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测验发展

合集下载

团体智力测验

团体智力测验

常见团体智力测验及其实施主讲人:何娟娟智力测验•智力测验可分为团体智力测验和个别智力测验两类。

•团体智力测验在同一时间内测验许多被试,省时、经济,但结果不如个别测验准确可靠;•个别智力测验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测量一个被试,其优点在于测量形式多样,手段精密,反馈及时,但与团体测验相比,较费时费力,不适于大规模测试。

团体智力测验发展简史•团体智力测验首先来源于军队,它的出现与实际需求是分不开的。

•1917年4月,美国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需要选拔出合格的士兵加入战斗——美国心理学会于7月7日先后发表了陆军甲种测验和陆军乙种测验(第一个团体智力测验)•战后这两个测验转化为民用,出现了许多修订版本,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也出现了滥用的现象。

•随后的20世纪二三十年,美国军方对心理测量的兴趣降到了最低点。

•二战危机隐现,军方对智力测验的兴趣又回升了,开发了军队通用分类测验AGCT,并用这个测验测量了1200万名新兵。

陆军甲种(乙种)测验•陆军甲种测验•用途:用于军队招募有阅读能力的人•8个分测验:知识测验、算术测验、常识测验、异同测验、语句重组并辨真假测验、填数测验、类比测验、句子填空测验。

•效度:与军官评定、斯比量表、教师评定、学业成绩的相关•陆军乙种测验•用途:用于文盲和不能参加英语测验的外籍新兵。

•测验项目:包括迷津、立方体分析、补足数列、数目符号、数字校对、图画补缺和几何形分析7个分测验。

学校团体智力测验•团体测验开发出来以后,应用非常广泛•在美国几乎三分之二的学校用团体智力测验侧量大约90%的学生,很多团体智力测验现在被称为学业能力测验。

•团体智力测验也广泛应用于幼儿园,这些测验要求幼儿运用一些简单自动的反应形式来回答问题。

常用团体智力测验—瑞文推理测验•瑞文推理测验,简称瑞文测验(Raven’s Progressive Matrices, RPM),瑞文测验按其原名可以译为渐进性矩阵图。

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瑞文(J.c.Raven)于1938年设计的一种非文字图形智力测验。

(医学课件)韦氏智力测验

(医学课件)韦氏智力测验

2023-11-05•韦氏智力测验概述•韦氏智力测验的构成•韦氏智力测验的应用•韦氏智力测验的最新发展•总结与展望目录01韦氏智力测验概述韦氏智力测验是一种在临床和教育领域广泛使用的智力评估工具,它通过一系列分测验来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

定义韦氏智力测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D.Wechsler在20世纪40年代开发,自1949年以来已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

历史背景定义与历史背景目的韦氏智力测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包括语言、数学和空间能力等方面。

它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了解个体的认知特点和适应需求。

意义通过韦氏智力测验,人们可以了解个体的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这对于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职业选择和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测验的目的与意义测验的优缺点优点韦氏智力测验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能够客观地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

它适用于不同年龄和语言背景的人群,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

缺点然而,韦氏智力测验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它主要评估个体的语言和逻辑能力,可能无法全面反映个体的能力。

其次,测验的结果可能受到文化、教育和生活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此外,韦氏智力测验需要专业的培训和操作,否则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02韦氏智力测验的构成测量被试者的词汇知识,包括对词义、词性和用法的理解。

词汇量语法和句子理解口头表达评估被试者对语法规则和句子结构的理解能力。

考察被试者的口头表达能力,包括流畅度、清晰度和逻辑性。

030201测试被试者对基本数学运算规则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基础数学运算考察被试者在现实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数学问题解决测量被试者对数学逻辑和推理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数学推理评估被试者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抽象思维能力测验抽象概念理解考察被试者在不同事物之间发现相似性和关系的能力。

