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化学染色

合集下载

骨髓细胞内外铁染色

骨髓细胞内外铁染色

骨髓细胞内外铁染色
骨髓细胞内外铁染色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

通过对骨髓细胞进行铁染色,可以了解细胞内外铁的分布情况,从而判断细胞的功能状态和疾病进程。

铁是人体内必需的微量元素,它在体内参与氧气输送、免疫反应和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理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骨髓细胞内的铁主要储存于铁粒蛋白中,以便在需要时释放出来。

而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如缺铁性贫血、血色病等,细胞内的铁可能会异常积聚或过度释放,导致细胞功能紊乱。

骨髓细胞内外铁染色的原理是利用特定染液与铁元素的化学反应,产生可见的颜色反应。

一般常用的铁染色方法有Perl's染色法、Prussian blue染色法等。

这些染色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细胞内外铁的分布情况,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初步判断细胞内外铁的含量。

在实验操作中,首先需要准备好骨髓细胞标本,并进行细胞固定和染色处理。

然后,将标本放入显微镜下观察,通过调节镜头和光源,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细胞内外铁的染色情况。

通常情况下,细胞内的铁呈现出蓝色或绿色,而细胞外的铁呈现出红色或棕色。

通过骨髓细胞内外铁染色,可以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例如,在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中,可以观察到细胞内铁的减少或消失,从而确定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此外,铁染色还可以
用于研究细胞内铁的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为疾病的发生机制提供线索。

骨髓细胞内外铁染色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对于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察细胞内外铁的染色情况,可以了解细胞的功能状态和疾病进程,为临床医学和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前言细胞化学是细胞和化学相结合的一门科学。

细胞化学染色是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应用涂片染色的方法,观察细胞的化学成分及其变化的重要方法。

在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可发生改变。

因此,细胞化学染色不仅对研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生理功能,而且对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血细胞的化学成分的变化、各种类型血细胞的鉴别、某些血液病的鉴别诊断、疾病的疗效观察以及发病机制的探讨均有重要意义。

研究血细胞的化学物质较多,如各种酶类、脂类、糖元、铁等。

下面主要介绍血液学中常用的一些细胞化学染色方法。

瑞氏染色法:瑞氏染色液的配制:瑞氏染料(粉)1g纯甲醇60ml将染料放在乳钵内加少量甲醇研磨使染料溶解,然后将已溶解得倒入洁净的玻璃瓶内,剩下未溶解的再加少量甲醇研磨,如此继续操作,直到全部染料溶解及用完甲醇为止。

制配好的染液保存于温室中一周便可应用。

新鲜配制的染液偏碱性,放置后可呈酸性,染液储存愈久染色愈好。

缓冲液的配制及其作用:1% KH2PO4 (即1g KH2PO4+100ml蒸馏水) 30ml1% Na2HPO420ml加蒸馏水至1000mlPH 6.4~6.8过氧化物酶染色一、原理:细胞中的过氧化物酶(POX)分解底物过氧化氢(H2O2)产生新生态氧,后者使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沉淀而定位于POX活性部位。

二、过氧化物酶染色法染液的配制:(1)联苯胺(Benzidine)0.3g95%乙醇(Ethye alcohol)99ml36%亚硝基铁氰化钠(Sodium Nitroprusside)1ml (0.36g+1ml蒸馏水,置于37℃水浴箱中促溶。

)(2)30%mlml过氧化氢溶液:30%双氧水,吸取一滴约0.05ml放入50ml蒸馏水内,每次用时必须新鲜配制。

三、结果判断:细胞质中有蓝色颗粒的为阳性细胞。

四、临床意义:粒细胞中除早期原粒细胞呈阴性反应外,晚期原粒细胞及以后各阶段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细胞越成熟反应越强。

骨髓细胞化学染色简易操作卡

骨髓细胞化学染色简易操作卡

骨髓细胞化学染色简易操作卡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NAP)
工作液配制:取B液30μl,C液30μL混匀,静置2分钟,再加蒸馏水1ml,D液30μl,混匀。

