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大棚青椒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及防治措施研究

合集下载

大棚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大棚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大棚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大棚温室蔬菜病虫害主要是由于大棚内部环境的湿热条件和蔬菜密集种植导致的。

下面将介绍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及一些常见的防治措施。

一、病虫害发生原因:
1. 高温湿度:大棚内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为病虫害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2. 密度过大:大棚内部蔬菜种植密度过大,空气流通不畅,使病虫害易于传播。

3. 同质性:大棚内部经常种植同一种或相似的蔬菜,种植同质性增加了病虫害的传播和发生的风险。

4. 不合理的施肥:大棚蔬菜常使用大量化肥,不合理的施肥会导致养分过剩,使蔬菜易感病虫害。

5. 缺乏病虫害的知识:农民对于病虫害的防治知识了解不深,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得当。

二、防治措施:
1.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具有抗病虫害能力的蔬菜品种,如抗病毒病、抗虫害等。

2. 笼罩材料:在大棚覆盖使用防虫网、防虫布、遮阳网等材料,可以有效防止病虫虫侵袭。

3. 合理施肥:蔬菜施肥要量少、次数多,适量使用有机肥,避免过度施肥。

4. 排水良好:大棚内部合理设置排水系统,保持大棚内部干燥,减少病菌和虫害的滋生。

5. 总结经验:定期对大棚内部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加强防治措施,避免同一病虫害的再次发生。

6. 加强病虫害监测:定期巡视大棚内部,对发现的病虫害进行及时处理。

大棚温室蔬菜病虫害的防治需要注意环境调控、合理施肥、选择抗病虫害品种以及加强病虫害监测等措施的综合应用。

只有综合施策,才能确保大棚蔬菜的生长健康,提高产量和品质。

大棚辣椒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大棚辣椒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对策分析

大棚辣椒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对策分析大棚辣椒是现代农业生产中重要的经济作物,但在种植过程中常常遭受各种病虫害侵害,从而导致产量下降、品质下降以及经济效益受损。

因此,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对策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从大棚辣椒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其特点和对策。

一、大棚辣椒种植技术1.环境控制。

大棚内气温、湿度、CO2浓度、光照等都需要进行控制,以保证辣椒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比较关键的是温度调控,辣椒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8℃-32℃,在不同生长阶段需要适当调整温度,避免高温炎热或者低温过冷。

2.营养管理。

对于大棚内的辣椒,土壤一般都是经过专门处理的肥沃土壤,但在生长过程中仍需要进行适当的施肥,以补充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增加产量和品质。

同时,需要注意种植密度、植株调整、修剪等问题,以保证植株生长规律和优良性状的发挥。

3.水分管理。

辣椒的根系浅而广,需要保证土壤含水量充足,避免干旱,但同时需要注意不要过度灌溉,以避免土壤酸碱度失衡和病害滋生。

需要巧妙地掌握水肥比例和灌溉时间、频率,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1.病害防治。

大棚辣椒常见的病害有炭疽病、腐烂病、叶斑病等,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治。

比较常见的做法是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避免病菌滋生和传播。

同时,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或者物理治疗等手段,如施用有益微生物、紫外线照射等,以减少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

2.虫害防治。

大棚辣椒常见的虫害有白粉虱、蚜虫、斑潜蝇等,会对植株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避免虫害的发生,可以在大棚周围设置粘虫板、驱虫灯等设备,收割进出的农民要注意及时清理身上携带的虫卵和虫害,避免误入大棚。

针对已经出现的虫害,可以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控制,但要注意使用药剂时的剂量和方法,以避免对人畜物健康造成影响。

总之,大棚辣椒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不仅涉及到经济效益,更关乎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广大农民加强对大棚辣椒的管理和保护,选择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防治方法,为口碑赞誉增色,为民族经济做出贡献。

大棚青椒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

大棚青椒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技术

摘要结合大棚青椒病虫害预报和菜农防治实践,介绍了东台市大棚青椒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烟粉虱、甜菜夜蛾等8种主要病虫发生情况,并就其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椒农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棚;青椒;病虫害;发生情况;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 s436.41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168-02大棚青椒是东台市种植面积仅次于西瓜的第二大蔬菜品种。

