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地质背景
岛屿少索马里半岛几内亚湾马达加斯加岛自然地理特征

尼罗河自南向北流,长度大,支流少, 流域面积小;
刚果河自东向西流,长度小,向心状 水系,支流多,流域面积大。
思考: 尼罗河为什么在6-10月会定期泛 滥?
青尼罗河属于北半球的热带草原 气候区。 干湿季分明,降水集中在6-10 月(夏季)。
问题探究2. 请你根据已有 的知识描述刚果河的水文特 征,并分析其河口处没有形 成三角洲的原因?
人为: ①过度放牧,过度农垦,造 成植被破坏 ②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二、自然地理特征——河流与湖泊
1.四大河流 2.两个湖泊 构造湖
• 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 盆地凹陷(地壳运动使地面渐 渐下沉,形成集水盆地 )
• 坦噶尼喀湖(非洲最深): 板块张裂地区断裂下陷,积水 成湖。
一、自然地理特征
思考:比较尼罗河与刚果河的 水系与水文特点有何差异?
第28题图1
(2)说出影响①②③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因素。从气候特征的角度,分 析②地自然带的成因。(4分)
降水 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降水集中在6-9月(10月-4月降水稀 少),年内有明显的干湿季;全年高温,气温在24度以上,形 成热带草原带
【2017年4月】28.【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图1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一、自然地理特征
(二)生物资源
咖啡、枣椰、油棕、香蕉的故乡
丁香、剑麻、可可、棕油、花生、棉花产量居世界前列
丁香
剑麻
动物资源
大型的野生动物 的种类和数量均 居各大洲之首。
三、人文地理特征二、人文地理特征
1、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1)经济特点: 结构单一,初级产品出口为主
三、人文地理特征 二、人文地理特征
马达加斯加岛简介

简介
● 马达加斯加全岛由火山岩构成。中央部分平均海拨800-1500米,通常被称为中央高 原。察拉塔 纳纳山主峰马鲁穆库特鲁山位于高原的北部,海拨2876米,为全国最高点;位于中央高原的阿劳 特拉湖,是马达加斯加的最大湖泊。东部为带状低地,多沙丘和泻湖。西部为缓倾斜平原,从 500米高原逐渐下降到沿海平原。有贝齐布卡、齐里比希纳、曼古基和曼古鲁4条较河流。 2000 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从此对这里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1]
● 大部分正式的餐厅擅长法国菜和中国菜,但也有印度菜、越南菜和意大利菜。当地的啤酒是三马牌啤酒 (THBorTroisChevaux),葡萄酒是在Fianarantsoa附近制造。当地著名的饮料有以米和蔗糖酿的兰姆酒, 当地名为Toak agas y ,以及发酵过的甘蔗汁Bes ta -bes ta 、椰子酒(Trembo )和力其酒(Li tc hel )。
● 交通不发达。铁路总长883千米,公路总长近5万千米。内河航道3500千米,但仅使用400千米。 海港18个,90%的海运集中在东部港口图阿马西那(塔马塔夫)。马达加斯加航空公司有定期航 班飞往欧洲、非洲和西南印度洋诸岛国。全国有机场57个,但仅首都伊瓦图机场为大型国际机场。 财政连年赤字。对外贸易在经济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实行贸易进出口自由化政策;鼓励出口多 样化,出口额有所增长。主要进口商品为石油、车辆、机械设备、药品、日用品及食品等;主要 出口商品为咖啡、丁香、华尼拉(一种香精原料)、鱼类、石墨、铬等。主要贸易对象为法国 (占总额30%)、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中东产油国以及东南亚和印度洋诸岛国。自从实 行经济自由化以后,外国投资逐年增加。
资源丰富
● 自然资源丰富。石墨储量占非洲首位,还有云母、铀、铅、宝石、石英、金、银、铜、镍、铝矾 土、铬、煤等。河流湍急,水力发电潜力很大。森林面积1470万公顷。粮食作物有大米、木薯、 玉米等,大米已接近自给。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丁香、剑麻、甘蔗、花生、棉花等,而其香草 (华尼拉)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首位。马达加斯加旅游资源丰富,但服务设施不足,政府正 作为重点发展,鼓励外商投资。游客主要来自西欧。
马达加斯加苏拉拉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47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马达加斯加苏拉拉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王培培,夏 斌,余万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南局,湖北 武汉 430080)摘 要:马达加斯加苏拉拉铁矿位于Mahajanga (马赞加)沉积盆地的西部,矿体受褶皱和断裂控制,成因类型应属海相火山一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磁法测量共圈定7条主要强磁异常带,且与7个矿带相对应。