染色步骤:1.干燥涂片,滴加A液固定剂(用前恢复室温,并充分摇匀)固定约30-60秒,蒸馏水冲洗,甩干;
2.滴加或浸入工作液15分钟,蒸馏水冲洗2-3分钟,甩干
3.E液(使用前务必摇匀!)复染1-2分钟,蒸馏水冲洗,干后镜检
酸性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ANAE)
工作液配制:于试管内加B液50μL,C液50μL混匀,静置1分钟,再加D液1.5ml,E 液50μl,混匀,(分为两份,其中一份作为NaF抑制试验加NaF液1滴)静置2分钟备用。

染色步骤:1.干燥涂片,直接滴加工作液做第二步或滴加A液(用前恢复室温,并充分摇匀)固定约30-60秒,蒸馏水冲洗,待干或滤纸吸干(涂片不固定直接做ANAE
染色,阳性反应强于固定者);
2.滴加或浸入工作液布满涂片(37℃)孵育分钟,蒸馏水冲洗,待干或滤纸吸干。

3.F液复染1-2分钟,蒸馏水冲洗,干后镜检。

糖原染色(PAS)
滴染:1.干燥涂片,滴加A液(用前恢复室温,并充分摇匀),布满涂片固定约30~60秒,蒸馏水冲洗,待干或滤纸吸干。

2.滴加B液布满涂片作用5~10分钟,蒸馏水冲洗5分钟,待干或滤纸吸干。

3.滴加C液布满涂片作用10~15分钟,蒸馏水冲洗5分钟。

4.D液复染2~5分钟,干后镜检。

骨髓片染色方法

骨髓片染色方法

骨髓片染色方法一、背景介绍骨髓是人体内产生血液细胞的重要组织,骨髓片染色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观察和分析骨髓中各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用的骨髓片染色方法及其原理。

二、常用的骨髓片染色方法2.1 Wright-Giemsa染色法Wright-Giemsa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骨髓片染色方法,它可以同时染色骨髓中的细胞核和细胞质。

该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可靠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

2.2 染色原理Wright-Giemsa染色法的染色原理是通过染料与细胞成分之间的化学反应来实现的。

染料将与细胞中的某些结构特异性地结合,从而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2.3 染色步骤Wright-Giemsa染色方法的步骤如下: 1. 将待染色的骨髓片固定在玻片上。

2.将固定的骨髓片浸入Wright-Giemsa染料溶液中,染料浓度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 在染料中浸泡时间一般为5-10分钟。

4. 取出骨髓片,用水冲洗去掉多余染料。

5. 将骨髓片风干后进行观察。

2.4 显微镜观察完成染色后,将骨髓片放置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通过调节镜头来观察不同倍数下的细胞形态和细胞质颜色。

不同种类的血细胞在染色后呈现出特定的形态特征和染色性质,通过观察不同细胞的形态和染色特点,可以进行血液病的诊断和分类。

三、骨髓片染色的应用领域3.1 临床诊断骨髓片染色方法在临床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观察骨髓中各种血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有血液病变,并确定病变的类型和程度。

3.2 科学研究除了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骨髓片染色方法也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

通过观察和分析骨髓中不同类型血细胞的形态和染色特点,可以深入了解血液系统的发育、功能和病理。

这有助于揭示血液病发生的机制,并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3.3 周期性评估骨髓片染色方法还可以用于周期性评估,跟踪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观察和统计骨髓中各种血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判断治疗效果,并进行调整。

白血病骨髓细胞学诊断标准

白血病骨髓细胞学诊断标准

白血病骨髓细胞学诊断标准
根据骨髓象的分类和特点,白血病的骨髓细胞学诊断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以原始淋巴细胞为主;
(2)幼稚淋巴细胞增多,占骨髓细胞总数的20%以上;
(3)淋巴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核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
(4)血小板和红细胞减少;
(5)骨髓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POX)染色阴性,糖原(PAS)染色阳性。

2.急性髓系白血病:
(1)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以原始髓系细胞为主;
(2)幼稚髓系细胞增多,占骨髓细胞总数的20%以上;
(3)髓系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核染色质粗糙,核仁明显;
(4)血小板和红细胞减少;
(5)骨髓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POX)染色阳性,糖原(PAS)染色阴性或弱阳性。

3.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骨髓增生活跃,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
(2)淋巴细胞体积正常或略大,形态规整,核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
(3)血小板和红细胞减少;
(4)骨髓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POX)染色阴性,糖原(PAS)染色阳性。