随着青椒产业的迅速发展,近几年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万公顷次以上。

目前,当地主要有春提早和秋延后2种大棚栽培模式,春提早栽培以双层大棚为主,占6成,棚室独特的小气候条件适宜多种病虫害发生为害。

2010―2014年,笔者对大棚青椒有害生物疫情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对其中主要病虫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广大大棚蔬菜种植者提供技术参考。

1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1.1 白粉病越冬病菌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孢子萌发从寄主叶背气孔侵入,病原菌最适温度20~25 ℃,相对湿度45%~75%。

该病发展快,病菌从孢子萌发到侵入约20 h,往往在短期内大流行。

青椒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致使叶面出现不规则斑块如褪绿斑或坏死斑。

褪绿斑多呈不规则形,叶背出现稀疏白色霉层,褪绿斑向四周迅速扩展,导致叶面大部分褪绿。

坏死斑则表现为黑褐色的水浸状,呈浸润状延伸扩张。

2种症状多混合发生,病斑增大,终致全叶发黄脱落,重者全株叶片落光仅留顶部嫩叶,果实不能正常膨大。

1.2 褐斑病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及菌丝体在植株病残体上或以菌丝在病叶、病茎上越冬,也可在种子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

主要危害叶片,叶片受害形成近圆形褐色斑点,逐渐变为灰褐色,表面微隆起,病斑具有1个明显的浅灰色中心,周围有黑褐色同心环,边缘有黄色晕圈,严重时多病斑相连,叶片变黄脱落。

大棚内高温高湿时间长,对扩展有利。

高峰期调查棚室病叶率一般20%~30%,重病田块95%以上。

双层大棚发病要早于单层大棚,且发病明显重。

大棚青椒的栽培技术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

大棚青椒的栽培技术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

淮阴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设计 ( 论文 )报告2014 级农学专业题目大棚青椒的栽培技术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学生姓名崔芬芬指导老师起讫日期设计地点目录摘要 (2)1、大棚青椒的栽培技术 (2)1.1品种选择 (2)1.2育苗 (2)1.3定植 (3)1.3.1 定植前的准备 (3)1.3.2 定植 (3)1.3.3 定植后管理 (4)1.3.4 水肥管理 (4)1.4田间管理 (4)1.4.1缓苗前管理 (4)1.4.2缓苗后的管理 (4)1.4.3结果期管理 (4)1.5采收 (5)2、病虫害防治 (5)2.1大棚青椒常见病害 (5)2.1.1青椒霜霉病 (5)2.1.2青椒病毒病。

(5)2.1.3青椒疫病。

(6)2.1.4青椒根腐病 (6)2.1.5青椒白粉病 (7)2.1.6褐斑病 (7)2.1.7炭疽病, (8)2.1.8灰霉病。

(8)2.1.9青椒叶枯病 (8)2.2大棚青椒常见虫害 (9)2.2.1白粉虱 (9)2.2.2甜菜夜蛾 (9)2.2.3螨虫类 (10)总结 (10)参考文献: (10)大棚青椒的栽培技术以及主要病虫害防治摘要青椒是日常生活常见的、人们比较喜爱的一种蔬菜,在我国广大的地区均有栽培。

本文根据大棚青椒各个生长时期、生长规律与特点从大棚青椒的品种选择,育苗,苗期管理,定植等方面对大棚青椒的栽培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以及针对主要病虫害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温室大棚;青椒;病虫害;防治措施1、大棚青椒的栽培技术1.1品种选择大棚青椒品种要求抗寒、耐热、抗病、早熟、高产、而且果肉厚、植株长势中等、适合日光温室大棚栽培品种,目前有有限生长型和无限生长型两种。

优良品种有:以色列考曼奇、斯马特、长胜甜椒,美国系列园椒等。

1.2育苗大棚青椒为了达到早熟、高产、优质的目的定植时要求青椒的幼苗带花蕾下地。

生产中要求早播种,保证日历苗龄90-100天。

大棚青椒主要病虫防治技术探讨

大棚青椒主要病虫防治技术探讨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大棚青椒主要病虫防治技术探讨韩丽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名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不断增加,尤其是对于果蔬的品质也变得更加讲究。

