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题型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高考]
2012-2021高考生物真题(专题三 物质跨膜运输专题)

专题三物质跨膜运输专题1.(2014·新课标卷Ⅰ,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答案】B【解析】红色花瓣与白色花瓣相比,其细胞液中因含花青素而呈现红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现绿色,与无色的细胞液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能不同,因此,放在同一浓度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程度可能不同,C 正确;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含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正确。
2.(2014·新课标卷Ⅱ,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答案】D【解析】纵坐标表示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比值,大于1表示细胞失水,小于1说明吸水。
通过图示可以看出,a组和b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都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导致细条变长;由于a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值小于b 组,说明a组吸水较多,b组吸水较少,所以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低;分析柱状图可知,f组细胞失水,而b 组细胞吸水,因此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大于b组的;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ATP;根据柱状图可知,在浓度为0.4 mol. L-1的蔗糖溶液中的c组细胞吸水,而在浓度为0.5 mol. L-1的蔗糖溶液中的d组细胞失水,所以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 L-1之间。
新人教版必修高中生物专题.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

▪
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 己。2021/8/82021/8/82021/8/82021/8/88/8/2021
▪
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1年8月8日 星期日2021/8/82021/8/82021/8/8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8月 2021/8/82021/8/82021/8/88/8/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82021/8/8August 8,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8/82021/8/82021/8/82021/8/8
谢谢大家
不同点: 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质协助 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质协助
物质运输的动力都是浓度差
二、主动运输
1、方向:低浓度
高浓度
2、特点:需要载体蛋白、能量
3、举例:植物根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葡萄糖、氨基酸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4、意义:能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 要,主动地选择并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
胞吞作用:
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 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 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 象叫做胞吞。
胞吞
胞吐
胞吐作用:
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 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 种现象叫胞吐。
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主动运输
能量
载体蛋白
类别 物质运 是否需 是否需 运输动 输方向 要载体 要能量 力
举例
自由 扩散
高考生物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6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含解析)

专题06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高频考点解读】1.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Ⅱ)。
2.试验:视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别和复原。
【热点题型】题型一 渗透作用原理及相关试验例1、成熟植物细胞的主要吸水方式是渗透吸水。
某爱好小组为探讨渗透吸水做了一个试验,该试验的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被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处于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
请推断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试验起先b 侧液体的浓度大于a 侧的B .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C .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 结构的是③④⑤D .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清水中,会发生质壁分别答案D【提分秘籍】1.植物细胞质壁分别及复原的拓展 (1)推断成熟植物细胞是否是活细胞待测成熟植物细胞+肯定浓度的蔗糖溶液――→镜检⎩⎪⎨⎪⎧发生质壁分别→是活细胞不发生质壁分别→是死细胞(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待测成熟植物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镜检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别和刚发生质壁分别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3)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成熟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镜检发生质壁分别所需时间越短,细胞液浓度越小,反之细胞液浓度越大(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 3和蔗糖溶液)成熟植物细胞+不同种类溶液――→镜检⎩⎪⎨⎪⎧只发生质壁分别→蔗糖溶液质壁分别后自动复原→KNO 3溶液2.巧判细胞能否发生质壁分别与复原 (1)从细胞角度分析①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发生质壁分别及复原现象。
②具有中心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可发生质壁分别及复原现象。
(2)从溶液角度分析①在肯定浓度(溶质不能透膜)的溶液中只会发生质壁分别现象,不能自动复原(只有用清水或低渗溶液处理,方可复原)②在肯定浓度(溶质可透膜)的溶液(如KNO 3、甘油等)中可发生质壁分别后自动复原现象。
4.3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09广州二模)若对离体的小肠上皮细胞施用某 种毒素,可使该细胞对Ca2+吸收量明显减少, 但其对K+、C6H12O6等的吸收则不受影响。则 这种毒素的作用对象最可能是 A.呼吸酶 C.Ca2+载体 B.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 D.ATP水解酶
C
1.在保持细胞存活的条件下,蔗糖溶液浓度与萝卜条 质量变化的关系如右图。若将处于b浓度溶液中的萝卜条 移入a浓度溶液中,则该萝卜条的质量将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先增后减
能量
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在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中 能量 动力 浓度差 浓度差 都有特异性,只能运载特定的物质或几种结构 (ATP直接提供) 相似的物质。 举例
H2O、气体、 葡萄糖进入 脂溶性物质 红细胞 小肠吸收葡萄 糖、氨基酸、 无机盐离子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1.为什么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被称为被动运输? 2.被动运输的速率主要取决于什么条件? 3.影响主动运输速率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环境 中的哪些方面会影响到这些因素? 4.细胞膜中的载体蛋白有特异性吗?
