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机械及工程
【专业介绍】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介绍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介绍一、专业概述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以燃气轮机、汽轮机、内燃机和正在发展中的其它新型动力机械及其系统为对象,研究如何把燃料的化学能和流体动能安全、高效、低污染地转换成动力的基本规律和过程,研究转换过程中的系统和设备,以及与此相关的控制技术。
它涉及能源、交通、电力、航空、农业、环境等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防工业密切相关的领域。
动力机械及工程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的重点组成部分,它以工程热物理为主要理论基础,与工程力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计算机、环境科学、微电子技术等学科互相交融,密切相关。
本专业研究领域和应用范围极为广泛。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介绍二、培养目标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应坚实地掌握动力机械及相关基础学科的基础理论,熟悉学科的发展动向及国际学术前沿概况,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具有独立完成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或应用价值的科研工作的能力,并有新见解。
在实验技能、计算能力、应用相关学科专业知识解决本学科科学问题方面经受培养和训练,有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能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可胜任本专业或相邻专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或相应的科技管理工作。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介绍三、培养特色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方向充分依托流体机械及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优势,着重从流体机械、流体工程方面的研究、设计、开发、管理要求出发,以各类泵的研究设计开发为特色,通过机械学、流体力学、热工学、电学等专业基础理论、流体机械专业知识与技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的系统教学和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介绍四、课程设置工程力学、机械原理与设计、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电工电子学、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测试技术、流体机械原理、流体机械设计、流体机械自动控制、流体工程、计算流体力学基础、两相流技术、测试技术、CAE基础、计算机控制系统、多媒体应用技术、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等。
能源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能源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的需求也愈加迫切。
因此,在工业生产和科技发展中,流体机械及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能源与动力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
一、什么是流体机械及工程流体机械是将机械学、流体力学和热力学相结合,通过流体传递和转换能量的机械设备。
流体机械及工程是将流体力学原理与机械工程相结合,对流体进行研究及应用的一门学科。
二、流体机械及工程的分类及应用1、离心泵离心泵是流体机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它利用离心力将流体加速,并将动能转化为压力能,达到输送液体的目的。
离心泵广泛应用于水资源利用、城市供水、供热系统、石化行业、环保行业等领域。
2、压缩机压缩机主要功能是将气体压缩,使气体压强增大、温度升高,达到输送气体或用于工业生产的目的。
常见的压缩机有螺杆式、活塞式、液体环式、离心式等多种类型。
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汽车、造纸、塑料加工等领域。
3、水力涡轮机水力涡轮机是通过水的流动驱动转动涡轮,将水流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水力涡轮机是清洁能源之一,广泛应用于水电站、农田灌溉、城市供能等领域。
4、风力涡轮机风力涡轮机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或其他形式的能源的设备。
它可以在赤道和北极圈以外的任何地方使用。
近年来,随着风电业的快速发展,风力涡轮机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5、工业风扇工业风扇广泛应用于建筑通风、空气调节、工业生产等领域。
它是通过风机叶片的叶推风将气体排出、排风,起到通风、换气、降温等作用。
常见的工业风扇有离心式、蜗壳式、直流式等多种类型。
三、流体机械及工程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流体机械及工程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未来,流体机械及工程将会在燃料电池、核能和新能源领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电动汽车、新能源车的普及,流体机械及工程的应用也将得到进一步推广。
总之,流体机械及工程是现代化工生产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就业方向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就业方向动力工程是指利用包括动力机械、流体机械、电气机械、热力学、热传导、流体力学等学科中的知识和技术,运用于汽车、船舶、航空、电厂、液压系统、激光系统等相关设备和系统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的工科学科。
动力工程是应用物理、化学、数学和其他工程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的复杂工程技术领域。
动力工程的发展非常快,它不仅涉及到机械、电气、热能、气体动力等方面的技术,而且涉及到电子控制、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应用。
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航空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安全使用和检测,对汽车、船舶等动力设备进行研究和诊断,以及进行空调、节能、柴油机改装等,在汽车、航空、电力、通信等行业和企业及其他部门和单位开展研究、维修、制造和技术改进等工作。
此外,动力工程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从事工程热物理的研究,包括热工设备设计、热设备维修和技术改进、热物理实验、工艺热物理等方面的工作。