不同的果蔬本属于不同的季节,但是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与技术的提升,当前已经实现了人们在每个季节都能吃上想要的新鲜果蔬。

就青椒而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蔬菜,无论何时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当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都是采用大棚种植的方式对青椒进行栽培,在种植的过程中,应注重病虫害的防治,提高青椒的质量与产量。

一、大棚青椒病虫害的主要类型1、灰霉病。

灰霉病是一种大棚种植的常见真菌性病害,病害的主要原因与温度与湿度密切相关,属于低温高湿类的病害,也是当前大棚种植中植株最容易患的病害。

起初,病原菌会在2℃之上进行滋生,并在20℃-25℃进行大量的繁殖,这也是该细菌生存的最适温度环境。

由于大棚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进行通风也是有时间限制的,因此,大棚内的温度不仅高,湿度也维持在较高的状态。

一旦湿度持续在90%以上,茄果类、瓜类灰霉病就会全面爆发,引起病害的高发期。

青椒的秧苗就会因此发生腐烂。

尤其是在秧苗的花、叶和果实的部分,严重者秧苗直接枯萎死亡,影响青椒的收成。

2、枯萎病。

枯萎病又可称为萎蔫病,顾名思义就是植株逐渐枯萎,最后无法正常生长,植株死亡,非常影响青椒的收成问题。

大棚是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环境,大棚种植是一种快收的种植技术方式,所以在青椒秧苗快速生长的同时,病菌也随之滋生。

枯萎病相对来说是一种慢性的病害,在秧苗患病的初期,叶、花以及茎的部分会出现淡黄色的斑点,然后由叶片其逐渐变枯黄,最后蔓延到植株的根部,在这个过程中,秧苗的花和果实部分会脱落。

如果不及时进行防治,待其蔓延直根部,植株就彻底死亡了。

3、温室论文范文虱。

温室论文范文虱是一种常见的虫害类疾病,通常情况下,分布于南方等潮湿地区。

该虫类主要是依靠吸收植物的汁液进行生长与繁殖,青椒的秧苗被吸收汁液后,体内的水分会变少,叶片与根茎的内部会由于汁液变少,导致植物体细胞缺水,进而发生质壁分离,叶片内叶绿素褪去。

大棚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大棚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大棚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大棚温室蔬菜是一种高效的蔬菜种植方式,可以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延长蔬菜的生长期,防止受天气变化的影响。

大棚温室蔬菜也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影响蔬菜的生长和产量。

了解大棚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蔬菜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棚温室蔬菜病虫害发生原因1.1 气候条件大棚温室的气候条件是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温室内部的高温多湿环境,容易造成病菌和虫害的滋生和传播。

尤其在夏季,温室内温度高,湿度大,这些条件非常适宜病菌和虫害的生长繁殖,容易引起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

1.2 温室管理不当温室管理不当也是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如温室内通风不良、排水不畅、温室内卫生不到位等,都会为病菌和虫害提供了生存的环境,从而导致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

1.3 病菌和虫害源头未处理好在大棚温室蔬菜生产中,如果对于病菌和虫害的源头未能及时处理好,很容易造成病虫害的大面积传播。

种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不到位、病虫害携带的种子未经消毒、引进种苗未经查验等,都会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便利条件。

1.4 种植结构单一大棚温室蔬菜由于种植面积相对较小,种植结构单一,容易造成病虫害在种植区域内快速传播,形成大面积感染。

这也是病虫害发生的原因之一。

二、大棚温室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措施2.1 加强温室管理为了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在大棚温室蔬菜种植中,应加强温室管理,做好通风、排水和温室内卫生等工作。

及时清除温室内落叶和病残体,加强温室内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合理安排温室内作物的密度,减少病虫害的传播和滋生。

2.2 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抗病虫害的蔬菜品种是预防病虫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抗病虫害的蔬菜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抗虫性,能够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在大棚温室蔬菜的种植中,应选择抗病虫害的蔬菜品种,提高蔬菜抗病虫害的能力。