类比推理测量被试者在假设和前提下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

逻辑推理立体视觉测量被试者对立体图像和形状的理解和感知能力。

第六章 智力测验

第六章  智力测验
3、智力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比奈、推孟) 4、智力是信息加工的能力(斯腾伯格) 5、智力是综合能力
(1)韦克斯勒:”智力是一个假设的结构,是一个人有目的地 行动,合理地思维,并有效地处理周围事物的整体能力。“
(2)斯腾伯格:”智力是从经验中学习和获益的能力,抽象思 维和推理能力,适应不断变化、模糊多样世界的能力,以及激励 自己有效地完成应该完成的任务的能力。
4、韦氏幼儿智力量表(WPPSI)1967年。适用于4-6岁半 的儿童 。
韦克斯量表有许多优点,主要的如:
(1)便于测量各种智力因素; (2)测验的年龄覆盖范围大; (3)测量的智力范围广; (4)应用范围大。 缺点或不足之处。如
(1)三套量度表难度的衔接不好。如追踪测量, 先作儿童量表后作成人量表时,后者的智商往往 高于前者很多(排除了学习效应因素)。
(2)分测验中有些起点偏高,可能由于取样时 排除了智力低下的人,所以不便于测量低智力的 受试者。
四、非言语智力测验
(一)希-内学习能力测验(Hiskey-Nebraska Test of Learning Aptitude, H-NTLA).
➢ 1944年编制,对象:聋哑儿童,1955年发表了正常儿 童的标准化量表。
年龄换算
1、测查日期减去出生日期; 2、从3个月1天到8个月30天,为半岁; 3、前一年9个月1天到下一年2个月30天为整岁。 4、中国常模年龄组:5岁半、6岁、6岁半、7岁、7岁
半、8岁、8岁半、9岁、9岁半、10岁、10岁半、11 岁、11岁半、12岁、12岁半、13岁、13岁半、14岁、 14岁半、15岁、15岁半、16岁、16岁半、17岁、20 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 5、17岁组指0月1天至19岁11月31天;20岁组指20岁0 月1天至29岁11月30天;以此类推。70岁组指大于或 等于70岁1天。

韦氏智力测验

韦氏智力测验
遗传与发育研究
03
教育决策支持
韦氏智力测验可以为教育决策提供支持,例如在选拔学生参加某种课程或评估其是否适合某个专业时。
教育应用
01
特殊教育需求评估
韦氏智力测验可用于评估有特殊教育需求儿童的能力水平,为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02
学科能力评估
韦氏智力测验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估,为教师提供参考依据,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和资源。
工业与组织应用
03
韦氏智力测验的理论基础
智力是指个体在各种认知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和思维等。
智力理论包括因素论、认知过程论、信息加工论等,这些理论从不同角度对智力的本质和结构进行了探讨。
智力定义
智力理论
智力的定义与理论
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这些过程与智力的表现密切相关。
每个分测验下又包含若干子测验,旨在评估个体的不同智力成分。
01
02
03
WIISCE-IV的修订始于2008年,历时三年,在原有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更新和修订,以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
修订后的测验在结构、内容、题量和难度等方面均有所调整,以提高测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新版测验的修订过程
背景
特点标准化程度高:采用标准化的指导语、操作程序和计分方法,确保测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综合性强:涵盖了多个领域的认知能力,包括语言、数学、空间、逻辑等,能够全面评估个体的智力水平。分级合理:根据不同年龄段、教育背景和认知水平的个体,提供不同难度的测验题目,确保测验结果的准确性。应用广泛:适用于教育、职业、康复等多个领域,为个体的发展和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结构语言文字部分:包括词汇、语句完成、阅读理解和文章概括等题目类型,考察个体的言语理解和表达能力。数学运算部分:包括算术、代数、几何等题目类型,考察个体的数学运算和空间思维能力。图形组合部分:包括组合图形的拼凑、识别和空间关系的理解等题目类型,考察个体的空间想象和逻辑思维能力。自由应答部分:包括自由联想、故事续写、问题解决等题目类型,考察个体的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儿童智力发育测量及评价标准

儿童智力发育测量及评价标准

儿童智力发育测量及评价标准
儿童智力发育的测量和评价标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儿童智力发育测量和评价标准:
1. 智力测验:通过一系列标准化的问题和活动,评估儿童的认知、语言、数学、社交和适应性等方面的能力。

常用的智力测验包括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等。

2. 发展量表:根据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制定的发展量表可以评估儿童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水平。

例如,贝利婴儿发展量表、丹佛发展筛查测验等。

3. 临床观察:通过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评估其智力、语言、运动、社交等方面的能力。

4. 标准化评估工具:如心理测量学工具,包括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格塞尔发展量表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专业人员更准确地评估儿童的智力发育情况。

