 灌木;教室前以低矮花灌木为主。 • 商业、服务中心环境景观 绿化设计以规则式为主,留出足够的活动场地,便于居民来往、停留、 等候等,场地上可设置简洁耐用的座椅、卫生等设施,可设置活动型绿化 植栽。
业人员之间的协调。
居住区景观方案设计-设计原则
• 实用原则
绿化、活动场地器械、日照采光、通风都会涉及实用范畴。分析建筑 及景观建筑物和园林绿化对阳光的遮挡作用,考虑阳面和背阳面的处理, 等等。 • 安全原则
能满足安全的基本设施如围墙、篱障,有效隔离居住区与外界;水景 安全措施的设计,一般居住区水景水深不超60cm,等等。
按性质分
按位置分
高层居住区 按住宅层数分 多层居住区 低层居住区 混合层居住区 按组成方式分 单一居住区 综合居住区
按住宅层数分类分析——低层住区景观
• 低层住宅种类
独 栋 别 墅
双 拼 别 墅
联 排 别 墅
低层住区景观环境的 设计,要注重公共空
间和私属空间的营造。
按住宅层数分类分析——多层住区景观
• 人性化原则 • 生态原则 • 经济原则 • 美观原则 • 地域性原则
居住区景观方案设计-基地条件
• 条件清单 • 条件分析 1)人的需求分析:考虑居民的室外活动需求,根据这些需求布置适当
的活动场所和设施,
主要内容如下: 多功能活动广场、儿童
游戏场、老年人活动场地、
健身运动场地、小型休憩 空间。 2)场地分析
• 庭院空间:包括庭院绿化、各种活动场地以及宅旁小路等。属宅楼或 楼栋领域。 • 余留空间:上述两项之外的边角余地,大多是住宅群体组合中领域模 糊的消极空间。
场所景观设计-宅旁绿地
• 不同宅旁绿地营建 (1)低层行列式 采用简单、粗放的形式,容易向花园式、庭院式绿化过渡。住宅北侧, 由于地下管道较多,且背阴,只能选耐阴的花灌木和草坪,以绿篱围合
多层住区由于建筑 间距相对固定,要 注重宅间和宅旁绿 地的设计。
按住宅层数分类分析——高层住区景观
高层住区建筑围合 空间形态多样,景 观的设计要注重比 例尺度,提高空间 利用率。
居住区景观概述
• 概念:住宅区中主体建筑意外的开敞空间以及一切自然的与人工的物质 实体。自然的物质实体包括地形、土壤、植物、水体等;人工的物质实
场所景观设计-入口景观
(2)根据入口广场空间情况分为广场型和非广场 型入口景观。 广场型入口大概有三类(右图); 非广场型入口指小区入口景观没有广场,人流与 车流无法停留,必须快速通过,这类布局形式一般 用于小区的次入口或专用入口,有时也用于主入口。 (3)根据人车交通情况分为人车分流入口、人行 入口、人车合流入口等。
• 售楼处景观
要具有展示性,特色性要强;尺度和规模较小,要注重细节设计,空间 处理上,可借鉴“小中见大”的空间处理手法;考虑提供室外洽谈场所; 考虑其风格与未来小区整体风格的协调性;考虑其时效性。
场所景观设计-入口景观
• 概念和内容 入口景观,作为居住区域城市街道的融合点和交界面,既是居住区景观 序列开始的标志和引导段的起点,又是城市街道中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景
(3)宅间道路
通往各住宅户或个单元入口的道路,一般以自行车和人行为主,路宽2. 5-4m,绿化多采用开花灌木。 (4)游步道 只供人行,一般宽1-2m,绿化布置时要适当退后路缘0.5-1m。
场所景观设计-活动场所景观
• 儿童游戏场 儿童户外活动四个特点:不同年龄的聚集性、季节性、实践性、自我中 心性,这是儿童游戏场规划布局的依据。 • 老年人活动场地 满足其生理要求,例如老年人的生理机能的减弱,导致视觉、听觉退化, 因此,老年人活动场地应有充足采光和照明,增强物体明暗对比和色彩亮 度,创造较为近距离的人际交流谈话空间;地面的防滑和高差变化提醒等。 • 健身运动场地 功能布局可分运动区和休息区;场地入口设置路障或信息标识;场地可 进行多用途的复合。
体包括道路、室外平台、广场、设施小品等。
• 居住区景观一般特征: 1)与建筑相互协调:尺度、比例、色彩、质感、形体、风格等。 2)以满足住区室外活动功能需求为本:实用和舒适,方便和安全。 3)强调生活气息,多营造环境氛围亲切的小尺度场地。
4)居住区景观设计受场地条件限制较多,设计过程中需考虑与相关专
观节点之一,起到增强识别性、领域性、归属感的重要作用。
入口景观通常包括 大门门体、门禁系统、
管理室、画家、围墙、
绿化等内容。
场所景观设计-入口景观
• 入口景称式入口。 对称式入口各景观元素 对称布置并依中轴线展开景 观序列,给人规整、严谨、 秩序化强的感觉。 非对称式平面布局较为 活泼生动,自然而富于变化。
居住区景观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居住区概述