2.3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大棚温室蔬菜的种植中,应根据蔬菜的不同生长期和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

青椒主要病虫害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青椒主要病虫害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

青椒主要病虫害及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一、青椒主要病害青椒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毒、细菌和真菌的侵袭,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如下所述:1. 疫病疫病,又称疫病霉,属于真菌性病害,易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生,并能通过无性生殖方式快速繁殖,速度较快,易在植株内部迅速扩散,导致植株死亡。

疫病病菌会影响青椒的花、果和叶等部位,其病斑呈现灰黄色,并伴有棕色的褐色环互相穿插的病斑。

2、细菌性斑点病细菌性斑点病是由青椒疫霉菌引起的病害,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季的低温期,病术初期叶片表面出现小黑点,日晒下叶片表面凸起,病斑周围还有融合一片的现象,严重的时候会导致叶片枯萎掉落。

3、立枯病立枯病常见于夏季和秋季高温多湿的孔雀石地区,是一种病原细菌引起的高致病力病害,在斑点病的基础上加剧而成。

起初会令植株叶边部分枯死水分紧缺,然后蔓延至叶片中央,使整株植株黄褐色,它会严重损害青椒的生长发育,直接影响产量和经济效益。

4、烟草草嗜菌烟草草嗜菌引起的病害,会让青椒枝干上的叶片变得干燥。

然后植株的叶面出现白色的不规则斑点,严重的话,植株从叶片处开始枯死。

5、疫西瓜花叶病毒病疫西瓜花叶病毒病是由西瓜花叶病毒引起的一种炎性病害,主要通过介体传染。

此病症状轻重取决于病毒株的类型、田间环境条件等外界因素,初期表现为斑点、黄化等病症,将导致青椒感染其它病毒并且即将走入无可救药的绝境。

二、青椒主要虫害1、粉虱粉虱是青椒上十分常见的害虫,由于其数量众多、危害强烈、繁殖迅速,且越来越难以防治,所以给青椒生产带来很大的困难。

他们以吸食叶片细胞汁液为生,并通过叶片上的复眼识别到植物的位置后,在植株上繁殖。

2、小菜蛾小菜蛾是青椒上常见的害虫之一,生长在青椒各个部位,较早时会对青椒的根部造成危害,后来会导致青椒较早停止发育,严重者更会导致青椒死亡。

3、白蚜白蚜是吸食离子性植物汁液为生的昆虫,吸食过多会影响果实的质量,影响青椒的产量,而且由于白蚜数量较多,会引起病毒病害的恶化,对青椒田的经济效益造成很大影响。

温室大棚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温室大棚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温室大棚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

温室大棚种植不受季节限制,能够提供稳定的环境条件,保障蔬菜的生长发育。

温室大棚中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危害仍然是制约温室蔬菜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对温室大棚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原因、危害和防治措施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为温室大棚蔬菜种植技术的提高提供一些参考。

一、温室大棚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原因1. 环境条件温室大棚内通风、温度、湿度等因素相对比较密闭,这些条件非常适宜一些病虫害的滋生繁衍。

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容易造成一些真菌病的滋生,长期高湿的环境则会加速一些病毒病的传播。

2. 缺乏生物多样性相对于自然环境,温室大棚中植被的生物多样性较低,这就意味着一旦有病虫害侵袭,很容易迅速蔓延。

而在自然环境中,生态系统会更加复杂,一些天敌会对一些病虫害起到天然的控制作用。

3. 作物栽培方式温室大棚中蔬菜栽培通常采取密植方式,植株之间的距离比较狭窄,这就加剧了病虫害的传播。

一旦有病虫害出现,由于植被之间的距离狭窄,病害很容易从一个植株传播到另一个植株。

二、温室大棚蔬菜病虫害的危害1. 降低产量和品质病虫害的侵害会严重影响蔬菜的生长发育,导致产量减少,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作物的死亡。

受到病虫害侵害的蔬菜品质也会明显下降,甚至失去市场价值。

2. 增加生产成本为了防治病虫害,农民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购买农药、杀虫剂、杀菌剂等,这会增加生产成本。

