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TM C 1279-2009 退火、热处理和全钢化平玻璃边缘和表面应力的无损光弹性无损测量标准方法 译文
EN1279-4

建筑玻璃-中空玻璃单元第4部分:边缘密封物理特征的测试方法目录3前言1范围2参考书目及标准3 术语、定义和符号4要求必要条件5测试方法6测试报告14 附件A (标准化的)粘结性实验的测试试样17附件B (标准化的)取代密封剂的边缘密封强度要求对照18附件C (标准化的)水分湿气转移透射测定法22附件D (标准化的)涂层上的粘结性及夹层粘结性27附件E (非标准化的)非标准化的测试28附件F(非标准化的)模拟太阳辐射源的实例29参考书目前言本标准EN 1279-4:2002 由技术委员会"建筑玻璃"。
这个欧洲标准,有国家标准地位原文发表或背书于2003年5月与之冲突的国家标准应最迟在2003年5月废除. 这份文件是1279标准系列"建筑玻璃-中空玻璃单元"中的一部分,包含以下内容:–prEN 1279-1 建筑玻璃-中空玻璃单元第一部分:一般性、尺寸偏差、系统描述规则–prEN 1279-2, 建筑玻璃-中空玻璃单元第二部分:长期检测方法和湿蒸汽透过要求–prEN 1279-3, 建筑玻璃-中空玻璃单元第三部分:透气率和气体浓度的公差的长期测试方法和必要条件– EN 1279-4, 建筑玻璃-中空玻璃单元第四部分:边缘密封物理特征的测试方法–prEN 1279-5, 建筑玻璃-中空玻璃单元第五部分:整体性评估– EN 1279-6, 建筑玻璃-中空玻璃单元第六部分:工厂生产管理和定期测验附件A、B C和D是标准部分.附件E和F是作为参考信息。
本标准包括一个目录。
跟据内部规章、下列国家需执行欧洲国家标准:奥地利、比利时、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马耳他,荷兰,挪威,葡萄牙,西班牙,瑞典, 瑞士和英国.一、范围本欧洲标准是中空玻璃产品标准,定义了中空玻璃单位并确保有合适的方法检验中空玻璃是否符合这一标准:-节约能源,因为U值和太阳因素均发生不明显变化;-健康环保,因为噪音减少,显示无明显变化;-保障安全,因为机械阻力无明显变化.它涵盖更多的贸易重要性. 标识条件包含其中.对于有电线连接的玻璃产品如警报器或加热器, 这个标准只包括电子电位差接地少于50 V a.c. 或少于75 V d.c 。
钢化玻璃检验标准完整版

钢化玻璃检验标准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钢化玻璃Tempered glass前言本标准是根据日本标准JISR3206(1989版)《钢化玻璃》对GB9963-88进行修订的,在技术内容上与该日本标准等效,但考虑到其适用范围,增加了抗风压性能的要求。
本标准是根据日本标准JISR3206(1989版)《钢化玻璃》对GB9963-88进行修订的,在技术内容上与该日本标准等效,但考虑到其适用范围,增加了抗风压性能的要求。
本标准首次发布于1982年,原名为JC 293-82《平型钢化玻璃》,1986年重新制定该标准,删除其中关于汽车、船舶用钢化玻璃的规定,一名为《钢化玻璃》并于1988年发布后实施。
本次修改的主要内容是取消了原标准中的Ⅱ类钢化玻璃并重新分类,将霰弹袋的最大冲击高度2300mm改为1200mm,经过这样的修改,这项试验就不仅仅是观察其碎片状态,而是用于判定玻璃安全性能的试验。
另外,鉴于我国钢化水平的提高,将原4mm厚玻璃落球冲击破碎后称量最大碎片质量的方法改为用制品作试样,小锤冲击后检验碎片的方法;且去掉原标准中对抗弯强度和热稳定性的规定。
