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2章第3节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2章第3节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课题人教版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三节欧姆定律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高考要求:Ⅱ级要求。
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的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应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说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涉及的单位;(2) 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理解应用公式时要注意“同体性”和“同时性”,会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解释、推断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研究过程,从而能较熟练地运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间的正比、反比关系。
(2)初步学会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交流讨论,互相合作。
(3)学习用数学公式来表达物理规律的方法,体会这样做的优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欧姆当年研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三者关系的简史,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同时让学生在自我实现中增强成功体会。
学习欧姆对科学的执着精神。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所揭示的物理意义及其数学表达式;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实验设计及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以及结论的得出。
实验器材调光灯、小灯泡、电池组、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阻值分别为5Ω、10Ω的电阻各一个、导线数根等。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法、讲授法、类比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境引课提出问题师:演示台灯亮度的变化,提出问题灯泡的亮暗说明什么生:电路中的电流有大有小。
师:电路中电流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师: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究的问题板书 2.3欧姆定律(二)大胆猜想,激活思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你猜电流的大小究竟由观察实验现象观看大屏幕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提炼反冲运动的三要素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哪些因素决定呢?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最后,根据猜想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两者有关:过渡: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通过实验验证。
高中物理 选修3-1 第二章 2、3欧姆定律 学案 导学案

高二年级、物理学科选修3——1课题:第二章、第三节、欧姆定律课型:新授课第一课时:学生预案学习目标:1、经历探究导体电压和电流关系的过程,体会利用U-I图像来处理、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的方法。
2、进一步体会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理解电阻的定义,理解欧姆定律。
3、通过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掌握利用分压电路改变电压的基本技能;知道伏安特性曲线,知道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学会一般元件伏安特性曲线的测绘方法。
学习重点:利用U-I图像来处理、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的方法学习难点:利用分压电路改变电压的基本技能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要点一,欧姆定律的理解:1.公式R=UI 和I=UR的对比:在应用公式I=UR解题时,要注意欧姆定律的“同体性”和“同时性”.所谓“同体性”是指I、U、R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于同一段电路,不能将不同段电路的I、U、R值代入公式计算.所谓“同时性”指U和I必须是导体上同时刻的电压和电流值,否则不能代入公式计算.要点二伏安特性曲线1.伏安特性曲线中直线的物理意义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能直观地反映出导体中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如图2-3-3所示,其斜率等于电阻的倒数,即tan α=I U =1R.所以直线的斜率越大,表示电阻越小.图2-3-3 预习展示: 一、欧姆定律 1.电阻(1)定义:加在导体两端的________跟通过该导体的________的比值叫做该导体的电阻.(2)定义式:R =UI.(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________,简称欧,符号是Ω,常用的电阻单位还有千欧(k Ω)和兆欧(M Ω).1 M Ω=________ Ω,1 k Ω=________ Ω.(4)标量:电阻只有大小,没有方向.(5)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________作用的物理量,是导体本身的属性. 2.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________成正比,跟导体的________成反比. (2)表达式:I =U R(3)适用条件:实验表明,除金属外,欧姆定律对____________也适用,对气态导体和半导体元件不适用.二、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1.伏安特性曲线: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纵坐标表示________、横坐标表示________,这样画出的I U 图象叫做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2.线性元件:金属导体在温度没有显著变化时,电阻几乎是不变的,它的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坐标________,具有这种伏安特性的电学元件叫做线性元件.3.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过原点的直线,也就是说,电流与电压________正比,这类电学元件叫做非线性元件(气态导体和半导体元件).典例剖析:一、公式R =U I 和I =UR的对比:【例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由R=UI知,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电阻就越大B.由R=UI知,导体中的电流越大,电阻就越小C.由I=UR知,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D.由I=UR可知,通过一段导体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二、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例2】如图2-3-7所示的图象所对应的两个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回答:(1)电阻之比R1∶R2为______.(2)若两个导体中的电流相等(不为零)时,电压之比U1∶U2为________.(3)若两个导体的电压相等(不为零)时,电流之比为______.