• 城市居住区:一般称居住区,泛指不同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特 指被城市干道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30000-5000 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
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 居住小区:一般称小区,指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 人口规模(100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有一套能满足该区居民基
出空间范围,层次、色彩比较丰富;住宅东西两侧,种植落叶大乔木,
或设置绿色荫棚,种植都累等攀缘植物,遮挡东(西)向窗户,有效减 少夏季东西日晒;靠近房基处种植一些低矮的花灌木,以免遮挡传呼,
影响室内采光;高达乔木要离建筑5-7m外种植,如宅间距大于30m时,
可在其中设置小游园。
场所景观设计-宅旁绿地
居住区景观方案设计-景观布局
(2)空间的渗透和层次
空间的渗透,关键在于围护面的虚实设计,没有面的围护,领域的形成,
就无所谓空间层次,而围护过于“实化”就不能使空间之间产生渗透的感觉。 (3)空间序列 一系列空间相互关联的方法。在一个空间中心上几个相互渗透的空间时, 获得的是空间的层次感,当依次由一个空间走向另一个空间,最终得到的是 对空间序列的体验。 (4)空间对比 (5)焦点与视线控制
场所景观设计-道路绿地景观
• 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功能要求,居住区道路分为居住区级道路、小区 级道路、赵建道路和游步道四级,道路景观的设计应与各级道路功能 结合。 (1)居住区级道路 一般为双向2车道或双向4车道,行道树栽植考虑遮阴与安全,在交叉 和转弯处依据安全三角视距要求,此三角形内只能用不超过0.7m高的灌
场所景观设计-组团绿地
• 概念
是具有一定的活动内容和设施的集中绿地,主要供本组团居民集体使用, 为其户外活动、邻里交往、儿童游戏、老人聚集提供良好的条件。 • 组团绿地位置选择 由于其公共服务性强,一般布置于小区中心、副中心或重要节点区域。 • 组团绿地布置类型 满足“不少于1/3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的要求。
本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 居住组团:一般称组团,指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 00-15000人)相对应,配建居民所需的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
聚居地。
居住区分类
分类方式 名称 新建居住区 改建居住区 市内居住区 近郊居住区 远郊居住区 特点 新建居住区较易按合理要求进行规划;改建居住 区要在现状基础上进行规划,工作较复杂 三者在居住标准、市政公用设施水平,特别是公 共服务设施的项目和数量等方面有所差别 高层和多层居住区占地较小,节约用地;底层居 住区占地大,一般用地不经济;混合层居住区既 节约用地,又能取得丰富的外部空间环境 单一居住区一般只布置住宅及配套服务设施;综 合居住区内设有无害工业或者其他行政、科研等 机构,以便居民就近工作
居住区景观方案设计-景观布局
• 景观空间处理
(1)空间的分隔与组合
分隔空间:把一个整体的空间通过墙、柱、廊等元素进行空间分隔,形 成多空间效果,也可利用植物、景观、建筑物以及构筑物,根据地形的高 低变化水面与道路的曲直变化、人的知视觉变化等因素对空间进行划分, 使尺度较大的空间柔性地变化为近人尺度的空间。 组合空间:把大小不同的空间单元在平面上和竖向上排列与组合,形成 丰富的空间组合。
场所景观设计-宅旁绿地
• 概念
• 也称宅间绿地,多指在行列式建筑前后两排住宅之间的绿地,一般包 括宅前、宅后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绿化,是住宅内部空间的延续和补充。
• 根据不同领域属性和使用情况,可分三部分:
• 近宅空间:低层住宅小院和楼层住户阳台、屋顶花园等,以及单元门 前用地,包括单元入口、入户小路、散水等。前者用户领域,后者单 元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