而且,一些农药过多的使用也会导致土壤污染和环境污染。

3. 增加疾病传播风险温室大棚中病毒病的发生对人体健康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一些病毒病还会通过空气传播,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三、温室大棚蔬菜病虫害的防治1. 增加温室大棚内环境的通风温室大棚内环境通风不良是一些病毒病传播的一个关键因素,增加温室大棚内的通风是很重要的。

可以通过增加通风口,调整通风窗的大小以及布置通风设备来改善温室大棚内的通风条件。

2. 加强病害监测定期对温室大棚内的作物进行病害监测,及时发现并识别病害,可以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害的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室大棚青椒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及防治措施研究摘要利用2004~2008年辽宁省喀左县温室大棚内青椒的病虫害观测气象资料,对大棚内青椒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青椒病虫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高温、低湿易发生病毒病和白粉病;低温、高湿易引起灰霉病和霜霉病;不当的气象环境和病虫害等多种原因共同导致青椒“三落”现象;温暖干燥的气象环境有利于白粉虱和藓马等虫害的发生。

针对青椒椒病虫害发生的特点,提出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温室大棚;青椒;病虫害;气象条件;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 s436.4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2-0108-03在喀左县的设施农业中,温室大棚生产是喀左县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在规模和效益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主导地位。

目前,喀左县保护地面积已达8 000hm2,农户7万户,年产蔬菜40万吨,年创产值7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 300元。

全市4万公顷保护地,总产值达45亿元,全市农民仅此一项人均纯收入增加1 228元。

基于本地生产的实际需求,喀左县气象局于2001年开始对温室大棚内蔬菜生长的气象因子和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进行连续动态的实时监测。

通过近8年的观测,目前已基本摸清了棚内小气候的变化规律,掌握了棚内青椒各生育期的气象指标,并初步掌握了棚内青椒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为青椒整个生育期生长的气象条件进行预报和调整,并做好病虫害预报。

1观测内容和方法从青椒定植至生育结束期间,对棚内气温(最高、最低)、相对湿度、地温(5cm、10cm、15cm、20cm)、光照强度及主要农业生产措施进行观测,同时监测记录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情况。

观测方法开始采用每隔2h观测1次,摸清棚内小气候的变化规律后,采用常规气象观测方法,每天8时、14时、20时进行人工定时定点观测,2时数据用自记值求得,然后每天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统计,从中分析棚内青椒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

2棚内青椒主要病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棚内青椒的病害多于虫害。

危害棚内青椒的病害有灰霉病、霜霉病、病毒病、疫病、白粉病、炭疽病、菌核病、疮痂病、软腐病、日烧病、青枯病、缺素症、变形果、带腐果、三落果等病害。

虫害主要有温室白粉虱、瓜亮蓟马、美洲斑潜叶蝇、蚜虫等[1]。

现就我县大棚青椒出现较重的5种主要病害和2 种虫害发生的气象条件进行初步的分析。

2.1青椒主要病害发生的气象条件大棚青椒病害气象指标见表1。

2.1.1青椒病毒病。

青椒病毒病是由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感染致病的。

cmv主要由蚜虫和白粉虱等传播,感染病毒后表现叶畸形;tmv主要由汁液接触传染,造成花叶坏死,落花、落果、落叶,一旦传染,发病率极高,传播迅速,会造成3~6成的减产。

青椒在生长期内,高温、低湿的气象条件易导致病毒病,特别是苗期感病造成的损失最重。

喀左县青椒一般在9月上、中旬定植,此时白粉虱大量由棚外飞入棚内,蚜虫和白粉虱共同传播病毒病。

发病初期棚内平均气温为20.4℃,最高气温平均为29.2℃,最低气温平均为15.2℃(11.7~16.9℃),棚内温差14.0℃;棚内相对湿度平均为88%,最低湿度平均为56%。

此期棚内昼夜温差较大,湿度相对较低,极端最低19%。

高温、低温、昼夜温差大等气象条件适宜病毒发展。

11月中旬至12月下旬,翌年3~5月是青椒病毒病大发展期,棚内实际气象条件为:平均气温20.0℃(16.1~21.9℃),最高气温平均28.6℃,最低气温平均16.2℃,相对湿度91%。

