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运动系统及其设计_ME PPT课件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全完整版

理学的理论体系。
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动物实验法
人体实验法
通过动物实验模拟人体运动过程,研究运动 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通过人体实验观察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和 适应变化,探讨运动对人体机能的影响。
调查法
数学建模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运动员或普 通人群的运动经历、身体状况等信息,分析 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合理营养补充
运动后及时补充蛋白质、糖、维生素 和矿物质等营养素,促进身体恢复。
按摩与理疗
通过按摩、热敷、冷敷等理疗手段缓 解肌肉紧张和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 淋巴循环。
心理调适
采用心理暗示、放松训练等方法缓解 运动性心理疲劳,提高运动员自信心 和斗志。
07 运动处方及营养补充策 略
运动处方的制定与实施
关节结构
关节功能
关节疾病与损伤
纤维关节、软骨关节、 滑膜关节
关节面、关节囊、关节 腔
连接骨骼、提供运动范 围、吸收冲击
关节炎、关节脱位、韧 带损伤等
肌肉结构与功能
肌肉结构
肌纤维、肌膜、肌 束膜、肌外膜
肌肉收缩与舒张
兴奋-收缩耦联机制、 肌丝滑行理论
肌肉类型
骨骼肌、心肌、平 滑肌
肌肉功能
产生运动、维持姿 势、保护内脏器官
有氧氧化系统概述 介绍有氧氧化系统的基本概念、代谢途径及其在运动中的 供能作用。
脂肪酸的氧化与利用 详细阐述脂肪酸在体内的氧化代谢过程,包括脂肪酸的活 化、转运和氧化等步骤,以及脂肪酸在运动中的利用情况。
碳水化合物的有氧氧化 探讨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有氧氧化代谢的过程,包括葡萄糖 的摄取、转运和氧化磷酸化等步骤,以及碳水化合物在运 动中的供能作用。
运动系统课件 PPT课件

• 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颅 腔、胸腔和盆腔的壁如顶骨、 胸骨。
• 不规则骨:骨形状不规则, 如椎骨。其中有含气空腔的 叫含气骨,如上颌骨。
人体所有的骨骼, 从形状和大小上各不 相同,有的较大,如 胫骨、肱骨等,有的 则很小,如趾骨等。
扁平状的骨起保
病因主要是产伤、胎儿头位不正或胎儿头在子宫内 位置处于歪斜状态等原因,此外还有子宫内外感染、遗 传及动静脉栓塞而致肌肉坏死等。该病在早期进行正确 有效的非手术治疗,大多数患儿可以完全得以治愈。
观看小儿斜颈视频
3、桡骨小头半脱位(牵拉肘)
4、髋关节脱位与扭伤
小儿髋关节脱位属于先天性的,是由于一些婴儿 出生时发育迟缓使股骨头不在髋臼内所致的。
2、小儿骨的化学成分
(1) 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粘多糖蛋白等,约占1/3。
(2)无机质:以碱性磷酸酸盐为主,约占2/3。
骨的化学成分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幼儿时期 青年 成年 老年
有机质 5
4
3
2
无机质 5
6
7
8
有机质使骨具有弹性, 无机质使骨坚硬,具有抗压力和抗扭曲力。
3、小儿骨的物理特征——不易骨折,易弯曲
囟门:分前囟和后囟。
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线形成菱形间隙,出生时约 1.5—2cm,在12—18个月闭合;
后囟为顶骨与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在出 生时已闭合或很小,最迟约在生后6—8周完全闭合。
早闭见于小头畸形,晚闭多见于佝偻并呆小症或脑 积水。前囟饱满见于各种颅内压增高,是脑膜炎、脑炎 的重要体征;后囟凹陷常见于脱水或者极度消瘦小儿。
五、小儿运动系统解剖生理与临床的关系
运动系统和感觉系统PPT课件

病理反射
指锥体束病损时,大脑失去了对脑干 和脊髓的抑制作用而出现的异常反应。
22
病理反射 Pathologic reflex
Babinski
Oppenheim
Chaddock
Gordon
23
• (二) 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锥体系以外与躯体运动有关的传导通路 统称为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结构较复杂,涉及脑内许多结构,包括大 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 核、黑质、脑桥核、前庭核、小脑和脑干网状结构等。 狭义:基底节(尾状核、壳核和苍白球)、丘脑底 核、黑质、红核
2
• 瘫痪 • 定义:(骨骼肌)随意运动功能的减低或丧失 • 原因:神经系统病变:多数(神经源性)
神经肌肉接头病变:少 肌肉病变:少(肌源性)
3
一 解剖和生理基础 (一)运动传导通路:特点:
经2级神经元传导 锥体系
4
1、 皮质脊髓束
①
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锥体细胞 内囊后肢
脑干各部
锥体交叉
24
主要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的运动、维持体态姿 势、完成半自动的刻板动作等。
在完成复杂的运动功能时,锥体外系与锥体系是不可分 割的统一体,只有在锥体外系使肢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 适当的肌张力及协调的条件下,锥体系才能支配精确的随 意运动。
锥体系损害表现为瘫痪,而锥体外系损害主要表现为不 自主运动、肌张力改变、运动(增多或减少)等,而非真 正的瘫痪。
接受锥体束\锥体外系&小脑系统各种冲动
的最后共同通路。是运动冲动到达骨骼肌的
唯一途径。
7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病变:瘫痪
8
(二) 反射
第5节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PPT课件(初中科学)