B
2.显微镜下观察可测量黑藻细胞,测量
其A、B值(图中A为细胞的长度,B为原
生质体长度),并计算B/A(%)值。
如果将该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
液中,B/A(%)值变化的趋势是( )
A
34.选取A、B、C、D四个瓶,A、C瓶装进土壤浸出 液,B、D瓶装进蒸馏水,装置如下图,试回答: (1)在A、B两个瓶内各装一株同样大小健壮的水稻 苗,过一段时间,A瓶里幼苗仍然健壮,而B瓶里幼苗 瘦弱发黄,这个实验说 植物生长需要多种矿质元素 。
8. 某同学设计的渗透实验:用鸡蛋膜将漏斗口封住, 再装上清水,把漏斗浸入盛有10%的NaCl溶液的烧 杯中,使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但 他始终没有观察到渗透现象。他应该怎样改进的此装 置才达到实验目的( ) A.把10%的NaCl溶液换成30%的NaCl溶液 B.把10%的NaCl溶液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 C.把鸡蛋膜换成其它半透膜 D.把10%的NaCl溶液换成30%的蔗糖溶液
高中生物必修一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4.3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将两种溶液连通时,溶质分子会从浓度一侧像浓度一侧扩散。
物质进出细胞,既有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统称为;也有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称为。
2. 、、分子很小,很容易自由地通过细胞膜的,它们进出细胞取决于细胞内外溶液的。
当肺泡内氧的浓度大于肺泡细胞内部氧的浓度时,氧便通过作用进入肺泡细胞内部。
细胞内由于呼吸作用使浓度升高时,便通过扩散作用排出细胞,进入细胞外液。
像这样,物质通过的作用进出细胞,叫做。
3. 和一些的分子如等,不能自由地通过细胞膜。
镶嵌在膜上的一些特殊的,能够协助葡萄糖等一些物质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的扩散,叫做。
4.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统称为。
细胞通过被动运输吸收物质时,虽然不需要消耗,但需要膜两侧的。
5. 、、等离子,都不能自由地通过,它们从浓度一侧运输到浓度一侧,需要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这种方式叫做。
6.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和细胞中,保证了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和对细胞物质。
7.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
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形成,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
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形成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
知识点26: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2022届高考大一轮复习笔记

④跨膜层数⑤附着核糖体合成的多肽通过通道蛋白运输到内质网加工笔记26: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物质运输的方式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胞吐、胞吐自由 扩散协助 扩散胞吞胞吐运输方向 高 浓度→ 低 浓度低 浓度→ 高 浓度细胞 外 →细胞 内细胞 内 →细胞 外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不需要 不需要 能量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需要 需要 举例 O2,CO2,H2O,甘油,乙醇,苯 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无机盐,氨基酸,小肠吸收葡萄糖 人体白细胞吞噬病菌、细胞碎片等 分泌蛋白图示常见物质跨膜方式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协助扩散⎭⎪⎬⎪⎫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②Na ⎩⎪⎨⎪⎧进入神经细胞:协助扩散靠离子通道运出神经细胞:主动运输Na +K +泵③K+⎩⎪⎨⎪⎧进入神经细胞:主动运输Na +K +泵运出神经细胞:协助扩散靠离子通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跨过1层膜 ⎭⎪⎬⎪⎫膜泡核孔⇒跨过0层膜模式图析物质穿膜层数①空气中的O 2进入人体组织细胞被利用,穿膜层数至少为 11,图解路径如下:O 2经过的膜层数至少为进、出肺泡壁细胞(2)+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2+2)+进、出红细胞(2)+进组织细胞(1)+进线粒体(2)=11层(③无氧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②O 2从一个植物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产生到相邻叶肉细胞的线粒体被利用,穿膜层数为 6 ③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 2,被同一个细胞利用需要跨过2层生物膜.(1)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运输的方式并非只有被动运输,主动运输也可以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如餐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葡萄糖 是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2)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方向运输一定是 主动运输 。
因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3)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时,运输方式可能不同,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为 协助扩散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则是 主动运输 。
高考生物复习题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含解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和方式小题狂练④小题是基础练小题提分快1.[2018·全国卷Ⅱ]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答案:C解析: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胞吞,A错误;固醇类激素如性激素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靶细胞,B错误;静息状态时,神经细胞膜外的Na+浓度高于膜内,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被动运输,C正确;护肤品中的甘油属于小分子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皮肤细胞,D错误。
2.[2019·云南民族大学附属月考]下列关于物质运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浓度较高的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B.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的方式与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方式相同C.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方式相同答案:C解析: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可增加细胞液的浓度,因而不会在浓度较高的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前膜的方式与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方式都是胞吐,B正确;人体内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而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的方式相同,均为主动运输,D正确。