磁法找矿在本区可行。
关键词:马达加斯加;铁矿;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找矿标志中图分类号:P61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5-0047-2 收稿日期:2021-03作者简介:王培培,女,生于1984年,河南平顶山人,工程师,工学学士学位,从事地质矿产勘查与找矿综合研究工作。
1 区域背景矿区位于马达加斯加西北部,大地构造位于Mahajanga (马赞加)沉积盆地的西部。
Ambohipaky (安巴克)复背斜贯穿全区,形成略作南北向分布的狭长隆起区,其基底为前寒武系地层。
在隆起区的南面和西面,主要出露地层为前侏罗系的砂岩及粘土,少部分为第四系残坡积层。
东部(即背斜东翼)出露地层为中侏罗系灰岩、泥灰岩。
北面主要被第四系残坡积层所覆盖。
2 矿区地质2.1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前寒武系及侏罗系地层,其中前寒武系地层主要分布于矿区中部,从老至新依次为片麻岩、石英岩及片岩。
片麻岩:主要为角闪片麻岩。
浅灰色、灰绿色,粒状变晶结构,片麻状构造。
岩石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及角闪石等,石英呈不规则它形粒状,含量占40%左右;钾长石呈半自形板状,含量占25%左右;斜长石呈半自形板状,部分已蚀变为绢云母,含量占20%左右;角闪石呈半自形长柱状,含量13%左右。
黑云母呈半自形片状,含量2%左右。
岩层产状受褶皱构造控制。
(磁铁)石英岩:浅灰色,灰黑色,总体呈NNE 向带状并列排布。
厚48-200米。
侏罗系地层分布于矿区的西边部,倾向受控于安巴克复式背斜及其次级向背斜,倾角45°-80°。
马达加斯加重要矿产找矿潜力

马达加斯加重要矿产找矿潜力黄国平;胡清乐;陈冬明;李亮;张众;祝安安;徐海波【摘要】马达加斯加成矿地质背景与东非大陆相似,成矿主要与火山—沉积建造、镁铁质—超镁铁质及中酸性侵入岩、区域及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大地构造环境、区域性构造、剪切带、断裂及地貌、气候等关系密切.主要矿床类型包括岩浆型铬铁矿、钒钛磁铁矿,伟晶岩型稀有、稀土矿及祖母绿、碧玺等宝石矿,岩浆热液型金、银、铜、铅、锌矿;(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石墨矿、红蓝宝石及石榴子石等宝石矿;沉积型煤矿、石膏矿及钛铁矿、锆石、金、宝石类砂矿;风化壳型(红土型)镍钴矿、铝土矿;剪切带型(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等.将马达加斯加主要矿产划分出十三个成矿系列及若干成矿亚系列和一个Ⅲ级、三个Ⅳ级、二十二个Ⅴ级成矿区带,并重点叙述五个Ⅴ级成矿区重要矿产的找矿潜力.【期刊名称】《资源环境与工程》【年(卷),期】2015(029)001【总页数】6页(P6-10,15)【关键词】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成矿系列;成矿区带;找矿潜力【作者】黄国平;胡清乐;陈冬明;李亮;张众;祝安安;徐海波【作者单位】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430034;湖北省地质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22;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430034;湖北省地质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22;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430034;湖北省地质调查院,湖北武汉430034;湖北省地质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2近期湖北省地质局驻安中国际石油控股有限公司办事处一行对非洲东南部国家——马达加斯加矿业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初步认为该国矿产资源丰富、找矿潜力大、与中国互补性强、矿业投资环境好,是非洲矿产勘查开发较好的国家之一。
目前,局国外地勘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为便于该局境外工作人员了解马达加斯加地质矿产及矿业投资环境方面的情况,笔者拟撰文三篇,“马达加斯加重要矿产找矿潜力”为第二篇(“马达加斯加地质矿产概况”为第一篇,已发表在《资源环境与工程》2014年第5期上),供有兴趣的同仁参考。
马达加斯加SMQ情况

SMQ概况一、基本情况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以下简称马国)是位于印度洋西南部的岛屿国家,是世界第四大的岛国,南北长1590公里,东西宽600公里,面积58.7万平方公里,有海岸线5000 多公里,其中有1400公里的珊瑚礁,超过3万公顷红树林群落,155,000公顷湖泊和泻湖,具有良好的渔业资源。