评价标准方面,通常会根据儿童的年龄和性别,将智力发育水平分为不同的等级,如正常、边缘、迟缓等。

同时,也会根据不同的领域和方面,对儿童的智力发育进行更具体的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儿童的智力发育都是独特的,因此
评价标准并非绝对。

在评估儿童智力发育时,应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信息,并结合儿童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智力测试的发展和应用

智力测试的发展和应用

智力测试的发展和应用智力测试是评估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重要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力测试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本文将探讨智力测试的发展历程、分类以及应用领域。

一、智力测试的发展历程智力测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当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品德、智力、思维、知识等多维概念及其关系。

但是直到19世纪,智力测试才真正得到了系统的发展。

法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比奥蒂在1883年发明了第一个实验室的智力测试,促进了智力测试的发展。

20世纪的智力测试主要分为两种类型:普通智力测试和专业智力测试。

前者旨在衡量一个人在一般情况下的智力水平,如斯坦福-比内特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后者则是用于测量特定领域的智力水平,如艺术天赋、音乐表现力等。

现代智力测试不再局限于一维测量,而是采用多维度的方法,同时区分了人的语言技能、理解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方面。

二、智力测试的分类目前常见的智力测试主要有以下四种:1. 斯坦福-比内特智力量表(Stanford-Binet Intelligence Scale)这种智力测试最早由法国心理学家艾弗里·德尼斯·比奥蒂和西蒙·比奥蒂共同开发,后来被改进并引入美国。

它主要包括言语等级、视觉空间能力、工作记忆、流操作、推理等方面的测试。

2. 韦氏智力测验(Wechsler Intelligence Test)该智力测试由美国心理学家大卫·威克斯勒开发,分成多种类型,分别是成人版(WAIS)、青少年版(WISC)和儿童版(WPPSI)。

该测试采用13个次测试来衡量个体的整体智力水平,从思考、推理、判断等多个维度来评估一个人的智力水平。

3. 湖南大学智力测验(HNU Intelligence Test)该智力测试是2008年开发的中国本土智力测试中的典型代表。

它主要包括言语理解和表达、数量关系、空间能力、组合推理、思维动态等方面的测试。

小学生智力发展测量

小学生智力发展测量

小学生智力发展测量(CW-70儿童智力测验)CW-70儿童智力测验是根据国外有关智力测验修订而成,共有70个顼目,内容包括常识、算术、类比、词汇、理解、积木、推理、填图等。

该测验的分半信度为0.93(样本容量为238),预测效度为0.71(样本容量为83)。

有关的常模值见表4-10。

[指导语](1)下面的测试题将对你的智力水平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并可帮助你了解自己的学习潜力。

(2)做本测验试题有时间限制,你必须尽快做,不要在某道题上花太多的时间,以免超过规定的时限,影响成绩的真实度。

时间为45分钟。

(3)本测验中的每道试题都是自我解释性的问题,请根据各题型的特点在括号中填入选择项代号、“是”或“否”及所要求的具体内容。

[问卷项目](1)喇叭是用来吹的,书是用来的:A.玩B.阅读C.音乐D.词汇E.放松精神()(2)汽车与轮子的关系,正如马与的关系:A.腿B.尾巴C.奔驰D.马车E.驾驶()(3)下面的数列,紧接着出现的应是哪个数字?3,9,15,21……()(4)物价管理员早晨通知商店,牙刷应减价10%。

中午发现该减价的是皮鞋而非牙刷,便又通知皮鞋减价10%,牙刷提价10%,那么,牙刷是否恢复了原价?()(5)1,2,3,4,5,6,7,8,9,10,11,12,13,14,15,16。

在6前面那个数之后的第七个数是哪个数?()(6)下面的词能组成一个句子。

若句子意思是对的,括号中填“是”;句子意思错,填“否”:烧木头不能干的()(7)平平的桌面上放4个汽水瓶盖,你能使每两个瓶盖间距离都相等吗?()(8)下面数列中,哪个数字会紧接着出现?1,3,5,7 ()(9)下面的词能成句,如句子意思对的,括号中填“是”;错则填上“否”:球棒用来打棒球是的()(10)粗心大意是指:A.疏忽B.谨慎C.无关紧要D.仔细()(11)张三有10分钱,如果减去3分钱,他的钱将只有李四的钱一半那么多。