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9963-88。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龚蜀一、汪如洋、韩松、王睿。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化玻璃的分类、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适用于建筑、工业装备等建筑以外用钢化玻璃。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31-92 硫化橡胶邵尔A型硬度试验方法GB 1216-85 外径千分尺GB4871-1995 普通平板玻璃GB 5137.2-1996 汽车安全玻璃光学性能试验方法GB 11614-89 浮法玻璃JC/T 677-1997 建筑玻璃均布静载模拟压试验方法3 分类及应用3.1钢化玻璃按形状分类,分类平面钢化玻璃和曲面钢化玻璃。
钢化玻璃的国际标准与技术规范

钢化玻璃的国际标准与技术规范钢化玻璃是一种加工处理后拥有更强度、抗冲击力、耐热性和安全性的玻璃材料。
现今,这种玻璃已经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电器及家具等各个领域,成为了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
但是,在不同国家及地区,钢化玻璃涉及到的标准和规范往往不尽相同。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作为国际化材料的钢化玻璃应该符合哪些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
一、质量标准钢化玻璃的质量标准根据其应用领域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应遵循EN12150、EN1249、EN1279、EN14179等标准。
主要内容包括硬度、均匀性、平整度、透明度、色度等综合检验。
在制造及使用中,还要考虑到其安全性与耐久性等因素。
一般建筑和电器行业使用的钢化玻璃应符合EN12150和EN60335-1等标准;汽车行业使用的应符合ECE R43等标准;家具行业使用的应符合EN12521等标准。
二、施工规范钢化玻璃在施工及安装中非常关键。
需要施工人员根据其应用领域、尺寸及要求来进行适当的加工。
同时,在安装时还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范,以确保玻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行业常使用的标准,包括BS6180、BS6399、GB 5137-96等;汽车行业使用的标准则包括ECE R43等。
此外,在国家规定的玻璃规范中,还需要施工人员获得相关的施工证书。
三、环保标准目前,随着对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钢化玻璃的生产过程及使用中的环保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
欧盟CE标准要求,钢化玻璃中不能含有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守环保要求。
此外,一些国家和地区还规定了玻璃的回收率及回收利用率等因素。
四、辐射防护标准在医疗、科教等领域中,钢化玻璃材料用于制作X光屏幕、核设备屏蔽材料等。
这种材料在抗辐射方面需要符合相应的标准,以确保人体健康。
一般情况下,这种玻璃应符合ASTM F2547-06、IEC61331-1、IEC61331-3等标准。
五、透光度标准透光度是指材料吸收和散射可见光后的透射率,一般用百分数表达。
ASTM C 1279-2009 退火、热处理和全钢化平玻璃边缘和表面应力的无损光弹性无损测量标准方

译文名称:ASTM C1279-2009退火、热处理和全钢化平玻璃边缘和表面应力光弹性无损测量标准方法1.总则1.1这个测试方法覆盖了退火、热增强和全钢平板玻璃的边缘和表面应力检测。
1.2这个测试方法是无损的。
1.3这个测试方法是用光线传输,即光线透过玻璃。
1.4这个测试方法不适于化学钢化玻璃。
1.5使用过程描述,表面应力只能在浮法玻璃的锡面上检测。
1.6表面应力的测量仪器设计的表面反射指数是被规范在一定范围内。