3.[2019·石家庄普通高中月考]下列关于细胞物质输入和输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受O2浓度影响的物质运输方式一定需要载体B.性激素和胰岛素的运输方式不同C.水的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D.某些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协助扩散答案:A解析:当运输的物质是O2时,其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受O2浓度影响但不需要载体,A 错误;性激素为固醇类物质,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胰岛素是蛋白质,运输方式是胞吐,B 正确;水的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即由水分子多的一侧向水分子少的一侧运输,C正确;某些离子和一些较大的分子可以顺浓度梯度进行协助扩散,如神经细胞内Na+的内流,葡萄糖进入红细胞,D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3、人的红细胞和血浆中的各种离子浓 度(mmol/L)如下
K+
Na+
Ca+
Cl+
红细 胞
150
26
70.1
74
血浆
5
144
3.2
111
(1)、红细胞中K+和Ca+的浓度明 显高于血浆, K+和Ca+ 进入红细 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这种方式的必
要条件是______载_体蛋和白______。能量
3、人的红细胞和血浆中的各种离子浓 度(mmol/L)如下
K+
Na+
Ca+
Cl+
红细 胞
150
26
70.1
74
血浆
5
144
3.2
111
2、红细胞中各种离子含量与血浆中 离子含量不成正比,这表明细胞膜 对进出细胞的离子具有 选择性 。
4、下图为物质进入细胞的两种方式示意图,据 图回答(【 】内填上代号,横线上填上相应的 文字)
(1)小肠绒毛的上皮细胞吸收葡 萄来自的方式是 【 乙 】 主动运输 。
典型的例子: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二、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
特征:
1. 逆浓度梯度运输
2. 需要载体(具有特 异性)
3. 需要消耗能量 (ATP)
实例如:Na+ 、K+、 Ca2+、Mg2+等离子 通过细胞膜;葡萄糖、 氨基酸进入小肠上皮 细胞。
主动运输对生命活动的意 义
保证了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 要,主动地选择吸收需要的营养 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 害的物质。
自由扩散
运 输 速 率
协助扩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题型一、物质运输方式一、考查形式选择题或填空题二、典型例题1.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蛋白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数量多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的吸收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曲线随时间的变化是:细胞内离子浓度超过细胞外离子浓度,因此对两者的吸收都是主动运输的方式,A项不正确;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曲线表示的浓度高于乙曲线,说明甲离子的吸收速度快,主要原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相对较多,B项正确;可从图中直接得出:细胞内浓度无论大于或小于细胞外浓度,细胞均能吸收离子,C项不正确;D项中曲线m~n段和a~b段两种离子应该是处于平衡的状态,是由于载体蛋白数量有限引起的,而不是抑制了细胞的吸收,D项不正确。
2.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的四种方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A表示________方式,B表示________方式,C表示________方式,D表示________方式。
(2)K+、O2和葡萄糖三种物质中,通过B方式进入红细胞的是________。
(3)与A方式相比,B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_______,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________上合成的。
(4)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________方式进行的,该种运输方式也体现出细胞膜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5)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_________________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6)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影响B方式运输速率的因素为__________________;与C运输方式有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吐(2)葡萄糖(3)载体蛋白核糖体(4)D(或胞吐)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5)C、D(或主动运输和胞吐) (6)B、C 浓度差和载体蛋白数量线粒体和核糖体解析自由扩散受膜两侧浓度差的影响,浓度差越大,物质出入细胞的速率就越快,而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都受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主动运输和胞吐又受能量多少的限制。
三、答题技巧1.根据图解确定物质跨膜运输方式2.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综合比较项目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细胞外→细胞内细胞内→细胞外运输动力浓度差浓度差能量(ATP)能量(ATP)能量(ATP)载体蛋白不需要需要需要不需要不需要实例水、CO2、红细胞吸K+、Na+白细胞吞各种分泌甘油、脂肪酸、乙醇、苯、尿素等收葡萄糖等等离子,小肠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等噬病菌、变形虫摄取食物颗粒等蛋白,如抗体、消化酶、蛋白质类激素等3.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7个“不要漏掉”(1)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除主动运输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
(2)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除主动运输外不要漏掉胞吞和胞吐。
(3)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方式除自由扩散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有些主动运输也可以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
(4)影响协助扩散运输速率的因素除载体蛋白数量外不要漏掉浓度差。
(5)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除供能的线粒体外不要漏掉载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核糖体。
(6)运输速率与O2浓度无关的运输方式除自由扩散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
(7) 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是通过核孔,而不是通过胞吞、胞吐。
4.胞吞、胞吐:是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这两种方式虽然最终通过了生物膜,但实质上,这些物质并没有真正的穿过生物膜。
例如,白细胞吞噬大肠杆菌、变形虫吞噬有机物颗粒、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等。
