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实践调查报告
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分析报告

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与分析报告一、引言居住小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居住的场所,其环境景观设计对于居民的居住感受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本报告旨在对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二、现状分析1.小区布局:对于小区的布局,应考虑居民的居住需求和生活便利性。
现有小区的布局存在问题,如道路狭窄,车辆出入不便;建筑物之间的距离过近,影响了居民的隐私和采光等。
2.绿化设计:小区的绿化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美化。
目前小区绿化面积较小,树木植物品种单一、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居民对绿色环境的需求。
3.公共空间:小区的公共空间应该充分利用,为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然而,现有小区的公共空间较为单一,缺乏多样化和足够的公共设施。
三、景观设计优化建议1.改善小区布局:应通过重新规划和调整小区的道路和建筑布局,提高交通流线和通行能力,提升小区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同时,增加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保护居民的隐私和采光。
2.扩大绿化面积:增加小区的绿化面积,引进多样化的树木和植物品种,改善小区的生态环境,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和休闲场所。
同时,可在小区设置花坛、草地等景观元素,增加居民的观赏性和活动性。
3.营造多样化的公共空间:通过划定和规划小区的公共空间,提供多样化的公共设施,如健身区、儿童游乐区、休闲广场等,满足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同时,可增加室外座椅、景观照明等设施,提升公共空间的舒适性和宜人度。
四、设计实施1.聘请专业设计团队:应聘请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设计团队进行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确保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定期维护保养:完成景观设计后,应加强小区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修剪树木、修整草坪、清理垃圾等,确保小区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3.加强社区居民参与:鼓励小区居民积极参与环境景观设计和改进,通过居民意见征集和投票等方式,增强居民对小区环境的归属感和满意度。
五、结论通过对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分析和评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目前小区的环境景观存在布局不合理、绿化面积不足以及公共空间单一等问题。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调研报告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调研报告原著:Rebecca LIU随着国家对建设开发用地监督力度的加大,房地产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一个楼盘如何能够更好地满足业主的需要,除了优越的地理位置、合理的户型、别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之外,居住区内的环境景观无疑是业主所关注的重要焦点。
可以说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楼盘的形象风格和营销定位,对塑造开发商的品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是对在北京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较为成功的几个楼盘的园林景观设计所作调查分析报告。
旨在通过实例的分析,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景观要素的优势,创造出符合现代人居环境空间。
为未来楼盘开发的景观设计定位提供参考。
万科家园——水榭花都开发商: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地址:南临北五环路,西靠安定路,东依北苑路,为亚奥核心居住区销售均价:6900元/平米容积率:2.4绿化率:62.5%、景观设计:国际园林大使贝尔高林外部环境优势:奥运村、13000亩森林公园水榭花都——公园里的居所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日趋强烈,寻找一处安静、舒适、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居所成为大多数购房者共同的心愿。
万科水榭花都作为亚奥核心居住区,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西侧13000亩国家森林公园,以社区内62.5%的超别墅绿化率所营造出的公园式居所,强烈地吸引着购房者。
走进水榭花都,给人的第一感觉就象步入了公园,红黄蓝三色景墙淡化了高层建筑给人带来的压抑,蓝白相间的建筑色彩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一股清泉从景墙上飞流而下,哗哗的水声仿佛在劝慰人们忘掉工作的烦恼和压抑,尽情享受大自然美丽的景色。
丰富多彩花灌木围合出自然曲折的园林小路,引导着人们走向中央景观核心区。
路边绿色草地自然起伏,色彩斑斓的鲜花争奇斗艳,高大俊秀的乔灌木疏密有致,充分体现了“步移景异,曲径通幽”的设计理念。
中央景观生态核心景区位于社区的中心,是人流集散的主要空间。
作为开放性的活动空间,以水体为核心景观,临水安排水幕景墙,水中小岛,亲水平台,临水栈道,涉水汀步,水生植物,缓坡草地和林荫休息景区。
居住区景观考察报告