时
学
练
躯体运动
• (1)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 为动力形成的。 (2)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 而产生运动,这一过程是神经系统的安排下完成 。 骨骼肌大多附着于关节周围,一个运动通常是由
倍 多块骨骼肌协调完成的。
速 课 时 学 练
卫生与保健
•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使关节囊增厚、韧带增粗 ,从而加强关节的坚固性。体育锻炼还能促进身 体的生长,使肌肉发达,骨骼粗壮,增强体质。
。
②使关节运动灵活的结构特点: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表
面光滑的关节软骨,缓冲运动时的震动与减少运动时的
摩擦。 关节腔内的滑液可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
③每块骨骼肌是一个器官,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肌
倍
腱Hale Waihona Puke 由结缔组织构成,分别附着于相邻的骨上。 肌腹:
速
属于肌肉组织,是骨骼肌收缩的部分,内有血管和神经
课
。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练习
• 1. 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
• 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 B.骨骼肌的两端可附着在同一块骨上 • C.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 倍 • D.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互配合活动
速 课 时 学 练
• 2. 引体向上是很多男同学比较喜欢的一项运动. 如图为手臂中肌肉和骨骼的关系图.请问在做引 体向上将身体拉到最高位置的过程中,肱二头肌 和肱三头肌的状态分别是( )
• A.收缩、收缩 B.收缩、舒张
• C.舒张、收缩 D.舒张、舒张
倍 速 课 时 学 练
• 3. 人体完成一个动作的顺序,正确的是( ) • ①骨骼肌收缩 ②肌肉附着的骨受到牵拉 ③骨骼
人的运动系统及其设计

人的运动系统及其设计人的运动系统指的是由骨骼、肌肉和关节组成的系统,它们协同工作以实现身体的运动。
运动系统的设计是指如何使骨骼和肌肉进行结构和功能上的优化,以实现最佳的运动性能和适应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人的运动系统及其设计。
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关节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骨骼系统由骨头、软骨和韧带组成,它们提供了结构支持和保护内脏器官的功能。
肌肉系统由肌肉和肌腱组成,肌肉通过收缩产生力量,肌腱将这些力量传递到骨骼上。
关节系统连接骨骼,使它们可以相对运动,从而实现身体的各种运动。
运动系统的设计目标是提高人体的运动效率、力量和稳定性。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运动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骨骼的设计:人体的骨骼结构是为了承受各种力量和负荷而设计的。
骨骼的形状和密度可以提供最优的力学特性,以支持身体运动和抵抗受力。
例如,长骨的中心是中空的,可以减轻重量同时增加强度;骨骼的连接点是关节,提供了灵活性和运动范围。
2.肌肉的设计:肌肉主要用于产生力量和控制运动。
肌肉的设计考虑了力量、速度和控制的需求。
例如,肌肉的形状和长度可以决定力量输出的大小和方向;肌肉纤维的类型可以决定力量的产生速度和耐力。
3.关节的设计:关节连接了骨骼,它们的设计使人体可以进行各种复杂的运动。
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是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例如,球状关节可以提供多个方向的运动,而髁状关节可以提供强大的稳定性。
4.神经控制:人体的运动是由神经系统控制的。
神经系统通过发送信号到肌肉,控制它们的收缩和放松。
神经系统的设计可以决定肌肉的控制精度和速度。
通过优化骨骼、肌肉和关节的设计,人的运动系统可以实现高效的运动效果。
例如,在跑步中,骨骼和关节的设计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持和稳定性,肌肉的设计可以提供足够的力量和能量输出。
而对于器械运动员来说,肌肉的设计要更注重力量和速度,关节的稳定性也要更高。
总结起来,人的运动系统的设计是一个多学科的综合问题,它涉及到生物力学、解剖学、神经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运动与健康PPPPT课件全