图2-3-7当堂达标检测:1、两电阻R1、R2的电流I和电压U的关系如图2-3-8所示,可知两电阻的大小之比R1∶R2等于( )A.1∶3 B.3∶1 C.1∶ 3 D.3∶1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大图2-3-8B.若不计温度影响,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之比是一个常数C.电流经过电阻时,沿电流方向电势要降低D.电解液短时间内导电的U—I线是一条直线3.若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3/5时,导体中的电流减小了0.4 A.如果所加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多大?2、3欧姆定律第二课时,学生练案得分一、选择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1~3题.在研究长度为l 、横截面积为S 的均匀导体中电流的流动时,在导体两端加上电压U ,于是导中有匀强电场产生,在导体中移动的自由电子受匀强电场作用而加速,和做热运动的阳离子碰撞而减速,这样边反复碰撞边向前移动.可以认为阻碍电子向前运动的阻力大小与电子移动的平均速率v 成正比,其大小可以表示成kv (k 是恒量).1.静电力和碰撞的阻力相平衡时,导体中的电子的速率v 成为一定值.这一定值是( )A.ekU l B.eU kl C.elU kD .elkU 2.设单位体积的自由电子数为n ,自由电子在导体中以一定速率v 运动时,该导体中所流过的电流是( )A.env l B.enlv S C .envS D .enlv 3.该导体的电阻是( ) A.kl e 2nS B kS e 2nl C.kS enl D k enlS4.如图所示是某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由图可知错误的是( )A .导体的电阻是25 ΩB .导体的电阻是0.04 ΩC .当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0 V 时,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4 AD .当通过导体的电流是0.1 A 时,导体两端的电压是2.5 V5.某导体中的电流随其两端的电压变化,如图6实线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5 V 电压时,导体的电阻是5 ΩB .加12 V 电压时,导体的电阻是8 ΩC .由图可知,随着电压增大,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D .由图可知,随着电压减小,导体的电阻不断减小 图6 二、计算题:8.一金属导体,两端加上U 1=10 V 的电压时电流I 1=0.5 A ,两端加上U 2=30 V 的电压时导体中电流I 2多大?若导体两端不加电压,则导体的电阻多大?教学反思:答案:例1:CD例2:(1)3:1 (2)3:1 (3)1:3当堂达标检测:1、A2、CD3、2A学生练案:1、B2、C3、A4、B5、D6、20A 20Ω。
人教版高二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三节《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学习目标物理观念1、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3、会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问题。
科学思维适当渗透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和分析的正确思路如通过探究实验认识物理量之间的制约关系,用图像和图表的方法来处理数据,总结规律,以及利用比值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等科学态度与责任本节知识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习重点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并应用归纳得出的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难点实验的设计及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学习方法情景体验法分组讨论法问题引导法演绎推理法等配合多媒体辅助手段进行教学学习过程学习内容随堂记录一、探究电流电压关系1、探究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之间的定量关系实验原理:用电压表测导体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导体中的电流,观察和记录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U—I图象进行探究分析,找出规律,电路图所图所示2、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把导体A接入电路中的两点间,闭合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以得到关于导体A的几组电压和电流数据,如下图电压(v)电流强度(A)用描点法在直角坐标系中作U —I 图象3、电阻:1)定义2)物理意义:3)定义式:4)单位:4、欧姆定律1)内容:2)表达式:3)适用条件:达标训练11、对于欧姆定律,理解正确的是( )A. 从R U I /= 可知,导体中的电流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B. 从I U R /=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 从 I U R /= 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D. 从 IR U = 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随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达标训练2某同学对四个电阻各进行了一次测量,把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在U-I 坐标系中描点,得到了图中a 、b 、c 、d 四个点.请比较这四个电阻值的大小.课堂小结:课后巩固提升1、某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V时,其电流为0.2A,当电压为2V时,其电流为0.3A,那么电压为1.5V时,则()A. 其电流一定为0.25AB. 其电流一定大于0.225A而小于0.3AC. 其电流一定大于0.2A而小于0.25AD. 以上说法均不对2、鸟落在110kv的高压输电线上,虽然通电的高压线是祼露的确电线,但鸟仍然安然无恙,这是因为()A鸟有耐高压的天性B鸟脚是干燥的,所以鸟体不导电C鸟两脚间的电压几乎为零D鸟体电阻极大,所以无电流通过3、一段导体两端电压是4v,在2min内通过导体某一横截面面积的电荷量是15C,那么这段导体的电阻应为Ω。
人教版高中选修3-1物理2.3欧姆定律教案(27)

第三节、欧姆定律教学设计一、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欧姆定律,指的是两个问题。
一是欧姆定律,二是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关于欧姆定律,教材先用演示实验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通过U—I图像处理的方法得到电流与电压的正比关系,由斜率反映了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然后定义电阻。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因果关系、适用条件的分析等,得到欧姆定律的公式及表述。
学生在初中已有电学这方面的一些基础,而本堂课在试验电路,数据处理、研究思路等方面都较初中有很大的提高,也更加科学。
教学的的重点是欧姆定律,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对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的研究,尤其是测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使学生对欧姆定律的认识更加深化。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解析:理解电阻的定义,理解欧姆定律2、目标定位:理解电阻的定义,欧姆定律就是指通过探究导体电压和电流关系的过程,体会利用U—I图像来处理、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的方法。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认为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从单纯的数学公式上看得出的结论。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电阻的物理意义去理解电阻的含义。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的演示实验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因为使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更荣誉总结实验规律。