马国4~10月为雨季,11~3月为旱季。
地区间的气候差异较大,东南沿海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年平均气温24度。
中部为热带高原气候,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18度。
西部虽亦属热带高原气候,但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约26度。
首都塔那那利佛位于海拔1400米的高原之上,年均气温23℃,属热带凉爽地区。
马国海域地形一般以沙质和砾质为主,近海略带泥质,潜礁地质较少;海区海水平均水温22度,温差变化小;可作业海区水深为20-50 米,大陆架以外为深水区;该海域常年以西风为主,风力一般为3-6级,雨季偶有飓风,可对渔业和养殖业造成破坏。
马任加市(Majunga),现称马哈赞加(Mahajanga)是马国的重要港口,位于马国最长的河流--贝齐布卡河河口。
贝齐布卡河(Bestiboka River),全长525公里,源出塔那那利佛以北高地。
马任加的气候和降雨情况见表1。
二、对虾养殖开发现状马国是非洲最大的对虾养殖国家,对虾养殖在马国占有重要位置。
由于养殖对虾出口是重要的外汇来源和提供就业,对虾养殖被认为是该国的关键产业之一。
过去10多年,沿海对虾养殖得到快速发展。
马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是基于三个条件:具有广阔的区域适合对虾养殖、气候条件适合对虾养殖的发展、在发展早期接受了重要的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技术支持。
马国对虾养殖是从上世纪90年代FAO在Nosy-Bé资助的项目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虾养殖须按照马国的水产养殖发展总规划,在政府的政策法规指引下开展。
上世纪80年代,经FAO评估和最初养殖实践的证明,沿着马国西北和西中部有三个大区域是适合养虾的区域,这些区域是以暂时的洪水(三角州和河口)且在高潮时被海水覆盖为特征。
马达加斯加西南部Ampaniby大型韧性剪切带中石墨矿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型

2020年第2期河北地质19马达加斯加西南部Ampaniby大型韧性剪切带中石墨矿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模型马金虎"马晓辉2提云生"周子辉"杨小虎"王光兴"(1.河北省地质工程勘査院保定071051(.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査院保定071000)摘要马达加斯加石墨资源丰富,近年来国内勘查单位在马达加斯加西南部发现了特大型石墨矿床,该区找矿前景良好,或将成为马达加斯加又一个石墨矿集区。
由韧性剪切带特征及成矿作用分析,发现马达加斯加西南部石墨矿床的形成除受原始沉积地层及其区域变质作用影响之外,Anpaniphy大型韧性剪切带对成矿贡献较大*依据马达加斯加石墨矿区成矿特征及成矿规律,结合韧性剪带成矿改造作用及成矿要素分析,该区找矿模型可概括为“层带复合”模型*“层”指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与石墨相关的赋矿层位、成矿源岩,即格拉菲特(Graphite)岩系*“带”指前寒武纪不同时代的变质基底受陆块增生、裂解及拼合等作用而形成的剪切带,这些剪切带由于深层次剪切作用使石墨矿质进一步迁移、聚集、富集、重结晶等,致石墨片径增大、矿床规模进一步扩大*地质特征矿矿要1引言马达加斯加石墨矿资源丰富,石墨资源量居非洲第一,世界第四,并以其区域变质型大鳞片晶质石墨矿而闻名于世*以往勘查成果显示石墨矿产主要分布于马达加斯加东部的Marivolanitra地区,在西南地区Analamateza—带仅有少量分布(黄国平等,2015)0最新区域研究资料中,Collins按照岩石组成、形成时代、构造关系划分构造单元的方式被广为接受,各专家学者较统一的把西南地区排除在包含有含石墨变质岩系的塔纳块体之外(Collins,2006;车继英,2016)。
黄国平将西南区划分到Tsivory单元,由Vohibory群和Androyen、Anosyen块体组成,仅提到Androyen块体的Mangoky群主要由含大量石墨和矽线石的碎屑岩一泥质岩副片麻岩组成(黄国平等,2015),未提及含石墨变质岩系;孙振一在讨论马达加斯加南部石墨矿床控矿构造及找矿模型时,也采用相同的构造岩石划分方案,主要强调了深层次韧性剪切变形造成C元素的富集(孙振一,2019),亦未提及含石墨变质岩系。
浅谈马达加斯加安巴拉拉塔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浅谈马达加斯加安巴拉拉塔地区铜多金属矿成矿地质条件欧阳斌(江西省核工业地质局二六三大队,江西 南昌 331307)摘 要:马达加斯加作为非洲岛国具有较好的多金属成矿条件,本文针对安巴拉拉塔(Ambararata)地区特殊的地质情况,以在马达加斯中部地区寻找我国经济发展急需的金、镍、铜矿产为目标,寻找以超基性有关的镍矿床、以花岗斑岩有关的铜金矿床。