12月中旬至1月末,棚内气温随外界气温的降低而相对降低,棚内湿度较大,平均达96%,夜间则达到97%~100%。

此期病毒不再发展,受害植株的生长处于停滞状态。

低温、高湿对病毒病菌有抑制作用。

2.1.2青椒霜霉病。

青椒霜霉病属低温高湿型病害,特别是高湿的气象条件是发病的先决条件。

主要危害青椒的叶片,青椒整个生育期内均可感染此病,11月中旬至3月末霜霉危害严重,发病率达100%。

棚内青椒霜霉发病的初期气象条件:平均气温15.4℃(14.3~18.1℃),最高气温平均为 30.5℃(26.8~34.0℃),最低气温平均为10.1℃,相对湿度平均为95%,最低相对湿度平均为80%,极端最低湿度70%。

温平均为30.4℃,最低气温平均为9.8℃,相对湿度平均为92%。

气温偏低,相对湿度偏高,光照不足会导致霜霉病大发生。

2.1.3青椒灰霉病。

青椒灰霉病是危害青椒较重的病害,严重时可减产30%左右,它主要危害青椒的叶片、果实和侧茎。

11月上旬至3月下旬,棚内青椒感病机率高,特别是12月至翌年1月棚内低温、高湿是灰霉病大发生期。

冬季连续3d以上的连阴天气,病菌极易生长。

发病初期的气象条件为:棚内平均气温12.2~15.1℃,最高气温平均26.8℃(极端最高34.0℃),最低气温平均9.5℃(3.5~18.0℃),相对湿度平均93%(84%~100%),最低湿度平均为56%。

灰霉病大发生期气象条件为:棚内平均气温18.0℃,最高气温平均30.5℃,最低气温平均11.2℃,相对湿度平均91%(84%~99%),最低湿度平均67%。

在20~23℃左右,发病最快,此时侧茎感病死亡达34%,落果严重,减产30%左右。

2.1.4青椒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危害青椒的叶片,引起叶片干枯早落,严重时全株叶片落尽。

棚内昼夜温差大,高温、低湿的环境利于白粉病的发生,一旦发生几乎100%感病,发生时期一般在4月下旬至7月上旬。

发病初期的气象条件:棚内平均气温为23.9℃(19.3~28.5℃),最高气温平均为35.1℃,最低气温平均为16.0℃,昼夜温差19.1℃;相对湿度平均为80%(75%~89%),最低湿度平均为36%(22%~48%)。

30.8℃),最高气温平均为38.2℃(34.5~41.0℃),最低气温平均为17.9℃(14.0~21.4℃),相对湿度平均为66%,最低湿度平均为33%,极端最低18%。

气温25~28℃,相对湿度60%~75%时最易感病。

2.1.5青椒的落花、落果、落叶。

青椒的落花、落果、落叶在生产中被称作“三落”现象,“三落”严重地影响了青椒的产量和品质。

多年观测表明,“三落”由多种原因引起。

主要原因有:不当的气象环境条件和病虫害等。

大棚内温度高、湿度大、对流缓和、通风时间短等致使散粉困难,影响授粉,所以落花率很高;蓟马多喜欢寄住花蕾内取食花粉和咬食花瓣,也致使大量落花。

大棚内气温超过35℃时,花器会因发育不全或柱头干枯,不能授粉而落花,即使授粉,果实也会因发育不正常而落果。

温度低于15℃时,植株生长缓慢,授粉困难,落花、落果严重。

另外,棚内温度管理不当引起徒长、病毒病、白粉病、霜霉病等易引起落叶。

2006年3月,棚内最高气温超过31℃达15d,极端最高41.5℃,特别是中旬最高气温平均36.2℃,致使花粉因温度过高发育不良,生命活动降低,引起棚内青椒大量落花。

2007年3月上旬因暴雪天气,大棚连续3d未掀帘,棚内无光照、温度低、湿度大,棚内平均气温连续4d低于7.5℃,引起严重落花、落果现象。

2007年10月中旬,大棚内最低气温平均6.3℃(4.5~7.0)℃,而最高气温平均35.5℃(33.5~39.5℃),棚内温度过高、过低、温差大等造成落花、落果严重,门椒30%脱落。