五,教学过程问题一: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呢?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变化关系。
引出电阻的概念。
1、演示实验:实验目的: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之间的定量关系实验原理:用电压表浊导体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导体中的电流,观察和记录数据,在坐标系中作出U—I图象进行探究分析,找出规律,电路图所图所示2、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1)把导体A接入电路中的M、N两点间,闭合S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可以得到关于导体A的几组电压和电流数据,如下图电压0 2.0 4.0 6.0 8.0 1.0电流强度0 0.20 0.42 0.60 0.78 0.98用描点法在直角坐标系中作用U —I 图象结论:2)换用另一导体B 代替A 进行实验又可得到导体B 的几组电压、电流数据 电压 0 2.0 4.0 6.0 8.0 1.0电流强度 0 0.13 0.28 0.40 0.54 0.66结论: 实验结论:1)同一导体,不管电流怎样变化,电压跟电流的比值U/I 是一个常数2)在同样的电压下,比值U/I 大的电流小,比值小的电流大电阻:1)导体两端的确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之比2)物理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3)定义式:R=U/I4)单位:欧姆(Ω)常用的电阻单位还有千欧(k Ω)和兆欧(M Ω)1k Ω=103Ω 1M Ω=10问题二:通过上面的实验探究,我们总结一下电流、电压与电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前面的实验自己总结出欧姆定律的内容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2)表达式:I=U/R3)适用条件:金属导体和电解液导体,而对气态导体和半导体不适用 例题:对于欧姆定律,理解正确的是( ) A. 从 可知,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成反比B.从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 从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随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D. 从 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也为零问题三: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1、定义: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纵轴表示电流I ,用横坐标表示电压U ,画出的导体的I —U 图线称为伏安特性曲线2、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通过坐标原点的直线,电流与电压成正比,其斜率等于电阻的倒数3、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不是直线,即电流与电压不成正比的电学元件,如图是二极管的伏安特性曲线,二级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加正向电压,二极管的电阻较小,通过二极管的电流较大,加反电压时,二极管的电阻较大,通过二极管的电流很小 I U R /=I U R /=I U R /=I U R /=学生实验: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目的:1、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2 、分析曲线的变化规律实验原理:在纯电阻电路中,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呈现线性关系,即U—I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高二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3节欧姆定律教案

第二章第3节欧姆定律一、教学目标根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物理观念:深化对欧姆定律的理解;认识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知道什么是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2.科学思维:能正确运用“先大胆提出猜想,再用实验验证的”的科学思维方法研究科学问题3.实验探究:具有实验探究意识,能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猜想与假设,正确实施实验探究方案,具有对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热爱科学、具有学习物理的求知欲;能主动与他人合作完成科学探究成果,形成肩负起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责任感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欧姆定律的内容、表达式、适用条件(2)会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会用实验方法测绘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教学难点:(1)理解分压和限流电路的区别,会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能分析和处理数据(2)理解伏安特性曲线的物理意义三、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法、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四、教具PPT、视频、实物投影、电学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引入】雷电天气时,高压线附近容易出现电路故障。
先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
(播放)我们看到,事故造成了非常大的危害,怎样才能避免这种危害的发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欧姆定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
请大家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欧姆定律同学们初中已经学过了欧姆定律。
通过大家的自主学习,先思考一下这几个问题,一会请同学来说一下。
1、欧姆定律的公式表达2、欧姆定律的图像表达(导体的I-U图像是什么形状?)3、欧姆定律对哪些导体适用,对哪些导体不适用?【演示实验】由欧姆定律知道,电学元件的电流会随着电压发生变化。
这里有一个电路板。
这是定值电阻,它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这是小灯泡,里面是什么导体在发光啊?(学生回答:钨丝)钨丝也是金属材料;这是二极管,它是一种半导体元件。
他们三个并联在电路中。
现在我闭合开关,调节位于干路上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一下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亮了)而且是越来越亮。
《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 第三节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三、新课学习,合作探究(30分钟)提出问题:什么是电流?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是什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电流的变化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猜想假设:导体中的电流I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
对每一个学生的猜想给予鼓励,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幸福感。
1、设计实验(1分钟)启发和引导学生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应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总体方案。