1居住环境景观的构成与塑造1.1 设计原则居住环境体现在自然景观,人工景观,社会景观三个层面上,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满足行为的需求:户外休息,娱乐,邻里交往等,为人车提供便利的通道,同时应该满足不同人群对景观的需求,特别考虑老人,儿童以及残疾人的行为活动;满足心理的需求:基本心理需求包括私密性,舒适型和归属性。
组织优美景观:居住环境景观之美,是居民高层次的需求,对环境各要素的组合时,不光要注重形式产生的自然美,还有注重深层之美,让人在景观环境中得到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贴近自然环境:居住环境景观设施在满足功能和美观要求的同时,应当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保护和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水体,绿化等自然生态条件.保持文化特色:居住环境的文化特色是通过空间和空间界面表达出来的,并且通过象征性体现文化的内涵.1.2 构成要素:(体现中式文化精神)一种是物质的构成,一种是精神文化的构成.这两大构成是密不可分的,"小桥,流水,人家"的环境文化意境提供了中国居住环境最理想的模式。
中式风格的小区中种植了大量的竹子,并衬托着白墙木窗,小桥流水、曲径通幽,都在利用现有的构筑物创造传统的中式文化格调的景观。
1.3景观整体塑造居住小区环境景观设计是为了给居民创造休闲和活动的空间,进行整体设计时需要把握人们视觉感受的对象与方式.由于人的视觉活动不同,所感受的环境对象也不同.因此,小区整体环境的塑造应达到一下目标: 创建安心.安全,舒适并能够持续发展的生活空间,能够满足多样化的使用要求,长期耐用,充分注意人与大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地区感的营造,强调具体地点的个性化特征,建立社区个性感的景观点。
1.4 构成要素的组织原则统一性小区景观风格:以中式园林为主,随处可见相似构筑物以及竹子,桂花为主的基调树。
趣味性趣味性是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小区中,最能体现趣味性的莫过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风格,利用不规则的道路,硬质景观软质景观的交错穿插,凝造了统一园趣的意味。
居住区景观造景实习报告

居住区造景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实习使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了解和熟悉居住区景观造景的艺术手段与方法,能够掌握植物配置在居住区中的实际运用,了解现代居住区规划中景观绿化的发展趋势及植物造景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增强我们对居住区绿化的感性认识对今后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通过参观居住区各个组团和景区的景观设计,促进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我们的园林审美能力,提高我们对居住区绿化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对绿都城小区的参观实习,使我们对居住区规划设计及植物造景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能够提高我们的空间感和美学修养,增长见识、拓宽知识面为今后园林植物造景课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实践基础。
二、在实习中的认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生态环境恶化、能源紧缺、城市交通、地域特色趋同等问题显现出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居住环境的品质。
居住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场所,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居住的小区度过的,小区环境质量的高低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
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
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摒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意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对居住区绿化设计原则的认识和分析通过对绿都城小区的参观实习,下面是我们小组通过讨论分析后采用文字和图片相结合的方式对绿都城植物造景加以分析。
首先居住区绿化设计要注重生态性原则,居住区的生态型绿地不仅是简单的种草种树,而是真正从生态的角度来进行植物种类的选择与搭配。
居住区景观设计实训报告

一、实训背景与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住区景观设计在提升居住品质、美化环境、满足居民需求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强实际操作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二、实训内容与方法1. 理论学习:在实训初期,我们系统地学习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景观设计原则、设计流程、植物配置、景观材料、景观照明等。
2. 案例分析:通过研究国内外优秀的居住区景观设计案例,了解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设计手法,为后续设计提供借鉴。
3.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了多个居住区景观项目,亲身感受不同设计理念在实际中的应用,对居住区景观设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4. 设计实践: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居住区景观设计。
具体步骤如下:a. 场地分析:对场地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气候、植被等。
b. 功能分区:根据居住区功能需求,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入口广场、休闲广场、儿童游乐区、健身休闲区等。
c. 景观设计:根据功能分区,对各个区域进行景观设计,包括植物配置、景观构筑物、铺装设计、景观照明等。
d. 设计图纸绘制:根据设计方案,绘制景观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等。
e. 方案优化:对设计方案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美观性。
三、实训成果与总结1. 实训成果:a. 完成了居住区景观设计方案,包括平面图、立面图、效果图等。
b. 撰写了居住区景观设计实训报告。
c.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掌握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2. 实训总结:a. 深化了对居住区景观设计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专业素养。
b. 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c. 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够根据不同项目需求,提出独特的景观设计方案。
d. 认识到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园林设计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5篇