1.7值的单位为SI单位。
没有其他的测量单位包括在标准中。
1.8这个标准未明确顾及安全的地方,如果有的话,与此相关联的可以使用。
这个使用人应当建立适当安全和健康行为和决定其先期使用的适用性。
2.涉及文件2.1ASTM标准C162玻璃技术和玻璃生产C770测量玻璃应力的方法-光系数C1048热处理浮法玻璃规范-Kind HS、KindFT镀膜和非镀膜玻璃E691产品和实验室内研究测试方法的测试精度操作2.2其他文件工程标准手册钢化玻璃表面和边缘应力3.术语3.1定义:,在被测样品和观察者之间指定位置。
,一种产生高质量透过光程差的双折射材料:位置在待测样品和分析仪之间。
3.2这种方法的条款定义,涉及C162术语。
4.测试方法概要4.1这个标准里面描述了两种测试方法:4.2两种方法都使用光弹性的基本概念。
因为要产生应力,材料应具有各向异性和双折射性。
当偏振光传播通过各向异性材料,沿着最大和最小主应力方向分解成不同速度和振动方向的光线,这两光线产生相对光程差,相对光程差与测量的应力成正比;而且可以用补偿片精确检测。
使用额外背景看钢化玻璃的表面和边缘应力。
5.注意事项和使用5.1热增强玻璃和全钢化玻璃的强度和性能受热处理过程影响重大。
5.2边缘和表面应力水平被GTA的工程标准手册C1048和外来标准所规定。
5.3这种方法提供了直接方便的无损检测退火和热处理玻璃残余的表面和边缘应力。
6.操作原则6.1过程A:测量表面应力:,用楔形补偿器测量基于表面应力产生的光程差(见图1)。
ASNZS 4667-2000剖析

AS/NZS 4667:2000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切割成型和加工玻璃的质量要求目录页码1.使用范围 (3)2.参考文献 (3)3.定义 (3)4.玻璃类型 (6)5.平板玻璃的预期用途 (6)6.一般性要求 (7)7.平面度要求 (8)8.玻璃质量 (9)9.试验方法 (11)澳大利亚标准/新西兰标准澳大利亚/新西兰标准切割成型和加工玻璃的质量要求1.使用范围本标准对下列内容进行了规定:(a)表面光滑、平整的平板玻璃、普通退火清玻璃和有色吸热玻璃(用于一般通途与建筑用途的玻璃安装,或类似用途)的切割尺寸(b)用于A级安全要求(即:钢化或夹胶)的平板玻璃、普通退火清玻璃和有色吸热加工玻璃的切割尺寸(c)普通退火、印花和夹丝玻璃(用于装饰性和一般性玻璃安装用途)的切割尺寸(d)夹丝玻璃(用于B级安全要求和一般性玻璃安装用途)的切割尺寸(e)经过加工的夹胶玻璃与钢化玻璃注:1.本标准的意图并不在于限制对本文中没有作出规定的材料或试验方法的使用——这里所提到的“未规定材料或试验方法”经过证明后可以等于或优于那些在文中已经作出规定的材料或试验方法。
2.本标准的内容并不包括制镜玻璃。
3.对于本标准中所不包含的所有其他要求(例如夹胶玻璃的脱层),制造商和顾客之间应达成一致性意见。
2.参考文献本标准中参考了下列文献:AS1288建筑物中的玻璃——选择与安装NZS4223建筑物中的玻璃安装4223.3 第3部分:人体冲击安全要求3. 定义出于本标准的原因,AS 1288和下列这些内容中的定义为适用性定义:注:定义对运行期间的损坏并不适用。
3.1 视觉干涉角玻璃片与垂直于墙壁的垂直平面之间的锐角。
当按照条款9.2.4对玻璃进行检查时,此类平面将观测者包含在内。
3.2 平板玻璃中的瑕疵3.2.1 弓形与直线度或平面度的偏差。
3.2.2 气泡玻璃的空腔部分中充入了气体。
如果靠近表面,那么气体就以“开放式”气泡的形式出现(即:表面处的半球体)。
ASTM-JIS-EN及中国国家标准对比详细情况钢化镀膜中空解析

培训资料一、标准知识简介1.我国标准的体制1.1我国标准分级〔四级〕及编号:分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编号:国家标准的编号由国家标准的代号〔GB〕、发布的顺序号、发布的年号三局部组成;如GB/T18915.1-2002行业标准的编号由行业标准的代号〔如〕、发布的顺序号、发布的年号三局部组成。