2.2青椒主要虫害2.2.1青椒白粉虱。

青椒白粉虱在棚内可长年活动,它繁殖快,虫口增长快,卵体表有蜡质,具有较强的抗药性。

成虫喜温,卵产于叶背面,主要为害叶片,特别喜食嫩叶。

分析多年观测资料得出,温、湿度对白粉虱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白粉虱大发生期的气象条件:最高气温平均为32.9℃,平均气温为20.5℃。

成虫活动的最适气温为25~30℃,气温低于7.5℃或超过34℃时成虫活动能力下降,40℃以上时,成虫活动减退,发育不明显。

低温、高温均能抑制成虫的活动。

2.2.2青椒蓟马。

蓟马是喜温暖、干燥型的害虫。

温室大棚3~6月多为发生高峰期。

统计观测资料表明,蓟马大发生期的最高气温平均为35.2℃,最低气温平均为14.1℃,平均气温为22.3℃,相对湿度平均为81%。

最适合其活动的温度为23.1~28.6℃,最适湿度为60%~70%。

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的白天,幼虫多在棚前见光好、温度高、湿度低的植株心叶、嫩芽、花蕾和幼果上取食,常引起大量的落花、果型不正、畸果、落果等现象。

3综合防治措施3.1病害的综合防治3.1.1选用优质棚膜、适合地膜。

选用透光性好、优质、无滴大棚膜。

通过2007~2008年笔者对不同棚膜透光性的对比观测试验得知,现在喀左县市场上普遍销售的3种大棚膜中,锦州产棚膜的透光率为75%,分别比鞍山产和长白山产的高2%和5%。

透光性能好,棚内光照度相对高,温度条件较好。

不同颜色的地膜有不同的功效,黑膜保水除草效果好;紫膜可增进品质,提高产量;银灰膜能有效防病、防蚜虫、白粉虱及改良品种。

3.1.2选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苗。

抗病品种和无菌壮苗是控制病虫害的首要措施。

近年喀左县引进的以色列抗病、高产青椒品种红罗丹,经济性和抗病性均很好。

3.1.3做好土壤消毒。

病菌、虫卵、线虫、杂草种子、地下害虫等多寄存土壤中,所以做好土壤消毒,是防治病虫害的前提和基础工作。

整个棚大面积的土壤消毒最好选在7~8月高温季节。

2006年8月喀左县气象局与辽宁省植保站、县植保站联合,采用广谱性土壤消毒剂——垄鑫,对土壤进行深耕晒土,密封消毒,同时高温闷棚。

经过垄鑫处理后,棚内青椒不但长势强壮、健康,抗病能力强,而且土壤中的各种线虫、土传病菌、地下害虫、杂草种子等被有效的杀灭,产量明显高于对照,平均增产12%,效果非常明显。

消毒期间(连续12d内)17时测得5cm地温平均为38.6℃,10cm 平均为35.3℃,15cm平均为34.4℃,20cm平均为31.0℃,土壤温度高对病菌也具有很好的封杀作用。

3.1.4科学管理,合理控制棚内各生育期的温、湿条件。

苗期防止温度过高和过低[3],棚内气温最高不要超过35℃,最低不能低于10℃,平均气温保持在20~23℃为宜,湿度控制在70%~75%,地温不能低于15℃,但同时防止超过 35℃,不然地温偏高,会造成授粉、受精不正常,落花落果。

3月下旬后加长放风时间,5月中下旬后,白天实行全量放风。

6月后实行昼夜全量放风,此期注意棚内湿度不能低于30%,否则湿度低、温度高易引发白粉病和病毒病。

勤打枝杈,保证植株间有良好的透光通风条件,同时阳光能照射到地面,提高地温,使光能充分利用。

3.1.5采用合理的栽培模式和先进的灌溉技术。

采用大垄双行栽培模式,有利于植株间通风透光。

采用地膜覆盖、膜下暗灌、软管微灌、滴灌等灌溉技术,不但节水、省时省工,还能有效地控制棚内的高湿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