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韩德民安庆一中授课内容

合集下载

铜陵县十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2新人教版2

铜陵县十中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案2新人教版2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教学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二、教学策略本节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替换或补充分析材料。

无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的学习行为,都是有遗传基础的,而且很多行为很难分清究竟属于哪一类,如鸟类的迁徙和鱼类的洄游,都是本能和学习结合的结果,教师在处理有关教学内容时不应绝对化。

动物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许多行为有着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使学生陷入对一些枝节问题的讨论中,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更为重要。

教师应注意把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先天性行为的局限性、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等讨论题,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本节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关于动物行为的探究活动难以在一节课上完成。

教师要努力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上组织好教学也很重要。

学生可以从教材提供的两个探究活动中任选一个,也可以根据具体条件替换实验材料或方法,但探究活动一定要做。

要鼓励学生提出和实施个性化的研究方案,肯定他们符合科学性的自主性探究;鼓励他们创新。

教师还应组织好交流和讨论。

实验部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可分为两类:观察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要求观察者精确、真实、详尽、客观地反复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

也就是说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时,将这种动物的所作所为不加渲染的如实记录,即见到什么就记下什么。

在研究动物行为的初期,这种观察、记录工作几乎全部由观察者去做。

例如,19世纪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亨利·法布尔(1823—1915)是用观察法研究昆虫生活的第一位科学家,他被称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安徽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备课教案:科技说明文《物种起源导言 》

安徽省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备课教案:科技说明文《物种起源导言 》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备课教案科技说明文单元学习重点1、掌握说明对象的特征,理解说明顺序,探究说明方法和技巧,体会说明文语言或简明或严密或生动的特点。

2、训练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整体把握材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学习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

10.《物种起源》导言达尔文教学重点:1、准确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正确认识文中的科技内容。

2、筛选重要信息和关键词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法、情景教学法、换位阅读法学法指导:初读明确课文重点—研读筛选主要信息—探究突破重点难点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设计大家一定记得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把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和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相提并论。

一百多年前,达尔文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来,这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进化论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物种起源》导言。

二、解题“导言”即“绪论”,也称“引言”,是学术论著或一篇文章开头的话。

一般说明全书的主旨和内容及有关问题等,作出介绍、说明。

这篇课文是科学论著的导言,以介绍和研究写作经历,说明发表原因,以表明自己的著作必有据,没有妄下结论;然后说明自己研究的思路,阐述理论的根据,点出主要观点,并扼要介绍了《物种起源》一书的内容和联系。

序言的内容宽泛,对原作内容是否具体说明对内容介绍的多少都没有明确要求。

序言写作无定体,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或说明、或兼而有之,都是可以的。

而导言则侧重于议论、说明。

文学作品一般有序言无导言。

学术著作有导言,还可有序言。

学术著作再版几次可以有几篇序言,但导言只有一篇。

三、介绍达尔文及其进化论1、查理•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年),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22岁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做历时五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并收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一书,成为生物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吕亭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吕亭初级中学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

动物的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2、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认同动物的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能力目标1、养成在运动时注意自我保护的行为习惯。

2、形成探究实验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与交流,使同学能够认识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科学探究精神。

3.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立性。

[教学重点]1.动物运动依赖的一定结构――运动系统的组成。

2.运动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配合。

[教学难点]根据素材分析推理,进行探究性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 创设情境教师:展示动物运动的多媒体资料,引出动物行为的概念,导入新课。

学生:观察多媒体。

引出:说明动物所进行的这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

而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这就是动物的运动系统。

二. 合作探究教师: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这些动物的运动方式。

展示图片学生:思考、讨论,并交流相互的认识(蠕动、游泳、飞行、行走、奔跑、跳跃等方式)。

设疑:动物主要是靠什么系统来完成各种动作的呢?教师:我们首先就以哺育动物为例来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