地方标准的编号由地方标准的代号〔DB〕加上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代码前两位数、再加斜线、加发布发布的顺序号、发布的年号企业标准的编号没有规定1.2我国标准的性质:"中华人民国标准化法"规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两种。
1.2.1强制性标准:强制性标准分为全文强制〔标准的全部技术容需强制〕和条文强制〔标准中局部技术容需强制〕两种保障人体安康、人身、财产平安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
"中华人民国标准化法"同时还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工业产品的平安、卫生要求的地方标准,在本行政区域是强制性标准。
"中华人民国标准化法"规定"强制性标准必须执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产品,制止生产、销售和进口〞,违反强制性标准就是,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其法律地位是由国家有关法律赋予的。
1.2.2 推荐性标准:强制性标准以外的标准是推荐性标准,是指生产、交换、使用等方面,通过经济手段调节而自愿采用的一类标准,又称自愿性标准。
这类标准任何单位都有权决定是否采用,违反这类标准,不承当经济和法律方面的责任。
但是,一经承受采用,或各方面商定同意纳入商品、经济合同之中,就成为各方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2.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国际标准: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标准,以及由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如CIE〕制定的标准。
弯钢化工艺技术介绍

弯钢化工艺技术介绍一、生产方法:弯钢化产品的生产方法分为物理钢化法和化学钢化法两种,南玻安全玻璃有限公司现有SM—5B42、NG—12K5042型平弯钢化线各1条,洛阳北玻生产,属物理钢化;沈阳北玻生产化学钢化线1条。
对于物理钢化,玻璃在加热炉内按一定的升温速度加热到低于软化温度,然后将此玻璃迅速送入冷却装置,用低温高速气流进行淬冷,玻璃外层首先收缩硬化,由于玻璃的导热系数小,这时内部仍处于高温状态,等到玻璃内部开始钢化时,已硬化的外层将阻止内层的收缩,从而使先硬化的外层产生压应力,后硬化的内层产生张应力。
由于玻璃表层存在压应力,当外力作用于该表面时,首先必须抵消这部分压应力,这就大大提高了玻璃的机械强度,经过这样处理的玻璃制品就是钢化玻璃。
弯钢化产品根据弯曲面的数量可分为两种,即:单弯钢化玻璃和双弯钢化玻璃,安全玻璃有限公司的设备只能生产单弯钢化玻璃。
单弯钢化玻璃整片玻璃只有一个弯曲面或一个弯曲面与平面连接,此种玻璃又可分为下列三种:1、弧形钢化玻璃——整片玻璃呈弧形(安全玻璃有限公司可生产)见图(1)。
2、V形钢化玻璃——整片玻璃由一弧形面连接,其断面呈V形,如图(2)所示,安全玻璃有限公司不能生产。
3、J形钢化玻璃——此种玻璃的横断面如图(3)所示,它为一弧形,在弧形末端的切线上接一平面(安全玻璃有限公司可以生产)图(1)图(2)图(3)二、钢化玻璃的特性:全钢化玻璃:玻璃加热至钢化温度后(玻璃钢化温度一般比玻璃软化温度低5—20℃,硅酸盐玻璃的软化温度在550—750℃之间)。
用相同的冷却速度对整片玻璃进行均匀冷却,由此制得的钢化玻璃,其表面层应力分布均匀,应力大小基本一致(>69MPa),当其破碎时,整片玻璃碎成不规则的网状小块(碎片数在40粒以上),这种产品成为全钢化玻璃,即钢化玻璃,此类玻璃的强度比未处理的玻璃增加4倍以上。
半钢化玻璃也即热增强玻璃,玻璃加热至一定温度后移入冷却室冷却,经此处理的产品,其强度比未处理的玻璃增加2倍,应力一般在24Mpa——69 Mpa 之间,击碎时,其裂纹从受力点向周边呈放射状裂开,直到周边,且放射状碎片中间不应有横向断裂现象。