本文在采用地质测量与物化探及遥感综合找矿方法开展预查工作,初步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构造、蚀变及矿化等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其铜多金属成矿地质条件,希望能为下一步地质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磁异常;成矿地质条件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19-0086-2Discussion on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s in anbalarata area, MadagascarOUYANG Bin(263 brigade of Jiangxi Nuclear Industry Geological Bureau, Nanchang 331307,China)Abstract: As an African island country, Madagascar has good polymetallic ore-forming conditions. In view of the speci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ambararata region, this paper aims to find gold, nickel and copper deposits urgently needed by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madagasi, and to find nickel deposits related to ultrabasicity and copper gold deposits related to granite porphyry. In this paper, the geological survey, geophysical and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and remote sensing comprehensive prospecting methods are used to carry out the pre investigation work,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ata rock, structure, alter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in the area are preliminarily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 this,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copper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are analyzed,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next geological work.Keywords: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Magnetic anomaly;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onditions1 区域概况马岛中部和北部的古老变质基底分为5个构造单元。
马达加斯加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单元划分

马达加斯加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单元划分作者:刘田王志敏丁媛媛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6期摘要:马达加斯加岛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结合部,根据构造位置及岩性特征,其前寒武纪结晶基底可划分为九个地质构造单元。
关健词: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单元中图分类号:P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2(c)-0254-011 概况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印度洋西部,为世界第四大岛屿,面积62.7万km2。
地理位置:东经43°06′~50°45′,南纬12°00′~25°35′。
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结合部,受地壳挤压作用,褶皱及断裂发育。
马达加斯加岛的中东部地区,大约三分之二的岛屿面积具有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西部和北部,为二叠纪至新生代的沉积盆地,伴随有白垩纪的玄武质火山岩侵入;在东部边缘,为带状分布的白垩纪玄武岩和流纹岩。
2 前寒武纪地质构造单元划分马达加斯加前寒武纪结晶基底根据构造位置及岩性特征可以分为九个地质单元(如图1):(1)Antongil单元。
位于马达加斯加东部,是目前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岩石,为一套角闪岩相变质岩石组合。
包括时代大约为3200Ma的英云闪长岩质的片麻岩和2500Ma的似花岗质的正长片麻岩。