游戏:屈肘和伸肘。

请同学们思考:当你们做这些动作时,有哪些结构参与?在什么情况下你不能正常做这些动作?学生:思考,在阅读的基础上讨论运动系统的组成。

[观察与思考]P28—29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思考:1、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2、观察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图,注意看一组肌肉的两端是附着在一块骨上,还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这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讨论:1、大吊车的哪些部位相当于动物体的关节?2、除哺乳动物外,其他脊椎动物的骨骼也有关节吗?3、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原因吗?4、人体都有哪些部位有关节?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关节容易受伤?应当怎样保护?总结板书:运动系统的组成设疑:这三者之间是怎样完成配合形成运动的呢?(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教师:结合投影,讲解骨骼肌的结构(肌腹和肌腱)与功能特性(受刺激而收缩),投影提问:如果骨上只连接一组肌肉,会是怎样的情况?学生:观察,在认识了解骨骼肌的结构与功能特性后,思考所提问题,讨论、得出结论(如果只有一组骨骼肌连在骨上,则不能完成运动的功能)。

【中小学资料】安徽省潜山县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新人教

【中小学资料】安徽省潜山县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2.1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教案 新人教
师:请观看反射过程视频,思考,反射弧的各个部分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传入神经把兴奋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对兴奋加以分析和综合;传出神经把兴奋在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效应器产生反应。
师:多媒体展示“疑难解析”环节,对反射和反射弧的知识加以巩固训练。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2.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项目
内容
课题
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修改与创新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和调节的结构基础;阐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
2.能力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兴奋传导这一生命活动的本质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发散、求新、求异思维为主的创新思维;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培养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习惯
设计填空内容,让学生把握识记重点
板书
设计
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反射
1、神经系统的组成
2、基本单位--神经元
3、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二、兴奋的传导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三、人学生,除神经调节外,生命活动还受到体液调节,但是要引导学生得出生命活动是以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为辅的。
(二)新课研学
师:神经调节是由神经系统来承担的,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结构如何?有什么功能?请同学复习、思考,并画出。
生代表:在黑板上画出神经元的结构示意图,并标注。
师:提醒并纠正学生对于神经末梢和神经纤维结构的认识。
人脑的高级功能
1、语言功能
2、学习和记忆功能

八年级生物第22章第3节 (第3课时)

八年级生物第22章第3节 (第3课时)

第22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三节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主备教师:秦文婷课时:第3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总结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情感目标: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分析动物的特征,在动物与人的关系调查中,使学生认识到它们的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认识到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提高环保意识制定教学重点为:举例说出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依据学情从同学们熟悉的动物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动物的特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延伸了教学内容分析教学难点为:调查活动的组织、开展与落实。

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资料收集学情分析:从同学们熟悉的动物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分析动物的特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延伸了教学内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布置并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学生准备:小组分工协作,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等途径,尽可能多地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制作相应的展示作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思考:鱼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类群,还有一些类群它们的结构如何?又是怎样与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呢?二、新课教学播放动物录像,请学生进行分类。

教师:同学们大体上分类正确。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

并结合图片及生活经验讨论该组动物的特点并记录。

出示四组图片:(1)两栖类:虎纹蛙、大鲵、蝾螈、蟾蜍的图片。

(2)爬行类:蛇、壁虎、扬子鳄、龟的图片。

(3)鸟类:鸳鸯、苍鹰、鹦鹉、天鹅的图片。

(4)哺乳类:大象、海牛、虎、豹的图片。

学生:每个小组认真观察一组动物,并记录。

教师:注意引导,并对各组讨论结果给予积极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引导他们从不同方面了解该组动物。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阅读P40~P41的内容。

然后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

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8.华南虎教案 新人教版

安徽省安庆市第九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28.华南虎教案 新人教版

28.华南虎教案学习重点:1、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理解作者在诗中蕴含的感情。

2、感受这首诗中浓厚的象征色彩,理解其象征意义。

重点分析1、《华南虎》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1973年6月,正是“十年动乱”期间。

诗人牛汉正在某某某某文化部干校劳动改造(“文革”中,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一次,他去某某,在动物园里见到了一只趾爪破碎、鲜血淋漓的被囚禁的老虎。

这只老虎的形象强烈地触动了诗人的情思,回到干校后,他就写下了这首《华南虎》。

2、这首诗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

华南虎及“铁笼”分别象征什么?“观众”代表什么?所谓象征,就是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间接地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华南虎象征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