玻璃幕墙加工制造的主要工艺方案

玻璃幕墙重要加工制造工艺方案玻璃幕墙重要加工制造工艺方案提纲:玻璃的磨削尺寸不不不小于。
磨削后尺寸偏差士,两对角线差值误差土。
边缘不得有缺口和斜曲自玻璃幕墙重要加工制造工艺方案一、玻璃加工制造工艺方案1、玻璃裁切加工制作工艺方案(1)玻璃裁切加工制作工艺方案玻璃板块裁切下料前,对设计施工图纸及项目经理部提供的玻璃构件规格、尺寸、加工规定进行符合后,方可进行下料裁切,玻璃板块裁切采用340BCnIS全自动电脑切割机或131BmA大型切割机进行。
(2)玻璃切割加工制作工艺技术保证措施A、采用高精度的数控切割设备,保证玻璃切割划线精度及切割分片精度。
B、玻璃板块尺寸容许偏差(1指玻璃板块的边长)玻璃板块尺寸容许偏差项目IW2m2m 边长偏差±±对角线偏差2、玻璃磨边加工工艺方案(1)玻璃磨边加工工艺方案玻璃磨边采用TITAN200大型电脑卧式双磨边机或点式玻璃加工中心进行。
(2)玻璃磨边加工工艺技术保证措施A、玻璃的!磨削尺寸不不不小于。
磨削后尺寸偏差土,两对角线差值误差土。
边缘不得有缺口和斜曲。
B、玻璃磨边的!外观规定机粗磨边:边部均匀,无崩边、崩角现象,边部有粗糙感,整体显白色,容许存在少许亮点出现;机细磨边:玻璃边缘,有滑腻感,不透明,无崩边、崩角现象;机精磨边:玻璃边缘宽度基本均匀一致,无明显发白和磨纹,边部有一定透明度,色泽发暗;机抛光边:玻璃边平滑、透明、光泽同玻璃表面一致;c、其他规定玻璃边部进行倒棱处理,倒棱l~2mπi;外角部进行倒圆处理,倒圆半径不不不小于玻璃厚度。
3、玻璃钻孔加工制作方案(1)玻璃钻孔加工制作方案点式玻璃板块钻孔前对设计施工图纸及项目经理部提供的玻璃构件孔位、孔径、加工规定进行复核后,方可加工。
玻璃钻孔在玻璃加工中心或HTk2030钻孔机进行。
(2)玻璃钻孔加工制作质量控制A、玻璃孔区)尺寸精度mm公称孔径容许偏差4〜,+51~,+>,÷B、玻璃孔的孔位精度孔中心至规定边容许偏差士;孔中心距离容许偏差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译文名称:ASTM C1279-2009退火、热处理和全钢化平玻璃边缘和表面应力光弹性无损测量标准方法1.总则1.1这个测试方法覆盖了退火、热增强和全钢平板玻璃的边缘和表面应力检测。
1.2这个测试方法是无损的。
1.3这个测试方法是用光线传输,即光线透过玻璃。
1.4这个测试方法不适于化学钢化玻璃。
1.5使用过程描述,表面应力只能在浮法玻璃的锡面上检测。
1.6表面应力的测量仪器设计的表面反射指数是被规范在一定范围内。
1.7值的单位为SI单位。
没有其他的测量单位包括在标准中。
1.8这个标准未明确顾及安全的地方,如果有的话,与此相关联的可以使用。
这个使用人应当建立适当安全和健康行为和决定其先期使用的适用性。
2.涉及文件2.1ASTM标准C162玻璃技术和玻璃生产C770测量玻璃应力的方法-光系数C1048热处理浮法玻璃规范-Kind HS、KindFT镀膜和非镀膜玻璃E691产品和实验室内研究测试方法的测试精度操作2.2其他文件工程标准手册钢化玻璃表面和边缘应力3.术语3.1定义:3.1.1分析仪-一个偏振元件,在被测样品和观察者之间指定位置。
3.1.2起偏器-一个单向平面偏振方向透射光的光源装配。
位置在光源和待测样品之中。
3.1.3光程差补偿片-一个光学设备,一种产生高质量透过光程差的双折射材料:位置在待测样品和分析仪之间。
3.2这种方法的条款定义,涉及C162术语。
4.测试方法概要4.1这个标准里面描述了两种测试方法:4.1.1步骤A-描述一种使用接近平行的光线传播到表面上的表面应力测试方法。
4.1.2步骤B-描述一种使用光线垂直方向传播到玻璃表面上边缘应力测试方法。
4.2两种方法都使用光弹性的基本概念。
因为要产生应力,材料应具有各向异性和双折射性。
当偏振光传播通过各向异性材料,沿着最大和最小主应力方向分解成不同速度和振动方向的光线,这两光线产生相对光程差,相对光程差与测量的应力成正比;而且可以用补偿片精确检测。
