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行技术基本知识
航海基础知识

航海基础知识航海是一门涉及导航、海图、船舶操纵和海上安全等领域的学科,是人类探索海洋、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和发展海上经济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航海基础知识,包括导航工具、航行规则和海上安全等内容。
一、导航工具1.1 海图海图是指海洋和海岸线的地图,用于船舶航行。
它们提供了广阔海洋的地理信息,包括水深、礁石、航标、航道、测距标志以及船舶相关的地理和天文数据。
航海员使用海图来确定船舶的位置、计算航线以及避免潜在的危险。
1.2 罗盘罗盘是指在船舶上用来测定船首方向的仪器。
航海员通过观测罗盘可以确定船舶的航向,从而进行航线的规划和船舶操纵。
1.3 GPS(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是一种卫星导航系统,通过一组卫星和地面设备共同工作,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准确位置。
船舶上的GPS设备可以提供实时的位置信息,帮助航海员确认船只的位置和航行方向。
1.4 雷达雷达是一种用来探测周围物体位置和距离的仪器。
在航海中,雷达可以帮助船舶识别其他船只、陆地、浮冰以及其他导航障碍物,从而避免碰撞和保持安全的航行。
二、航行规则2.1 国际航行规则(COLREGS)国际航行规则是一套国际公约,规定了船舶在海上的导航和操纵规则,旨在确保船舶之间的安全和避免碰撞。
船舶必须遵守COLREGS 的规定,包括航行速度、航行方向、航行灯光和信号等。
2.2 航道标志航道标志是用来指示航道和警示航行障碍物的标志物。
不同的航道标志具有不同的形状、颜色和标识,船舶根据这些标志来辨别航道和确定安全的航行路径。
2.3 航行通报航行通报是船舶之间交流信息的重要方式,用于通知其他船舶自己的位置、航行意图和特殊情况等。
船舶通过无线电、信号旗和船舶灯光等途径进行通报,以确保航行安全和减少可能的冲突。
三、海上安全3.1 船舶保险船舶保险是一种保护船舶、货物和船员的风险管理方式。
船舶所有人可以购买船舶保险来应对潜在的海上安全风险,包括船只损坏、货物丢失和船员伤亡等。
3.2 应急设备应急设备是指船舶上的安全装备,用于应对紧急情况和保障船舶和船员的安全。
新航行系统复习资料

VOR omni-directional rangingDME distance measurement equipmentNDB non-directional beaconVHF1、新航行系统新航行系统是基于卫星技术为基本特征的全球新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
导航是系统的核心,通信是系统的必要条件,监视是安全保障的手段。
(CNS/ATM系统)。
2、导航导航是引导航行的意思,也就是引导舰船,飞机等运载体按照预定的要求进行航行的过程。
CNS/A TM系统中的导航系统是通过引入星基导航系统来提供全球精确、可靠和无隙的定位服务。
3、RNA V /RNPRequired navigation performance Area navigationRNP定义为在一条指定的航线上,飞机在一个给定的概率上保持的最大偏差值。
RNP是对规定空域内导航性能精度的一种表示,综合了导航传感器误差、机载接收机误差、显示误差和飞行技术等误差。
航路RNP类型可以由单一的精度数值确定,该值被定义为某一特定包容面内所需的最低导航性能精度。
区域导航(RNA V)是一种导航方法,允许飞机在台基导航设备的基准台覆盖范围内或自主导航设备能力限度内,或两者配合下按任何希望的飞行路径运行。
4、ATN Aeronautical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新航行系统将形成的航空电信网(ATN)是适应航空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和航空管理自动化的需求而组成的空地一体化的数据信息交换网络5、ADS和ADS-BAutomatic dependent surverllance-broadcast /addressed/contract /panel/ report自动相关监视(ADS)是用飞机机载自主导航设备提供得信息监视飞机运行得一种技术,是一种全新得监视系统,它将改变过去沿用得使用地面设备或地面计算来监视飞机活动的方法。
Automatic是指飞机上的各种信息是自动发送、自动收集处理、自动显示的;Dependent 是指监视要依据飞机提供的各种飞行信息。
九年级探寻新航路知识点

九年级探寻新航路知识点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变得日益密切。
而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
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我们需要通过开辟新航路等方式来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
九年级的学生们受到重视,需要探寻新航路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是航海历史。
了解航海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明白人类在探索新航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困难。
在远古时期,人们只能依靠天象、地标等方式导航,很容易迷失。
直到14世纪,航海技术逐渐成熟,欧洲航海家开始尝试探索新的航路。
其中最著名的是哥伦布的航行。