“铁笼”禁锢自由、代表邪恶。

“观众”是冷漠、市侩,有时还会助纣为虐的群体的写照。

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3、华南虎的心灵为什么会感觉“屈辱”?感到“屈辱”有两层含义:浅层意思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深层意思是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4、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 请从课文中找出诗句说明。

具有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

诗句如: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安详地卧在一个角落——高傲不羁。

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向往自由、追求独立。

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不屈服于压迫,勇于抗争。

5、在华南虎面前,“我”为什么会感到“羞愧”?“我”作为庸俗大众中的一员,来“观赏”老虎。

在“不羁的灵魂”面前,感到了自己人格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6、为什么“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这是在表现华南虎对自由的火一般的渴望,歌颂华南虎在逆境中爆发的充满野性的炽热生命力。

7、“我终于明白……”中“我”这时明白了一些什么?“我”明白了被人类囚禁在笼中的不只是一只老虎,而且是一个不屈服、不苟活的高尚的生命;“我”明白了在这个“不羁的灵魂”面前人类的庸俗、猥琐和无知;“我”明白了在悲怆和困厄中,人应该超越苦难,拒绝庸俗,抵抗堕落,奋然前行。

高二生物第一章 生物和我们三

高二生物第一章 生物和我们三

得夺市安庆阳光实验学校高二生物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苏教版必修三【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身边的生物科学和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二、良好开端1、重点:举例说出科学合理地保护动物的方法、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2、难点:归纳出物种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实验设计的基本过程三、成功之旅【知识点1】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生物多样性丧失(一)现状科学家经过充分调查证实,在1941—1988年期间下列8种动物已经绝灭8种动物绝灭的资料分析:这些物种的绝灭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保护濒危动物?如何保护?(二)原因:1、内因:物种特化和基因功能丧失国宝大熊猫特化为主要以箭竹为食,一旦环境变化引起其栖息地内的箭竹大面积死亡,大熊猫就可能出现生存危机;朱鹮(图1-1)由于长期人工饲养和近亲繁殖,导致朱鹮某些适应于野外生存的基因功能逐渐丧失,这些都可能加快其绝灭的进程。

图1-12、外因:(1)乱捕滥猎是物种濒危和绝灭的直接原因之一由于蟒蛇的肉味鲜美,而且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便招来捕杀之祸,导致广东、广西、云南等地的野生蟒蛇数量急剧减少。

目前,蟒蛇已经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是导致物种濒危和绝灭的重要原因人类滥伐森林、围湖围海造田、过度放牧等,都可能直接造成野生生物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

例如,我国特有的灵长类滇金丝猴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数量的减少就和栖息地的破坏有直接关系。

(3)外来物种的入侵如,凤眼莲(图1-2)、大米草、加拿大一枝黄花(图1-3)等外来物种的入侵加剧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4)环境污染(5)自然灾害例如,长江洪灾和汶川地震导致许多栖息于沿江平原、丘陵和山区的野生动物(包括大熊猫在内)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例题1】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生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据估计,现在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绝灭,2000年,野生动物已减少了15%~33%。

那么物种为什么会急剧减少呢?人类活动不停地改变着生态环境。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或甲,用呼吸,在上产卵,乱表面有坚韧的。
4、常见的爬行动物有
二.蜥蜴和青蛙相比,是与陆地生活的特点:
1外部形态:蜥蜴身体分为,皮肤,表面覆盖,可以保护身体,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
1.呼吸:蜥蜴的肺比青蛙,气体交换能力,靠呼吸。
2.生殖:青蛙在水中受精,属于受精,蜥蜴属于受精,受精卵产在,卵有坚韧的保护,蜥蜴的生殖可以摆脱对的依赖,成为真正的脊椎动物。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指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第二课时
自主学习爬行动物的外部形态并填空
对比探究
【拓展延伸】
并进行小结
一、填一填
1、蜥蜴的头部后面有,短小,干燥,表面覆盖角质的
2、蜥蜴只靠呼吸,生殖和发育可以摆脱对环境的依赖。
4.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或甲,用呼吸,在上产卵,乱表面有坚韧的。
5.见的爬行动物有
1.青蛙有冬眠的习性呢?两栖动物中的“栖的”义是什么?
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为什么现在稻田里很少听到蛙声了?
观察与思考并说出蜥蜴的外部形态并填空。
总结出两栖动物的主要特点。
2.青蛙的眼睛后面有,可感知声波,头部前段有一对,是呼吸的通道,青蛙的短小,发达。
3.两栖动物的特征是:幼体生活在中,用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上,也可以生活在中,用呼吸,兼用呼吸
4.常见的两栖动物有
一.青蛙适于水陆两栖生活的特点
1.头部:呈三角形,可水中游泳时的阻力,头部有口,一对是呼吸的通道,一对眼,对活动的物体敏感,可感知声波,这些发达的器官,是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总序1、动物学研究动物形态、结构、分类、生命活动及其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发生发展的学科。