使用额外背景看钢化玻璃的表面和边缘应力。
5.注意事项和使用5.1热增强玻璃和全钢化玻璃的强度和性能受热处理过程影响重大。
5.2边缘和表面应力水平被GTA的工程标准手册C1048和外来标准所规定。
5.3这种方法提供了直接方便的无损检测退火和热处理玻璃残余的表面和边缘应力。
6.操作原则6.1过程A:测量表面应力:6.1.1测量表面应力要求能够使入射偏振光线在邻近表面的薄层中传播的光学仪器(注1)。
棱镜就是起到这种作用。
光线以临界角ic入射,用楔形补偿器测量基于表面应力产生的光程差(见图1)。
6.1.2光束以临界角ic和45°偏振入射到棱镜边缘。
一个石英补偿片Wc放置在新产生光路中,在样品表面产生的光程差Rs中加上补偿片产生的光程差Rc。
分析器A放置在视野和补偿片Wc之间,会产生可见的具有稳定的光程差R的条纹或线条,其中:R=Rs+Rc因为样品产生的光程差和表面应力S成正比,光线路径t,因此,可以得出:Rs=C*S*t=C*S*ax其中:R:相对光程差C:光弹系数S:路径t垂直方向上的表面应力t:在进口和出口点1、2之间的光传播路径a:几何因子(与棱镜设计有关)a=t/x,这个常量被制造商所确定。
6.1.3补偿片增加的本体光程差是个与长度y有关的线性变量,按一下计算:Rc=b*yb是一个常量,由补偿片制造商确定。
观察者在补偿片上看到的总的光程差R。
R=Rs+Rc=a*C*S*x+b*y6.1.4R的条纹值是不变的,因此斜线见图2。
角度θ是这些相对平行的包含光线的条纹倾斜角、见图1和图2。
这种测量应力是与斜角θ的切线成正比,使用量角仪和校准设备常数K Mpa(psi),被制造商确定。
在实际过程(见一下9.1)中,操作者测量观察到的条纹的倾斜角θ。
注1.本章所涉及的表面应力测量仪器是由宾夕法尼亚州北威尔士的应变光学技术设计的。
Note2.浮法玻璃的应力常数通常为2.55到2.65 布儒斯特。
可以使用C770测量标准中所描述的方法来校准。
6.2步骤B:测量边缘应力6.2.1测量边缘应力是使用一个楔形补偿的偏振设备来完成的,见示意图3.6.2.2偏振光与样品边缘之间的角度必须为45°,同时分析仪必须垂直偏振方向。
整体放大应该至少20倍,以便能够清晰可见刻度板和靠近边缘的光弹性条纹。
刻度板在样品邻近位置必须有小于0.1mm(0.004in)刻度。
补偿片的分辨率至少5nm,同时补偿片应该被制造商用565nm的波片校准,其校准结果表达为nm/div。
斜角区域的测量深度6.2.3补偿器通常使用线性楔形类(babinet)或均匀的babinet-soleil类型补偿器。
线性楔形类型的要求刻度板放置在楔形补偿器附近而且直线运动幅度和导螺杆及参考刻度板定位楔子位置。
6.2.4均匀区域不要求刻度板,和必须装有测量楔子相对运动的导螺杆。
7.抽样7.1 A 测量表面应力—测量点数依产品规格确定或按C1048拟定的草案要求。
7.2 B测量边缘应力—从每条边缘中点获取读数。
8.环境8.1为了避免热应力,样品应该在测试整个过程中达到环境温度。
9.测量步骤9.1 A—测量表面应力9.1.1清理表面上得任何油污或其他化学沉积物。
9.1.2样品锡面上的测量点位置放置一些滴特定指数的液体(折射油)。
指数(折射率)应该高于被测玻璃的折射率同时要低于棱镜的折射率。
9.1.3按照供应商规定执行光路校准,以在补偿片上获得清晰的等间隔条纹图像。
9.1.4使用量角器测量这些条纹对称平面上的角度θ(单位°)(见图2)9.1.5已知被测量位置点得表面应力均匀(α1、α2、α3三个方向相差1°以内)或者测量方向被特殊规定,对7.1规定的每个位置进行测量。
9.1.5.1在不确定最大和最小应力的情况下(不规则几何、接近边缘、或不均匀热处理过程),沿着α1、α2、α3方向定位设备,测量每个方向的样式条纹角度θ1、θ2、θ3。
按以下选择α1、α2、α3:α1 平行于最近边缘α2 与最近边缘成45°角α3 垂直于最近边缘(见图4)9.2 B—测量边缘应力:9.2.1使用千分尺,测量样品应力测量点处的厚度。
9.2.2靠近玻璃边缘位置放置设备。
测量用分划线放在临近设备的位置。
9.2.3使用分划线,测量不透光的密封或者斜角区域(磨边)深度(mm)。