4.慢性髓系白血病:
(1)骨髓增生活跃,以成熟髓系细胞为主;
(2)髓系细胞体积正常或略大,形态规整,核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
(3)血小板和红细胞减少;
(4)骨髓细胞化学染色:过氧化物酶(POX)染色阳性,糖原(PAS)染色阴性或弱阳性。

诊断白血病时,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象特点、骨髓细胞化学染色结果等综合判断。

在确诊后,还需进行进一步的分型,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不同类型的白血病,治疗方法及预后差异较大,因此,精确的诊断和分型至关重要。

骨髓细胞化学染色

骨髓细胞化学染色
戈谢(+)
尼曼(-)
细菌↑病毒↓
慢粒↓类白↑
急淋(-)
红血,红白血(+)
B(-)
组织(+)
多毛(+)
耐酒石酸
白系:急粒、单、淋(+)
急粒↓急淋↑
AA↑阵发睡↓
巨幼贫(+)
特异性高
单核
T(+)
B(-)
不典型巨核(+)RS(-)
真红↑MDS↓
红↑红白↓
淋巴肉瘤
慢淋(+)
戈谢(+)尼曼(-)腺癌(+)
慢淋↑骨纤↑
Zzp制作
(+)
(+)
淋巴(±)
巨核PLT(+)
(+)
(+)
巨核、幼红、浆(-)或±
早红(+)成熟减低
吞噬(+)
巨噬(+)
(+)
(+)
急粒(+)
红系:红血病、红白(+)
IDA、珠生成、MDS(+)
巨贫、溶贫、AA(-)
油镜100,积分7-51
急粒(+)
急单(-)
T急淋(+)
急粒(+)
急单(+)
T,非T非B(+)
1
2
3
4
5
6
7
8
9
POX
过碘酸萘酚
а-醋酸萘酚酯酶
醋酸AS-D萘酚酯酶
碱性а-丁酸萘酚
ACP
铁染色
棕黑色
紫红色
灰黑色
红色
棕黑色
棕黑色
蓝色
红色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模拟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模拟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模拟练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除了胰腺炎外,最易引起血AMY升高等疾病还有()。

A、肾炎B、心肌炎C、腮腺炎D、胆石症E、急性肝炎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慢性胰腺炎、流行性腮腺炎、唾液腺化脓等,均可引起淀粉酶(AMY)轻度升高。

2、骨髓细胞化学染色:PAS染色(+)量弥散分布红色细颗粒状,POX 染色(+),NAP积分减低,AS-DCE(-),α-NAE(+)并被氧化钠抑制。

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D、再生障碍性贫血E、巨幼细胞性贫血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原、幼单核细胞PAS染色阳性反应呈弥漫分布的红色细颗粒;POX染色原、幼单核细胞多呈细小颗粒弱阳性反应;NAS-DAE染色原、幼单核细胞多呈阳性或强阳性反应,但能被氟化钠抑制;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阳性反应的单核细胞系白血病细胞能被氟化钠抑制。

3、某患者进行血液分析结果为:血红蛋白72g/L,红细胞3.85×1012/L,红细胞比积0.245,可初步判断此患者为()。

A、正常细胞性贫血B、单纯小细胞性贫血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D、大细胞性贫血E、红细胞增多症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红细胞参数计算公式:MCV=HCT/RBC=0.245/(3.85×1012/1015)=63fL;MCH=HGB/RBC=(72/3.85×1012)×1012=18pg;MCHC=HGB/HCT=72/0.245=293 g/L。

可计算出该患者MCV、MCH、MCHC均低于正常,故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4、血清学检测结果提示病毒复制能力最强的是()。

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B、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C、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D、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E、HBsAg(+)、抗HBs(+)、HBehg(-)、抗HBe(+)、抗HBc(+)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①HBsAg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可作为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和普查,在急性肝炎潜伏期即可出现阳性;②抗-HBs为保护抗体,阳性提示急性感染后的康复;③HBeAg阳性是乙型肝炎传染性的标志;④抗-HBe多出现于急性肝炎恢复期的患者中,一般表示HBV复制减少和传染性减低;⑤抗-HBc,可持续多年,是HBV既往感染的标志,可作为急性病毒复制和机体免疫应答的标志。

骨髓特殊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查

骨髓特殊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查

骨髓特殊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查骨髓特殊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是一种用于诊断血液疾病的特殊检查方法。

该检查可以通过染色技术直接观察血液细胞中特定的染色体、酶或其他化学物质,进而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下面我们将从步骤、原理及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细致的阐述。