2、动物学的子分类保护生物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学动物形态学动物分类学动物胚胎学动物地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行为学动物生态学3、动物知识体系的构建细胞与组织微观器官与系统宏观行为与生态空间分类与进化时间4、内在的逻辑关系一、形态结构与机能的统一二、形态、机能、结构、行为等与环境的统一三、进化与适应的统一5、动物演变的趋势一、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二、形态、行为由简单到复杂三、由低等向高等四、物种由少到多6、动物分类的方法自然分类:除用形态特征作为分类性状外,还用生态、行为、生理、生化、地理等方面的资料作为分类依据,以生物学概念替代了纯形态概念。

细胞分类:应用细胞学特征进行物种分类,专门研究该领域的学科称为细胞分类学。

生化分类:蛋白质电泳、抗原抗体反应、蛋白质序列比较。

分子分类:利用核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进行分类,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序列越多。

7、现阶段已发现的生物为 200万种,植物 38 万种,昆虫有 100多万种,脊椎动物共有 5 万种,估计共有 400-3000 万种二、动物的细胞与组织1、施莱登、施旺的细胞学说见高中课本。

2、细胞的三大系统颗粒纤维系统:染色质、核仁、核糖体;细胞骨架系统:由一系列特定的结构蛋白组成的空间网状结构,其发挥机械支撑、空间组织的作用,参与各种形式的细胞运动。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的质膜构成的外膜(质膜)系统以及各细胞器的膜构成的外膜系统,生物膜系统在人体内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比如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通讯、各细胞之间的识别作用等等,都是与生物膜系统息息相关。

另外,生物膜系统还将各细胞、各细胞器分隔开来,使它们可以独立工作、互不干扰又可以相互联系。

其他不同溶酶体乙醛酸循环体伸缩环细胞板中心体胞间连丝4、动物细胞的知识点要点一、细胞的流动镶嵌模型(右图)、跨膜运输以及细胞通讯等等。

二、细胞核和细胞分裂。

三、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

四、细胞的分化、凋亡、死亡。

五、细胞骨架以及微丝、微管、中间丝的研究。

六、线粒体和能量代谢。

5、动物的组织总叙动物具有其特殊的组织,组织是构成器官的基本结构。

6组织的特征应当从以下三方面认识一、细胞种类二、细胞间质的多寡三、纤维7、组织的分类 {1}上皮组织定义:是指覆盖在身体表面和和体内器官内表面的一层层具膜状结构的紧密排列 的细胞。

功能:保护、分泌、排泄、吸收。

种类:单层扁平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复层立方上皮。

腺体种类:有管腺、无管腺。

分布在动物体不同部位的上皮,其功能各不相同。

{2}结缔组织组成:由结缔组织基质和分散在其中的细胞组成。

功能:连接、支持、保护、防御、运输、修复等。

种类:疏松结缔组织、纤维状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血液、软骨组织、骨骼。

细胞种类:固定的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

游走的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蛋白质纤维种类:有弹性的弹性纤维、有韧性的胶原纤维、分支成网状的网状纤维。