1.控制电阻R不变,探究电流I与电压U的关系;2.控制电压U不变,探究电流I与电阻R的关系。
初步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
2、评估方案的可行性,进一步优化(4分钟)投影讨论题:①保持电阻不变,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如何改变电压?电压和电流用什么仪器测量?②保持电压不变,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如何让控制电压不变?③本实验采用什么电路图?各仪表采用的量程多大?④设计怎样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介绍分压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的优点。
实验电路图:思考讨论,积极回到问题。
根据实验原理和电路图选择所需的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和滑动变阻器各一只,5Ω、10Ω的定值电阻各一只,一个开关,导线若干。
U/v I A/A I B/A0.511.522.53通过自己设计电路培养绘图能力.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以提示、点拨为主,以一系列问题,逐步深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思考的方向,控制变量法的思维探究问题。
授人以渔,物理方法教学。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同时在教师给出的提纲的引领下,抓住重点,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3、分组实验,记录数据(4分钟)教师在学生操作技能、仪器使用上给予帮助。
收集数据等活动来实施方案。
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实验结论:(1)U-I 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2)同一导体,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定值.介绍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和欧姆定律的建立了解欧姆的探究背景,体会科学家的艰辛和执着,以及一个定理的来之不易。
人教版选修3-1 物理:2.3 欧姆定律 课程教学设计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学科:物理教材版本:人教版年级:高中二年级《欧姆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选自人教版《选修3-1》第二章第三节“欧姆定律”的内容。
学生在初中对欧姆定律已有所掌握,本节内容相对较简单,所以我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了教材重组。
增加了滑动变阻器限流接法和分压接法的区别和实验电路图的实物图连接。
二、学情分析课前,我利用作业盒子设计并制作课前学习任务,制定针对不同层次和内容的试题。
要求学生课前登陆作业盒子APP,完成本节课设计的相应基础问题,核对答案。
教师统计分析出学生对初中欧姆定律内容掌握较好,而实物图连接问题错误率较高,以此为基础,设置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从而充分把握学情,掌握学生学习困难,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
学生在实验操作、实物图连接问题上存在一些错误或学习漏洞,需要为学生创设条件和环境,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本节物理电学实验操作能力、实物图构建能力的培养是物理学习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不仅体现在对知识的掌握和对问题的处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规范操作、规范作图的能力。
三、教学环境分析依据教学目标,利用视频引入新课,使学生直观、清晰地理解欧姆定律的原理。
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加强对实验实物图的连接,我充分利用了电子无线传屏技术、nobook仿真物理实验室、互动式电子白板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领悟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本节课教学设置在多媒体实验室开展,学生自主实验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探究本节实验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电子无线传屏技术加以展示与评价,来进行辅助教学。
课堂中,运用交互式白板,对实物图连接问题进行电子交互式互动,真正解决学生存在的难点问题。
四、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I=U/R,明确欧姆定律的适用范围。
2、知道导体的伏安特性,知道什么是线性元件和非线性元件。
3、理解滑动变阻器分压和限流的区别。
(人教版)物理选修【3-1】:2.3《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选修3-1第二章2.3欧姆定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
本次课的逻辑性、理论性很强,重点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实验得出欧姆定律,最关键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实验方法,另一个就是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的含义主要是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逐渐理解,而且定律的形式很简单,所以是重点而不是难点。
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难度比较大,主要在实验的设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方面。
由于实验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所以实验的评估和交流也比较重要。
这些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所以这次课采用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
②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③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
过程与方法①根据已有的知识猜测未知的知识。
②经历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并掌握实验的思路、方法。
③能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估,找到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周围的事物并能设计实验方案证实自己的猜测。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小心求证,形成严谨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实验方法;理解欧姆定律。
难点: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数据的分析;实验结果的评估。
四学情分析在技能方面是练习用电压表测电压,在知识方面是研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这是一节探索性实验课,让学生自主实验、观察记录,自行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学生对探索性实验有浓厚的兴趣,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认知能力和实验能力,但由于学生的探究能力尚不够成熟,引导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是本节课的难点五教学方法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六课前准备教具:投影仪、投影片。
学具: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滑动变阻器、电压表和电流表。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九板书设计已学的电学物理量:电流I、电压U、电阻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