工程热物理是一门以物理原理为基础,研究热工设备设计、运行、检修和技术改进的工科学科。
以热物理实验和理论推导为基础,研究热设备运行原理、分析其传热、传质特性、评价其效率和可靠性,从而指导热设备的设计与维修等方面的工作。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就业领域很广泛,可以在各种行业的研发部门、维修服务点、教学机构、技术研究院、机械制造厂等部门从事相关工作。
企业、政府机构都会经常招聘动力工程师、工程热物理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国际知名动力和热物理机械厂也常常招聘专业毕业生。
例如,飞机、发动机、汽车、电厂及热能设备、液压机械、冶金设备、电力工程、柴油机、船舶工程等等,都需要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技术人员。
在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方面,专业的技术素养、综合应用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是确定就业的重要条件,要求毕业生应该有一定的理论掌握和技术创新能力,做好工程设计及制造方面的实践。
未来,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技术不断发展,就业前景也会越来越好。
结合当前机械工程领域的发展趋势,未来可以更多开发技术创新领域,如智能控制、工业控制、绿色制造、节能减排等,尽快实现技术创新和就业机会。
动力机械及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是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涉及到能源转换和动力传递的原理、设计、制造和使用。
在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动力机械及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动力机械的概念、分类、工作原理以及相关技术等方面进行探讨。
动力机械是指能够将各种能源(如化学能、热能、动能等)转变成实用动力的机械装置。
它们通常包括传动系统、工作机构和控制系统等组成部分。
动力机械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航空航天、农业等领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根据能源的不同形式,动力机械可以分为燃气机械、蒸汽机械、液压机械、电力机械等多种类型。
其中,燃气机械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来提供动力;蒸汽机械是利用水蒸汽的压力和热能进行动力传递;液压机械则是利用液体的压力和流体静力进行动力传递;电力机械则是通过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来提供动力。
不同类型的动力机械有着不同的工作原理。
例如,内燃机是利用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气体压力推动活塞运动,从而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换为轴的旋转运动;蒸汽机是利用燃烧燃料产生蒸汽,然后由蒸汽在汽缸内膨胀推动活塞运动,最后通过连杆转动曲轴传递动力;液压机械利用压力油液的流动和控制来实现力的传递和变换;电动机则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在动力机械的设计和制造方面,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能源转换效率、动力传递效率、负荷适应性、可靠性以及安全性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制造,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机械的性能和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的最优化。
动力机械的发展受到科学技术的推动,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也出现了许多新兴的动力机械技术,如智能控制、传感器技术、无人驾驶技术等。
这些新技术在提高动力机械的性能和自动化程度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动力机械及工程是现代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学科,涵盖了能源转换和动力传递的原理、设计、制造和使用等方面。
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可以进一步提高动力机械的效率、可靠性和智能化程度,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

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一、学科简介动力机械与工程学科于2005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的组成之一。
本学科主要围绕核泵、汽轮机组等核心动力设备及发动机、动力机械及车辆等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展开研究工作;该学科由闻邦椿院士兼任首席学术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有:核泵及汽轮机组动力学分析、动态优化的理论与方法,动力机械与车辆动力学及控制,发动机控制理论与主动安全技术等。
二、培养目标动力机械与工程学科研究生应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初步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科学、专门技术或工程实践中做出有价值的成果。
在学习过程中,应通过理论学习、实验或实践,培养踏实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创新X竞争意识,开拓和应变能力。
本学科毕业生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现代意识,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体魄,具有振兴中华的XX感和造福人民的强烈责任心,以适应未来的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工程与行政管理,设计与开发等需要。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要求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3年;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学习年限原则上为4年,但无论全日制还是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保留学籍时间不超过6年。
学分要求:学分不少于10学分。
四、研究方向1.动力机械与车辆动力学及控制发动机控制理论与主动安全技术2.基于系统工程的综合设计理论与方法3.机械设备的动力学及动态设计机械动态设计理论与方法现代机械动力学机械故障诊断机械的非线性动力学4.机械动态概率设计及可靠性设计机械动态概率设计机械可靠性理论与工程技术质量的稳健设计车辆动力学与可靠性设计车辆振动噪声与控制5.振动利用与控制6.机械系统的振动同步与控制同步五、课程设置六、学位论文要求1.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并在理论上或实践上对国家经济建设或本门学科发展具有较大的意义,表明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机械原理机械工程中的机械动力学设计经验分享