一、步骤1.取样骨髓特殊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查需要从患者的骨髓中取得样本。

通常采用穿刺取骨髓的方法,使用空心针将骨髓组织抽取出来。

2.制片将采集到的骨髓组织用特定的方法制成薄片,然后将制片玻片放入预处理液中,去除组织中的脂肪和血液。

3.固定用甲醛等化学物质将薄片固定在制片玻片上,以免组织失去结构。

4.染色根据不同的需求,使用不同的染色方法染色。

常用的染色方法有Gear (G)染色、Wright(W)染色、Giemsa(G)染色、PAS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等。

5.观察染色完成后,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的组织和细胞,看到目标物质的颜色或形态变化,从而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及程度。

二、原理骨髓特殊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查的原理是通过染色技术观察不同的物质反应,从而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诊断。

例如,由于白血病细胞存在着特殊的染色体核型,因此通过染色技术可以直接观察到这些染色体。

又如,用PAS染色技术可以看到细胞中的糖原,发现是否存在糖尿病等疾病。

这些染色方法可以同时应用于细胞形态与细胞化学特性的研究。

三、应用骨髓特殊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查广泛用于对各种血液疾病的诊断,特别是在白血病、贫血、血小板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疾病的确诊和辅助诊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该检查方法的组织学检查,可以检查人体中蛋白质、酶液、糖原、脂肪等物质,并进一步辅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而且,该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结果准确等优势,可以为医生提供诊断血液疾病的重要实验依据,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治服务。