李四的钱比张三的钱多多少?A.7分B.4分C.2分 D.13分()(12)甲的女儿是我儿子的母亲,我是男人,那么我是甲的什么人?()(13)找出下列词语中与其他词不相关的那一个:A.马刀B.轻剑C.短弯刀D.长矛E.短剑()(14)只有鸟才有羽毛,所以,下列哪句话符合事实?A.鸟在春天蜕皮B.所有的羽毛都很轻C.蛇没有羽毛()(15)下列这组词中,哪一个是不相干者?A.建筑师B.建筑工人C.水暖工D、医生()(16)下列数列中紧接着出现的将是哪个数字?90,85,75,60,40,()(17)植物学家与社会学家相对应,正如植物与相对应:A.妇女B.问题C.社会D.社会学()(18)线之于布,正如金属线之于:A.僵硬B.收音机C.绳子D.铁网E.金属()(19)卫生带来。

第四章 智力测验

第四章 智力测验

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中国修订版

湖南医科大学 龚耀先主持修订(1981) 城市版和农村版


样本3000人,农村1000人,城市2000人
样本标准化:年龄、性别、区域、职业、教育
测验标准化:分半和重测信度、预测效度
常模:分测验T=10+3Z 离差智商IQ=100+15Z
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构成
一、智力测验概述 (一)什么是智力
– 智力指人的一般能力。
–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
须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分为一般能力 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就是智力。
一、智力测验概述 (一)什么是智力
我国心理学家认为,智力是各种认
知能力的综合表现,是观察、记忆、想 象、思维等能力的综合,而思维能力是 智力的核心。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阜南的智力层次结构模型
卡特尔的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理论
英国
美国

一、智力测验概述 (三)智力的有关理论

2.现代智力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后)


斯腾博格的智力三元结构理论
戴斯的智力PASS模型理论
美国
印度

一、智力测验概述

(三)智力的有关理论

3.当代智力理论新进展
比较

一、智力测验概述 (五)智力测验结果的表述 2.比率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
– IQ=MA/CA*100 – 德国汉堡大学斯腾教授提出,美国斯坦福大学
推孟教授推广到全世界。
– 问题:智力发展和年龄发展并非成正比关系,
年龄大者不适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智力测验的演变和展望从比纳编制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起,智力测验已历经百年沧桑。

在这百年中,智力测验从法国传播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从教育行业推广到军事、商业、管理等诸多领域,从只针对儿童扩大到面向生命全程的各个年龄阶段,从主要诊断异常儿童拓展到适应正常人和智力落后者的不同需要。

目前,研究者已经开发了多种类型的智力测验,这些智力测验蜚声世界,也极大地影响了教育及其他社会领域。

然而,随着传统智力测验的广泛运用,它也越来越暴露出一些弊端,并因此受到人们的批评。

研究者们正在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传统的智力测验正在发生演变,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智力测验的依据:从考虑项目的鉴别性、区分性到增大理论含量在智力测验的依据方面,一些研究者指责传统的智力测验并没有从有关智力的基本理论出发,不是心理测量学理论化的结果[1](P430—460)。

确实,最早的智力测验是为了区分出需要接受特殊教育的儿童,因此在项目的设置上更多地是出于特殊需要的考虑。

以后的智力测验大多沿袭了原有的传统,在编制时更多依据项目的鉴别性、区分性而非基本理论。

因此,这样的测验虽然能够很好地评价智力的个别差异,却无法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智力的本质。

基于传统智力测验在理论性上的这种不足,新开发以及修订的智力测验有意识地加大了理论含量。

考夫曼首先改变了以往的智力测验非理论化的特点,以发展中的智力理论为依据,先后编制了儿童评估量表(Kaufman Assessment Battery for Children, K-ABC)和青少年—成人智力量表(Kaufman Adolescent & Adult Intelligence, KAIT)[2](P244—305),其中K—ABC重点放在信息加工上,分别考察了系列加工、同时加工、心理加工组合和成就等级;而由一个晶体智力量表和一个流体智力量表构成的KAIT则试图整合霍恩和卡特尔的流体和晶体智力理论以及其他理论家所提出的成人智力理论。

考夫曼以理论框架来指导量表项目编制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是他所依赖的理论是否适合于测验目的、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还有待于时间的检验。