机械原理机械工程中的机械动力学设计经验分享机械动力学是机械工程中至关重要的学科领域之一,涉及到机械的运动、力学性能以及动力传输等方面。
在实际的机械设计工作中,掌握好机械动力学设计的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分享一些机械动力学设计的经验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中。
1. 设计前期准备在进行机械动力学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设计的背景和要求,明确设计的目标和约束条件。
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机械原理的学习和研究,深入理解机械部件的运动规律和原理。
2. 动力学模型建立在机械动力学设计中,建立准确的动力学模型是关键。
根据设计要求和机械原理,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建立动力学模型,如拉格朗日方程、牛顿-欧拉方程等。
通过建立动力学模型,可以准确描述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力学特性。
3. 动力学分析在建立动力学模型之后,进行动力学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动力学分析,可以获得机械系统的运动参数、力学性能以及动力传输特性等重要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机械设计的合理性评估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参数选择和优化基于动力学分析的结果,可以对机械系统的参数进行选择和优化。
在参数选择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强度、刚度、动力传输效率等。
通过对参数的合理选择和优化,可以提高机械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5. 动力学仿真与验证在机械动力学设计过程中,进行动力学仿真和验证是必要的环节。
通过建立相应的仿真模型,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虚拟验证,分析其运动性能和力学特性。
通过仿真结果的对比和分析,可以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6. 实验验证与改进除了仿真验证外,实验验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过实际的测试和测量,可以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并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或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以确保设计方案的可靠性和性能。
7. 持续学习和实践机械动力学设计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领域,需要持续学习和实践。
通过参与实际的机械设计项目,积累经验和技巧。
同时,密切关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理解,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
考研专业介绍:动力机械及工程

非统考专业介绍:动力机械及工程一、专业解析:(一)学科简介该学科以国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动力机械为研究对象,以动力机械新理论、新结构、新工艺等应用基础研究为依托,采用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研究等手段,重点研究开发动力机械设备及其工程应用技术、提高运转效率、安全性能、减低噪声污染等。
(二)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动力机械及工程设计、教学、科研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本学科毕业的硕士生应具有动力机械及工程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工程热力学、动力机械、振动理论、控制工程等方面的理论。
掌握动力机械研究开发、设计、控制、节能和安全保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以及计算机辅助计算和设计方法。
具有开展本领域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掌握一到两门外语。
(三)研究方向01动力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02热力叶轮机械03动力机械运行与控制04动力机械建模与仿真(各个招生单位研究方向略有不同,以上以武汉大学为例)(四)考试科目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1数学一④传热学或水力机械水动力学(各个招生单位考试科目略有不同,以上北京科技大学为例)(五)相近学科与此专业相关的学科有:本一级学科中的其它二级学科: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化工过程机械。
其它一级学科中的二级学科:工程力学、流体力学、载运工具应用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等二、推荐院校:以下院校是该专业研究生院实力较强者,建议选报: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三、就业前景:本专业在动力机械及工程领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成为能够为国家建设做出较多贡献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和内燃机行业高速发展,动力机械及工程人才非常短缺,急需大量的高级专门人才,供需矛盾极为突出,研究生就业形式处于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
机械工程中的动力学研究

机械工程中的动力学研究动力学是机械工程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它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受力情况。
在机械工程中,动力学的研究对于设计和优化机械系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机械工程中的动力学研究,并介绍一些与动力学相关的重要概念和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动力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其中最基本的概念是质点和刚体。
质点是指物体可以看作是一个点,其质量集中在这个点上。
而刚体是指物体的各个部分在运动过程中保持相对位置不变。
在动力学研究中,我们通常将物体简化为质点或刚体,以便进行计算和分析。
动力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运动学和动力学。