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穿越大西洋,发现了新大陆,彻底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第二个知识点是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对于开辟新航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南美洲的海岸自然条件良好,盛产金银等贵重资源,因此成为西班牙和葡萄牙传统航线开拓的目标。
此外,北冰洋的冰山、极地气候等也是航路的难点。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南北极航线成为可能,为航海者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三个知识点是国际路线。
国际航线通常由国际航空公司负责运营,联络全球各地。
例如,日本的“东亚航线”将日本与中国、韩国等东亚国家连接在一起;横跨大西洋的“大西洋航线”连接北美和欧洲;中美洲的“太平洋航线”连接美洲和东亚等地。
这些国际航线的开辟,促进了亚洲与其他地区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第四个知识点是航空运输。
随着科技的进步,航空运输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
航空运输具有时间快、效率高等优势,在国际贸易和旅游交流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许多国家建立了多个国际机场,使得人们可以更便捷地从一个地方到达另一个地方。
此外,航空公司还不断推出新的航线,与世界各地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第五个知识点是数字化技术在航线开辟中的应用。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速发展,航线的开拓变得更加精确和高效。
例如,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可以为船舶和飞机提供准确的导航信息,避免迷失和意外。
同时,数字化技术还可以帮助贸易公司、物流公司等提前规划新航线,优化运输路线,提高运输效率。
新航行系统

CNS/ATM:国际民航组织的通信、导航、监视和空中交通管理系统,或简称为新航行系统。
ACARS:(飞机通信寻址与报告系统)是一种在航空器和地面站之间通过无线电或卫星传输短消息(报文)的数字数据链系统。
RNA V/RNP:区域导航,允许航空器在路基导航信号覆盖范围内,或在航空器自备式导航系统能力范围内,在任意一条预订航线上飞行的一种导航方法。
所需导航性能,飞机在一个确定的航路、空域或区域内运行时,所需的导航性能精度。
ATN:航空电信网,是全球范围内,用于航空的数字通信网路和协议。
ADS/ADS-B:自动相关监视,作为一项监视技术,由飞机将机上导航和定位导航导出的数据通过数据链自动传送。
这些数据至少包括飞机识别、四维定位和所需附加数据。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是指在一系统中所有的飞机或车辆周期性的广播自己的四维信息、运动方向和速度等数据,该数据可以精确的表示飞机的位置、航向等信息。
TCASII:二类交通告警和防撞系统,可以提供本机临近空域中的交通状况显示,发出交通咨询TA并能再确实存在潜在的危险接近时提前向机组发出决断咨询RA。
SESAR:单一的欧洲天空ATM研究,是一项协同项目,旨在彻底改变欧盟领空和其空中交通管理。
PBN:基于性能的导航,是指在相应的导航基础设施条件下,航空器在指定的空域内或者沿航路、仪表飞行程序飞行时对系统精确性、完好性、可用性、连续性以及功能等方面的性能要求。
简述地空通信的组成:卫星通信、VHF通信、HF通信和SSR Mode S数据链,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设全球范围的航空电信网ATN。
简述地空数据链在空中交通服务中的应用:CPDLC(管制员与飞行员直接链路通信),提供ATC服务的地空数据通信。
D-FIS(数字化飞行信息服务),是一种地空间的数字化广播应用,支持ATIS、机场气象报告服务、终端气象服务、航行通告服务、机场预报服务等。
简述卫星导航的增强技术:广域增强系统(W AAS):是一个路基基准系统网络,利用差分解算技术改善基本GPS信号的精度、完好性和可用性。
星际航行概论

星际航行概论引言星际航行是指在星际空间中进行航行和探索的科学与技术领域。
随着人类对宇宙的探索不断深入,星际航行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星际航行的基本概念、技术手段以及前景进行介绍和探讨。
星际航行的基本概念星际航行是指在星系之间进行跨越的航行,这些星系之间相互之间通常有相当大的距离和障碍。
星际航行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星系间距离: 星际航行的第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快速准确地测量星系之间的距离。
由于星系之间的距离通常非常庞大,传统的测量手段常常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测距方法,如基于恒星视差的测距方法和基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测距方法等。
2.星际空间的特性: 星际空间与地球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星际空间中,重力、电磁场等力场的强度和方向都可能发生变化,同时,星际尘埃、宇宙射线等也会对星际航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了解和研究星际空间的特性是进行星际航行的前提。