第1页/共82页
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肌细胞、神经细胞等)
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器官(心、肝、肺、肾等)
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
第56页/共82页
第57页/共82页
第58页/共82页
第59页/共82页
第60页/共82页
第61页/共82页
第62页/共82页
第63页/共82页
第64页/共82页
第65页/共82页
第66页/共82页
第67页/共82页
第68页/共82页
第69页/共82页
第70页/共82页
第71页/共82页
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人体
第2页/共82页
运动系统=骨+骨连结+骨骼肌
第3页/共82页
运动系统
• 运动:以骨作为杠杆,以关节作为枢纽,以骨 骼肌收缩作为动力的位移活动。
•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骨借助关节 连接构成骨骼,对人体起支持、保护作用,并 作为运动的杠杆。骨骼肌的收缩,牵动骨以关 节为枢纽运动。骨骼肌是实现人体运动的动力 器官。
第72页/共82页
体育运动对骨骼肌的影响 一、改变骨骼肌形态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者,肌肉体积增大、重量增加 2.适宜的体育锻炼还可使肌肉的结缔组织增厚 3.不同素质练习对肌纤维类型影响不同 4.不同负荷的力量练习对肌纤维类型影响不同
二、优化骨骼肌结构
1.使骨骼肌亚细胞结构发生适应性变化 2.使肌细胞内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3.肌肉中毛细血管数量及分支吻合增多 4.肌肉中运动终板增多、增大
九年级下科学_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_优秀课件浙教版

2、骨折后,对骨的愈合起重要作用的是( )
集第中5节在人骨的干运,具动致系密有统坚和硬维保。健持体形、支持体重和保护内部器官等作用
3、骨是通过什么连接的?
3、骨是通过什么连接的? 李明是老年人 D.
具有维持体形、支持体重和保护内部器官等作用
1、人体的骨骼有多少块骨?
骨连结 增长:软骨层细胞不断分裂、生长,形成新的骨组织。
李明
不足2/3
超过1/3
王红
约2/3
约1/3
A.李明是成年人 B.王红是老年人 C.李明是老年人 D.王红是成年人
作业
1、作业本 2、调查七年级同学平时的坐姿 情况
长 骨质 骨密质:集中在骨干,致密坚硬。 骨
骨髓:分布在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 内,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学以致用
经过初中三年,同学们都长高不少,你知道这跟什么 有关吗?
骨的生长,包括骨的 增长和加粗。
增长:软骨层细胞不 断分裂、生长,形 成新的骨组织。
加粗:成骨细胞不断 分裂、生长,形成 新的骨组织。
任务二
比一比:利用人体骨骼拼接图快速找到以下常见的骨:
肱骨、尺骨、桡骨、脊椎骨、手腕骨、股骨
比较不同动物与人的脊柱,说说人的脊柱 有何特点和作用?
四
个
四个生理弯兔的曲脊柱的作用:
生 理
可以使人体处于直立状态, 弯
了对脑的震荡,有利于保持
身体平衡。鱼的脊柱
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第一课时)
热身运动
请同学们握紧拳头,两只手背对背轻轻的相 碰
任务一
完成任务单的内容
比较不同动物与人的脊柱,说说人的脊柱有何特点和作用?
1、人体的骨骼有多少块骨? 3、骨是通过什么连接的?
第三章 运动系统(6)精品PPT课件

骨杠杆分类
3、速度杠杆(费力杠杆)
力点在支点和阻力点之间。
(力臂总是小于阻力臂)
O
F
支点 力点
R
阻力点
体育运动中杠杆原理的应用 利用杠杆省力 利用杠杆获得速度 利用杠杆训练力量
二、动作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1、确定动作名称 2、描述动作要领 3、划分动作阶段和确定动作的开始阶段 4、分析各阶段各环节的运动状况 5、小结
“主动不足”(原动肌力量不足)
“被动不足”(对抗肌伸展性不足)
肌肉工作的性质
向心工作(克制工作)
动力工作(等张收缩)
离心工作(退让工作)
支持工作
静力工作(等长收缩)
加固工作
固定工作
向心工作(克制工作)
力矩大于阻力矩,环节朝肌拉力方向运动, 肌肉的动点向定点靠拢,肌肉变短、变粗、变硬。
负重弯举
膝关节屈: 股四头肌
踝关节伸: 小腿三头肌、胫骨后 肌 (远固定、离心工作)
蹬地
折叠前摆
下压扒地 着地缓冲
跑的蹬地阶段
髋关节伸 臀大肌、股后肌群 膝关节伸 股四头肌 踝关节屈 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
远固定 克制工作
跑的折叠前摆阶段
髋关节屈 髂腰肌、股直肌等 膝关节屈 股后肌群、腓肠肌等 踝关节伸 胫骨前肌等
力矩、阻力矩
O
F
支点 力点
R
阻力点
肌力矩与阻力矩的关系
肌力矩等于阻力矩——肌肉做静力工作 肌力矩大于阻力矩——肌肉做向心工作 肌力矩小于阻力矩——肌肉做离心工作
骨杠杆分类
1、平衡杠杆: 支点在力点和阻力点之间。 (人体内少见)
力点 支点 阻力点
骨杠杆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