运动学研究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状态,而动力学则研究物体受到的力和力的作用产生的运动效果。
在机械工程中,我们通常将运动学和动力学结合起来,以便全面地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
在动力学研究中,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速度和方向。
在机械工程中,我们需要研究物体所受到的各种力,以便设计和优化机械系统。
例如,在设计汽车引擎时,我们需要研究活塞所受到的压力和摩擦力,以便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和性能。
除了力,动力学研究中还涉及到能量和动量的概念。
能量是物体进行运动所具有的能力,而动量则是物体运动的量度。
在机械工程中,我们需要研究能量和动量的转化和守恒,以便提高机械系统的效率和性能。
例如,在设计机械传动系统时,我们需要研究能量的传递和损失,以便提高传动效率。
动力学研究不仅仅局限于理论分析,还包括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实验研究可以通过测量和观察来验证理论模型和假设,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械系统的运动规律。
而数值模拟则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来预测和分析机械系统的运动行为,以便优化设计和改进性能。
在机械工程中,动力学研究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航天器设计中,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控制航天器的运动轨迹,以便实现精确的定位和导航。
在机器人技术中,动力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和优化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系统,以便实现高效的操作和精确的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传热传质学
32 2 2 选修
D-B 0300031 复杂流动与传热数值模拟 32 2 2 选修
发动机标定与在线故障 D-B 0300029
诊断技术
32 2 2 选修
适用范围说明:“D”表示博士生,“D-B”表示本科直博生,“DF”表示博士留学生,“D/D-B”
表示该门课程既适用于博士生也适用于本科直博生,“D/DF”表示该门课程既适用于博士生也适用
1.动力机械系统工程与控制理论:车辆动力系统建模仿真及一体化集成设计方法研究、发动机 及其动力系统电子控制技术研究、混合动力及新概念车辆动力系统研究、动力系统热管理和能量梯 级利用研究等。
2.内燃机燃烧、排放与环境效应:不同燃料的物理化学物性及其燃烧特性、燃料与空气的匹配 与流动控制、机内燃料混合与燃烧放热过程及其机理、燃烧产物的生成机理及其环境效应、内燃机 后处理技术与理论、新能源新动力装置开发应用、太阳能综合利用技术。
D/DF
0300046
机械结构疲劳寿命设计 (全英文)
D-B≥19 32 2 1 必修
D/DF 0300068 车辆技术科学基础(英文) 32 2 1 必修
D-B 0300033
高等工程热力学
48 3 1 必修
D-B 0300040
高等流体力学
48 3 1 必修
D-B 0300022
弹塑性力学 B
48 3 1 必修
D/D-B 2700004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公共课
18
1 2 选修 DF≥8
D/D-B 240002*
博士英语#
48 2 1/2 免修
D-B≥7
DF 3700001
汉语
96 6 1+2 必修
DF 3700002
中国概况
32 2 1/2 必修
D/D-B 2200001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
16 1 1/2 必修
3.动力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噪声:动力机械复杂结构静动力学分析理论与实验、内燃机结构热 负荷与热强度、内燃机结构振动及表面辐射噪声、机构动力学及摩擦磨损、动力机械承力结构仿生 及优化设计。
4.叶轮机械与流体动力学: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特性与叶轮设计方法、车用发动机涡轮增压系统 的设计与匹配、车用燃气轮机技术、两栖车辆的水上航行特性与减阻技术、喷水推进系统与叶片泵 的性能预测、空化与超空化流动特性及其在水中航行器的应用等。
程学习,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应少于 3 年。
博士生最长修业年限在基本学制基础上延长 2 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类别 适用范围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是否 学时 学分 学期
必修
备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
D-B 2700001
36 2 1/2 必修
实践研究
D
2700003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1/2 必修 D≥5
北京理工大学 2016 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
学科代码:080703
以学科研究方向为单位成立专业外语能力考核小组,以撰写外语文献综述报告、外语口头报告、 综合答辩等多种形式综合考察研究生的专业外语听、说、读、写能力,以考核成绩及格作为通过标 准。
3.实践环节(0.5 学分) 由指导教师负责讲授或指导博士生学习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课程,进行实验等相关技能训 练、科学研究及创新能力培养,由导师负责考核。
本学科点现有教授 22 名、博士生导师 24 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 34 名、硕士 生导师共计 47 名,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导的,年龄、学历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建有 “汽车动力性及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军用车辆动力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和“北京 市清洁车辆重点实验室”;设备资产总额近亿元,实验室面积近 6000 平方米,形成了从理论研究 到产品开发的科研体系、先进的试验研究开发平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稳定的研究方向。主要 研究方向有:
北京理工大学 2016 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
学科代码:0807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学制
学生类型
学制
普博生(含留学研究生)
4年
本科直博生
5年
硕博连读生(硕一转)
5 年(含硕士阶段 1 年)
硕博连读生(硕二转)
6 年(含硕士阶段 2 年)
原则上普博生和硕博连读生应在第一学年内完成课程学习,本科直博生应在前两学年内完成课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具有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遵纪守法,品 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富有科学精神和国际视野。