3.星际航行的目的: 星际航行的目的多种多样,可以是科学研究、资源获取、人类探险等。
不同的目的对星际航行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目标制定相应的星际航行计划。
星际航行的技术手段星际航行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工程。
为了实现星际航行,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推进技术: 推进技术是星际航行的关键。
目前常用的推进技术包括火箭推进、离子推进、核融合推进等。
而对于星际航行来说,常规推进技术往往限制了飞行速度的快慢,因此,研究和开发更高效的推进技术是星际航行的重点之一。
2.能源供应: 星际航行需要大量的能源来支持推进系统和生命维持系统的运行。
目前常用的能源供应方式主要包括化学能源、核能源等。
而在长期的星际航行中,人们还需要考虑能源的持续供应和节能减排等问题。
3.空间导航: 在星际航行中,准确的导航非常关键。
传统的地面导航系统无法满足星际航行的需求,因此科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空间导航技术,如星基导航系统、星敏感器导航等。
大学航海知识点总结大全

大学航海知识点总结大全航海是人类通往未知海域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航海员必备的专业知识。
在大学航海专业的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航海知识,包括航海基础知识、导航技术、海洋气象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对大学航海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航海基础知识1. 理论知识航海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大地测量学、地图学、海图学、天文学等内容。
学生需要了解大地测量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如何绘制和解读地图、海图等。
此外,天文学也是航海的重要理论基础,学生需要掌握天文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2. 航海器材航海器材是航海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包括罗盘、气压计、航海钟等。
学生需要了解各种航海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以及如何进行航海导航和定位。
3. 船舶操纵船舶操纵是航海中的重要技能,学生需要了解船舶的操纵原理和操作方法,掌握舵机、引擎控制等技术,以确保船舶的安全航行。
二、导航技术1. GPS导航GPS导航是现代航海中常用的导航技术,学生需要了解GPS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GPS 接收机的选择与配置、GPS信号的接收与处理等内容。
2. 惯性导航惯性导航是一种不依赖外部定位系统的导航技术,学生需要了解惯性导航系统的组成和原理,以及如何进行误差校正和定位。
3. 水声导航水声导航是在水下进行导航的技术,学生需要了解水声导航设备的种类和原理,以及如何进行水声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以实现水下导航和定位。
4. 辅助导航技术除了GPS、惯性导航和水声导航外,航海中还常用一些辅助导航技术,如雷达导航、无线电导航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辅助导航技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以提高航海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三、海洋气象1. 海洋气象要素海洋气象包括海洋风、海浪、海况等元素。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海洋气象要素的形成原因、变化规律和对航海的影响,以制定航行计划和应对不同海洋气象条件。
2. 海洋气象预报海洋气象预报是航海中重要的信息来源,学生需要了解如何获取海洋气象预报和如何解读预报信息,以做好航海规划和应对突发气象情况。
新航行系统简介

1.1.3 现行航行系统的状 况及存在的弊端
一、现行航行系统情况 一、现行航行系统情况
(一)通信系统(地空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地空通信系统) VHF(甚高频) VHF(甚高频)话音通信 HF(高频) HF(高频)话音通信
低速数据通信
(二)导航系统
航路导航系统 NDB(无方向信标系统) NDB(无方向信标系统) VOR/DME(全向信标系统/测距仪系统) VOR/DME(全向信标系统/测距仪系统) INS/IRS(惯性导航系统/惯性基准系统) INS/IRS(惯性导航系统/惯性基准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 终端导航系统 NDB、VOR/DME、ILS、MLS、 NDB、VOR/DME、ILS、MLS、GPS
(三)监视系统
A/C模式或S模式的二次雷达(SSR)用作终 A/C模式或S模式的二次雷达(SSR)用作终 端区和高交通密度陆地空域的监视; 自动相关监视(ADS)用在其他空域,最终 自动相关监视(ADS)用在其他空域,最终 将普遍使用自动相关监视,并且可以和 二次雷达重叠使用。
