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监控指挥系统
森林防火监控指挥系统

森林防火监控指挥系统森林防火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关系到大自然生态平衡以及人类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森林防火工作,森林防火监控指挥系统应运而生。
一、系统概述森林防火监控指挥系统是一种集成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智能系统,旨在实时监测森林火情、及时预警、迅速反应并实施指挥调度的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分析和展示模块,能够全方位的监控森林火情,提高防火效率。
二、系统构建1. 数据采集:利用多种监测设备如摄像头、气象站、火点探测器等进行火情数据采集,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监测。
2. 数据传输:通过互联网、卫星通信等方式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3. 数据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并生成火情态势图,为决策提供依据。
4. 指挥调度:根据火情态势图,指挥中心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调度相关部门人员进行灭火作业。
三、系统优势1. 实时性强: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火情并及时反馈,缩短了防火的反应时间。
2. 自动化程度高:系统集成了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在不需要人工干预的情况下就能够完成森林防火监测任务。
3. 数据准确度高: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准确判断火情发展趋势,提高了预警预报的准确度。
4. 操作简便:系统人机交互友好,操作简单便捷,提高了防火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四、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森林防火监控指挥系统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未来,系统将不仅仅应用于森林防火,还能够扩展到城市化地区的火灾监控,提高城市防火能力,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总而言之,森林防火监控指挥系统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技术创新,对于保护森林资源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该系统能够不断完善,更好地服务于森林防火事业。
森林防火应急通信指挥系统

森林防火应急通信指挥系统四川胜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概述1.1引言森林火灾是世界性的林业重要灾害之一,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发生,造成森林资源的重大损失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灾害发生的随机性、短时间内能造成巨大损失的特点。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单独成单论述,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如何守住“青山绿水”,森林消防官兵的责任重大。
针对我国森林面积覆盖的实际情况,我公司推出一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完整解决方案,利用高科技手段提高森林防火救灾监控的管理水平。
由于林区地形条件很复杂,范围广阔,不适用通常的有线传输模式,传统的无线网络传输系统也受到很大的限制,效益较低。
为此,我们引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无人飞艇做为空中平台,将林区监视、自动报警、空中转信等设备安装到飞艇吊舱内,主要完成林区空中巡逻与监控、火点定位与报警、林区消防应急通信与控制等功能。
采用本系统,不仅能减少了护林工作人员的巡防次数,还可为林区的防火防虫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保障。
在森林火灾发生时,本系统能第一时间掌握火情,不仅为现场防火指挥工作提供决策依据,而且更重要是为指挥抢险救灾工作争取宝贵的时间,将森林火灾带来的损失减少到最小。
在林区救火行动中,本系统可为火场一线提供无线电转信服务,降低了火场通信组织的难度,同时提高了通信的效率。
1.2性能优势目前国内森林防火主要采用的监测方法有4种,下面将本系统与这几种方式的主要性能优缺点进行一下比较:1.2.1地面巡护地面巡护,主要任务是宣传群众,控制人为火源,深入了望台观测的死角进行巡逻。
对来往人员及车辆,野外生产和生活用火进行检查和监督。
存在的不足是巡护面积小、视野狭窄、确定着火位置时,常因地形地势崎岖、森林茂密而出现较大误差;在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远山区,无法进行地面巡护,需用各种交通工具费用及人员工资费用,只能用视频监测方法来弥补。
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xx县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初步设计报告项目建设单位编制日期二○一六年四月项目建设单位联系人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目录第一章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 (1)1.2建设单位 (1)1.3项目建设目标 (1)1.4项目建设内容 (1)第二章项目建设地概况 (3)2.1项目建设地情况 (3)2.2森林防火现状 (4)2.3森林防火系统必要性 (5)2.4项目建设的理念和基本原则 (6)2.5设计依据 (7)第三章系统功能 (9)第四章系统总体设计 (11)4.1项目设计原则 (11)4.2项目总体拓扑图 (13)4.3业务功能关联关系 (13)4.4总体方案设计 (14)4.5项目主要功能介绍 (16)4.6系统构成 (18)4.7系统功能 (27)第五章前端智能防火探测点 (31)5.1前端系统概述 (31)5.2探测点选址原则 (31)5.3前端监控点概述 (31)第六章网络(无线)通讯以及供电子系统 (34)6.1通讯及供电的选择 (34)6.2通讯选择建议 (34)6.3供电选择建议 (36)6.4供电系统保障 (36)6.5传输系统设计 (37)第七章监控指挥中心建设 (38)7.1监控中心组成 (38)7.2森林防火预警监控平台 (38)7.3监控中心显示 (48)7.4系统支撑 (48)第八章设备选型 (50)8.1概述 (50)8.2整体系统选型要求 (50)8.3软件部分选型 (51)8.4硬件设备选型 (52)第九章项目建设预算 (54)第一章项目概述1.1项目名称xx县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1.2建设单位xx县林业局1.3 项目建设目标通过实施xx县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项目,进一步完善森林防火监控体系,强化林木林地资源保护,减少森林火灾损失及林业有害生物侵害,及时准确发布林区生态保护成果,有效提高科学防控和应急救灾水平,确保实现对森林火灾的“早发现、早扑救、早消灭”目标,为创建“林业生态县”、“森林生态城”保驾护航。