通常认为此单元是印度洋板块的一部分。
(2)Antananarivo单元。
处于马达加斯加中部,是一个巨大的整体,由太古代的片麻岩、混合岩及地质年龄大约2500Ma的花岗质侵入岩组成。
在800Ma和630~500Ma两个时期岩浆活动强烈,与非洲板块具有亲缘关系。
(3)Betsimisaraka单元。
由片麻岩、云母片岩及基性、超基性侵入岩组成,为高压变质带。
此单元被认为是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缝合线构造带,年代大约在550~500Ma。
(4)Tsaratanana单元。
由片麻岩、混合岩组成,并伴有大量年代为2500Ma和800Ma的基性、超基性岩石,个别地区蕴含具有经济意义的铬铁矿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达加斯加地质背景马岛东部2/3的地区由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组成,基底由片麻岩、花岗岩以及基性岩浆岩(basic igneous rock)构成。
其西部和北部为二叠纪(Karroo)到新生代沉积盆地,盆地里有白垩纪玄武岩侵入,其东部为白垩纪玄武岩和流纹岩构成的一个窄带。
这些构造单元被白垩纪-第四纪的超大岩浆岩体切割开。
在泛非洲大陆造山带内,大约500-550My,马达加斯加位于Gondwana大陆东部地区的中心,介于印度、东部非洲(肯尼亚、坦桑尼亚、莫桑比克)和南极洲之间。
更近期的地质历史(300My以后)与Gondwana大陆的移动、分离相关。
这导致了莫桑比克海峡的打开,以及马达加斯加西部沉积盆地的形成。
在东部,与印度的分离以及印度洋的形成发生在85-90My。
图1 马达加斯加地质构造分区马达加斯加前寒武纪基底由9个构造变质单元组成:中部地区3个太古代单元,东部地区1个(该单元可能是一个新元古代碰撞带)以及南部、西部和北部地区5个元古代构造单元。
Antongil单元:位于西北部,该单元包含了马达加斯加已知的最古老岩石(3200My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tonalitic gneiss)和2500My类似花岗岩的正长片麻岩,与角闪岩相变质沉积岩相关)。
一般认为,Antongil单元为印度地壳(Dharwar克拉通)的一部分。
Antananarivo单元:位于中部,该单元可能为一个巨厚的太古代片麻岩和混合岩组成的岩层,年龄大约为2500My,岩层中有许多花岗岩侵入体。
800和630-500My的岩浆岩事件广泛存在,暗示了与非洲大陆的密切关系(affinity)。
Betsimisaraka单元:由片麻岩和云母片岩组成,含有许多基性和超基性岩的夹层,该单元的变质作用具有相对高的压力,代表印度块体(Antongil)和非洲块体(Antananarivo)之间的缝合带,与550-500My间的碰撞有关,这次碰撞产生了Gondwana大陆东部分支(虽然这种解释是一个假设,仍然需要验证)。
Tsaratanana单元:由片麻岩和混合岩组成,年龄约2500My,这套岩层与许多800My 的基性、超基性岩有关,含有许多具有经济价值的铬矿(Andriamena)。
该单元可能与太古代绿岩带相对应,受高温变质作用的影响。
在一些地方,有许多证据显示,该单元叠覆在Antananarivo单元之上。
以下单元与来源于沉积岩、火山沉积岩的结晶片岩相关,可能是元古代的,同太古代Antananarivo单元相比有着明显的岩石学差异:Itremo单元:由石英岩、云母片岩(mica schist)以及含白云石大理岩组成,它们构成一套地台地层(可能在1500-1700My间沉积),并遭受低级变质作用。
该单元被800My的花岗岩和辉长岩以及550My的花岗岩切割,并向东逆冲叠覆在Antananarivo单元之上。
Ikalamavony单元:该单元被NW-SE向Ranotsara剪切带限定。
基于近代航磁数据,该剪切带不能被解释成一个主要构造边界,因此,该单元肯定继续向南,可能位于Ranotsara 构造线的另一侧。
该单元物质主要是火成岩来源,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和Itremo单元似乎在横向上相当,并向东逆冲叠覆在Antananarivo单元之上。
Tolagnaro-Ampanihy单元:位于Ranotsara剪切带的南面,该单元与马达加斯加南部巨大的麻粒岩(granulitic domain)的主体相对应。
其西边被南北向Ampanihy剪切带界定,并被其它类似构造贯穿。
该单元的岩石(片麻岩、变粒岩(leptynite)、大理岩以及较为少见的角闪岩(amphibolite))反映了一个主要的沉积物质来源,并有许多酸性火山岩夹层。
在东部,变质作用以及花岗岩和紫苏花岗岩(charnockite)的时代都是570My。
Vohibory单元:位于麻粒岩(granulitic domain)西南端,该单元岩石以富含基性、超基性岩和高压环境为特征。
变质作用的时间为650-630My,原岩矿床(protolithe deposits)形成时间大约为700-750My。
Bemarivo单元:该单元位于前寒武纪基底的最北端,具有东西向构造,向南逆冲叠覆在Betsimisaraka和Antananarivo单元之上。
该单元可能合并融入(amalgamate)到马国前寒武纪岩石中(相对其他单元具有更新的年代)。
在北部,火山-沉积系列,具有绿片-角闪岩相,年龄为715My。
在南部,变质作用的程度更高,紫苏辉石形成时代大约为510-520My。
采矿方面的调整/重组(restructuring)在矿业方面的调整过程中,世界银行和其他金融伙伴一直支持着马达加斯加。