(四)空中交通管理(ATM) 空中交通管理(ATM)
仪表着陆系统 微波着陆系统
(三)监视系统
人工相关监视(话音报告位置) 人工相关监视(话音报告位置) 雷达监视(雷达显示器监测飞机位置) 雷达监视(雷达显示器监测飞机位置)
•当前航行系统存在的缺点
1、精度低,可靠性差; 2、全球难以以统一方式运作; 3、通信采用话音而缺少空地数字数据交换 系统: (1)传输速度慢 (1)传输速度慢 (2)多信宿的限制 (2)多信宿的限制 (3)易出错 (3)易出错 (4)业务种类的限制 (4)业务种类的限制 4、现行的CNS难以适应飞机架次及流量的 、现行的CNS难以适应飞机架次及流量的 增加
航空航天行业的超音速飞行技术资料

航空航天行业的超音速飞行技术资料超音速飞行技术是航空航天行业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代表着新时代的航空高速发展。
本文将介绍超音速飞行的定义、应用、挑战以及最新进展。
一、超音速飞行的定义超音速飞行是指飞行器在大气层中达到或超过音速的速度,即飞行速度超过每小时约1225公里。
超音速飞行的特点是具有更快的速度和更强的机动性,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
二、超音速飞行的应用超音速飞行技术在军事、民用航空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军事领域,超音速飞行器可以快速实施战术打击任务,提高作战效能;在民用航空领域,超音速客机可以缩短长途航行时间,提高旅行效率。
三、超音速飞行的挑战超音速飞行技术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限制。
首先,超音速飞行器在超音速飞行时会产生巨大的空气动力学压力和阻力,需要采取特殊的造型和材料。
其次,超音速飞行器的发动机需要具备强大的推力和高温耐受能力。
此外,航空航天领域的超音速飞行技术还面临着噪音、排放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四、超音速飞行技术的最新进展为了克服超音速飞行技术的挑战,航空航天行业一直在积极探索和研究。
目前,一些国家和企业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果。
例如,美国的“后嗡嗡”计划旨在开发下一代超音速客机,以提供快速、高效的旅行方式。
此外,研究人员还在材料科学、空气动力学和航空发动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推动了超音速飞行技术的发展。
总结超音速飞行技术是航空航天行业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
它不仅在军事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民用航空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虽然超音速飞行技术面临着各种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进步,相信未来超音速飞行将能真正实现商业化,并为人们带来更快、更高效的航空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叫模式 5、ACARS = Aircraft Communication Addressing and Reporting
System 飞机通讯寻址和报告系统 6、。。。。。。。。。。。。。。。。。
行会议上通过,并于1992年10月得到ICAO第29 届大会的批准。
▪ 1993年FANS-II委员会完成历史使命,转入实施
阶段,同时改称为CNS/ATM系统,简称新航行系 统。
新航行系统的组成---四大要素
▪ C:Communication 通讯 ▪ N:Navigation 导航 ▪ S:Surveillance 监控 ▪ ATM:Air Traffic Management 空中交通管理
新航行系统发展纪年
▪ 1983年,ICAO提出FANS概念。 ▪ 1988年5月FANS第4次会议,建议采纳主要基于
卫星技术的全球新CNS/ATM系统,既FANS系统。
▪ 1990年成立FANS- II委员会,负责制定FANS系统
的实施计划和过渡安排。
▪ 1991年FANS的概念和基本方案在ICAO第十次航
新航行技术专业用语
▪ N:
1、NDB = nondirectional beacon 无向信标台 2、VOR/DME = 甚高频全向信标台/测距设备 3、ILS = 仪表着陆系统(盲降) 4、INS/IRS = 惯性导航基准系统 5、MLS = 微波着陆系统 6、RNAV/RNP = 区域导航/所需导航性能 7、GNSS =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8、。。。。。。。。。。。。。。。。
新航行系统的产生
▪ 随着各种可用CNS技术的日臻成熟,人们愈加注重由新
系统产生的效益,同时认识到在实现全球安全有效航空运 输目标上,空中交通管理(ATM)是使CNS互相关联、综 合利用的关键。ATM的运行水平成为体现先进CNS系统技 术的焦点。基于这一发展新航行系统的思想,93-94年间, ICAO将FANS更名为CNS/ATM系统。有关系统实施规划、 推荐标准和建议措施等指导性材料的制定进一步加速了新 航行系统的实施。1998年,ICAO全体大会再次修订了全 球CNS/ATM实施规划,其内容包括技术、运营、经济、 财政、法律、组织等多个领域,为各地区实施新航行系统 提供了更具体的指导。CNS/ATM系统在航空中的应用将 对全球航空运输的安全性、有效性、灵活性带来巨大的变 革。新航行系统使民用航空进入了新发展时代。
三、新航行系统和现行航行系统 的区别
▪ 飞机是如何实现飞行的?