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

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在森林火灾防控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有效运用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可以及时发现火情、快速反应、科学指挥,最大程度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的组成及运行原理,以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首先,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由多个部分组成,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通信系统、指挥系统和救援系统。
监测系统通过林区布设的监控摄像头、无人机等设备,实时监测森林火情,及时发现火灾隐患。
通信系统通过卫星通信、移动通信等手段,保证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传递顺畅。
指挥系统则负责信息的汇总和决策制定,确保火灾反应及时有效。
最后,救援系统则是在火情发生后,组织力量进行扑救和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其次,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的运行原理主要是通过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快速做出反应。
监测系统实时收集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分析,判断出是否有火情发生的可能,并将信息传递至指挥系统。
指挥系统根据收到的信息,做出相应措施,将扑救力量迅速调度到火场,并进行合理的指挥和协调。
同时,通信系统起到了连接各个环节的作用,保证信息传递的准确和及时。
最后,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在火灾高发季节,各地森林部门会根据不同地区的火险等级,加强应急指挥系统的值守和运行。
一旦发生火灾,系统能够快速响应,有效扑救,最大程度减少火灾造成的危害。
同时,还可以通过系统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及时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森林防火的效率和水平。
总之,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对于森林防火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不断完善系统的构建和应用,才能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
希望各级森林部门和相关单位能够高度重视森林防火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为森林防火事业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防火指挥系统:森林防火的大脑

防火指挥系统:森林防火的大脑森林是大自然的宝库,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森林火灾给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防火指挥系统应运而生,成为森林防火的“大脑”。
一、系统构成与功能防火指挥系统主要由监测子系统、通讯子系统、预警子系统、指挥调度子系统和应急处置子系统五大部分组成。
1.监测子系统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和卫星技术实时监测森林火灾的发生情况,包括火源位置、燃烧范围、火势变化等信息。
2.通讯子系统负责将监测到的信息及时传输给相关部门和人员,包括森林防火部门、地方政府、消防队等,以便他们能够及时准确地做出反应。
3.预警子系统通过分析监测到的数据,预测火势蔓延的可能路径和速度,并向相关部门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他们采取适当的措施应对。
4.指挥调度子系统是防火指挥系统的核心部分,负责协调各方力量,制定应对森林火灾的具体方案和行动计划,确保处置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
5.应急处置子系统则是在发生森林火灾时,负责组织人员和物资迅速赶赴火场,开展灭火和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对生命和财产的危害。
二、建设意义与效果防火指挥系统的建设对森林防火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积极的效果。
首先,防火指挥系统实现了森林火灾的实时监测和快速响应,将火灾发现的时间缩短到最短,提高了灭火和救援的效率。
其次,防火指挥系统可以实现多部门协同作战,确保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信息的共享,提升了整个防火体系的应对能力。
再次,防火指挥系统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智能决策,对火情的分析预测更加客观科学,减少了盲目性和主观性,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最后,防火指挥系统的建设还提高了防火工作的透明度和效果评估的便捷性,为后续改进和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发展趋势与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增长,防火指挥系统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防火指挥系统将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和集成化,实现更加精准的火灾监测和应对,成为森林防火的“智慧之脑”。