园林设计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5篇篇1一、实践背景与目的作为园林设计专业的大学生,为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实践旨在让我们对园林设计行业有更深入的了解,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二、实践内容1. 实践地点:本市某著名公园及多个住宅小区绿地。
2. 实践任务:参与公园及小区绿地的设计与改造工作。
3. 实践过程:(1)在公园及小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需求。
(2)与设计师、工程师等团队成员交流,了解园林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3)参与设计方案讨论,提出自己的设计理念与构思。
(4)跟随团队进行施工现场指导,参与植物种植、景观设施安装等工作。
(5)与当地居民沟通,了解他们对园林设计的期望与建议。
(6)总结实践经验,整理实践成果。
三、实践收获与体会1. 对园林设计行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践,我们了解到园林设计不仅要考虑自然环境因素,还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2. 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参与了植物种植、景观设施安装等工作,提高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同时,我们还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3. 增强了创新意识。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新的设计理念与构思,通过与团队成员的交流和讨论,我们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实际问题,如土壤质量不佳、植物病虫害等。
我们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方式,努力解决问题,提高了我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 了解了市场需求。
通过与当地居民和客户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他们对园林设计的需求和期望,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就业有很大的帮助。
四、存在问题与建议1. 实践经验不足。
由于实践时间较短,我们对某些专业技能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
2. 设计理念需更新。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设计理念与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与时俱进。
居住小区调查报告

居住小区调查报告篇一:居住小区调研报告居住小区调研报告调研人:刘杰调研时间:XX年05月20日学号:110940120 学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艺术学院专业:艺术设计调研地点: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翠屏国际城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人类居住的形态表现也是城市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
居住区规划必须满足居民最基本的居住活动,它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的环境质量、还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城市居民小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居民小区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城市发展状况和城市品位。
本次调研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翠屏国际城”小区进行调研,发现了这些小区规划中的优秀和特别之处,并将这些优点加以借鉴和整合,应用到我的学习中,对以后学习小区规划设计积累大量资料。
为了能更简洁、清晰的认识居住区,对其规划设计,环境条件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下面用了分步骤进行阐述。
调研背景:调研目的:1、希望通过本次调研,初步了解居住小区的大致规划、布局、设施、住房制度、居住现状、居住标准以及住宅房地产的相关知识。
2、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翠屏国际城”居住区环境调研,掌握进行社会调研的一些基本方法和手段,培养调查分析和综合思考能力。
3、掌握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熟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等相关规范。
调研方法:网络查询,实地调研,拍照,走访体验,统计等。
实地位置及交通:实地调研:此次调研过程中,我分成了两个部分进行,一是通过网络了解“翠屏国际城”小区规划设计初调研,二是对南京市已建成的小区展开调研,旨在为我们的设计提供多方面的参考。
调研内容:楼盘及其周边情况(1)、小区位于南京江宁区将军大道和翠屏山之间,东方是将军大道,西南方是环境优美的翠屏山,空气清新,宁静,自然景观优美,小区由高层公寓、办公楼、复式别墅、单体别墅组成。
小区内部拥有集中湖水,有大面积集中绿化布置,有穿流不一的林间小道以供居民散步、锻炼。
居住区景观设计调研调查报告

我国人居环境通过上千年生活 实践经验和不断研究,形成了自己的发展体系,体现出一种“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国人对居住环境的选择从 古就很重视,也包含了现代景观设计的许多因素,如地质地貌、采光通风、水体、植被、人文要素等。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居住形态主要借鉴西方邻里单位理论,形成居住区—居住小区—组团的模式。
之后的十余年,由于经济发展一直比较落后,加上居住小区设计理念体系的匮乏,又急需解决“住”的问题,因此,在规划上主要是照搬前苏联的经验,居住区的布置形式以周边式、行列式、街坊式布局为主,仅仅满足简单的居住功能要求,对景观考虑得很少,忽略了提供人们休憩的场所空间。
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城市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 居住区的建筑也仅仅是为满足人们基本的居住和生活要求,基本上谈不上什么景观设计。
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逐步得到发展,人们开始对居住质量提出了要求,居住区景观 设计也应运而生,在规划设计中开始考虑户外空间的营造 ,植物的栽培等,出现了简单的景观设计,但这种景观设计主要以园艺绿化为主,在居住区规划中往往是建筑设计的附属,总体水平较低。
进入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地产市场的不断成熟和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规划设计除了满足居住功能的要求外,也开始关注居民精神文化方面的追求,注重居住环境中的绿化栽植、休息空间、文化氛围及交流1 中国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历史和现状1.1 古 人 对 居 住 环 境 的 理 解1.2 中 国 居 住 区 景 观 设 计 史 和 现 状空间的营造。
居住环境已经成为开发商和设计师以及居住者共同关注的重点,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居住景观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居住观念逐渐从简单的“生存性居住”转向“高质量居住”,开始逐渐重视对景观环境的高品质追求、对人文关怀和自然环境的营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