机组人员的操纵 地面的监控与指挥
▪ 完成飞行使用的设施
通讯设施(Communication) 导航设施(Navigation) 监控设施(Surveillance)
现行航行系统的情况
(一)通讯系统(地空通讯系统) VHF(甚高频)话音通讯 HF(高频)话音通讯
新航行技术基本知识
概述
一、新航行技术专业用语 二、什么是新航行技术 三、新航行技术与现行航行系统的区别 四、RNAV、RNP及PBN的概念 C:
1、VHF = Very High Frequency 甚高频通讯 2、HF = High Frequency 高频通讯 3、AMSS = Aeronautical Mobile Satellite System 航空移动卫星通讯系
机载HF电台 地面HF通讯终端
(2)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频率:3~~30MHZ 工作距离:100~~2000海里以内
(3)用途
在偏远和海洋区域,管制人员和飞机驾驶员进行话音联系。
现行航行系统的情况
(二)导航系统
▪ 航路导航系统
NDB(无向信标台系统) VOR/DME(全向信标台/测距仪系统) INS/IRS(惯性导航系统/惯性基准系统) GPS(全球定位系统)
▪ 终端导航系统
NDB,VOR/DME,ILS,MLS,GPS
现行航行系统的情况
(三)监视系统
人工相关监视(话音报告位置) 雷达监视(雷达监测飞机位置)
当前航行系统存在的缺点
1、精度低、可靠性差。
2、全球难以以统一方式运作。
3、通讯采用话音而缺少空地数字数据交换系统。
(1)传输速度慢 (3)易出错
新航行技术专业用语
▪ S:
1、PSR = 一次监视雷达 2、SSR = 二次监视雷达 3、PMR = 精密进近监视雷达 4、ADS-B =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系统 5、。。。。。。。。。。。。。。。。。。。。。
二、什么是新航行技术
1、新航行技术,也称为“新航行系统”,它是相对 于现行的航行系统而言的。新航行系统不是特指 某一种新技术或新概念,而是一套完整的空中交 通运行保障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
现行航行系统的情况
▪ 1、 VHF(甚高频)话音通讯
(1)组成
机载VHF电台 地面VHF通讯终端
(2)主要技术指标
工作频率:118.00~~136.975MHZ 工作距离:250海里以内
(3)用途
地面与飞机及飞机与飞机之间进行话音联系的工具
现行航行系统的情况
▪ 2、 HF(高频)话音通讯
(1)组成
(2)多信宿限制 (4)业务种类限制
4、现行的CNS系统难以适应飞机架次及流量的增 加。
新航行系统:
是一个以星基为主的全球通信、导航、监视加上 自动化的空中交通管理的系统。
从新技术的利用上说,主要是卫星技术+数 据链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2、新航行系统的“新”是相对的。新航行系统正在 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不断有 新的概念和技术被应用到这一系统工程中去,以 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保障能力和运行效能。
新航行系统的产生
▪ ICAO基于对未来商务交通量增长和应用需
求的预测,为解决现行航行系统在未来航 空运输中的安全、容量和效率不足问题, 1983年提出在飞机、空间和地面设施三个 环境中利用由卫星和数字信息提供的先进 通信(C)、导航(N)和监视(S)技术。 由于当时有些系统设备仍在研制中,尚不 具备所需运行条件,ICAO将该建议称为未 来航行系统(FANS)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