森林防火智能预警监测系统方案

目录1.前言 (1)2.需求分析 (3)2.1.前端基站需求分析 (3)2.2.传输网络需求分析 (8)2.3.后端联网监控管理平台需求分析 (9)3.建设目标 (10)4.建设原则及标准 (11)4.1.建设原则 (11)4.2.建设依据及标准 (12)5.森林防火智能监测系统总体构成 (13)6.森林防火智能监测系统详细设计 (15)6.1.前端智能监测基站详细设计 (15)6.1.1.视频采集系统 (16)6.1.2.智能烟火识别处理器 (22)6.1.3.供电系统 (23)6.1.4.防盗系统 (25)6.1.5.基站控制设备 (26)6.1.6.防雷接地系统 (28)6.1.7.铁塔基建系统 (30)6.2.传输网络详细设计 (33)6.2.1.传输网络选型 (33)6.2.2.传输网络配置 (35)6.2.3.传输网络路由 (36)6.3.后端监控管理平台系统详细设计 (39)6.3.1.联网监控管理平台 (40)6.3.2.GIS管理平台 (44)6.3.3.大屏展示系统 (45)6.3.4.综合布线系统 (49)6.3.5.静电地板 (51)6.3.6.防雷接地系统 (52)1.前言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等资源。
森林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是生物多样化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必备可少的资源之一。
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结果,2005年全球森林面积39.52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30.3%,人均森林面积0.62公顷,单位面积蓄积110立方米,有史以来全球森林已减少了一半,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全球森林从1990年到2000年每年消失的森林近千万公顷。
我国资源匮乏,其中以森林资源最为紧缺,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120位,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
核心构成

核心构成:1、镜头部分:采用高档夜视变倍镜头,变倍比高达1000倍,长焦比短焦物体放大900倍,短焦比长焦观察面积大900倍。
长焦焦距长达300毫米,轻松望远3公里以上;短焦30°以上,视野广阔。
通光能力强大,红外透过率达95%以上。
电动三可变,控制方便;2、摄像机部分:美国军用红外感应彩色摄像机,白昼清晰度高。
夜间照度低,红外感应强。
可根据环境照度变化自动调整CCD曝光时间,充分发挥红外灯性能;3、红外灯部分:美国产大功率红外LED,发光特性好,光线均匀,角度可调,标准供电AC220V,低压AC170V,高压AC270V自适应,使用可靠;4、云台部分:全金属室外云台,24小时连续旋转使用保三年;结构部分:双灯对称式设计,角度可调;光电分离,红外光、可见光互不干扰,保证了白天成像色彩还原完美,夜间红外成像对比鲜明。
质量保证:所有部件均按照军工标准设计、制造。
应用范围:森林防火监控、海水养殖监控、河道和港口监控、军工监控等。
总体评价:彩色夜视监控性能最强大的产品。
技术规格:分辨率480线CCD靶面1/2英寸照度0.01勒克斯焦距Ff10-300mm倍率30倍功率50W云台水平6°/秒垂直:3°/秒电源AC220V1.系统概述对于林业部门,防火工作是重中之重。
森林火灾年年都有一定数量的发生,造成森林资源的重大损失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森林火灾具有突发性、灾害发生的随机性、短时间内能造成巨大损失的特点。
因此一旦有火警发生,就必须以极快的速度采取扑救措施,扑救是否及时,决策是否得当,重要原因都取决于对林火行为的发现是否及时,分析是否准确合理,决策措施是否得当。
为了早日实现森林防火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扑救的方针”,真正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林区工程是由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传输系统、摄像机和镜头系统、云台控制系统、电源系统和铁塔组成。
林区监控管理指挥中心系统是整个系统的图像显示、图像录像控制中心,远程控制功能,向指挥调度人员提供全面的、清晰的、可操作的、可录制、可回放的现场实时图像。
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方案

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方案第1篇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森林资源的不断丰富,森林防火工作日益重要。
为提高森林火灾的防范和应急处理能力,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确保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结合当前森林防火工作的实际需求,特制定本方案。
二、目标1. 实现森林火灾的早期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处置。
2. 提高森林火灾预警能力,降低森林火灾发生的风险。
3. 减少森林火灾造成的损失,保障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采用“三级架构、四级应用”的设计模式,即:(1)国家级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平台;(2)省级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平台;(3)市、县级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4)基层森林防火监测预警应用。
2. 系统组成(1)监测系统:包括地面监测站、无人机、卫星遥感等;(2)通信系统:包括有线、无线、卫星通信等;(3)预警系统:包括预警信息发布、接收、处理等;(4)指挥调度系统:包括火情信息处理、指挥调度、应急资源管理等;(5)信息管理系统:包括火情档案、防火设施设备、防火人员等。
四、实施方案1.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1)在森林火灾高风险区域设立地面监测站,配备火情监测设备;(2)利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技术进行森林火情监测,实现火情及时发现;(3)建立森林火情监测预警数据库,实现火情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共享。