{3}肌肉组织组成:由成束的肌纤维组成,可以收缩。

功能:维持机体和器官运动。

种类:心肌、横纹肌【又名骨骼肌】、平滑肌。

心肌、横纹肌、平滑肌比较:且位于细泌尿、生殖系统血管 胞中心肌肉类型朴构连,I吏我们诡够陆怎运讪;r ftt 肌形成益官内邯的肌肉肚;理壮的心肌仅位j心肌屮-□两畜的活动是不愛意谊上粗的.{4}神经组织神经组织是人体内分化程度最高的一种组织。

神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单位是神经细胞,即神经元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三、动物的器官与系统1、器官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特定形态结构,完成与其形态相适应的功能器官水平的功能源于组织的相互协调作用。

2、器官之间相互结合可形成特定的系统。

3、人体内的系统可分为12种: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淋巴系统免疫系统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4、皮肤系统组成器官:皮肤作用:包围在人体外表面,起着保护身体不受外物侵害,保持内环境的稳定的作用。

5、骨骼系统组成器官:206块骨骼作用:支撑全身,保护内脏器官,并与肌肉一起构成人的运动系统。

6、肌肉系统组成器官:全身 600 多块附着在骨骼上的骨骼肌作用:骨骼肌通过肌腱附着在不同长骨的端点,它们的收缩可以引起机体的运动。

人体内令一种类璽的肌阖*它们負丿*责人体的运动功能.这1种炎盟时肌肉都的肌釘抵纽成,在受鬥冲统冲妙的剌激吋能够产业收毎.但是它们乂分别n?j fi的待点:廿骼肌m心肌S,.从不牲苛.但和血i 心in醱内.烦办把■泊星•令专..7、消化系统组成器官:口腔、食管、胃、十二指肠、大肠、小肠、直肠、多种消化腺。

作用: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素。

8、循环系统组成器官与组织:心脏、动脉、静脉、毛细血管、血液。

作用:将血液与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处,从全身将代谢产物运送出来。

9、淋巴系统、免疫系统组成器官与组织、细胞:肺、胸腺、骨髓、淋巴结、淋巴管、毛细淋巴管以及其中的淋巴和白细胞。

作用:保卫身体抵抗病原体的侵害。

10、呼吸系统组成器官: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

作用:从体外吸入氧,并排除体内的二氧化碳。

11、排泄系统组成器官:肾、输尿管、膀胱、尿道。

作用:将流经肾的血管中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维持体液渗透压的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12、内分泌系统组成器官:各种腺体。

作用:分泌特定化学物质调节机体生长、发育、代谢、生殖、应急等活动。

13、神经系统组成器官:神经中枢、神经分类: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作用:接受体内外刺激,产生应答反应,调节身体功能以适应体内外环境变化。

14、生殖系统组成器官:男女内外生殖器作用:分别产生雌雄配子,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完成延续种族的任务。

15、人的发育人的发育包括在母体内进行的胚胎发育和从母体分娩后继续进行的胚后发育人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与生长,形成与亲代相似的个体,再经幼年、成年、衰老直至死亡的复杂过程。

16、胚胎发育阶段:(由先到后)受精卵、二分裂球、四分裂球、八分裂球、桑葚胚、囊胚17、激素四、动物的行为与生态1、学习要点:各种行为的特点各种行为的适应性意义生理机制遗传与进化2、环境信息:生物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分类:物理性环境信息:光、振动、气压、风等化学性环境信息:气味、酸碱度、氧含量、二氧化碳含量等。

3、感觉器官化学感受器、声波感受器、热感受器、光感受器。

4、刺激筛选外围筛选:感觉器官只能感受到一定种类、一定阈值的刺激。

中枢筛选取决于中枢神经系统,即筛选发生在中枢的哪个部位及筛选的机制。

两种筛选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5、行为动机原则特异势能原则、等级原则、负反馈原则。

7、行为种类:攻击行为、捕食行为、繁殖行为、择居行为、贮食行为、定向行为、节律行为、社会行为、防御行为。

【注】一、攻击行为和捕食行为的不同{1} 、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个体间,捕食行为发生在异种个体间。