四、变式训练1.下图表示动物肌肉细胞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 )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相同答案D解析肌细胞不能产生葡萄糖,原因是细胞内的肌糖原不能直接转化成葡萄糖,细胞要不断消耗葡萄糖,所以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钠离子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但不消耗能量,而运出细胞需要载体蛋白,消耗能量;分析图示可知,葡萄糖进入肌细胞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由钠离子驱动,而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2.如图是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据图可确定①为既耗能又需载体蛋白的主动运输B.⑤⑥两种方式的共同特点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C.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①③两种方式被吸收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③胞吞作用有关答案A解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而K+通过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因而可确定①为主动运输、②为被动运输,物质非跨膜运输包括胞吞、胞吐两种方式;被动运输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物质;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通过胞吞方式被吸收;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蔗糖不能进入细胞,果脯腌制过程中,细胞已死亡,细胞膜失去选择透过性,蔗糖才能进入细胞。
题型二、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一、考查形式选择题或填空题二、典型例题1.下列据图所作出的说明中,错误的是( )A.图1说明该物质跨膜运输时会出现饱和现象B.图2说明此物质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C.图3说明该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图4说明该植物吸收K+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答案D解析图1所示物质的运输方式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协助扩散受载体蛋白数目的限制,有饱和现象;当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浓度时,随时间的推移,细胞内的浓度还在逐步增加,说明该物质可以从低浓度一侧进入高浓度一侧,所以此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图3中矿质离子的跨膜运输有两个特点:一是逆浓度梯度,二是消耗ATP,故应为主动运输;O2浓度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ATP的产生,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物质的吸收速率受O2浓度的影响,说明吸收K+需要耗能,O2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K+吸收速率不再随着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协助。
2.用呼吸抑制酶处理红细胞,下列物质吸收量的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答案B解析O2、H2O、甘油等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红细胞,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这些过程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氨基酸、K+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需要消耗能量,用呼吸抑制酶处理红细胞后,红细胞产生的ATP量减少,所以氨基酸、K+的吸收量也显著减少。
三、答题技巧1.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②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
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①载体蛋白:是细胞膜上的一类特殊蛋白质。
a.载体蛋白具有特异性,不同物质的载体蛋白不同,不同生物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目也不同。
b.载体蛋白具有饱和现象,当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全部参与物质的运输时,细胞吸收该载体蛋白运载的物质的速度不再随物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②能量:凡能影响细胞内产生能量的因素,都能影响主动运输,如氧气浓度、温度等。
4. 影响跨膜运输因素的曲线确定运输方式(1)物质浓度(2)氧气浓度5.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快速确认技巧(1)是否消耗能量:只要运输耗能就为主动运输。
(2)是否逆浓度梯度:只要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就是主动运输。
(3)是否需要载体蛋白:不需要载体蛋白就是自由扩散,需要载体蛋白则通过浓度、能量进一步作出判断。
四、变式训练1.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其示意图如下(图中a、b、c代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
请据图回答:(1)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________(填“P”或“Q”)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主动运输是由__________所介导的物质____________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
(3)有人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ATP驱动泵的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
请你设计实验加以探究。
①实验步骤:第一步:取甲、乙两组生理状况相同的小肠上皮细胞。
第二步:将甲、乙两组细胞置于适宜浓度的葡萄糖培养液中,甲组细胞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a.若甲、乙两组葡萄糖的浓度相同,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Q 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2)载体蛋白逆浓度(3)①第二步:乙组细胞用细胞呼吸抑制剂处理(或抑制乙组细胞的细胞呼吸) 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②a.小肠上皮细胞是以协助扩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的b.若甲组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小于乙组的,则小肠上皮细胞是以ATP驱动泵的主动运输方式吸收葡萄糖的解析(1)根据细胞膜的结构可知,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所以P侧为细胞外的环境,Q 侧为细胞内的环境即细胞质基质。
(2)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把物质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
(3)本实验是探究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
根据题干提示信息,自变量是细胞是否进行细胞呼吸,观察指标是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
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无关变量。
2.为研究兔红细胞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写出实验思路,设计记录实验结果及原因分析的表格,并填入相应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