2. 通信系统建设(1)建设有线、无线、卫星通信相结合的通信网络,确保火情信息的快速传输;(2)建立防火通信指挥中心,实现火情信息的统一接收、处理和发布;(3)配备火情信息接收和处理设备,提高火情信息的处理效率。
3. 预警系统建设(1)制定森林火险预警指标体系,实现森林火险的动态评估;(2)建立森林火险预警发布机制,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发布;(3)通过短信、微信、广播等多种方式,将预警信息发送给相关责任人。
4. 指挥调度系统建设(1)建立森林火灾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应急响应流程;(2)建立森林火灾应急指挥中心,实现火情信息的实时监控和指挥调度;(3)配备应急资源,包括扑火队伍、扑火设备、交通工具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森林防火监控指挥系统建设方案编制时间:2020年10月1 项目概述1.1 项目名称森林防火监控指挥系统建设1.2 项目地点XXXX1.3 项目背景森林火灾是我国林业重要的灾害之一,每年都有数千起的森林火灾发生,区域覆盖内蒙、辽宁、四川、湖南、湖北、云南等多个省份区域,造成森林资源的重大损失和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对于森林防火来说,“早发现,早应对”是对火灾损失降低到最低的唯一方法。
因此,建设一套全面覆盖森林的林火监测监测系统是全世界森林防火领域公认有效的防范手段。
2016年-2025年全国森林防火规范中总目标指明,完善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全面加强重点区域森林防火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立健全全森林防火长效机制,打造森林防火“升级版”。
开展预警响应规范化、火源管理法治化、火灾扑救科学化、队伍建设专业化、装备建设机械化、基础工作信息化建设,实现直接灭火向间接灭火、以风为主向风水结合、传统防火向科学防火,依法治火转变,推动森林防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森林火灾受害率稳定控制在1%以内。
火灾对森林的破坏性极大,危害极深,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严重。
它不仅烧毁大量的森林资源,破坏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而且直接影响工农业生产,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为积极响应国家“数字林业”的号召,应对森林防火形势,建设结合视频监控、无线网络、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为基础的森林防火监控指挥系统。
本项目的建设将使得森林防火工作从传统的经验型定性管理转化为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定量管理,将有效解决林区森林防火问题,从远程实时监控、早期发现、准确定位、通讯畅通、科学调度、有效阻隔、专业扑救、指挥决策、快速消灭入手,全方位提升林火监测预报网、巡护监控网、指挥通讯网、林火阻隔网、林火扑救指挥决策的技术手段,极大的提高森林防火管理的效率和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森林防火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
1.4 编制依据1.4.1 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4)《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5)《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9)《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正)》(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13)《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1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15)《国家地震应急预案》(16)《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17)《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8)《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19)《国家森林火灾应急预案》1.4.2 标准与规范(1)《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A/T 669-2006)(2)《公安部关于实施“3111”工程试点技术规范》(3)《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4)《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4-2000)(5)《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367-2001)(6)《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H115-87)(7)《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2)(8)《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9)《电子计算机场地通用规范》(GB/2887-2000)(10)《电子计算机场地设计规范》(GB50174-2000)(11)《计算站场安全要求》(GB9361-1998)(12)《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SJ/T10796-1996)(1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1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15)《电信工程制图与图形符号》(YT/T5015-95)(1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1992)(17)《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18)《入侵报警工程设计规范》(GA/77-94)(19)《用户终端设备耐过压和过电流能力要求和试验方法》(YD/T870-906)(20)《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设备的安全》(GB4943-95)(21)《地理信息技术基本术语》(GB/T 