另外,最新修订的斯坦福—比纳量表(Stanford—Binet scale—IV,简称SB—IV)[3],其15个子测验也按照智力结构的三层次等级模型组织起来,在斯—比量表的理论构想中,g因素是最一般的能力,晶体智力、流体分析智力和短时记忆是三个二级水平因素,第三级水平也有三个因素,即对应于晶体智力的言语推理和数量推理以及对应于流体智力的抽象/视觉推理。

有些研究者则尝试了另外一条道路,他们试图建构一套完整、系统的智力理论,以便根据智力模型的理论构架来编制智力测验,弥补传统智力测验理论含量的不足。

比如戴斯等人在神经生理学基础上,整合了信息加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学理论,提出了智力的“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模型(简称PASS理论模型)。

依据PASS理论模型,他们在进一步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一个标准化测验——戴斯—纳格利尔里的认知评估系统(简称CAS)[4](P12—115),该测验面向5岁0个月至17岁11个月的个体,目的是测量与学习有关但又独立于教育的基本认知机能。

全量表由12种任务类型构成四个分测验,每一分测验有三种任务,分别测量了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测验中既包括言语测验也包含非言语测验,呈现的形式既有视觉通道也有听觉通道。

经大样本实验发现,CAS 能够非常有效地鉴别认知薄弱的儿童,并为未来的干预提供基础。

因此,目前CAS 已经开始在临床研究中使用。

CAS有比较成熟的理论和实验基础,并且经过较严格的标准化,与传统上缺乏完整理论支持、针对性较差的量表相比,CAS更系统,评估的能力更广泛,也更具针对性,是对传统智力测验的很好补充,而戴斯等人的尝试也为今后智力测验的编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智力测验的内容:从着眼于学业到测量更广泛内容在智力测验的内容方面,许多研究者批评传统的智力测验仅仅着眼于学业,视野过于狭窄[5]。

传统智力测验测量的实质是与学业有关的智力,其内部效度就是力求与学校教育的内容、方式一致,而外部效度则追求预测学业成功,表现出明显的学业取向,智力的内涵被局限于一个比较狭隘的范围内,应当与现实相联系的部分却被严重忽视。

鉴于传统智力测验在内容上的这种局限,一些研究者主张从更宽广的视角看待智力和智力测验,测量更广泛内容。

如斯滕伯格强调智力不仅仅与儿童、青少年的学业相联系,还关系到个体工作以及人生的成功,并由此提出了成功智力理论[5]。

成功智力包括三个方面,除了传统智力测验所测量的分析性智力,还包括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

在成功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斯滕伯格和他的同事经过大量的实验和教育实践,设计出了成功智力测验,旨在评价个体的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智力。

该测验由12个子测验组成,其中对每种智力的评价包括三个多选测验(内容分别为语言、数字和图形)和一个问答测验[5][6]。

斯滕伯格和他的同事通过研究特别指出,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正是传统智力测验所忽视的。

比如,实践性智力主要体现于潜在知识(tacit knowledge)中(所谓潜在知识,指个体在一个环境中为了有效地工作而必须知道、但又没有明确地被教导过、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知识),实验发现,潜在知识的测验分数与传统智力测验分数不相关,说明潜在知识与传统智力测量的内容不同。

而有关研究表明,潜在知识比传统智力测验能够更好地预测个体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

因此,斯滕伯格认为传统的智力测验不论是在测量的对象、材料的类型还是测量的方式上都不够完善,已经到了拓展传统智力测验的时候了[5]。

对传统智力测验拓展的另一方向源于毕生发展心理学的兴起,人们逐渐重视对成人的研究,认识到开发真正适合于成人的智力测验的必要。

研究发现,传统的用于儿童的智力测量类型并不适合于成人,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用于儿童的智力评估标准多与学业成就相联系,而对成人智力的评估,不应仅仅着眼于一个狭窄的主流文化中可利用的知识,还应关注职业成功、工作表现以及一生知识的获得等等。

因此,成人的智力标准,无论就其内容而言还是就其范围而论都应与儿童大不相同。

如埃克曼在其提出的智力发展的加工—人格—兴趣—知识理论(简称PPIK)中就强调,在成人的智力评估中应当扩展知识的类型,特别是那些对工作和成人生活成功重要的知识[7]。