第一个改革阶段是通过1999年1月开始的采矿业层面改革计划(mining sector reform project(PRSM))来实施的。
该计划结束于2002年,致力于马国政府能够建立一个采矿业层面的新型法律和管理基础。
PRSM同时也帮助制度能力的发展,以及法律、管理和财政体系的提升(集中于矿产许可登记体系的改革和加强)。
环境管理已被引入到采矿活动中,并在小规模和手工开采的正规化(其目标是通过领航计划(pilot project)的发展来正规化手工开采)中取得了一定进展。
矿业资源管理计划(PRGM)是对PRSM的延续。
该计划也被世行和其他资助组织提供金融支持,目前处于实施阶段。
它通过整合其他行动来集中资源消除贫穷,其目标是增强矿业层面上的管理和透明度,加强对传统投资人的支撑以及增加私人矿业投资和矿产资源的分散管理。
PGRM对于涉及矿业方面的所有团体以及产生一个可行体系所带来的附加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支持,包括产生了马达加斯加宝石学研究所(IGM)、振兴矿业方面的代理处(Agency for the Promotion of the Mining Sector(APSM))、以及积极加强地质基础设施和更新地球科学信息。
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由于变形和变质作用程度不同,基底矿化作用的原始地质特征常常很复杂。
例如,在某种矿产含量的起源上,只有非常近期的才可能显示泛非洲(Pan-African)热液作用的重要作用。
主要的矿床(见后面封皮上的图)、矿化类型,描述如下:⏹与基性和超基性岩石相关的矿化作用(例如Tsaratanana单元,可能的绿岩带;其他单元的镁铁质成分)占据重要地位,与之有关的矿床有Cr(Andriamena)、Ni(Ambotovy地区铁矾土(laterite)的开采)以及Pt等多种元素矿床。
⏹黄金可能出现在石英脉或来源于这些脉体的砂矿(placer)中,并且富含在许多小型矿床中。
它与基性岩的存在的关系经常很密切,特别是在Tsaratanana(Maevatanana)单元和Ikalamavony(Dabolava)单元。
⏹铁经常表现为条带状铁矿体,并伴随出现含磁铁矿的石英岩。
在Soalala大型矿床中,这些石英岩特别重要,该矿床是Tsaratanana单元的一个窗口,在Cap St Andre地区该单元被沉积盖层包围。
⏹石墨也是一个重要的矿床,它在Antananarivo和Bestimisaraka单元的副片麻岩(paragneiss)(khondalite)中成矿。
⏹马达加斯加南部的麻粒岩域(granulitic domain)包含了众多的金云母矿,该矿床被解释为与区域热液循环有关的矽卡型(skarn)矿床,其常常被巨大的剪切带挤压形成通道状分布(Ampandrandava和Sakamasy矿床)。
⏹在给麻粒岩域的东部,Tranomaro地区巨厚的U-Th层(Urano-thorianite layer),也可以被解释为矽卡型矿床(该处钍的迁移被解释为富含氟的流体作用)。
⏹马达加斯加也因为出露丰富的伟晶岩(pegmatite)而出名,伟晶岩是绿柱石、Nb-Ta(niobo-tantalate)矿以及宝石的来源。
该岩石可能出现在与500-550My花岗岩岩浆作用有关的任何地方。
Antsirabe地区的伟晶岩及该地区附近的湖泊沉积(lacustrine deposit)已经进行了铀矿(uranium)开采。
⏹在Karroo地区的砂岩(sandstone)(Isalo)中,伟晶岩的外围是有经济价值铀矿的优势潜力区,该砂岩属于前寒武纪基底的沉积盖层。
⏹马达加斯加10年前就是一个重要的宝石产出国(蓝宝石、红宝石和祖母绿)。
众所周知,宝石级刚玉的产出与碱性玄武岩有关(一种很普通的矿化作用),但是主要的宝石来源于原生矿剥蚀形成的冲击矿床(例如IIkaka地区),这些原生矿主要是交代(metasomatic)成因的,并赋存于结晶基底中。
Mananjary地区的祖母绿矿也是交代成因的,这是由于伟晶岩流体(pegmatitic fluid)与超基性岩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另外此地区的祖母绿富含Cr。
⏹铝土矿(bauxite deposit)出现在临近热带的东南海滨地区:在Manantenina(铝土来自长英质片麻岩的蚀变(alteration))和Farafangana(来自玄武岩)地区。
⏹马达加斯加存在非常重要的滨海岸钛铁矿(锆石(zircon)、独居石(monazite))沙滩矿床(coastal beach-sand deposits of ilmenite),在不久的将来,Tolagnaro和Toliara地区附近的储量有望被开采。
除了这些已知的矿床外,还发现一些稀有元素氧化物(氟碳铈矿(bastnaesite)、烧绿矿(pyrochlore)、独居石(monazite))的次经济(sub-economic)矿化作用,以及其他成矿类型(metallogenic)的优势潜力区,例如,浅成热液金矿床、碱金属(base metal)以及与花岗岩穹(granite cupola)有关的锡(tin)、钨(wolfram)和钼(molybdenum)矿。
此外,还必须考虑的是:作为一种系统方法,现代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仍然还没有被应用。
因此,在某些地区,对某些矿石和金属,马达加斯加可以看作为一个还未开发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