应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 能;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具有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 有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够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D-B 0300077
新能源动力系统技术
32 2 2 必修
D-B 0300002 内燃机性能仿真与测试
32 2 2 选修
D-B 0300027 动力系统振动噪声理论与分析 32 2 2 选修
D-B 0300067
系统动力学
32 2 2 选修
D-B 0300079
有限元法原理
32 2 2 选修
D-B 0300032
48 3 1 必修
D/DF 0300036 高等工程数学(全英文) 48 3 2 必修
D/DF 0300044
工程管理(英文)
32 2 2 必修
D/DF 0300039 高等计算流体力学(全英文) 32 2 2 必修 D≥6
D/DF 0300070
先进控制工程(英文)
32 2 1 必修 DF≥6
专业课
# 博士外语免修,采取博士生外语能力审核制,主要以英语六级、TOEFL、IELTS、PETS-5 或相
当等级的外语资格考试成绩等为依据,以成绩及格作为通过标准。
@ 博士研究生已在其硕士阶段获得此课程学分的,可申请免修。
五、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
博士候选人资格考试是博士生正式进入学位论文研究阶段前的一次学科综合型考试,重点考察 博士生是否掌握了坚实和宽广的学科基础和专门知识,是否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是否具备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的能力和潜质。考核内容包括学科小组综合面试、专业知识笔试和导 师对博士生的科研能力评价等三部分。
D/D-B 1700003
科学与工程计算
48 3 1/2 必修
D/D-B 0300035
高等工程数学导论
48 3 1 必修
D/D-B 0300064 数学思维方法及工程应用选讲 48 3 1 必修
D/D-B 0300030 非线性系统与智能控制
48 3 1 必修
D/D-B 0300026
动力机械系统工程学
D-B 0300025
动力机械控制工程
48 3 1 必修
D-B 0300041
高等内燃机学
48 3 1 必修
D-B 0300050
结构强度与疲劳分析
32 2 2 必修
北京理工大学 2016 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
学科代码:080703
D-B 0300078 叶片机械理论及设计方法 32 2 2 必修
于博士留学生。
硕博连读生在硕士阶段按照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执行,博士阶段按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执
行。
普博生、硕博连读生的博士阶段要求不少于 6 学分的专业课程。
本科直博生要求不少于 19 学分的专业课程,其中必修课不少于 17 学分(博士层次的专业必修
课不少于 6 学分,高等工程热力学和高等流体力学两门课为必选课程),可有交叉学科课程 2 学分。
北京理工大学 2016 版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动力机械及工程
学科代码:080703
动力机械及工程
(080703)
一、学科简介与研究方向
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前身是内燃机专业,始建于 1953 年,1981 年首批获军用车辆工程(含内 燃机)博士学位授予权,1993 年更名为“动力机械及工程”学科,同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博 士后流动站,2002 年进入国家级重点学科行列。本学科点多年来一直从事车用内燃机的教学与科 研工作,是车辆动力领域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本学科点在教学与科研的各个领域和国内外有关机 构建立了长期的联合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
七、培养环节及学位论文相关工作
1.文献综述(0.5 学分) 根据导师选定的研究方向,结合学位论文任务,博士研究生阅读不少于 50 篇研究领域内的国 内外文献(其中外文文献应不少于 20 篇),撰写出不少于 5000 字的文献综述报告。对本学科及其 研究方向、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动态有深入的了解和系统的分析与评述。 2.开题报告(0.5 学分) 开题报告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主要介绍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研究方法、技术路 线、实施方案、计划安排和预期成果。开题报告评审由导师负责组织完成,成立由 3-5 名本学科或 相关学科的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专家(其中半数以上为博士生导师)组成的小组。 3.中期检查 学院采用中期答辩形式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发表科技论文及学位论文 工作的研究进展情况等进行中期检查和评估。 中期答辩按照学科方向统一组织,对超过一定期限或中期答辩不通过的博士生实施中期淘汰或 分流。 普博生中期检查在第五学期末之前完成;本科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硕一转)在第七学期末之 前、硕博连读生(硕二转)在第九学期末之前完成。 4.培养环节审查 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分,完成专业外语、学术活动、科学研究训练及 创新能力培养等必修环节以及文献综述报告、开题报告等学位论文相关工作,通过培养环节审查后, 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培养环节由导师负责进行审查。 5.论文撰写与论文答辩 博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一篇达到学位要求的学位论文。博士学位论文应当表明作者 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由导师负责组织,成立由 3-5 名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专 家(其中半数以上为博士生导师)组成的小组,并在学位论文提交评阅前一个月完成。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按照《北京理工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进行。 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时间距开题报告提交时间至少为 18 个月。 6.学位授予 博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时的学术成果要求见《北京理工大学关于博士、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 术论文的规定》。 本学科对符合要求的学位申请人授予工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