17694-1999)(22)《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17798-1999)1.4.3 文件通知(1)中共中央关于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2)《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通知》(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8)《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9)《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的通知》(13)《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16-2020年)》(14)《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15)《国有林场森林防火“十三五”规划》(16)《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17)《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9号)(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19)《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发改委令第55号)(20)《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73号)(2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51号)(22)《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快编制地方应急管理信息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应急函〔2018〕272号)(23)《应急管理部办公厅关于实现应急平台互联互通的通知》(应急厅〔2018〕42号)1.5 建设目标建设具有实时性、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的森林防火监测、火情识别、自动报警、扑救指挥、方案决策、灾情分析为一体的森林防火监控指挥系统。
为指挥中心提供准确、及时的现场信息,并且能够实现对森林资源、森林病虫害及野生动物实施监控,对动植物保护和树木监护,通过视频监测记录发现非法伐木者,监控视频资料可以作为处罚依据;建设成以GIS管理软件为平台配合地面数字模型(DEM)实现智能火点自动定位,为指挥中心提供快速准确定位信息;建设成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前端基站系统,采用低能耗的基站设备和先进环保的太阳能供电系统以及高安全性的防雷接地措施,为用户提供长时间无需人工维护的自适应系统;建设成以指挥中心决策为核心,以智能监测系统为支撑平台的森林防火信息应急指挥系统,为决策层提供监测图像及分析、林火自动识别报警系统和GIS自动定位系统,指挥调度防火灭火措施、GIS定位等信息;为XXXXX 建立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森林防火监控指挥积累经验。
同时,充分考虑今后监控点增加、防火业务增多等方面的扩容问题,预留必要的扩展空间;预留到省林业厅的网络接口,为统一的森林防火指挥平台奠定基础。
1.6 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1套基础设施:即前端智能监测基站主要包括:重型数字云台、低照度摄像机、烟火智能识别系统、火点自动定位系统、设备自身的防盗报警系统、市电或太阳能供电系统、5.8G无线数字微波系统、基站控制系统、铁塔、防雷接地系统等构成,是实现智能防火监测系统前端视频图像采集、烟火智能识别并自动报警和火点自动定位数据采集的重要站点。
(2)1套传输网络:传输网络采用基于IP网络的数字化传输网络,网络主要包括:有线光缆和5.8G无线数字网桥系统2种方式,有线光缆包括单模多芯光缆和光纤收发器构成,5.8G无线数字微波系统包括前端5.8G数字网桥系统、5.8G数字网桥中继系统、监测中心机房数字网桥系统构成,传输网络是实现前端监测点视频图像、数据采集传输到监测中心机房的必须链路,是构成森林防火远程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套数据治理系统:满足内部数据资源整合和外部数据资源接入管理的数据治理系统,包括数据交换、数据处理、数据查询与分析和数据可视化。
(4)1套支撑平台:为软件的开发、运行提供完整的软件运行环境,采用服务化应用支撑框架设计,包括核心支撑组件、服务监控管理、共性服务以及平台安全与运维保障。
(5)1套业务应用:即森林防火监控指挥系统,包括森林防火自动监测识别报警、森林烟火蔓延智能预测、森林火灾灾损评估、森林火灾应急指挥调度、森林防火监测预警、森林防火日常办公管理、森林防火信息发布、森林防火基础数据管理模块。
(6)1套标准规范:涵盖感知网络、通信网络、数据资源、软件开发、信息安全以及业务管理标准。
结合项目建设梳理现有标准,整合编制针对森林防火指挥调度的标准规范。
(7)1套安全和运维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防护系统、综合运维保障系统和容灾备份系统。
1.7 建设周期XXXXXXX2 项目需求分析2.1 政务相关社会问题分析2.1.1 森林防火意识淡薄森林火灾是受人为因素影响很大的自然灾害。
目前全社会对森林防火的认识仍然不足,思想松懈麻痹,观念仍需进一步改善.表现为过多地强调了森林火灾的人为性,没能为森林防火工作创造一个科学、宽松的政策和舆论环境;认为森林防火工作只是部门的事。
在实际工作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导致资金投入不足、防火机构不健全、消防监督不力、责任追究不到位。
2.1.2 森林防火工作繁重随着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造林绿化步伐加快和天然林停伐减伐到位,森林面积大量增加,而生物防火林带的营造却停滞不前。
特别是易燃、易受火灾危害的中幼林面积大量增加(特别是冰灾后的恢复造林)。
森林面积的大量增加,使森林防火任务越来越繁重。
植被多年的积累使林内可燃物持续增多,发生大火的隐患和危险性越来越高,一旦起火遇有恶劣天气,极易酿成大灾。
2.1.3 森林防火管理难度加大随着林区搞活经济和森林生态旅游的兴起,进入林区的人员大量增加,火源成倍增长且管理难度越来越大,森林防火工作面临新的困难:上坟烧纸,燃放鞭炮等迷信活动日益浓厚;某些报复性纵火以及为争取火烧材采伐指标而故意纵火亦呈上升趋势等等,极大地增加了火源管理的难度。
2.1.4 森林防火周期延长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近两年来,干旱、高温、大风天气明显增多,防火期延长,森林防火由时段性变为经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