他认为,传统的评估关注的是知识的历史成分,它们大部分来自于正规教育,但智力测验还应注重那些经过努力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积累起来的知识,这些知识是通过成人生活经验包括工作、爱好等获得的。

为了更好地测量智力的教育/文化知识成分,埃克曼等人从大学水平考试中抽取了20个知识领域的主要内容,编制了知识量表,并以此对不同人群进行了研究,发现当这些知识作为智力评估的核心成分时,智力并没有随着年龄而下降。

另一些研究者在其对成人智力发展的最新观点中也指出,所谓智力发展就是不断地整合那些特定领域中的新知识和日益增加的处理信息的专业化程序,这是整个成人生涯认知发展的核心,由此强调了领域特异性知识(DSK, Domain-Specific Knowledge)的重要性。

同时,一些对专家—新手研究、天才个体研究等的实验也支持了DSK对智力成绩的作用[8]。

这些成果提示我们,扩展成人智力测验的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斯滕伯格等人为拓展传统智力测验的内容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其编制的量表要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智力测验还有一段距离;另外,埃克曼等人的知识量表的局限在于,所测量的知识依然主要是通过学业训练而不是通过非学业经验获得的。

三、智力测验的形式:从静态、回顾性的测验到动态测验在智力测验的形式上,一些心理学家认为传统的智力测验是一种静态、回顾性的智力测验,虽然能够测量儿童已有的能力以及所达到的水平,但是不能反映儿童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即学习的潜在能力[3],对智力发展的前瞻和预期能力不足,而且结果常常会受到被试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因素影响,因此往往会低估一些儿童的智力水平。

由于传统智力测验更多指向儿童的过去——那些已经发展形成的能力,不能很好测量儿童的现在和未来——那些正在形成和即将发展的能力,因此,一些研究者提出了动态测验的思想,即不仅测量个体已经发展的能力,也要测量正在发展的能力[9]。

动态测验由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思想发展而来。

所谓最近发展区,代表的是个体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是那些还没有成熟但处在成熟过程中的功能,它们可能明天就成熟但现在还处在胚胎阶段”。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学家在评估个体的能力时不仅要具有回顾性,还应具有前瞻性,实际发展水平体现的是已有的心理发展,而最近发展区则体现了预期的心理发展[10]。

动态测验就是试图评估个体智力潜能、测量最近发展区的一种测验[11]。

动态测验常用的范式是将测验与干预结合起来,通常要求被试在测验中学习,其程序是:前测——教学(训练)——后测[5],被试在两次测验之间的获益代表了其学习潜能。

与传统智力测验相比,动态测验更多关注学习发展过程,关注主试与被试之间的互动,关注在学习过程中由主试对被试的学习能力作出评价。

已有研究表明,动态测验能够有效地反映被试已有能力和潜能之间的差异。

由于不仅评价儿童现有水平,还着眼于儿童的发展潜能即最近发展区,寻求将潜能变为现实的干预手段,所以动态测验在近二十年来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

例如,研究发现弗瑞斯坦的学习潜能评估测验(Learning Potential Assessment Device, LPAD)与传统的智力测验相比能够更好地预测被试的学习能力,因此已经开始运用于临床[3]。

而布朗等人则将实验程序中的干预和之后的迁移进一步量化和标准化,大大提高了动态测验的信度、效度,也拓展了其应用范围[12]。

动态测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智力本质以及测量智力的新视角,也更丰富了原有的智力理论,是静态智力测验的重要补充。

但是,和静态智力测验一样,动态测验也只是测量了智力的一个方面而已,并不能就此取代静态智力测验,要全面评价儿童智力,还应当把两类测验结合起来。

另外,目前的动态测验在理论和操作上还比较模糊,标准化程度不高,较多依赖于传统的智力测验,因此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四、智力测验的编制和实施:克服文化不公平现象在智力测验的编制和实施上,许多研究者指责传统的智力测验存在着文化不公平现象,即研究者所编制的智力测验主要测量的是他们所认同的适合主流文化的技能和知识,文化偏差造成了对其他文化的个体智力低估的现象[1](P430—460)。

在智力测验的施测中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施测者与被测者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彼此不能很好沟通、反馈和相互领会,影响了被测者的发挥及其IQ分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