总之,骨髓特殊染色及酶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是一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检查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显示:通过化学反应显示被测物质,有 偶氮偶联法,联苯胺法,金属沉淀法等。
3. 复染:作为背景染色,使反应的细胞 结构能更清楚显示出来。
铁染色
[原理] 机体多余的铁以铁蛋白及含铁 血黄素的形式储存。这些铁与低 铁氰化钾在酸性溶液中发生反应 而呈蓝色。
[试剂]
40g/l亚铁氰化钾溶液。 4%盐酸(38%浓盐酸40ml,小
[临床意义]
1.网状细胞、吞噬细胞、组织细胞、粒 细胞和单核细胞此酶呈阳性反应。
2.毛细胞白血病时,毛细胞呈阳性反应, 且不为L-酒石酸所抑制。
3.戈谢细胞ACP染色阳性,而尼曼-匹克 细胞呈阴性。
பைடு நூலகம்
特异性酯酶(SE)染色 [原理]
氯醋酸AS-D萘酚酯酶为粒细胞所
特有,故称特异性酯酶,可将基质中 的氯醋酸AS-D萘酚水解而产生萘酚 AS-D,后者与重氮盐偶联生成不溶性 有色沉淀定位于胞浆中。
过氧化物酶(POX)染色[原理]
粒细胞和部分单核细胞胞浆中 存在过氧化酶,它可将底物 (H2O2)分解产生出新生态氧, 进而使无色的联苯胺氧化为蓝 色的联苯胺蓝,后者与亚硝基 铁氰化钠结合,形成稳定的蓝 色物质。
阳性的中性粒细胞
阳性的原始粒细胞和阴性的淋 巴细胞
阳性的粒细胞和阴性的巨核细 胞
(-)
(+)
(++)
(+++)
(++++)
(+++)、(+)、(++++)
[积分计算]
在油镜下计数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 包括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结果分级 为(-)、(+)、(++)、(+++)、 (++++),分别为0-4分,所有细胞 分值之和即为积分值,阳性细胞之和为 阳性率。正常范围:10-100分,阳性率 10-50%
[临床意义]
用于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 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 血病。POX主要存在于粒系细胞中, 细胞越成熟,其反应越强。原始单 核细胞呈阴性,幼稚单核细胞和成 熟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淋巴系、 巨核系、红细胞系各阶段细胞均呈 阴性反应。
酸性磷酸酶(ACP)染色
[原理]
在酸性条件下(pH值4.9),磷酸 酶将作用液中的基质(甘油磷酸钠) 水解,产生磷酸,进而与铅作用生 成磷酸铅沉淀于细胞酶活性存在处, 然后与硫化铵作用,生成黑色硫化 铅沉淀。
4.苏木素复染液:1瓶× 5
[方法]
1.新鲜涂片滴加固定液(4 °C)30秒,水洗待干。 2.将I液置入II液混合成为基质液。将涂片置
入后,37°C放置30分钟,流水冲洗数分钟, 取出待干。 3.苏木素复染1-2分钟,水洗,待干,镜检。 4.结果显示: 阳性——细胞内出现暗红色沉淀物,定位于胞 质。 阴性——细胞内无红色沉淀物。
[检测原理]
血细胞内的碱性磷酸酶(NAP)在碱性环境下, 水解α-磷酸萘酚钠,产生α -萘酚。后者与重氮 试剂偶联形成有色沉淀物,沉淀物的显色深浅
与NAP活性成正比。
[试剂盒组成]
1. NAP固定液:1瓶×5
2. NAPI液(α-磷酸萘酚钠):1瓶× 5
3. NAPII(坚牢蓝B+tris-HCl)液:1瓶× 5
[结果观察]
幼红细胞核染成鲜红色,胞浆呈淡 黄色,铁粒呈蓝绿色。
(1)细胞外铁:用低倍镜观察骨髓 小粒,细胞外铁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 胞浆内,而被染成蓝色,再用油镜判 断阳性程度。分为(-)、(+)、 (++)、(+++)、(++++)。
细胞外铁阳性(++)
(2)细胞内铁:油镜下计数100 个有核红细胞,记录阳性细胞 (胞浆中有蓝色颗粒即铁粒幼细 胞)的百分率。同时注意有无环 形铁粒幼细胞(6颗以上,并绕核 1/2以上者)。
[临床意义]
1.正常血细胞反应:SE在分化 好的原始粒细胞可呈弱阳性反应, 早幼粒细胞呈强阳性反应,SE活 性不随粒细胞的成熟而增强。单 核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反应,其 他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环形铁粒幼红细胞
[参考值]
1.细胞内铁:计算100个中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计数阳性率,正常值2045%;铁颗粒1-5粒,一般不超过10 粒。 2.细胞外铁:观察骨髓小粒中巨噬细 胞胞浆内蓝色颗粒。正常为(+)或 (++)。
[临床意义]
铁染色主要用于缺铁性贫血与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也是 指导铁剂治疗的一个灵敏而可靠 的指标。特别是铁粒幼细胞贫血 形成特有的环形铁粒幼细胞,也 易与其他类型贫血区别。
[注意事项]
1.标本宜新鲜,若不能及时测定可先用 固定液处理后,可保存数天。
2.基质液配制后要及时应用,以免失效 或降低阳性强度。
3.基质液为一次性使用,配制后不能反 复应用。
[临床意义]
1.各种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其NAP积分 可降低甚至为零。
2.各种炎症(细菌性),手术后,灼伤等NAP 积分均可升高。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
(NAP)染色(钙-钴法)
[原理] 当细胞内的NAP活性存在时,在pH
为9.2~9.5的碱性条件下,它可将作用 液中的基质β-甘油磷酸钠水解,释出磷 酸,进而与作用液中的钙离子结合,成 为磷酸钙沉淀,再经过硝酸钴和硫化胺 的作用,生成不溶性硫化钴,呈黑色沉 淀定位于胞浆。
NAP染色测定(偶氮偶联法)
心倒入340ml冷蒸馏水中,混匀) 20g/l伊红溶液。 甲醛溶液。
[方法]
取骨髓片2张,加固定液固定10min, 水洗待干。
将II缓缓滴入I内,混合后染液滴于骨髓 涂片上, 37°C放置60分钟,流水冲洗 数分钟
流水冲洗,一张待干观察外铁,一张冲 洗后用核固红复染1分钟,冲洗待干,观 察细胞内铁。
3. NAP活性对下列疾病有鉴别诊断价值:
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 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其他骨髓增生性疾病 的鉴别
3) PNH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鉴别
4) 恶性组织细胞病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 生症的鉴别
5)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与继发性红细胞增 多症的鉴别
6) 区别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
骨髓细胞化学染色
细胞化学染色是以细胞形态学为基 础,利用化学反应原理,对细胞中 的酶类、脂类、糖类及蛋白质等化 学物质进行定性、定位或半定量分 析的方法。
用于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 断及疗效判断;用于白血病细胞类 型的判断。
基本步骤
1. 固定:目的是保持细胞固有结构和化学 成份不变,分蒸汽固定和液体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