如果斜角区域(见图5)深度低于0.25mm,使用视觉推断观察到的条纹样式(见9.2.4)。
当深度等于或大于0.25mm时,使用公式推断(见9.2.6)9.2.4使用视觉推断测量—观察接近样品边缘的光弹性条纹样式(见图6a和图6b)。
校准楔子(或双楔子)直到黑色条纹达到边缘,图6b。
或穿过边缘十字线(单楔子,图6a)9.2.4.1当使用双楔子,校准导螺杆,使双楔子移动,直到黑色条纹到达边缘(图6b)而且获得楔子位置的滚筒读数De。
9.2.4.2当使用单楔子补偿器,校准楔子位置直到黑色条纹穿过边缘十字准线(图6a)而且在导螺杆行驶滚筒上得补偿器上获得刻度读数De。
9.2.5使用单楔子或双楔子在玻璃边缘中心获得度数Re,用滚筒读数或刻度乘以校准因子b。
其中:Re 光程差(nm)De滚筒读数或刻度b补偿器校准,nm/偏差9.2.5使用测量推断公式—边缘缝导致边缘读数困难(d>2.5mm),在分划板刻度设定的x1和x2(图6a和图6b)两个点之间测量光程差R1和R2。
这些点对应表1筛选。
光程差R1和R2(nm)是在点x1和x2处使用补偿器测量的光程差值。
边缘光程差Re(nm)从以下公式获得:9.2.7使用千分尺测量样品上待测应力点位置的厚度。
10.计算和解释10.1A 表面应力测量—当使用9.1.5得到测量角时,用以下公式计算表面应力S:其中K是设备校准常数,由制造商确定,单位Mpa(psi)10.1.1通过比较在三个方向α1、α2、α3读数S来评估应力状态,这种情况下表面应力是定向的。
如果三个方向相同测量产生的角θ1、θ2、θ3值相差1°以内,则计算平均角,即得到的表面应力为以下公式9和公式10:如果测量角θ1、θ2、θ3相差超过1°,那么使用等式7,得到在α1、α2、α3三个方向上的三个应力值S1、S2、S3,按等式11和等式12计算主应力Smax和Smin。
10.2B:测量边缘应力—从光程差Re计算边缘应力:其中:D 补偿器刻度读数,表示导螺杆滚筒或刻度Re =D*b补偿器读数(nm)T玻璃样品厚度(mm)CB 应力光学常数,布儒斯特(1Brwstr=10-12/Pa或nm/psi*in)Se 应力Mpa(psi)注意3 转化Mpa为PSI单位,Se的Mpa值乘以145即可。
11.报告11.1 报告中至少应包括:11.1.1样品生产日期11.1.2 样品标识(材料)11.1.3 抽样规则11.1.4 玻璃厚度11.1.5表面测量:11.1.5.1测量位置11.1.5.2测量方向11.1.5.3每个位置和计算应力的θ1、θ2、θ3值11.1.6边缘测量:11.1.6.1测量位置11.1.6.2倒角尺寸11.1.6.3样品测量点厚度11.1.6.4推断方法是用—可视化推断值(9.2.3)或计算值(9.2.5)11.1.6.5边缘应力平均值12.精度和偏差过程A12.1按照E691作法,引导实验室间循环测试确定表面应力测量的精度和偏差。
表2概括这个研究的结果,这个测试里面,7个实验室使用过程A测量6件样品。
每个结果是反复3次的平均值。
样品按应力水平在一个泛的范围内排列。
详细分析原始数据和ASTM提出的研究报告格式的中间计算。
12.1.1在所有样品相同位置(点A)收集的数据统计分析,总结出的结果如表2显示,而且列表中包含有测量条纹角度和计算应力值。
测试数据从每个样片收集5个点。
在每个样片上,相当大的表面应力差异被测出来,产生大量的数据分散性。
每个样片的应力差异实际上高于单个点的再现性测量。
12.1.2在表2中,重复性标准偏差Sr表达为实验室内重现性测量的平均值,同时标准偏差Sx表达为实验室内偏差。
从使用公式4测量出的角度计算应力。
无法保证所有循环测试中使用的设备都被校准确定成与工厂要求的一致。
12.1.3偏差—校准和设备常数K用于转化条纹角度θ为应力,受材料光弹性常数C和测量样品折射率影响。
在批量相同材料作为测试样品中,忽略这些仅仅在校准设备时才能消除的更改将导致系统错误。
过程B12.2根据E691方法确定边缘应力测量精度和偏差,开展实验室间循环测试。
表3总结这个研究成果。
每个测试结果是3个重复测试的结果平均值。
使用8个样品,包括热增强和钢化玻璃,厚度范围2到12mm。
数据详细分析以及中间计算包含在ASTM研究报告的文件中。