{2} 、攻击行为很少具有杀伤性,而捕食行为具有很强的杀伤性。

二、反捕食行为和防御行为大致含义相同,不过要狭义一些。

8、先天性行为:趋性、反射、本能。

后天性(习得)行为:印随学习、观察学习、判断与推理、联想学习、习惯化。

9、生态因子: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分类:非生物因素、生物因子。

10、生物与生态因子关系的三定律【1】最小因子定律生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要达到一定量,完全缺乏这些物质,生物将无法生长,恰好达到最小量时,生物生长将受到影响。

【2】耐受性定律1、一种生物对各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2、同种生物不同发育阶段对多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不同3、耐受范围广的生物分布的范围也广4、生活在不同地域的同种生物,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会导致其耐受范围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生态型。

5、耐受性只是一种相对程度,只有狭广之分。

【3】限制因子定律1、在诸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繁殖、分布、生理功能或生存的因素就是限制因子。

2、任何生态因子都可以成为限制因子,可以因生物所处环境不同和不同的发育阶段而产生变化。

6、动物种群增长模式J增长、S增长(略,见必修三。

)7、逻辑斯蒂方程由于资源限制,种群在有限环境中的增长不是无限的, 有一个上限,称为环境容 纳量,记为K 。

当种群在一个资源有限的空间中增长时,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 对有限空间资源合其他生活必需条件的种内竞争也将加剧, 必然影响到种群的出 生率和存活率,直至种群停止增长,甚至使种群数量下降。

设种群瞬时增长率是种群数量的线性函数,当种群数量接近于 K 时,则瞬时增 长率r'愈小。

N=0时,瞬时增长率r' =rm ; N=K 时,种群停止增长,即r' =0 0 r '=r (1-N/K)。

方程表达式:dN/dt = rmN(1-N/K); 8、k 生物与r 生物的比较。

二者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 9、种群数量波动的调节 种内调节种间调节10、种间作用【1】正相互作用 偏利共生(共栖)、原始合作、互利共生。

注:原始合作与互利共生都是双方受利, 但原始合作无依赖,互利共生双方有依 赖。

【2】负相互作用 竞争、寄生、捕食、偏害。

密度制约 [非密度制约五、动物的分类与进化 1、 双名法(略) 2、 分类阶元多细胞动物进化树①【注】:(1) 、以上的分类阶元是门(2) 、线形动物是一类动物,而并不是一个门,其包括:线虫、线形、围腔、棘 头、动吻、轮虫等门。

(3)、与环节动物很接近,但不是环节动物的有星虫门等,上图中未列出。

(4)、与腕足动物很接近的还有苔藓动物和箒虫动物。

3、各门的代表动物海绵动物门(多孔动物门):海绵 栉水母动物门:栉水母 腔肠动物门(刺胞动物门): 水螅纲 水螅、僧帽水母、桃花水母、钩手水母 钵水母纲 霞水母、海蜇、海月水母 珊瑚纲 珊瑚、海葵 扁形动物门 涡虫纲 涡虫 吸虫纲 血吸虫 绦虫纲 绦虫线形动物门(过去的分类方法) 线虫纲 蛔虫、晓虫、丝虫、旋毛虫 轮虫纲 轮虫 环节动物门 多毛纲 沙蚕 寡毛纲 蚯蚓 蛭纲 山蛭、水蛭(蚂蟥) 软体动物门多板纲 石鳖 腹足纲【动物界第二大纲,约 10 万种】 前鳃亚纲【壳大的种类】 鲍鱼、田螺、钉螺等 后鳃亚纲【壳退化或消失,用鳃呼吸】海牛、海兔等 肺螺亚纲【用肺呼吸的种类】蜗牛、椎实螺、蛞蝓等 掘足纲 象牙贝 瓣鳃纲列齿目 蚶类异柱目 贻贝、珍珠贝、牡蛎脊索动牺操皮动物腕足动畅等节<.动"J环节动畅软休动畅纽形动肠线虫动糊等扁形动物腔嚴动舸假体腔无体牲动物 动物冷节动物■ 辅射对拓侧星劫扬、 后生动畅三胚层动畅两侧对祢 动物后口 肠程动拘真瓣鳃目砗磲、蛤蜊、船蛆、河蚌、蛏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